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多人都認為金庸小說的新修版不如三聯版?
新修版真不好么
三聯版比起連載版和新修版不僅通行較廣,而且是人物形象塑造和情節安排得最為「純粹」的一版,更為符合包括我在內的大部分讀者對於通俗小說的品位要求。我似乎記得老爺子說想在新版中體現人性之複雜,但這樣的期待超出了「通俗小說」所能承載的範圍;金老的小說是公認的通俗文學巔峰,然而所謂的「複雜人性」展開空間有限,又受到既定人物與情節安排的限制,因此「玩得不溜」,反而倒退回了一般的通俗文學的層次。
我不懂文學,下不出「通俗」的定義。但我所理解的文學化,首先是要從現實的複雜的人性中抽象出一些元素並加以洗鍊,例如隔壁某天真開朗的老大爺給藝術化成老頑童,辦公室里一本正經滿腹心機的上司給藝術化成岳不群,就成了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形象,甚至成為通行甚廣的比喻,而現實中無數被如此比喻的人顯然是比書里的「老頑童」「君子劍」複雜且彼此之間大不相同;正因為書中角色的「鮮明」「純粹」才有廣泛的可比性和無盡的想像(腦補)空間。「鮮明」對於文學從來不是一個容易的要求;一提到某個角色,能讓讀者腦海中立刻跳出一個直觀的印象已經是一種成功,比如黃蓉聰明郭靖傻,龍女清冷楊過狂;金老如今偏偏試圖打破這種印象,我看還不如乾脆起筆另寫新作。至於自然而深刻地展現所謂複雜人性,能做到這一點的也不過是《紅樓夢》層次的名著而已。金老說沒有一定的人生閱歷讀不出他書里暗示的那些內涵,或許確是如此,但是比起那些我讀了若有所思又不明所以的名著,金老的改版還是明顯的有心無力。
我是讀三聯版長大的,之後粗讀過連載版和新修版。我承認不可避免會受到「先入為主」的影響。既然問題問的是「為什麼認為不如」,那我也就大言不慚地說我的主觀意見了。歡迎各位知友交流指教~
金書的兩大改,就像獨孤求敗的劍,總體方向是越來越「圓」,越來越「柔」。尚嫌青澀的連載版中人物描繪得鋒芒畢露,以下只略略舉幾例:
比如白衣的王玉燕大小姐文武雙全:
【王夫人道:「你表哥一個大男人……身上的功夫連你也及不上,慕容家的臉也給他丟光了。」】(連載版《天龍八部》第三十一回易容神術)(這一點,後文沒有實戰表現。)
【段譽大是欽佩,道:「姑娘雖不出門,天文地理卻是無所不曉。」】(連載版《天龍八部》第三十二回 星夜逃走)
比如金國小王爺完顏康一出場就不是個壞孩子而是個妥妥的壞蛋:
【郭靖萬料不到他會在行禮之中突施殺手,這一來勢又狠又急,眼睛只要給他袖角拂上,立時就是盲了】(連載版《射鵰英雄傳》第十六回 繡鞋錦袍)
比如周芷若原是明教周子旺之女,且明說了當皇后娘娘的志向:
【「周芷若雖是個弱女子,可是機緣巧起來,說不定我便能助你做了天子。我爹爹事敗身亡,我命中無公主之份,卻又有誰知道我不能當皇后娘娘?」】
三聯版中將種種扎眼的人物設定打磨成了現在大家都讀起來很舒服的樣子。
連載版中有很多龐雜凌亂的情節以及細節,比如蛙蛤大戰,就像阿紫手腳上戴著的八隻叮叮噹噹的金銀鐲子,花里胡哨但於主枝情節無所助益,反而分散讀者注意力,於是在三聯版中果斷刪去。竊以為這是金老寫作手段趨於成熟的一種體現。
要說人性之複雜呢,連載版其實和新修版是有的一拼的,最誇張的比如舊版《神鵰俠侶》中這段:
【(黃蓉)……推了幾下,鼻中又是聞到一股氣息,這氣味奇特異常……從那少年腋下發出,不覺心中一盪。黃蓉不自禁的臉上微現紅暈,向郭靖斜目望了一眼,心想:「這時候竟會想起咱們新婚之情,當真好笑。」】呵呵,小楊過這是要連郭伯母都拿下嗎?
當然也有些改動爭議頗大,比如舊版中熱烈如火的穆念慈和冷漠如冰的秦南琴愣是被混合成了溫吞水一杯,只為了一個情節簡明。初讀三聯版時似乎總覺得「溫文靦腆」的穆姑娘隱隱約約帶著一股「很難對付」的氣質,若是真得罪了她恐怕才是「後患無窮」,後來讀到連載版才恍悟那是舊版那個烈性女子的影子。
如果說連載版的風格太激烈太花哨,那麼新修版則是太溫存太曖昧。「溫存」是因為感情戲感情描寫變得頻繁、拖沓、直白、誇張,比如廣受吐槽的這段:
【小龍女微笑道:「那麼你想我不想?」楊過道:「當然想啊,一天至少想兩百次。」小龍女道:「兩百次不夠,我要三百次。」楊過道:「我一天想你四百次,上午兩百次,下午又兩百次。」小龍女道:「你吃飯的時候也想我,又多一百次,一天想五百次。」楊過道:「我吃飯的時候也想你,想啊想的,心不在焉,把麵條吃進了鼻孔里去。」小龍女噗哧一笑,說道:「那就不好過了。」楊過道:「我不理,鼻子一吸,把麵條從鼻孔里吸了進去,嘴巴再一吸,就到了嘴裡,再一吞,就吞進了肚裡。」小龍女扁扁嘴道:「啊唷,那可臟死了。」楊過道:「不臟,不臟,我從小就這麼吃麵條,味道還挺好的。我吃飯時想你,嘴裡輕輕叫著『姑姑!姑姑!』,嘴巴沒空,就用鼻子吃麵條。」小龍女心中感動,說道:「過兒好乖!你晚上不睡覺,又多想一百次。」】
不是我給於麻麻洗地,而是這肉(ling)麻(ren)無(zuo)聊(ou)的情話是他金老爺子自己寫的。自己糟蹋自己的作品到這份兒上,會在意雞腿頭包子臉這樣的細節么……
還有很多細節,情意是含在前後情節、字裡行間的,本來金老的筆力已經足夠讓讀者意會,可偏偏非要明白寫出來,一下子索然無味,果然給涉世未深的中學生看是合適的,隨手舉幾例:
《飛狐外傳》第三回 英雄年少
