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如何看易中天中華史?
最近一直在讀這一套書。如何評價其中的歷史的正確性
個人認為,史學著作加入個人的主觀理解,非常常見,並沒有什麼錯。而且很多文史著作正是由於一些很可貴的史識、史觀,才得享有極高的學術地位,從古至今莫不如此。比如司馬遷《史記》就有那麼多"太史公曰",還有民國時李長之先生飽含激情寫就的文史專著《司馬遷的人格與風格》。據鄙人的愚見,史學著作只有有機融入史學家的灼見,才能算是出類拔萃之作,否則只能是冷冰冰如乾屍一樣的史料。
易老師在中科大演講時,就說之所以很多的歷史書不好,就是因為它們缺乏史觀,文字沒有溫度。權且不論《中華史》的其他方面,我覺得至少在個人觀點的注入方面,易老師顯示出了較高的史料梳理和評析水平。最近在讀易中天老師的中華史第二部,我覺得評價一本歷史書的好壞在於我們在讀這些作品時,作者給我灌輸的是怎樣一種價值觀和歷史觀。讀過易中天老師的中華史都知道,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有很多地方的記載不一定都是真實的,有些甚至將史實都戲劇化了。那麼既然歷史有很多都是不真實的,研究它本本身也就毫無意義;但作為後人我們可以進行探索研究,我們可以在我們目前所了解的情況下,從民族文化和歷史演替的角度去探索發現真實的歷史是怎樣的?所以歷史的留白給了我們後人無盡的想像空間,也因此出現人們對待歷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局面。史料也就那麼多,關鍵是你能從這些看似真實又不真實的文字中你能發現什麼?你有什麼獨特的見解!我覺得這才是我們讀歷史最重要的地方。
其次我覺得易中天老師的歷史觀還是很務實的,他在史書中很多的見解都能落到實處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假設與推理,甚至在有些精彩之處都能讓人感受到歷史中那個時代的溫度。這一點的確讓易中天老師的作品更有特色和說服性。
最後附上一個小插曲,有人可能會問,「研究歷史到底是為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我想用易中天老師的一句話來回答:「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
的確,作為中國人,我們了解我們民族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讀歷史,以史為鏡,可以見興替。因為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性;什麼叫文化,有人說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當然這裡的文化並不是指有知識,有涵養,這裡的文化更多的是指人與人之間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的傳統)所以我們身處於社會之中,必然就會受文化的熏陶和約束,如果我們自己都不了解我們的文化,那麼我們又如何能安之若素的應對我們文化之中無法避免的鬥爭呢?
歷史本無正確性可言,在錄音錄像機發明前,人說過什麼,做了什麼,僅有文字記載,就會有各種解讀的方式,最多比較下誰講的更靠譜。
最開始在百家講壇聽易中天老師講三國的時候,覺得挺好。
易中天老師的確是百家講壇這個節目里算是最高級的那一批學者,比什麼于丹之流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可是後來易中天老師出了中華史,讀了之後頗感失望。
百家講壇,歸根結底還是一個普及歷史知識的節目,再高深也高深不到哪裡去。
如果你是那些對歷史一知半解,還想蹭熱度發朋友圈提升逼格的自詡「文藝青年」的人,那麼看看市面上流行的那幫二五眼的書也就可以了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嚴謹的歷史,還是要去讀二十四史,以及近現代那些史學大家的分析著作。
贊同 @一直特立獨行的豬 的回答。
易中天老師的《中華史》系列我還沒有讀完,這一年多一直斷斷續續在讀,原諒我的拖延症。
這部《中華史》就是在歷史講解中加入個人理解,帶著三觀去解讀歷史,以此來傳播歷史給現世的文化意義。
畢竟,歷史本來就不一定寫實,即便是傳統播新聞式的講歷史,都不一定是說了實話。
另外我想問,剩下的篇幅易中天老師完成了么?
值得一讀
我正在聽景行朗讀的易中天《中華史》
個人愚見
正如樓上所說,歷史本沒有對錯或正確與否。很多的以史為鑒也是先人對歷史進行自己解讀後,後人通過自己的認知,並把經驗教訓對照現實在進行的總結
這本書可以聽,可以讀,這僅僅是作者自己對於歷史的解讀
用眼睛看
先抖個機靈
這本書沒看過,按理說沒發言權,瞎BB幾句。
有這麼句話我覺得挺有道理,寫下來的歷史已經不是真實的歷史。
因為它已經包含了寫作者的主觀情感。
到了易中天這,已經算是對史料的二次加工了。
對他的學術水平,我只能說他對普及歷史有一定的貢獻。
所以普通人讀讀了解一下歷史常識也行。如果是歷史相關專業人士的話,不讀也罷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易中天使用鎚子手機?
※如何評價視頻易中天開講被一個學生質疑,看他如何巧妙機智回應?
※易中天這樣的「百家講壇」型學者被同行如何看待?
※禪宗有什麼意義?
※關於易中天「血性男兒哪有罪」的觀點,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