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最忌諱什麼?

比如不能認識到自身能力局限之類的


就個人經驗觀察,最忌諱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自戀。一般自戀型人格明顯且自己問題沒解決的諮詢師,我都建議他們不要去接來訪者,純粹是傷害別人。什麼給人貼標籤啊,用心理理論壓人啊,過分迷信某個流派啊,甚至理直氣壯地違反職業道德啊……在自戀型的諮詢師裡面都是非常普遍的。其實這每個問題或多或少都還有些解決方法的,但如果自戀,那至少表現出來自我感覺基本都好得很,根本就不會去解決自己個人或執業方面的問題,慢慢地就會成長成自以為是地傷害來訪者的諮詢師……


多謝王振華的邀請!

諮詢師所忌諱的東西,能體現職業素養,和自我內在形象相關。

1、不要跟他人推銷心理學忠告、販賣符合心理學「正確」與」權威「的觀點、實施心理學專業恐嚇

2、不要把來訪者視為需要自己指導的病人,不要依賴來訪者的依賴來維持自己的工作

3、不要迴避對自己的分析,卻要求別人按自己說的去做

4、不要只在心理學問題上打轉,不要不關心人類具體的心靈困頓、不思考存在的困境和永恆的話題

5、不要只用心理學理論去工作,要以人的方式去工作

6、不要把自己和來訪者當成兩類人看待

7、不要不坦誠,坦誠是建立關係的靈藥

8、永遠不要輕視閱讀與寫作,不要停止學習和探索未知

9、不要把心理諮詢工作做成心理傳銷


心理諮詢師有很多能做的,有很多不能做的。如果說最忌諱的話,我覺得那就是不坦誠


解釋下,這種不坦誠指的並不是不說實話,而是不能用真誠的自己面對來訪者和自己的內心


以諮詢師的自戀為例,自戀並不是一個壞事,事實上自戀是每個人人格中的必須的部分,很難想像一個不喜歡自己會是什麼樣子。諮詢師也是人,也會自戀,但是如果諮詢師不能坦誠的面對這一點的話,那麼就將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諮詢師會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來訪者,甚至會做出若干其它的讓人痛首的事情。再比如說「sexual attraction」性吸引力,諮詢師對來訪者有「性」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事實上走在大街上看到美女想多看兩眼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如果諮詢師不能坦誠面對這一點,反而遮遮掩掩甚至道德批判的話,那麼無疑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諮詢工作並不是一個讓人變得更「對」,而是一個讓人變得更靈活、少糾結的工作。坦誠的面對自己的缺點,坦誠的面對來訪者,是這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點。


來自中心諮詢師 李昂


從精神動力的角度,所謂忌諱,往往是一種投射,如弗洛伊德《圖騰與禁忌》所洞察的那樣,禁忌所反映出來的一種是一種對於亂倫閹割的恐懼。

且不論他的觀點你是否認同,但起碼這會提供一個思路,那就是忌諱來源於內心的矛盾情感,我們把內心的恐懼投射到一個外在的禁忌中,通過崇拜和服從來防禦恐懼與焦慮。

在我看來,諮詢師 (我這裡主要是指動力學取向的諮詢師,下同) 應該去了解自己為何忌諱,而不是僅僅遵守忌諱了事,僅僅遵守意味著諮詢師關閉了自己的一部分體驗,並把它封鎖成為一個隱蔽於無意識的癥狀。比如一位認為諮詢師應該忌諱「冷漠無同情心」的諮詢師,可能在遇到冷漠無同情心的來訪者時出問題,一種可能是因為強烈的反移情導致諮詢師無法繼續和來訪者工作,另一種可能是用否認來訪者的這個特徵,用熱情的共情把來訪者共跑。

在我看來忌諱存在於一個諮詢師的三個層面中:

1. 個人成長經歷與創傷層面的,類似於強迫症儀式行為中的忌諱。這一部分的忌諱,是一個諮詢師可以自我審視並獲得成長的重要機會,通過長時間的被諮詢和個人分析,諮詢師可以找回投射出去的部分,恢復自身的完整性,在諮詢中也會成為來訪者各種強烈負面情感的容器。

2. 諮詢師作為一個社會人,為了適應社會所應當具有對自己的道德和倫理要求。你起碼做人都不行,誰會介紹來訪者給你?因為道德系統的複雜性,所以很多的本該屬於第1條的內容,被諮詢師防禦性的放到這兒,通常一些辯論爭吵甚至諮詢師的相互攻擊和貶低,都有可能來自於1和2之間的模糊。

3. 作為諮詢師所應該遵守的行業倫理準則。(都被吊銷資格了,還諮詢毛呀?)

