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岳飛的真正死因是什麼?

1、岳飛想造反?

2、岳飛迎兩帝會威脅趙構?

3、岳飛不聽軍令,趙構要殺岳飛樹典型?

4、金國以殺岳飛作為和談的條件?

5、岳飛情商不高,勸早立太子

以上說法均有問題,要知道宋朝有不殺高級官員的傳統,就算岳飛有問題,那和韓世忠一樣罷官就可以了,為什麼一定要岳飛死呢?


謝邀。

論岳飛之死,不可不先品評趙構與秦檜之為人。

趙構何等人?皇帝兼大哥宋欽宗要他當河北兵馬大元帥好勤王。金兵破汴梁,靖康之恥。趙構自己在河北開大元帥府,夏天在商丘稱帝。金兵南下,趙構不通知百官與宰相,自己一路從揚州逃到鎮江逃到杭州,一度逃到海上。一輩子都在試圖跟金國請和。

父親、兄長、姐妹、天下、百官、社稷、體面,趙構是都可以不要,都可以拋棄的。所謂竄身而不恥,屈膝而無慚,不可謂有生人氣也。

秦檜何等人?都不提他殺岳飛的事,說其他的:

殺岳飛,成和議後,將趙鼎貶去潮州,將王庶貶於道州,將胡銓貶於新州。即便遇赦,也永不再用:

「你們永遠沒機會再來對付我了!」

趙鼎在流放地,每天都被人監視,奏報秦檜「趙鼎怎樣了」。趙鼎於是絕食而死。

大權獨攬後,秦檜開始盤查言論。浙江與福建發大水,右武大夫白鍔說「燮理乖謬」,被刺配到萬安軍。太學生張伯麟題壁諷刺:「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的父親嗎?」被杖脊刺配到吉陽軍。

控制了言論後,秦檜又禁止民間自撰野史,令自己兒子秦熺監修宋朝史書。有做野史者告發。

秦檜有所謂:「益堅鄰國之歡盟,深思社稷之大計,謹國是之搖動,杜邪黨之窺覦。」

——一個為了結敵國歡心,為了自己的權柄,可以橫行無忌,封殺言論自由的臭流氓而已。

一個沒有血氣的利己主義皇帝。一個酷愛搞封殺的權奸流氓宰相。

好了,繼續。

所謂岳飛太高調不聽話之類,簡直是老生常談的胡說八道了。

平了襄漢,岳飛立刻辭制置使,請讓其他重臣經營荊襄。懂得避嫌。當朝宰相趙鼎,大概不會覺得岳飛不會做人。

岳飛年少愛喝酒,趙構讓他到河朔別多喝,岳飛便從此戒酒。

與曹成作戰時,岳飛特意叮囑張憲,「誅其酋,撫其眾,慎勿枉殺,累主上保民之仁」——不要亂殺,要成全陛下的仁德。他是處處給趙構留面子。

劉豫兵馬要打來,中興四將另外二位劉光世和張俊慫了,想撤。岳飛當時眼睛有病,但一聽到宋高宗宣召,立刻帶病趕來。他來時,劉豫的兵已經撤了。趙構卻很滿意,親口對趙鼎說:「劉麟敗北不足喜,諸將知尊朝廷為可喜。」他也是知道,岳飛給足自己面子了的。

一般說,岳飛曾經勸趙構立太子。然而,岳飛當時做這事,是出於忠心;他是悄然上奏的,給趙構留足了面子。之後趙構立了太子,岳飛見過後,立刻大喜說中興基業有望。處理得極為精妙。

張浚說岳飛的風格是「避寵榮」。他是懂得避嫌的,不斷推讓各色封賞。並不讓自己處於嫌疑之地。

所謂岳飛不聽話,完全胡說八道——此前,趙構可是親自認證了精忠岳飛的。

當然,岳飛有脾氣。但看他脾氣怎麼發的?

劉光世自請解兵符。張浚認為可以將軍隊五萬人移交給岳飛。趙構親自下御札,讓劉光世麾下王德等聽岳飛節制。而且說岳飛就基本代表自己。

朕惟兵家之事,勢合則雄。卿等久各宣勞,朕所眷倚。今委岳飛盡護卿等,蓋將雪國家之恥,拯 海內之窮。天意昭然,時不可失。所宜同心協力,勉赴功名。行賞答勛,當從優厚。聽飛號令,如朕 親行。倘違斯言,邦有常憲。

但之後,趙構變卦,不給了。

岳飛覲見,趙構說要留這支部隊保護都城,岳飛無言而退。

岳飛回去自請解軍職,留在廬山,給母親守喪。趙構很不高興,後來跟陳公輔訴苦。陳公輔給皇帝面子,就說

然飛本粗人,凡事終少委曲。

所以所謂劉光世事件,說穿了就是:趙構自己的主意,又臨時變卦;還嫌岳飛不高興了,是給自己臉子看。說到底,趙構就是自己撒潑打滾翻臉不認人都可以,在他心目中,岳飛必須狗一樣的聽他使喚。不聽使喚了,就不好。

趙構是個極其缺乏安全感的混球。

好了,迅速快進到三大將解兵權。

趙構召集韓世忠、張俊與岳飛,解出兵權,在朝為官。三人並無異議,三個宣撫司取消。韓世忠和岳飛都故作閑適,並無怨言。而且岳飛「固請還兵權」,是自己要求還兵權的。

但秦檜和趙構又來了。

《三朝北盟會編》卷二○六,《張俊、岳飛往淮東撫定韓世忠之兵》,要讓張俊和岳飛一起去弄韓世忠的軍隊。

張俊跟秦檜沆瀣一氣,就說把韓世忠的背嵬軍拆散混編,徹底摧毀韓世忠嫡系。岳飛則反對這麼做。總之這麼一來,岳飛不肯落井下石,給秦檜和趙構當槍使去坑害韓世忠,就越加讓他們看著不爽了。

所以岳飛與張俊回到杭州後,張俊又被派去鎮江了,與此同時,岳飛遭到万俟卨那個流氓的彈劾。理由是出師慢了。

於是岳飛辭職,回了廬山。

然後王俊去向王貴告發,說張憲要反;還說是岳飛寫信唆使的,但信已經被燒了。之後張憲與岳雲被擒。之後就是臭名昭著的要搞岳飛了。

所以說穿了,要弄岳飛,是因為趙構和秦檜兩個混球沆瀣一氣。

趙構想解兵權順便議和,秦檜想議和順便專權。

至於說岳飛真要反,嘿嘿。韓世忠去逼問秦檜時,秦檜說什麼?

「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秦檜權傾朝野,拷問如此之久,最後還是「雖不明」。說明確實沒鐵證。

到了最後,只能用莫須有搪塞,逼得韓世忠吼「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但凡岳飛真有一點點可以被抓的小辮子,怎麼秦檜抓不出來?如開頭所述,秦檜搞迫害,那是一把好手啊!

所以了。岳飛唯一的過錯,就是本身實力太強,又沒有下作到昏君奸臣讓他幹啥就幹啥的地步,在昏君奸臣眼裡,他不夠恭順,沒有像張俊那樣「我是天子一條狗,天子讓我咬誰我就咬誰」。

如此而已。


哦當然,我還是容易低估中國互聯網某些位的惡意。

秦檜都承認「雖不明」,必須「莫須有」了,還是有人能憑空腦補出岳飛一些罪名。

比如本題下面某個答案,居然說岳飛被罷職後沒留在杭州,而是去廬山,就是試圖跟舊部聯繫,企圖起事?

岳飛回杭州,是「固請還兵權」的,好不好?

岳飛去廬山是遠離京城接近駐地企圖謀反?

天地良心啊!岳飛的母親在此五年前過世了,葬在廬山!!!

是何等不忠不孝的人,為了詆毀岳飛,才能忽悠出連秦檜都編不出來的借口,認定岳飛回到母親葬地,都他媽算圖謀不軌!??!?!?


謝謝邀請。

這個題很多人都答得非常好,大家要想了解問題答案,看他們的答案就是。

我在這裡只是跑個題,說幾句題外話,算是抒一抒胸臆。

岳飛功業彪炳,天下皆知;岳飛人格高尚,天下皆知。那麼,現在岳飛被誣枉迫害,慘死獄中,你們反而要來問「岳飛錯在哪裡」了?

岳飛死的原因,難道不是秦檜趙構之流的卑劣無恥嗎?怎麼你們不去譴責他們,反而要在岳飛身上找原因?難道要怪岳飛太高尚?

說好的「不苛責受害者」呢?

有的人讀歷史,會對高尚者欽慕傾心,有的人讀歷史,會為卑劣者開解辯護。在這種人看來,只要岳飛你去捧著趙構秦檜之流的屌來舔,不就不用死了嘛。什麼?你居然不願意去舔上司的屌?死的活該啊。

然後,他們稱這是「用人性研究歷史」,自稱是「××史觀」,還自以為發了前人所未發,自鳴得意呢。

我說,狗屁史觀,舔屌史觀。

一個人知識有所欠缺,不是什麼大事,看書學習就好了嘛。

可一個人的格局如果庸俗卑下,那真是神仙來了都沒救。


淚痕洋洋洒洒分析了一大堆,你說他論述有沒有道理?有一定對的成分。但是淚痕每次論述都怎麼看怎麼彆扭,淚痕總以為是我們對他有偏見。其實不然,他自己總喜歡把一些個別因素無限放大,然後搞出一些大新聞來。就比如岳飛這事。

岳飛之死的根源在哪裡?在於宋金和戰的外在背景宋廷內部主戰派與投降派的政治鬥爭,最直接的因素時秦檜與趙構這對垃圾人渣。淚痕說金人的必殺飛,始可和的言論是騙人的。但是他不知道把這個與秦檜打擊主戰派以及挾虜以迫上的做法結合起來。淚痕說岳飛之死是南宋政府收權的後續發展。你淚痕也列出了一堆史料記載,說南宋軍頭們怎麼怎麼跋扈的,那你自己說說,這些軍頭中,最聽中央號令的是誰?你自己舉的例子里,張俊、韓世忠、吳家哪個軍頭做的事不比岳飛出格?怎麼韓世忠就沒事?怎麼吳家在四川如同獨立一般的地位持續到他孫子?怎麼岳飛就必須死呢?

再有,到了具體分析岳飛案的時候,淚痕就又搞出來了倒果為因的把戲,什麼岳飛跑去廬山,然後有人報告說岳家軍不穩,要迎回岳飛,然後有了岳飛案。然後就展開一堆什麼皇帝集中權力的鬥爭,皇權不容侵犯之類的老調子。

可是你搞清楚!!!岳飛案是徹頭徹尾的冤案!!!根本不存在岳家軍迎回岳飛的事,這事是秦檜指使手下炮製出來的,以致於連秦檜黨羽何鑄審理案件時都審不下去了,跑回去跟秦檜據理力爭的保岳飛,逼得秦檜換人來審。為啥會發生這種情況?因為壓根就是沒有的事!!岳家軍壓根就沒有異動!那你在這分析半天岳飛不該跑去廬山有毛用?!!

岳飛待在臨安就沒事了么?韓世忠沒跑回自己駐地附近吧?韓世忠為毛差點也被秦檜幹掉了?而且對付韓世忠的手段和後來對付岳飛的一模一樣,都是挑動韓世忠軍隊內部,說韓世忠部有謀反意圖,什麼「謀還世忠掌兵柄」。要不是岳飛不肯同張俊同流合污,私下暗通消息與韓世忠,韓世忠能不能躲過秦檜的攻擊,就不好說了。有著韓世忠案在先,以岳飛的政治智慧,他會沒事和自己的舊部瞎扯聯繫么?岳飛在為韓世忠辯護就說了「世忠歸朝,則楚州之軍,即朝廷之軍也。」岳飛打了一輩子仗的高級將領,會不知道朝廷對於這個問題的敏感?他剛被罷軍權的時候,就一點為難的樣子都不顯現,而且是固辭軍權。早年上書北伐時,也一再表明,北伐成功,他就辭官。岳飛對於權力的謹慎,壓根就不是你想像的那樣。所以岳飛回廬山老家為母守孝,那也不是什麼不可饒恕的事,如果朝廷真有忌憚,岳飛能走得了么?到了岳飛這種地位的人,是他想回老家就能回的么?如果在廬山真那麼敏感,以岳飛的政治智慧,他會意識不到么?

問題就在於,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根本就不是岳飛去了廬山,才引起秦檜趙構的忌憚,而欲置岳飛死地。而是岳飛本來就是秦檜要根除的目標岳飛在廬山還是在臨安,都不影響這個既定的目標。韓世忠還在臨安呢,秦檜不是照樣誣陷韓世忠部意圖謀反么?

一個於國於民功勛卓著的大將,一個於公於私都品德高尚的軍人,在沒有任何危害國家行為的情形下,被昏君奸臣以最卑劣的手段,用徹頭徹尾的誣陷陷害致死,你還在吹毛求疵的從這位將領的某些行為導致他死上間接為昏君奸臣洗地,將這種人神共憤的行徑之卑劣程度淡化處理為皇權為了集權的必要措施,你讀史讀到基本人性都沒了么?

