在諮詢生涯中獲得哪些良好職業習慣?
從最開始克里斯坦森的《顛覆諮詢業》,再到知乎上盛傳的你為什麼離開諮詢行業?,看起來這個幕僚行業在互聯網衝擊下,在新的商業環境中也要經過一番變革然後才能浴火重生。
最近連續收到多封farewell letter, 從analyst到manager甚至到MD,有些人很熟,有些大神只是聽聞過傳說,諮詢業是個典型的學徒制行業,人可以說是公司最主要的資產,看到一年內公司人員流動率超過20%,不免心有戚戚然。
前一陣子校友聚會,又看到無論是在校學生和畢業生對這個行業的嚮往。平心而論,諮詢行業確實讓人有一些不錯的職業生涯體驗。請還在圈子內的小夥伴或者已經離開諮詢業的前輩,談一談在諮詢收穫了哪些讓人終身受益的職業習慣,或者是心得和感悟。為後來人指點迷津,少走些彎路。
Professional,專業。
我以為,專業包括:
1. 對客戶和同事認真、尊重。
參與一個項目,就要了解客戶所在的行業,所在的地區以及其企業的具體特點。諮詢顧問並不是Mr. Know-All,需要將自己的思維框架與客戶的實踐經驗相結合。因此,認真對待每一個客戶,虛心向客戶學習是避免不懂業務瞎出主意的最基本要求。認真對待,尊重對方,則諮詢顧問可以和客戶合作雙方共贏,更何況可能有那麼一天,你可能需要去客戶那邊工作呢。
同事是一個戰壕的戰友,林子大了,難免有你不容我,我看不上你之類的情況。但諮詢公司藏龍卧虎,不知道什麼時候你看不上的人能解決大問題。再加上工作繁忙,能一起共事本身就是難得的緣分,在團隊中不隨意鬧脾氣耍性子,就是相互間極大的幫忙。
2. 熟練使用諮詢技術。
這是基本要求,包括軟實力和硬本事。硬本事主要指掌握的信息和數據,以及某一個諮詢領域獨有的專門知識。軟實力這個其他答案已經說了很多了,包括溝通交流能力(訪談、交流、彙報、談判、寫作等)、邏輯思考和分析能力、項目管理能力、時間管理能力等等,市面上也有很多書籍談到這些。這裡我只提到一點,任何事情都需要把握分寸。就算你某一方面技術再強,也要注意時間場合目的,做到對諮詢技術的收放自如,切忌被工具和技術帶著走。
@菜頭 的答案提到「對每一個字負責」,話雖對,但一個字一個字摳確實難以做到,還是講「對每一份遞交物負責」好了。絕不交出自己不滿意的東西,這一點後來幾乎都會滲透到骨子裡。
發起了這個話題,那再自己拋個磚好了。
入行一年的新人,Consutling Baby談下自己觀點,我注意到的好的職業習慣包括以下幾點:
- Hard Working—— 市場變化很快,行業內也都是極其聰明的人,唯有hard working才能生存下去
- 關注細節—— 細節的作用在於,客戶可以通過細節來判斷團隊的態度。在BD中,若是幾家的方案、報價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那麼細節決定了輸贏
- 及時回復郵件—— Iphone綁定工作郵箱,雖然每次解鎖時得輸入8+ digits的密碼(估計圈內人看到這個就知道哪家了)只要是清醒的時候,習慣了有信息第一時間查看並做出response
- 充分理解溝通PM、 Client的意圖後再做事情—— 這點我覺得自己做的不好,需要改進。我現在的做法是被布置完工作後,自己複述一遍問對方理解得對不對。但是也時常做完東西後發現沒領會透對方的意思
- Office技能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 諮詢性質是Professional Service嗎
- 情商—— 人是資源,但人有情緒
暫時想到這麼多,歡迎補充~
最近看到秋葉大叔微博上曬和女兒的對話,對我頗有啟發。原話:
早飯是快餐餃子,女兒說,這是誰買的啊,怎麼是這種餡?不好吃,我不吃了。剛剛問女兒,新出的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看不? 不好看。你怎麼知道?我看了評論,說情節太簡單了。——我看著我13歲的女兒,我就知道追求個性化的體驗經濟時代非來不可。
未來,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將很難滿足個體需求,定製化的服務將成為首選。既然個性化的體驗經濟時代非來不可,我做了些什麼迎接變化呢?