說到這兒我終於想到了一個具體的忌諱,諮詢師忌諱上知乎,實際上我明白這是一個屬於我個人的忌諱,如果導致諮詢師集體滾粗知乎,我該不負責,嘿嘿!


對比《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工作倫理守則》,我們列出了五類心理諮詢師的「大忌」

1. 進行任何形式的推銷行為。

辦月卡/年卡吧
買五次送一次
推薦朋友來諮詢有優惠

心理師應依照當地政府要求或本單位的規定恰當收取專業服務的費用。心理師在進入專業性工作關係之前,要對尋求專業服務者清楚地介紹和解釋其服務收費的情況。——《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工作倫理守則》1.3

2. 做出不切實際的保證

我是治療你這種問題的專家,諮詢三次準保好!
我治過好多你家孩子這樣的,原來特別叛逆,治完就考上北大了!
你這個問題很嚴重,不治會惡化,在我這兒好好治,1個月就能好!

心理師要明了自己對尋求專業服務者的影響力,儘可能防止損害信任和引起依賴的情況發生。——《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工作倫理守則》1.3

3. 批判/批判來訪者為來訪者做出決定

你這樣想太不道德了
你應該反思一下自己這種行為
這件事情你應該這樣做……

心理師應尊重尋求專業服務者的價值觀,不代替對方做出重要決定,或強制其接受自己的價值觀。——《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工作倫理守則》1.5

4. 各種形式占來訪者便宜

你是在商場工作對嗎?你們商場有打折的信息提前告訴我呀。
你們公司最近招人吧?我有個親戚想應聘,你幫忙推薦一下唄!
你每次來都會經過咖啡館對吧?下次也幫我帶杯咖啡吧。

不允許心理師以收受實物、獲得勞務服務或其他方式作為其專業服務的回報,因為它們有引起衝突、剝削、破壞專業關係等潛在的危險。——《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工作倫理守則》1.3

5. 雙重關係或不正當私人關係

你媽媽這個問題需要做諮詢,作為你朋友,我去勸勸她吧。
咱倆關係這麼好,你需要做諮詢找我就行。
聽了你的人生故事,很打動我,能約你一起吃晚飯嗎?

心理師要清楚地了解雙重關係(例如與尋求專業幫助者發展家庭的、社交的、經濟的、商業的或者親密的個人關係)對專業判斷力的不利影響及其傷害尋求專業服務者的潛在危險性,避免與尋求專業服務者發生雙重關係。——《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工作倫理守則》1.7

以上,均為諮詢師大忌。如果你在諮詢的過程中有過類似的體驗,就要非常警惕了。

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戳:在線心理諮詢_心理測試_心理學知識 - 簡單心理

作者:簡單心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個人認為是對諮詢關係的界定不清晰與把握能力不過關。

這裡在知乎有一個討論:為什麼心理諮詢師無法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做諮詢?這裡面有很多優秀的想法,核心的一個精神是,心理諮詢應該保持單純的諮詢關係,盡一切努力避免雙重關係甚至是多重關係的發生。這一精神是大部分的心理諮詢流派都認同的理念。

在實際的心理諮詢過程中,因為心理諮詢關係本身的特殊性,有些時候心理諮詢師和來訪者會處於一段相當親密的關係當中,特別是當來訪者和諮詢師是異性的時候,這段關係就會給來訪者和諮詢師帶來一些類似愛情的感覺,這種感覺就會使來訪者或者諮詢師做出一些打破諮詢設置的事情。例如在美劇《捫心問診》裡面主人公和女患者的那段曖昧的諮詢關係,再譬如在電影《危險關係》當中榮格和薩賓娜充滿性慾的諮詢關係等等。我自己的經驗當中,這種嘗試打破諮詢設置的行為可以以很多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來訪者贈送禮物、遞煙、邀請諮詢師出去散步等等。

有一些時候心理諮詢師也會有上述的行為,但是可以看到,當心理諮詢師打破諮詢設置產生雙重關係的時候——經常這種關係是諮詢關係+戀愛關係或諮詢關係+朋友關係——心理諮詢的結構就已經崩壞了,這一點在《捫心問診》和《危險關係》都有體現。

