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不下去《紅樓夢》的後幾十回?是因為不忍心看結局還是受到後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寫的這種暗示?

《紅樓夢》前面讀了很多遍,後面只略略讀了,有些情節都記不清,可還是讀不下去。


真的是因為寫的太差。所以以前一直看不下去後四十回。自從看了一眼劉心武續的,一下子就把程高本看完了!療效特別好。


別提了。
前八十回:

後四十回:

只說怎麼寫黛玉,大頭菜且不論,黛玉咳血就咳血吧,一筆帶過不行,不知道出於什麼惡趣味,非大篇幅地描寫「痰盒」,紫鵑去倒「滿盒子痰」,「痰中好些血星」,「半日才咳出一口痰來」,「痰中一縷紫血」……

我:??????

此回黛玉做個噩夢也是不三不四,好好的世外仙姝,讓她各種恨嫁,不是為了自己的心,而且為了終身有靠。

前面衣著打扮多清貴,意態多超逸,後面過個生辰「打扮得如嫦娥下界」,「含羞帶笑」…

我:??????

再則,妙玉前八十回戲份不多,但刷足了存在感,最目無下塵的這麼一個人,第八十七回突然跑來跟之前毫無交集的惜春下棋,見了寶玉話也答不上,打機鋒也是「痴痴地問著」,「看了寶玉一眼,復又低下頭去,那臉上的顏色漸漸的紅暈起來」

……哪怕三等丫頭都比這妙玉大方得體些。


然後好了,妙玉聽了貓叫春(虧他想得出來)走火入魔,醒後抱著女尼說「你是我的媽呀,你不救我,我不得活了」

沒法兒讀啊這個。


小時候還能看下去。前八十回各種版本不記得看了多少遍了,有時候想起來就看。後四十回看的次數不超過五次。
最近勉勉強強把高續後四十回重讀一遍,邊讀邊噁心。
所有美好情感,全部掉入世俗。所有在書中歷經純潔而保持真情初心的人,思想全往庸俗拉了不下一個等次。

賈母,變成只為孫子不為外孫女的自私老太婆,一反前文線索硬是把寶黛一個逼瘋一個逼死,毫不合情理。其實賈母是個歷經起落富貴一生而能保持內心純潔,能夠愛護美好的老太太,不然也養不出寶玉這樣的性子,帶不出與黛玉湘雲三春這樣的祖孫情份。

鳳姐,從對寶黛真心疼愛照顧的嫂子,變成滿腦子毒計的傻逼。寶釵入府,她在榮府還有得混嗎?鳳姐要促成寶釵入府,除非腦袋被門夾了。


黛玉,從一句「你放心」便再無質疑,變成臨死前對寶玉滿腹疑惑抱怨,面見求證的程度。寫成這樣,真是愧對兩個聰明人的悟性和熱誠。寫黛玉的夢過於直白露骨,開個西廂玩笑都要生氣覺得不尊重的舊族千金,一夜之間就思春愁嫁胡思亂想的,比襲人這種靠性邀寵,百般施計打算的丫頭還更不符合禮教。


寶玉,在與黛玉情緣未盡的情況下,能夠接受唯一的妻子之位變成寶釵,還能在寶釵箴規之下不翻臉,不爆發,做小伏低,留個兒子,對木石前盟簡直是天大的侮辱。而對紫鵑,五兒的錯愛,也是對寶黛情的玷污。明明已經識份定,意淫,情不情的寶玉,到了這裡瞬間回到普通世人皮膚濫淫的層次,恭喜高鄂,又造了一個賈璉。

小紅賈芸風雪獄神廟一節高義,變成小紅淫狹,賈芸狠心賣巧姐的橋段。此二人乃做人的另一個境界,能幹,實在,一心一計絲毫不輸寶黛赤誠,而更現實,更煙火,更平民,更多實在的籌謀。書里給寫成這麼倆滿腦子歪心邪念的人,真是心塞。

茜雪的後著丟了,李紈的結局丟了,香菱被桂折辱死的情節丟了,王熙鳳哭向金陵的情節丟了,麝月開到荼蘼就剩她的情節也丟了。蔣玉菡襲人奉養寶玉的情節丟了,寶釵金簪雪裡埋的情節丟了,探春王妃頭銜丟了,巧姐于歸板兒的香櫞變成了毫不相干的周地主我也是醉了。。。草蛇灰線伏於千里之外的妙處盡失,可以說讀者對高鄂才幹要求過高。。。把人品寫毀了,這個怎麼說?