剛好春楠完成了100次1對1諮詢案例積累,寫成了一篇文章總結紀念下。現在做1對1諮詢的知識平台,屬在行最知名,大家稍微觀察下,就能看到在行上突破100單、200單的行家不在少數,甚至還有超牛的千單行家,相信對會經營的行家來講,1年100單玩兒似的。可春楠的第一單居然是2013年11月22日!最後一單是2016年07月13日!跨越了2年半的時間,到底咋回事呢?誰想和我比拖延,我和誰急!話說回來,我也想問問自己,為什麼開始的早,結束的晚,用了這麼久時間?
第一階段:從2013年11月底到2014年6月底,半年接了15單,零經驗,每次我和諮詢者一起坐電腦前,由我對著PPT不停的說話1到2小時,給諮詢者講上一遍上公開課時的內容。真是把諮詢想當然的當成給一個人講課了。結束時往往口乾舌燥、精疲力竭,回家倒頭就睡,第二天還得多休息才能緩過來。
停止接單: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我給自己下達了指示:你是不適合作單獨溝通的,應該把精力用於磨練授課技藝上,畢竟時間有限。一年時間完全中斷了每一個諮詢機會。
第二階段:2015年夏天,在行平台誕生,註冊、重新接單。看到有那麼多各行各業的小夥伴都在提供諮詢服務,我對這件事重新注入了一定熱情,一方面通過在行接單,一方面也有老學員提出需求。用了一年時間接了85單,到2016年7月13日,終於整整100單達成了,真?不容易呀。
沒有檢視的人生不值得活,反思之後,收穫如下:
一、要分清講課和諮詢是兩碼事
我挺奇怪的,膽子大,以為手裡揣著內容,已經在講一些課程,就可以給人家做諮詢了。把諮詢幼稚的等同於面對一位學員單獨講課的形式,這樣又累又沒有新意。
二、既然諮詢是門學問,就得向專業諮詢師學習
100次諮詢中我從沒研究過任何一本專業書籍,也沒有向前輩請教過行業精髓。做事不知道抓重點,純靠自己邊實踐邊琢磨,才導致後期進度慢,不得法,而且每一次諮詢之後都十分疲倦,並沒有享受到諮詢過程。
不過好在我做了一件事,就是我不僅通過在行接單,我也通過在行向各行業20位老師請教了好些問題,諮詢中,也留意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工作流程,邏輯順序,一步步補充在自己提供的諮詢服務中。雖沒讀書,也是讀人了。
前段時間朋友大頭介紹了2本如何成為諮詢師的書籍,在這裡也借花獻佛。先複製行業大牛的經驗再打造個性化,通常是明智之舉,能走捷徑幹嗎耗費時間繞圈子呢。
請大家不要像我這樣光憑一腔熱情往上沖,無論演講、授課、做諮詢,都有各自的門道,前期該向行業內前輩請教經驗的時候就得耐心。提前做最充分的準備,後期實戰發揮就能越得心應手!
三、梳理總結諮詢流程
每次諮詢結束,我不甘心,靠著迭代更新,形成了現在每次諮詢一定會包含的儀式感三部曲,也大大提高並保持了客戶的滿意度。我希望每一次諮詢都能對客戶有實際幫助,不虛度雙方的時間,客戶有收穫,我也有成就感。
1、前:收集並分析客戶基礎信息,能大幅節省諮詢中的傾訴時間,增加有效互動時間比例。
2、中:諮詢時按清晰的邏輯捕捉客戶實際問題、內在需求,提出解決方案或啟發客戶思考,提出下一步行動建議,提供書單、進階課程選擇等。
3、後:提供諮詢總結報告,結合興趣,繪製圖文結合的版式,令客戶感覺受到重視。
四、明確方向後再行動
對任何事,如果你只是無所謂的隨便做一做,並不能產生突破性進展。雖說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可當初我真沒把諮詢當成未來發展方向之一,武斷得認為這是件用時間換金錢的辛苦活兒,試過幾次就放棄了,過了很久又撿起來,內心深處多少有些挫折感。我是思維發散型、點子多、動手快的人,很容易給自己做人生加法。我經過這次的教訓,打算今後在開啟任何一個新項目前,一定要確認清楚是不是會一直堅持,否則不做過多、過雜的試錯。
現在我很明確的是,諮詢是值得長期持續、用心去做好的個人產品。提供諮詢服務,對外可以深入幫助一個人、一個組織,對內可以有效鍛煉諮詢師綜合能力,收集有代表性的案例。雖然在我眼前,諮詢現在只是一棵小小樹苗,但只要勤加澆灌,一定會有根深葉茂的一天。
