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曹操,孫權,劉備的領導藝術?


曹操:什麼,你不服我?來,說說為什麼。哈哈哈,原來如此,有道理,那就用你的計謀吧。

劉備:有意見?待我找孔明確認一下,這事還得問問法正的意思。

孫權:好,愛卿說的對,放手去干吧。(人走後)來人,給這小子碗里來二兩砒霜,讓他丫的反對我。


三國的重點是創業,這裡主要分析曹操與劉備,順帶分析孫權(因為孫權是守成性的人才);劉備與曹操,兩人的創業風格迥異,奇怪的是兩人的風格非常類似於項羽與劉邦

  • 曹操善於打仗這就決定了他的領導模式是權力集中的、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曹操屬於風險偏好型領袖(李世民也是這個特點);曹操的風格非常類似於項羽,親臨第一線,甚至自己充當先鋒,比如官渡之戰,曹操親率兩萬人馬深入敵後偷襲烏巢,
  • 劉備不能打仗決定了他不可能採取權力集中性的領導模式,他必須將打仗的事情交給專業性人才去做,所以,他的管理模式相當於矩陣式管理;劉備類似於劉邦,也帶兵打仗,但真正衝鋒陷陣的是關羽與張飛(也從來沒見劉備冒險過),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劉備屬於低風險偏好型領袖;戰爭時期,毛澤東也是這種管理模式;遺憾的是,政權建立之後變成了權力集中的模式

這兩種模式哪個更好呢?

就戰時而言,當然是曹操的模式更好,戰時,權力必須集中。集中力量辦大事啊;即使是民主國家英美,在二戰的時候也是權力集中的模式;

但是,就國運而言,曹操的模式最差,為什麼?

用《人民日報》的一段話來闡述【曹操的管理模式】非常確切到位:一把手應當抓全局、謀大事,善於抓大放小。但有的一把手。。。把權、把財、把物、把人 ,事無巨細,什麼都把,。。。這說明,當好一把手是一門學問,也考驗人格、人品和思想境界。

曹操模式的根本缺陷是以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了戰略上的懶惰----大樹之下不長草,曹操事無巨細親力親為,客觀上導致下屬沒有展露才華的機會,冷淡了鋒芒畢露的下屬,直接導致曹家(注意是曹家,不是曹魏政權)人才凋敝;

跟項羽一樣,曹操喜歡自己衝鋒陷陣,結果有精兵無強將-----曹操手下的重要將領以「夏侯曹家」為核心,問題在於曹操不放手,所以,無論曹洪、曹仁還是夏侯惇、夏侯淵都不具備能統帥一方且獨當一面的「元帥」級的資歷和氣勢,這些人完成一項任務沒問題,但無法替曹操指揮一場大戰役(曹操晚年夏侯淵曾獨自鎮守漢中,卻因一次戰場上的冒進而戰死),所以,他們只是個人能力強悍但是指揮能力欠缺的將才,比較毛澤東放手任用林彪就明白了。

由於本家的軍事人才奇缺,為了對付蜀吳,曹丕、曹睿連續兩代人不得不重用司馬懿,以至於斷送了曹魏的命運,曹操為他人做了嫁衣;所以曹操的管理模式短期有效,長期有害;所以,劉項相爭,項羽先被滅

我們要記住兩個概念,

  1. 【人才】不是培養出來的,培養的不是人才,是庸才,就如博士畢業的醫學生連中專畢業的鄉村醫生的醫學水平都比不上;就如軍校生打架還不如一群小混混,就如散打冠軍打不過小混混,因為缺少一個關鍵環節:實戰
  2. 人才是物競天擇的自然選擇結果,游泳健將只能在水裡面產生,外科醫生只能在手術台上產生,市場營銷只能在市場競爭產生的,軍事人才只能在廝殺中產生;

曹操陣營表面上看起來人才濟濟,但都是謀士這類的,韓信、鄧禹這類元帥級別的軍事統帥幾乎沒有(朱元璋也是這個特點),這就讓蜀、吳抓住了弱點,他們經常從東、西、中三線對曹魏輪番發起進攻或者同時進攻,讓曹魏首尾不能相顧;好在曹魏的北方比較安寧,否則,早就被滅了;項羽就是被這麼滅掉的,彭越 韓信 劉邦採取同時進攻的群狼戰術

有朋友問我:最高領袖並不是不曉得各種制度的利弊,只是各種條件限制下,玩法不同而已。如同法拉利的發動機固然是好,但是裝到比亞迪上就是不行。
假設曹操放權,夏侯淵肯定早死;
假設劉備不放權給二爺,二爺可能會好好的活著。

答:關二爺被淘汰,對於二爺本人來說是殘酷了,但是對於集團來說或許是好事,優勝略汰,不然的話,姜維這種人就上不來;

曹操的根本錯誤在於人為干預選擇,導致了用人機制上的逆淘汰;本家人沒有機會上戰場,就不知道他們的真實水平;曹操只能採取任命的方式,導致夏侯淵,曹洪這種庸才佔據了位置