曹公才幹志趣固然是高鄂不及的,曹公對人性刻畫之細膩,對世人的悲憫和寬容之心,對人性閃光點的發掘,對人性中天然純潔之美、尤其是歷經世情磨難仍不改初心堅持真情的無聲頌讚,才是紅樓夢的靈魂。高鄂一支腐儒偽君子的筆,一筆毀一個,毀得剛剛好。


………分割線………
以上回答〖非常〗〖非常〗主觀,只是一點個人感受,剛好碰上題主的問題,是為回答問題寫的。因為這種主觀感受不吐不快,所以言辭既算不上嚴謹,也不溫和。不是做研究,不代表本人的「紅學觀點」,也不是要試圖「推翻」高鄂續書。那些覺得回答偏頗的,看清楚「主觀」以及前面的定語哦。還有像底下留評論那個阿里(抱歉,圈半天沒圈出來)那樣試圖較真的,您可以直接保留意見了。


主要是因為文筆差。而且還長篇大論講八股文,烈女傳等等。

想寫個夏金桂勾引小叔子都毫無情趣。


首先想說一點:前八十回不一定全是曹公寫的,後四十回也不一定全是高鶚續的。關於這點一直存在各式各樣的說法,這裡還是把曹公原筆部分統稱為「前八十回」,把非原筆的部分稱為「後四十回」。
為什麼讀不下去?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差距在哪?說說自己的感受。
個人覺得,《紅樓夢》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前八十回做到了以「情緒高潮」代替「情節高潮」。
文學創作,無非為了吸引讀者。吸引讀者,無非兩種——製造情節高潮和製造情緒高潮,而前者的本質也是後者,只不過後者不容易直接做到。
情節高潮好理解,通過故事情節勾起讀者慾望,達到「情緒高潮」的最終目的——體育比賽的懸念、好萊塢大片等等,都是如此。別的不說,看看另外三大名著——
《三國演義》:桃園結義、官渡、赤壁、夷陵、三英戰呂布、青梅園、舌戰群儒、七進七出……
《水滸》:拳打鎮關西、坐樓殺惜、打虎、獅子樓、智取生辰綱、英雄排座次、雪夜山神廟……
《西遊記》:前面的大鬧天宮和後面接連不斷的八十一難……
再看看《紅樓夢》,我認為它之所以位列四大名著之首,就是因為它幾乎沒有以上這些情節高潮,但依然緊緊抓住了讀者,就是因為它直接做到了「情緒高潮」。
看看內容——寶黛釵初會、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鬧學堂、起詩社、劉姥姥進大觀園、黛玉葬花……幾乎沒有所謂的情節高潮(這也是很多人為什麼看不下去的原因——寫什麼呢!根本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但曹公卻可以把人物的情緒代入讀者體內,讓讀者感同身受,和人物同喜同悲,這就是「情緒高潮」。熟讀《紅樓夢》的人都能體會到,就不多說了。
但凡能做到這一點的,作品無不會成為經典。
好了,問題在於,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包括高鶚。後續部分除了表達一些思想,主要就是試圖把情節拼上,但是,情節本就不是曹公最關注的著眼點!他的用意在於情緒,而高鶚是沒有這種能力和心境的。這也是為什麼讀後四十回時,讀者會覺得自己不再和人物同喜同悲了。而這恰恰是前八十回的靈魂。沒了靈魂,自然讀不下去。
最後說一句,著名的劉心武同志也是在續書時犯了這個錯誤。這位老師完全把《紅樓夢》當成了推理小說,拚命拚命按曹公和脂硯齋留下的蛛絲馬跡還原情節,卻完全不知如何延續「情緒高潮」,結果自然是畫虎不成。


其實只要認真讀,就會真的覺得後四十回差,而並不是知道了這是別人續寫所帶來的心裡暗示。先不說文筆,就說敘事方式,雖然紅樓看起來寫的全是瑣碎小事,但卻是環環相扣,緊密相連的。就拿抄撿大觀園那幾回來說,先是趙姨娘向賈政討彩霞,導致丫鬟向寶玉告密,接著晴雯出主意寶玉裝病,導致賈母查賭,然後邢夫人發現綉春囊向王夫人發難,最後王夫人抄撿大觀園,晴雯、司棋、入畫被攆……這幾回發生的事都是承上啟下,互為因果,到第八十回的時候已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結果第八十一回突然來個「四美釣游魚」,好一派歡快的景象,什麼鬼!後面四十回基本是東一榔頭西一鎚子,能讀下去才怪了
(ノ=Д=)ノ┻━┻


