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姜夔的《暗香》、《疏影》二詞?
你可以反對常州詞派,但邏輯一定要嚴密。
「也正是這兩首詞被過度抬高,導致姜夔江湖才子詞人的形象之外,又逐步被加上了愛國詞人、痴情詞人的符號。」
愛國詞人、痴情詞人絕對不是因為《暗香》《疏影》。《揚州慢·淮左名都》可見其愛國么?《永遇樂·次稼軒北固樓詞韻》可見其愛國么?《漢宮春·次稼軒韻》可見其愛國么?至於痴情,這是姜夔詞中頗為重要的一塊,又豈是因為這兩首詞呢?
誠然,皋文在《詞選》中選入了這兩首詞並有一些分析。
(網路PDF的質量略不堪)
《暗香》為石湖作。《疏影》以二帝之憤發之故有昭君之句。算是解讀到愛國的層面上了。但那又怎樣?因為解讀可能是過度的,所以就不去解讀了么?因為解讀的人多了,導致對作品的解讀有了分歧就應該各自噤聲不去爭論了嗎?
以下是對二詞的評價
暗香疏影兩詞地位很高,這不是虛高。
1.張炎在所著《詞源》中說:詩之賦梅,惟和靖一聯而已,世非無詩,不能與之齊驅耳。詞之賦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
2.《詞譜》把姜夔這則《暗香》詞列為正體,《疏影》詞收入《詞律》與《詞譜》中,後來追隨者甚多,影響也頗廣,和此兩詞韻者也最為顯著,如吳文英、張炎等等。
歷來便有推重這兩首詞的內容的,而且作為姜夔自度的詞牌,在詞譜中的地位必然是高的。
每次默念這兩首詞,都有不同的感觸。我覺得這兩首詞其實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藝術價值。
1.從梅花跳脫開來寫梅花。
前面的答主說得很對。除了起句較為直接的扣題梅花外,後面的內容都是若隱若現的扣題。寫梅花的作品很多,大多跳不開梅花的傳統特點。《疏影》《暗香》二詞,卻能運用寫景,敘事,說理等手段,使梅花在本詞中,有了新的潛能(在符號學中,潛能指在事物本身外,還能聯想到其他事物的功能)。例如,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這時梅花承載著玉人的一片深情密意。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又將梅花看作遠方的思念。《疏影》一篇,更是以五個典故,五位女性來比喻襯托梅花。實際上,姜夔已經打破已有的文化模塊,為梅花注入了新的含義。
2.多線條,多層次富有立體感。
時間與空間範圍廣闊,過去與現在,此處與彼處靈活的出現。虛虛實實。和李商隱的《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有相似之處。很有意識流的感覺。
有時間在更吧
我們讀了,跟沒讀一樣,竟不知他說了些什麼(光速逃
不太懂南宋辛派以外的長調,只覺得比揚州慢要好。
沒把二詞接受史梳理清楚,就沒有站隊發聲的資格。
麻煩回去把二詞的各條評價一個個的按年代梳理出來,認真思考一番,再來回答。
總的來說,從張炎到浙派的主體評價,還是可信的。下及張惠言以後,可信度太低。
張惠言只說《疏影》與國事相關,過度解讀出了一首與國事相關的詞。注意,這時候,只有一首。
然後,高潮就來了。
宋翔鳳《樂府餘論》接著大筆一揮:「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國,皆借托比興,於長短句寄之。如《齊天樂》,傷二帝北狩也。《揚州慢》,惜無意恢復也。《暗香》、《疏影》,恨偏安也。蓋意愈切,則辭愈微,屈宋之心,誰能見之。」
《揚州慢》與國事相關,不否認,沒問題。《齊天樂》《暗香》也與國事相關了?還把姜夔與屈原宋玉並列,屈原的高度就那麼容易達到了?過度解讀出了三首與國事相關的詞。
當然,這不是高潮。
鄧廷楨《雙硯齋詞話》里不提《暗香》了,但又認為《齊天樂》《凄涼犯》《惜紅衣》等詞有「周京離黍之感」, 《疏影》和《長亭怨慢》是為靖康之變中被擄到北方的後宮嬪妃所作。
過度解讀的,到此變為五首。
當然,這還不是高潮。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很聰明的不明指篇目,但又說:「南渡以後,國勢日非,白石目擊心傷,多於詞中感慨,不獨《暗香》《疏影》發二帝之幽憤,傷在位之無人,特感慨全在虛處,無跡可尋,人自不察耳。」
啥意思?就是說姜夔愛國著呢,人家那一篇一句,都與國事相關,你們這些讀書人,要認真讀,往深里讀,能讀多深就鑽多深,絕對不會錯。使出你們吃奶的勁來解讀吧!
然後,什麼《滿江紅》啦,《翠樓吟》啦,都被說成愛國詞,甚至連《憶王孫》都被說成愛國詞了。
你以為姜夔的愛國詞人名號是《揚州慢》《永遇樂》奠定的,拜託,一個詞人活了六十多歲,就留下兩三首與國事相關的詞,也敢稱愛國詞人?姜夔那愛國詞人的名號,是在常派詞人一步步過度解讀里得來的。不然,張炎怎麼不說他是愛國詞人?浙派怎麼不說他是愛國詞人?
而常派給姜夔愛國詞人帽子的根源,就是在張惠言那裡。這是一個一步一步發展的過程。你以為是一下子就來了的?
至於夏承燾的考證,也是問題多多,有空再更。
…………………………………………………………………………
以下是原答案:
兩首曾被過度抬高了的詞。
也正是這兩首詞被過度抬高,導致姜夔江湖才子詞人的形象之外,又逐步被加上了愛國詞人、痴情詞人的符號。
這話是針對所有常州詞派詞人,還有受其影響的後人,以及雖然反對常派見解但還是不自覺的邁上了同路的夏承燾、葉嘉瑩這些大佬,趙曉嵐這類姜吹。
最後,再說一句,由於《暗香》《疏影》的存在,使得對姜夔原本較為簡單的評價變得格外複雜。現在的局勢就是吵吵吵,吵到誰都不服誰,最後各執一端,著書立說,搞價值推銷。
姜夔研究里的《暗香》《疏影》研究,一塊亂得不能再亂的領域,但卻又是搞好姜詞研究的基礎。不搞清楚或者搞錯了這一塊的姜詞研究,完全沒價值!推薦閱讀:
※古代詩詞是如何被記錄並傳播開來的?
※據傳作者為蘇軾的《觀潮》最早出自哪本古籍?
※李白最豪放的一句詩是什麼?
※如何優雅地誇獎女生長得美?
※一個學詩有半年多的同學寫的五絕,不知道可以算得上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