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提到現在我國領土,總是拿清朝相比,怎麼不拿元朝比呢?


拿古代的疆域和現代的疆域比較是個蠢問題。

各國的疆域都在不停的變動,老外也經常抱怨為什麼中國老拿自己強盛時候的疆域說事,清朝和元朝都是中國疆域最廣大的時期,被黑的最多的清朝恰恰是有效控制最多的地方,今天的中國繼承的就是清朝領土,像元朝,唐朝疆域雖然大,但是相較於當時的治理很難說那地方是現代意義上的「領土」,總不能說軍隊過去繞一圈那地方就是中國領土吧,鄭和還去過索馬利亞呢,還去過肯亞呢,這怎麼算?


這不但是中國的問題,各國都是,如果按照古代領土最強大的時候,那各國就準備第三次世界大戰得了,尤其是德國和土耳其,土耳其丟領土都丟的不忍卒視,德國也慘,柯尼斯堡是歷代普魯士領土,古代條頓騎士團時期它是漢薩同盟成員,普魯士公國時期是柯尼斯堡首都,普魯士王國時期,他是普魯士省首府,納粹德國時期他是德軍第一軍區司令部,從古代到近代它都是德國領土,康德就是在這裡出生的,說康德是俄羅斯哲學家會不會怪怪的?它現在叫加里寧格勒,是俄羅斯領土,德國人找誰說理去?按照柯尼斯堡那種畫法,要是西安變成日本領土,你不是氣的吐血。

要是文化相同也就罷了,希特勒主張的蘇台德地區的領土問題,好歹還是因為蘇台德地區鄰近德國而且講德語居民比較多,像二戰後劃分領土起來粗暴的近乎搞笑,什切青這個城市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地方有許多名人,比如說葉卡捷琳娜二世, 最著名的皇室聯姻的產物,剛去俄羅斯的時候連俄語都不會說, 瑪麗婭·費奧多羅夫娜也是出生在這裡,就是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和尼古拉一世的媽(話說俄羅斯人怎麼那麼喜歡德國女人?)

什切青這個地方從文化上說是德國的,二戰後劃給波蘭,那什切青世世代代生活的德國人怎麼辦?簡單,要麼滾要麼死,全部趕出去給波蘭人騰地方。而且希特勒所居住的狼穴現在在波蘭,這找誰說理去?

當然,比起大英帝國全盛時期,那也算不了什麼,從佔據世界四分之一土地的大英帝國變成了比日本還小的英國,人家那還不是「我軍隊來繞一圈就算我領土了」,那還真是派遣總督真正實行管轄的,英國土地這縮水了多少簡直沒法計算了,美洲一幫蠻子居然造反,而且還成功了,澳洲加拿大控制的力不從心,丟了印度失去了皇室尊稱,英國女皇變成了英國女王,戰後殖民地又紛紛獨立,真不曉得當時的英國政客們怎麼活下來的。英國脫歐後蘇格蘭議會支持第二次獨立公投 ,別說殖民地,連英倫三島都要不保。

領土和疆域雖然宣傳是「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這玩意說到底還是國力的產物。「歷史上是XX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歷史上佔據這塊地方的國家多了去了,憑啥就成了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就是你拳頭大么。


前幾天聽了南京大學胡阿祥教授的一節課,專門提到了這個問題,所謂「中華民族固有領土」不是隨便定的,而是建國以後,由譚其驤先生(胡教授的恩師)等專家確定的。以1759年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時中國領土為中華民族固有領土,因為此時政治疆域和實際控制疆域得到了統一。從古至今,在這個範圍內的歷史,視作中華民族歷史。大意如此,記不太清了,歡迎批評指正。
PS:經評論區大神提示,應該是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我大概是記錯了。
知乎首次破百贊竟然是轉述了胡教授課上一個小的片段,我為自己總是在他的課上寫數分感到愧疚。。
居然500贊了,嚇到了⊙▽⊙


因為元朝地圖不全啊,該有的都沒有,不該有的卻有。

眾所周知,元朝是蒙古人創立的,脫胎於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蒙古人在當時的世界上,建立了橫跨亞歐大陸、東西萬里疆域的大帝國,然而元朝的創立者忽必烈,統治的地區僅僅是東亞這一塊,對中亞、中東、東歐,並沒有直接的控制力,儘管四大汗國名義上奉大元為宗主。

忽必烈在中原地區建立的政權叫「大元」,是歷代中原王朝統治的延續,然而大元政權的版圖裡並沒有新疆,沒錯,新疆在當時是察合台汗國,建立時間要早於大元幾十年,滅亡時間和元朝滅亡時間相近,如果真要拿元朝的地圖出來比,那是沒有新疆的,事實上,新疆自唐朝中期安史之亂後,經過了一千年之久,才在乾隆中期重回中原王朝懷抱,這其中一千年左右的時間都是遊離於中原王朝之外的。

再說台灣地區,上過歷史課的同學們都記得,元朝時候,中央政府首次在台灣地區設立澎湖巡檢司,但請注意,這個澎湖巡檢司管理的只是澎湖列島,率屬於福建行省泉州府,並沒有直接管理台灣,那時的台灣叫琉求(沒有王字旁),直到明末清初時期,中原王朝才真正將台灣納入祖國的版圖下進行統治。

這兩塊地區,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是元朝該有卻沒有的。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不該有卻有的:

不知有多少人仔細看過元朝地圖,不同於其他朝代地圖會在右下角標明南海諸島,元朝地圖還在左下角標上了「嶺北行省北部」,這嶺北行省都直接到北冰洋了,西部邊界都快到烏拉爾山脈了,要畫出這麼大的地圖,也是需要相當的想像力的,當時北亞地區處於權力真空,南部又是強勢崛起的蒙古帝國,就算把北亞地區全都划進版圖,別人也不會說什麼。

但是今天,如果我們要拿出元朝的地圖進行對比,這又有什麼意義呢,那塊地區現在屬於俄羅斯,直到現在還是不毛之地,放在古代更是千里不見人的無人區。

一句話總結,我國現在的版圖和元朝的版圖是交集的關係,而且只交了一半左右。

以下為元朝版圖:

再看清朝,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封建王朝,也是我國當前版圖的奠基者,我國現在的版圖是清朝版圖的真子集。

我國當前的領土是從中華民國繼承來的,中華民國是從清朝繼承來的,在政權更迭的過程中,領土會有損失,但好在我們把損失控制在了一定範圍內,沒有像奧斯曼土耳其和蘇聯那樣,政權更迭時統治中心都受到了衝擊,領土大面積的損失。

如果我們要宣揚自己的領土主張,拿一千多年前的地圖出來,是沒有多大影響力的,因為一千多年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還沒誕生呢,但如果我們拿出來的是一百多年的地圖,很多國家是真實地見證過的,並且他們當時也是承認的。

以下為清朝全盛時期的地圖:

除了那些簽訂條約割出去的領土,其他土地儘管現在被外國佔領,但至少在法理上還歸屬中國,我們現在擱置爭議,到以後敵國衰弱了,我們強盛了,還是有足夠的法理和實力去收回的,比如藏南地區、釣魚島地區,南海地區,我們始終未放棄過對這些地區的領土主張。

至於美麗的外興安嶺、海參崴,我們可能不能在近一兩百年內收回,但在以後,一切還說不定呢,世界上沒有比中國人更能熬的民族了,我們幾千年歷史走來,一路熬廢熬殘了不少民族國家,到最後他們都消失不見了,而我們卻一直在綿延發展。

我們能把當前的領土守好,就已經算是利在千秋了,如果再能拓展一點,那就更好了,畢竟現在的國際局勢那麼複雜,領土問題又是最能牽動各國神經的,事實上,在近些年,我國領土面積一直都是在增長的,比如那些根據舊有條約重新劃界的地區,比如跟俄羅斯談判的黑瞎子島、跟塔吉克談判的帕米爾,哦~~對了,還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南海。


問題很簡單啊,我勸各位別想的太複雜。
原因是:我們有的地,清朝全有,只有更多,不會缺。
你拿其他朝代的地圖,有的缺藏(漢唐),有的缺疆(元明),有的都缺,(宋),大多無台灣,說好的疆藏台自古以來是我朝的一部分呢?老外拿你的地圖打你臉你苦不苦?
其他朝代都是有政治風險的,清朝雖版圖面積不算最大,但好在穩妥。
—————————————————
ps:也正是因為如此,給很多人一種奇怪的感覺,指責清末甚至是土共把祖產丟了,清朝就不說了滿蒙疆藏台都是人家的貢獻,土共客觀上算有效管理版圖的話,應該也在歷史上不算小了


可能這麼說您從感情上接受不了,之所以今天中國領土還能夠保持大公雞的面積,而不是長久以來的所謂「漢地十八省」的面積,要百分百歸功於清朝成功維持住了中國是多民族國家、而不是漢族國家的局面。具體為什麼我這麼說,可以參考清朝歷代皇帝是怎麼注重塑造滿漢回蒙藏大團結局面的歷史記載,以及他們這麼做的重大意義,由於實例實在太多,大師們也舉過很多的例子,這裡我就不敢再獻醜了。

如果你真的好好看看歷史地圖,尤其是台灣、牛津這種比較客觀的地圖,就可以發現,其實從漢武帝後期到明朝,中國實際領土面積並沒有變化太大,從漢武帝以後直到明朝,歷代王朝對中國領土面積擴張所做的貢獻,基本沒有。即使像前秦、北魏、隋唐、遼金元,雖然曾經成功的擴展了領土,可是並沒有保持住,以至於到了明朝了,都一千多年過去了,中國的實際領土仍然在漢武帝時期打轉轉,最有證明意義的是,《坤輿萬國全圖》是明朝時期的人畫的,不管是利瑪竇的還是鄭和時代的中國人畫的,一看這個圖,再拿它和漢武帝時代的西漢地圖比一比,您就能發現,明朝人認為的中國領土,和漢武帝時代是多麼的高度一致。只有到了清朝,廣袤的蒙古草原、新疆、西藏,才算和中央朝廷有了長時期的、穩定的臣服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清朝成功的民族政策,現代中國領土的基礎是沒有的。

那麼,什麼叫實際領土呢?按照我們現代人對於領土認識的常識,說一個地方是你的領土,必須要有兩個最基本的條件:能自由任免當地的官員,能自由調動當地的軍隊。而古代人尤其是中國人沒有清晰的領土觀念,長久以來,由於西周時代五服觀念的深刻影響,中國人對臣服和領土的區別分得非常的不清楚,一般認為,天下就是中國,中國就是天下,其餘的地方,都是化外之地,按照調侃一點兒的話說,是猴子們住的地方,是人猿星球。在中國這個天下之中,臣服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粗略的說,就是你給大爺我送個禮,認大爺我做大哥,這個事兒就成了,並沒有要求這個地方我一定要自由任免官員、自由調動駐軍。當年康熙、雍正、乾隆幾位爺在征戰邊陲的時候,估計沒有站在是為中國開拓實際領土的角度,才去打仗的。