心理諮詢師上述行為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

1.自我成長和覺察能力不足
2.知識積累不足
3.缺乏上級督導
4.對來訪者的覺察能力不足
5.諮詢師處於一個特殊的時期,這個時期可能是生理的,或者是由於諮詢師工作之外的生活刺激導致的脆弱期

申何永教授很喜歡使用一本名為《診療椅上的謊言》的書中的內容來論述諮詢關係,他說這本書的主人公拉斯特,這個名字本身在拉丁語的詞根當中,有繩子的意思,而這個名字本身也象徵著,心理諮詢需要一根繩子來限制,只有在這根繩子的限制也可以說是保護下,才會是安全的。否則的話,失去了繩子的保護,諮詢就好像在暴風雨中行駛的船一樣,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危險。


說一個我自己的感受。基本上和@清流講的一致,自戀是個很大的問題。諮詢師在諮詢關係中真的不能把關注重點太多的放在自己身上。我覺得一個隱藏的並且是並不少見的特點是:非常非常注重和關注諮詢技巧。
如果一個諮詢師說到諮詢工作,最關注的是諮詢流派、技巧這些事情,而不是對人的關懷和關注對人性的探索的話,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自戀。因為這樣的諮詢師關注的其實是「我是不是用一個很好的方法把來訪者治好了」「我的諮詢技巧是不是很棒」,而不是來訪者本身的需求和wellness。抱著這樣的心態,其實也很難發現來訪者真正需要的或者想要改變的是什麼的。


1)違反職業倫理
2)沒有系統學習心理諮詢的過程、無督導、無個人體驗下執業
3)不關注自我保護


諮詢完了不給錢。。。


從業多年,個人感覺最大的難題是如下三個:
一:懷疑自己,絕大部分選擇心理治療方向的人的初衷其實都是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醫生也是人,在接觸患者的過程中也有可能被患者傳染……要多交益友,必要時找其它醫生治療。
二:患者對你產生移情時,你該如何把持自己……條件一般的患者當然容易把持,但有條件出眾的美女患者對你表現出一種奮不顧身、放棄一切的狂熱愛慕時,很考驗個人修養,尤其是未婚或單身的醫生……
(本人血的教訓,匿名之)
三:當你獲得一定名氣的時候,會有名人或富豪來找你治療,這時會有很多其它人出現找你購買(或類似的得利行為)患者的隱私,有時得利甚至能大於從業一生的所得,若此時剛好父母(或類似的家人、摯友)急病需要用錢,你如何堅持自己的初心?


最忌諱給好朋友做諮詢,事後會非常尷尬。

人心很奇怪,它既渴望被了解,又不想他人靠得太近。

我以前一直以為盡自己所能探索對方的想法和感受,給予理解和關懷是絕對沒錯的。

事實上,過分靠近會產生兩種結果:
一是對方產生警惕和抵觸。
二是產生依賴。

如果諮詢對象是個陌生人,這兩個問題都好解決。
但如果是自己的好朋友,那就有點尷尬了。往往對方抵觸的時候你會想辦法靠得更近些,然後就成了依賴,朋友間的安全距離被打破,會覺得彼此間多了些不該出現的東西,並且維持這種異常親密的狀態是很消耗精力的,然後你們倆就默默疏遠彼此……

我就親身經歷過這樣的案例,還不止一個……

現在基本沒有和那些曾經跟我掏心掏肺的好朋友說話,我會保守他們的秘密,但願他們能忘了我,忘了他們曾向某人說過心底里最敏感的話,重新建立起個人隱私的安全感。

祝好。


1,聽和說:傾聽是諮詢師的最基本職業素養。諮詢師必須要給予來訪者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說他們想說出來東西。在來訪者說話的時候,不要插嘴。靜靜地讓來訪者說。當然,這個過程也不是你一聲不吭。如果來訪者屬於滔滔不絕的說的那種,就讓TA講。如果來訪者說的慢的話,在說的間隙可以用一些肢體語言,不如說點頭,或者說「恩」,「這樣」等等,表示你在認真聽取。在這個工程中要把注意力放在來訪者身上,不要左顧右盼,讓來訪者覺得你聽的百無聊賴。有的時候會感覺到無聊,但是你的工作性質就是如此,必須要南信的聽下去。如果來訪者看著諮詢師的眼睛,諮詢師要保持和來訪者的眼神交流,不要躲避對方的眼神。