是,近年來受功利主義思潮的影響,社會上到處瀰漫著什麼「小孩才看對錯,大人只看利弊」的言論。但是為什麼千年以降,秦檜宋高宗始終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受盡唾罵呢?那是因為利弊之上,還有四個字「天日昭昭」!

補充一下岳飛冤案的具體細節,以及學者考證,岳飛是被秦檜匆忙先殺害後,才報請高宗降旨的考證。戴建國《宋代法制初探》

最後,再補充幾句,就像三紅所想表達的意思一樣,那些打著皇權鬥爭,試圖站在趙構秦檜立場上合理化其殺岳行為的人,其道德人品實在堪憂。而且,打著皇權權力鬥爭的幌子,其實掩蓋的是趙構秦檜的人渣本性。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岳飛完全沒有任何取死之道,其對朝廷之忠心,其功勛之卓著,其人品之高節,在沒有什麼損害朝廷利益的情形下,被誣陷迫害致死,這是岳飛的問題么?為何要在岳飛身上找原因?這也不是皇權的問題,因為如果是皇權的本源性問題,那麼換任何一個皇帝,岳飛都得死,但換一個皇帝,岳飛還會死么?縱觀天水一朝,可還有哪個皇帝做出過這種事?那些皇帝不是皇帝?那些皇帝沒有皇權?皇權鬥爭是客觀存在的,但是什麼樣的人,怎麼行使皇權,那就不一定了。趙構就是個卑賤無恥,全無道德底線的混蛋!他作出這樣的事,和他的人品有著直接的關聯。淚痕總喜歡說不要把個人品格帶入歷史,要用權力關係分析。這是放屁。不同的個性的人,使用權力,處理問題的方式完全不一樣。把岳飛放在宋太祖等北宋諸帝手裡,岳飛會死么?

現在的人分析歷史,似乎急於跳出傳統史學依賴分析歷史人物個人品格和道德的框架束縛,總喜歡構建出一個所謂的「權力框架」,並以此為模型,意圖尋找到某一歷史群體的共性,然後直接套用自己構建的模型,然後就覺得自己高大上,是歷史唯物主義,充滿了優越感。殊不知,跳出傳統 過分依賴人物道德品行的分析框架束縛是合理的,引入權力和利益關係分析模型幫助釐清歷史事件也是合理的,但是任何事不能走極端,完全拋棄傳統分析框架,抹殺掉具體歷史人物的特殊性,而完全陷入自己模型框架中自嗨,就嚴重違背了唯物主義辯證法中的共性與個性關係。舉個例子,同樣是皇帝,每個皇帝對於權力的看法都是一樣的么?漢武帝和宋仁宗對於權力的看待方式會是一樣的么?洪武皇帝和天啟皇帝行使皇權的方式是一樣的嗎?所以這些人在自己的模型框架中狂歡,還覺得自己的分析邏輯嚴謹,毫無破綻。實際呢?每個歷史人物都不是套入模型的數據公式,而是一個個有著不同個性品格的人物。忽略了這些不同之處,就陷入了刻舟求劍和封閉自嗨的邏輯困境之中,淚痕就是如此。

——————補充——————

好吧,我發現有些淚粉的理解能力實在太差了,也怪我,我本以為有些事不用說那麼明白,都應該懂得,但是我錯了,索性我就再說明白一點。

岳飛為什麼死?原因是趙構為了偏安江南,苟且偷生,想以討好金人的方式,寄希望於金人維持議和。而秦檜則是為了執行其投降路線,通過投降路線,成為南宋朝廷內部的金國代言人,以此打擊政敵,攫取權力,成為權相,也就是挾虜以迫上。(這種藉助外部勢力來鞏固自己在內部的權威,狐假虎威的情況,歷史上很少見么?王明,咳咳,不展開說了)在這個既定政策下,第一,金國需要南宋抹除掉其內部的最堅決,對金最有威脅的抗金力量。第二趙構需要有具體行動來表明自己執行議和投降路線的決心,好讓金國爸爸放心。第三秦檜需要打擊主戰派將領,以完成對朝堂敵對勢力的清洗,掃除執行投降路線的障礙,攫取權力。三方的共同利益導致了殺岳行為。

而在具體執行殺岳政策時。秦檜採取了無中生有炮製岳飛部謀反的誣陷手段,來實現殺害岳飛的既定目標。而趙構放任秦檜採取這樣的行為,以完成殺害岳飛的既定目標。這就是岳飛被殺的原因背景。

現在淚痕倒好,把秦檜趙構為了完成殺岳目標而編造出的借口理由,當作是探討岳飛被害的原因。還讓岳飛反思,岳飛反思什麼?反思自己為何被人無中生有的誣陷謀反么?岳飛要反思,他可反思的只有他為什麼要從軍?為什麼要成為最有優秀的抗金將領?為什麼要主戰?為什麼不與秦檜同流合污?為什麼這麼正直?因為這些才是岳飛被殺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去反思自己該不該回廬山。岳飛待在臨安就沒事了么?韓世忠待在臨安招誰惹誰了?秦檜第一個開刀的難道不是韓世忠?用的手法都是一模一樣的。

我這麼說了,如果還有淚粉看不懂,那我只能說,你不是蠢,是壞!

淚痕認為「必殺飛,始可和」的記載是荒謬的,所以他認為岳飛之死和趙構秦檜討好金人的投降政策無關,就只能在岳飛威脅皇權上找原因了。但是「因為屈服外部勢力,而殘害內部對外強硬派,以討好外部勢力」這種例子在歷史上很難找么?南宋後來殺韓侂胄,傳首於金是不是例證?辛丑條約里「端郡王載漪,輔國公載瀾,均定斬監候罪名,又約定如皇上以為應加恩貸其一死,即發往新疆永遠監禁,永不減免;庄親王載勛,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書趙舒翹,均定為賜令自盡;山西巡撫毓賢,禮部尚書啟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均定為即行正法」是不是真?只不過清政府是敗的一塌塗地,麵皮被人扒的乾淨,所以被人家按著頭明明白白寫明了殺自己人的原因。假如清政府為了面子,給這些大臣找一個謀反的借口殺掉他們,淚痕是不是也要跟著分析一這些人也動搖了皇權,涉足了皇權鬥爭,反思一下他們哪些舉動惹得太后老佛爺忌憚了?簡直荒謬可笑!!

說的再明白一點,趙構和秦檜就是那個笑話里的狼,他們揍兔子的原因是本性(歸結到歷史中就是投降路線,討好金國),而不是兔子戴沒戴帽子。戴不戴帽子只是我揍你時找的借口。結果狗看到兔子被狼以兔子不戴帽子的理由揍了之後,花了大量筆墨研究兔子應該如何正確戴帽子 才能不被揍,並且得出是兔子不戴帽子的方式不妥當,惹得狼不開心了,所以才會被揍。你說這狗是不是腦子有問題?


宋史我沒看過,但至少我還知道:岳飛到廬山是為了服喪。因為岳母墓就在廬山,廬山就在我大九江。

淚痕大師通篇反覆強調岳飛去廬山「隱居」,不提「服喪」,不提岳母墓,這是事實吧?

淚痕粉絲們覺得這正常嗎?這公平嗎?有什麼不敢說而不能說的?若是淚痕敢提不提,那就是讀書太少,不知道咯?

需要你們在得知「岳飛去廬山的目的是服喪」後,一個個急匆匆的出來幫大師腦補打圓場?你們怎麼不先幫大師腦補一下為什麼不提呢?是讀書少,還是別有目的呢?

就這一槽點,我的感覺是。。舉個栗子吧。(人名用《牛叔說電影里》的永強、劉英代替。

大師:你們知不知道,我們村的永強昨天去勾引隔壁村的劉英劉寡婦了!

圍觀觀眾:你怎麼知道滴?

大師:昨天永強急匆匆的往村西頭走了,不是去勾引隔壁村的劉寡婦是幹嘛去的?

圍觀群眾A:我昨天在隔壁村,沒見到永強進村啊。我回來的路上看到他在給他娘上墳。

大師:看看!他沒進鄰村,那也是到鄰村附近了,對吧?事實如此,他就是想勾引劉寡婦!

圍觀群眾B:永強他娘的墳埋在村西頭的山裡啊!

大師:切~祖墳山在村北頭不埋,偏偏把他娘的墳埋村西頭,這小伎倆豈能瞞過我的法眼!

圍觀群眾:……

大師粉:大師說永強跟劉寡婦有一腿就是有一腿,永強進沒進村不重要,只要方向對了,就是沖劉寡婦去的!

我只嘆,大師晚生千年,不然岳飛墓前可以多一尊銅像供後人「瞻仰」了。


在前面更新幾句,

就事論事來說:

看岳飛這個事兒,是必須要從主觀方,也就是趙構的思維去想。因為最後岳飛的生死選擇權,在於趙構,各位淚粉非常喜歡帶入皇帝視角過乾癮,那我們就來一次。

岳飛按照淚大師的說法行動,這個時候,我們來想想趙構面臨的選項……

強敵環伺,隨時要殺過來;自己手下極具影響力的大將剛被免職,就去嫌疑之地……

各位淚大師粉絲們,是這輩子沒去看過人家常公的事迹嗎?不知道李宗仁嗎?常公要人家李宗仁的命了?李宗仁還不是說有嫌疑,人家是直接去找前任~

不認識唐太宗嗎?不認識宋太祖嗎?遠的不說,鄂王還只是樞密副使,人家狄青入相了還要怎滴?李元昊都要打長安了,儂智高自稱天子了,朝廷被打得大氣兒不感冒一個,掄起狄青揍李元昊揍儂智高,封成樞密使了封無可封,還不殺狄青,人家同是趙家人,趙楨就不把趙家天下當事兒了是不?

好,選擇方法很多,趙構選擇了殺……

而且急於殺。

沒有其他辦法了嗎?是不下詔讓岳飛回來,南宋朝廷就要爆炸了?

劉邦殺韓信、朱元璋殺藍玉、胡惟庸,都沒有這麼不要臉的吃相。

非要把皇帝不行,變成大臣你自己作死……合適不?

選項那麼多,選擇權還在自己手裡,選個最有非議的,敢問某位所謂的大牛,您覺得還要強行把鍋往岳飛身上甩,合適不?

來,我們把思路理一遍:

岳飛死因:相權、兵權與皇權的矛盾(存在且無法避免)——矛盾有解且有多種解(事實證明,採用其他解法的韓世忠等人,沒有威脅到皇權)——趙構選擇了殺——風波亭慘案~

明白了沒?各位淚痕粉們?

多種解,變成了唯一解……不去怪選擇加害的一方,去怪被加害一方,您這是在逗我呢?

這才是預設立場,岳飛做的一切,只要有絲毫不妥,就會被殺,這種情況叫什麼告訴我?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你們聽過嗎?

拿著封建社會不可調和的矛盾做遮羞布,去掩蓋趙構的選擇的既蠢且壞,還要為其張目。

不就事論事說幾句:

我一個一般在籃球區混的,也稱不上什麼大v,最多就是個小有知名度的羅斯蜜,怎麼就是組團跟風黑大師了?

因為鄂王同志,算是我自己的一個崇敬的人。

這樣,淚大師粉絲們,也不用來這兒撕了,按照你們自己的邏輯,換個主賓,您自己看看合適不合適。

歷史人物方面:

安祿山造反,是因為唐玄宗寵幸楊貴妃,楊貴妃他哥又看我不慣,所以為了自保,才造反的。你說你個唐玄宗,好好兒的,寵幸楊貴妃幹嘛,逼的部下造反。

說到底都是私利,安祿山造反應該被理解。各位領導以後引以為戒,少安排裙帶關係~要死人的~

現實方面:

淚痕在知乎更新的很勤,總是語出驚人,我懷疑知乎約了稿

淚痕一個有可能寫書賺錢的人,肯定是知乎各大v擋了他的財路,才寫各大v反對的言論。

最後,各位淚粉我罵你,是因為你讓我不爽了,歷史是靠著私利進行的,因為罵了你我才能心情舒暢,得到好處,你應該體諒我哦~不要再來我評論區撕了哦~

——————————————————————————————————————————

以下為原答案~

@淚痕春雨 淚大師這個問題下的回答讓自己的弱點暴露無餘。

為什麼我們討厭淚大師的回答?

絕不是歷史發明家這個原因,歷史發明家是一群人的謀生方式,甚至來說,是說不清道不明的一種史學分歧,分歧在於對史學應該嚴謹還是該大眾化娛樂化。

歷史發明家和歷史學者碰到一起,大多是處於雞同鴨講的情況,因為各有各的史料,各有各的看法,高端玩家覺得深入研究者有道理,段位低一點的非專業人士捧著袁騰飛當年明月覺得寫的說的還不錯,可以一看。

淚大師被群起而攻之絕不是因為歷史闡述不嚴謹,而是在於,屁股完全坐歪了。

以此題舉例,岳飛死,到底合理與否?對於當時乃至之後幾百年的社會,有利於否?

答案很明顯,不合理,「莫須有」滑天下之大稽,更非有利,生在分裂、戰亂的中國絕不是個好事情,而岳飛,一個擁有超高政治、軍事智商的人傑,從戰果、過往成績來看,至少極有可能終結靖康以來的亂世。

於國於家,於公於私,岳飛都沒有任何死的理由。

所以,岳飛為什麼死?不可以在岳飛身上找理由!

