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嬰二桃殺三士的故事中,三士有辦法避免死於二桃之計嗎?
二桃殺三士這個故事裡,三士有沒有辦法在事件之前或者之中阻止自己的死亡?比如提前達成某方面共識或者有一位智者指點迷津的話,他們能避免被毒計害死嗎?
其實嘛,我覺得二桃殺三士充滿了偶然性和戲劇性。晏子和齊王都想除掉這三人,但是沒有辦法,因為這三個人是結拜兄弟,同氣連枝。所以晏子使了招離間計,想說讓他們三人關係惡化,然後再逐個擊破之類的,初衷根本就不是想直接弄死這三。結果沒想到,桃子送上了,三個人太過剛猛,竟然都因此自殺,我想這個時候晏子和齊王都是嚇得不輕的,都是他們意料之外的。可能處於內疚,齊王和晏子這一夥用高規格的葬禮對待他們。如果是一開始就想用桃子殺,達到目的之後估計是不會用高規格葬禮的。
桃子送上了,三個人沒有必須要死的理由,而結果三個人都死了,那隻能歸結於偶然性,歷史其實不儘是必然,還有很多我們不得不承認的偶然性,導致了很多悲劇和喜劇,這也是讀史書有趣的地方。
謝邀有事耽擱了
@浪子天妖
二桃殺三士這個故事載於《晏子春秋》
這部書不是正經史書,所以他裡面提供的細節恐怕很難是真的,既然如此如何避免就很難談起了。
但是我覺得,這個故事至少有幾個地方是真實的:
1、齊王(應該是齊君,記錯)想殺三士,說明三士不是那麼好殺的
2、晏子確實殺了三士而且是用了一些很小的代價,在外人看來就像空手套白狼一樣。
真實的歷史是什麼?恐怕永遠不可能知道了,但是研究這個問題必須放在當時的社會想,春秋末年的君權恐怕不是特彆強,史書上宣揚的義氣恐怕也是一種黑社會之間的義氣(這點可以看一下東漢末年那些士人掌權以後的表現就可以知道)
我這幾天思考,實在感覺他有點像《冰與火之歌》裡面的蘭尼斯特家族的始祖「機靈的」蘭恩。他們的成功都有點匪夷所思。但是幾個基本事實是無法否認的。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猜測蘭恩可能是一個侏儒。可能現實要比小說魔幻呢。一士力辭,而二士各得一桃,待二士吃完,拾桃核,辭官歸隱,不知所蹤。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二桃之禍,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因請公使人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
公孫接仰天而嘆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計吾功者,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驂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視之,則大黿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劍而起。
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皆反其桃,欲挈領而死。
公孫接、田開疆曰:」為何?「
古冶子曰:「二桃不足以犒三士,然大丈夫何不分桃?」
公孫接、田開疆曰:」善。「
自此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人同卧共起、松蘿共倚、琴瑟相和、比翼三飛、如膠似漆、相濡以沫、共挽鹿車。
晏嬰:我這有倆桃兒!你們仨分唄?
士1:我桃子過敏,你們倆吃吧。
全劇終
二桃殺三士並不能說是三士沒腦子,看春秋史,有很多我們現在覺得很有意思甚至可笑的事件,但那是由當時的價值觀所決定的。所以這個問題沒有什麼意義。
三士曰,吾等功微德薄,愧於受桃。普天之下惟有大王和晏嬰能夠受此殊榮。
那哥仨里有一個不裝逼的就沒事兒
崔子曰:此二桃,轉基因也!三士不食,乃殺晏子。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因請公使人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
卧槽你妹的死矮子!居然敢飄沒哥們的桃子!
亂刀之下,晏子被砍成肉泥,三位勇士到桃園裡面大吃一頓三國為什麼不能和平共存,要打仗呢?
或者說,一個奧運金牌真的有那麼重要麼?
兩桃殺三士,利用的就是這一個絕對無解的弱點,至少對於崇尚榮譽的三士來說。
說到底,還是圖樣啊,沒有學習到悶聲發大財的人生經驗。本質上這不是個博弈問題,這是一個價值觀問題
三個光有蠻力的武夫,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可偏又恃功自傲,目中無人,放在哪個君王身邊都是一種威脅,落得如此下場也是咎由自取;晏子用兩個桃子就能幫國家除去三個禍害,不光殺人不用刀,而且還讓他們心甘情願地自裁,手段雖陰毒,但設身處地,也是能夠採用的最佳方案。說到底,沒有文化太可怕了,還是要讀書知禮,要謹守分際,無論功勞有多大,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夾著尾巴做人,這樣,禍事永遠不會上身。
桃子里有毒,他們喝的是桃子汁。
然後讓史官編個故事即可。
慢慢你會發現所有歷史都是這麼回事。
然而事實是不管事情的真假流傳下來了就說明這個故事有存在的價值。帶來的思考是如何利用和避免類似的事情。我覺得重點是人性,也就是知己知彼。消滅敵人你得知道他的弱點,防備敵人你得知道自己的弱點。新版鴻門宴上三個娘們給楚懷王獻的二虎競食之計跟這個故事如出一轍,先入咸陽者封王。這就是利用了兩個人都有爭霸天下的野心,讓其兩虎相鬥坐收漁利。然而事情發展到最後懷王被幹掉了,項羽自刎烏江。這說明這個計策一般弱者最好別用,你挑撥離間的是強者就是兩虎鬥下來也比你強,到最後肯定反過來收拾你。有時候進套的獵物並不是傻才上你的當,它是有本事吃完誘餌能出來吃你。那麼我覺得回答完畢了,答案就在文中。
沒有。三士在看到兩桃的時候就知道君王的誅殺之心了,死自己好過死全家,很難有活路。
晏子春秋有不合實際的地方。二桃沒有殺三士,用這辦法殺人偶然性太強,簡直就是賭博。事實上,晏子取來二桃,一大一小。齊景公問為何有差別,晏子解說,大者合於道故而為大,小者逆道而生。齊景公惡狠狠看著三士,用佩劍砍碎了桃子,三士受到警告,嚇得不敢出聲。從此不再囂張。三士無禮罪不至死,晏嬰沒有那麼小氣。
小弟為晏子苗裔,不肖在此,望先卿之靈見諒!
桃子爛了,不吃。
數學還是有用的
拉肚子不想吃……
推薦閱讀:
※大家知道,諸葛亮只是被羅貫中神話了,那麼請問,歷史上到底哪個人真正配得上「」鬼神莫測「」詭計多端「?
※孫子兵法對你的啟示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