但是,隨著歐洲列強打服全世界、清朝被迫睜眼看世界以後,清朝朝野才慢慢艱難的開始認識到現代領土的概念,才慢慢擁有了全面的現代領土意識,也就是一直流傳到現在、被世界各國普遍認同的領土概念。當宣統退位的時候,他的退位詔書里和近現代中國領土最有關係的一句話是: 仍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請大家一定要仔細看好,清朝到了這個時候認可的中國全部領土的概念,不是孫總理一開始提出的驅逐韃虜的漢地十八省才是中國領土的概念,不過很快,孫總理也立刻意識到驅逐韃虜這個提法的重大失誤,馬上就不提漢地十八省這個事兒了。也就是說,直到宣統退位,中國清朝才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明確說明了中國領土到底包含哪些部分,這對於以後的中華民國的領土而言,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和認知意義。所以,清朝對於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觀念現代化的形成和領土基礎最終成型,具有無法替代的貢獻。不知道這麼說您是否滿意。

最後點我自己的事兒,我是業餘歷史愛好者,但是愛歷史,最後成了編外從業人員,為了盡我一點微薄的力量,我做了一個有關西晉歷史的長篇音頻節目《大寶——西晉時代》,專門在說司馬家族在整個東漢、三國、西晉時代是怎麼崛起、鼎盛,又怎麼一步步國破家亡的。也許看看古人乾的事兒,對您今天有幫助,這是最新一集的地址:16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下)

-----------------------------分-----------------------割------------------------線-----------------------


看大師們聊得你死我活,不禁想說句公道話:看歷史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知道我們是怎麼來的,以及吸取前輩們的經驗和教訓,更好安身立命齊家,牛一點的,去更好的治國平天下,避免重複前輩們已經犯下的錯誤,避免走前輩們走過的人生彎路。其實我發現很多大師們都對漢人啊胡人啊這類話題特別敏感,但其實想一想,您說這個東西就真的這麼重要嗎?

我總覺得,我們這個時代再討論那個時代的漢人和胡人誰對誰錯,是非常可笑的事情,因為,匈奴、屠各、烏桓、鮮卑、氐族、古羌族、 羯族、江南蠻族、荊州蠻族、叟族、濮族、賨族等等當時少數民族的很大一部分,都和古漢族,融合成了一個新的漢族,我們叫這個新的漢族,隋人、唐人。可是,隋人、唐人,又和後來的突厥、回紇、女真、契丹、蒙古等等等等少數民族的相當一部分又混血了上千年,您說的那些胡,裡面很可能就有您的祖先,您說,您該罵哪個胡?您該認為哪個胡是野蠻人?其實包括專家學者在內,誰又能分得那麼清呢?

我對西晉王朝比較感興趣,而面對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那麼激烈的王朝,我們能吸取的教訓就是:別管這個人是哪個民族的,他都希望過幸福、和平、安定的生活,放棄民族仇視和民族歧視,大家都好好活著、好好相處,聯合起來抵制那些挑撥民族感情、煽動國家分裂的人渣,維持國家來之不易的和平統一的局面。

可是,很多持有這種想來想去也不覺得有什麼錯的觀點的大師們,卻總是會被噴霧噴墨噴漆,難道就非要希望某個時代的古漢族把那個時代的少數民族殺光嗎?或者這既不可能,也絕對不能去做。今天中國的民族矛盾,在全球所有國家之中,已經算是非常小的了,這正是這麼多年以來,清朝、中國民國、中國人民共和國都堅持了正確的民族政策,才能避免歐洲國家民族民粹化、西亞國家極端宗教化,才能讓我們的這個國家不會成為西晉第二,難道一些人充分鼓吹某時代的民族矛盾,對我們今天幸福和平的生活有什麼建設性的意義嗎?

即使把清朝算在內,那些時代也已經離我們很遠了,除了因為研究做學問、吸取點經驗教訓以外,糾結於古漢族殺古少數民族多,還是古少數民族殺古漢族多,誰應該打贏,誰應該打敗,已經沒有絲毫意義了。已經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今後類似的錯誤,可以避免。讀歷史是為了今天和明天活得更好,而不是為了穿越到過去,把一切你不喜歡的人殺光,把一切你看不慣的事搞定。俗話說「大道無門」,人間當然是真情假意都有,相愛相殺並存, 但是人類的主流,是融合合作,而不是滅種亡國,否則,人類最起碼在原子彈時代就徹底玩兒完了!只是一點感慨,有誤請指正!


元朝根本就不比清朝大多少,少了大部分新疆,多了所謂的西伯利亞而已

屬於大蒙古地區的西伯利亞只有南西伯利亞那一小塊罷了,只到貝加爾湖。和新疆哪個重要?

另外雖然元朝是蒙古帝國,但蒙古帝國卻不一定是元,說什麼俄羅斯伊朗自古以來的趕緊拉倒。元朝建立前夕(蒙古帝國分裂前夕)的時候南宋還在,在蒙古帝國(不是元)眼中,俄羅斯人漢人波斯人是一樣的概念。
反倒是花剌子模滅亡的時候南宋還沒滅,波斯人倒是可以通過這個說明「華北自古以來屬於伊朗」2333

這個比較靠譜,那種划到北冰洋的圖就拉倒吧


不拿清朝比,拿誰比?

