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第一部拍攝設備是什麼,攝影器材換了多少個?累積花了多少錢?


第一台相機是12年年中買的550d 1855套機,後來換過5d,1dx,d810,一共花了十幾萬


拿到手中真正用段時間的機器有這麼些,寫也按照入手的時間順序寫了
富士f450 送的

這個用了好些年到現在還能用,現在還裝在包里,當小小備機用。畫質到現在也還看得過去,按鍵極少,一般都是全自動用,更讓你專註到攝影本身。已經戰鬥成色了……
然後是奧林巴斯SP-550UZ 3000塊

對於這相機,奧林巴斯長焦機SP-550uz……只能說真難用。那麼大的變焦倍率完全不可用……現在看那evf簡直可以用稀爛來說。不過用了挺長時間,感情還是挺深的……雖然也挺恨這機器……
然後來到了對於以後購入攝影器材重要的一年……2008年
那時候本來是挺想買理光GRD的,但是價格那時候還不足以打動我。然後看到了一個叫做dp1的apsc DC(適馬那時候的apsc轉換率是1.7),鬼使神差的買了這個,從此開始離不開了foveon x3.
DP1 4500塊

當時拍完後拿那個機身小屏幕看真的是很失望,處理速度慢到令人窒息的程度,電池照30張左右就沒電了,效果稀爛!後來從網上幾經搜索得知要去照一個叫做raw的格式(當時啥都不知),機身調好後照了幾張,回家進電腦用一個不知名的軟體SIGMA PHOTO PRO調試,然後驚人的效果出現了……天這麼藍,藍的好看。由於用上這麼難用機器,開始學習光圈快門曝光景深吧啦吧啦……不歸路從此走上……
然後是2012年,入手了單反d3200+50 f1.4G+35f1.8g dx+騰龍10-24 f3.5-5.6 3000+3000+1200+3000

用上單反了當然很高興,興緻沖沖拿上單反和超廣鏡頭出去拍照,但是在此機器上始終找不到dp1照出的那風景的獨特色彩。然後這機器就開始在家裡吃土,繼續用以前買的dp1出去拍照片。
買完新機後出掉,50 f1.4g鏡頭送人。
由於中毒頗深,就從網上查關於適馬相機的新聞,查到了一個好東西……但是當時價格可以用破產來形容,適馬SD1 apsc畫幅,4萬……後來過得不久,適馬sd1出了一個叫做merrill的量產機型……價格也迅速跳水,套機14000,再也按耐不住,13年初入手!
適馬SD1 Merrill 17-50 f2.8套機 14000

和主流相機比慢到要死的對焦,慢到窒息(其實比dp1快很多了)的處理速度,只能看看基本曝光和構圖的顯示屏(爛到無與倫比),超級費電,30張左右一個電池,高感很好嘛,我們不光能用100還能用125 200呢~(自嘲)。當然機身手感還是很好的,寬大的手柄有個凹槽,正好中指握住。拍了幾張raw後回家調試……驚人的解析力,無法用語言形容的色彩……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開始了買鏡頭之旅,陸陸續續買了 適馬35 f1.4 art 85 f1.4 50-150 f2.8 8-16 f4.5-5.3 150微距 120-300 f2.8 sports 這些是現有鏡頭,價格我自己都忘記了反正很貴就是了。一年後又買了台機身,6450國行。還是2013年,用富士卡片感受到了ccd的魅力,想找回那種熟悉的感覺,去馬連道淘了台d40回來,1000。

35 f1.8g dx 騰龍10-24 f3.5-4.5用上了
去年去大連辦事,偶然在電子市場里見到了嚮往已久的可遇不可求的人像王——富士s5pro,仔細看看成色尚可後,馬上拿下,2300。

當天興奮不得了,導致第二天回京把手機落計程車上了……咳咳,丟了……
今年夏天買了個用來玩的機器,奧林巴斯tg4,在水裡拍,拍顯微功能等等。2600

然後就是眼前事情了,由於需要一個對焦速度尚可,侵略性小,好攜帶,鏡頭質量優異的相機,和SD1 Merrill形成互補。之前卡片和s5pro感受到富士獨特色彩,又嚮往富士系列已久,在今年11月入手了富士xt1+18-55 f2.8-4 OIS套機,6850。

再加上換的電腦……4k電視……估計給10萬元向上了,具體多少記不得了……
經手的機器就多了,朋友的親戚借用的。經受過D800e α7r D4 5D2 5D3 600D 650D……等等吧……也算是增加了各機種的經驗,現在基本上各品牌拿來就用,也都還算習慣,除了佳能專業機那個在屏幕旁邊的後波輪(撥盤)


..第一套是富士xpro1..記著配鏡是35..後來也只是象徵意義把其他的富士頭都送人了..之後就是佳能5d3..24105..2470..180..28300..14..1635..50..85..再就是尼康..最後是圖中左偏下的萊卡..當初買的是黑白機..351.4..211.4..752..90M4..今年打算再收一個50.95...現在平時用尼康老膠捲和萊卡出片..其他的都進除濕櫃了...