新修版新添情節【馬春花舒了幾口氣,自己展開拳腳,練了一會兒查拳。胡斐躲在草叢之中,見馬春花身形婀娜,一拳打出,衣袖上褪,露出半段手臂,雪白粉嫩,渾圓如玉,胡斐欲待多看一會兒,她衣袖垂廣下來,將手臂遮住了。只見馬春花左腿高高踢出,足尖幾乎過頂,山東繭綢的褲筒垂了下來,露出她小腿的一段白肉。胡斐這時才十蘭歲,全不識男女之意,但情竇初開,已知欣賞女子的美色。……馬春花練了一會兒查拳,喘氣重了,覺得倦了,見四下無人,仰天一摔,躺在草地之上,輕輕哼起小曲:「哥哥你走兩口,小妹妹實在難留,手拉著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門口……有兒句知心的話,要和哥哥說從頭……」聲音嬌柔婉轉。胡斐一生之中,從來沒聽到過這般銷魂蝕骨的甜美情歌,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拉住了一株灌木的樹枝。那樹枝堅硬有刺,荊刺刺入他的掌心,胡斐竟不覺得,似乎自己握住了馬春花的小手,正在聽她溫柔款款地叮囑:「有幾句知心的話,要和哥哥說從頭……」他只盼馬春花跟著唱下去,唱的是幾句纏綿深情的情話……胡斐從草叢中輕輕爬出,站在馬春花身旁,只見她雙臂放在身側,仰天而睡,一叢黑髮散在腦後,額頭有幾粒細細的汗珠,雙眼閉住、長長的睫毛微微顫動,筆挺的鼻子下是張櫻桃小口,嘴唇輕輕顫抖。胡斐胸中一股強烈衝動,便想撲上去在她的小口上咬上一口,立即轉身便逃,一躍上樹,料想她即使立即醒來,也認不出自己,追不上自己。】
後來胡斐力救馬春花,你還會認為是出於單純的俠義心腸以及滴恩泉報嗎?或許現實如此,但卻不是讀者在小說中想要看到的。
《飛狐外傳》第二十回 恨無常:
三聯版【只聽得她(圓性)咳了好半晌,才漸漸止了,輕輕的道:「倘若當年我不是在師父跟前立下重誓,終身伴著你浪跡天涯,行俠仗義,豈不是好?唉,胡大哥,你心中難過。但你知不知道,我可比你更是傷心十倍啊?」】
新修版【只聽得她(圓性)咳了好半晌,才漸漸止了,輕輕地道:「倘若當年我不是在師父跟前立下重誓,終身伴著你浪跡天涯,行俠仗義,豈不是好?胡大哥,你心中難過。但你知不知道,我可比你更傷心十倍啊?」撫著墓碑,低聲道:「在那湘妃廟裡,你抱住了我,怎麼又放開我?……你如不放開我,此刻我不是便在你身邊?那晚只要你不放開,便永遠不放開了……」】
總之一支筆死死地釘在一個「情」字上,大有瓊瑤之風。
」曖昧「是說原書已經成型的人物形象變得模糊不清。
最喪心病狂的當數「黃梅師生戀」。原著在此拖沓啰嗦,實在不想貼原著。說「師生戀」固然誇張,而單單是所謂的「若有若無」「曖昧」也足以一筆毀掉原書的兩個亮點:葯衡神仙眷侶的可敬可羨,雙煞魔頭真情的可嘆可憫;這兩對於品格不是一個層次的人,搭不上。
老金恐怕是個完美主義者,再加上樹大招風,深深陷入那迴腸盪氣的武俠世界不能自拔的讀者已把他當作神來頂禮膜拜,自然而然就求全責備起來,所以老金也沒法用「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來推搪塞責了。而且老金年入耄耋之後,心境自然與知天命之前大不一樣了,或許也想要在作品中加入一些對人生世相的自以為更加成熟的理解。
其實但凡浪漫主義的小說作品,有些錯漏與矛盾在所難免,只要不損傷整體的氣質情懷都是可以原諒的。老金當年在回應王朔時也曾說人人都會有「不虞之譽,求全之毀」,怎得十多年過去,心中還是對那麼一點人生固有的遺憾耿耿於懷呢?
人二三十歲時是想像力最豐富的階段,但憑一股天馬行空的銳氣構造色彩斑斕的夢境,年紀一大,禁不住世故的打磨和理想的幻滅,那一點浪漫情懷總會慢慢消失殆盡。因此竊以為五十歲以後就只適合做學術,不適合創作小說了,尤其不適合創作武俠小說。如老金這般年近五十還能有《鹿鼎記》的顛覆與重構,實在是不世出的天才,而從此封筆也是激流勇退的明智之舉。不想到了新世紀,老金居然出此昏招。修得好不好姑且不論,但經過這許多年經久不衰的流傳,那些人物的個性命運早已滲透入讀者的奇經八脈四肢百骸,若要洗心革面重新審視黃藥師與梅超風、李秋水與丁春秋的曖昧關係,只怕唯有到少林寺修習「易經洗髓」神功才成了。
又或許七零八零後也真的老了,也只有日顯老態的心境才會對那一點過去的情懷戀戀不捨。所以新修版剛問世時,我便下決心就此封存記憶,不再去觸碰那一池完璧般的春水,免得乍起的漣漪把美夢搖碎為水中泡影。但凡反對修書的金迷,恐怕多是為了這一顆懷舊的私心。
但是,正如古人有左傳癖,今人如我這般有金庸癖只恐也大有人在。若是十年前,讀金庸於我來說就如吃肉,雖然幾天不吃也不會餓死,但定會心癢難搔,必欲嘗之而後快。十年不聞不問移情別戀,終於一次偶然聽見採訪中高考狀元說起平日的武俠愛好,立時記起那一段死心塌地的時光,就如段正淳聽到舊情人的名字一般心中大起溫存憐愛之意。想來鴛夢重溫之時,雖然愛侶多了些淡抹的脂粉之氣,但骨子裡應當還是那個單純清新的初戀情人。
廣州、花城版的《天龍八部》新修版,裝幀其實挺合我意,因為去掉了三聯版那累贅的書皮。封面用名家國畫甚是華麗,但每一冊封面相同卻顯得單調死板。從前看的寶文堂的老版本,雖然封面是借用書中插圖,但是每冊各不相同,既古樸又靈動。
一路讀下來,看到了十個以內的錯別字和錯標點,既不影響閱讀,也不去管他。奇怪的是有幾處增加的回憶情節,居然在段落前用了「往事依稀」外加黑框的形式,一開始我還以為印刷出錯,但重複出現之後,才明白這是老金的新花樣。本來渾然天成的一部小說,加上這樣不倫不類可有可無的提示性符號,讓人感覺異常的不協調,不知老金是何用意,難道還想摻雜一些劇本的寫法?