元朝么?元朝領土不含新疆,怎麼向群眾解釋。但如果你非要說察合台與蒙古是兄弟之國,呵呵噠,土耳其絕壁鬧事。

這是某一答主的元朝地圖,直接搬過來了。歷來對元朝疆域北部邊界定性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有的划到北冰洋,有的划到貝加爾湖畔,這是因為蒙古本部部落眾多,常年游牧,沒有明確的邊界,那麼中國的北部邊界是在什麼時候確定的呢?答案是清朝。

明朝的正北界基本就是長城一線,並未有完整的劃界,而清朝對統治疆域進行了完整的劃界,下面對題主給出的新華社地圖進行解讀。

這是題主原圖。清朝正北界限即外蒙古北界,是1727年與沙俄簽訂《布連斯奇條約》之後確定的,此後經過《恰克圖條約》予以深化和鞏固,這一條約包含了通商、放牧、遣返、宗教、外交等多方面方面內容。不過也因此喪失了貝加爾湖地區,這一條約徹底明確了中國的北部界限,直至外蒙古獨立都遵從這一條約劃定的北界。清朝在土謝圖汗攜人地成為清人在外蒙古設置了一系列統治措施,包括劃區劃設置官吏。

清朝東北界是《尼布楚條約》劃定的,其後大片領土喪失大家也都知道,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龍興之地大都是部落,羈縻性的統治。其後退縮到黑龍江。

清朝西北界是准葛爾汗國的貢獻,但是要知道,准葛爾汗國的西北界已經被沙俄侵蝕的不成樣子,清朝接手時在西北方向已經丟失了大量土地,原來准葛爾汗國的西北界在今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市附近,而清朝接手時已經到了巴爾喀什湖。

清朝不僅通過邊界條約的形式確立了領土邊界,為中國領土界限提供了法理依據,而不是之前不明確的傳統線和游牧邊界。卡倫哨所制度的設立也使清朝邊界得以在實際統治上實行。因此可以說,清朝時中國歷史上在北部邊界唯一明確界限的朝代,加上時間不遠,民國和我黨直接繼承了政治遺產。


視其版圖穩定性,而且疆域一定要大於現在的版圖。

胡阿祥教授有過定論的。

簡單的說,怎麼像人家說明這地方是你的。用一句俗語,開府建衙。而不是說這個地方受我冊封,就是我的地盤。

你拿元朝比,缺新疆,而且雲南還是羈糜統治,很不穩定,台灣島上根本沒有任何行政機構。

你拿明朝比,新疆內蒙都不在內,而且對西藏還沒有建立清朝一樣有絕對控制力的制度,更沒有中央駐藏機構。

你拿宋朝比,那就太搞笑了。

拿唐朝比,且不說西藏,就是西域那麼大地方,不僅蔥嶺以西的領土基本幾十年就丟完了,就是新疆也沒有保存到王朝結束。

漢朝,西藏的問題。。。台灣的問題,乃至南海的問題。

只有一個清朝,他的版圖內他都能夠有效控制,都有它的行政機構,學稱政治版圖和疆域是一致的。而且比現在版圖大。


為什麼總跟清朝比,因為:中國領土版圖在清朝達到鼎盛,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繼承了這些領土和對這些領土的管轄方式。

這句話在我很多學歷史的小夥伴圈子裡達成了共識。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才是領土,什麼才是有效管理。

「國家」這個概念,嚴格意義上是從西方「民族國家」這個理念傳過來的,而西方民族國家的形成是經歷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它的核心在於民族、文化和共同價值觀,領土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所以看版圖,一看有沒有你的人(你的文化),二看有沒有管到你自己的人(實際管轄)。

那什麼才是領土呢,現代國際法解釋為「國家在其領土上行使排他的管轄權。」在國際法形成之前沒有這麼細節的規範,但它的核心概念沒變,就是「有效管理」。

回想現代中國版圖的形成:

「夏」商周的基本活動範圍在中原(河南、山西、陝西)一代,活躍在周邊的少數民族,我們把它稱為夷狄蠻戎,他們廣泛分布在現在的河北、山東、湖北、安徽、四川這些地區。如果硬要說版圖的話,可以說,這個時候的「中國」就是中原這三個省。

春秋戰國時期,周中央王朝的管理體制(分封制)和中原王朝文化第一次傳入周邊地區,諸如秦趙齊越楚這些強國,很多都是非姬姓的異姓諸侯國,而姬姓諸侯國諸如鄭衛邢魯蔡晉,都圍繞在周天子周圍。周王朝把偏遠地區分封給有功的異姓諸侯,就第一次把中原文化和中央管理體制帶到這些地區。但因為鬆散的分封制,這些地區並未真正納入中央有效管轄體制內。

這個情況在秦統一中國後才真正改變。所以為什麼說秦始皇這個腹黑法師那麼偉大,因為他第一次真正意義把周圍的領土納入中央管轄,除了六國領土外,秦朝還北擊匈奴,南並百越,西平巴蜀,修長城馳道,一是鞏固來了燕山以南的領土,二是第一次把嶺南和巴蜀納入中央版圖。書同文車同軌,建立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的前身),實行郡縣制,秦始皇建立了一套用了2000多年的中央-地方的有效管理體制(至今仍在沿用…)他一下子把中央管理體制和中原文化,從小小的中原擴展成一個大帝國。

秦始皇之後,各個朝代基本都在消耗這個領土,並沒有太大的突破。

漢武帝時期,中原王朝第一次同西域(新疆)搭上了線,但並沒有實現有效管轄。西漢在各地設置都護府,是一個管軍事的職位,相當於內地的「郡都尉」,他的職責就是「協調」(不聽話挨打哦)西域各國的關係,保護貿易線路等等,沒有行政、司法之類的管轄權,類似於現在美帝在全球的軍事基地,附帶承擔了大使館的職能。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大規模南下,模仿中原王朝建立了很多國家,一直到隋唐,這些人才真正融入中原文化圈。

