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莊子治理國家,會好嗎還是更壞?

我看先秦諸子的故事,到莊子這裡發現一個現象;他總說這麼不好那麼不對…可是等到有君王拿著高官厚祿去請他輔佐治理國家,他又開始雲里霧裡的講故事,各種推脫。
我想假如他同意搞政治了,能達到一個什麼水平(在春秋戰國那樣的亂世背景下)?
我認為他是一個優秀的思想家,但未必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莊子知道政治就是個大泥潭,一旦要去治國,必然深陷泥潭不得自由,這是他不情願的,所以那個請莊子出仕,莊子卻拒絕的故事便說的很清楚了。

他若跑去參與政治,便不是莊子了,所以顯然不會是政治家。

所以,莊子能不能治國這是無法證明的。

但是莊子有一點可以確定,他的思想著作在文化史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並不是現在這些沒文化的鍵盤俠口水黨所能及的。


以下是莊子的部分白話譯文,能不能治國自已體會:

以法為繩,以名為表,以參為驗,以籌為謀,就像一二三一樣清楚明白,這是使百官各就各位的訣竅。以民生為常,以衣食為本,注重積累和休養生息,不忘照顧老弱孤寡,這又是使民眾安居樂業的道理和方法。

帝王之德,以天地為宗,以道德為主,以無為為常。無為,則用天下而遊刃有餘;有為,則為天下用而捉襟見肘。所以古人崇尚無為。上無為,下也無為,則上下同得,盡失臣責;下有為,上也有為,則上下同道,盡失君德。上必無為而用天下,下必有為為天下用,這是萬古不易之道。所以古代王天下者,即使智慧過人,也不自慮;即使能言善辯,也從不自誇;即使能力超群,也不自為。天不生而萬物化,地不長而萬物育,帝王無為而天下功。不要僭越上天,不要富過大地,不要大於帝王。帝王之德堪配天地,這就是乘天地、馳萬物的用人之道。

堯的老師叫許由,許由的老師叫齧缺,齧缺的老師叫王倪,王倪的老師叫被衣。
堯問許由說:「齧缺配做天子嗎?我想請王倪來說服他。」許由說:「這樣的話,天下就岌岌可危了。齧缺聰明睿智,機敏果斷,天資過人,經常用人為代替自然。他知道如何解決問題,卻不知道問題產生的原因。一旦他做了天子,就會一味使用人力,不知道順其自然。事事將以自我為中心,妄圖改變萬物固有的軌跡。尊崇才智,陷入雞毛蒜皮的小事之中,成為各種具體事務的奴隸,一天到晚心急火燎,忙忙碌碌,不能把握全局的變化。這樣的人怎麼能做天子呢?他可以成為一個家族的族長,成為一方百姓的統領,卻不能成為諸方統領的君主。如果讓他治理天下,一定是亂臣賊子,獨夫民賊。」

至德之世,不尚賢能,君如高枝端坐其上,民如野鹿自由衝撞;行為端正卻不以道義標榜,相互友愛卻不以仁愛自誇,敦厚老實卻不以忠誠自矜,辦事得當卻不以信義炫耀,相互幫助卻不以恩人自居。這樣的社會,民眾幸福安康,沒有聖賢和英雄,也沒有波瀾壯闊的歷史流傳於世。」

堯舜兩人,又哪裡值得加以稱讚和褒揚呢!他們辨別善惡賢愚,就像選擇頭髮來梳理,點數米粒來烹煮,怎麼可能用來濟世呢?舉賢任能,民眾學會了互相傾扎,推崇智識,民眾學會了互相欺騙。這幾種做法,根本不足以厚待生民。民眾對利益本就趨之若鶩,為了利益父子相殘,君臣相爭,光天化日之下進行盜竊搶劫。我告訴你,大亂之源,始於堯舜之間,它的流毒和遺害又一定會留存於千年之後。千年之後,必有人與人相食啊!」

肩吾見了狂接輿。狂接輿問:「日中始給你說了什麼?」肩吾說:「他說,君王一定要按自己的意志制定和推行法度,下面的臣民誰敢不聽!」
接輿說:「這是欺誑的做法,這樣治理天下,就像海中鑿河、蚊子背山一樣自不量力。聖人之治,難道只知道做表面文章嗎?他們順應本性教化他人,聽任人們各顯其能。鳥兒振翼高飛以躲避弓箭之害,鼷鼠洞穴深藏以避開煙熏之患,難道萬民不知道趨利避害,連這兩種小動物都不如了嗎?」

