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一套《史記》和《資治通鑒》,求推薦版本?
最好有注釋~不要文白對照!!!
知乎首答.長文多圖慎入(本次回答淺略科普)
RT:
在講史記和通鑒版本前插個題外話,分享下個人的買書經驗。
1,對於古籍類譯註的圖書為什麼一定要買國內知名出版社的版本?
歷史為我們留下太多的遺產,經史子集各種大部頭放在現在以單一出版社的能力也實在難以一一校定出版發行;術業取一專攻,各自取一塊自己向來擅長部分來做鑽研是最可取也是最經濟的。
那麼先來說下古籍出版在業內卓有聲望的老牌出版社:
中華書局:國字頭的招牌.以點校整理的「二十四史」為書局鎮社招牌.題主所問的「史記」和「通鑒」均為書局的傳統出版強項。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切記.切記。好多人以自己就是隨便看看那就簡單買本即可,卻不甚知涉及浩瀚古籍的整理卻是積數代人之功方能完成,個中艱辛難表頗不為外人道。尤其如「二十四史」這類一經定稿於書局就幾乎是這一時期社會以之為綱本的歷史官方表述,故而考訂出版慎之又慎。書局第一次點校整理髮行的史記是在1959年,而新出的修訂本直到2013年才發行出版,中間隔了半個多世紀。故而大家選擇版本時也要慎重再三。
書局出版的強勢叢書我大致分類說下:
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類:共有兩套裝幀綠皮平裝和15年下半年隆重推出的精裝本.平裝本印刷質量三七開,時間出版越久印次越多的普遍有氳墨現象。買的時候多注意.這套叢書大都選入的是古代文學大牛的作品集子,權威定本值得入;不錯的類如世說新語校箋、李太白全集等
世說新語校箋.建議有一定古文基礎的先讀這本書.風趣詼諧簡單明了
杜詩詳註(全八冊)李杜好基友不分家
二十四史研究資料大類:點校整理的各種正史.天朝的大國重器,經常看新聞說某某哪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大都就是翻這些故紙堆找到的根據。共和國建政以來古籍整理最為浩大的工程,許許多多的專家學者皓首窮經一生都奉獻在上面,這種書的出版發行帶有很濃的國家意圖據說此次書局受委託修訂二十四史國家可是撥了幾個億不止。書局從13年開始推出「二十四史新修本」的第一部史記開始,間隔一兩年會推出新的其它諸史修訂定本。新修本的印刷整體質量標準之高堪稱書局的良心,選紙通透、裝幀精美、印刷清晰、定價實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現在開始慢慢收齊,這樣相對來說經濟壓力會比較小,家中有套二十四史來砌牆想想也是挺美的嘛。對於二十四史之外的清史,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現正在全力編纂校訂中,體制同傳統正史會一致。
13年新修訂本史記.文獻古籍類史記在民間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真的是無與倫比的.記得有位學者說過中華幾千年文明不斷的原因在於我們是「信史民族」.
15年在上海書展首發的新舊五代史修訂本
其它整理類的史料還有相當多.例如通鑒、續通鑒、明通鑒等等。15年書局重印出版的這套歷代紀事本末也是不易,隔了近半個世紀終於再版.正史系列+通鑒系列+紀事本末系列號稱治史三劍客
通鑒記事本末(全十二冊)此次重版的紀事本末只有通鑒是重排字體.印刷很清楚
中國史學基本叢刊:作為書局正史之外的史學基本典籍,對特定領域研究具有針對性的成果,與正史可互為印證。該系列印刷字跡比較清晰,裝幀設計偏中庸。推薦不錯的類書如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西夏書校補等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套裝全八冊)這套書個人覺得平裝比精裝更值得入手.精裝為影印本
新編諸子集成系列:春秋戰國是華夏信史文明的源來所在,尋本問源繞不過去的一座山峰.該系列諸子的典章制度很是旁雜整體研究水平國內最高這是毋庸置疑的。
四書章句集注
中國古典名著譯註叢書:代表譯註作品如」春秋左傳注「.「春秋公羊傳譯註」."莊子譯註「等.整體印刷質量尚可
春秋左傳注(全四冊).國內影響較廣的左傳本子書局要是精裝版就好了
傳世經典文白對照系列叢書:俗稱文白對照本.這套叢書和三全本的各有優劣.我收的基本以三全為多。左右兩面一面文言一面白話看的也方便。印刷質量不錯.代表有如這套文白對照版通鑒(全18冊).國內白話目前挺不錯的通鑒本子。
文白對照版通鑒(全十八冊)
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俗稱三全本,與文白對照本相呼應。這套叢書是書局的良心之作,定價實惠、印刷精美、足量足貨足本,整體封面設計古樸厚重,為愛好國學入門必備不二之選,進階之路打好基礎的良師益友。書局這套叢書論銷量和普及推廣度都不錯,陸續還在不斷的挖坑中,坑比較大,慢慢填吧。