到了唐朝,中原文明的影響力達到鼎盛,但周圍的東西突厥、高句麗、吐蕃也很堅挺,也許像戰爭、聯姻等方式,能換來周邊國家的臣服(天可汗),但版圖並未擴大。兩宋就更不用說了。

很多人說元朝才是中國版圖最鼎盛的時期,我們先不討論元到底是外族入侵導致的亡國,還是中原王朝同化游牧民族的產物。總之,在這個時期,蒙古、西藏、東北第一次象徵意義的納入中央版圖。為什麼說象徵意義,因為除了蒙古這個元朝的發源地之外,西藏、東北都是象徵性的管轄,西藏由宣政院直轄,基本處於不管狀態,而諸如遼陽、嶺北行省,因為也沒什麼人,索性把整個西伯利亞都划進去了……你就是把當時的北美洲划進去也沒人有意見啊……

明朝前期基本沿用了元朝對東北、西藏、西南的管理制度,但因為從未真正實現有效管轄,所以到了差不多又都丟了,明中後期基本又回到了秦始皇最初打下的江山……(秦始皇:我有mmb不知當講不當講…)

但是在清朝,諸如蒙古、東北、新疆、西藏、台灣、西南,都第一次實現了中央政府對這些地區的有效管轄。

西藏:首次設駐藏大臣總攬所有大小事務;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抽籤產生,但由中央冊封(首次),規定其宗教許可權;所有外交軍事指揮權歸中央政府;首次勘定西藏與青川滇之間的界線。這時候雖沒有設省(1911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直接規定西藏為一省),但行政地位和行政長官權力已與內地行省無異。

蒙古:清初蒙古歸順,分內外蒙古,康熙時期平定準格爾叛亂,在蒙古實行盟旗制,行政長官由中央任命,跟內地州縣相同,蒙古大小事務由中央理藩院統管,這是除元朝之外,蒙古第一次由異族統治者把控的中央管轄。

新疆:平定葛爾丹和大小和卓叛亂之後,清朝又掃清了新疆周邊的一些威脅,新疆在這個時候才真正穩定下來(開始綠化…)。沙俄勢力擴展到中亞之後,新疆又亂了起來,左宗棠收復新疆之後,清政府在1884年在新疆設省,這是新疆第一次以省的名義納入中央版圖,成為像廣東、浙江、河南同等地位的領土。

台灣:平定鄭氏政權之後,清政府在台灣初期設府,中期設道,此時大量福建漢人遷入台灣(首次)。後期由於中法戰爭及日本覬覦,台灣地位空前高漲,清政府在1885年在台灣設省,這是台灣第一次以省的名義納入中央版圖,成為像廣東、浙江、河南同等地位的領土。

西南:明朝雖然早就在雲桂黔設省,但管理上採用土司制,土司就是當地少數名族的首領,世襲,名義上歸附中央管轄,實際還是割據一方,一言不合就叛亂。康乾時期實行了大規模的改土歸流,廢除當地土司,改任由中央任命的流官管轄,省下設府、廳、州、縣,後來也發生了叛亂,平定了一波之後,西南才算真正穩定下來。這是中央王朝第一次對西南三省實現真正意義的有效管轄。

東北:清入關之後,東北作為「龍興之地」是禁止內地漢人進入的,初期設了三個將軍轄區,與內地行省平級,但其實還是按照邊疆的地位在管理。到了清末,由於戰亂和饑荒,陸續有中原漢人遷入,清政府自顧不暇,基本也沒管過。光緒年間,在東北設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這是東北第一次以省的名義納入中央版圖,成為像廣東、浙江、河南同等地位的領土。

所以你看,在歷史上,中原王朝的觸角到達過很多地方,但是真正成為版圖的標誌,就是實現有效管轄。而在1911年之前的王朝歷史上,只有清朝做到過。

而諸如蒙古、東北、新疆、西藏、台灣、西南諸地,在清以前都是作為邊疆地區,很多時候都是只派一個辦事處,最多名義上設個行政區,但實際權力還在當地人手中。

到了清朝真正把這些地區納入中央版圖。我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清朝統治者本身就是少數民族統治漢人,在管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別有心得。比如對西藏、新疆、蒙古、西南的管轄,我尊重你的文化,給你一定的所謂「自治權」,少數權力比如宗教,可以給你,但是行政、人事、司法、軍事、外交統統歸中央,最高長官一定是中央任命,從源頭上斷絕了割據或者獨立的可能性。(直到現在我們仍然這麼用…)

第二、清後期面臨西方侵略的巨大壓力,近代早起清朝基本一臉懵逼,丟了不少領土,但是後期逐漸意識到這些地區的重要性,先後在新疆、台灣、滿洲設省,也就是第一次把這些地區的地位等同於內地各省,而不是把他們僅僅當做拱衛京師的邊疆,有沒有無所謂。它表明了一個態度:丟掉新疆台灣,跟丟掉河南山東一樣嚴重,這是核心利益。(參考海南三沙市)

第三、晚清時期,伴隨著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西方現代國家的概念也傳入中國,打破了中國幾千年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國家概念,瓦解了以中原王朝為核心的東亞朝貢體系。這之後,領土、主權、國家邊界第一次被認真對待起來,歷次對外戰爭簽訂了諸多邊界條約,由此勘定了清王朝的邊界(更多是被逼無奈…)。要知道在此之前,上述的邊疆地區都是一個籠統的大致範圍,一不小心就划到了西伯利亞…