作死的人,問題出現在自身。比如石崇,比如許攸,比如和珅。不是合作方(主君)不明,是自己的行為太沒有下限。

岳飛,私德無虧,公事又辦的那麼漂亮。那麼,主君不管出於什麼理由,殺人家,都是不合理的,如果一個不合理的行為還要從被戕害的一方找原因,找得到與否且另說,本身這個行為就是極端齷齪的。

死因非常簡單,單單純純是不讓一個心胸狹隘的領導放心,不讓領導絕對的放心,之後死於政治迫害。

對,淚大師確實沒有一句話在說,趙構沒有錯。但是這種筆法,明顯在暗指,你岳飛突破了趙構的底線,你自己作死,才死的。

他在把趙構的行為合理化。

更說白了,是把一個受害者遭受的迫害合理化,讓你覺得,岳飛該死,而不是趙構該死。

自己體會。


謝邀。淚痕春雨大仙丸出的丹藥嘛,還是一樣的配方,還是一樣的味道。

史書記載與大仙的仙方有悖的,那一定是史書瞎編,於是乎上來照例槍斃兩條史料立威:一曰五百/八百破十萬不可信;一曰岳爺爺之稱是抗金神劇。

先看數百破十萬,若因賬面兵力差距便主觀臆測為不可信,我替孫權孫十萬謝謝您捧場吶(^_^)

至於張遼傳、滿寵傳啥的,偽造,通通是偽造_(:з」∠)_

看看這段記載:

【先臣獨以其軍進至朱仙鎮,距京師才四十五里。兀朮復聚兵,且悉京師兵十萬來敵,對壘而陳。先臣按兵不動,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朮奔還京師。】

非常清楚,與金軍【對壘】的是岳飛主力,所謂【背嵬騎五百】不過是沖陣精銳。這類戰術司空見慣,漫說五百精騎,瞅准戰機突襲敵軍指揮部或結合部,關雲長談笑間就砍了對方主帥的腦殼子,按淚大仙的解讀邏輯,白馬之戰簡直是一人破數萬,請再接再厲槍斃關羽傳 (^_^)

忽略與金軍對壘的岳飛本軍,將此役簡化成五百與十萬的對練,要麼是看不懂史料的蠢,要麼是強姦史料的壞。總之,朱仙鎮之戰可爭議,但用這種方法爭議,十足的擀麵杖吹火,連黑都不會黑,可憐可嘆。

關於孩子他爹那檔子事嘛,且看第一手報道:

洪皓:【金人所畏服者惟飛,至以父呼之,諸酋聞其死,酌酒相賀。】

【飛之戰功暴於南北】,這是大金皇帝金口玉言,人懼也好,敬也罷,愛叫爹叫爺爺是人自由,皇帝不急太監急,用《紅樓夢》的話說,干你毛幾毛巴事,橫豎沒叫你孫子罷了 _(:3」∠?)_

大前提既錯,剩下的歷史發明嘛,也就笑笑可也。另,別說這玩意兒是小說,文筆稀爛不提,事實,證明,淚大仙他,不,會斷句。

嗯。


瀉藥~

既然張公子已經答了,咱家就不答了。

咱家幫他敲敲邊鼓吧~

朱子語類:評岳飛、秦檜、淚痕諸人物

記錄者:經略幽燕我童貫

問:近來知乎上都說岳侯,其人物如何?

(近來知乎上都說岳飛,這個人怎麼樣?

曰:一等一的人物。

一流人物

問:高廟時多人才。

宋高宗時果然人才多

曰:不然。當時有許多有名底人,而今看,也只如此。

話不能這麼說。當時是有很多有名的人,但今天看也不過如此

問:"岳侯若做事,何如張(俊)韓(世忠)?"

岳飛工作能力,比張俊、韓世忠怎麼樣?

曰:"張韓所不及,卻是它識道理了。"

張韓兩個人比不上岳飛,這是因為岳飛上路了,開始明理了。

又問:"岳侯以上者,當時有誰?"

比岳飛水平更高的人,當時還有誰?

曰:"次第無人。"

沒有更高的人了

問:如何?

為何這麼說?

曰:岳侯本是韓魏公家佃客,每見韓家子弟必拜,其人古淳若此,大節可觀。嘗面奏,虜人慾立欽宗子來南京,欲以變換南人耳目,乞皇子出閤以定民心。時壽皇方十餘歲。高廟云:"卿將兵在外,此事非卿所當預。"然此等事甚緊切,不知上何故恁地說?高廟不修德,若虜人立丙午元子於開封,人心歸之必如流水。武人能慮及此,亦大故是有見識。

岳飛是韓琦他家的佃戶出身,每見到韓家的子弟必拜,這個人很古樸,道德水平大致就可以看出來了。他曾面奏宋高宗,說金人要把欽宗的兒子,也就是當年冊立的合法的太子送到太祖登基的歸德府,想用這個手段來分裂我們。岳飛乞求高宗讓皇子孝宗皇帝確定儲君的身份,以安定人心。當時孝宗皇帝才十來歲。高宗皇帝說,你帶兵在外面,這件事不是你應當考慮的。但這件事這麼緊急,不知道陛下他為什麼這麼說?高宗皇帝不修德,如果金人把太子在開封扶持登基,那歸附他的人肯定向流水一樣不可遏制。岳飛作為一個軍人能考慮到這個,也是很有大見識了。

問:"如張韓劉岳之徒,富貴已極,如何責他死了,宜其不可用。若論數將之才,則岳侯為勝。然其亦橫,只是他猶欲向前衝殺。"

比如張韓劉岳這些人,已經這麼富貴了,怎麼能說他死了,是因為他不可用。若論幾個人的軍事才華,當然是岳飛最高。但他也驕橫,只是他比另外幾個人,還想著要去殺敵。

曰:"便是如此。岳侯恃才不自晦。郭子儀晚節保身甚闒冗,然當緊要處,又不然,單騎見虜云云。岳侯作副樞,便直是要攻戰上去做。張韓知其謀,便只依違。然岳侯便不做亦不免其死,其用心如此,直是忠勇也!

是這樣啊。岳飛仗著自己有工作能力,不懂避讓的道理。郭子儀晚年的時候,也是裝糊塗明哲保身。當然,到要緊的時候,郭子儀就衝出來了,他單騎退回鶻人的時候就是這樣。岳飛做副樞密使,就直接往北方的方面去努力。張韓都知道他的想法,只是表面應付而已。但是 岳飛就算不去做北伐的時候,也免不了要死的,他這麼用心,真是忠勇的人啊!

曰:有才者又有些毛病,然亦上面人不能駕馭他。若撞著周世宗趙太祖,那裡怕!他駕馭起皆是名將! 飛死,中興無望噫。

有才幹的人往往也有些缺點,但也終歸是上面的人不能駕馭他,怕他。設若岳飛遇見周世宗、宋太祖,世宗和太祖怎麼會怕駕馭不了岳飛?他們兩個手下帶的都是名將!岳飛一死,中興就失去希望了。

問:北伐之事如何不得緩?聞趙丞相主此說。

北伐的事情為什麼不能緩?聽說趙鼎有這個說法。

曰:非也。殺賊,不得不急。如人有個大家,被賊來佔了,趕出在外牆下住,殺之豈可緩?一才緩,人便一切都忘了。如今國家只管與講和,聘使往來,賀正賀節,稱叔稱侄,只是見鄰國,不知是讎了!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乃三軍、群臣、萬姓之天下,非復高廟一人之天下。高廟能棄天下之半,則天下人何以待之?壽皇知進取,這人心才算安了,然猶不能復此仇。不知後世誰者,能痛此快意否?

不是這樣講的,殺賊要趕緊。就好比你有個大家,被賊人佔了,你被趕出來在外牆屋檐下住,你去殺賊的事情怎麼能緩?你一緩,其他人就忘記了,不管了。如今國家和金人只管講和,年節往來,我叫你叔叔,你叫我侄子,只記得是鄰居,不記得是天大的仇恨了。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是宋高宗一人的天下。宋高宗忍心丟了天下的一半,天下人怎麼看他?孝宗是個積極進取的人,看他這麼拼,人心才穩定下來,但還沒有復仇。不知道後世有誰,能快意恩仇一把?

問:秦丞相人物如何?

曰:小人。

問:聽聞趙丞相也談和。

曰:趙丞相亦自主和議,但爭河北數州,及不肯屈膝數項禮數爾。至秦丞相,便都不與爭。太上出使時至磁州,宗忠簡假神以拒之,太上感其事,以為車輦是即位之兆;不曾關白中書,只令內官就玉津園路口造崔府君廟,令曹詠作記。一日,北使來,秦出接,過玉津園,見之。歸奏,所見太廟,不知是何神?太上因語之。秦曰:"虜以為功,今卻歸功於神,恐虜使見之不便。"即日拆之。

趙鼎也主持和議,但還是在河北州縣上和金人爭執,還有就是對金搞的下跪受封的禮節這些也計較。秦檜當丞相,都不爭了,人家怎麼說怎麼做。當初高宗當使者的時候路過磁州,宗澤假借拜神的名義把他攔了下來,才讓他登基的。高宗覺得這事感受很深,以為當時馬咬著車輛的護套不讓他走就是預示著他要登基,因此也不下令政府,就命令內臣去玉津園路口造了個崔府君廟,作為紀念。還讓曹詠寫了篇回憶的文章。有一天,金人使者來,秦去迎接,路過這裡看見了。回來報告的時候,說自己看見了那個廟不知道祭祀的是誰。高宗就告訴他這件事。秦丞相說,陛下你登基是金人的功勞,你卻歸功於神靈,恐怕金人見了有想法吧?於是當天就拆掉了。

曰:秦全是倚虜脅太上,每取旨時,只是說過。一日,除周葵作何官。太上曰:"周葵為彼官未久,且令在彼。"秦不應,下來即批敕除之。政府一人云:"適間上意未允。"秦曰:"此等事,只是奏過便了。"遂除之。

秦檜全是靠著金人脅迫陛下。每次取旨意的時候,其實只是他自己報告而已。有一天,要安排周葵做一個什麼官,陛下說周葵當那個官時間還不長,且不要再另外任命了。秦檜不說話,下來就批示命令安排周葵另外任用。一起執政的某個兩府大臣說,剛剛陛下沒同意啊。秦檜說,這種事,告訴他就行了。於是就另外任命了。

曰:秦檜初罷相,出在某處,與客握手,夜語庭中。客偶說及富公事,秦忽掉手入內。客莫知其故。久之方出,再三謝客云:"荷見教。"客亦莫知所謂,扣問,乃答云:"處相位,元來是不當起去!"是渠悔出,偶投其機,故發露如此。趙丞相初亦不喜之。及其再入,全然若無能,趙便謂其收斂,不做一聲,遂一向不疑之,亦不知其如此。胡康侯初甚喜之,於家問中云:"秦會之歸自虜中,若得執政,必大可觀。"康侯全不見得後來事,亦是知人不明。

秦檜第一次罷相的時候,在一個地方與客人相見,兩個人手握手晚上在庭院里講話。客人偶然說道了富弼當年講自己可以做伊尹,就算是宋英宗也是能廢掉的。秦檜突然不握手了,馬上入內走了。客人莫名其妙。過了很久,才出來對客人說,你給我上了一課。客人還是莫名其妙,去問秦檜,秦檜才說,當宰相的人,是不應該隨便就放棄這個位置的。他說這話,是因為他聽了富弼操縱廢立的故事,後悔了,所以才表現這麼不正常。趙鼎當初也不喜歡他,等他再次加入執政團隊的時候,好像根本沒作為的樣子,趙鼎就以為他比之前收斂了很多,就不再警惕他了,這也是因為趙鼎不懂這個人的緣故。胡安國當初也很喜歡秦檜,在和家裡人談話的時候說,秦檜從敵人那邊回來,通曉敵情,若是能成為執政的一員,必然大有作為。胡安國全然不知道之後秦檜做的那些事,也是他識人不明啊。

問:"他何故不就攻戰上做?"
秦檜為何不考慮軍事討伐呢?

曰:"他是見得這一邊難成功,兼察得高宗意向亦不決為戰討計。

他是覺得軍事討伐很難,自己搞不定,同時也探察到高宗陛下北伐的想法也不是很堅決

問:張魏公行狀,秦相叛逆事如何?

張浚行狀說秦檜有叛逆的跡象,到底怎麼回事?

曰:"當時煞有士大夫獻謀者,亦有九錫之議矣,吳曾輩是也。吳曾以布衣特補右迪功郎,紹興二十四年為太常寺主簿,其用心盡如此!

