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还是周瑜?

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本来是有争议的 但是最近已经确定了是诸葛亮。但是我觉得联系上下文来看是周瑜。


苏轼词中指的很可能是周瑜,单个说“羽扇纶巾”这个词应该是指诸葛亮。

《类说》卷四九引《殷芸小说》:“武侯(诸葛亮)与宣王(司马懿)泊兵,将战,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见武侯,乃乘素舆葛巾,自持白羽扁指麾,三军随其进止。宣王叹曰:‘真名士也’。”
《类说》是宋人编撰,《殷芸小说》是南北朝时期,应该比苏东坡的词可信。

《太平御览》卷七○二引 晋 裴启 《语林》:“ 诸葛武侯 与宣王在 渭 滨将战, 武侯 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
晋 裴启所著《语林》离三国时代更近,可信度也比苏东坡的词高。

后世引用“羽扇纶巾”一般都是指诸葛亮,当然现在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是指“美周郎”。
关于这首词,我们高中语文老师说这是把英姿勃发的周郎和羽扇纶巾的诸葛亮结合起来,以塑造一个更为感染人心的英雄形象。我认为他是在忽悠我们。

我一直觉得这首词中的“羽扇纶巾”是指周瑜,苏东坡是宋人,年代久远,而且鉴于他把赤壁的地点都弄错了,弄混两个人也很正常。

另: 在最先开始羽扇纶巾应该并不是孔明专属,但丞相影响太大,手持羽扇头戴纶巾的形象也太深入人心,所以后世甚至以“诸葛巾”代指纶巾。
唐人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云:“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宋人程大昌《演繁露》云:“世传《明皇幸蜀图》,山谷间老叟出望驾,有著白巾者。释者曰:‘为诸葛武侯服也。’此不知古人不忌白也。”
以上皆来自百度,年代晋、南朝梁、唐、宋,都不是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影响得了的。

诗词为抒情之作,不必较真历史细节。


神马叫最近已经确定是诸葛亮→_→
前面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你跟我说后面是羽扇纶巾的诸葛亮,问问你们老师是不是看了扭三赞同高希希的小乔放走诸葛给嘟嘟扣绿帽说→_→
毋庸置疑,必须嘟嘟→_→
联系上下文啊喂→_→


周瑜。沈祖棻《宋词赏析》中有一段话作了很详细的解释:
《蜀志》,有诸葛亮“葛巾毛扇,指挥三军”之语。而在后来的小说、戏剧中,“羽扇纶巾”乃是诸葛亮的形象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有人认为此词“羽扇纶巾”一语,也是指诸葛亮的。这是一个误会。这个误会是由于既不明史事,又不考文义而产生的。魏、晋以来,上层人物以风度潇洒、举止雍容为美,羽扇纶巾则代表着这样一种“名士”的派头。虽临战阵,也往往如此。如《晋书·谢安传》载万“著白纶巾、鹤氅裘”以见简文帝;《顾荣传》载荣与陈敏作战,“麾以羽扇,其众溃散“。《羊祜传》载祜“在军尝轻裘缓带,身不被甲”“皆是其例。诸葛亮固然曾经”羽扇纶巾“,苏轼在这里,根据当时的风气,不论周瑜是否曾经作此打扮,也无妨写他手持羽扇,头戴纶巾,以形容其作为一个统帅亲临前线时的从容镇静、风流儒雅。而此文从”遥想“以下,直到”烟灭“,乃是一副完整的画面,其中心形象就是当年的”公瑾“,不容横生枝节,又岔出一个诸葛亮来,何况这几句还与上文”周郎赤壁“衔接。另外,张孝祥《水调歌头·王德邵无尽藏楼》下片有句云:”一吊周郎羽扇,尚想曹公横槊,兴废两幽幽。“……可见,宋人也多以”羽扇“句指周瑜。


前面小乔刚出嫁,后面接着解释成诸葛亮的话总有种公瑾被ntr的错觉。


我记得当初老师讲的是羽扇纶巾是指儒将风范。在此主要说明周瑜是一名出色的儒将。

不知道这么理解对不对。


周瑜。直到宋时,周瑜的形象都是很正面的,风度翩翩的儒将形象。后来才慢慢黑化,三国演义达到黑化的极点。而且从语境也可判断出指的是周瑜,否则,词中把“小乔出嫁了”和诸葛亮连在一起,不伦不类,莫非是想说其实诸葛亮垂涎小乔,所以用计把周瑜气得吐血,阴掉情敌,从而去吴国翻寡妇墙吗?哈哈。明白了,鲁肃常常假借去诸葛亮那里要荆州,实际上是替小乔和诸葛亮鸿雁传书,而刘备经常听军师吹嘘吴女之好于是心动就跑去求娶孙权妹妹。。。