2,諮詢師要少說話,諮詢師是一個傾聽和引導他們人的職業,不是勸導,也不是教育工作者。沒人花錢來受教育,也沒人花錢買大道理聽。是個人有嘴能說話,就能講一通大道理,實在不行買本書看看,也能講的頭頭是道。講道理要是能幫助人解決困難,世界早就和平了。諮詢的時間,是給予來訪者表達他們真是感情的時間,他們在自己生活中的感情和困難平時不能說,諮詢師要讓來訪者在這個有限的時間裡,盡量表達自己想表達,但是平時又不敢表達的感情。

3,諮詢師不要發表個人意見,不要給來訪者題做決定,或者提出任何看上去有道理的建議。作為諮詢師要知道,你的人生,無論多麼豐富,多有有經驗,都不是來訪者的人生。他們生命中經歷的,他們的感情,是一個無論多麼優秀的諮詢師,都不能徹底體會或者完全理解的。而且,來訪者會自然而然地把諮詢師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默認諮詢師說的都是對的,至少有道理。諮詢師要是一個人的建議做了評論,發表意見,來訪者會當真。要是說的無關痛癢還好,要是說的有任何承建,有任何誤導,這一句話,可能讓來訪者陷入更大的糾結。我有一個來訪者,她之前的諮詢師用「祥林嫂」來形容她。這個是很不應該的。這個形容,讓我的來訪者在本來已經痛苦的心情中又雪上加霜。很多來訪者會讓諮詢師給他們做覺得。這個想法本身沒有什麼奇怪和不對的。因為他們處於心理脆弱的階段,想尋求意見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但是給來訪者意見是最大的禁忌之一!!!他們的人生是要他們來走,諮詢師的角色是引導來訪者逐漸精神獨立,主宰自己的人生。諮詢師給來訪者提任何決定,都不可能完全從來訪者自己的角度出發。即便諮詢師的決定是正確的,但是來訪者內心沒有堅強到那個程度,即便TA聽了,也未必真能堅持。這樣就導致了一個嚴重的後果,如果事情因為這個原因除了任何差錯,來訪者會對諮詢師失望,會把責任歸結於諮詢師。更嚴重的時候,他們以後尋找專業諮詢的動力因此會大大減小。另一個原因,即便諮詢師是對的,來訪者也做得到,這樣會讓來訪者認為諮詢師可能幫他們決策來訪者生命中的一些決策。如此一來,來訪者依賴諮詢師的心理逐漸加重,諮詢師從一個引導者,變成了來訪者的決策者。這個決策者的角色的建立,在於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這樣會有兩種結果。一種是一旦哪個決定做得不好,來訪者會立刻對諮詢師失望,不相信諮詢師,依賴的關係也就沒了,而且會埋怨諮詢師。第二種就是,長期為一個來訪者決定,諮詢師慢慢會陷入來訪者的生活和感情糾葛中不能自拔都有可能。

3,面部表情:

諮詢師這個行業是會接觸很多無節操,刷三觀的信息。諮詢師不能因為來訪者提到的內容,諮詢師自己沒有聽說過,或者覺得接受不了,表情上有所變化,讓來訪者覺得自己被評價了,被瞧不起了。比如說睜大眼睛,驚訝的表情,張大嘴巴表示不可思議啦,緊縮眉頭啦,等等,都不要有。順便說一句,語言上也不能表現出來。面部表情要保持自然,這種自然可以使自然地微笑,略淡嚴肅,略帶悲傷,但是任何都不能太誇張。當然,有些來訪者性格幽默,愛開玩笑,諮詢師可以笑的,來訪者過於傷心,諮詢師也可以掉眼淚。但是無論怎樣,都不能過度,對自己的表情自然地收放有度。

4,坐姿

如果是面詢,或者是視頻諮詢,坐姿很重要。簡單的說,諮詢師的坐姿要內斂而大方,不要坐的張牙舞爪的。不要敲二郎腿;不要往那一坐,一副大爺或者老闆的姿態(無論你從事任何其他工作,在諮詢的時候不要顯示出來);不要抱著肩膀;不要伸著脖子,或者手扶著腿身子往前探;手一般和在一起放在桌子上,或者腿上。

(這種跟大爺一樣的表情和坐姿就可以避免了)

(再瀟洒的二郎腿,也不適合心理諮詢)

(這個也不行)

(這幾位的姿勢都不要出現在諮詢中)