中華國學文庫類:受眾較小,其在書局內部處於編輯室的分工。出版圖書為簡體橫排帶批註的.年均推出新書目較少
整理的古典文學總集類:集全國之力,費時日久耐得住坐冷板凳,這也只能大陸能做的出來,灣灣們也只能想想罷了。出版的各類大部頭篇幅浩瀚精校精審實為不易。
酉陽雜俎校箋(全四冊)一部有意思的奇書.上古出過平裝小冊
全宋詞(繁體豎排全五冊)重印效果一般不習慣的話可入另外一套橫排增訂本.建議入增訂本的
全唐五代小說(全八冊)它與唐五代傳奇的關係一直沒搞清楚.據說前者包括後者所有內容.二者區別在於整理方法差異.兩套書第一篇相同
唐五代傳奇集(全六冊)
上海古籍出版社:俗稱上古.與書局南北呼應互為犄角笑傲群豪。骨子裡的精氣和算計,一面怡然自得.一面浮海渡波好不自在。作為與書局並稱的大社也是守望傳統文化的最後幾面旗幟那。出版作品以中國古典文學的校對整理為精.兼以古今著名學者的作品集子為代表,有如王陽明、顧炎武、呂思勉等。上古近年出的史記會注、三國志集解和漢書補註對於前四史愛好者真是極大的利好消息。
相對於書局來說上古我入的書不多,入手大都是熱門作品。這些個人認為不錯建議大家可以考慮。唐和宋的軼事彙編純屬個人八卦惡趣味
上古的歷代筆記小說大觀.收錄的很多小說因本子的稀缺性更顯珍貴
宋元筆記小說大觀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與書局的古典文學基本叢書可做對比.兩家這個系列猶如打擂台.上古絕不服輸。古典文學這塊可謂上古立社根本,兩家各自出有平裝精裝版本.自15年書局出了典藏版上古也沒閑著.現今也推出了典藏版前期主要出李杜蘇辛的集子.印刷精裝版這個倒是要注意凡印廠為金壇那邊的基本字跡都不清楚.典藏版印刷裝幀很是精良比書局的典藏版也好得多.但定價也厚實的很呀
湯顯祖戲曲集(上下).字跡不清.有條件建議入上古新出的《湯顯祖集全編》
中國史學要籍叢刊 .與書局國學文庫系別相似.簡體橫排帶批註。
十三經註疏:不做評價.
清代學術名著叢刊.清人的考據之功確實了得.茶餘飯後閑看最佳.對於作者的立意觀點還請嚴肅對待
日知錄集釋(套裝全3冊)(全校本)明末百科全書涉及很多有趣的小知識點
王陽陽全集(全三冊)書局在15年中已推出王文成公全書(套裝共4冊).二者孰優孰劣暫未比較
新出的補編可與全集合為完壁
困學紀聞(全三冊)考校文字非心靜不能讀也.書局現已新推出全七冊版困學紀聞注.略有覺得書局在拆台啊
唐人軼事彙編(套裝共4冊)
裝幀典雅
一印1100冊.這兩年比較有意思上古出了唐人和宋人軼事、書局出了唐五代傳奇.全唐五代小說.酉陽雜俎校箋等.不知是不是和聶隱娘上映有關係.好比近年升溫的晚明史熱.各山頭出了不少廣有影響力的精品圖書(北大新出的精裝博雅英華系列和《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書局的《想像異域》《晚明大變局》、三聯新出的《柳如是別傳》等)
印字略淺.全套感覺肌無力.不知是不是關於八卦題材上古有點矯情
宋人軼事彙編(套裝共5冊)八卦愛好者一定建議要把唐宋這兩套都收了.好東西啊
全唐詩(全二冊)主要檢索使用.用來閱讀的話會有些不方便
影印的字很小.不過字體娟秀漂亮
人民文學出版社:俗稱人文社.一如其名有如夏天端著茶杯衚衕里提籠遛鳥的北京老大爺.當然更是那種深藏不漏的隱者.大隱隱於市爾.這位諄諄老者是我一直十分敬重的前輩。出版圖書風格一如社名.人民文學為人民服務.作風保守穩健.所出圖書精雕細琢品質上佳價格親民.譯文類圖書風格較老舊但能經得起歲月考驗故非靜心不能品其中味也.我一直私下將商務、書局和人文社稱作北京非著名三老頭.分別是官老頭.夫子老頭和大碗茶老頭。
代表作品有如:其一圍繞「紅樓夢」紅研所的紅學類.其二近現代國內文化名人的全集.有如魯迅全集、老舍全集、楊絳全集等。其三譯文西方文學大師的全集.有如巴爾扎克選集、雨果文集、莎士比亞全集等.其四古典文學名著類作品如四大名著.聊齋志異.金瓶梅詞話等.其五國內當代名著矛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及國外的近現代的名著類
人文社紅學類.國內紅學研究最出眾者大都與人文社關係頗深.該社所出四大名著尤其對於紅樓夢發行的定本更是權威中權威.其意淫紅學多年功力高深莫測.獨孤而求一敗。現發行的通本紅樓夢大抵有兩套,本著普及古典文學的立場,都是平裝本.千萬不要因為它老土的外表而嫌棄它,真的你會後悔的,哈哈。
幾十年的通行老本子.俞平伯校.啟功注《紅樓夢》(上下)
有插圖
新定本.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紅樓夢》(上下).亮點在最新的紅學成果上。不過這套書有個通行的毛病,缺頁.爛頁較普遍,年中時曾問過官微小編他說暫無出精裝計劃.真是有錢也不掙的倔啊
自己找亮點.現在紅學研究增改一字都頗為不易.