低賤而不可不聽任的,是萬物;卑微而不可不順應的,是萬民;瑣碎而不可不去做的,是小事;粗略而不可不公開的,是法度;迂闊但又必須恪守的,是道義;親近但需要由己推人的,是仁愛;細微但不可不注意的,是禮儀;中正而不可不尊崇的,是大德;本於一氣而經常變化的,是大道;神妙莫測但又必須效法的,是自然。聖人察天觀地,卻不代天行道;成就了大德,卻不受道德所累;出於大道無須謀劃,合乎仁義並不自恃,義薄雲天卻不居功,順應禮俗而不迴避,處理瑣事從不推辭,遵守法度而不肆意妄為,依靠民眾卻不隨意役使,因順萬物而不離棄。萬事萬物均不可強為,但又不可不為。

什麼叫做道?有天道,也有人道。無為而處於尊位的,是天道;有為而勞形勞神的,是人道。君王遵循的是天道,臣下遵循的是人道。天道跟人道比相去甚遠,不可不察啊!

真理沒有統一標準,言論也不應該有統一規定,都是因為自貴而相賤才有了畛域之見。畛域之見的表現是:左右之爭,等級之爭,分合之爭,競爭和退讓之爭……等等。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先代明王之志,聖人議而不辯。有分別本身就不能區分,有爭辯本身就不能辯駁。一切辯辭言說,總有自己的盲點。所以聖人能囊括萬物,包容是非,而一般人只會喋喋不休的爭論。

管仲有病,齊桓公問他:「仲父,要是你一病不起,寡人應把國事託付給誰呢?」官仲說:「陛下想交給誰?」齊桓公說:「鮑叔牙。」管仲說:「不行。鮑叔牙清正廉潔,對自己看不起的人從不接近,一旦發現別人犯錯,終身不忘。讓他治國,必然上制國君,下逆民眾。一旦得罪國君,也就不會長久了!」
齊桓公說:「那麼誰可以呢?」官仲回答說:「要不,隰朋還可以。隰朋為人,對上下一視同仁,自愧不如黃帝卻能憐憫不如自己的人。能用道德去感化他人的稱作聖人,能用財物去周濟他人的稱作賢人。以賢人自居而臨駕於他人之上。一定不得人心;以賢人之名而能謙恭待人,一定能得人心。隰朋對國事不會事事親力而為,對家庭也不是事事關心。不得已,隰朋還是可以的。

學者無思想交鋒就不快樂,辯士無言談之資就不快樂,偵探無案情可破就不快樂,這都是被物所困不知道解脫啊。治世良臣振興朝廷,善治民者以官為榮,律師法官注重法治,兵革之士樂於徵戰,逸人隱士追求名聲,禮教之士注重儀容,仁義之士注重交際,強力之人臨危不懼,英雄勇士奮不顧身。農夫沒有除草耕耘之事就會心神不安,商人沒有生意買賣就會無所事事。庶人碰上臨時工作也會努力工作,工匠擁有先進的機械就會事半功倍。錢財不多又貪心不足的人總是悶悶不樂,職位不高官癮又大的人總是牢騷滿腹。勢利之徒熱衷於變故,一遇時機就會跳將出來。

古之君王,把成功歸於民眾,把失誤歸於自己;把正確歸於民眾,把過錯歸於自己;只要一個人受到處罰,就退而自責。但今天不是這樣。隱瞞真相卻責備民眾愚昧無知,好高鶩遠卻歸罪於民眾懶惰守舊,徭役繁重卻對完不成任務者嚴厲處罰,目標遙不可及卻譴責民眾目光短淺素質低下。民眾耗盡了智慧和力量,就用虛假來應付,天天做假,整個社會怎麼還有什麼誠信可言?力量不夠便作假,智巧不足就欺詐,財力不濟便行盜。而這一切,該去譴責誰?把誰暴屍於荒野呢?」

