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會「認床」?
關於我們常說的「認床」,簡單的說就是當我們旅行外地,參加會議,遊玩,或是探親探友時,不習慣所睡的「新」床,從而在床上打滾,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在睡眠研究領域裡,這個「認床」還有一個名詞,就是First Night Effect (初夜效應=。=)。
也就是說,我們的「認床」行為,是可以得到科學解釋的。事實上,我們中只有一半的人可以在一個不熟悉的地方進入深度睡眠階段。那麼另一半的人呢?則會出現我們所說的「初夜效應」,我們的大腦會「保持警惕」來保護我們自身的安全,以應對不可預計的潛在威脅。但是現在是和諧社會,這個保護機制還有什麼用呢?反而會另這一半「認床」的人睡眠不足導致效率低下,其實也不用過於擔心,因為通常來說這個初夜效應產生的保護機制只在第一天比較明顯,在熟悉一晚之後,即使我們是認床的人,也同樣能進入深度睡眠的階段啦。
當我們睡覺時,我們的大腦會經歷一系列的睡眠階段,而我們在每個階段所花的時間也各不相同,上圖就是一個例子。我們睡眠最深的時候,就是在第三第四階段的時候(圖中stage3,stage4),在這個階段,我們的大腦會產生很慢並且同步的波動,我們的身體恢復也在這個階段進行,因為在這個階段蛋白質會合成並且生長激素也會幫助我們進行身體恢復和成長。另外,我們大腦的葡萄糖水平也會在這時進行補充,並且深度睡眠對我們的記憶鞏固也非常重要。像圖中所表示的那樣,我們最初花較多的時間進行深度睡眠,然後進入到較淺的快速眼動睡眠(REM Sleep),在快速眼動階段,我們睡得更淺,同時也容易做夢。
今年剛發表的一個研究招募了一組學生被試,邀請他們在睡眠實驗室參與實驗,通過腦電圖來記錄這些學生在兩天里睡眠時的腦波情況。結果發現在第一個晚上,學生的大腦左半球,慢速腦電波出現了明顯的降低,而在第二個夜晚,左腦的腦電波出現了適應現象,腦電波達到了與右腦電波持平的狀態,說明學生的大腦已經基本適應了這個新的環境。
這個研究的第二個實驗邀請了一組新的學生,這組學生被告知在他們進行睡眠時,他們戴著的耳機可能會發出模糊的嗶嗶聲,但是他們需要無視這個聲音。大部分嗶嗶聲是相同的聲調,但是其中的一些卻與眾不同,聲調會略微與統一的聲音不同。通常來說,睡著的人的兩個大腦半球會對這些不統一的聲調產生反應,表現出腦波的波動。但是左半腦的波動更為明顯,說明了相比於我們的右半腦,左半腦對不統一的雜訊更為敏感。而與上一個實驗相似,兩個半腦的差異在第二個夜晚同樣消失了。
而研究的第三個實驗,同樣使用了實驗二中的音調,但是新的被試被告知他們在聽到任何聲音時,需要用他們的拇指和食指輕扣至少三下。結果發現這些學生在聲音從右耳(右耳與左腦相聯)傳入時能更快地醒來,同樣,這個現象只在第一個夜晚出現。
所以,這些實驗的結論是,當我們在不熟悉的地方睡覺時,我們的大腦左腦會處於警惕狀態,而這時我們的右腦卻是在悠哉地休息。並且,不止是我們人類,很多鳥類和海洋哺乳生物經常以這種方式睡眠(一個腦半球保持警惕而另一個則休息),以應對突發的危險。所以從另一個方向來說,我們的生物進化機制使得我們保留了這種睡眠現象。
Tamaki, M., Bang, J. W., Watanabe, T., Sasaki, Y. (2016). Night watch in one brain hemisphere during sleep associated with the first-night effect in humans. Current Biology, 26(9), 1190-1194.
總有刁民想害朕。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我們過去覺得,人會認床說明這人特挑剔,特事兒。其實,認床和性格沒關係,認床是一種警惕行為,因為,我們真正「認」的不是床,而是讓我們熟悉的環境。當你不得不在陌生環境里過夜的時候,睡不踏實是因為你覺得不安全。換個陌生環境就睡不著這事兒,在學術上叫「第一夜效應」。而到了第二天晚上,人對睡眠測試環境熟悉了很多,於是就睡得比原來沉一些了。
接下來我們說幾個可以減輕「認床」的小方法,比如,你可以在陌生環境睡覺的時候帶上自己的枕頭,或者乾脆選擇睡眠環境和家裡差不多的酒店,甚至,你可以經常頻繁地換地方睡,讓大腦的默認網路適應新環境的刺激,這些都可能幫助你減輕「認床」的煩惱。
其實是認枕頭,你可以試試或者勸別人試試
因為他們不瞌睡。
有沒有不認床的人啊?