在人文社紅樓夢發行體系內.其近年所推出的影印古抄本石頭記系列在國內影響很大,令不少紅迷激動萬分。這套書統一標準一脈相承,裝幀、選紙、印製精中之精。拿在手中愛不釋手,古韻十足——你值得擁有!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現最早的傳世手抄本
胡適大印一枚.影印效果非常不錯
最早期石頭記手抄本.影印.甲戌本手抄字寫的不錯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己卯本)(套裝共3冊)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套裝共4冊)早期手抄本中最全的本子,現今通行紅樓夢最好的底本之一.字抄的漂亮看著享受
乾隆抄本百廿回紅樓夢稿(楊本)(套裝共3冊)
戚蓼生序本石頭記(南圖本)(套裝共5冊)
字不錯
蒙古王府本石頭記(套裝共7冊)
紅格.特色 前後抄寫字體感覺不一
俄羅斯聖彼得堡藏:石頭記(套裝6冊)
另推薦幾套其它出版社的紅樓夢,觀感不錯。這種類型的新編我想人文社自己不會出的。
三聯的重評石頭記.簡體橫排。把各手抄脂批的批註都用小紅字添在頁眉里.看的比較省事
新批校注紅樓夢(套裝全4冊):商務新出的本子,立意很新近年少有很不錯的紅樓夢學者整理本。
校注甚為詳實的學者書
紅樓夢乾隆間程甲本(套裝共6冊):結束手抄傳閱的石頭記時代,走上康庄大道。從此紅樓夢80回本與120回本變成公案,高鶚也成為了紅樓夢的作者。
杜甫全集校注(套裝1~12冊).這套全集是目前已出版關於杜甫詩文作品中校注最全的本子.無論是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還是規模的宏大和體例的完備,都大大超過了歷史上公認最好的注本《杜詩詳註》。少讀李太白指夢為馬仗劍江湖十步一殺,天地任我遨遊。而立經年撫老杜殘卷體人生百態.江水東流。騷年,雖不情願,但卻已長大。感慨下!
最後放套人文社的魯大師壓尾.鎮書櫃專用.中國近現代的文化名人作品全集我現在也只是入了一個半.一部魯大師和半個林徽因集(套裝4冊).對於古籍來說一直是關注的領域和題材能早入就儘早收了.但對於白話文的作品全集我是有一定偏見的.人文社出了很多部的當代名人全集固然整理者費了很大精力並在國內相關領域也卓有聲名.但大部分作品我對之也是慎之又慎不輕易入坑.明年計劃收入《魯迅手稿叢編》
2,如何來根據自身需求來選購適宜的版本?
這個嘛看自身需求.對於古文我一般是入手多個版本.例如史記這套書.我列下已入和計劃入的:
已入(書局平裝小綠皮點校本.精裝新修本.平裝修訂本.上古精裝典藏本全四冊.中華普及本);
待入(書局三全本.上古史記會注考證)
講下為嘛入這些:
小綠皮:作為59年定稿本通行多年,很多學術書籍都是以其為底本研究引用的,故必買。
精裝新修本:不解釋.二十四史新修本出一套我買一套.
平裝修訂本:起初未打算購買的,但發行以後看到這套書宣傳上加了句較精裝修訂本它又增加了不少修改詞條,搞得精裝不是最終定本,我勒個去,好吧,買。
上古精裝典藏版:完全沖著上古的名頭去的,占最大因素。不過簡體橫排外加三家注的想想也值當外加有劵活動價差不多40塊錢吧拿下
用紙一般.
中華普及本:攜帶方便,只有一冊。任意塗抹毫不心疼。
三全本:古文功底在那擺著,畢竟斷了文言的書寫傳承,容易望文生義,遇到難解的段落確實需要文白版本的。現各大網站均已缺貨,有待書局重新參照點校新修本重排出版。
會注考證:日本人搞的這套書費了極大心血,新修本參照這套書不少的觀點。
轉上正式話題:想說的無非就是一定要看自身的需求來選擇。建議要麼繁體豎排帶注的,要麼就文白翻譯的,要麼簡體橫排普及本。對於簡體橫排帶注我是怎麼看怎麼不舒服
3.回答題主正題
史記和通鑒版本如何推薦,鑒於題主不要文白的本子。那就好辦了,直接上乾貨。
史記帶批註有權威的定本現在大抵有如下幾種。
書局:平裝點校小綠皮、局慶版帶編號241的綠皮、精裝新修本、平裝新修本、國學文庫本及上古的簡體橫排三家注本和瀧川資言的&<考證&>
國學文庫本
通鑒的本子較好確認必選書局的,現出的好本子:紅皮三十冊典藏本(收藏首選字大行疏益於批註)、黃皮二十冊精裝本(可讀可藏)和小黃皮平裝本,這三套就是裝幀不同行文無差別。文白對照18冊精裝本和禮品套裝土豪金本,內容相當。
黃皮精裝本(全二十冊)
小黃皮平裝本
鑒於題主所問,推薦史記平裝修訂本與通鑒小黃皮平裝本。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補記關於金瓶梅部分.古體小說不能不看金瓶梅作為創時代的世情小說她用極為細緻甚至嘮叨的敘述為我們勾勒了無比詳盡豐富逼真的明中後期社會生活市井百態的一舉一動。但與紅樓夢相提她又何其的殘忍.她直突突的告訴你黑暗過去還是黑暗讓你沒一絲準備沒一點希望。紅樓無疑是幸運的.但它憧憬的懵懂只是過去的美好.紅樓大觀園裡的孩子們長大出了大觀園.園外對她們就是金瓶梅里的饕餮世界。
金瓶梅的版本系統眾多.總體來說分為三大系,詞話系統、繡像系統和分析而出的張評本。在此一筆帶過,簡單講講。
吉大「偽」94版.賣了多年某東至今還有賣的本子.字體輕飄湊和能看。隸屬張評乙本.全書刪節三千餘字
很一般的精裝本.