因為女商的推薦,徐無鬼見到了魏武侯,武侯慰勞他說:「先生臉色很難看啊!一定是不堪山林之苦,所以才肯和寡人相見。」徐無鬼說:「我是來慰問陛下的,陛下對我有什麼可慰問的!陛下如果窮嗜極欲,完全按自己的好惡行事,則性命難保;陛下如果清心寡欲,不以自己的好惡行事,則難享耳目之福。我正打算來慰問陛下,陛下對我有什麼可慰問的!」武侯聽了悵然若失,不能應答。徐無鬼又說:「我這次來是想告訴陛下,我擅長相狗。下等狗像野貓一樣,只求溫飽;中等狗目光敏銳,經常向上凝視;上等狗忠誠可靠,奮不顧身。不過我相狗,不如我相馬相得好。我相馬,看到曲直合乎尺度,方圓中規中矩的,就知道是國馬,它不如天下馬。天下馬天生麗質,靜默時似有所思,奔逸時神采奕奕,好像忘掉了自身的存在一樣,它總是一馬當先,絕塵而去,不知所歸。」武侯聽了非常高興,大笑起來。
徐無鬼出來,女商問:「為何只有先生能讓我們的國君高興起來?國君為國事操勞,我投其所好,經常跟他談論詩書禮樂、太公兵法,侍臣中立過大功的也不計其數,但君王卻從來沒有開口笑過。先生用什麼辦法取悅我們的君王,讓他高興成這個樣子?」徐無鬼說:「我僅僅說了一些相狗相馬的事。」女商說:「就這些嗎?」徐無鬼說:「你沒聽過越國難民的故事嗎?離國幾天,見到知心朋友便十分高興;離國幾個月,見到熟人便大喜過望;等到過了一年,見到本國同胞便欣喜若狂;這不正是所謂的離開越久、思念越深嗎?那些逃難者,行進在雜草叢生、連黃鼠狼都無法出入荒山野嶺中,只能跌跌撞撞地在荊棘叢中前行,一聽人的腳步聲就高興起來,更別提親朋好友在身邊說笑了。很久很久了,沒有誰用真人真言在國君身邊說笑了啊!」

徐無鬼見過武侯,武侯說:「先生住在山林之中,食橡子,吃野菜,以躲避寡人,已經很長時間了!如今是老了?還是想吃肉了?或者是要教寡人什麼治國良方?」徐無鬼說:「無鬼出身貧賤,不敢享用陛下的酒肉,只是過來慰勞一下陛下。」君說:「什麼,要慰勞寡人?」徐無鬼說:「我要慰勞陛下的靈魂和肉體。」武侯說:「你說的是什麼啊?」徐無鬼回答:「天地養育萬物,無偏無私,所以居高不可高人一等;處下不可矮人三分。陛下作為大國之君,苦一國之民,以養耳目鼻口,就是神靈也不會袖手旁觀的。神靈喜歡和順討厭奸滑;奸滑是一種病啊。陛下已經病了,這是為何啊?」
武侯說:「寡人想見先生很久了。為了實現自己愛民的諾言,也為了國際道義,寡人要偃旗息兵,可以嗎?」徐無鬼說:「不可。愛民,是害民之始;為義息兵,是戰亂之禍;陛下這樣是不會成功的。因為好心經常會辦壞事。陛下表面上提倡仁義,實際上卻有些虛偽。追求仁義必然會出現造假,成功以後必然要自我吹噓,有了變故必然要兵戎相見。陛下千萬不要布陣於麗譙之間,列兵於錙壇之宮,不要貪得無厭得意忘形,不要用智謀去戰勝別人,不要用戰爭去征服別人。殺人之民,占人之地,以逞其私慾,這種戰爭哪有正義可言?勝利又在哪裡?陛下如果收斂心志,修身養性,順應天地之情,不要隨便干擾,則民眾可以擺脫死亡的威脅,你還用得著偃旗息兵嗎?」

楚昭王失掉王位,屠羊說跟著他一起逃亡。昭王回國後,打算賞賜跟隨他逃亡的人,輪到屠羊說,他說:「大王失掉王位,我失掉了宰羊的職業;大王回國,我也得以重操舊業。臣之爵祿已經恢復,又何必再次賞賜!」昭王說:「必須接受!」屠羊說說:「大王失掉王位,非臣之過,所以我不敢領罪;大王回國,非臣之功,所以我不敢領賞。」昭王說:「那就接見!」屠羊說回答:「楚國之法,大功之人重賞後才會得到國王接見,而臣下智慧不足以保全國家,勇力不足以消滅外寇。吳軍攻入首都,我不過是害怕危險而逃亡,並不是為了跟隨大王。現在大王置國家法令於不顧,想強行接見我,這不是我希望的聞名天下的辦法。」楚昭王對司馬子綦說:「屠羊說位卑言高,你去用三卿之位來延請他。」屠羊說說:「三卿之位,遠比屠宰作坊尊貴;萬鍾之祿,遠比屠羊之利豐厚。但我怎能貪圖富貴,使國君您蒙受濫施仁義的壞名聲呢?」最終沒有接受封賞。

孔子說:「人心險于山川,所以選賢任能比預測天象還要困難;四季和晝夜的輪迴尚有一定的周期,可是人卻表情多變內心複雜。有的人貌似老實卻內心驕溢,有的人貌似長者卻心術不正,有的人嚴肅認真卻通情達理,有的人外表堅韌卻軟弱渙散,有的人表面溫順而內心強悍。有的人表面上對仁義求之若渴,實際上卻對仁義棄之如敝。因此聖明的君主,總是讓人遠離自己任職以考察他們是否忠誠,讓人就近辦事以考察他們是否恭敬,讓人處理棘手事務考察他們的能力,突然提問以考察他們的智慧,用緊迫的任務考察他們的信用程度,把財物託付給他們考察是否清廉,把危難告訴他們考察是否持守節操,通過醉酒考察他們的儀態,通過男女雜處考察他們對待女色的態度。這樣不好的人也就自然挑撿出來了。」