當時有很多士大夫給秦檜出謀劃策謀逆這種事的,也有人建議給他先加九錫,吳曾出的主意。吳曾是個沒有功名的人,在紹興十年特授了右迪功郎,在紹興二十四年就當了太常寺主簿,他的心思都是用在這種事上。

問:秦相到底氣數不好。

秦檜的氣數還是不好。

曰:好底氣數,常守那不好底氣數不過。且如秦在相位十一二年,被他手殺了幾個人,又殺了許多人,皆是他那不好底氣數到長了。秦相是上大夫之小人,曹泳是市井之小人。

好人的氣數其實總是熬不過壞人的。秦檜在相位十一二年,被他親手下令殺了多少人?搞政治鬥爭又殺了那麼多人,都是因為他的氣數長啊!秦檜是士大夫里的小人,他的幫凶曹泳只是市井裡的小人而已。

(眾抹淚)

曰:莫哭,莫哭。把這天下扶持了,正我輩底事。古人定大難者不知是如何?不知範文正寇萊公人物生得如何?氣貌是如何?平日飲食言語是如何樣底人?今不復得親身看,且得個依稀樣子,看是如何地。如今有志節擔當大事底人,亦須有平闊廣大之意始得。

不要哭。扶持這個天下,正是我等的事情。只是不知道古人能在這麼艱難下扶持天下的是怎麼回事?不知道範仲淹、寇準他們是怎麼做這些事情的?他們氣質相貌怎麼樣?平時生活起居都是什麼樣的?今天我是不能親眼看到了,只能估摸個大致的樣子,看看是怎麼回事。如今有志氣要擔當大事的人,也要有寬廣的胸懷才行。所以不要難過。

問:"若做不得,只得繼之以死而已。"

若是這天下扶持不了,那最終無非去死。

曰:固是事極也不礙一死。唯一死,只得了個自身的道理,於國事無補,恐無益於事,其危亡傾頹自若,奈何!如靖康,李忠愍死於虜手,亦可謂得其死。但當時使虜人感慨,謂中國有忠臣義士如此,可以不必相擾,引兵而退。如此,卻於宗社有益。若自身既死,事變只如此,濟得甚事!當死而死,自是無可疑者!

事情走了極端,死也沒有什麼。但你自己死了,只是給自己一個說法,對國家而言沒什麼用,恐怕沒有什麼幫助。國家危機了還是危機了,怎麼辦呢?比如靖康的時候,李若朴死在金人手裡。如果當時金人感慨的認為,中國有這樣的忠臣義士,恐怕不好征服,於是引兵而退。如果是這樣,那這種死對國家有用。如果是自己死了,事情也不過如此,那能幫什麼忙?應當死的時候再死,不要白死,這個道理不用懷疑。

問:今知乎上有人名淚痕,與眾論獨異,如何?

今天知乎上有個叫淚痕什麼的,他的看法非要和其他人都不一樣,這種人怎麼樣?

曰:欲為文,需多看文字,多進學。某尋常看文字都曾疑來。每一次看透一件,便覺意思長進。不似他人只依稀一見,謂其不似,便不復看;不特不見其長處,亦不見其短處。此人看文字卻只摸得些渣滓,到有深意好處,卻全不識!聽說也寫得三五個字,還是不進學的末路。

想寫文章,要多看其他人寫的文字,多用心學習。我尋常看文章都反覆思考推斷。每一次能看透一件事,便覺得對事務的理解又進了一步。不像其他人,只是隨便看看,覺得不是那麼回事,就不繼續思考了。這麼干不僅僅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也不知道別人的錯誤在哪裡。淚痕這個人看文章,都是些文字上的渣滓,真正有深意的重點地方,他全沒看懂!聽說他也寫過一些文章,還不是根本沒有知識的後進的東西。

@張佳瑋

@古青

@琅邪楊文理


『岳飛為什麼會死』相關問題和『郭嘉厲害嗎』一樣,已經被各種答主從各個角度回答過不止一次了,但是總是有人頑強的想翻案。有答主說,拋棄忠奸論,以『政治鬥爭』來解釋比較客觀,其實這才是危險的傾向。一旦拋棄了當時的環境,純粹的以現代辦公室政治代入,很容易將歷史片面化,一切皆權謀,而忽視了制度的一面。

岳飛下獄之前,是樞密副使,換到現在也就是大宋的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按照宋朝正常的制度,武人做到這個位子,就已經化繭成蝶,修成正果,脫去了武將的殼,登堂入室成為執政的一員,和『東華門外唱出』的士大夫們一起主宰帝國的命運。與此同時,他們也獲得了文官們的特權——免死。雖然說『不殺士大夫』這個祖訓不太靠譜,還有待於進一步考證,但是宋朝自真宗到徽欽,極少對士大夫處以極刑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是北宋,就岳飛這個地位,只要不是坐實了謀反,怎麼都不會死的。就算是上面有人說的什麼建議立儲干預皇權啊,和皇帝鬧彆扭故意不接旨啊……且不說這些行為背後的動機,以及岳飛是不是『應該』(其實這些也都有很詳細的論述,說岳飛情商低是站不住腳的,不過有珠玉在前,這裡就不展開了),即便是他是自己真的在作,以宋朝的老規矩,基本上也就皇帝不高興,外放到嶺南。但是以樞密副使的身份,外放了也會應該會知一個州,除非非常不高興,那就會貶職,像寇準那樣當個雷州司戶。但是無論如何,性命是無憂的。

並且岳飛當時還年輕,比其他的中興將領都小,外放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等到十幾二十年後,宋孝宗即位要北伐,以岳飛的戰績、資歷和曾經做過執政的身份,被重新啟用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但是偏不巧,岳飛碰上了宋高宗,宋高宗時期剛剛即位,就殺了太學生陳東和歐陽澈,這其實就是一個不好的信號,代表士大夫不再免死了。整個國家的指導思想從北宋時期的『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門羅主義變成了『量舉國之物力結金國之和好』的投降主義。可惜,南宋不是北宋啊。


@淚痕春雨 討教一下

無視之前的諸多如郾城穎昌之類的大戰役,還有之前宗弼在順昌被人吊起來錘的陰影,直接500打的10萬亂竄,合適嗎?

維揚之變的時候金軍不過5、6000的樣子,趙構無視揚州城10萬大軍,帶著5、6個人就跑了,這簡直就是另一個視角的女真抗漢神劇啊。(可憐了揚州百姓,皇帝帶頭逃跑,無人組織秩序,相互踩踏,死傷無數。逃到江邊的百姓又因為船隻被趙構的近侍徵用,運送財寶,無船可渡,只能等死。)

「(李侃)乃率禁軍民兵二千往擊之。與十七騎相遇,金人曰:不須用兵今城下巳講和矣。我乃被太子郎君差往國中幹事。侃不信,欲與之戰。十七騎者分為三,以七騎居前,各分五騎為左右翼。而稍近後前七騎馳進,官軍少卻左右翼乘勢掩之。且馳且射,官軍奔亂死者幾半。」你沒看錯,17騎把2000人摁在地上摩擦,抗日神劇與之相比,小兒科啊。你編劇的腦洞再大能比歷史隨便開的一個玩笑大嗎?

對了,我記得有個新聞是500ISIS士兵大破2萬伊拉克政府軍,新聞找不了,知道的朋友請告知一下。

所以,在敵軍已經喪失鬥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情況下,500(後面還有大部隊嚴陣以待) 破(不是殲滅) 10萬理論上不是不可以吧?

另外,X爺爺這個詞是表達尊敬忌憚的,算是古代口語吧,你覺得現代人寫的抗日劇本會出現「爺爺」這種口語嗎?抗日後期土八路壓得鬼子不敢出炮樓,鬼子小隊長給土八路寫信又不會只寫一個姓名,不照樣是「xxx君」開頭以示尊重。

臨安讓人糟心的事情那麼多,軍權也解了,職務也辭了,岳飛作為一個大孝子,他母親死了之後他就沒守過孝,心灰意懶的他回自己廬山的私邸,母親安葬的地方(而且在廬山的房子是他早就置下的,為的就是掃清乾坤,直渡河洛之後告老還廬山,青燈古佛,了卻殘生),一邊享受天倫之樂,一邊守孝,人之常情,有何問題?而且岳飛這種宰執級別的前大臣,告假回江州,必然是向朝廷報告的,趙構必然是知道他去哪的,所以了解岳飛是回江州的趙構究竟該怎麼想呢?

確實啊,史料里王俊就是被收買了。王俊外號王雕兒,「雕兒者,擊搏無義之稱也」,在東平府時,就靠賣隊友升為副都頭,從紹興五年歸屬岳家軍後,到紹興十一年,未立寸功,未升一職,對治軍嚴苛的岳飛頗有怨恨。作為一個投機者,自然和張俊一拍即合。

王貴這個人,其實要說的話,他也可以算是對岳飛有些不滿的。紹興十年北伐,有場很關鍵的戰役——穎昌戰役(岳飛不在),王貴一度怯戰(雙方實力差距太大),好歹最後這仗還是大勝,基本上快要摧毀金軍的戰鬥意志了,但是,岳飛就因為王貴有一絲怯戰,就要斬他,眾將求情,才饒他一命。還有一次,有居民失火,王貴部的一個部卒趁機偷了民家的蘆筏,岳飛偶然發現之後,不僅那個小卒被斬了,王貴也連帶著吃了100軍棍。

所以張俊覺得王貴肯定對岳飛懷有忿恨,利用王貴去樞秘府述職的時候引誘他,王貴只一句「相公為大將,寧免以賞罰用人,苟以為怨,將不勝其怨矣」就拒絕了。那既然軟的不行,自然來硬的,王貴就屈服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胡銓那種視死如歸的勇氣的。

至於誣告狀內容很差勁,漏洞百出,謊言拙劣,太長不貼了王俊誣告張憲之《告首狀》全文_張憲吧_百度貼吧

多扯幾句,岳飛案的過程中有幾處我看來是相當滑稽的。

首先王俊的誣告狀「幾經「」輾轉,非常精妙地在張憲之前到了鎮江樞密行府,張憲可謂是地獄無門自來投。

抓獲張憲後,按制樞密院不是司法機構,無權開堂審問,所以樞密院吏王應求說「樞密院,史無推戡法,恐壞亂祖宗之制」。好,你不幹是吧?我堂堂樞密使使喚不動你吧?那我就擼袖子自己審,自己拷問,哼!

王俊誣告狀裡面先寫「張太尉道:更說與你:我相公處有人來,教我救他。」 然後又在狀紙後面的帖子上補充「張太尉說,岳相公處來人教救他,俊即不曾見有人來,亦不曾見張太尉使人去相公處。張太尉發此言,故要激怒眾人,背叛朝廷。」 你這樣前後矛盾,等於說你也有責任的吧?

作為岳飛主審官之一的何鑄兩三個月前還是彈劾岳飛的一員幹將,結果在獄中就成了岳飛的迷弟了,不僅停止審問岳飛,還跑去懟秦檜,搞得秦檜不得不說「此上意也!」來鎮場子,結果又被何鑄一句「鑄豈區區為一岳飛者,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懟了回去,秦檜只能無語,無奈把何鑄撤掉,換成我們很熟悉的万俟卨。另外,沒有何鑄的話,我們也不會知道岳飛背上刻有「盡忠報國」四字。

岳飛之所以12月29號被殺,各種程序還是後來倒填的,就是因為參加審詢的負責結案的人一直在拖,結不了案,岳飛就不能從程序上判決他死亡,所以紹興十一年最後一天急忙殺了他,以取信於金人,堂堂一國君臣,殺個人還要看爸爸國臉色,害怕爸爸不高興,可以說很爆笑了。

韋太后至臨平,問:「何不見大小眼將軍耶?」人曰:「岳飛死獄矣。」 遂怒帝。 老太婆剛回來時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普遍性之外還有著特殊性,淚痕你不能因為張俊不動如山,劉光世長跑冠軍,吳階砍的轉運使人頭夠2個足球隊人手一個踢著訓練就說岳飛也驕悍跋扈。

趙構先是出爾反爾,讓岳飛一腔熱血涼了半截,耳後又與宰相發生衝突,互相噴過之後宰相還要參岳飛,說岳飛「專在並兵,意在要君」,還派人去奪岳飛兵權,這種時候辭職才是正常的好嗎?倒是趙構,逮著別人就說岳飛跋扈,事實如何你趙構心裡還沒一點x數嗎?岳飛後來複職出於封建道德還要上謝罪表,趙構倒好,站在道德高地上,高冷地說一句「犯吾法者,唯有劍耳!」

說到淮西軍變,這不能簡單的歸結于軍隊對文官系統的抵制,淮西軍變是淮西軍在接受了文官呂祉領導的基礎上,呂祉如岳飛立的flag所言,不習軍務,不能服眾,能力不夠。王德酈瓊這對冤家,劉光世在,他兩有矛盾也爆發不了,劉光世一走,朝廷不著手解決矛盾,還把這兩火藥桶放在同一個同一個位置,隨時要爆炸。呂祉發現自己解決不了矛盾,就想解決產生矛盾的人,觸底反彈,被反噬,死到臨頭還說什麼「若祉有過失,當任其咎,奈何如此負朝廷!」早幹嘛去了!

至於岳飛上廬山後,岳家軍軍心浮動,很正常啊,主官離開,突然空降一個文官過來,是個人都會感覺一些不適應,反映在人組成的軍隊就是人心惶惶,流言四起。薛弼做完思想工作後,發生了什麼嗎?岳家軍抗命了嗎?