所以你看現在的中國版圖,跟清朝相比,核心區域除了丟掉了蒙古台灣之外,其他地區的核心都還保留著。比如新疆西藏西部、東北外興安嶺庫頁島丟了很多領土,但是新疆、西藏、東北的核心區域還在。而台灣早晚還會統一。總的來說,就丟掉了蒙古,還沒有丟完(內蒙)。至於丟掉蒙古的是非功過就不在這扯了。

所以在討論現代中國版圖時,我們常常跟清朝比,因為在清之前的中原王朝從來沒有如此全面、有效的實現對這些地區的管轄,蒙新藏等在中央王朝中的地位也從未如此之高。這種管轄,跟現在中國的中央-地方體制沒什麼太大區別,不僅對於新疆、西藏,對於內地所有的省份而言,本質上至今我們仍在沿用清朝留下的體制(秦始皇:其實都是勞資留下來的…)。所以對比起來,也沒什麼違和感。

隨便寫寫,圖片均源自網路,侵刪。


因為清朝以前,理論上全世界都是中國皇帝的領土,只是某些蠻夷沒有福氣,不能受到中國皇帝的恩德。只有清朝喪權辱國的和鄰國勘定了邊界,並且孤兒寡母被漢人奸臣逼迫,寫下了「漢滿蒙藏回完全領土歸中華民國」的賣祖詔書。以上兩條少了一條,近代地方獨立運動和鄰國侵佔會激烈的多。


同意前面@elephant 的回答。

我補充一個這學期聽的一個講座,北大城市與環境學院歷史地理專業的韓茂莉老師《地理的張力和約束力》的科普性質講座。

講座以科普為主,從伊比利亞半島講到高加索山脈,再到河西走廊、馬六甲海峽,從古希臘的城邦文明講到羅馬帝國的擴張極限,從中國的秦三十六郡講到了蒙古帝國的崛起,又講到新加坡的崛起……內容很豐富,我就挑一些跟本題有關的點講一下。

1、漢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農耕文化為主體的農耕民族,農耕民族守疆保土的底線就是:可農耕定居。中國可農耕定居的自然界限,大體就是400mm等降雨量線(河套地區由於有黃河灌溉,雖降雨量不足,但也可農耕定居)。所以,中國大部分王朝能夠完全控制的西北地區界限,大多在400mm等降雨量線附近。這個線,大體就是漢民族守疆保土的第一個底線(第二個底線是長江)。

2、除了元朝,其他朝代,即使像疆域超出這個底線很多的唐朝和明朝,這個底線以外的疆域,都是政治上、軍事上的疆域,很多地方只有軍隊設置,並無行政設置。當國力強盛時,尚可以維持這個名義上的領土,一旦國力收縮,疆域迅速會退回第一道底線。

3、乾隆對伊犁河流域和喀什葛爾的吞併,標誌著實現了中國自班超以來十八個世紀以來邊境政策所追隨的目標,即定居民族對游牧民族的、農耕地區對草原的還擊。清朝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對中央政府對游牧地區的實際控制。

自此,中國國力衰弱邊疆收縮時,底線就不再是400mm等降雨量線。(蒙古並不是一體的,外蒙古屬於喀爾喀蒙古,與滿清政府關係最疏遠,也可以說滿清政府並未真正控制過喀爾喀蒙古,所以當中國國力衰退時,喀爾喀蒙古就很容易獨立)

4、滿族人屬於漁獵民族(多少人都以為滿族是游牧民族吧),滿清能夠控制蒙古,除了政治聯姻、軍事打擊等一系列複雜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滿蒙兩族同屬一個宗教(薩滿教還是喇嘛教我不記得了,也不太懂)。

5、政治不是打嘴炮,不是揀個最大領土說爽了就好,而是要有實際意義。我國申索的「自古以來」屬於我國的固有領土,一般都是比較靠譜的有可能維護住的領土。你不能只看到元朝領土比今天多出來哪些,你還要看到元朝領土比今天少了哪些。這麼說吧,元朝領土比今天多的那部分,在如今的國際大環境中,基本上不可能通過非軍事途徑要回來。而元朝領土比如今中國少的那部分,正好是我們最極力維護的部分,也是我們強調「自古以來」的目的所在——如果我們劃定的這個「自古以來」,沒有台灣、對西藏控制不強、新疆少一塊,那這個自古以來還不如沒有。


以上是自己結合韓老師的課談的幾點,推薦大家關注一門小眾學科——歷史地理學,可以幫你從不同層面入手去認識歷史。


其實很簡單:

因為輸掉的賭注,只能用拳頭打回來,畫地圖嘴炮是沒卵用的。

還沒輸的地方,必須用畫地圖和嘴炮守住,光有拳頭的話,理不順章不成。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

找到一個朝代的地圖,這個地圖必須滿足一個條件:

當今天朝所擁有的土地,或者宣稱擁有的土地,這個朝代必須全覆蓋。

這樣,我們就可以對這些區域宣稱自古以來了。

至於失去的土地,我們擱置爭議,大家都不宣傳,裝看不到就好。

正巧,這個朝代是清朝。拿清朝的地圖比的理由,僅此而已。


至於什麼華夷之辨啊,什麼剃髮易服啊,都不重要嘛,你看清朝皇帝是按照中華的習慣登基的嗎,末代皇帝都說自己是中國人了,你有什麼不服?不服的話,吃老子一發東風導彈再說話。