聽說這次修訂改了《碧血劍》、《俠客行》等一些回目,但《天龍八部》卻未作任何修改。以詞為回目,每首都用詞牌本意,當年初見之下只覺形式新奇、筆法老練,水準比《書劍恩仇錄》時的不知平仄格律高了不少,就算是以舊詩詞自詡的梁羽生恐怕也沒有一首能夠超越的。不過細讀之下,既有「須傾英雄淚」、「揮灑縛豪英」這樣不合譜的句子,也有「虎嘯龍吟」這樣放之各回皆準的詞語,本該借這次機會修正完善的。但或許老金覺得自己的舊詩詞水平也就止於此了,否則《鹿鼎記》也不會費盡心思摘錄老祖宗的聯句作為回目。
情節的重修主要是「補白」。關於「留白」和「補白」,老金在後記中談了自己的看法,認為中國讀者「注重實在的理性,對於沒有根據的浪漫主義的空靈虛構感到不放心」。而我認為,中國人的文學藝術是有留白的傳統的,尤其是詩詞和國畫,撲面而來都是空靈氣息,相反是西方人較注重邏輯理性。老金精通國學,持有這樣的見解是很奇怪的。
「慕容復在土墳上南面而坐,口中兀自喃喃不休。」這樣的結尾意境深遠、餘味不盡,整部書讀完叫人悵惘不已。新修版用完全寫實的手法追加了一些人物的結局說明,雖能夠解決較真者的許多疑問,但再也沒有回味的餘地。據說《倚天屠龍記》「畫眉落筆」的結尾也增加了類似的文字,在我心中,所謂畫蛇添足,莫過於此了。
更何況這次增加的一些文字,有些並不是補白。比如說玄慈帶領幾位高僧去試蕭峰的武功,然後在英雄大會前向蕭峰自承就是帶頭大哥。如果他真的早就想這樣做,那為何之前一直閉口不言,就算自承也不當著天下英雄之面呢?白白讓蕭峰受了許多冤枉委屈。老版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糾結矛盾深受罪孽煎熬的玄慈,而新版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貌似磊落坦然但舉止行為不合邏輯的玄慈。
丁春秋與李秋水的私通也叫人大跌眼鏡,恐怕是老金刻意追求「有情皆孽」走火入魔了。逆徒起異心弒師在武俠世界裡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更何況丁春秋這樣卑劣的人品,又何必追加一段心理動機讓表面上更加合理呢?神仙姊姊就這樣被星宿老怪玷污了,心地純潔的讀者只怕都不是滋味。
給「降龍十八掌」加上十掌更讓人莫名其妙,且不說「亢龍有悔」等招數都來自九九之數的《周易》,這樣氣勢宏大的武功名稱早已膾炙人口,成為知名度最高的武功之一,改動之下反而自毀長城,讓讀者對經典產生懷疑。
爭議最大的改動自然是王語嫣回到了慕容復身邊。說實話,我對舊版的結局也是不甚滿意的,段譽身世揭秘之後,木、鍾、王都有資格成為段譽的最終伴侶,單單選了王語嫣而把前兩位拋之腦後,未免太不公平,段譽也有負心薄倖之嫌。而且在我心中,木鐘二女一個率性、一個可愛,相比之下王語嫣只是一個空負美貌毫無個性的俗女子而已。新修版為了給段譽不娶王語嫣尋找借口,就讓他糾結於是否該公開身世玷污父母令名,這本來也合情合理,但最後為了娶木鐘二女,又向大理三公揭開自己身世,卻讓人看到一個自相矛盾反覆無常的段譽。況且木鐘二女已經被封為郡主,既然三公保守秘密,如何還能公然成婚?段譽這個人物之所以吸引人,全在一個「痴」字,對愛慕的女子都是出自一片赤子之心,絕不像段正淳般風流浪蕩,但新修版的段譽對銀川公主贈送侍女全然不拒,同娶木鐘二女也心安理得,把之前塑造的書獃子形象破壞無遺,難道做了皇帝之後就會性情大變不成?王語嫣本就鍾情於表哥,回到慕容復身邊也無話可說,她雖是大花瓶但本身也溫婉可人,卻一定要讓她妄想長春、推到玉像,令讀者對其起厭惡之情,這般的形象顛覆也不免太過了。
新修版的另一特點是在一些章回後面加了大段注釋。我認為作者為自己作品加註是應該適可而止的,容易引起誤解的地方三言兩語解釋清楚便可,但老金似乎是氣不過一些對舊版吹毛求疵的議論,長篇累牘地為自己辯解。有一段是解釋元朝才開始有的香疤為何會出現在宋朝的虛竹身上,其實這個問題原文已經增補了說明,又何必再另寫文章駁斥?寫便寫了,卻東拉西扯不著重點,居然說到科學家應該思想開放活潑的話題來了,似乎是老年人的嘮叨病犯了,又讓人覺得少了大作家的氣量風度。「老娘又不是少林寺和尚,老娘愛燒俺生的兒子屁股,你外人管得著么?」這樣強詞奪理的話,更不是講究客觀實據的注釋所應有的。
該不該重修,這都是出於作者和讀者的私心,一個要追求完美,一個要保留情懷,但能不能重修畢竟是作者自己的權利,讀者可以自選版本而觀之。不過,重修過後的效果如何,這該是讀者說了算了。從網上的評論來看,金迷們對新修版是大多數不買賬的。金庸用老年人的心態來審查自己年輕時的作品,從才氣縱橫的才子變成了雕章琢句的工匠,就如同黃蓉從《射鵰》里的叛逆少女轉變成《神鵰》里的世故婦人,縱然情節邏輯再圓融無礙,但總也不及質樸嶙峋的稜角能觸動人心了。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
連載版: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沒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 一萬年。
三聯版:今晚的月色真美。
新修版:我知道他愛你愛得好痛苦好痛苦,我也知道你愛他愛得好痛苦好痛苦。
不邀自來。
最近正好在看新修版的幾部作品,感觸頗深。