另外,我很喜歡也推薦以每100次作為一個主題項目的標誌性里程碑,在陸續完成了第100次演講、第100次授課、第100副繪畫作品、第100次諮詢後,我已經開始在這幾個項目下往第200次努力途中了。當然,還會繼續使用這種網上就可以買到的小工具:100天表格。為什麼會用呢,因為可愛、便宜、讓人喜歡上把每一個格子填滿的過程。
每一段旅途的終點,也是下一段旅途的起點。我滿心期待在不久的將來,為大家分享第200次諮詢案例的心路歷程。
歡迎關注公眾號號:輕裝前行
同意 @Darren Lou所說的6點,首先針對其中兩點做些補充:
1. 關於細節:關注detail是必要的,認真細緻是專業素養的一部分,更是體現工作態度(比如,格式這種不太費腦子的細節不能忽略,因為不能讓別人在看內容之前就一眼挑出問題),不過同時自己也有意識地嘗試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即所謂的high-level。
2. 關於溝通:明確對方的需求,不要怕問太多覺得麻煩,畢竟勝過不明不白地做錯,而且溝通技巧會進步,進而提高溝通效率。另一方面,溝通技巧不僅體現在明確對方給我的輸入,更是我如何讓對方接受我的輸出。
再加三點:
3. Story-telling: 首先是筆頭(PPT)進階是口頭。當我們畫片子的時候,我們在講一個故事。用PPT能講好一個故事之後,在面對面的交流中就也能做到了。當然,這背後是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在支撐。
4. PPT技巧:內容與形式兼備,需要story-telling技能。關於PPT的精彩回答知乎上有很多。
5. 執行力、專註度等:當然這不是做諮詢才能獲得的,不過這是任何工作都需要的,而做諮詢很利於培養這方面素質。對每一個字負責
(一邊等數據跑出來、一邊回答問題)
不同人不太一樣吧。在諮詢行業的位置、行業、職位、項目都會影響最終的收穫
如果真的要回到一些關於諮詢的普世價值,願意在這裡分享正向的價值:
1. 嘗試將內容結構化表達的習慣(思考、陳述的framework)
2.圖形化表達的習慣(PPT)
3.數據處理的能力(EXCEL)
4.演講能力,如何做PPT和如何講故事、表達觀點差距還很大
4.快速/高質量學習、交付的能力與體力
5.從較高位置思考的眼界與習慣。
原來應該有人說過這個話題。
最大的益處: 情商、溝通能力、PPT能力、present能力、當然還包括超額完成老闆的要求的能力;
最後就是商業思考,邏輯思維,分析問題分解問題的能力等。
認清自己想要什麼,喜歡什麼,適合什麼。接觸很多國家,很多行業,蠻有意思的。如果做不了Pa,也知道以後想去哪些行業,怎樣的公司。
人脈的積累方法,我所見到大多主動離開的人,如果不是去了別家,都是去了之前client或者通過client認識的人那邊。就算是被consult out的人,都能找到不錯的下家。只是我所見的啊,也許沒有代表意義。
跟同僚學習的方法,牛人比例很大,總有讓我覺得自己是傻X,需要拉回去重新修鍊的牛人。
對各種(能力不同,位階不同)人的尊重。我對corporate policy有了好多認識。。。誰說歐美不搞關係,不搞公司政治的,就去做做consulting,認識一下各種公司毛子版宮斗。。。(特別是在project discover phase或者build business case的期間)
btw,20%的turn over rate? 這其實還算蠻低的。。。應該去看看四大audit跟advisory那邊。。。三個方面吧。
1是邏輯思考的能力
2是懂得從big picture的角度思考
3是懂得如何和決策者交流
感悟就是如果是你真心喜歡的工作 請堅持 不是的話別勉強
耐心
情感反應能力
內容反應能力
情感表達能力
內容表達能力
尊重別人的幼稚問題
推薦閱讀:
※如果現在忙一點累一點放棄一些興趣愛好可以早點達到你的職業/事業目標,你會願意么?
※平面設計師如何實現年收入過億?
※我這種業餘愛好的水平,用繪畫做工作,可能嗎?
※職業插畫師是怎樣煉成的?
※請問這樣努力下去,能成為一名原畫設計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