..更新一波..六月份到一個大畫幅..希望可以結束購新機了...


11年1月叔叔借我的D70+18-70,可能跟冠希老師同款的原因,帶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後來依次有了d5000,d90,x700,autocord,d800,f80,GR。明年準備入手A7系列。至於鏡頭出出進進太多,記不清楚了。感謝基友@曹駿一和@DX zhao,中間沒花錢玩了好多機器!!因為有賣又買,加上膠片費用,附件費用。粗算大概花了四萬吧,算是比較省的了。比抽煙喝酒打牌划算。


尼康P90,車展冒充單反騙車模微笑...

後轉投佳能,600D+1855+55250

準備換6D.


第一個是索尼大法卡片機w220,雖然一點也不卡片。後來換過D3200,700D,D7000.現在用6D,折騰來折騰去賠了兩三千,花了一兩萬吧


第一部設備是借來的被自己誤認為5d2的佳能某不知名相機(當時只知道佳能的相機叫5d2)。帶著去上海旅遊,倒是拍了些現在看來還算能看的照片。

後來第一次買相機,糾結了很久,入手賓得k50。鏡頭小水狗,35 2.4,紅字35 70。大概用了一年吧,拍了很多照片,至今仍然覺得成像質量相當好。總計約6000元。

後來幹了編導,對單位擅自亂給編導改拍攝計劃與日程的攝像不滿,一氣之下入手當時很火的gh4+套頭。套頭主要用廣角,又繼續收了25 1.4,42.5 1.7和kamlan 50 1.1,古董fd口100 300。從此以後再也不用擔心缺素材和被罷工恐嚇了。

這部機器一直陪了我很久,也從此打開了我新世界的大門。投入總計8000左右

但是用的時間久了,隨著對性能的掌握和技術的熟練,發現這部機器噪控硬傷已經越來越難以忍受。而一味地依賴大光圈又經常受到各種紫邊的困擾(千萬別跟我提用達芬奇)。

隨著今年xt2的發布有了出手的想法,不久就連以前的賓得也一起全二手出了。

但最後並沒有選擇富士,而是入手了大法a6300+35 1.8,蔡司12 2.8。研究了一段時間老鏡頭,收了施耐德50 1.9 06米版和enna 45 2.8拆機頭。總計12000。

但是不久就後悔了,其實a6300表現並沒有期待中那麼好。因為鏡頭收的都是二手,保留enna後全部出手竟然還小賺了點兒。。。

隨後果斷入手a7s2,1200w像素將近16000的單機,恩,能拍照的4k夜視儀。

因為對於我這個民工一般的存在來說一次性購買這麼昂貴的設備有點兒傷了,所以專門研究了一段時間俄頭,最後500入手了一個特新鮮的135 3.5作為過渡。

後來花了大量的時間琢磨需要變焦的事兒(拒絕原廠大忽悠),中間糾結過圖麗28 70 2.8,賓得28 135 4,美能達28 135 4-4.5。第一個是安琴同款低配版,後兩個懷疑和索尼那個28 135 4有點聯繫,當然不止是焦段光圈相似。

但這時候又發現了一個 28 105 2.8,就是騰龍那個小怪獸,1600收了。目前還沒有到手。計劃中還有一些燈具,道具,其他器材需要陸續進入,主要是為了下個月實驗性地給朋友拍一些小廣告。