《紅樓夢》後四十回節奏明顯加快了,小說節奏一快,破壞了前八十回奠定的那種精緻典雅美感。尤其到最後幾回,作者似乎非要強求在一百二十回收尾,導致一回要生硬的死好幾個人。最後十回簡直就是死人比賽,實在是掃興。


有點答非所問

我在微信群里吹牛,說《紅樓夢》讀了快30遍了,但是——不包括後40回。每次翻開第81回,想讀幾頁,就是沒法讀下去。我家的《紅樓夢》,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四卷版,第4卷是後40回,被孤零零地束之高閣,而另外三卷,都快被我翻爛了,尤其是第二卷,封面脫落好幾次,每次得用透明膠帶重新粘上。

原因么,張愛玲祖祖早就講過啦,她說:談到讀至第81回「占旺相四美釣游魚」時,便覺「天日無光,百般無味」,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得知是高鶚續書之後,便忍無可忍:「《紅樓夢》未完還不要緊,壞在狗尾續貂成了附骨之蛆」。

俞平伯大大則說:「高氏的失敗,不在於"才力不及",也不在於"不細心謹慎",實在因兩人性格嗜好的差異。」

另外,我熱讀《紅樓夢》的年歲是25歲-30歲間,那幾年工作很清閑,時間很多,對語言文字的美尤其迷戀,所以,汪曾祺的散文集、小說集、《紅樓夢》,都放在手邊,隨時翻閱,而且《紅樓夢》更是隨便從哪一頁開始翻,都能讀下去,但是——得是前80回。(寫到這裡,覺得自己曾經如此富有,不枉此生呢

更準確地說,我真正算得上讀了30遍的,是80回的前半部,尤其是第二卷,熱鬧喜慶,花團錦簇,讀到漸出悲音的第三卷,我就開始坐卧不寧,心裡難受,那時候的我,就是個賈寶玉,希望歡樂永駐。那時候的我,讀不懂黛玉。現在就懂了嗎?也未必。


因為寫得不好,狗尾續貂。

不過,至少還是條狗尾,

其他人續的,甚至連鼠尾都不如。


高鄂那廝在後四十回里讓林妹妹喝粥就鹹菜!這畫風能忍?!


其實第一次聽說後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寫的我是拒絕的。

因為,你不能說後四十回續的不好,我就馬上相信,第一我要試著讀一下,因為我不願意讀之前就加一些不好的心理暗示上去,文筆「咣」一下,很不流暢、很不自然,這樣跟你講了你肯定會罵我,根本沒有這樣差別大的文筆,就證明續書的說法是假的。後來我也經過證實後四十回確實不是曹雪芹寫的,我讀了大概一個月左右,感覺受不了,後來我推薦別人讀紅樓夢的時候也要求他們不要看回目去自然感受前後的變化,因為我要讓讀者知道,我讀完之後是這個樣子,你們讀完之後也會是這個樣子。


木心說,其實從曹雪芹的口氣來看,紅樓夢是寫完了的。只不過遺失了,等到哪天找到了,全世界喝彩,慶祝世界又多了一個節日。


一般都不是因為後者吧→_→
一開始我們並不是沖著作者是曹雪芹而去讀的呀。
不過第二種情況也是有的。如果在讀完全本之前就知道後四十回是續作,尤其是自己還曾暗示自己: 續作很差勁的啊,那估計一讀到第81回就覺得讀不下去了——不是因為通過閱讀發現,高鄂與曹先生筆力不鈞(雖然事實如此),而是自己心裡一開始就有個成見,覺得後四十回不好。
第一個原因也說不大通。很多小說都是悲劇結尾的,雖然我們常常會說"不忍卒讀",但是事實上我們還是會很悲痛地、殘忍地讀完它,蹂躪自己的感情。
所以,其實原因真的是,,,後四十回"面目慘然,天日無光",對比前文錦繡,實在讓人不想讀下去。