初讀建議入繡像系統的本子.經過二次加工語言凝練可讀性比詞話系統強了很多
明代找小三大法.潘驢鄧小閑
關於本書的刪節部分網上可以找到自行列印一份就等於是一部「偽全本」
台灣里仁書局的詞話本.本套書印刷相當精良選紙裝幀均上乘之選.本套金瓶梅最大特點和優點就是「全」。
和繡像系統比較可以看出開頭幾個章回就不同.
人文社的本子.詞話系統里相當不錯的代表.刪節四千餘字網上可找到補遺.現早已賣完孔網現在都加高價出售(入手盜版)
PDF文檔整理來源蘭陵笑笑生貼吧@likecapf
天地的會評會校金瓶梅和三聯的新刻繡像金瓶梅.兩套均為全本且均是各自系統里目前相當完備的本子。
不喜歡樓上那種曬書式的回答。就事論事:
最好的版本無疑都是中華書局點校本,相信題主應該不是大土豪,就推薦性價比最高的。
《史記》:中華書局修訂本,有平裝和精裝,是目前最好的本子,趙生群老師領銜修訂的。其中,平裝比精裝多了許多校勘記。
如果嫌貴,嶽麓書社韓兆琦評註本也不錯,我以前用的,又便宜質量又高,缺點是沒有三家注,沒有表,沒有校勘記……基本只有缺表原文+韓注+韓評。
《資治通鑒》:這個沒什麼好講,中華書局點校本,有胡三省音注,聶崇岐先生他們點校的。現在用了最新技術排印的,看著很舒服。有平裝和精裝自行選擇。
中華書局的無論研究還是普通閱讀,都是非常合適的。不推薦買上古的《史記會注考證》,其成果已經收在修訂本里了。而且書的膠做的很草草,容易壞。【我不是上古黑,我也非常喜歡上古的書,但他們的裝訂尤其是平裝問題真的很大】
如果又想要三家注又不想買中華的,建議就買上古新出的四卷本精裝。但我覺得中華的價格也不貴 還是中華首選。
一直想買一套這個
如圖,史記我看的早,買的是中華書局的全本全注全譯本,簡體橫排,閱讀起來難度小,而且裡面有很多現代人的考證結果,對學習歷史很有幫助。資治通鑒是剛買的,中華書局繁體豎排本,元代胡三省注,全套20本,印刷質量非常好,就是不知道我這輩子看不看得完(汗)。
別買柏楊版就好
為什麼一定要看文言文呢…竊以為這些經典現階段自己看是無法體會其中深意的,需要名家的解讀,最近因為看了幾門公開課,覺得不錯,推薦下:
C站:
台灣大學呂世浩老師的《史記》Coursera - Free Online Courses From Top Universities
《秦始皇》https://www.coursera.org/course/chinesehistory
呂老師很有想法,他的課程是教我們讀歷史,他對於史學的思辨對我啟發很大,講到了對於歷史的思考。
清華大學-張國剛老師《資治通鑒》導讀《資治通鑒》導讀
張國剛老師的風格更像是百家講壇,但也會講很多對歷史故事的思考,用人的建議等等,很受用。
如果你文言文沒問題,那麼強烈推薦中華書局版的資治通鑒:
優點是人名地名都有下劃線標註,很好區分,適合斷句理解。再者便宜,才188,網購某寶更便宜。缺點就是沒白話文翻譯
其實 文白對照挺好的。大部分人想像的是讀原文能體會畫外音或者翻譯不到位,其實么,大部分人半吊子的水平,基本都是靠猜的,和yy沒區別。
我都有,不過資治通鑒我覺得可讀性比史記強。
我有一套豎版繁體史記,看太累,買了套簡體橫版,結果還是看的累。然後看資治通鑒。直接買簡體橫版。資治通鑒我一直都在看。做了不少筆記。每天必看。在我水平還不夠的時候我還是老老實實看簡體橫版。雖然我的理想購買首選是線裝繁體豎版。
這個問題要看題主你想買來幹什麼用?我簡單說下《史記》。
看著玩玩,不妨買個簡體橫排本,這樣的本子多了去了,有的還帶注釋和白話翻譯,比如說中華書局就出過多種。
想往深了看,如@王旭文 的答案,中華版的點校二十四史系列,這算是最基本的必要本子了。用中華點校本時需要注意,中華書局每重印一次都會進行挖改,所以要在文章中引用在說明版次之餘,最好也說明一下印次。
當然 ,點校本《史記》只是最基本的,上面的注是三家注,想再深入了解下前人的註解,瀧川資言的《史記會注考證》一定是繞不開的,再就是韓兆琦的《史記箋證》也可以看看。
註:以上只針對好買的書,珍本絕本孤本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最高贊的那種買書法,自帶裝逼特效,但本人表示不支持。
不要輕易對普通讀者推薦繁體豎排版,書是買來讀的,不是用來當磚頭的。
本人對書的質感有要求,推薦嶽麓書社的版本,良心。
中華書局的紙張,不敢恭維。
我現在在看的是嶽麓書社出版的版本。
沒注釋沒翻譯,我個人比較喜歡。如果題主有一定古文基礎,我覺得這樣的版本讀起來反而比較舒服,通暢。
而且關鍵是加上注釋十幾本的版本看了就害怕有沒有!嶽麓的版本史記就上下本,通鑒是4本,心理上給人的壓力小很多。我有一套資治通鑒~是我爸十五塊錢一斤稱的~
中華書局 資治通鑒 胡三省注
《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點校本,這是當前比較好的一個版本。