階段性總結:從一點兒都不懂的小白到現在自認為稍微懂了點的小白,其實真的走了很多彎路。當然不同時期有不同需求,機器的選擇真的決定了以後的路線。


----------------------------------------

更新一下,已經出手a7s2。

因為最近各種公眾號花式炒作,似乎已經有了去庫存的前兆。

之前挺心水a7r2的,畢竟單兵作戰,而且最近業務範圍擴大一些。

很多時候還要兼顧照片和需要一鏡分多鏡的延時拍攝。

但相比a7r2來說,更完善的a99ii反而比較誘人。所以果斷入手。

連帶著鏡頭也開始滅門,又入了索尼50 2.8和美能達24 2.8、100 2.8三隻鏡頭。

因為不拍婚慶,這三隻鏡頭配合畫幅切換(像素優勢)暫時能勝任各種拍攝。

而且驚喜地發現這機身在50焦段以下拍1080 25p的時候果凍效應的抑制特別好,一般的搖移速度下很難察覺。

目前僅在機身和鏡頭上的花費:

a99ii:18500元、索尼50 2.8:1200元、美能達24 2.8(old):1050元、美能達100 2.8(old):1500元。

合計:23050元。


不算手機的話,第一台屬於我的拍攝設備是黑科技rx1,港行11500。第二台是rx100m2,國行3200(沒錯我就是買信仰)


一個還沒入坑就準備棄坑的半吊子小白。

12年的我還在讀大三,那時候正式單反風開始興起的時候。不管會不會拍照,掛一台單反在脖子上,東拍拍西拍拍,是件很裝B的事。偽文青們都喜歡背著相機,坐著綠皮車,去大理,去拉薩,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邂逅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
而我,只是單純得想給漂亮妹子拍照,勾搭妹子而已。

那時,預算不足,在百般懇請老爸的情況下,老爸終於同意給我買相機。剛好,我有個土豪兄弟就是玩攝影的(現在人家已經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他的帶領和建議下,我買了600D+18-55的套機。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台單反,為了能提高攝影技術和水平,我報了一個基礎培訓班,當然是非常非常基礎,但又十分重要的課程。從曝光,快門,光圈講解入手,一周一節,一共四節課,攝影的基礎理論和一些簡單的攝影技巧都能夠熟練掌握了。

初學乍練的新手們第一時間最想做的應該就是馬上找些東西練練手了吧。
於是,再剛入手的前一個月里,拍了幾千張照片,當然。不出意外的全是廢片。
好在當時課程不多,而且我是在本地讀的大學,沒什麼課了我就回家住的,所以每天有大把的時間能出去浪,出去各種拍。
當時最愛拍的就是夜景了,寧波老外灘的夜景是非常有韻味的。昏黃的路燈和酒吧絢麗的霓虹燈交織在一起。江邊,大橋和裝飾燈相映襯,顯得寧靜,而又安詳。無聊的我一拍就是一晚上,同一個建築,同一個景點連續拍了一個多禮拜。


而對我來說提高最快的地方,應該就是...ChinaJoy了吧

四天的展會,我們去了2天,抱了土豪的大腿,他用小白,我蹭他的24-70。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設備的力量有多強大。


07年:佳能A550,用兩節5號電池的傻瓜機,後來鏡頭故障,拿去電子城維修之後屍骨無存。
08年初:尼康D40+18-55,第一次淘寶購物,2900元人民幣從海南攝友那買來的二手機,正式入坑,600w像素CCD,3點對焦。
08年中:索尼T2,嫩綠色,自帶4G存儲空間和電子相冊功能,送給女朋友,2500元人民幣花了我一個學期的積蓄。
08年底:55-200,1400元人民幣。
09年:35/F1.8,1100元人民幣。
11年:D40進水,自動測光和自動對焦先後壞掉,當全手動機使用,現在還躺在防潮箱里,原裝電池還能拍500多張。這段時間有一台公司的尼康D3100+騰龍17-50/F2.8用,所以不著急買新的。
12年:尼康D7000+圖麗12-24/F4,6500元人民幣打包帶走,同樣是二手機,蜂鳥上認識的廣東攝友處購買。
14年:24-120/F4,4300元人民幣,主要用於攝像,順便以後升級全幅當掛機頭。

然而現在的主力設備是iPhone 6S。


請不要私信我,讓我教你怎麼賺錢,謝謝。
原答案已刪


03年買了奧林巴斯C770,然後用到不能用換了40D+18200,再過了五年換了5D3+50 1.4+艾斯小白兔,挺簡單的流程


11年買了尼康D7000套機,今年外購一個50 1.8G,套頭長霉斑,現在回自己清理了……套機11000大洋,二手50定焦950大洋……


我覺得我這個答案贊能破千。各位看官請點這裡,點這裡!點這裡點這裡!這麼寫會不會增加點擊率?