齧缺遇見許由,問:「你準備去哪裡?」許由回答:「打算避開唐堯。」齧缺說:「你說些什麼呢?」許由說:「堯孜孜不倦地推行仁義,我真擔心他為天下之人恥笑。千年之後,一定會人與人相食啊!百姓,並不是一盤散沙,有愛則親,有利則至,有了希望就會勤奮工作,獎懲分明就會努力上進,但如果不得人心倒行逆施,他們就會四散逃離。如果仁義能帶來特殊照顧和特殊利益,大家肯定不會拋棄仁義,而要爭先恐後地利用仁義。於是仁義之行,就成了虛偽的代名詞,而且會被禽獸一般貪婪的人所利用。以一人之力造福天下,不過是曇花一現,不會持久。


第二天,龍椅上放了一張紙,上面寫了兩句詩: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往矣,吾將曵尾於塗中


你咋不讓莊子去打乒乓球呢


要說治國的能力,莊子必然是有的,不過他不會去,追求不一樣,怎麼會去趟混水呢。


莊子不會去治國的
放心吧
至人無己 神人無功 聖人無名


叫一個無政府主義者來管理政府,不是把整個政府給整沒了,就是管個三五天就跑路了。


如果讓莊子治理國家,會好嗎還是更壞?

問題的提法,本身就是悖論。

莊子的學說,本身就是沒有國家的存在。

國家的存在,本身就是人類的有為法,是莊子的學說的為法完全反對的。


人家一個追求逍遙遊的世外高人,你讓他去治國。。。還不如讓他去打NBA呢


不可以,治國難,循序漸進萬里挑一


問題本身就表達了社會科學和傳統思想的區別,應然性與必然性不可調和的矛盾持續的捲入社會發展的生產和再生產的過程中。
……………………………………………………………………………
附上一段話:
"有人從西珥不住的大聲問我: 守望的夜啊!黑夜還有多久才過去呢?守望的夜啊!黑夜還有多久才過去呢? 守望的人回答: 黎明來到了,可是黑夜卻還沒有過去!你們如果再想問些什麼,回頭再來吧。 "
「聽這話的那群人,詢問和等待了已有兩千年多年,我們曉得他們那令人戰慄的命運。從這裡我們應當得出的教訓是,單靠祈求和等待,只能一無所獲,我們應當採取不同的行動。我們應當去們的工作,正確地對待無論是為人處世的還是天職方面的 "當下要求 "。」


百無一用是書生,雖然思想可能都有閃光點,沒當過皇上的,說出來的都是東宮娘娘烙大餅。沒有一個人的思想是完美無缺的。


個人和國家可能是矛盾的,所以莊子是不會去治國的


莊子真要治理國家可能會使人民幸福,但不一定會使國家富強,也許就像鄰國不丹一樣。


當然他本人是絕對不會主動去治國的,拿刀抹頭上也不會。
不過如果他塵緣未了有很多牽掛(看來不會有,老婆死了都唱歌。不過也不一定,惠子死了倒是哭的很傷心)
我們假設!假設!某種原因逼他去治國了,我想他一定有能力勝任,起碼他很了解凡事如何推動、如何牽制、如何廣大群眾才會滿意而不會反抗王權(當然我覺得他不是愛百姓,而是知道必須穩固百姓)
我覺得他並不是無政府主義,他不在意權、名、情,所以會更好的看清如何運用政治,有沒有帝王或者政府,取決於時代發展,看把他撂哪了
老子一直嚷嚷無為而治,像個地球球長。
莊子像個神棍,也坐在了世人的制高點置身世外看待問題。他會玩權力的遊戲,但是人家就不愛玩,你奈他何


更好


莊子治不了國,莊子是要成仙的,可惜最後好像沒成。仙也治不了國。不是治不了 是不治國。


推薦閱讀:

譚嗣同為什麼說荀學是鄉愿?
如何評價中國政府全面放開二孩?
如何看待朱葉青《中國美院:副教授,作為一個標準進行學術PK》一文?
如何看待軟體美圖秀秀Meitu被指種族歧視?
試簡述儒法鬥爭史,然後做補充評價?

TAG:政治 | 道家 | 莊子人物 | 老子人物 | 宋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