如圖所示,買的都是中華書局的經典版本。史記十本,資治通鑒二十本。
中華書局,繁體豎版的好。《史記》三家注,《資治通鑒》胡三省注。繁體豎版,中間有註解,讀起來輕鬆一些。並且繁體字有難度,這樣可以避免一目十行,讀的更細了。讀古籍,就要這樣原汁原味。而且史書類的古文難度也不是很高,直接讀就可以了,讀別人翻譯的白話文就如同吃別人嚼過的饅頭了。網上都有,價格在300-400左右,感覺很值。
認準中華書局
史記三家注
《史記》如果看大眾版本的話,可以看近代秦同培所選輯的《〈史記〉評註讀本》。
這部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史記〉評註讀本》,原為近代一位教師兼編輯工作者秦同培所選輯,而又經過我們以2014年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影印《〈史記〉文獻研究輯刊》所收1924年上海世界書局石印本為底本進行整理後出版的一個新校本。
《〈史記〉文獻研究輯刊》據以影印的底本,其書名在目錄和正文的首行及書內版心的上端均題為《言文對照〈史記〉評註讀本》,不過,「言文對照」為雙行小字,故此書既可全稱為《言文對照〈史記〉評註讀本》,也可簡稱為《〈史記〉評註讀本》。《〈史記〉文獻研究輯刊》影印本的題名則用簡稱,我們這次整理,也採用簡稱作為這個新校本的書名。
此書首為「編輯大意」,共有八條,分別說明選輯本書的緣由、方法、內容、主旨及目的等。次為「言文對照《史記》評註讀本目錄」,共有一百二十篇題目,或仍襲《史記》舊題,或以人物故事為據另擬新題,而以後者為主。凡屬全錄《史記》本文的篇目,即在題下以小字注一「全」字;凡選錄《史記》本文的篇目,即在題下以小字注為「節某某本紀」「節某某世家」「節某某列傳」等。再次為正文,如本書的全名所示,內容包括原文、評語、注釋、譯俗四部分。
本書實為一種通俗性普及型的《史記》選本,這與選輯者秦同培的生活時代、工作性質和專業知識有著密切的關係。
晚晴時期,西學東漸,西方的各種思想意識已開始衝擊中國這個文明古老大國的國門。當時代的步伐邁入民國後,則國門大開,使西方的思想及制度一涌而入,多被接受。在此大潮下,文化教育事業轉型變化的速度和深度最為突出,成就也最為顯著。在中國的近代化進程中,華東和華南沿海一帶走在了最前面。尤其是位於長江入海口的上海地區,以其得天獨厚的通航及停泊的便利條件,佔得先機,首先建立起近代化的大都市,進而輻射到江浙兩省,由此產生了一批或完全地接受、或有條件地接受西方各種政治思想和社會制度的或為全新式的、或為半新半舊式的知識分子,並身體力行,既積極地宣傳,又努力地實踐。於是,江蘇教育界和出版業湧現出一批被稱為「蘇派」的新式教育家和新式出版商,或在新式學校教書育人,或在新式出版機構編寫和出版新式教材。
其中,江蘇無錫人秦同培則是兼而有之,既先在無錫東林小學堂等新式學校擔任教課老師多年,具有了較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後又在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等新式出版機構擔任編輯多年,具備了很專業的編輯工作經驗。所以,秦同培到世界書局工作後,充分地發揮出自身的優勢,編輯並出版了大量的語文課教材,以及和語文課的教學及學習相關的輔導教案、課外讀物。他憑一己之力編輯的供學校教育使用的語文課本等專業書籍,其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在「蘇派」教育工作者中是名列前茅的。而曾參與編輯的語文教材也有《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教授法》《共和國教科書新修身教授法》等多種。另外,秦同培還編撰《〈史記〉評註讀本》《〈國策〉精華》《〈國語〉精華》《評註〈孫子〉讀本》《〈兩漢書〉精華》《〈文選〉讀本》等註譯本,這些顯然是供學生在課下閱讀而能提高古文水平的通俗性普及型的讀物。
秦同培曾在學校教授語文知識,又在出版機構編輯語文課本,自然是很熟悉學生學習的特點和教材使用的情況,於是在編撰《〈史記〉評註讀本》這一部普及型的《史記》選本時,也當然會照顧到學生及一般讀者的接受能力和閱讀特點。今日再來閱讀《〈史記〉評註讀本》,仍舊不難發現這一明顯的特徵,即選文的精華性、評語的簡明化、注釋的廣泛性、譯文的口語化。
先看選文。
如從《秦本紀》中只選出涉及秦繆公的三段文字,分別擬題為《繆公赦食馬之報》《報崤之役》《繆公霸西戎》,即取秦繆公一生的主要事迹揭示明白,一是寫秦繆公以寬恕仁慈之懷重人不重馬,後在危機時刻得到回報;二是寫秦繆公能夠自我檢討而自我悔過,最終取得勝利,報仇雪恨;三是寫秦繆公選賢任能,明君與賢臣契合而獲取霸主地位。不僅文字描寫精采,故事也頗具典型性。