5,衣著
衣服簡單大方就好。千萬不要肉隱肉現。漏洞的牛仔褲;透明的外套,尤其女生不讓讓人家一眼看到你胸罩的顏色;不要穿超短裙;緊身衣。男生不要穿緊身上衣;不要穿跨欄背心;不要穿短於膝蓋的短褲。這個看上去貌似很保守,但是衣著很重要!這些規定是加拿大心理諮詢師的基本職業規範,在很多工作單位,諮詢師穿這個去上班的結果就是直接被開除。嚴重的會在全國的心理諮詢師協會通告批評。後果很嚴重!!!諮詢師這個行業無論你作為諮詢師怎麼想,來訪者和多多少少都會把諮詢師作為一個權威的形象去看。著裝不整,會讓來訪者覺得自己不受尊重,他們會覺得諮詢師不夠專業。在很多來訪者可能對性這方面有一些困惑,女生穿的太露,或者太性感,會激發起來訪者的性慾,也許你接下來的諮詢就不是圍繞對方的問題了,而是你要改想想怎麼面對來訪者的調戲了。有一些嚴重的,會導致來訪者對諮詢師直接是性侵。這個行業是不需要性感的行業。男生要是穿緊身上衣或者跨欄背心會讓一些有暴力傾向的來訪者覺得對方有武力侵犯的可能,所以盡量避免那種在健身房穿著的緊身衣服。
6,共情
共情也是諮詢師的基本職業素養。 任何人都是無法完全感受另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和內在情緒的,所以說沒有人能真正的理解任何人的所有感受。正式來訪者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得到理解和寬慰,才來找諮詢師的。即便是諮詢師,也不能感受到來訪者的感情。所以,共情對來訪者感情的真是存在的一個認可和反饋,而不是諮詢師設身處地的去真是感受來訪者的感受。這樣做有兩個不良後果,第一,諮詢師無法承受太多的不良情緒,一個諮詢師估計設身處地感受幾個來訪者,自己可能就崩潰了。第二,諮詢師再怎麼設身處地,也不能把來訪者的人生自己經歷一遍,即便經歷一遍,也不能和來訪者有一模一樣的感受。所以,諮詢師要是一旦投入感情,那諮詢師的感情和來訪者本身體會的感情就有變差了,這個偏差會嚴重影響諮詢師的判斷。諮詢師要冷靜客觀理智,這個一把自己的談情投入進去,理智,客觀,冷靜都沒有了。
7,和來訪者的關係
諮詢師和來訪者有且只有一種關係,就是來訪者和諮詢師的關係。諮詢師也是人,諮詢師也有豐富的感情,諮詢師會因為來訪者的成功和失敗傷心或者高興。也會因為和來訪者逐漸熟悉了,而慢慢的關係更加融洽。但是,這都不能成為諮詢師和來訪者跨越這個關係的借口。要知道,來訪者對諮詢師的尊重認可很多來自職業的性質。諮詢師本身也會有各種麻煩,也會有自己低落的時候,但是來訪者不一定這麼看。一旦這個關係打破,來訪者看到諮詢師其他方面的形象,專業的形象損害失效,來訪者傷心失望是大。來訪者往往都是感情脆弱的人,如果他們不願意接受諮詢師生活中的形象,氣質性格等等,這個對來訪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他們會因為對一個諮詢師失望,而導致對這個行業沒有信息。還有,一旦諮詢師和來訪者建立了朋友關係,或者其他關係,如果關係能保持還好,保持不了呢?很多來訪者是因為有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才找諮詢師的,諮詢師能在諮詢的過程中很好的幫助他們逐漸走出困境,但是不代表在這個過程中諮詢師能和他們交朋友。要是來訪者的一些心理問題,導致友情或者感情出問題,諮詢師可以不爽走開,那受傷害的只有來訪者自己的。同樣,他們會對諮詢師這個行業失去信心,甚至再也不去尋求專業幫助。當然,不是所有的情況都是如此,但是既然在這個行業里,這種可能就會出現,所以必須要避免。在加拿大,最這方面有明確的規定,如果諮詢師和來訪者要打破他們的關係,二人只有在徹底結束諮詢關係兩個年後建立其他關係。這個也是加拿大諮詢師行業的重要職業道德,一旦破壞,諮詢師可很可能因此被吊銷執照。
8,面對有挑釁和侮辱諮詢師的來訪者
雖然諮詢師需要處處為來訪者考慮,但是不代表諮詢師不要自己尊嚴。遇到這樣的來訪者諮詢師開始可以禮貌,但是必須直接地提醒來訪者停止他們的這樣的行為。嚴重的,就直接勒令他們走就可以了。諮詢師是一個比較危險的行業,有一些人會對諮詢師實施言語,性,或者肢體侵犯。所以諮詢師辦公室的桌椅擺設也是有講究的。不要讓自己椅子靠在牆角,萬一有危險身邊有逃跑的空間。在站立的時候,上手不要垂放,要何在一起,放在腹前,如果來訪者有任何侵犯的可能,可以立刻格擋。在加拿大學諮詢,學習防身自衛也是諮詢師的一個必須培訓項目。這個培訓叫做non-violence crisis intervention,這個防身方法是在危機的情況下,以非暴力,或者盡量降低對來訪者傷害的方式讓諮詢師成功逃離危險的培訓。國內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培訓,建議打算以諮詢師為職業的同仁們,至少學一些防身術。這種危險的情況極少出現,但是一旦出現了,保護好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9,保密
最為諮詢師,為來訪者保密是天經地義,義不容辭的職業責任。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就可以不用干這行了。當然,這個保密不包括為犯罪保密。除此之外,關於來訪者隱私的東西一定要保密。不要動不動就和別人瞎BB你接受的來訪者有過什麼什麼故事。這些內容是來訪者的隱私一旦說出去,就是對來訪者的極大不尊重。不要以為你和你說話的對象不認識來訪者,就傷害不到來訪者。你永遠不知道當你把秘密告訴了第二個人後最終會發生什麼。如果一教學為目的,可以使用一些案例。但是在講述案例的時候一定要做一些處理,具體的時間地點,人名,年齡都不要說,和教學不相干的細節也不要說,直說和教學相關的重點。而且在教學中說到來訪者的內容,不要是現在正在就診的來訪者內容。這樣因為沒有來訪者的具體細節,會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10,不要和來訪者發生性行為,這個不用多解釋了。哪個諮詢師幹了這樣的事情,或者認為沒有必要注意這一點。那隻能說明,這個人不配當諮詢師。