所以,我想說的是不能無視岳飛是最「知尊朝廷。」的人,無論是宰執還是趙構都誇獎岳飛聽話,而去用其他將領不聽話論證岳飛也不聽話。

對不起,沒讀懂,請高手幫我解讀一下。

額~,老韓當時的情況還真是「人在臨安坐,鍋從天上來」。宅在臨安的老韓意外的收到岳飛的一封信,「老哥,你的一個原部下污衊你的一個現部下,說什麼 蠱惑眾聽 圖叛逆 謀還世終掌兵柄 ,您老快想辦法自救吧!」 有理由相信,如果沒有岳飛透露消息,第一個死在昭獄的是他韓潑皮了。

怎麼樣,是不是很熟悉,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不久之後,秦檜如法炮製,岳飛而不是韓世忠進去了。

應該是說,岳飛被殺,標誌這宋金正式確定和議,然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對於南宋人民而言,最為艱苦的時候來了,對於南宋政壇而言,紹興黨禁才剛剛開始,主戰派士大夫的噩夢正在悄然展開。


2017.10.17晚更新:

淚仙可能也發現自己污衊岳飛回廬山隱居是為了陰謀奪取神武后軍兵權這個說法太過駭人聽聞,所以最新一次編輯自己灰溜溜地修改掉了。

我居然忘了淚仙最擅長的招數:裝傻改答案。

沒截圖,失誤。

不過無所謂。吊起來打就成。

---------------------------------------------------------分割線--------------------------------------------------------

2017.10.17上午更新:

再給淚仙挑個刺:淚仙表示岳飛回廬山隱居是為了陰謀奪取神武后軍領導權。

看到這我差點笑掉後槽牙。淚仙已經比秦檜還牛逼了。因為連秦檜都沒想到怎麼把「陰謀奪取兵權」這個罪名給扣到岳飛頭上。

因為秦檜雖然恨不得岳飛馬上死,但是卻清楚地知道,岳飛的私宅就在廬山,岳飛的母親也葬在附近。此外,岳母去世的時候,趙構他爹,也就是宋徽宗,剛去世一年。這個時候,岳飛本應守孝三年。但是趙構為了「復仇」,起複了岳飛。雖然趙構最終還是沒膽子主動進攻,但是兩年後,金兀朮南下,趙構不得不派岳飛出兵抵抗。所以岳飛壓根就沒時間守孝。

等到岳飛被解除兵權之後,請假回家守孝,合情合理。

就這麼個合乎人情法理的舉動,被淚仙造謠,安上個連秦檜這麼陰毒的人都不敢安的「陰謀奪取兵權」的罪名。淚仙厲害了!

---------------------------------------------------------分割線--------------------------------------------------------

作為一個岳飛腦殘粉,我聲音一向很大。

淚痕請不要再自問自答了,求你了。

三無小號,有一堆相似問題,拋出故作驚人地爭議性答案,糾集自己的粉絲瘋狂點贊。

為了出書,這麼處心積慮,累不?你以前把目標對準閹黨、司馬懿、袁崇煥之流也就算了,現在開始對民族英雄岳飛下手,收誰錢了?

曾經我回答了一個問題——伊利丹·怒風:為什麼非要把岳飛說成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不可?

其中的重點就是:要摧毀一個民族的道德人心,最簡單的一個方法便是抹黑他們的英雄,它是打開整個道德體系的一個突破口

不管淚痕有意無意,是收了誰的黑錢,針對歷史上的英雄人物諸如岳飛諸葛亮宗澤之流下手,還是單純為了嘩眾取寵,以達到出書賺錢的目的,懶得去深究。

既然是老生常談,月經問題,那我直接複製粘貼以前的舊答案:

岳飛之死,不是因為什麼情商低,更不是因為功高震主。他的死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的底線和抱負。

當然,也不僅僅是死於自己的底線和抱負。北宋末南宋初,其實很多文臣武將,都有類似於岳飛的底線和抱負——洗雪靖康之恥。那麼為什麼死的是岳飛呢?其實我這個表述也是不恰當的,事實上,很多同情岳飛、替岳飛求過情的士大夫也都被秦檜給弄死了,只不過沒岳飛這麼出名而已。而他們也不全是主戰派。

岳飛死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不但有洗雪靖康之恥的抱負,也有這個能力。

如果是按照正常人的理解,我要是皇帝,我要不要恢復河山,我要不要重用岳飛——在岳飛最聽話對皇權最沒有威脅的情況下?我肯定是要的啊,岳飛之於我,簡直就如同姜尚之於文王,管仲之於姜小白,諸葛亮之於劉禪,那還猶豫個雞毛啊,金票官爵大大滴有!想必在座諸位也跟我一個想法。於是聰明的知乎俠們微博俠們貼吧俠們就覺得,英明神武之趙構不會不懂這麼簡單的道理,但他還是害死了岳飛,那麼反證岳飛一定讓趙構感受到了威脅,反證岳飛一定是政治覺悟低情商低只懂悶頭打仗,最後得出結論:岳飛是個飛揚跋扈的軍閥,或者是個只謀國不謀身的愣頭青。這是鍵盤俠們的邏輯,乍一看還蠻有道理。不然怎麼解釋岳飛之死呢?趙構又不傻,對吧?

很可惜,岳飛悲劇的地方就在於,他的頂頭上司趙構,就是個神經病。不但是神經病,還是個愛好以最殘忍手法玩弄幼女、聽到金兵打過來就嚇得陽萎了的精神病。嗚嗚哀哉!

其實趙構真的傻嗎?不傻。他清醒地知道一點:想要恢復故土,非岳飛不能。而如果僅僅志在偏安,那麼岳飛就可有可無。

當時的南宋可謂名將雲集,岳飛雖然名氣大,但實際上是小字輩。比他年長的有韓世忠、吳玠、劉錡、張俊、劉光世等人,年輕如吳階,也不比趙構大多少。在趙構眼裡,有這幾位,完全能保證他在江南吃香喝辣。至於說恢復故土?呵呵,嫌麻煩。等到他養子繼位,按理說,這個大宋關他鳥事。但是他還是一次又一次地在兒子想要北伐的時候潑涼水。因為一旦打起來,趙構就沒安穩日子過咯。這就是我為什麼罵他是神經病的原因。因為如果他不是神經病,就不會在國讎家恨未報,北方強敵虎視眈眈的時候先殺大將。按照正常人的想法,岳飛很厲害,北伐十有八九能成功,那麼肯定是掏刀子干他丫的。而按照趙構的想法,岳飛雖然很厲害,但北伐有極低的可能失敗,僥倖成功,對趙構有什麼好處嗎?名垂青史?巨大榮譽?有卵用!還不如讓趙構安安穩穩地玩幼女!而一旦失敗,趙構就得收拾細軟跑路!就玩不了幼女了!這就是趙構的思路。

北伐成功,不能讓趙構更爽快的享樂,封禪泰山有什麼意思!死了之後讓文人百姓吹捧有什麼意思!而北伐失敗,那代價就大了。所以別說是有極低概率失敗的北伐,就算他明知道百分百成功,也不一定去干!因為麻煩!至於說是否養虎遺患,金兵是否在剩下的能保證他偏安的武將老死之後捲土重來,管他趙構屁事!

這種心態其實不難理解,諸位看今日之輿論,類似趙構這樣的牛鬼蛇神還少嗎,打著愛國的旗號對zf的軍費開支外交政策指手畫腳,歸根結底還是怕萬一發生了戰爭,影響了他們的小確幸。至於國家真的無兵無備了,能不能被施捨和平,管他們屁事!只不過趙構恰好身在高位,造成巨大破壞了而已。

伊利丹·怒風:歷史上特別冤枉的人有哪些?

上下三千年,論冤枉者,無過於岳飛。

岳飛死得冤,這個毋庸置疑,不過能享用近千年的香火美名,如果就這樣,想必不虧。

只是他大概沒想到,在所謂的「民智已開」的年代,卻突然冒出來一堆人從各種角度去抹黑他。

抹黑他的人,角度無非就兩個:

1、站在趙構立場,岳飛有必須死的理由

2、岳飛不是什麼好鳥,死了不可惜

第一個常見,無非就是諸如「迎回天眷、建議立儲」激怒趙構、不顧大局一心想著強行北伐等等老生常談,這類人也不一定就是壞,只是喜歡裝特立獨行然後被牽著鼻子走,單純就是蠢罷了。

第二個也不少,無非就是「岳飛是軍閥」、「岳飛鎮壓農民起義」、「岳飛是大地主」、「岳飛殘暴無情」、「岳飛戰績造假」等等,這個主要出現在百度秦檜吧等謬丑扎堆之地,這個完全就是壞了。有興趣的知友可以去圍觀一下。

這兩類人,黑岳飛的彈藥,基本上都來自呂思勉。至於呂書以及呂本人有什麼下場,他們是全然視而不見的。

呂書中,就岳飛和秦檜的問題,主要有五個結論:

1、南宋初年,軍事實力沒有辦法跟金國抗衡。大將如岳飛、韓世忠等人,其部隊都是群盜糾合,「既未訓練,又無紀律,全靠不住」,平定盜寇尚可,遇到金兵,則非敗即遁。偶有小勝,也無補大局。

岳飛的部眾原先大多是『四方亡命、樂 縱、嗜殺之徒』,呂先生這個觀點,大致上是沒錯的,可惜岳飛之所以在南宋脫穎而出,靠的不是他會拉三石強弓,射破蒼穹,而是嚴明的軍紀以及刀斧棍棒之威,能把一群無組織無紀律的亡命徒調教得 『奉令承教,無敢違戾』,足以體現岳飛的能力 (《金佗稡編》卷9《遺事》)。《金佗續編》卷30《郢州忠烈行祠記》稱讚岳飛:『小善必賞,小過必罰,待數千萬人如待一人。』 更別說後面的所謂「遇到金兵,則非敗即遁」,簡直是赤裸裸的嘴炮了,除了影射北洋軍閥之外,我實在看不出呂先生這個觀點的任何意義。

2、大將們把持軍區內的財政大權和人事大權,乃是架空中央的軍閥。金宋如果交戰,中央只能繼續容忍大將割據;金宋如果議和,中央必然會謀求收回兵權。

呂先生看樣子對兩宋的制度一無所知。南宋初年,就連遠在四川的「軍閥們」,都處在南宋朝廷的掌控之中。何來「大將把持財政人事大權」?岳飛真有這麼屌,何至於被中旨從北伐軍中給弄回江南,最後被害?從古至今有這麼窩囊的軍閥嗎?

3、各種史料對照分析,岳飛戰功長期被誇大,最著名的「郾城大捷」也嚴重注水。

誇大戰功?一臉懵逼。《金佗續編》卷27《黃元振編岳飛事迹》記載:『公奏戰功必以實,未嘗徇私而寄名虛奏。公之子宣贊雲勇冠三軍,攻隨州,手持雙錐,首先登城,公乃奏其功。與妄將私匿竄名戰士之中以冒官爵者異哉!此士之所以樂於用命,而服其至公也。』

4、秦檜不是金人姦細,主持議和也不是賣國賊,「和議在當時,本是件不能避免的事。然而主持的秦檜,卻因此而大負惡名,真冤枉極了。」

秦檜到底是不是金人姦細,現在也沒辦法把他挖出來鞭屍審一審了。只從客觀上講,秦檜的確做了大金忠臣都辦不到的事兒:在大金國大逆風的情況下成功地瓦解了南宋國防。另外,和議當然是可以和議的,但是,明明可以把對方騎在臉上摩擦,但是在我大金忠臣秦檜的勸說下,大宋卸了自己的胳膊腿兒,匍匐在地,翹起屁股,露出菊花,這惡名秦檜不背,誰背?

5、岳飛被殺,其他大將的兵權被收歸中央後,「宋朝才可以勉強立國了」。

岳飛是南宋諸將中最恭順最聽話的武將,沒有之一。不管是紀律嚴明,還是不虛報戰功,又或者服從指揮,聽調聽宣,從古至今能與岳家軍相提並論的,大概也只有我軍了吧。

--------------------------------------------------------------分割線---------------------------------------------------

相關問題補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伊利丹·怒風:如果沒有干擾,岳飛能打拚到哪一步?

伊利丹·怒風:岳飛是民族英雄嗎?為什麼?為什麼有人說岳飛阻礙了民族統一?

伊利丹·怒風:為什麼非要把岳飛說成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不可?

伊利丹·怒風:真實的岳飛是怎樣的?

伊利丹·怒風:歷史上特別冤枉的人有哪些?

---------------------------------------------------------分割線--------------------------------------------------------

看了其他答案——我是說幾乎所有答案,我才發現,知乎的平均水平下降到何等可怕程度。

易中天等人流毒無窮。


有些人吧只是欠缺知識,多讀書就好了。
有些人卻是人格有問題,不讀書是無恥下賤,讀了書是下賤無恥。
岳飛平生志向不過是救中原百姓,還天下太平罷了。大好男兒立此志向難道還有錯?在看他平生所作所為,道德完滿功業大成,於公於私何曾負國負人?這樣的人物居然不得好死,害他的人居然還都能善終,老天爺不長眼。活該他爛宋亡在崖山,咎由自取,只是可憐了天下百姓。就這樣早就蓋棺定論的事,有什麼可在研究的?你爛宋君相要苟安,要棄中原百姓,要給我韃金當兒皇帝。趙構要當石敬塘要當委員長,秦相爺更是先當宋子文後來又要當汪精衛,岳飛擋了他們的路自然要殺。

飛北伐,軍至汴梁之朱仙鎮,有詔班師,飛自為表答詔,忠義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而卒死於秦檜之手。蓋飛與檜勢不兩立,使飛得志,則金仇可復,宋恥可雪;檜得志,則飛有死而已。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里長城!」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嗚呼冤哉!