2016.8.4更新。

繼續修圖

2016年7月15日更新。

都攝於HK

2016年7月1日更新。

最近一直在學習修圖,都沒怎麼拍照。

圖一重修了,效果好了很多。
攝於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大學城。

圖二是朋友拍的我和她。當然是我構的圖,讓朋友當一下快門線和三腳架而已。也是新修的圖。修圖真的是一條無止境的路。

在這

2015年11月22日更新:

最近真是很忙,沒有時間更新lt15i拍的照片,真是非常抱歉。今天修了幾張昨天拍的照片,快門按了300多下,就出了三四張片,我應該反思。以下是剛修完的片子,先給大家看一下吧。

俗話說,意境不夠,黑白來湊。哈哈哈

第一台膠片設備:姑姑帶回來的傻瓜相機 第一台數碼設備:諾基亞7610

第一次把諾基亞7610的照片導入到電腦上放大了看,簡直驚為天人!那種把現實中自己看到的熟悉的事物放到電腦顯示器上的感覺,真是太鵝妹子嚶嚶嚶嚶嚶~~了。雖然只有100萬像素,但是真的太爽了!因為7610那粗糙的顯示屏。
那段時間,用7610創作了,很多幼稚但是純粹的作品,有一大部分被我弄丟了,還剩一小部分,珍藏著,時不時會回過頭去看看,告訴自己,攝影不忘初心。


對了,那年已經是2006 2007年了吧。

後來2008年,終於花了1350買了個佳能的powershot a570什麼的。710萬像素。當時有個一克薩斯初代還是第二代的,薄一點,像素高一點,但是還是選擇了前者。尼瑪,鏡頭素質妥妥的能幹那台一克薩斯。之後高中春遊全靠它,留下了太多的回憶,而且是裝七號電池的,所以在09去爬黃山的時候,因為住在山上集體宿舍,沒有充電的地方,其實他有電也撐不過一天。基友的鋰電池卡片機就跪了,全靠我的一書包乾電池啊哈哈哈。

2010年終於入手了尼康一代神機d90,套機。大學潛心創作。但是我覺得那是我最垃圾的地方了。

2014年,夏。為了好好拍婚禮,入了d610。s35 。累。

2015年初,入了裝逼利器GR。偶爾會塞進口袋裡,代替手機,也代替了單反。


2008年,換了諾基亞200萬像素超薄音樂手機。從100萬一下跳到了200萬,但依然沒有自動對焦。

2009年,高中畢業,入了諾基亞n85,簡直就是石器時代進化到社會主義!精準舒適的調教,實體快門按鈕。流暢的s60系統。amoled細膩的屏幕。

十月被偷,2009年12月入魅族m8,拍照一下掉到了谷底。各種不順心,唯獨有個自動對焦,拍拍靜物和微距還尚可。

2011年9月,迎來了轉機,入了當時拍照最好的安卓機,Lt15i。大學後半段全靠它記錄生活。就是調教不太好,百分百放大有很多彩色躁點,光線充足都有。

2012年底,回家,換了奶奶撿到的iPhone 4,從800萬回到了500萬。低像素換來了更好的白平衡,更流暢的拍攝體驗,更好的色彩調教。2013年初,帶著iPhone 4去環了海南島,拍下了好多好看的照片。

2013年底,忍受不住iPhone 4的解析力和升級了iOS 7的卡頓,一狠心,入了16g的iPhone 5s,和16g的5s相處了兩年,太痛苦了,一直要刪app和導出照片,終於在前幾天。

2015年10月,淘寶了一個今年非常看好的三星s6 edge,啟動非常快。1600萬像素畫質也很好,解析力高,白平衡和色彩調教都很不錯。但是一個致命的缺點,16:9的畫幅比,讓我無法適應。每次拍照都感覺心好累。其實拍風景絕對是16:9的爽。但是還是無法接受4:3跳過3:2直接到16:9的跨越,用了三四天,退了。

2015年11月,也就是最近幾天,入了128g的6s。還是原來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沒有光學防抖不開心。但是為了兼顧握持,還是選擇了6s。


其實,寫到最後,才發現,自己的主力機,一直是手機。最近忙於生計,好久沒拿手機用心拍照了,唉。

最後上兩張iPhone 4拍的圖來收尾吧。

2015年2月16日更新:

新修的圖,好像太過了哦?