首先,你問我新修版的好看,還是三聯版的好看?我個人認為,新修版有些部分挺好看的。作為一個把金庸小說每本都看了不下10遍的金迷,幾乎每一處修改的細節都能第一時間發現,這種感覺有點類似敲核桃——在碎了的小核桃里找核桃肉,就是這個滋味。
但具體來看,新修版好不好?我個人覺得,不好。
不好的原因很簡單,老爺子在通過新修版給自己找轍——說實話,新修版和三聯版的差別並不太大,大多數更改可分為4類:補充人物心理描寫;細節上的修正;情節上的改動;各種奇怪注釋。
1.補充人物的心理描寫。以老爺子的筆力,其實本已將人物寫得入木三分,可還要另加這麼些補充,就讓人感覺與原書格格不入,倒像是書頁邊角里加的批註。
2.細節上的修正:實話說,細節修改得不錯,比如郭襄在倚天裡面和少林僧放對,本來是砍了別人手指,後來變成劃傷了手;范遙殺了三個香主向教主認罪,本來是砍了兩根手指,後來改成自刺一劍;紀曉芙被金花婆婆打傷,原本並沒有解釋清楚為什麼她中毒之外手臂也斷折,後來特地加了一句「金花婆婆命手下人砍了我左臂兩刀,又打斷了臂骨」等等。
3.情節上的修改:情節上,有些修改真的是讓人捂臉,比如小龍女被弄成小痴女,又比如金輪國師(國師哦,不是法王)是真愛郭襄,最後捨命救了郭襄;有些情節的修改則讓人有種莫名的萌感,比如張無忌一見小昭就認了人家做妹子,小昭第一次帶著鏈子去投奔他,他就親了人家;還有一些情節改得真心不錯,解決了劇情的BUG,比如張翠山和殷素素之死,在新修版里就有了更加合適的解釋。
4.奇怪的注釋:比如專門花大篇幅介紹為什麼宋朝人覺得師徒戀是亂倫;比如專門解釋現在少林寺可不會不接待女客等等。
但是,以上這4類改動,基本上都屬於給自己擦屁股——政治不正確,不行;情節有BUG,不行;萌妹紙砍手指,不行;說話容易引起誤會,不行……
妥則妥矣,卻失了含蓄。金書之美在含蓄,不用解釋,也不用設定,自然流露。寫的雖然是荒誕事,用的卻是紀實筆法。一解釋,就韻味全無——作為資深武俠迷看起來還不錯,好像是老爺子和你面對面聊小說;可單純從作品角度來說,原本好好的書,裡面摻了東西,連節奏都不對了。
此外,為了政治正確去改書,這個做法缺乏俠氣。
說到俠氣,有一段改動我很喜歡。倚天中,新修版增加了聖火令的三大令八小令,其中便有這麼一段:
第一令、不得為官為君:吾教自教主以至初入教弟子,皆以普世救人為念,絕不圖謀私利。是以不得投考科舉,不得應朝廷徵聘任用,不得為將帥丞相,不得作任何大小官吏,更不得自立為君主,據地稱帝。於反抗外族君皇之時,可暫以「王侯」、「將軍」等為名,以資號召。一旦克成大業,凡我教主以至任何教眾,均須退為平民,僻處草野,兢兢業業,專註於救民、渡世、行善去惡。不得受朝廷榮銜、爵位、封贈,不得受朝廷土地、金銀賜與。唯草野之人,方可為民抗官、殺官護民;一旦為官為君,即置草民於度外矣。
這一段,不正是真正的「俠」嗎?
什麼是「俠」? - 紐太普的回答
1、新修版喜歡把人物萌動的性心理挑明了寫,已經到了沒有性心理不成書的地步。新修版改名叫性修版算了。
比如楊過給陸無雙月下接骨,心裡想,小龍女姑姑的胸脯肯定比陸無雙姑娘的好看很多。。。這真是情何以堪。。。。這麼改,只能表現出作者的愚蠢。
2、沒有留白,是新修版最大的壞處。很多內容不必寫明,讓讀者腦補是最有韻味的了。
3、陳墨早就寫過一本書《修訂金庸》,裡面的核心觀點是:金庸已經不在創作高峰期,寫作狀態已經下降了,三聯版屬於創作高峰期,那時候的很多處理非常精彩,但是現在金庸寫作能力已經衰退,所以很多地方是改壞了。
4、神鵰俠侶的結尾,本來楊過和眾人告別,就說了一句話,然後就走,新修版里,楊過要和每個人都道別之後再走,羅哩叭嗦說了一大篇子話,這哪裡有半點「西狂」的風範?簡直是個庸人的靈魂。
5、金庸為了抬高自己的所謂思想品位,為了避免給小朋友們不好的影響,加了很多說教的地方,比如書劍恩仇錄加上去的那個奇怪的尾巴,真的不明白這和民族和解有何關係。如果被IS 聽見了,萬一給他扣上個錯解古蘭經的罪名。可就熱鬧了。
6、史航在講座里說過一句話非常精彩:金庸如此修訂作品,是和他的心魔有關。心魔,這個詞極好。查老中年時期還算有良知,怎奈到了晚年,好名之心反而有增無減。說好的斬名韁破利鎖呢?天龍八部裡面表現得如此透徹的佛理呢?一會要華山論劍,一會上電視,一會當文學院院長,一會去牛津讀博士,這些事情哪一件對他的聲譽有好處?不過是壽則多辱而已。
總歸一句話:三聯版是令狐沖,新修版是鳩摩智。
。。。。
。。。。
。。。。
最後還得說點新修版的好話吧。
新修版的封面畫是真的漂亮啊。
選的都是全書中非常精彩的場面。
《書劍恩仇錄》:陳家洛騎馬躲避狼群。
《笑傲江湖》:令狐沖在雨夜刺瞎14人的眼睛。
《飛狐外傳》:慕容景岳師兄弟在夜裡的大樹底下互相吹毒藥。
《射鵰》:黃蓉郭靖在船上的初次約會。
《倚天》:一版是張無忌給趙敏做足療,一版是趙敏帶領神箭八雄騎馬飛馳。
天龍:喬峰在聚賢庄和大家喝絕交酒。
鹿鼎:韋小寶和雙兒在雪地騎鹿。
神鵰:小龍女和楊過在古墓里的初夜。。。。別想歪了,就是小龍女睡繩床的那一段。
等等
最新消息:我已經搜羅了第二版金庸的主要作品,在家捧讀呢。。。。哈哈哈哈哈