趙構陽痿,雖然陽痿之前有個兒子但是3歲就被嚇死了。

秦檜也沒兒子,只有個過繼的養子。

而岳飛不到四十歲就有五個兒子。

功高震主啊


死因,不過是因為君子可以欺之以方而已。于謙也是這麼死的。如果岳飛真的將自己的利益與地位凌駕於南宋朝廷之上。趙構秦檜只能等死而已。


淚大師,我一直聽這個名字從來沒認真的看過他的答案,今天也算是第一次認真看完吧!高明啊!大開眼界啊!


我先說一說其他的吧,以前,我這麼想的,岳飛這麼組建岳家軍,軍隊各種征戰各種勝,威脅到皇帝了,所以殺了。
淮西軍變,岳飛雖然有接受處置的能力,但跟皇帝說的時候太過於自負,有一種非我不行的感覺,讓皇帝懷疑他傭兵自重!所以殺了!
南宋以商賺錢,講和每年支付費用要遠遠少於打仗支付的費用,岳飛費錢,所以殺了!
岳飛能力太高,有時候還不聽話,有時候處理事情還不會拐彎,總是讓宋高宗不舒服,所以殺了!
秦檜需要掌權,岳飛在軍隊的背景,能力太強,耽誤了秦檜,所以借高宗之手殺掉!

這些我都想過,是不是和淚大師有那麼一點相似之處呢?但我啥時候這麼想的,我沒看過宋史,沒讀過相關內容,只是從百度上百度了一些小事情,偶爾看了看一些電視劇之類的快餐文學,那時候我有一種反智主義思想在,我才這麼想(類似的還有魏忠賢是好人等等),那時候我才高中!

但後來看過這些東西,真的讓自己認真的去了解中國過去的歷史,我就知道自己當年到底有多sb。
岳飛家在廬州,回趟家都能被說回到前軍區,這啥意思,為了讓皇帝安心,岳飛還要把自己老娘屍體挖出來搬個家?
你既然認為軍隊改制了,那岳飛反不反,有沒有這個意思,派個人監視下不行?朱允文還能找個人監視下自己皇叔朱棣呢,更何況是皇帝要監視一個已經無權無勢的岳飛?
岳飛自己請辭,叫不服撂挑子不幹!那你說怎麼辦才可以?軍隊要改制,要收兵權,皇帝得讓岳飛走,岳飛自己走了,你說這叫不服,這是擺脾氣,你真tm難伺候。
整個歷史都知道莫須有啥意思,秦檜都想不出來的罪名,您老這麼動動嘴就有了,我tm還能說啥,你牛逼!

岳飛為啥死了,因為皇帝就tm是一個傻蛋,再多說一句,淚大師給了一個神奇的理由說岳飛死是因為皇帝要改軍制,姑且不說對錯,那淚大師咋不說說皇帝為啥要改軍制?因為皇帝要向金人展示自己求和的決心啊!趙構這貨,金兵打過來,自己就跑,連抗爭都沒有,在海上漂了幾個月,金兵退了,想起來回去了,你回去回的有點骨氣行不!人家跑了你回去了,又不是沒人能打得過!這種人就是平時活著你都懶得跟他說句話,遇點事就躲,有點事就逃,動不動還得捅你兩刀(這個氣話,說得過了),當朋友都嫌煩,當了皇帝,還指望他能做出來點啥好事!

有些時候麻煩您淚大師了,讀書少不要緊,別出來丟人了,行不!一個朱仙鎮大捷的爭議事件都被您拿出來證明史書不可信,實在是高,史書不可信,您這個滿嘴跑火車的就比史書更值得相信了?


既然有了這麼個問題,也經常有人問,還有些所謂的大師們在胡說八道,那麼關於弱智回答,我來糾正下,關於真正的死因,我來分析下。

評價歷史人物,首先要從史書來分析,要有史料,要有據。

我們先來看看關於岳飛的某些所謂的爭論和疑點

一 岳飛政治水平不高 要迎還二帝 請立皇太子

二 岳飛沒有打到朱仙鎮 岳飛戰鬥力一般

三 岳飛會危害國家統一 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 不得不死

史料來源 《宋史》《金史》

參考史料 《中興大事記》南宋 呂中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南宋 李心傳

《三朝北盟會編》南宋 徐夢莘

備註 以上私史時間均為成書時間,比如徐夢莘就是靖康元年生人

《宋史》撰修於元朝末年,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與《遼史》、《金史》同時修撰。

後朝編篡前朝史書,一般來說會有春秋筆法,但是元朝同時消滅了宋金兩國,而且岳飛與元朝並無交鋒,所以可信度還是可以信賴的。

我們來看第一點 岳飛政治水平不高 要迎還二帝 請立皇太子

很多人很多書都在說這個事,岳飛不懂得揣摩上意 不圓滑 作為將帥觸碰儲君乃人臣大忌

先問有沒有,再說為什麼

有 岳飛說過迎還二帝 也說過請立皇太子 但是!!

我們都知道自古深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 下面我們來解開這個套路

第一 迎還二帝這個口號,岳飛在紹興五年之後就再也沒說過;

第二 請立皇太子是在公元1137年也就是紹興七年,當時的背景是金朝想過把宋欽宗的兒子放到開封,重組宋朝。

別有用心的人會說迎還二帝和請立皇太子都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現。但是套路就在這。看一件事情不要孤立的看問題,這個套路就在於只說了片面的發生的事情但是不考慮前因後果也不考慮背景條件。

先看迎還二帝

A、 這句話是政治口號,並不是政治綱領;

B、 宋徽宗死於紹興五年,在此之後岳飛再也沒有說過迎還二帝

紹興七年岳飛給趙構寫了一封奏章 原文是:「……異時迎還太上皇帝、寧德皇后梓宮,奉邀天眷以歸故園,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陛下高枕無北顧之憂,臣之志願畢也。」

這裡可以看到,岳飛的政治口號已經變成了奉邀天眷以歸故園,再也沒有說過二帝,終極利益都是圍繞著趙構的,而且文字上都很注意和修繕,這叫政治水平不成熟?

再看請立皇太子

注意 趙構是個 陽痿!

是的,你沒有看錯,趙構是個陽痿,他有過一個兒子可惜夭折,順帶說一下陽痿的原因。搜山檢海捉趙構的時候,某天趙構正在一個美女的身上做著固國本的政治運動,突然一個太監跑過來說金軍殺過來了,從此就……你懂的

封建王朝,太子是國本,紹興七年金朝想過把宋欽宗的兒子放在開封,所以岳飛請立皇太子,以固國本。這有錯?這是政治不成熟?能有這種疑問的看來是不了解政治家和政客還有政治投機者的區別啊。

二 岳飛沒有打到朱仙鎮 岳飛戰鬥力一般

那個叫淚痕春雨的?仔細看好了!!!

兀朮大懼,會龍虎大王議,以為諸帥易與,獨飛不可當,欲誘致其師,并力一戰。中外聞之,大懼,詔飛審處自固。飛曰:"金人伎窮矣。"乃日出挑戰,且罵之。兀朮怒,合龍虎大王、蓋天大王與韓常之兵逼郾城。飛遣子云領騎兵直貫其陣,戒之曰:"不勝,先斬汝!"鏖戰數十合,賊屍布野。

  初,兀朮有勁軍,皆重鎧,貫以韋索,三人為聯,號"拐子馬",官軍不能當。是役也,以萬五千騎來,飛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陣,勿仰視,第斫馬足。拐子馬相連,一馬仆,二馬不能行,官軍奮擊,遂大敗之。兀朮大慟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兀朮益兵來,部將王剛以五十騎覘敵,遇之,奮斬其將。飛時出視戰地,望見黃塵蔽天,自以四十騎突戰,敗之。

  方郾城再捷,飛謂雲曰:"賊屢敗,必還攻潁昌,汝宜速援王貴。"既而兀朮果至,貴將游奕、雲將背嵬戰於城西。雲以騎兵八百挺前決戰,步軍張左右翼繼之,殺兀朮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兀朮遁去。

  梁興會太行忠義及兩河豪傑等,累戰皆捷,中原大震。飛奏:"興等過河,人心愿歸朝廷。金兵累敗,兀朮等皆令老少北去,正中興之機。"飛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里,與兀朮對壘而陣,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朮遁還汴京。飛檄陵台令行視諸陵,葺治之。

這是宋史里的記載 正史卷三百六十五列傳一百二十四 岳飛傳

先浮一大白!

還有人覺得八百人和五百人能幹嘛?打勝仗?吹牛逼吧?

你們可能不知道中國古代精銳部隊的厲害

漢之虎賁 唐之玄甲 宋之背嵬 這些都是每個時代的傳奇

再浮一大白!

《中興大事記》記載:「……其戰兀朮也,於潁昌則以背嵬八百,於朱仙鎮則以背嵬五百,皆破其眾十餘萬。虜人所畏服,不敢以名稱,至以父呼之」

嗯 我知道淚痕說不可能,五百人打十萬人?

你是智障嗎?五百隻是破之,不代表只有五百軍隊,只是所有的光環都加在這隻部隊上,比如玄甲軍。《資治通鑒》對於玄甲軍的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行台僕射屈突通、贊皇公竇軌將兵按行營屯,猝與王世充遇,戰不利。秦王世民帥玄甲救之,世充大敗,獲其騎將葛彥璋,俘斬六千餘人,世充遁歸。"所以按照你的邏輯李世民帶著玄甲軍殺過來,所有唐軍只有一千餘人?屈突通竇軌的部隊都被你吃了?你不是在逗我吧?書里的對壘而陣看不到?遣這個字你看不到?你連古書都不會讀你舔著個臉出來裝什麼?

三 岳飛會危害國家統一 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 不得不死

這個無非是說岳飛軍權太大,戰鬥力太高,而且軍隊人數不少,有可能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諸如此類。

對這個觀點,我同意一點為了為何自己的統治,這是岳飛的死因之一。

岳飛會危害國家統一?你讓我撤軍我撤軍,你讓我交出軍權我就交出軍權,你讓我幹嘛我幹嘛,說句老實話,中興四將里能勉強做到的也就韓世忠了吧?而且岳飛的品德也不會允許自己做這種事情,所以危害國家統一的觀點就算了吧,不要拿出來丟人現眼。

我來說下我對於岳飛的死的看法吧

岳飛,品格太高,能力太強,為將者,智信仁勇嚴無一不精,軍紀嚴明,戰無不勝。

他死在了一群敗類的手裡。

趙構,一心貪圖所謂的和平又怕自己的才能德行不足以駕馭岳飛,所以對岳飛忌憚

秦檜,一心獨相,想要永久的權利也知道自己的立足之本就是金國,所以對岳飛忌恨

張俊,他的事迹不在這一一列舉了,他對岳飛是嫉恨

岳飛,只是個農民出身,並不像中興四將裡面其他三將都是西軍出身,提拔他的人叫宗澤,所以從先天上,他就沒有派系,也沒有根基。這是先天不足。他的所作所為又是一面鏡子,讓有志者奮起,讓私慾者切齒,讓卑劣者自慚,他是上天送給南宋的禮物,可惜,南宋無德,承受不起。

另外,一心想要編織岳飛罪名的這些閹割者,別忘了,你們的祖宗秦檜和趙構給的官方罪名,也只是 莫須有

天日昭昭 天日昭昭

我就不附滿江紅了,附上一篇五嶽祠盟題記

自中原板蕩,夷狄交侵,余發憤河朔,起自相台。總發從軍,歷二百餘戰。雖未能遠入夷荒,洗盪巢穴,亦且快國讎之萬一。今又提一旅孤軍,振起宜興、建康之城,一鼓敗虜,恨未能使匹馬不回耳。故且養兵休卒,蓄銳待敵。嗣當激勵士卒,功期再戰,北逾沙漠,蹀血虜廷,盡屠夷種,迎二聖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朝廷無虞,主上奠枕,余之願也。河朔岳飛題

對了,某些人不要說 你看——迎二聖歸京闕!!有這個問題的請自行百度這篇題記的時間,我沒空給你普及。


在淮西之戰結束後不久,趙構就把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帥召集到中央政府開慶功會。因為一切進行的毫無預兆,所以三大帥並沒有想到這是削奪兵權的開始。[注1]

[注1]:至是同獻計於秦檜,請皆除樞府而罷其兵權,檜納之乃密奏於上,以柘皋之捷召韓世忠張俊岳飛並赴行在論功行賞。

等三大帥到了中央政府,趙構馬上通知他們,慶功會之後,你們就不用回自己軍區上班了。總而言之,我現在就提拔你們當樞密使,以後你們就在中央政府辦公好了。[注2]

[注2]:帝謂韓世忠、張俊、岳飛曰:「朕昔付卿等以一路宣撫之權尚小,今付卿等以樞府本兵之權甚大,卿等宜共為一心,勿分彼此,則兵力全而莫之能御,顧如宗弼,何足掃除乎!」

到此為止,南宋削奪兵權的行動,就算基本結束了。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被削奪兵權的三個大帥,為什麼只有岳飛不能善終呢?