曹操真正的聰明做法是:

  • 放手讓人上戰場廝殺,而非是自己親力親為
  • 讓戰場選擇人才,而非是被曹操任命,

如果曹操放手讓本家人上戰場廝殺,夏侯淵,曹洪這類庸才就會被淘汰,真正有本事的人就會嶄露頭角;至於犧牲,毛主席說過: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戰時,犧牲不可避免,你現在不犧牲,就意味著將來滅族;
比較一下司馬昭的用人特點就明白了,司馬昭對鄧艾鍾會用而又疑,疑而又用,兩支部隊相互監督同時相互協作,既滅了蜀漢又監督了雙方;
----------------------------------------------------------------------------------------------------------
劉備的風格跟劉邦差不多,湊巧的是,劉備的夷陵之戰跟劉邦的彭城之戰也差不多,都是獨自帶兵,都是落荒而逃,劉備的模式有個好處:很難取勝,但是打不死(打不死的程咬金),在失敗中總結教訓,鍛煉隊伍,同時又不至於輸了之後一蹶不振

劉邦屢戰屢敗但能屢敗屢戰,因為有個後勤人才蕭何,同樣,劉備有個後勤人才諸葛亮(正因為有了諸葛亮,劉備才有了立足之地);所以,劉備儘管軍事方面是中人之資,但也培養了不少軍事人才
==========================================================
魏蜀吳三國的命運說明了:集權體制一定干不過分權體制,世界一定不是集權體制的天下

1,魏蜀吳三國,魏國滅亡最早;因為263年滅蜀,265年司馬炎代魏;在滅亡的時間點上,很多人有異議,實際上,曹魏的滅亡應該從高平陵之變算起,就如東漢的滅亡從何進被殺、董卓進京開始一樣;

魏國早亡的關鍵是曹魏對自家人不公平,曹操用而不放手,曹丕用但是制衡,而曹睿乾脆不用,禍根是曹操種下的,根源是曹操的個人能力太強-----曹操的個人能力太強,導致曹魏將一國的命運繫於自己一身,一旦自己去世,國祚將終;

2,真正長久的管理模式是劉備的依靠專業人才的分權式管理,不親力親為但能統攬全局

遺憾的是,諸葛亮改變了這個模式;所以,諸葛亮作為一個政治領袖是不合格的;

孫中山說過: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玩弄小聰明的往往都是蠢人,諸葛亮這個蹩腳政治領袖倒行逆施,直接葬送了蜀漢政權

諸葛亮的管理特點跟曹操差不多,親力親為,結果呢,人才凋敝,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正因為司馬懿看準了諸葛亮的這個弱點,所以,熬死了他

這就是為什麼蜀國比吳國早亡的根源:諸葛亮權力欲太強以至於採取了權力集中的模式

歷史不能假設,我們不妨假設一下

  • 如果劉備跟諸葛亮掉個個兒,前期是諸葛亮的集權式管理,後期是劉備的分權式管理,蜀國或許比吳國晚滅亡,
  • 如果諸葛亮堅持劉備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蜀國可能根本就不會滅亡,甚至能統一天下

3,吳國的國運跟蜀國有點相反,前期是權力集中性的,中後期是權力分散性的;

  • 早期:孫堅、孫策親力親為,類似於諸葛亮與曹操
  • 中後期:孫權不懂軍事,直接放手讓專業人才周瑜、呂蒙、陸遜去干;類似於劉備,

所以,吳國最晚滅亡;

通過三國的興衰史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啟示:

  • 如果長期以GDP、軍力為標準,只能看到國家強盛與否的靜止狀態,卻發現不了國家的發展趨勢,更找不到讓國家持續強大的奧秘。
  • 國家持續發展的真正奧秘是良好的政治制度。曹操是反面典型,可惜沒有真正的正面典型

一句話:一個國家是否興旺不在於這個國家的國力(GDP)是否強盛、軍力是否強大,資源是否豐厚,而在於這個國家的治理體系是否先進;

落後的體制即使在資源豐富的大國也必然被淘汰,曹魏是例子,滿清也殷鑒不遠


既然這個問題已經有沈雅涵回答了
我們就不要給他拖後腿了


曹操嚴明,人不敢欺;孫權英明,人不能欺;劉備仁慈,人不忍欺。


曹操:能把敵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劉備:能把朋友的東西變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孫權:能把敵人的東西變成朋友的……呃。


推薦閱讀:

如果北伐總指揮是曹、劉,會怎麼處理失街亭的馬謖?
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將是誰?(是曹仁,夏侯惇,還是張遼?)
曹操和夏侯敦 夏侯淵關係怎麼樣 為什麼夏侯淵死了 墩哥不給他報仇?他兒子夏侯霸當時在哪?
假如羅柏的位置由曹操或者孫權取代,劇情會怎麼走?
最近一直看三國,有個問題很迷惑。諸葛亮當初草船借箭的時候曹操為何不用火箭射之,?

TAG:三國 | 曹操 | 劉備 | 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