先簡單地說這些把,要是說細緻了,這一個題目都能寫一本書了。


============================分割線=================================

歡迎您關注加拿大暖陽心理工作室:我們同時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我們堅信,尊重和傾聽,是心理諮詢師起碼的職業素質。加拿大暖陽心理工作室同時提供專業諮詢師技能培訓,以及各種心理學遠程教學項目,更多細節,請加微信: brightsun2624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brightsuncounseling

其他相關文章:

抑鬱症患者的心理是怎樣的?為什麼有的會抑鬱到自殺? - 知乎

面對網癮 拒絕楊永信-學生沉網路遊戲怎麼辦 - 知乎專欄

如何改善國內心理諮詢行業的混亂情況? - 知乎

一個生活非常幸福的抑鬱症患者,感到痛苦就是對不起很多人嗎?我只能隱瞞 - 知乎

不可不知的心理學:正解依附感和安全感 - 知乎專欄

心情差到了極點,我是得了抑鬱症嗎? - 知乎專欄


看到題目,看到「最」字,讓我第一個想到最大的忌諱是:諮詢師無法從諮詢者的負面情緒中抽離出來,讓把自己的情緒也賠進去了。


謝邀!

@fuhouzhi 說的五點。
1.用心理學理論直接「攻擊」對方。 缺乏共情和人性化,換句話自己問題沒處理好,先利用來訪者來處理某些自身問題。

2.過分迷信某理論。 科學概念不足,現實檢驗能力不足,還有其實就是學的太少。

3.用詞,工作超出心理諮詢範圍。 本身心智化不足或者象徵能力不夠。

4.貼標籤,太局限,理論和來訪者都懂得太少。缺乏人性化。

5.工作狂: 自身日常生活人際的缺乏,用心理諮詢的控制來滿足人生另外地方的不足。

以上導致的最大問題某過於心理諮詢師是否和來訪者共贏,心理諮詢師是否在反過來處理自身問題導致來訪者沒有獲益或者說剝削。

心理諮詢目標和設置等很重要。
心理諮詢師自身的職業意識、素養也很重要。
從廣義上講,包括道德品質、外表形象、知識水平與能力等各個方面。在知識經濟的今天,人的素養的含意大為擴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養、文化素養、業務素養、身心素養等各個方面。