最傳統歷史的解釋,南宋一心想和金國和談,而金國提出的一個條件,就是南宋必須得把岳飛殺掉才可以和談,所以趙構、秦檜就把岳飛殺了。[注]

[注]:兀朮遺檜書曰:「爾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且殺吾婿,不可以不報。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也。」檜於是殺先臣以為信。

這種觀點,在網路時代,已經沒有什麼說服力了,因為這種觀點不但荒誕,而且也沒有什麼過硬的史料支持。

也許有人會說,這些內容出自比較正規的史書,絕不是演義故事啊。問題是,在相關的史書中,許多關於岳飛的內容,其實都是可以當神劇看的。比如,完顏宗弼率領十萬大軍,就被岳飛率領五百人打得都有逃回黃龍府的念頭;[注]再比如,金國讓岳飛打得,都不敢直呼岳飛大名,一提起岳飛就稱之為金爺爺[注]。當然了,金國讓宗弼打得,也是不敢直呼宗澤大名,一提起宗澤就是稱之為宗爺爺。[注]

[注]:兀朮曰:"岳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京城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生曰:"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岳少保且不免,況欲成功乎?"兀朮悟,遂留。
[注]:其後敵復分路渡淮,駐廬州界,上命王進援。烏珠聞之望風遽遁。既而,復窺濠州,王麾兵救之。敵方據濠自雄聞王至,又遁,夜逾淮不能軍,敵大畏服,不敢以名呼號之,為岳爺爺。
[注]: 澤威聲日著,北方聞其名,常尊憚之,對南人言,必曰宗爺爺 。

許多人都說現在的抗日神劇非常神奇,問題是抗日神劇也沒有這樣神的內容啊。因為哪個抗日神劇敢說,某個抗日英雄率五百人,就打得十萬日軍抱頭鼠竄呢?哪個抗日神劇又敢說,某個抗日英雄太神了,以至小鬼子都不敢直呼其大呼,只以X爺爺稱之?

在分析岳飛之死前,我們先把岳飛被拘捕前的歷史事實,簡單介紹一下。

張俊、韓世忠、岳飛被解除兵權後,張俊、韓世忠都呆在臨安城內,而岳飛到廬山為母親守孝去了。

[注]:岳飛在辭掉了樞密副使之後,雖然南宋王朝還給予他一個萬壽觀使的空名義,實際上他卻已經離開杭州,回到廬山去了。鄧廣銘《岳飛傳》

從某種意義上,這已拉開了岳飛之死的序幕。因為廬山離臨安太遠了,而離岳飛從前的軍區太近了。一個高級將領被皇帝解除兵權後,不在帝國都城呆著,卻是跑到自己從前軍區附近為母親守孝。你是皇帝,你會怎麼想呢?

岳飛到廬山為母親守孝不久,岳家軍的一個將領就出來揭發說,岳家軍的張憲、岳雲試圖迫使中央政府讓岳飛重新回到岳家軍。[注]

[注]:張憲以前軍統製為提舉一行事務,得岳飛之子云書,遂欲刦諸軍為亂,且曰,率諸軍徑赴行在,乞岳少保復統軍。......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岳家軍的這個將領,為什麼出來揭發這種事呢?

按當時官方的說法,自然是因為這個將領忠於皇帝,所以看到岳家軍有人陰謀叛亂,所以毫不猶豫的站出來檢舉。按後世的說法,自然是這個將領被秦檜收買了。

這封檢舉信,很快放到岳家軍二號人物王貴的案前時。

岳家軍的二號人物王貴,得到這封揭發信,趕緊交給了樞密使張俊,並且把張憲抓了起來。[注]

[注]:都統制王貴赴鎮江府,詣樞密行府稟議,方回到鄂州,前軍副統制王俊以其事告之,貴大驚。諸統制入謁貴,貴遂就執憲,送於樞密行府。

王貴是岳家軍中毫無爭議的二號人物,他的排名一直在張憲的前面。只是王貴在關鍵時候出賣了岳飛,所以人們容易漠視王貴在岳家軍中的地位。[注]

[注]:「朕嘗聞卿奏,稱王貴、張憲、徐慶數立戰效,深可倚辦。方今正賴將佐竭力奮死,助卿報國,以濟事功,理宜先有以旌賞之。」
「將本軍人馬,權暫令統制官王貴、張憲主管」
從這兩條內容我們大約可看出來,在岳家軍里,王貴一直排在張憲的前面。
更主要的是,在岳飛被拘捕前,王貴是都統制,張憲卻是副都統制,更證明王貴在岳家軍中的地位排在張憲前面。「鄂州前軍副都統制王俊,詣都統制王貴,誣告副都統制張憲謀據襄陽為變。」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岳家軍二號人物王貴,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按當時官方的說法,自然是王貴忠於皇帝,所以看到岳家軍有人陰謀叛亂,自然是選擇了大義滅親。按後世的說法,卻顯然是王貴被秦檜脅迫了。

相關內容中,岳飛、王俊、王貴、趙構、秦檜、張憲、岳雲當時心裡怎麼想的?密室內怎麼密謀的?其實都是一個個羅生門。因為這種內容,不同的當事人,自然會有不同的記述,而且不同的旁觀者,自然會有不同的判斷;而且不同的時代,也會有不同的定論。

從這層意義上,相關內容中,最無可爭議的歷史事實應該只有以下幾點。

第一、岳飛被削奪兵權後,沒有在臨安呆著,卻是跑到了自己從前軍區附近的廬山。

第二、岳家軍有人揭發說,岳家軍有人想脅迫中央政府讓岳飛回到岳家軍。

第三、岳家軍的二號人物王貴,把相關揭發送到樞密使張俊那裡,並且拘搏嫌疑人張憲、岳雲。

第四、中央政府從廬山誘捕岳飛。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檢舉信的內容,可信嗎?

按當時官方的說法,自然是非常可信的,事實上岳飛就是因此被拘捕的,而張憲、岳雲被處死,就是因為這個罪名。[注]

[注]:閬州觀察使、御前前軍統制權副都統制張憲,坐收飛、雲書,謀以襄陽叛,當絞;飛長子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提舉醴泉觀雲,坐與憲書,稱「可與得心腹兵官商議」,為傳報朝廷機密事,當追一官,罰金。詔飛賜死,命領殿前都指揮使職事楊沂中蒞其刑,誅憲、雲於都市。

按後世的說法,自然是秦檜無恥的栽贓。因為精忠報國的岳家軍,怎麼會幹出這種事呢?

拋開各種先入為主的內容,單從情理上分析,岳家軍有人試圖讓岳飛重回岳家軍,並沒有什麼奇怪的。恰恰相反,如果說岳家軍從來沒有人試圖讓岳飛重回岳家軍,那才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

事實上,皇帝削奪兵權時,所有的軍隊都會有類似的反應。從某種意義上,這就是軍隊本能的反應。皇帝在削奪兵權時,面對類似的事情,通常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這種事就沒有多大的追究價值,只要在最後關頭,軍隊願意接受被剝奪兵權的事實,一切就都好說。

對此,我們可以看近現代,滿清削奪曾國藩兵權時,因為資料比較豐富,所以我們知道湘軍內部那是做出了各種盤算,最後才接受了曾國藩被削奪兵權的事實。至於滿清削奪袁世凱的兵權,北洋軍更是一直團結在袁世凱周圍做著不懈的努力。

在南宋收歸兵權前,南宋的軍事統帥有囂張?我們只要看張、岳、劉、韓、吳幾支軍隊,曾如何與文官系統對抗,就可以知道了。

大宋中央政府想調動張俊的軍隊,張俊那是公然拒絕[注];大宋中央政府想繞過張俊調動張俊的屬下,張俊更是大言不慚的進行恐嚇[注]。

[注]:浚以行府檄俊,俊拒之,謂世忠有見吞之意。.......鼎謂浚曰:「世忠所欲者趙密耳,今楊沂中武勇不減於密,而所統乃御前軍,誰敢覬覦?當令沂中助世忠,卻發密入衛,俊尚敢為辭耶?」
[注]:時朝廷以諸將權重,欲撫循偏裨以分其勢,張俊覺之,謂行府錢糧官、右通直郎、新監行在榷貨務劉時曰:「君為我言於子尚:易置偏裨,似未宜遽;先處己可也,不知身在朝廷之上能幾日。」庶聞之曰:「為我言於張十:不論安與未安,但一日行一日事耳。」俊不悅。

大宋中央政府想解除劉光世的兵權,趙鼎也好、岳飛也好,都說解除劉光世的兵權,劉家軍必然出大亂。宰相張浚不服,於是派文職官員強行接管劉家軍,結果在酈瓊的率領下,劉家軍多一半都投降了偽齊。史稱淮西兵變。[注]

[注]:鼎曰:「........光世將家子,士卒多出其門下,若無故罷之,恐人心不可。」浚不悅。
[注]:張浚嘗與飛論淮西事,浚曰:「王德,淮西軍所服,今欲以為都統制,而命呂祉為督府參議領之,何如?」飛曰;「德與瓊素不相下,一旦揠之在上,勢所必爭。呂尚書雖通才,然書生不習軍事,恐不足以服之。」
[注]:至州東樓下,祉謂瓊曰:「若祉有過失,當任其咎,奈何如此負朝廷!」軍士縱掠城中而去。時直徽猷閣、前知廬州趙康直,秘閣修撰、知廬州趙不群,皆為所執,既而釋不群歸,蓋不群至官未旬日,無怨憾于軍中故也。瓊遂以所部四萬人渡淮降劉豫。

岳飛對趙構不滿意,直接就撂挑子走人了;大宋中央政府派文職官員進入岳家軍,岳家軍當時就炸了鍋,都是一副岳家軍不能沒有岳飛的樣子。文職官員也只能表示,我只是暫時到這裡管理,岳飛肯定還會回來的。[注1]

[注]:飛請解官,未報,乃以本軍事務官張憲攝軍事。憲在告,而權宣撫判官張宗元命下,軍中籍籍曰:「張侍郎來,我公不復還矣。」直寶文閣、新知襄陽府薛弼在武昌,未上,請憲強出臨軍,憲諭群校曰:「張侍郎來,由我公請也。公解軍政未久,汝輩乃如此,公聞之且不樂。今朝廷已遣敕使起複我公矣,張非久留者。」眾遂安。

要知道,當時岳飛就隱居在廬山,但是因為岳家軍不願意接受文官系統的領導,所以趙構只能派人請岳飛回到岳家軍。在岳飛被拘捕前,你是皇帝,也會覺得,一切好像似曾相識。

韓家軍駐紮在帝國都城時,韓世忠曾用力搶奪政府機構辦公地點,並且受到言官的嚴厲批評。[注]

[注]:時建康寓治保寧僧舍,而浙江制置使韓世忠屯蔣山,逐守臣顯謨閣直學士連南夫而奪其治寺。殿中侍御史趙鼎言:「南夫緩不及事,固可罪;然世忠躬率使臣排闥而入,逐天子之京尹,此豈可訓!

吳家軍公然不服文職系統領導,以至於趙構親自下令告訴他,永遠也是政府指揮槍,不能槍指揮政府。[注]

[注]:自張浚召還,而川陝宣撫處置副使王似、盧法原,人望素輕,頗不為都統制吳玠所憚。帝聞之,己巳,賜三人璽書,略曰:「羊祜雖居大府,必任王濬以專征伐之圖;李愬雖立殊勛,必禮裴度以正尊卑之分。傳聞敵境尚列屯兵,宜益務於和衷,用力除於外患。」

至於苗傅、劉正彥兩個禁軍將領,就更不用說了,一個不高興,直接就敢把趙構當傀儡玩。史稱苗劉兵變、明受之變。[注]

[注]:建炎三年三月初五日,苗傅、劉正彥利用部隊中全體官兵對趙構的憤慨,舉行了武裝暴動。他們捉殺了王淵,捉殺了康履和所有已經到達杭州的宦官,逼令趙構宣告退位,加以幽禁,把趙構的一個不滿三歲的兒子立為皇帝,另請哲宗趙煦的廢后孟氏垂簾聽政。並且宣布,從三月十一日為始,把年號改為「明受」。 鄧廣銘《岳飛傳》

我們前面說的這些軍隊,都是標準的中央軍。至於各種雜牌軍無法無天的行為,就更不用說了。因為各種雜牌軍,通常都是今天高興了就跟著趙構混,不高興了就當流寇,再不高興了,直接就當偽軍了。

從這層意義上,如果岳家軍當時的行為,發生在此前,應該什麼事也沒有。因為岳家軍當時的行為,放到以前,那就不是多大個事。問題是,它發生在南宋改編軍隊結束後,這就比較危險了。

如果只是岳家軍內部有一些不穩定因素,也不是多大的事,類似的事情,其它軍隊肯定也有。最簡單而言,張俊代表中央政府去進一步改編韓家軍時,就有流言傳出,韓家軍要輕舉妄動;以至韓家軍全副武裝見張俊時,把張俊也嚇得夠嗆。[注]

[注]:癸未,張俊、岳飛至楚州,俊居於城外,中軍統制王勝引甲軍而來。或告俊曰:「王勝有害樞使意。」俊亦懼,問之:「何故擐甲?」勝曰:「樞使來點軍,不敢不貫甲耳。」俊乃命卸甲,然後見之。

如果當時的韓世忠,也不好好在臨安呆著,而在自己軍區附近隱居,突然發生這種事,韓世忠估計也會吃不了兜著走。

從這層意義上,岳飛的不幸,是因為岳家軍出現這種事,發生在南宋軍事改編塵埃落地之後。

此時的中央政府,需要的是各級將領無條件的服從中央政府,在這種背景下,岳飛被削奪兵權後,居然敢回自己軍區附近為母親守孝,岳家軍依然有人希望岳飛重回岳家軍,問題顯然就比較嚴重了。

從某種意義上,岳飛被殺,標誌著南宋軍事改編徹底結束了。

岳飛死後,軍人敢不服文職系統的事,幾乎變得無法想像了。

軍人被文職系統這樣控制了,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個比較難說。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皇帝想削奪將帥兵權,絕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哪個將領,也不會輕易放棄手中的這種權力。


岳飛的權力,在他自己身上,不在虎符上。

這已經完全不同於一般的將軍了。

將軍的兵權,應當,也必須是皇帝授予的。皇帝對將軍任何不滿,隨時可以卸掉他的職務。

但是,岳飛因為人格、威望、能力等各方面太卓越,他的權力來自於自身,不來源於皇帝。

說岳飛百戰百勝不誇張吧?岳家軍天下無敵不誇張吧?

