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藝術是不是有「座不能捧」的潛規則?如果有,是否和「顧客就是上帝」的原則相衝突呢?

最近向知乎上的相聲愛好者們學習了一個新內容,據說部分藝術家有「座不能捧」、「就是不能把觀眾喂撐著了」的觀點,不知道這種觀點是不是屬於潛規則一類,還是可以拿到明面上公開討論。
另外,這種觀點是不是和「顧客就是上帝」的原則相互衝突呢?滿足觀眾需求,滿足顧客需要,(希望大家在此盡量不要討論表演是否帶有低俗內容,而是僅僅從「撐著」「餓著」討論)難道不是演員應有的職業道德嗎?


謝邀
大民不讓過買賣道
但我覺得吧,部分不是這裡事兒的看在多買賣道都沒用

「座不能捧」的說法我不知道您是哪兒看的,具體的語境是什麼樣的。
關於捧座,我有回答里專門說過,座是一定得捧的,人花錢來聽你,你再不捧人家就不地道了。
這個捧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誇獎,把觀眾誇美了,讓他下次還來花錢。
說句不中聽的,但凡在家有什麼正經愛好和事由兒,都不來聽曲藝,當然這主要是過去
今天這種情況依舊有,但不嚴重了。
了解曲藝必須從清中後期,旗人的生活去看,他們是曲藝的主流觀眾和中堅力量,很多規矩和手法都是為這路人量身打造的。
座也要打壓,這個打壓是怎麼個打壓法兒,我說不好,我沒接觸到過,我接觸到的打壓是隔山打,「誰誰誰那說的……」這種打壓,讓客人心理咯噔一下,原來我以前聽的不是玩意兒啊。
然後夏花老說的那個講解我也得再研究研究

「就是不能把觀眾喂撐著了」這是真理。
咱們拋開藝德什麼的不談,就說表演手法這都是真理。
舉個不太正當的例子,人都有個閾值,而快要達到閾值的感受能讓人分泌的多巴胺是最多的,所以無數次到達臨界點而不突破給觀眾帶來的感受是最好的。
一場相聲演出,從開場到中腰到底活是一個整體,開場撒歡把觀眾的闕值推到臨界點降不下來,後邊的活都會收到影響,這其實是對觀眾的不負責任。
某些觀眾不要嗷嗷著,我們樂意這麼看,我們闕值高。
任何藝術都是想通的,電影、戲劇等等,開頭就把矛盾衝突引爆完了的不是沒有,但能作為常例推廣么?
包括吃飯,中華一番看過吧,黃浦江四戰定輸贏,頭一場唐三傑就靠頭湯酸甜口誘發食慾先拔頭籌,到第三場,一丈青向恩一招味覺麻痹暗算雷恩,靠的就是讓評委"撐著了"。
人在生理上是有不應期,曲藝表演要避免這種情況,「不把觀眾喂撐」背後的能講的東西太多了。
讓觀眾意猶未盡,是從手法上去完成
某些觀眾也不要強詞奪理的喊,我們聽誰誰誰就是意猶未盡,有些人就是不會有不應期的。

「顧客就是上帝」這話沒錯

從心理上要尊敬顧客,所以才不能喂撐觀眾。
這不只是給同行留飯,也是給自己留飯。
後半句,郭德綱做的特別好。


根本就沒有顧客是上帝的事,衣食父母是老合道,您說這顧客是上帝這都商業戰線的詞兒


什麼時候「顧客就是上帝」成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則了?

你能到澡堂子裡面買拖鞋嗎?
你能到那飯館裡買大勺嗎?
你能到公安局裡買手槍嗎?
你能到鞋攤上買釘子嗎?

你要能做到這四點,說相聲的也可以針對你不守買賣道


相聲畢竟是樁買賣,所以其實「邊際效應」四個字兒就可以初步解釋「座不能捧」。然而

1.「座不能捧」其實暗含著倆字兒,「座不能捧(過分)」,至於尺寸在哪兒,其實很微妙,相聲界內部也有自我調整的能力,記得主流相聲界是批評過「把觀眾叫父親」之類的找哏法。有一些大師,可能遊離於這個尺寸之外,也能收到好的效果,譬如萬人迷對觀眾的不假辭色,但這隻有大師才能為。

2.「座」其實不是均質的,這涉及到相聲演員對觀眾關係的科學分類與管理。對於梅老闆來說,一開始齊如山也是「座」,但是後來介入到京劇生產之中,兩者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師友關係。當然「捧」也不局限在台上甚至公開場合,齊如山曾說:「但我的名乃是由他帶起來,他的名氣到什麼地方,我的名也就被彼處知道了,豈非他幫助了我呢?」。
其實相聲演員和觀眾的關係,遠非一個例子能闡述明白,然而「座不能捧」或可作為一句經驗之談,但是要坐下來細細研究,裡面的學問太深了。