新修版比老版在人物刻畫和劇情發展上更為合理。以王語嫣這個人物為例。各種新版老版影視劇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總是喜歡讓小龍女和王語嫣由同一個演員來演,並且造型打扮也很接近,給人一個錯覺,似乎王語嫣和小龍女是一樣的超凡脫俗如仙女一般。而實際上王語嫣除了長的美,幾乎可以算是十分呆萌的小龍女的反面。新修版的極大的改動的王語嫣的結局,很多人都接受不了,但實際上這才是符合這個人物的結局。 每日與性格暴虐的母親王夫人生活一起,對莊上各種殘忍之事見怪不怪,和外公丁春秋也一直保持著很多接觸。。。書中只是沒有明確寫出她自己親自做的惡,而影視劇中還過度美化。在新修版里,她最後因為害怕自己青春不復,就逼迫眾人陪她尋找不老術。她將她外婆(or 外婆的妹妹)的雕像推倒,只為尋找裡面是否藏有什麼的那一段描寫,實在太妙。徹底地寫出了這個人物的自私陰暗的性格。
金庸的書最早是採用連載的形式,並且後來格局越寫越大,所以難免出現前後不一致的地方,並且很難去改(比方說很多人的年齡經歷什麼的完全對不上,比方說王語嫣見到自己的外公丁春秋居然好像是不認識的人)。 但是我覺得新修版裡頭至少能把人物的刻畫改到比較合理,就很不錯了。
我就看了《射鵰》和《書劍》
《射鵰》許多地方改的讓人實在難受。比如黃藥師直接被修改成了舟山島大扭巴,坐實了黃藥師喜歡梅超風,曲三也被改成了多嘴多舌的小人;柯辟邪死亡時間推後,則成了柯鎮惡在兄長健在時組成了江南七怪;
《書劍》被改的更是離譜,陳家洛直接感謝真主大慈大悲……OMG,《飛狐外傳》里天地會的行動,由原來的江湖義氣,變成了吉哈德……
金庸被捧的太高之後,自己也開始想追求身後名,結果求名之心毀了當年才華下的筆鋒,實在可惜。
最乏味的藝術,就是把話都說盡~伏爾泰
金庸小說只讀過新修版《天龍八部》和《鹿鼎記》,三聯版和新修版優劣不敢妄言
單就留白這點上,《天龍八部》新修版後記中有提到過。
節選一段
「《天龍八部》的再版本在一九七八年十月出版時,曾作了大幅度修改。這一次第三版又改寫與增
刪了不少(前後共歷三年,改動了六次)。有一部分增添,在文學上或許不是必要的,例如無崖子、丁春秋與李秋水的關係,慕容博與鳩摩智的交往,少林寺對蕭峰
的態度,段譽對王語嫣終於要擺脫「心魔」等情節,原書留下大量空間,可讓讀者自行想像而補足,但也不免頗有缺漏與含糊。中國讀者們讀小說的習慣,不喜歡自
己憑空虛想,定要作者寫得確確實實,於是放心了:「原來如此,這才是了!」尤其許多年輕讀者們很堅持這樣的確定,這或許是我們中國人性格中的優點:注重實在的理性,對於沒有根據的浪漫主義的空靈虛構感到不放心。因此,我把原來留下的空白儘可能地填得清清楚楚,或許愛好空靈的人覺得這樣寫相當「笨拙」,那隻好請求你們的原諒了。因為我的性格之中,也是笨拙與穩實的成分多於聰明與空靈。」
貼個我自己十多年前寫的一篇小文章,大概就可以管窺兩版之別:
《金庸作品集(新修版)隨便談之【射鵰英雄傳】第一回》
廣州出版社《金庸作品集》口袋本之《射鵰英雄傳》(新修版)到手有一段時間了。今天心思一動,隨手翻出第一冊,從頭來看。結果第一回第一句話,就覺得不對勁,好像不太一樣,對照老修訂版,果不其然。
且看老修訂版的第一句:「錢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無窮無休的從臨安牛家村邊繞過,東流入海。」
新修版:「錢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無窮無休的從兩浙西路臨安府牛家村邊繞過,東流入海。」
多了「兩浙西路」和「府」。加增幾字,疊床架屋,句子讀起來反而沒有味道了。
接下來,郭楊二人請張十五到曲三的酒館喝酒,三人談論時局。
老修訂版有一句「三人只是痛罵秦檜」,新修版把「只是」改為「不住」,這個改動有點古怪。新修版里這類不動聲色地小動作層出不窮。
曲三聽見三人痛罵,不以為然,反駁了兩句,抬頭望天去也,「又是一動不動的出神」(新修版中,把「是」字刪去)。金庸以三人的視角來觀察曲三,老修訂版是:「這曲三瞧他容貌也不過二十來歲年紀,可是弓腰曲背,鬢邊見白,從背後瞧去,倒似是個老頭子模樣。」新修版把容貌後面的年紀改為「還只四十上下年紀」。這個改動在預料之中,因為老修訂版里,黃藥師幾位弟子與黃蓉之間的年紀問題,引發很多討論,討論結果是黃蓉比郭靖大。所以金庸這次主要的改動之一就在於此。
本來觀察完曲三,就是張十五等人的反應:「張十五和郭楊二人相顧啞然。隔了半晌,張十五道:『對,對!這一位兄弟說得很是。……』」(新修版這句也改了一些,把「隔了半晌」提到張十五前面,後面的「和郭楊二人相顧啞然」刪掉,「這一位兄弟」中的「一」沒有了)。
但是新修版卻在張十五反應之前加插了一大段:
「只聽得門外一個女孩子的聲音叫道……那女孩子挺火叉追了出去」
這新冒出來的女孩子當然不是陌生人,就是傻姑了。
傻姑既然提前出場,就得一一照應。所以後面楊鐵心去找曲三買酒,發現他不在,心想:「幾天沒到村頭來,原來曲三已有幾天不在家了。可別出了事才好。」新修版則不但把「幾天」和「了」字去掉,還多一句「但見他那小女兒坐在地下,口中唱著兒歌,在獨自玩弄泥巴……」。
這個情節上的照應在第一回還沒有結束,當包惜弱相救完顏洪烈不久,老修訂版說,「忽忽臘盡春回,轉眼間過了數月,包惜弱腰圍漸粗,愈來愈感慵困,於那晚救人之事也漸漸淡忘了。」新修版則在此之前添了一段:
「這日午後,楊鐵心與妻子閑談,說起賣酒的曲三出了門,留下個小女兒孤苦可憐,沒人照顧」,於是包惜弱同情之心頓生,前去探視,探視的結果卻是「將她(傻姑)帶到……娘家,托她母親照看幾天,等曲三回家才送回」,楊鐵心對此的反應是「頗以為喜」(「茶煲」扔給丈母娘,當然「頗以為喜」了,嘻嘻)。
不過,這個改動有點可疑,傻姑為什麼肯聽包惜弱的話?而且前文交待,包惜弱的娘家離曲三酒家有五里路,她何以能順利把一位智障兒童送到娘家?