真理在大炮的射程範圍內。

同理,大炮射程範圍內,都是真理。


祖上曾經闊過沒用,關鍵是祖上給你留下了什麼。元朝占的地方比清朝大,但是它多佔的地方大多並沒有為後來的政權所繼承,這只是曾經擁有。今天的中國領土是自清代以來便歸中國所有的,這是自古以來。「自古以來」的含義參見為什麼總有「某地自古以來就是某國」的說法? 如果沒有列強侵略,清朝的版圖很可能就是後來的現代中國版圖。有人拿現在中國領土跟清朝比就是出於對歷史的惋惜,這可以理解。拿元朝比的人當然也有,其背後情緒化色彩更濃,我小時候也喜歡拿元朝版圖跟現在比……


第一,因為元代中央沒控制新疆,新疆屬於元代附屬國察合台汗國。注意,此處不要把四大汗國跟元代關係搞混了,四大汗國跟元代基本處於分庭抗禮的關係,之間也經常發生戰爭。

第二,元代未控制囼灣。新疆,囼灣,是當今中國領土爭端的大問題,所以用元代領土面積做為固有領土進行主權申索不靠譜。

第三,北元直系後代蒙古國仍然存在,中國沒有法理依據跟人家爭,國際社會上也普遍不承認。舉個例子,馬可波羅來元代的時候,南宋還在,賈似道主政,美劇馬可波羅也是這麼拍的。

第四,元代持續時間太短。

第五,元代漢化程度太低,種族歧視政策比清代激烈,漢人官場不得意,元曲的哀憤基調因此奠定。

第六,現代中國的領土基線,界碑,以及各種平等不平等領土條約基本都是清政府簽訂,劃定的,當然除了澳門是明廷簽的。現在要搞領土申索,自然是以此為基礎,否則口說無憑。


然後呢?經過一番努力,蒙古共和國終於可以有海軍司令了?


首先引入一個「歷史上的『中國』」概念。

歷史上的「中國」二字,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後一代人與前一代人的「中國」概念不一樣,這是一個由來已久,自古而然的現象。而我們現在用「中國」二字來表達我們國家主權所達到的範圍,是近代鴉片戰爭以後的幾十年內逐漸形成的說法。

明清以前:

1.最早提到「中國」二字的,應該是《詩經·大雅·民勞》里的「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但這時候的中國,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行政國家的意思,只是表示京畿,中原。因此,這時候的「中國」疆域並沒有參考和比較的價值。

2.等到春秋時期,黃河中下游的周王朝、晉、鄭、齊、魯、宋、衛等國,均自認為「中國」,他們把秦、楚、吳、越視為夷狄。到了秦漢時期,就把以前的秦楚之地,也看作中國的一部分。

3.晉室南渡以後,東晉人把十六國看成是夷狄,看成是外國。

4.南北朝時期,南朝把北朝人罵成「索虜」,北朝則把南朝人罵成「島夷」,雙方都以中國自居。

5.到了唐朝,唐朝人把他們看成南北朝。李延壽修《南史》、《北史》,一視同仁,把它們都看作中國的一部分。

6.至宋,宋朝人把遼、金、夏都看成夷狄。但是到了元代,元代人把遼、金、夏跟宋朝一樣看成是「中國」。

所以我們不能以古人的中國為歷史上的中國,也不能拿今天中國的範圍來限定我們歷史上的中國。而應該用整個歷史時期幾千年來的歷史發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國,作為我們「歷史上的中國」。

而「歷史上的中國」,到底指的是什麼時候的中國呢?

譚其驤先生認為,18世紀中葉(1750年,乾隆中葉),清朝完成大一統之後,到19世紀中葉(1840)年之前的這90年的中國才是歷史上的中國。所以現在要拿我國的領土跟歷史上相比的話,也應該是同這一段時期做比較。

為什麼只有這九十年的時間才是「歷史上的中國」呢?

因為18世紀中葉以後,1840年以前的中國範圍,是幾千年來歷史發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國。這個時期,清朝完成了大一統,沒有外力影響,是在中華民族內部自然演變而成的國土。

至於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歷史上自然形成的那個範圍了。而是這一百多年來資本主義列強,帝國主義侵略割宰了我們部分領土的結果。

所以我們如果要拿現在的國土和歷史上的中國做比較,應該是同這九十年的中國疆域,而不是元朝。

以上內容節選自是1987年5月,譚其驤先生在中國民族關係史研究學術座談會上的一段講話,主題是:歷史上的中國與中國歷代疆域。我覺得這次講話的內容很適合用來回答題主的問題。所以自己整理了一下寫在這裡。

如有不當之處,還望指教。

最後,將譚先生的原文貼在下面,有興趣的可以點進去一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ODAwODc5NA==mid=2660534473idx=1sn=548058241279f9c7bee7dad600813630chksm=f03dae7cc74a276a04e2ad678402e0c0e9d9346ce5b52d98a9379d2bf557eabcd7a7d99afe9ampshare=1scene=23srcid=0324AZWOkfyvNVmLyNu9bp5N#rd


這張圖是非常愚蠢的, 你黑TG可以 不要無事亂黑的。TG在領土這一塊事實上還是比較強硬的,不過我們的確硬茬沒去碰過, 北京條約 劃分出去的 貝加爾湖與額爾古納河之間的部分土地以及北海 ,這是一百度多年的事情了,而且是有明文條約割讓的,軍閥混戰沒法要,國名黨抗日那會沒法要,TG剛建國那會一切都靠蘇聯老大哥支援自然不敢開口要,也沒有這個實力去要,後期蘇聯陳兵百萬中蘇邊境誰去要? 直到現在這隻北極熊也是世界數一數二的軍事強國, 俄羅斯對領土的態度全世界都知道,我不知道樓說怎麼來的只要張口就能拿回來這一說法,真當北極熊複姓泰迪?