我們將從上述的第一種品質開始分析。被人們稱為慷慨或許是件好事。可我認為,一旦當你因為慷慨而出了名,你就會身受其害;即使你明智而恰當地運用這種品質慷慨行事而不為人所知,你也無法贏得人們的認可,甚至會獲得適得其反的罵名。所以,一個人為了希望在人們面前享有慷慨之名,就不得不大肆揮霍,以至於常常會將自己的財產耗盡。

我想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會比慷慨消耗得更厲害的了。,因為當你慷慨你自己的時候,你很快將會失去了這種慷慨的能力,你很可能會陷入窮困而受人輕視,或者又因為想避免陷於貧窮而貪得無厭惹人憎恨,而不慷慨大方招人非議但卻不招人憎恨;如果寧要揮金如土追求慷慨之譽,則必然會招致對人民的掠奪,這樣一來你不但受到人們的指責,同時又招到他人的憎恨。

————馬基雅維利《君主論》


不都給上帝捐錢嗎…沒聽說過管上帝要錢的,顧客就是上帝這話你也信


『座不能捧』的本意,的確是給自己/同行留飯,不要『寅吃卯糧』,竭澤而漁。

說郭老師不給同行留飯就是藝德有問題,這話我也謹慎地持一部分保留意見。的確,他是沒有給同行留飯的愛好,然而,人家也沒給自己留飯吖!

《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和『解放軍歌劇院大返場』,作為同時代的事件進行參照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郭老師壓根就沒想到自己以後會走到哪個位置上。《論五十年相聲之現狀》裡面的大部分的批評,在N年後句句應驗在郭老師自己身上,如果郭老師願意給自己留飯,這樣烏龍的打臉事件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當時的郭老師,使盡渾身解數『捧座兒』,只求一紅。卻沒想到自己用力過猛,一繃子沒收住,在自己大紅大紫之後卻發現,自己當年的那些『捧座兒言論』句句針對的是紅了以後的自己。現在的郭老師同樣在實踐著這句話,『座不能捧』,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網上很多觀眾在抱怨『沒有新梗』『屎尿橫流』。『《九頭案》到底什麼結局?』『《濟公傳》怎麼還不更呢?』…………地位坐穩了,當年的誠意卻沒了。除了開場時的幾句寒暄客套,當年同觀眾的親近一掃而光。為什麼?因為『座不能捧』。

有些懂少說多的偽綱絲同學粉他粉了沒幾年,根本沒有領略到當年郭老師是如何『捧座兒』的,只用『憑什麼給同行留飯』這樣的口號喊幾句以示自己姿勢水平。其實只需要多粉老郭幾年就可看到,郭老師當年就因為一心求火大膽『捧座兒』,直接把當時所有粉絲的欣賞水平都給捧上去了,幾年的藝術高光下來早就把自己掏得外強中乾,甭說自己的弟子徒孫,就連近幾年的自己都接不住那些年還沒剃桃兒的自己了。郭老師用親身經歷向所有同行、觀眾、粉絲演繹了『座不能捧』這句名言有多正確,結果卻被自己的粉絲批評違反了『顧客就是上帝』的原則。郭老師看了是該多寒心,『你們這是要害死我呀。』

我喜歡當年拿出壓箱底兒能耐『捧座兒』的郭德綱,那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相聲思想解放運動』;我理解現在『好像身體被掏空』的郭德綱,畢竟凡人在那個強度下都堅持不了許久。所以我選擇做一名真綱絲,沿著那個小黑小子的沒有繼續走下去的路線,砸爛所有的『等專業牆』,為了相聲的發展,做出一些微小的工作。

謝謝大家。


商品是能讓人們消費,滿足人們需求的產品和服務,相聲自然也是其中一種。
自從有相聲以來,諸位藝人憑藉演出,滿足人們找樂的需求,來換取自身的收入。遵循著市場和商業的規律。在長時間的摸索和探索中,逐漸總結出了樸素的營銷觀念,我認為您說的「座不能捧」就是這種理念之一。