又如《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的事迹頗多,但只從中選出兩段文字,分別擬題為《秦廢封建為郡縣》《秦始皇焚書》,一寫秦始皇立郡縣而統一天下之大功,一寫秦始皇焚燒書籍而破壞文化之大過,僅此二事,即可將秦始皇一生的歷史是非概括明白。
再如從《趙世家》所記載二百多年間的人物故事中僅選了二段文字,分別擬題為《程嬰存孤》《觸龍說趙太后》,一寫在晉國的一場忠奸闘爭中,為救忠臣的遺孤,公孫杵臼慷慨赴死,程嬰忍辱負重,艱難撫養孤兒成人,終於滅了奸臣,報了大仇,使趙家亡而復存,才有了後來戰國七雄的趙國;一寫秦國派兵急攻趙國之時,觸龍用了巧妙的言辭成功地勸說趙太后願意讓小兒子去齊國做人質,以滿足齊國同意出兵救趙的條件。兩段文字的敘寫絕不相類,卻都精采無倫。前者似乎全寫故事,後者似乎全寫對話,但前者在故事的背後暗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後者在對話的當中表現家庭人倫的情感。
儘管此書乃《史記》的一個選本,但《史記》中有些傳記,為司馬遷生花妙筆的佳構傑作,故事精采,文字精采,為人處世的思想質量也精采,全篇都是精華,不能截斷,不可節選,故而也就全篇照錄。如《伯夷列傳》《信陵君列傳上》《信陵君列傳中》《信陵君列傳下》《田單列傳》《季布列傳》《欒布列傳》《灌將軍列傳上》《灌將軍列傳下》等,或以敘事勝,或以寫人勝,或以表意勝,或以抒情勝,五彩繽紛,琳琅滿目,不惜筆墨而全錄,以備勝覽。但也有全錄的傳記,可能因見解的不同,在今日看來甚不以為然,如《梁孝王世家》一篇。通觀《〈史記〉評註讀本》之選文,可謂是一部精華濃縮版的《史記》。
再看評語。
從文學的各種角度、史學各個層面對所選篇章進行較全面系統的評述議論,有評議結構脈絡的,有評說修辭用字的,有評論精語警句的,有評述寫作方法的,有評析人物形象的,有評價人物功過的,有分辨是非曲直的,有總結經驗教訓的,還有借古鑒今以針對現實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無論是哪個角度哪個層面,都寫得簡潔明了,平實易懂,不故作深解,并力戒生澀。
如評《秦始皇焚書》一篇:「首段敘青臣之頌,不消幾句而詞意自然豁達,此史筆之變調也。中末兩段,重見古今二字,蓋始皇之所以焚書。以其道古而不言今,是文即以『古今』,二字作骨,故說得極有波瀾。」
又如評《項羽本紀贊》一篇:「通篇以『暴』字作骨,以『興亡』二字為線索,故用褒貶法以證實之。『然羽』一段,正寫其興之暴,極褒項羽『及羽』至『難矣』,是一貶。『自矜』至『過矣』,是二貶。『乃引』至『謬哉』,是三貶。中用『三年』、『五年』響應暴字,一唱三嘆,將全紀神情,完全結束,煞是神筆。」
又如評《程嬰存孤》一篇:「文分三段,首敘事之起原,中寫藏匿趙孤,末述程嬰就死。順次說來,要以屠岸賈之惡,著程嬰之忠。忠臣賊子,界若鴻溝,令讀者頓生尚義之感。」
又如評《韓信之族滅》一篇:「淮陰之死,大不快人意,當時後代皆為之悲傷。呂后亦悍矣,蕭何亦諛從矣。文能道之詳盡,纖悉無遺。而韓信的悔語,尤令人嗚咽流涕。可謂將專制之酷毒,寫得淋漓盡致。」
又如評《淮陰侯傳贊》一篇:「驕盈取損,自滿必敗。史公以此譏韓信,蓋非以成敗論人也。誠至當之語,文極簡潔,極雅麗,頗耐人尋味。」
又如評《灌將軍列傳上》一篇:「前幅寫灌夫之壯勇,波瀾層出,姿態橫生。後幅寫灌夫之剛直,包羅萬象,卻又層次極清。學作紀敘文,能舉頭緒多端之事,絕不陵亂,斯稱能手。史公作傳,能趁勢引入諸瑣細事,益見精神,最是傳記神品。」
又如評《貨殖列傳序》一篇:「財貨為富國之大源,民性之大欲。自淺夫高談德義諱言財利,遂致賤視工商以為末業。於是我國日用百貨之文明,遂永不發達。至今東西洋大通,相形遂劇見其絀,可為浩嘆。史公於千數百載上,竭力著其關係之重要,此種識力,真不易多得!後人乃更有謂史公實識嗜利者,真迂繆甚矣。」將此種種精采中肯之評語,與濃縮精華之史文一一對讀,頗能生髮相得益彰之功效。通閱《〈史記〉評註讀本》之評語,可謂是一部精華濃縮版《史記》的簡明評論集。
再看注釋。
《史記》的撰寫宗旨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可謂包羅萬象,無所不載,對初學者來說,在閱讀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難度。故史文中凡遇到國家名、民族名、政區名、城市名、帝王名、諸侯名、古人名、制度名、禮儀名、爵位名、官職名、山水名、動物名、植物名、器物名、圖書名、食物名、衣物名、星象名、疾病名等專門名詞術語等和一些古今字、通假字、難認的字、難讀的音等,都有簡明扼要的注釋或講解,涉及的知識範圍很廣。注文細瑣,無需舉證,讀者取觀,自可明白。