金國如此強大,被岳家軍打得落花流水不誇張吧?

岳家軍當然不是岳飛的私人武裝,但岳飛對這隻軍隊的影響力,無與倫比。

作為皇帝,南宋的軍隊當然越強大越好。

但是,這是南宋的軍隊,還是岳飛的軍隊?

你放今天,弄只部隊,能打勝仗作風優良,但是內部從來不宣傳聽黨指揮,還起個名字叫X家軍,你看將軍要不要進監獄。

大量答主用史料論述岳飛的忠誠,有意義嗎?

岳飛做得多完美都沒用。岳飛就是變成一隻狗你讓我咬誰我就咬誰,還是沒用。

皇上不會將身家性命祖宗基業,全部押在一個將領的個人忠誠上。


高票答案實在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出來說兩句。

看待歷史,我覺得還是要有唯物主義的立場,要有與人民站在一起的立場。如果岳飛順利完成北伐收復北方故土乃至直搗黃龍干下燕雲十六州,全國百姓要少受不少苦楚,甚至於可以避免未來慘遭蒙古屠殺的厄運。從國家和人民的角度出發看問題,岳飛的死是悲劇。這個政治責任必須也只能是昏君趙構來承擔。

岳飛被殺這個事情,要解釋也不難,只需要一條:趙構和秦檜是一對不折不扣的小人、壞蛋。一個光芒四射的英雄給小人做下屬,這小人不想辦法坑害英雄才怪。

當然,具體解釋的話,當然要從政治著手。張俊韓世忠雖然也領兵,但他們和岳飛有一點很大的不同:政治影響力和政治抱負。岳飛在當時除了第一流的軍事家身上還有一個重要角色那就是第一流的政治家。好巧不巧,碰上了昏君趙構奸相秦檜,這倆貨作為流氓政客,政治主張就是苟且偷安跪舔金爺爺的生活;岳飛的政治主張則是抓住時機以東南民力財力堅決北伐。這兩條路線是有著根本矛盾的;只要岳飛活著,這兩條路線的鬥爭就會持續,而且歷史的發展也說明投降賣國路線的結局只能是不得人心;所以只要岳飛活著,隨著時間流逝,堅持投降賣國路線的昏君趙構的統治合法性就會逐步消減。昏君趙構奸相秦檜為了他們的日子過得安穩,想要從根本上杜絕堅決北伐的路線,才想出了人身消滅岳飛的毒計。岳飛一死,偏安東南的路線就成為了宇宙中的唯一真理,昏君趙構奸相秦檜的流氓政客生涯從此高枕無憂,開開心心的給金爺爺們做奴才。

至於把岳飛描繪成軍閥的,不是歷史虛無主義是啥?幾千年歷史中,軍閥千千萬萬不可勝數,岳飛這個級別的戰神有幾個?岳武穆還稀罕做一個小小的軍閥?簡直笑話。

順帶提一個造反的老問題。站在全國百姓的角度,在岳飛北伐收復中原之後,皇帝是趙構好呢?還是岳飛好呢?對於百姓而言,在君主制的時代,需要的是一個強有力的統一的能為民眾提供安全保障的國家,而不是賣國的昏君奸相。當然,岳飛如果完成了北伐大業,在民族英雄史上的地位已經完美,大約也不屑於糾結是否做皇帝的問題。從岳飛的政治口號和最後被抓被殺的結局看,在已經發生的沒有出現北伐的歷史事實中,他當然是不會造反的。

前面趙構秦檜坑了宗澤殺了岳飛,後面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跳海,你們覺得歷史的進程要不要考慮因果關係呢?


對 @淚痕春雨 具體的批駁, @伊利丹·怒風 已經寫的很好了,本人不才,補一點邊角料

淚痕大濕的邏輯鏈大概是五百破十萬太扯,喊爺爺太扯——史料肯定有問題——「必殺飛,始議和」是錯的,先不管這條邏輯鏈的嚴謹性,搬運一下貼吧的大佬關於五百破十萬的總結

五百/八百破十萬戰役的個人研究和歸納總結【岳飛吧】_百度貼吧


用之前寫的一篇文章來答

武穆贊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華夏五千載,豈無完人乎?
答曰:唯岳武穆耳!
生於農家,出身行伍。單憑戰功,十餘年便官拜太尉,爵至少保。身經大小一百二十六戰無一敗績。如此功業,兩宋罕有,華夏難覓。
北宋缺將,南宋缺相。兩宋交替之際,名將輩出。然可挽江山於既倒者,唯岳飛一人耳。南宋中興名將,除岳飛外,皆乃守成之將。後世虞允文,孟拱,也是機動防禦大師,並無戰略進攻之才能。
自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從軍以來,岳飛先後平定流寇李成、張用、曹成等叛亂,又掃清洞庭地區楊幺勢力。隨即又兩度北伐,收復襄陽六郡,並於郾城,穎昌等地大敗金國名將完顏宗弼。
於內,克定禍亂;於外,抵禦外侮。然如此精勇之雄才,卻喪於自家之手。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岳飛面對完顏宗弼的大舉入侵,再度北伐,兵鋒直指舊都汴梁。在河北義軍梁興、趙雲的配合之下,使得金國「黃河之南,號令不行」,統治處於崩潰邊緣。
然朝有佞臣,大功難成。宋相秦檜作為金國姦細,屢次向高宗進饞,使得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飛退軍。之後,以「莫須有」之罪名製造冤獄,將其殺害。
其實此間緣由,並非什麼「岳飛功高震主,而兩宋皇帝對武將甚是防範」;更非:岳飛打出「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的口號,危及高宗正統之位。
南宋中興名將,個個居功自恃,無視朝廷法令。唯岳飛,對詔令嚴遵謹守,盡忠盡職,毫無二心。
至於後者,純屬近期袁騰飛等人肆意猜測,毫無依據,實乃無稽之談。事實為:自高宗即為之後,岳飛便遙尊在北國的徽、欽二帝為「天眷」。政治覺悟如此之高,怎會無度。
至於「岳飛性情耿直,為人執拗,得罪同僚」之論,更是無從談起。岳飛早年的上司宗澤、張所等老將,對岳飛讚賞有加,倚為臂膀;宰執大臣李綱、趙鼎亦是對其推崇備至;至於同為武將的中興諸將,非但無同行相輕,而且無一不與岳飛交好。此間緣由,除了欣賞其軍事才華之外,更是對其為人處事的認同。
關於岳飛之死,其實緣由很簡單。金國:提出「必殺飛,始可和」。金人被岳飛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只能釜底抽薪。
按照常理:在大好形勢之下殺掉自己最為 重的大將只為換取和議,這是難以想像的。但是,岳飛面對的,是一個為了自己高官厚祿不惜出賣國家利益的奸相秦檜;一個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皇帝趙構。他想的不是收復失地,中興大宋。而是苟安江南,能夠安穩度日。
前文已經講明:南宋中興諸將,大多都是善守之將。面對金國,雖無征伐之力,卻也有自保之能。所以高宗不用擔心在殺害岳飛之後,他的半壁江山會淪為敵手。
再加上秦檜對朝中佞臣的拉攏,對岳飛部下的威逼利誘。種種因素,構成了岳飛的冤死。
武穆之功,震古爍今;個人私德,亦是盡善盡美:
仁:
平定楊幺之後,對被俘人員,有人主張全部殺死,岳飛以各首領或率眾降宋,或已被處置,告誡諸將不得濫殺無辜;凡精壯之士,一律收編入伍;而老弱瘦軟、不堪服役者,皆「各給米糧令歸田」。一名將帥有如此仁愛之心,仁者無敵,岳飛能建立不世之功,絕非偶然。
義: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夏,被勒令退兵並遭罷黜的除了岳飛之外,還有韓世忠、張俊等人。起初秦檜並無害飛之心,甚至欲拉攏其陷害韓世忠。岳飛斷然拒絕,並提醒韓世忠做好防備。這與張俊為了自身苟全,費盡心機謀害岳飛形成照明對比!
禮:
川陝守將吳階很是敬佩岳飛,欲與其結為好友。當得知岳飛並無愛妾美姬之時,便令人專程送予其兩名美女。岳飛不好推辭,亦不肯接受,便留其于軍中。不久,兩名美女不堪軍中苦寒,便向岳飛請辭,岳飛欣然允諾。吳階得知之後,大讚岳飛乃明禮之人。
智:
一日宗澤招見岳飛並授以用兵作戰陣圖,且說:「爾勇智材藝,雖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古法,今為偏裨尚可,他日為大將,此非萬全計也。」飛回答:「兵家之要,在於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宗澤聽後點頭稱是。
信: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完顏宗弼兵鋒直指江南,下令全軍「搜山檢海抓趙構」。高宗為避刀兵,逃亡於海上。此時的宋王朝,已經處於崩潰之邊緣。眾將紛紛四散逃離,甚至劫掠百姓錢財。唯有岳飛,堅持保境安民,外禦敵侮。
忠:
岳飛從軍一十五年,曾數次面臨險境,有性命之憂。也多次因朝堂昏庸法令而懊惱。然其始終心如鐵石,恪盡職守,一心一意地保衛著江山社稷。
孝:
岳飛乃至孝之人,自把母親姚氏接到軍營中後,侍奉唯恐不周,每晚處理好軍務,便到母親處問安。當母親生病時,岳飛親嘗湯藥,跪送榻前,連走路都微聲屏氣而行,生恐吵擾了母親的休息。凡遇率軍出征,必先囑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親。
勇:
冷兵器時代,騎兵是步兵的天敵,且女真多騎兵。面對武裝到極致的金軍鐵騎,岳飛以八百背嵬軍為中軍,以步兵為兩翼迎擊,殺得金軍「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獲全勝。此舉開以步克騎的先河,堪稱軍事史上一大奇蹟。
岳飛雖為武將,但其文學造詣亦是非凡:《滿江紅》之豪壯不下蘇辛;《小重山》之婉約,可堪溫柳。同時,其書法亦有成就,尤善行草,《書謝眺》、《弔古場文》別具一格,大氣磅礴。
中國古代頂級名將:孫吳白韓;衛霍李岳。孫武吳起交相輝映;白起與王翦、廉頗、李牧爭奇鬥豔;韓信與項羽各為「謀戰」與「勇戰」代表;衛青霍去病合稱帝國雙璧;李靖李績揚名突厥。
唯有岳飛,一枝獨秀,才高同世眾將。而南宋中興諸將,亦各有瑕疵:張俊貪財;世忠好色;光世怯戰;沂中妒賢;川陝吳階吳粼兄弟居功自恃,不服號令。岳飛功高蓋世,卻始終謙恭仁和,恪盡職守,猶如皓月之於群星。
高宗曾問岳飛,天下何時可定。岳飛答曰:「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惜命。天下方可太平!」。此言對於奸臣佞將是何等的震撼!
在清朝之前,中國的武聖人一直都是岳飛,而關羽的地位還不是很高。但是滿清作為女真後裔,為了維護統治,逐漸抬高關羽地位,而岳飛則被漠視,甚至遭到詆毀。
抗日戰爭期間,「史學四大家」之一的呂思勉為汪偽政權服務,大肆鼓吹「岳飛非民族英雄之論調」,用以打擊國民之抗戰雄心。此乃賣國之罪惡行徑!然今時今日,社會上乃至學術界仍有所謂的「公知」叫囂此等言論。其心可誅!其人可殺!
於公於私,於國於家,岳飛都將能盡之事做到極致。中國有武穆此人,幸甚!無愧為千古完人!
發佈於 2016-11-22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辛棄疾在當時有沒有比較出名的高級粉絲?
如果當年外蒙古沒丟,是不是就不用糾結元朝了對吧?
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為什麼沒演變成流血事件,這一朝君臣為何那麼獨特?
蒙攻宋45年,這45年宋朝在幹嘛呢?為什麼這麼長時間都沒想出克制的戰法?
為什麼大家一提古代歷史只會想到漢唐而忽視宋?

TAG:歷史 | 宋朝 | 中國古代歷史 | 岳飛 | 宋代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