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的電影評分大部分人覺得靠譜是為什麼?
我發現很多電影以獲得豆瓣高評分為廣告推廣。但是為什麼豆瓣這麼多人去相信,我感覺其中很多也不靠譜。還有他是通過什麼獲得這麼大的權威性?
知乎上相關問題包括豆瓣電影的分數和排序是怎麼算出來的?有哪些豆瓣上評分挺高,但你看不下去的電影?有哪些豆瓣高分電影(8.0分及以上)實際上是一部觀影體驗很差的電影?等等,有興趣可以進一步去研究。
回到問題上來,因為豆瓣是一個特定的標籤化的社區,所以一部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與這個社區的特質密切相關,也就是滿足豆瓣style的電影評分自然容易高,這也是出現最開始這個幾個問題的原因。在豆瓣電影評分會隱性關聯這樣幾種因素,豆瓣電影用戶特定審美訴求,影評人的基本訴求,電影風格化,導演風格,電影題材等。
首先是豆瓣電影用戶,相較於貓眼電影等其他應用社區,兩者用戶可以用一句話概括,豆瓣是偏精神消費,後者們是偏金錢消費。精神消費滿足的是用戶的一種精神追求,而貓眼等是更為普遍的大眾的消費心理:娛樂。最簡單的例證就是最近上映的《重返20歲》,豆瓣評分7.4,而貓眼評分9.0。豆瓣電影雲集是對電影除了基本消費外,還懷有一份「情懷」的人,他們早已過了消費電影的階段,已經過度到從電影中挖掘電影之外的價值層面,所謂的精神追求。
豆瓣用戶看電影最大的樂趣可能不在於電影本身,有時候更在於看完電影后從諸多的影評中尋找共鳴或者互相攻訐。所以一部電影情節如果經不起推敲,劇情沒有驚喜,沒有話題性,喚不起影評人長篇大論的興緻,「索然無味」負分滾齣電影界就是它的歸宿,低分無疑。
電影的風格化(關於電影風格和風格化的區別,參見http://www.douban.com/note/480149262/)是在豆瓣電影評分中又一因素,比如《藝術家》用默片這樣的風格化手段,其他風格化有歌舞劇(經典的包括《三傻大鬧寶萊塢》、《芝加哥》等)、無厘頭、暴力、情色、紀錄片、寫實等等。風格化就像是敲門磚,或者電影的銘牌,缺失了或者不明顯或者用力不到位在豆瓣電影界都找不到牌位,註定孤老。
導演或演員風格是評分又一決定性因素。豆瓣影迷們能如數家珍地羅列出未來一年兩年值得期待的導演、演員的電影,並且根據最美好的想像先入為主地給影片打上一個預置分,當然結果大部分電影都會讓大家失望,但火熱的爭論罵戰也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首先豆瓣影迷們會一致對外地與追求金錢消費的普通觀影者開戰,捍衛只有他們才可以批鬥的導演和演員,接著就是殘酷的內部撕逼大戰。典型例子就是最近重新搬上銀幕的王家衛先生執導的《一代宗師》(豆瓣7.6,貓眼6.8)。一般而言,經歷時間洗禮的風格明顯的大導演、實力演員的片子都容易獲得個比較滿意的分數(罵聲抱怨聲中)。卡梅隆、彼得傑克遜、蒂姆伯頓、邁克爾貝、科波拉、昆汀塔倫蒂諾、呂克貝松、大衛林奇、希區柯克、王家衛、李安、萊昂納多、阿爾帕西諾、湯姆漢克斯等。他們執導或主演的電影,伴隨著個人強烈的為影迷所稱許的風格,讓習慣懷念的人們(感性動物)容易給一個不錯的分數(這是對他們既定成功的一種認可和讚許)。
電影題材是豆瓣電影評分又一重要決定性因素。電影首先是一種藝術,然後才是為了滿足大眾的審美,導演總是需要在這兩者之間尋求平衡。很多體裁是很難滿足藝術上的追求,更多的側重於滿足大眾需求。很多電影你笑一笑也就過去了,笑過後除了胃口大開之外空洞無物,甚至留下一些粗俗的標記。豆瓣的影迷是非常挑剔的,會像一名頂級解剖法醫一樣,里三層外三層把電影剖析完整,不能在骨肉里發現點極致的東西,比如智商碾壓ta、畫面吊炸天、to be or not to be這樣的終極思考、罪惡之源、人類的劣根性、人性的優點、音樂美、畫面風格等等,那必然低分無疑。而要想骨肉里能承載這麼多東西,電影題材任重道遠,它限制了導演和演員的發揮空間。
綜上,我還是比較認可豆瓣的口味的。當然還有很多因素像蝴蝶效應一樣影響著一部電影的評分,1000個影迷心中有1000部最佳電影,評分只能代表一個特定群體的顯性群體意識,是否認可豆瓣評分不重要,如果你認可了,那恭喜你可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傢伙扯嘴皮子了,如果不認可那更簡單,一切問題都可以用「關我屁事」來泰然處之,誰說豆瓣中的垃圾片就不好看了?
現在所謂的豆瓣評分已經影響不到我的觀影決定了,我自己看了喜歡那就是真喜歡。豆瓣上一些評分現在已經越來越越不靠譜了,一群水軍故意抹黑或者故意好評刷評分,已經越來越沒意思了,然後一群小學生連看都沒看,就也開始裝逼跟風。豆瓣吃棗藥丸。
實踐檢驗真理,親自看看那些高分低分電影就知道值不值那個分了
豆瓣評分起步早吧。現在我覺得豆瓣就是一群文藝小清新把持的,電影評分往文藝小清新方向想,打分都八九不離十。現在我都是看貓眼,或者淘寶電影這種買了票給個評分的,這種比較適合大眾。
因為這部分人自己找不到譜
豆瓣已經是水軍橫行了。可以參考已經是過去式了!
豆瓣都是一些憤青還有精神外國人在上面興風作浪,那些人不會有什麼良心評分的。一切為了黑而黑。
分數比較
(1) 豆瓣和IMDB的評分高度相關。從回歸線可以看出,兩者評分高度相關,一個評分高,另一個也會高。也就是說,儘管電影評分是非常個人化的事情,每個人對電影的評價會有所差別,但是放到豆瓣和IMDB的大用戶量下,評分的大眾性很強,國外和國內是很接近的。
(2) 存在一個低分區。
然而,不可忽略的是,豆瓣和IMDB的打分機制是不同的 ——
- IMDB: 10星制
- 豆瓣: 5星制
在看薦有用戶評論:當面對10分滿分的時候,碰到一部好電影,我們很難直接給出10分的滿分,給8分就很高了。而在豆瓣上,面對5分的滿分時,給4、5分都是很容易做到的。
國內權威點的電影評分只有豆瓣和時光網,現在都被水軍淹沒了,為了錢早就不要臉了,也算是中國特色。
國外電影的評分還是去看IMDb、爛番茄、MetaCritic、Cinema Score靠點譜。
推薦閱讀:
※你如何評價電影《驢得水》?
※如何評價《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這部電影?
※有哪些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相似的電影?
※女孩子生病在家,適合看什麼書或者電影電視劇?
※有哪些評價很高,其實很低俗,或很狗血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