往回扯一句,當郭楊二人深夜遭遇曲三殺官兵時,老修訂版有一段對話:
郭嘯天搖頭道:「鬥不過!我兄弟倆當真有眼無珠,跟你老兄在牛家村同住了這麼些年,全沒瞧出你老兄是一位身懷絕技的高手。」曲三搖搖頭,嘆了口氣,說道:「我雙腿已廢,還說得上甚麼絕技不絕技?」似乎十分的意興闌珊。
新修訂版則把郭嘯天那句話中「同住了這麼些年」改為「同住了一年有餘」,「一位」的「一」去掉。而且在曲三搖頭前補充一句:「原來曲三是一年多之前因死了妻子,不願再在原地住,搬到牛家村來開了家小店。」這是繼續對老修訂版在情節時間上的修正,不過我覺得這一句似乎在曲三剛出場不久即可交待,放在這裡有點不夠自然。
曲三搖頭,「似乎十分的意興闌珊」,新修訂版改為「顯得意興闌珊」。
傻姑的年紀,這時是五六歲左右,新修版書中第一回兩次交待,除了前面酒館亮相之外,還有曲三夜殺官兵之後,郭楊二人再見他時,心生敬畏那段,也補充了一句「他那個五六歲的小女兒……」
還有一些有意思的小更改,老修訂版,楊鐵心與包惜弱結婚多長呢?--「他渾家包氏,閨名惜弱,便是紅梅村私塾中教書先生的女兒,嫁給楊鐵心還不到兩年。」新修版改成「嫁了給楊鐵心還只一年」,為什麼新修版要縮短二人的婚期呢?一方面加大包惜弱的受孕機會,另一方面,為包惜弱後來的再嫁提供更有力的心理基礎么?
交待楊包婚期,是在丘處機出場前的兩家聚餐一段。這一段,新老版本也有不同。
老版本,李萍懷孕,推辭缺席,新版加一句「好在她身子壯健,也無別礙」(這是為她日後逃亡埋下良好的身體伏筆)。於是,包惜弱去看她,再回來與郭楊同桌吃酒,看見二人議論朝政而忿忿,包惜弱還笑問何事。
新版卻筆鋒調轉。包惜弱回來後,居然「郭嘯天見菜好,三人吃得熱鬧,回家去把妻子也拉了來」,是不是有湊了分子,怕自家吃虧?(既然李萍上桌,老修訂版之後寫到「三人喝了一會酒」就順理成章變為「四人」幫咯)
李女士這一來不打緊,包惜弱那句「又有甚麼事,惹得哥兒倆生氣了?」的台詞就被李萍搶了去。但是接話茬的還是楊鐵心:「我們正在說臨安朝廷中的混帳事。」――莫非金庸要暗示李楊有隱情?後來官兵殺到,楊鐵心放著包惜弱不救,執意搶下李萍,恐怕不只是對郭嘯天兄弟情深吧?(呵呵)
…………
正是:風雪驚變依舊在,老版情懷新不來……
(文章到此為止。我後來還寫了第二回的對比,可就花了一些笨功夫:逐字逐句對比,再分析優劣。這篇對比到現在都還沒寫完呢。哈哈。——請勿轉載)
瀉藥。
從個人經驗來看,我認為是新修版不如三聯版,至於為什麼不如,可以用「媚雅」兩字概括。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大致有三個版本:
1、連載版,是當時金庸連載在雜誌和報紙上而留下來的版本;
2、三聯版,70、80年代幾度刪減的版本,也是人們最為熟悉的版本;
3、世紀新修版,20世紀後金庸新修的版本。
毫無疑問,連載版是這三個版本中最差的。我有這連載版的電子版,也曾經試圖看過。恕我直言,看不下去。因為那本是應時之作,需要每天更新,所以較為簡陋。無論文字還是故事,都嫌粗疏,比如王語嫣當時叫王玉燕,周芷若設置成周子旺的女兒,使得故事的可讀性大大下降。
但文筆和故事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問題在精神。因為金庸的武俠小說是寫給普羅大眾閑暇休閑看的,他自己更是把武俠小說當做提振自己所辦報紙的重要賣點,所以寫作上尤其迎合一般人口味。當代的文學批評家常批評金庸小說有傳播意淫思想之嫌,如果他們讀過連載版,那這罪名就不是嫌疑了,而是坐實了。而且民眾還喜歡男女情愛,暴力玄奇,金庸也半推半就地寫了。只不過他自己確實是天才,又素養極高,所以雖然是迎合之作,但也能維持不錯的根底,給以後的修改留下空間。
連載版的壞,一言以蔽之,就是媚俗。
當然金庸自己更加意識到這個問題。在他封筆之前,金庸寫了一部與之前氣味完全相反的《鹿鼎記》,可以視作對自己過去的超越。封筆之後,他又對自己過去的作品幾番刪閱,務求去粗取精,將之文學性提升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不過因為武俠小說本身就是俗文學,即使金庸再刪改也不能去除其俗。但是,這樣也挺好。經過金庸的這次「雅化」,他的武俠小說終於達到了一種雅俗共享的境界,成為一代人的經典。
金庸早年寫武俠小說純粹是為了掙錢成名。但是,按照歷史的規律,一個人如果已經功成名就,就開始追求身後名了。曾國藩如是,李中堂如是,金庸也不能例外。而事實也很清楚,能影響他身後名的,一個是《明報》,一個是他的武俠小說。《明報》是他一生努力的主要成就,經營得很好,不必他但心。但文學作品可比媒體有生命力得多,百年之後,《明報》未必在,武俠小說卻肯定還會有人看,到那時候,就是武俠小說影響他的身後名了。
我認為,正是以上這種心態,促使他開始再一次修訂自己的小說,也是這種心態,影響了他的「正常發揮」。
以《天龍八部》為例,我們不說那些細枝末節,只講改動最大的段譽一支的情節。在舊版中,段譽和王語嫣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而在新修版中,王語嫣最終又歸給了慕容復。貼吧上有位仁兄評論得很好,我便不多說廢話,直接引用即可。
段譽的感情:段譽的感情被大改動,我不是說改得不對或不好,而是說改得不合理,很多地方都忽然拿婉妹跟神仙姐姐或王語嫣做比較,只是為了凸顯「段譽從舊版到新版時,也從王語嫣移情別戀到木婉清身上」,但這些都很突兀,顯得欲蓋彌彰。大部分讀者都看過舊版,再看新版,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這個過程就像是一部小說的前文和後文,知道了前文的因,就明白了後文這個果是怎麼來的。有點類似於「段譽以前喜歡王語嫣,現在喜歡木婉清,因此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會覺得現在的女朋友比前女友好」。但若有讀者沒有看過舊版,直接看新版,難免會一頭霧水:「木婉清不本來就是段譽女朋友么?王語嫣跟段譽一點關係也沒有,段譽愛木婉清勝於王語嫣一點也不奇怪啊,為什麼總要加一段話來說明一下?」只因他們並不知道,在新世紀以前,段譽和王語嫣才是情侶,他和木婉清只是兄妹。