惟有注讀音和注地名,需要說明一下。注釋難讀的讀音,使用的是直音法,即用常見易識的同音字標示讀音。有些先出現而已出注的字詞術語,如在後文又出現,就不再作重複注釋,只說明注釋已見前某某篇。特別要注意的是大量的地名注釋。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地名都有所變化,尤其是行政區劃及其名稱,變動更改,特別頻繁。所以,注釋古代地理,自然要說明其地在當代的什麼地方,其名是當代的什麼地名,所用的都是清末民初時期的地理名稱。還有一種較特殊的注文形式,即在注釋一句乃至數句時,只摘出句首的二三個字,以「某某句」「某某二句」等的形式作為注釋詞條。
最後看譯文。
《史記》是用古代書面語即俗稱的文言文寫成,而司馬遷又是寫史傳文的大手筆,語言精闢,文字簡練,修辭多變,再加上古今語法的變化,給初學者的閱讀理解,會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礙。而在民國初年,提倡人們寫白話文,正是文化界興起的一種時尚。本書在此雙重因素的影響下,把所選之文都譯為白話文,稱作「譯俗」。而且還盡量地口語化,力求鮮活,故譯文和原文在語句之間並不求其一一對應整齊,是按當時的口語習慣翻譯,讀來便會產生平易親近的語感,至少從字面上可進一步幫助初學者的閱讀理解。
先看《項羽初起》篇中的一段原文:「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再對照看「譯俗」之文:「項籍少年的時候,讀書沒有成功,就丟掉書去學劍,又學不成功,項梁不歡喜他。籍道:『讀書只能夠記錄些名姓罷了。劍不過抵敵一人,不夠我學,要學敵得過一萬人的法術才好。』於是項梁便教他些兵法,籍快活極了;但是大略曉得些他的意思,又不肯完全學畢他。」
先看《朱公救中男》篇中的一段原文:「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壯,而朱公中男殺人,囚於楚。朱公曰:『殺人而死,職也。然吾聞千金之子不死於市。』告其少子往視之。乃裝黃金千溢,置褐器中,載以一牛車。且遣其少子,朱公長男固請欲行,朱公不聽。長男曰:『家有長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遣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殺。其母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也,而先空亡長男,奈何?』朱公子不得已而遣長子,為一封書遺故所善庄生。曰:『至則進千金於庄生所,聽其所為,慎無與爭事。』」再對照看「譯俗」之文:「朱公住在定陶的地方,生一個小兒子,到了小兒子壯年了,那朱公的第二個兒子卻殺死一人,因此便關在楚國的牢獄裡,朱公道:『為了殺人辦死罪,這是該當如此的;但是我聽見說有千金家產的兒子,不肯死在市上的。』便告訴小兒子,叫他去看那中兒子,當下又裝了黃金二萬四千兩,放在褐色的器具裡頭,另用一輛牛車載去。並叫小兒子押著同往。朱公的大兒子,知道了一定要求要去,朱公只是不聽他。大兒子道:『一家裡的大兒子叫做家督,現在二弟犯了罪,你不叫我去看他,反叫小弟去,這總是我沒出息的不好』,就要想自殺。他的母親見了大兒子這樣消極,就對朱公道:『現在你差小兒子去,未必能夠救活二兒子,卻先傷掉一個大兒子,怎麼樣好?』朱公聽得這話,沒有別法,就差大兒子去。又寫了一封信,叫他交給從前和他要好的那個朋友庄生,吩咐他道:『你到了,就把這千金放在庄生家裡,任憑他怎麼樣辦,切不可和他爭事!』」
先看《觸龍說趙太后》篇中的一段原文:「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胥之。入,徐趨而坐,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體之有所苦也,故願望見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耳。』曰:『食得毋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間者殊不欲食,乃強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於身也。』太后曰:『老婦不能。』太后不和之色少解。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憐愛之,願得補黑衣之缺以衛王宮,昧死以聞。』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再對照看「譯俗」之文:「只有做左師的官,名叫觸龍的,他情願去和太后相見;既然去了,太后一股怒氣,就出來會他。