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說的心外無物里的心,指的是人的大腦嗎?


心由兩部分組成:
意識和潛意識;

有人喜歡把意識稱為大腦,潛意識稱為心;

也有人喜歡稱意識為表層的心,稱潛意識為深層的心。

心外無物里的「心」是指:意識加潛意識;
是指大腦加常人所理解的「心」。

想要做到心外無物要先從大腦無物開始,然後由腦修心。

換個說法是:由意識部分開始,修正潛意識。


我記得看過一個科普,說人腦神經之間的鏈接部分是真空狀態,也就是說腦神經之間有很小的空隙,依靠電流來傳導神經信號,當人死去的時候,大腦的神經之間的空隙消失,大腦質量減輕……
呵呵……心,就是這個……止觀,心學,所要證得的就是這個雖空且能知能覺,但卻不能言的狀態……心外無物也是這個心。


這個問題涉及到中西文化的差別。我們不能以現代人體解剖學的角度來理解古人提出的這個「心」。西方人注重對於「部分」的研究,故西醫講心指的是心臟這個器官,而中國自古就重視對於「整體」的研討,故中醫講氣血,是對整個身體抽象出的一種生命象徵。同樣中國哲學中所謂「心」並不是我們現在觀念中的心臟或是大腦之類的某個器官,而是對生命本原的一種抽象概括,如果強下一個定義,與「道」近似。


我認為這個是相對「格物致知」所提出來的。格物致知是指要將天下的道理都弄懂,天下的學問都學會,以至於無所不能,無所不知。但是這明顯不現實。

王陽明認為要把天下的事都處理得當,其法門就是提煉良知,只要將良知提煉的純凈無比,心中有了一個準繩,靈明不昧,不論什麼事情,良知一喚就醒,有了良知立刻就照辦,這樣天下的事情在複雜,處置起來也很簡單。
王陽明所謂的心我認為就是「良知」二字

我不是很懂王陽明心學,只是根據自己的理解所說.....


人體正中有一個倒立的柚子形狀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是靈魂的一部分,也是古人所說的「心」。英文叫mind。它與肉身的交界是很多重要的穴位,靈台、神道什麼的。
Heart指的是中醫中的心包。《黃帝內經》說那是:「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鬲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 心跳需要受到脾胃之氣的支持。「心」臟無所謂意識。


良心,是大腦嗎?性由心生,心性,直指心性,心乃情感之心,心乃體悟之心。牟宗三把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譯為《認識心之批判》,認識心的心學與王陽明的心學是有區別的,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懶癌晚期患者來填坑了...

這個心就是「心理」的心。
心理學傳入中國時,前輩們翻譯的時候很有深意,心學,理學,心理學,這不是巧合或牽強。我曾好奇於心理學中找尋心學,確實有所發現。可能有童鞋要問,什麼是心理...
手頭沒有辭典,查了下度娘,我認為解釋得非常到位,順便還解釋了心學。

王陽明講心外無物,並不是否認事物的存在,在著名的「山中花」論辯中,學生問先生,既然心外無物,那眼前這花怎麼解釋?先生說

你沒來看這朵花時,它與這座山同歸於寂。你來看到它時,這朵花就一時鮮明起來。


這就是心外無物。就是百度百科上解釋的「心理」。
先生點出的是一種感應,也就是詞條所說的「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應」。在你的「心」沒有與事物建立感應之前,事物都是「寂」的,與你沒有任何的關聯,這件事物是美是丑,讓人快樂還是讓人難受,都需要人心的主觀感應,哪怕只是聽說有這朵花、看到這朵花的照片,那也是與之建立了感應,感應之後,它才讓你覺得鮮明。這也是為什麼先生一直強調心學的運用前提是「必有事焉」,必須有事件事物存在,才有良知的作用,所謂致良知,就是面對每一件事物(前提)都貫徹良知(反應和行動)。
事物是沒有情感和色彩的,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自然是無善無惡的,世界是無意的,天理,也不過人心的主觀感應,所以先生說良知即是天理。心即理,就是如此。

心學與心理學還有一個最共通的地方,在於弗洛伊德的「我」,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之說,與心學的幾個意境相當吻合。

本我即是私慾
自我即是意動
超我即是良知

當然當然當然,兩位偉人各自的理論是自成體系的,我們只是牽強附會著把他們結合起來看,是有很多很多相通的地方的,但大家不必咬文嚼字糾結其中細節差異。能幫助我們更形象具體生動地理解他們的理論就很OK了。

以上。


個人觀點:
不是的。整個自身(主)和外界(客)都不在心外。
這裡的心是超越二元對立的。
不是某種「精神」或「物質」的「存在者」。而是作為「使存在者存在」的「存在本身」。
此「存在本身」(心)並非(或者說超越了)「存在」或「不存在」,而是「使在」。
所以世界與心的關係實際上是「存在者」與「存在本身」的關係。心通過使世界存在而昭露著自身。
當我們從「使在」的角度去描述心的時候,又可稱其為「性」。


大腦是一個具體的物, 心臟也是一個具體的物, 但「心」是抽象的。這個抽象的心在現代的語境里如 @空性 所說更接近「意識」+「潛意識」。但其實」心外無物「的」心「在現代語境里更接近的概念是「現象界」, 說的更清楚一點, 整個現實世界都是你的「心」的顯現。

大約參照一下缸中之腦的思想實驗來說明這個問題, 整個現實世界是你的大腦各感覺中樞生成的「東西」。所有你平時稱之為「物」的東西都是你的「心」的組成部分, 所以說心外無物。你問缸子和邪惡的科學家以及大腦本身算不算「物」呢? 那些東西只是我們的假設, 誰知道「缸子」是上帝?是真如?還是絕對精神呢?


人心應該是指 思想和靈魂


按我的理解心是人腦運行的產物 心外無物是指一種境界 通過格物 做到所有的事物鬥了然於心


意識


此處的心應該是指一個人的思想。
而其「知行合一」的理念中,「知」應指「認識」,也就是對事物的理解,來源於「格物致知」。


心應該指的是「意志」,人的思維依託於大腦是唯物主義觀點,而心外無物是唯心主義。


大概類似於「身體是人的神殿」 主張回歸人體本身


唯心論,不與物體接觸,也就是說主管上按照唯心的思想去論證客觀上與唯物辯論。像亞里士多德說的質料與歌德說的感覺,在這裡安利一本書,個人感覺不錯《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先生所著,希望能幫助你了解新儒家(陳朱理學陽明心學)的形成


在下覺得~指的就是大腦啦~心外無物的心,知行合一的知,都是指大腦,指意識的


從佛學中會找到答案。不能用現代醫學的概念來理解和解釋。


小孩子講善惡是非,大人講輸贏。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怎麼理解王陽明的「人慾即天理」呢?
真正的絕境能成就偉人嗎?
陸九淵和王陽明思想差異?
為什麼在知乎上王陽明那麼火但陸象山卻沒有那麼火?

TAG:王陽明王守仁 | 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