每次想到十二金釵死的死嫁的嫁甚至被擄走,以前那種一起作詩 聚會 做壽的美好場面全沒了,寶玉再也不是人人寵人人疼的小孩,鳳姐越來越落魄,最後草鋪蓋一卷扔雪地里。那些依附於榮寧二府或心性張揚或安心度日的人,都逃不開潦草收場的結局,我就心塞,就看不下去。

可能高程確實沒曹雪芹的文筆好,但是作為一個只是多讀了幾遍《紅樓夢》的普通人,我真不敢說我品出什麼來了。

好多人都說是後四十迴文筆太差,究竟多少人真的賞析出文筆怎樣怎樣,多少人是順勢裝x,大家心裡懂就好。


前八十回看了10遍以上,後四十回讀過高鶚續本1遍。有如下幾點體會:
1、單論文筆,高鶚確實是差點,敘述沒有前八十回那種人物活靈活現的感覺,所以小說整體調子頓時沉悶起來,可讀性有所降低;
2、構思方面,曹公苦心孤詣,增刪八載,才給我們呈現出如此構思精妙的大作,前後伏筆,人物對比呼應,哪怕每一首詩都有所暗示,這是續作者高鶚無論如何才華出眾都無法達到的境界,因為畢竟人心隔肚皮,高鶚也不是曹公肚子里的蛔蟲,揣摩不到位,寫作時間倉促,來不及進行長達數年的推敲,難免疏漏。而且前文雖然有所暗示,但是卻也不一定是我們後世解讀中所理解的意思,比如我個人,我還覺得林黛玉將來不是病死,而是將來會自殺呢。
3、對於一個讀者來說,我讀續作最深的感受,就是一個字——俗。這個無論是高鶚續,還是換別人續作,都無法做到人生的境界和生活體驗更接近曹公,表現在作品中,就是立意、語言、人物形象、傳達的普世價值,都無法做到原著的靈氣和通透。
4、有幾處還是很動人的,比如黛玉之死,是意料之外的另一種慘烈,比如寶玉失蹤後又回家的情形,讀到這裡,在漆黑的夜裡我無聲地哭了一場。
5、不過總體來看,個人感覺還是要感謝高鶚的續作,給我們提供了那個時代無論是語言還是文風都更無限制接近原著的續作,也就是說,換別人來續,也萬萬高明不到哪兒去的。


因為後40回為了政治正確沒按照原著的意思去結尾,沒有精神內核,最後結尾是要表達什麼意思呢,很多重要的情節沒有。不如97版的電視劇結尾做的好


因為從作者到讀者都多少抱了點【為完結而完結】的念頭。
所以從一開始便註定是這樣。

如過先者寫書是「帶入」,後者續文便是「揣摩」。自然會帶上自己的際遇和個性——這複製不來,故而不會相同。這便是「黛玉不黛玉,寶釵不寶釵」的原因。作為讀者,愛極了先前的預設,怎能容忍一群李鬼群魔亂舞——不過是想要一個【完結】罷了,直到看不下去的時候才知道——不知道結局便如何,這世界太多沒有聽完的故事,像是太多不能陪他經歷後半生的人。


今傳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續書,和那些《紅樓復夢》《紅樓夢補》屬於一個性質,狗尾續貂而已。只不過高鶚程偉元這版相對靠譜些,其中有的章節寫的還算不錯,像林黛玉焚稿斷痴情這一部分。既然是續書,那和原作者的文章肯定感覺不同了,立見高下。


螃蟹之後菜無味。


有時候覺得這樣的故事沒有結局反而是最好的結局,贊同樓上一位的回答,看到那繁華似錦再去想飛雪茫茫就覺得心裡糾的緊,就像有的事情雖然知道註定要發生但是還是不希望親眼看到一樣。
而且,個人覺得這本就是個曲終人散的結局,何必最後埋了個沒意義的彷彿還會好起來的結尾呢?如果註定是個悲劇的故事,我們也希望是精緻的美麗的悲劇,而不是破壞了美感的生硬扭曲的結局。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紅樓夢》的王夫人?
按照曹雪芹的原意,賈寶玉最後是不是娶了薛寶釵之後才遁入空門?
紅樓夢裡,為什麼晴雯麝月這些大丫頭肯讓芳官進裡屋服侍寶玉,而且很願意教她,卻忌諱小紅?
晴雯和趙姨娘的人格有哪些不同?
《紅樓夢》作者為什麼說自己風塵碌碌一事無成?

TAG:紅樓夢小說 | 曹雪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