西方經濟學有一個淺顯的理論,叫「效用理論」同樣一件物品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境況產生的效用是不一樣的,其價值也是不一樣的。
就拿礦泉水來說,當你很渴的時候,正好看到一個人賣礦泉水,這時候因為你特別渴一瓶礦泉水對你的效用價值10,它的售價是5,那麼你將非常樂意購買,當你喝了3瓶以後,它對你的效用只有1,但它的售價是5,那麼你就不會再去購買第4瓶了,東西雖然還是那個東西,但對你來說它卻更沒有價值了。
這時候,賣礦泉水的人如果想賣出去更多的礦泉水,只好降低礦泉水的價格,把售價調整到1以下你才有可能在這買4瓶,但這時候對於買礦泉水的人來說,賣了4瓶水還不如之前賣1瓶掙得多···所以沒有哪個賣家會傻到這麼干。
對於相聲同樣可以這麼理解,每次同樣的門票,演員給人演多了,過足癮了,客戶對你的效用評價就低了,雖然還是同樣質量的節目,還花同樣的錢,去看這位演員的演出他就會覺得不太值
怎麼辦?還想讓客戶來看,可以把每場票價變低啊,低到人們心中對演出帶給自己效用的評價,人們就會多來幾場,但這種又累又降低收入的事怕是沒人會做。

顧客的角度來分析,當一個產品供小於求時,能夠把潛在的客戶都吸引過來,並對產品產生競爭,增加對產品的渴求程度。
比如諸君應該記得當年非典期間的板藍根,價格暴漲,在很多小門診根本難求,很多生產廠家藉此謀取暴利。拋開人們迷信板藍根可以預防非典這一謬論,如果有充足的板藍根供應,那麼首先板藍跟不會價格暴漲,其次也不會有人去哄搶。
因為產品的缺乏,使顧客與顧客間的競爭,把人們的需求激發了。很多本來需求不足的人也成了產品的重度追隨者
相聲裡面您所說的不捧坐就是減少了供給,減少了每次表演的量,減少了表演的總次數,這樣反而增加了觀眾們的熱情和渴求程度,渴求下一次的表演。

基於以上的兩點,相聲表演者會適當壓縮自己的表演的量和次數,以給自己更好的收入和熱度。
現在這種手段叫飢餓營銷
蘋果,小米,華為都在用
在市場營銷中,所謂「飢餓營銷」,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係、製造供不應求「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目的。
為什各種手機都是限量發行,定期發行,為什麼需要搶購,排隊?
為什麼不直接生產足量的手機?
答案其實我上面已經說明。

那麼這和顧客是上帝的關係違背嗎,我認為不。
顧客是上帝這句話來自19世紀中後期,這是當時的一種營銷理念
既然是營銷,其核心目的自然是在於銷售和盈利
這個理念換句話來說就是從顧客出發,以顧客的角度思考問題,讓顧客有良好的消費體驗
在這種理念盛行之前,商場,廠家對顧客態度很惡劣
而踐行這種理念的公司重視用戶的體驗都大獲成功,擊敗了那些態度惡劣的廠家
現在你看到在銀行、商場設立的凳子供人休息;京東,天貓10天內無條件退貨;各大軟體生產商手機用戶意見升級換代,讓用戶用的更舒服,都源於這個思想,源於那個時代。
相聲也是一樣的,越來越好的劇場環境,對觀眾的尊重和客氣,用戶喜歡什麼類型的節目就表演什麼類型的節目,這都是把顧客當上帝的表現,都是顧客至上的表現,都竭力把顧客的體驗提到最高。
把顧客當上帝是一種營銷
飢餓營銷同樣是一種營銷
把顧客當上帝是為了更好的效益
飢餓營銷同樣是為了更好的效益
把顧客當上帝是為了顧客下次還來
飢餓營銷同樣是為了顧客下次還來

---------------------------------------------------------------------分割-----------------------------------------------------------------
在這我突然想起了一個相聲段子,買賣論。您買我的布,我對你客客氣氣的解答問題,為的是把東西賣出去,而不是順著您說話讓我做不成生意。「顧客是上帝」大家切莫以為您就真是為所欲為的「上帝」了,「上帝」拿東西還要錢啊?:-D
-----------------------------------------分割---------------------------------------------------------------------------------------------
另外 飢餓營銷不是誰想用就用的,這是把雙刃劍,玩不好會傷到自己
飢餓營銷的基礎是品牌有較強的號召力,品牌被大家接受認可才有可能這麼玩,否則做飢餓營銷也沒人搭理。一個本身不著名的品牌,潛在客戶就沒幾個,越飢餓,越傷到自己。
一個相聲演員,沒什麼名氣的小演員,沒幾個人知道,沒幾個人喜歡,不捧座就是作死
(我說的是現代社會,可能在過去娛樂生活比較匱乏,普通小演員也很有市場)
「座不能捧」很適合馬志明,郭德綱等這種成角成腕的演員,能見奇效。我敢說郭先生的濟公傳如果一次性說完絕不會有現在這麼高的熱度,和粉絲們的念念不忘。馬先生如果經常出來演出,也難有他從藝60周年專場的爆滿和熱情,
中國有句老話,物以稀為貴。