2016年5月24日更新。

新修了兩張圖,曬妻吧,都是以前拍的,好久沒拍片了。兩張圖分別2014年2015年,於HK


聲明自己很窮,但是很喜歡攝影
第一部肯定是膠片機,但是不是單反,就是傻瓜相機了,在那個年代,公園門口的小房子里,買膠捲送相機,只是價格不菲,拍攝談不上技術,只是默默記錄

這玩意不講究光圈快門和焦距,對於這些是一無所知,只需要裝上電池按下去就可以,自己不敢換膠捲,怕曝光
高中的時候慢慢流行手機,一些手機開始裝配攝像頭,我用的第一款是三星

帶旋轉的有沒有,30萬像素有沒有,在那個主流解析度是1024.768的年代,整整能佔半個屏幕,這個時候開始學習PS後期
後來手機陸續換了很多個,拍照是我首先關注的問題,照片導出也是很麻煩的事情,畢竟那個時候內存卡還不是很流行
為什麼不換卡片數碼?窮唄

這兩款支持內存卡,但是很可惜不支持對焦什麼的閃光燈更不用說
為什麼沒有諾基亞n系列?窮唄
再後來上了大學,發現索尼的手機拍照牛,就換了這個

用的動感地帶卡帶流量,這個拍照,摩托羅拉上網,題外話,不知道幫班裡多少人設置了移動夢網實現扣扣聊天,對,JAVA版
正題需要說一下我走了一段不尋常的路,我沒錢買相機,但了解到日本手機拍照牛逼後買了三洋手機,卡西歐手機,在國內不能打電話,只能拍照聽歌,當然像素相當高,帶自動對焦,閃光燈,qvga屏幕。。。比如下面這兩款

一百塊錢左右就能從某寶買到,拍照質量之高不亞於當時的卡片,陸陸續續也擺弄過一些相機,不要說單反,一個長焦都是一個夢,終於,我省下一個月生活費買了人生第一部數碼相機,柯達

學校圖書館看了很多書系統學習了一些理論,最終選定了這款相機,帶有十倍光學變焦,全手動操作,六百萬像素的真正意義上的相機,用了兩年,非常勤快的練手看書,畢業前在學校辦了一個小型影展,雖然在大神看來微不足道,但我很滿足
畢業後第一個月工資買了這個

我想一個柯達卡片就能如此興奮,一台單反真的是夢想照進現實,我對自己說我要用它五年
第二年,買了兩支鏡頭一個定焦一個中長焦陸陸續續也有一些作品登上一些紙質媒體
第三年換了這貨

陸續又加了幾隻燈,但工作忙,它也一直待在角落
我想換全副,但是越來越覺得,攝影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沒必要那麼好,技術達不到,再好的器材也沒用,相信我還會走下去
不要問我為什麼手機那麼多,都是二手的,為什麼?你懂的


第一台相機現在還在用,佳能6D,我叫它閨女哈哈哈,用了一年了,當初為了在報社實習學攝影然後去買的,感謝爹媽當時全力支持我,直接咬咬牙上了全副覺得不後悔吧,器材的話自己一直窮,24-105用了半年後買了小痰盂(一定要買攝影包!!!至於為啥後面講)開心的不得了,天天掛著到處拍,然後用了半年之後,有一次我從我的不專業的普通背包裡面拿出相機,相機帶子就帶著那個小痰盂,飛了。。。飛了。。。。。小痰盂的質量嘛,大家都清楚。(寒假要買1.4 1.4 1.4 1.4)然後就默默的買了一個永諾1.8==三腳架嘛我也沒有,借了一個兩百多的,快要還了=-=
窮學生一枚,沒什麼錢玩這個,大學的時候跟一幫人一起弄了個攝影社團然後自己忙著實習也沒有怎麼管理,不過還好有學弟接手了,還是有人喜歡這個的。(大學弄攝影社團器材方面還是蠻限制的)
畢業的時候掙錢換機子吧,買些燈,買些鏡頭,算是個大計划了。(還好在家裡面有認識的叔叔玩攝影,什麼定焦長焦廣角都玩過,聽說前一段時間買了個1DX,回家能摸摸吧)


90年代初的時候父親把他的M6讓我按了一卷之後看我有這興趣於是把一台5位數編號的海鷗205遞給我了,若有若無的玩了幾年換上父親玩膩了的1n,90年代末期的時候攢夠錢買了台3,結果沒多久1V就出來了悔得垂頭頓足為什麼買3,但咬牙入手1VHS沒多久就原價賣給另一位愛家了,04年時存夠了一台1ds,然後這兩台機用到現在但這麼十多年也完全沒有能讓我有換機慾望的新相機出現於是也基本沒買相機了,鏡頭倒是把觀音生產過的50mm挨個都買了遍。