当年一曲海瑞罢官,先累及京剧,后累及南戏,终至累及武侯羽扇纶巾……
殊不知,门阀子弟恰因追羡武侯而常服此,羽扇纶巾之定型远在两晋矣!
每思今人强剥古贤衣冠之缘由,泣涕难禁矣,政治对文化迫害复何加焉,何由诬比玄黄地天!
苏子瞻何人哉,杀三宥三,赤鼻赤壁,谓取典于孔文举,六经且不尊,何况中年愤词耳!
人若黄泉有知,苏东坡有何面目见忠武侯矣,呜呼哀哉,人心惟危。


甘露寺
欲游甘露寺,有二客相过,遂与偕行。寺有石如羊,相传谓之狠石,云【诸葛孔明】坐其上,与孙仲谋论曹公也。
江山岂不好,独游情易阑。但有相携人,何必素所欢。
我欲访甘露,当途无闲官。二子旧不识,欣然肯联鞍。
古郡山为城,层梯转朱栏。楼台断崖上,地窄天水宽。
一览吞数州,山长江漫漫。却望大明寺,惟见烟中竿。
很石卧庭下,穹窿如伏羱。缅怀卧龙公,挟策事琱钻。
一谈收猘子,再说走老瞒。名高有余想,事往无留观。
萧翁古铁镬,相对空团团。陂陀受百斛,积雨生微澜。
泗水逸周鼎,渭城辞汉盘。山川失故态,怪此能独完。
僧繇六化人,霓衣挂冰纨。隐见十二叠,观者疑夸谩。
破板陆生画,青猊戏盘跚。上有二天人,挥手如翔鸾。
笔墨虽欲尽,典刑垂不刊。赫赫赞皇公,英姿凛以寒。
古柏亲手种,挺然谁敢干。枝撑云峰裂,根入石窟蟠。
剃草得断碑,斩崖出金棺。瘗藏岂不牢,见伏理可叹。
四雄皆龙虎,遗迹俨未刓。方其盛壮时,争夺肯少安。
废兴属造物,迁逝谁控抟。况彼妄庸子,而欲事所难。
古今共一轨,后世徒辛酸。聊兴广武叹,不待雍门弹。

【羽扇纶巾谈笑间】。


我也觉得是周瑜。无论是官方给的注释还是个人的理解都是。从全词上半段可以看出,苏轼对于周瑜甚是仰慕和推崇。全篇歌颂两个人物就不合理了。羽扇纶巾之所以被认为是诸葛亮个人认为是三国系列的电视剧中诸葛亮的形象过于经典。潜意识中会影响人们对诗词的判断


应该是周瑜吧。苏轼是北宋时期的,对周瑜的认识是从小读的正史《三国志》得来的,而非《三国演义》,后者是元末明初的,神化了诸葛亮,还把周瑜形容的小肚鸡肠~
羽扇纶巾是当时风流雅士间流行的休闲装,不是诸葛亮独有的。


周瑜。不必解释,多读几遍就晓得了。ps:老师非要标新立异,告诉他那么考证本身就恁无聊了!


离苏轼写这首词,大概还需要300多年的时间罗贯中才出生,才会有《三国演义》,才会有现在人心中诸葛亮的定妆照。
羽扇纶巾,是那个时候对儒将的称呼。诸葛亮,周瑜,鲁肃等都是儒将。


三国周郎赤壁嘛!指周瑜、设想苏轼内心、对周瑜也是景仰!儒将风采、文武全才!


见 百家讲坛喝酒只喝一盅的易中天 品三国 第一回。


公瑾雄姿英发,孔明羽扇纶巾,他俩樯橹灰飞烟灭?
所以前面写的应该不是小乔出嫁了,而是小乔出家了......
绝世美女被个男人比下去,还是出家好


周瑜。羽扇纶巾并非孔明的独有。


看看正史,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主帅是周瑜


推薦閱讀:

蘇軾是否寫過 如夢令 水垢何曾相受?
為什麼蘇軾在黃州期間,寫下了大量傳世詩作?
蘇軾如果知道孫悟空,他會崇拜孫悟空嗎?如果會的話,會怎麼樣去描繪這樣一個偶像?
唐宋八大家單純按照文學造詣來排名會是怎樣?
蘇軾參加科舉考試,歐陽修誤認為是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得了第二。這個故事是真的嗎?出處是哪?

TAG:苏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