求贊,求贊,求贊


其實不只是相聲,任何一個「生意」 都是有這種情況的。

所謂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就是這麼個道理。

演員,買賣,甚至包括上班 都是交易

演員是他賣藝,你花錢,買賣是他給你貨,你花錢,上班時你賣勞動力 老闆花錢。

買賣之間,永遠存在一種矛盾,這種矛盾是很多時候不可調和的。

精明的買家,精明的賣家交易,是博弈。

精明的買家,愚蠢的賣家交易。叫虧本。

愚蠢的買家。精明的賣家交易。叫上當。

這三句話 適用於 娛樂圈,商場,以及工作崗位的任何一樁有金錢往來的交易。


@張大民


從事過一年多一線服務行業
感受如下
顧客永遠是對的
其根本原因是:不要和sb爭論是非


江湖口、生意話,有幾句真的?
重點是置杵,為達此目的,可以沒有原則。


他說「顧客就是上帝」你就信了?
黨政機關大院里都有一塊石頭,上邊刻著五個大字:「為人民服務」……


劉金明老師復出之作,特前來問候。

那什麼,乾脆說書都一回說完算了,對吧。
再比如,《神探夏洛克》多長時間更一季啊?一季多少集啊?華安你說對不對?

在「餓著」觀眾的時候,其實也是演員反思,改進,創新的時候。
如果每次都把觀眾餵飽了,還能都喂好吃的還則罷了,
關鍵是不是所有的演員都有這個能耐。

再者說了,演員也得吃飯,沒見過哪個演員見著聽眾了就跪地下磕三個響頭叫爹,從此負責給觀眾養老送終,沒有這事。

最後說一句,關於是不是潛規則的事情。
無論怎麼樣,有一句話是真的。
「接住別人容易,接住自己難。」
這才是所有演員都該記住的。


顧客是上帝是嘴上說的,不能餵飽了是心理想的,對於相聲行業並不衝突。


首先是兩個概念。在舊社會或者說改革開放以前的年代,普通民眾的娛樂渠道有限,無非是戲曲、曲藝、少量的電影電視、關燈啪啪啪……,藝人演員們就有了「座不能捧」的說法。說到底就是給自己和同行留飯,畢竟藝人琢磨節目的速度永遠趕不上觀眾的娛樂要求。
再說回改革開放以後,人們在填飽肚子以後對精神享受方面有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在互聯網普及以後,大量的信息資訊通過電腦手機傳播。藝人獲利的方式也不再局限在表演本身,比方說廣告、代言、接通告、做商演等等,在今時今日再說「座不能捧」就不合適了,現在決定藝人收入的是「眼球」,誰可以抓住觀眾的眼球誰就可以決定市場,這就有了觀眾是上帝的說法。
注意:郭德綱不是第一個受益的藝人也不是最後一個。
這個問題源自於郭德綱返場過多藝德有虧的話題,至於郭德綱因為返場過多有損藝德的潛台詞無非是不給同行留飯,可問題在於當今的相聲商演市場是郭德綱打下的憑什麼要求人家給你留飯?


小米華為那些賣手機的天天耍猴耍得不亦樂乎,不是還有一大幫粉絲排隊等著搶了嗎……上帝什麼的,人家就是客氣客氣,別當真。



那是一個雨後的下午
德雲三俗郭德綱開著自己的克萊斯勒,前往于謙佔地60畝的天精地華寵物樂園,二人在院里烤肉喝酒,商討著今年的全國巡演和海外郵輪表演節目該怎麼三俗怎麼沒下限。
相聲伊斯蘭三聖立黨買了張網購打折從北京到天津的二等座,在天津見到了另一位相聲聖人夏花,二人坐在海河邊上,一人一套煎餅果子,沒雞蛋的,商討著怎麼上知乎罵郭德綱,該怎麼鼓吹傳統高雅有貫口還要不忘初心,順帶跪舔一下高峰祈求上天讓他退出德雲社回天津。
哎!


這個說法最初是不是來源於霸王別姬。
是不是程蝶衣很他師傅比試的時候謝幕好幾次,觀眾不肯走,然後老師傅就對他說坐不能捧,我覺得只能放在當時的情形理解吧
而且這個說法可能就是編劇隨口這麼一說,感覺酷酷的,到現在就以訛傳訛了


推薦閱讀:

京劇,相聲等戲曲曲藝的詞是死詞么?可以多靈活?
張文順先生贈曹雲金聽雲樓主名章到底什麼意思?
如何看待傳統藝術「外行庸俗,內行孤獨」的狀況?(詳細見補充)?
試分別以四字、三字、兩字、一字概括四大名著?
M1漫才比賽的字幕和視頻哪裡有嗎?

TAG:京劇 | 相聲 | 潛規則 | 郭德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