我理解,金老的意思,是想要更加深化段譽感情的脈絡。本來段譽就是仿照賈寶玉創作的人物,那麼將賈寶玉的感情邏輯套到段譽身上,似乎就更雅了。然而他畢竟忘了,這人物雖然是有借鑒,但是既然是到了另一個世界中,就自有其邏輯,不能瞎套。難以理解的是,這人物還是他自己創作的……
嗯,如果說連載版的問題在於討好大眾,過於媚俗,那麼世紀新修版的問題就是過於討好文學家和批評家,非得要把作品往高雅上引。這種行為,對應媚俗,稱之為「媚雅」不為過。
其實,武俠小說本來就是俗文學,非要拿純文學的玩法進行改造,一定會出現不適應,反而會傷害到小說本身。金老可能也是眼界太高,希望能以真正的文學家留名青史,而非武俠小說作家。但大仲馬寫的不也是連載的作品,不也是俗到了家?然而這種俗有影響到他留名青史嗎?大俗即大雅,雅俗共賞最能恆久遠,金庸先生本人,還是不如他筆下的大俠痛快。
所以,我還是最喜歡三聯版。我自己平時做金學的研究或者討論,也都是參照的三聯版,而從來沒有用過新修版。
以供笑談。
倚天屠龍記,從三聯版的結尾,「手一顫,一枝筆掉在桌上…」,到新修版的結尾……
我當時就想,唉… 金老真的是老了。手一顫,筆竟然沒掉下去!還媽媽的握在手上!!
-------------------------
附上三聯版和新修版的供大家品味吧:
趙敏嫣然一笑,說道:「我的眉毛太淡,你給我畫一畫。這可不違反武林俠義之道罷?」張無忌提起筆來,笑道:「從今而後,我天天給你畫眉。」
忽聽得窗外有人格格輕笑,說道:「無忌哥哥,你可也曾答允了我做一件事啊。」正是周芷若的聲音。張無忌凝神寫信,竟不知她何時來到窗外。
窗子緩緩推開,周芷若一張俏臉似笑非笑的現在燭光之下。張無忌驚道:「你……你又要叫我作甚麼了?」周芷若微笑道:「這時候我還想不到。哪一日你要和趙家妹子拜堂成親,只怕我便想到了。」
張無忌回頭向趙敏瞧了一眼,又回頭向周芷若瞧了一眼,霎時之間百感交集,也不知是喜是憂,手一顫,一枝筆掉在桌上。
(三聯版到此結束,下面是世紀新修版繼續)
趙敏輕推張無忌,道:「你且出去,聽她說要你做什麼?」張無忌躍出窗子,見周芷若緩緩走遠,便走快幾步,和她並肩而行。周芷若問道:「你明天送趙姑娘去蒙古,她從此不來中土,你呢?」張無忌道:「我多半也從此不回來了。你要我做一件事,是什麼?」周芷若緩緩地道:「一報還一報!那日在濠州,趙敏不讓你跟我成親。此後你到蒙古,儘管你日日夜夜都和趙敏在一起,卻不能拜堂成親。」張無忌一驚,問道:「那為什麼?」周芷若道:「這不違背俠義之道吧?」
張無忌道:「不拜堂成親,自然不違背俠義之道。我跟你本來有婚姻之約,後來可也沒拜堂成親。好!我答允你。到了蒙古之後,我不和趙敏拜堂成親,但我們卻要一樣做夫妻、一樣生娃娃!」周芷若微笑道:「那就好。」
張無忌奇道:「你這樣跟我們為難,有什麼用意?」周芷若嫣然一笑,說道:「你們儘管做夫妻、生娃娃,過得十年八年,你心裡就只會想著我,就只不捨得我,這就夠了。」說著身形晃動,飄然遠去,沒人黑暗之中。
張無忌心中一陣惘然,心想今後只要天天和趙敏形影不離,一樣做夫妻、生娃娃,不拜堂成親,那也沒什麼。「為什麼過得十年八年,我心裡就只想著芷若,就只不捨得芷若?」又想:「她其實並沒跟宋青書成親,和我又曾有婚姻之約。她做了不少對不起我的事,此刻想來,也並沒真的對我壞。有些事情,她是受了師父逼迫,不得不做。她雖盜了屠龍刀和倚天劍,但現下屠龍刀復歸我手,表妹殷離也沒死……
「愛我極深、很想嫁我的,除了芷若,自然還有敏妹,還有蛛兒,還有小昭……」
張無忌天性只記得別人對他的好處,而且越想越好,自然而然原諒了別人的過失,別人所以對他不起,往往也是為了愛他,想到後來,把別人的缺點過失都想成了好處,即使心頭還留下一些小小渣滓,也會想:「誰沒過錯呢?我自己還不是曾經對不起人家?小昭待我真好,她已得回了乾坤大挪移心法,這個聖處女教主不做也不打緊。蛛兒不練千蛛萬毒手了,說不定有一天又來找回我這個大張無忌,我答允過娶她為妻的……」
這四個姑娘,個個對他曾銘心刻骨地相愛,他只記得別人的好處,別人的缺點過失他全都忘記了。於是,每個人都是很好很好的……
因為三聯版的人物感情總體上比新修版乾淨利落,喜歡就喜歡,討厭就討厭,放下了就放下了。更符合看武俠小說的人的喜好。畢竟武俠小說不是愛情小說,不需要太多拖泥帶水的感情。
俠道,本就應該給人很爽快的感覺。而新修版則在人物之間加了許多許多糾葛,弄得好像青春愛情小說一樣,反而使得文章變得相當不純粹了。
一方面過了創作高峰期,思路沒有原先清楚了,改壞了一些地方。
另一方面生活體驗增多了,對現實的理解更豐富,增加了好的細節和劇情。
總的來說,新修版是個尷尬的存在。當一本書得到讀者認可,記到心裡,成為經典,甚至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時。這本書和其中的情節,角色,都已經活在讀者心裡了。
一萬個讀者,心裡有一萬種郭靖黃蓉楊過令狐沖胡斐張無忌蕭峰段譽虛竹空心菜狗雜種……
他們就和真實存在過的、真實故事裡的人一樣。
成為自己的記憶。誰都無法修訂刪改。
作者有版權,有修訂,刪改,重寫,改編書的權力。
卻無法修改記憶。
尤其是金庸的小說。
我是84年在火車上的一張別人遺棄的一張小報上第一次看到一段《射鵰英雄傳》中,江南七怪加馬珏對付黑風雙煞的那段。驚為天人!