題主問題 「比如不能認識到自身能力局限之類的」
第一個問題就是知識儲備不足,因為知道越多才知道不知道的越多。
首先是科學知識為基礎。 (曾經說過,壓力督導其實最適合的是學點壓力理論,適當的壓力有利效率——這其實是基礎,但是因為很多半路出家等其實是缺乏這些基礎概念,或者不知道運用的)
運用科學方法,上面說了,只會一種,適應症和應對情況都不一定具體到位,容易出錯。
要考慮來訪者的生態模式,出於怎樣的情境中,現實療法和後現代焦點等問題解決漠視,來訪者具體生活模式等等……
我覺得以上具體問題體現的心理諮詢師是那種自己都沒打開(所以說個人分析很重要,個人的自戀、個人的情結的認識理解接納和運用……)怎麼能真的很好敞開和傾聽來訪者呢,不傾聽和讓來訪真展現自發性,那些能力怎麼發揮呢…… 可能就容易惡性循環了。

還有一些具體忌諱,推薦閱讀這本書 麥克爾·B·瑟斯曼(Michael B.Sussman)博士的 [A Perilous Calling:The Hazards of Psychotherapy Practice]
《危險的心理諮詢》(賀嶺峰,等)【摘要 書評 試讀】
「  在某種程度上,我希望心理治療師這個角色為我帶來廣泛的愛慕和奉承。就像一名渴望掌聲和歡呼的演員一樣,我曾經相信我的病人的虔誠會助長我的自我價值感。
  結果,作為一名治療師的工作影響了我對自己的感受。當我感到脆弱無助時,我發現我的自我價值感取決於我的病人對治療過程的反應以及他們對我的感受,這讓人感到不安。由於這兩個因素都一直變動不居,它們不能為自我評價提供任何堅實的基礎。
  和很多治療師一樣,當感到自己有用、別人需要我時,我才會活力四射。身為理想化的移情對象,在我的病人眼中被看作聰慧、強大、慈善和特殊,這樣會讓我感到滿足。但是無論這種理想化的情形多麼令人感到滿足,它對於鞏固我最核心的優越感沒有多少助益。部分原因在於,我能認識到這種反應中的移情成分,這使我不會因為引發這種反應而沾沾自喜。①從根本上講,自我悅納的渴望不能夠通過病人的奉承而得到任何持久地滿足——通過任何其他人的奉承也不行。除非真正認識到這種根本的教訓,否則治療師——就像渴望觀眾一次又一次長時間起立鼓掌的演員一樣——會極力爭取永遠都只是轉瞬即逝的讚譽。
  我曾希望補償我認為自己孩提時曾經給家人造成的傷害……
  這不頂用。負疚感仍然存在,顯然沒有被當前出於贖罪和補償所作的種種努力所影響。一旦我的援助和醫治活動取得成功,我如釋重負的感覺很快就會減退,顯露出同一個悠久的負疚感之淵,沒有因我的善行而有絲毫的減損。我到哪裡去找下一個同樣亟須幫助的病人?而且萬一我的努力失敗了,病人沒有好轉或變得更遭,我早期的罪過又加重了,負疚感之淵又上漲了。如果說某人不得不發明一種方式確保從業者留在這麼吃力的一種行業里的話,那麼就幾乎沒有比提出一套如此巧妙如此有效的規則更難的事了。
  或許對於贖罪和補償來說,最沉重的失敗感存在於因病人的自殺而引起的反應之中。在我接受臨床訓練的早期,我想知道我會對此作出什麼反應,覺得自己很可能會就此偃旗息鼓了。在我讀研究生的第三年,我的一位中年病人,剛剛轉介到一名新的治療師那裡不久,就從她家位於20層樓的公寓窗檯跳樓自殺了。時至今日我一直對那次自殺事件耿耿於懷,而且我一直在想,當初我是否可能阻止這件事。她的死根本沒有導致我離開這個領域,反倒加深了我獻身於這個行業的決心。
  我曾希望超脫自身的攻擊性和破壞性……
  因為我不喜歡憤怒、敵意和攻擊性,所以我試圖通過努力接納和引導我的病人來克制和迴避我的天性中的這些方面。這種防禦性的策略僅僅取得了部分的成功。促進他人的康復,在某種程度上達成了溫尼考特(Wainscot)所說的「建立起一種自我效能感,它使得一個人能夠容忍自身天性中與生俱來的破壞性」(1986,p.88)。然而,我沒有預料到的是,在治療過程本身之中引發了種種攻擊性和敵意。