相機卷片馬達專用鎳氫電池鏡頭測光表十來萬,底片和藥品加上應該就十萬上下,幻燈機觀片台切片器防潮箱冰箱暗房帶裡面的東西三五萬左右,旅行花銷算不清。


如果不算單反的話,那麼第一台是尼康的L18,沒錯,這是個卡片機,購於08年高考結束後。長這樣

L18之後就是12年畢業時買的佳能550D,買的是套機,套頭是18-55
接下來我為了拍飛機,買了55-250
然後我發現,我需要一個大光圈,於是在某東買了50定 F1.8,就是小痰盂啦,買的時候600塊有找補。
還有一些配件,比如濾鏡啥的,也就不說了。。
打算明年換5D3了,但是550我還是會留著~


好多壕,土鱉學生答一發
13年剛上大一加新聞部,當時自己不懂不認識懂的人。就買了個長焦,富士SL305長焦相機。被坑了,花了2500大洋。這機器的非自動操作挫的一比。拍靜物被我可愛的小米3虐了,沒錯,被小米3虐了。不過,就這麼一個破機器,我用到了大二下學期。跟家裡談妥了,換裝備。
自己也沒賺啥錢,全畫幅壓根就沒想,反正畢業要換的。因為買之前一直借佳能,雖然佳能貴,雖然佳能不講究,指標沒有尼康野蠻特別是對焦。但是,佳能的操作系統非常便於使用。而且我附近很多人都用佳能,可以借鏡頭。於是佳能中端就是我的選擇了。7D,超出預算,70D比60D好那麼一點,但提升不大。鑒於我打算留點預算買平板,於是,買了已停產的60D的尾貨。配的套機。
這台機器雖然不怎麼牛逼,還老,但完全可以滿足我的初級創作和學生工作需求了。
當然,光有這個哪行,那美圖秀秀用著丟人啊。於是我重裝系統,安裝破解好的,能直接安裝的ps,pr,ae,lr(全都是cc)。現在ps和ae還在學,那倆基本上我用的功能都學會了。當然,工作後全畫幅和三元,燈具還要配齊的。
說下備機吧!老相機跟我不對付,於是我新裝備到位就分分鐘賣了。因為是殘幅狗頭套機,沒辦法。廣角需求需要小米3解決。這款手機的拍攝性能還算不錯,而且用了一年半還沒壞。每次使用時必須清潔鏡頭。作為班裡唯一一個有單反且懂這個的,很多這種活都紛至沓來,慢慢練,反正小白。
膠捲機有一個老式塑料的,影青的(一個聞所未聞的牌子)相機。這個機器,用過一次,不過感覺這種純粹家用的膠捲機無法帶來什麼感覺。隔壁有小痰盂和一台接50mmF1.4定焦的賓得K2。經常借來玩玩。


攝像機用過好多,沒有一個是自己的。用卡的和帶子的都有。在電視台實習時接觸了edius和topbox10。當然,我還是用pr。電視台哥們結婚,片子都是自己剪,很牛逼的。我們院的我也用過,室友的老師放我們寢室,我就玩。。反正不是我的,也不會玩壞。
單反除了自己的玩過D810,D750,70D,600D,700D,50D,D5200,D3200,D7000,D7100,D70。牛頭用過24-70,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美女姐姐借我用的。微單玩過NEX5T,a5100。

我只是學生小白,就不跟大神們比了,這條路才剛剛開始


Sony DSLR-A300 + SAL1870 + SAL75300 + SAL35F18 + HVL-F42AM
Sony DSLR-A580 + SAL16105
Sony SLT-A77 + SAL1650
Sony ILCE-7M2 + SEL2470Z + SEL35F28Z
E卡口比A卡口都坑o(TヘTo)
-------
2470Z 已賣,入了SEL1635Z SEL55F18Z


推薦閱讀:

如何優雅的地戶外使用70-200mm f2.8鏡頭?
中高端數碼相機的固定鏡頭和單反的可換鏡頭有可比性嗎?
這個相機鏡頭上裡面那排數字是幹嘛用的?為嘛要有紅有綠?能不能舉個栗子回答?跪謝!?
都說相機不能借,鏡頭可以借么?
索尼A6000微單有哪些性價比高的定焦人文鏡頭?

TAG:攝影 | 調查類問題 | 單反相機 | 佳能 | 尼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