後來開始看了全部的金庸小說,一遍又一遍,看了這遍再看三遍!
那時候,大陸文革剛剛結束,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真的是對文化和書籍如饑似渴。
我可能識字比較早,很小就蹭看父母從圖書館借回來的書,《封神演義》《七俠五義》《岳飛傳》《楊家將》《隋唐演義》《大明英烈傳》《包公案》《狄公案》這些章回小說。
《野火春風斗古城》《第二次握手》《林海雪原》這些小說
甚至《安娜卡列尼娜》《基督山伯爵》《茶花女》《福爾摩斯探案集》這些外國小說(導致我現在對國外小說還排斥,尤其是俄羅斯的,人名太複雜!)
其他書基本沒有。
所以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當年給我的記憶非常深刻。
這些人和故事是活在我的心裡,我的夢裡,我的腦海里的!
我會拒絕去看新修訂版的。
我家裡有全套的金庸,古龍。
時常重溫一下。
那是我的記憶,不想別人去修改他。不管是誰!
新修版有值得肯定之處,比如神鵰對金輪法王形象的重新定位,比三聯好太多,三聯的金輪毫無性格,純粹給楊過刷經驗用的,新版增加了他和郭襄的劇情,讓整個人物變得像人了。再比如天龍的結尾,三聯強行大團圓的結局即不美又不符合整部書「眾生皆苦,有情皆孽」的悲劇內核,有種黃金檔電視劇強行圓滿的味道,新版讓段譽大徹大悟,符合人物情感,也延續了書中的整體氣質,再有一些小細節的修理,填補bug,都是可取。
但新版最大也是最要命的問題在於,金庸老了,變得絮絮叨叨了,距離產生美,閱讀最大的美好之一就是有足夠的留白讓我們去想像,金庸新版恰好添加了太多羅里吧嗦的話……比如楊龍肉麻的台詞,比如很多人物心理活動寫的太直白,比如倚天三聯餘韻無窮的神結尾徹底一股腦破壞意境把張無忌心理活動都寫出來了。有幾個想法:
1.改了人物設定卻沒改人物行為,造成前後割裂。
這個問題其實從連載版改到三聯版就存在,比如楊過母親從秦南琴變成穆念慈之後,神鵰黃蓉對待楊過的態度卻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導致黃蓉在這個問題上常常受人詬病。
但是連載版改到三聯版的整體是一種優化,譬如連載版里性格從剛到柔直線跌落的張無忌,在三聯版的處理之下,至少看起來性格是連貫完整可以解釋的。
而新修版比三聯版改動時還要缺少那種刀砍斧削的勁頭,幾乎都只是在細節上下功夫,這裡改改台詞那裡加點描寫,而整個人物的行為邏輯卻沒有變,結果試圖修正人物性格的行為只變成了各種突兀的段落,譬如新版天龍對段王感情線的處理,意境全無,只剩一種糟糕的匠氣。
2.武俠小說是成人的童話,主角武者俠者,都是一種類於精神偶像的存在,最為人詬病如張無忌也有排難解紛當六強這樣的爽文巔峰段落,然而新修版非要強行把精神偶像的心理狀態糟糕地補足。這大概是金庸主動貼近純文學的嘗試吧,所謂的豐滿人物形象……然而這個改法並不高明。一方面,對於讀者,尤其是三聯版這一代讀者來說,純粹就是一種毀滅偶像的行為。另一方面,由於金庸過分退步的筆力,在文學價值上也不見得能有什麼提高。
對於已經成形的英雄人物,需要的痛苦是試煉而不是庸俗。大部分武俠小說的讀者應該並非不願看到主角如同凡人一樣有弱點有掙扎,然而應當很少有人願意看到偶像一邊摳腳打著遊戲,一邊暢想隔壁老王媳婦的長腿大胸。
3.文筆退化。金庸在三聯時期的文筆可能可以算是通俗小說的頂峰了,自然流暢,言不盡而意無窮。然而現在的文字瑣碎啰嗦,不時夾雜著瓊瑤和郭敬明的風範……或許是才力已盡,或許也是達到某個階段(失去創作衝動)之後的必然。
4.俠以武犯禁——俠終究是破壞秩序的人,而金庸自己已經站在了秩序的頂端。
我想可能這才是最核心的問題吧,金庸已經無法接受自己創造的俠客的價值觀,因而在努力把他們拉回秩序和現實。然而如今他心目中的理想與現實,早已經不是他創造出這些人物時的樣子了。座上堂皇富家翁,如何寫得出仗劍行千里,微軀敢一言的少年?
新版封面
我吐槽一下題目。
和新修版比的應該是連載版和修訂版。這是文本的比較。
和三聯版比的應該是朗聲版、明河社版、遠流版等。這是出版社之間的比對。
雖然,三聯版文本用的是修訂版,沒出過連載版和新修版,且在大陸流傳也廣,但也不能把三聯版當作修訂版,把出版社和文本混為一談啊。
其實,我知道大家說三聯版就是在說修訂版文本,但每次看到把三聯版和新修版放一起,我都會有強迫症,勿噴。三聯版是TVB,新修版是於正
推薦閱讀:
※如何將吃面寫出武俠的感覺?
※金庸是如何取名的?
※你認為《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藥師是怎樣一個人?
※金庸武俠與古龍武俠的最大區別?
※於正版的武俠劇和張紀中版的武俠劇哪個更好?
TAG:金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