觸龍進去,慢慢兒坐下,自己謝罪道:『老臣有了腳病,常常不能快走,因是不和你相見已長久了,自己寬恕自己。想你也原諒我的苦衷的;只怕你的玉體,有什麼不適意,所以願意再來朝見你太后。」太后道:「老婦只靠著車子代走罷了。』觸龍道:『一天里飲食,難免減少么?」太后道:「每天只是吃些稀飯。』觸龍道:『老臣現在著實不想吃東西,只是每天勉強走了三四里,才稍稍進些歡喜吃的東西。調和著身體呢。』太后道:『這是老婦辦不到了。』這時太后的面色,稍為和平些兒。左師公觸龍道:『老臣有個賤兒子,名叫舒祺,年紀頂輕,沒有什麼出息,但我已經衰老,心裡暗暗歡喜他,可憐他。現在情願叫他充當「黑衣」的職務,保護你王家的宮室。這是我冒了死,也要講給你聽的。』太后道:『我總能應許你,現在他幾歲呢?』觸龍答道:『今年十五歲了,他雖然年紀還輕,但我總趁著我還沒有死的時候,當面來拜託你。』太后道:『堂堂的丈夫,也愛憐小兒子么?』觸龍答道:『弗瞞你說,比那婦人們還要過分些呢!』太后笑道:『婦女們和丈夫是兩樣的,還要加幾倍呢!』」
先看《留侯遇圯上老人》中的一段原文:「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再對照著「譯俗」之文:「良在下邳地方,無聊得很,常常走到下邳的橋上去散步。那橋上有一個老人,穿了褐色的衣服,看見張良走近來,故意把鞋子拋落在橋下,便對張良道:『小孩子!到橋下替我拾鞋子來。』良聽得這話,怔了一怔,要想罵他,只因他年紀已老,便勉勉強強耐著,走下去替他拾鞋子。待張良已經拾得鞋子來了,老人又道:『替我穿起!』張良心想,既然替他拾來,便替他穿了罷,因是跪了下來,就替他穿起。老人當下伸著腳給他著,穿罷,笑了一笑自己走去,良很奇怪他,眼睛對著老人看。老人已經走了一里遠,又折回橋上來對張良道:『你這小孩子很可教導。過了五天,趁天亮時候,仍舊和我相會在這裡!』張良又很奇怪他,便跪下應了一聲諾。等五天已經過來了,那時天纔亮,良便依他的約趕去,那知老人已經先在那裡了。老人怒道:『和我老人訂約,你倒後來,是為了什麼呢?你去罷!過了五天,早些再到這裡來會。』過了五天,剛是雞鳴,良便去了,不想老人又先在那裡。老人又怒道:『你總落後,是為了什麼呢?你去罷!過了五天,再早些來。』五天過來了,天還沒有到半夜,張良便動身趕去了,等了一會,老人也來了。老人很快活的說道:『應該這樣。』」這幾段文字中的人物對話,司馬遷原文已很傳神地寫出各種人物的口吻語氣,頗為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從人物個性化的語言突顯出人物的性格特徵。而譯文既能忠實於原文的意思,又能把逼肖其人的書面語對話,通過再創作而變為又準確又傳神的口語化對話。舉一反三,從輔助閱讀的角度看全書口語化的譯文,對初學者確是大有益處。
秦同培撰寫編輯的著作雖較多,但似乎對《史記》則情有獨鍾,出版《〈史記〉評註讀本》後,又對其進行修訂,於1936年出版《廣注語譯〈史記〉精華》,但刪掉了評語。所以,我們這次仍以選文、評語、注釋、譯文四部分齊全的《〈史記〉評註讀本》為整理對象。經過對國家圖書館、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浙江圖書館的調查,俱未收藏此本,而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的影印本,也未說明依據哪一家圖書館收藏的石印本進行影印的。這次整理採用影印本作為工作底本,以上海圖書館所藏《廣注語譯〈史記〉精華》為參校本,在校記中簡稱《廣注》,也參校中華書局2014年修訂本《史記》,在校記中簡稱今本。凡較明顯的訛誤及讀文則出校說明。凡注文及譯文中的明顯錯字只在校記中加以說明,不改原文。
另外,這次整理時,盡量保持與底本編排體例相一致,只是作一點技術上的處理。如改豎排為橫排,以便適應當今讀者的閱讀習慣。又如改雙行小字為單行小字,以求爽朗閱目的版面效果。再如將注文序號由漢文數字改為阿拉伯數字。底本注文有幾處模糊不清的字,而《廣注》注文卻又不同,對此則不作臆補,用方框代替,一字一框。
趙望秦 陳睿
2016年金秋於陝西師範大學文淵樓
推薦閱讀:
※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在介紹劉備的時候,把《三國志》裡面的「少孤」改成「少孤貧」是出於什麼考慮?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為何把禮排到治國安民的第一位?
※想要讀《資治通鑒》需要什麼準備么?
※資治通鑒哪一版比較好?
※《資治通鑒·漢紀》下幾乎年年日食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