首先,因為元朝年代比較遠。
其次,更重要的,元朝雖然疆域很大,但是並沒有能過讓中原王朝的統治真正超出傳統漢地的範圍。這個其實很好理解,明朝建立之後領土直接回縮就是最好的說明。
而清朝則是真正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疆域。內地十八省自然不用說,東北是龍興之地,是清朝理所當然的領土。通過聯姻使蒙古臣服,通過一系列戰爭與冊封將新疆納入版圖,通過冊封達賴班禪以及金瓶掣籤使西藏認同中央。可以說,經過清初一系列的措施,到了清代中期也就是乾隆年間,中國現代的版圖真正奠定了。民國繼承了清朝,共和國又繼承了民國。
至於疆域有所收縮,可以理解為邊界的調整,這個跟具體的國際環境以及外交策略關係更大,不能改變中國中央政府已經確立對漢(內地)滿(東北)蒙(蒙古)回(新疆)蔵(青藏高原)有效統治的事實


不請自來嘍!
首先,對於題主將元朝,清朝看作是我中華的朝代,我很欣慰。(畢竟現在一群所謂的「皇漢」成天到晚咋咋唬唬,宣揚元清是少數民族入侵,中國滅國的「反動言論」。)

再看看題主的問題,請注意,在本朝TG的歷史教科書中的歷史版圖是帶有政治目的的,而且即使版圖是真實的,跟現代意義上的領土也不一樣,很有可能無法對版圖上的領土進行行之有效的控制。

(蒙古帝國疆域)

我們來看看蒙古帝國的「繼業者」中央汗國—大元帝國(請注意大不是修飾語,國號就叫大元跟大清不一樣)所謂的嶺北行省—西伯利亞,元朝並沒有納入行政管理,的確,泰梅兒半島上還遺留著遺元朝時期的觀察站,但不帶表就歸我們管了(這個邏輯就像中國人去南極建立一個考察站,不能說南極就是中國領土),實際上,在地理大發現時代,西伯利亞地區才一點一點地被毛子探索,然後毛子就像撿皮夾一樣撿領土,領土如滾雪球一樣變大。(這種好運氣真讓人眼紅,我朝寸土寸金,都不知道是拿多少人命換來的…)

台灣和西伯利亞一樣,在當時也屬於無主之地。元世祖忽必烈派人出使琉球,結果天朝使者被殺,無功而返。(忽必烈在政治上絕比是個天才,但在軍事上就是個廢物!參見元日戰爭)明中期,被尼德蘭,西班牙佔領,明末又被逃到海上的國姓爺鄭成功順手拿了,清康熙時期,施琅收復台灣,灣灣從此納入中央管轄。

說起新疆,在武宗時代,大元才和察合台汗國聯手瓜分了盤踞在新疆的窩闊台汗國,元朝只得到了東部的少部分領土。到清朝,康雍乾三代人的努力,我們最終擊敗了準噶爾汗國,終於統治了阿爾泰地區與新疆。

西藏雖然有宣政院,但也僅僅只是有這麼個東西,誰都不鳥他。到清朝,中央通過金瓶掣籤與駐藏大臣才實現了徹底管控。

就更別提中央對南方地區大大小小的土司的管控能力了。到清朝,通過改土歸流,才徹底統治了南方地區。

其實也很好理解,蒙古人攏共就那麼點兒,管漢人還管不過來呢,有沒有成熟的管理系統,它怎麼管那麼龐大的疆域,就算換成當時其他高等文明民族也辦不到(當然,中華文明有官僚主義這個BUG,我們才能管控相對大的疆域),人類能控制龐大疆域是在工業時代到來後才實現的,當然管的也不咋地—大英帝國。

說到這兒你可能發現了,我國的大部分領土都是清朝—這個現代中國人眼中喪權辱國的腐朽時代掙來的,(此處有掌聲 )正是他們帶來了嫁妝—東北,並通過百年的努力,所以我們才有了絢麗的海棠葉!(當然現在為什麼變成了大公雞,有心人自己去看近代史,我不敢胡說八道,怕被請去喝茶 )

推薦大神的一篇文章: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39987/answer/37456824

不知道我的回答,題主滿意否,畢竟手都打酸了,求贊哦 。


誰不希望自己國家的領土越大越好?
我們喜歡用前朝的疆域與現在作比較,告訴自己,那些土地原本都是我們的,我們認為,在不久之前才失去的東西,能夠拿回來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再者,作為繼承前朝的政權,於情於理,我們可以繼承前朝的領土,而事實上,我們的領土是縮水了不少,使得我們心裡不平衡。
其三,清朝領土與現今疆域無論形狀,範圍,都差距不大,要收回似乎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最後,假設有一天,中國突然因天時地利人和,可以收回外東北,這時我們要引用史料,加強對收回領土的正當性,法理性,請問,這時我們是引用元朝地圖?還是清朝地圖?
了解實用主義原則,我們不必做沒有用處的事。


推薦閱讀:

隆科多到底是佟國維的兒子還是佟國綱的兒子?
如果1842年就有知乎,會發生什麼?
當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事件,從不同的角度講,分別會有怎樣的解讀?
古代宮裡的嬪妃為了生出皇子,會不會到處尋找偷情的機會?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地理 | 清朝 | 元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