去外地出差,住在酒店的第一晚肯定入睡很快。第二晚肯定玩手機失眠,第三晚就必須藉助藥物才能入睡了。
在家裡也是,書桌,榻榻米,沙發,客卧,陽光房的地板,都能睡著。我自己的大床卻沒法睡覺,只能等到凌晨,困的不行了才能入睡。
去朋友家玩也是 ,吃完飯,去他們卧室,倒頭就睡,基本上是無縫對接餐廳和卧室。
首先,鄙視那幾個說不夠瞌睡,因為矯情的人,不懂就不要枉加評論,別給有這類困擾的人添堵。
我也不知道我這算不算認床,可能只是對睡覺環境有要求吧。我不能和除我媽以外的人睡一張床,超過兩個小時。而且要睡軟枕,除了睡衣以外不能穿其他的,所以從不留宿朋友家親戚家。但是高中跑校時,中午和閨蜜一起睡閨蜜的床,還是能睡著的,不過就半個小時。
——————舉個栗子的分割線————————
閨蜜臨時有事住我家,睡我床上,晚上兩點睡,我半夜四點醒了怎麼也睡不著,全身痒痒,爬我媽床上五分鐘睡著,但我三歲起就不跟父母睡了。
有兩次朋友聚會,為了不掃興就留宿了,她們都知道我睡覺不踏實,留了一張床給我,大部分人都是打地鋪睡沙發,然而我睡了沒兩個小時又醒了。就是那種感覺自己睡著了,但是精神意識很清醒,像是靈魂出竅了一樣,身體變得很敏感,哪裡都很癢。在床上翻來翻去,最後還是起來玩手機了。感覺自己像是豌豆公主(並沒有什麼誇自己的意思)
所以每到放假回家坐火車的時候,家太遠,要在火車上睡三個晚上,簡直生不如死。睡上兩個小時就起來,把濕巾掏出來哪癢擦哪,然後再睡,再醒,再擦,反覆直到天亮。
還有啊,我住酒店完全沒有問題,只要床上沒人,倒頭就睡。所以我也不是很明白我這樣算什麼情況。
在自己床上睡到落枕都沒醒,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情況了……
————————昏割線——————————
發現這個毛病的時候,周圍人都覺得我很嬌氣,包括我自己也這麼覺得,但是現在不這麼想了,也不是我能選擇的啊。再說了,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會有些與眾不同,憑什麼你就是獨特,我就是嬌氣啊。
不過,真不知道以後有男朋友怎麼辦……
誒?我怎麼會有男朋友呢?我這麼看臉的人
我絕對不會認床。反倒是別人要警惕和我住同屋。當我睡著時,10米內不能近人。不是我有什麼睡夢中殺人的特異行為,而是因為我的呼嚕聲實在太驚人了。多少次出差,哪位同事不幸與我同屋,半夜連滾帶爬捲鋪蓋逃走。更有卧鋪車廂一夜醒來,一車箱僅剩7人的光輝戰績。還有在輪船的輪機艙旁卧榻,第二天醒來見一地煙頭。原來是同屋被我吵得睡不著,唉聲嘆氣了一夜的傳說。
難道你們就沒有因為第二天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而【緊張】得睡不著的經歷嗎?高考前一晚,我閉著眼睛失眠到天亮!工作後,公司舉辦幾百人規模的活動,參會的都是行業大佬也是公司客戶或潛在客戶,甚至還請來了格力原董事長朱江洪。會議有2天,第一天是簽到,主要接待廣東以外的參會人員,各種接機各種採訪和突發情況處理,晚上10點還在酒店會議廳綵排,晚上1點多才到酒店房間,洗漱完畢又仔細檢查第二天論壇串詞和設置(最容易出問題和冷場的環節),2點多終於強制自己關燈睡覺,結果……我又認!床!了!和高考那次不同,這一次是睜著眼睛看著天慢慢亮的!所以,那些說是因為不夠累或者矯情才認床的人,等到哪天你們也體驗過了就會閉嘴了。
嚴重潔癖情結 不是自己的床就覺得臟髒的不幹凈 躺著渾身痒痒
所以住酒店啥的都要自己帶床單 有時候嫌麻煩就合衣睡 枕頭也要拿自己的外套蓋好
我只是覺得別的地方的床不如自己的乾淨,另外如果一個人住酒店的話有點怕怕所以睡不著
每個人都應該是「認床」的,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之所以有人不認床,只是因為他們習慣了睡在陌生的地方,就像我一樣:在公園長椅上睡過、在橋洞下睡過、在銀行自助取款間睡過、在居民樓梯間睡過、在大廈電梯里睡過。。。命比紙賤,睡哪兒都無所謂了
因為床下有人啊,不聽她講睡前故事我睡不著的。
只有我以為是安全感嗎→_→
何止會認床,還會認床單、認被子、認枕頭、認房間里的氣味,以及認熟悉的一切……
睡覺伴著石楠花,讓我如何不想它。
這個原因在於一個很簡單的生物學概念。肌肉記憶
肌肉記憶是人的肌肉對感覺和接觸物的一種應激性反應,有些人的肌肉記憶比較深,所以就會有認床的情況,有些人沒有形成反覆的肌肉記憶,所以這個情況就差一些。
大概就是這樣。
個人感覺還是跟沒有安全感有關係吧,小時候跟爸爸媽媽一起出去旅行,不管在哪裡都很容易就能入睡。長大之後,跟同學朋友出去旅行,再沒有那種踏實入睡的感覺……
還是不累!
難道非要逼我貼出春運硬座車廂眾生相?
推薦閱讀:
※弄響手指關節之後為什麼會存在一個「不應期」?
※電影最後出現的那幾個標誌是什麼意思?
※你知道哪些有違常識或大多數人不知道的小知識?
※國外有沒有沿街叫賣磨菜刀的?
※看到痘痘喜歡擠,看到傷口喜歡剝(不管好沒好透),這類行為體現了怎樣的性格特徵?
TAG: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