  病人會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對治療活動和治療師產生負面情緒。這種反應可能是抵禦變革的手段,可能是逃避互信關係的方式,也可能是建立互信關係的一種常見的方式(例如,通過打罵等手段)。負面情緒的引發,也可能由於治療過程本身所固有的諸多限制和挫折,可能由於實際存在的或者臆想之中的由治療師所引起的種種失誤和失敗,還有可能是治療關係中移情/逆向移情作用中的一部分。無論治療師做的多麼溫順和緩,都不可能避免病人的消極性和攻擊性。實際上,對特定的來訪者來說,那種被動的、溫順的舉止本身就會激起暴怒情緒。
  我們不僅會成為憤怒和攻擊的靶子,我們自身也常常會體驗到這種情緒和衝動。失約、逃單、徘徊不前、自殺的凶兆和企圖,以及周末加班都會考驗我們的仁愛之心。我們遇到的病人可能會滔滔不絕或守口如瓶,可能會牢騷滿腹哀怨不已,可能會對我們的話漠然置之聽而不聞,可能會戳到我們自己的難言之隱,可能會無法容忍自己從善如流而後又憎惡自己的愚昧無知。有的父母破壞自己孩子的治療,也有的配偶虐待並恐嚇病人並且不願參與治療,我們必須面對這些人。這些情境,還有無數其他情境,每一種都導致臨床專家有所反應,輕則憤憤不平,重則大為光火。
  簡而言之,治療機構並不提供遠離所謂負面情緒的避風港。它也不應該如此。很多性格障礙患者都存在特定的困難,難以處理他們所體驗到的或在人際關係中所引發的憤怒情緒。處理憤怒和攻擊性的過程中不適當的方式,常常是抑鬱症、恐慌症和飲食障礙的核心問題。可以說,幾乎每一個接受心理治療的病人都會再現過去的傷害性場景,在此情景中,要麼是病人,要麼是諮詢師被賦予了攻擊者的角色。但是,儘管我認識到這完全可以「因勢利導」,實際上面對這種感覺我依然感到難以釋懷。
  我竭盡所能做到和藹可親、善解人意,並對我的病人有所幫助。當這些有意識的目標脫離我的人格當中積極的、適宜的傾向而發散開來,它們也會揭示我的天性中的陰暗面。通過迴避治療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的攻擊性,一個人會在無意識層面上逐漸累積一直得不到表達的敵意。我就曾觀察到自己自從開始臨床開業以後,帶有虐待狂意味的幻想逐漸增強。我也曾在困難的階段意識到轉瞬即逝的攻擊性意向,比如吼叫或砸窗戶的衝動。這些現象可能表現了我的職業態度和志向中的陰暗面。儘管我在意識層面上專註於給予、接納和同情,我無意識中的敵意則力圖獲得釋放。反過來,它一直受到壓抑,並使我感到抑鬱。
  根本上講,個人關係和職業關係不可能純粹是善良、慈愛、有益和無私的。任何迴避憤怒和攻擊性的行為最終都會導致受壓抑(或受抑制)的感受的反撲。拒絕承認和接納一個人的陰暗面,會對心理治療過程中的雙方都帶來危險。
  我曾希望通過專註於他人的問題而迴避自己的問題……
  這可能是所有觀念當中最為誤導的一個。從理論上看,它似乎非常簡單明了:通過自己全身心地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並將我自己沉浸在他們的心理世界之中,我會從一種持續不斷的全神貫注之中緩解我自己的問題。這個計劃現在看來是多麼的幼稚!
  好消息是我作為一名治療師,已經能夠將我的內省導向建設性的功用。壞消息——就這種防禦性的策略來說——是臨床工作要求持續不斷地監測自己的內心歷程,而且它總是不斷地激起一個人自身的情緒、渴望、記憶和難言之隱,以及內心的和人際的衝突。進行心理治療根本沒有將我從內省關注中解脫出來,反倒使之進一步深化了。
  做一名治療師還必須周期性地(或者,對某些人來說是永久性地)親自接受治療。從本質上講,治療師終生都是一名需要接受心理治療的病人。與此同時,對治療師來說,承擔病人的角色越來越難。我坐在治療師的位子上感覺到舒服得多,而且我身為病人,不得不面對控制感的缺失時,則總是極力掙扎。我的心理學知識會妨礙我進行誠實的、不加掩飾的自我探索(self-exploration)。我對臨床技術的熟悉使得我很難對治療師產生信任而不頻繁地放馬後炮或者指手畫腳。我知道保密承諾會多麼頻繁地遭受背棄,這也使我不願對治療師/同僚敞開心扉。 」

「第一篇 治療師的個人發展
第一章 消逝的宣告麥克爾·B·瑟斯曼/015

第二章 身處戰場的治療師愛德華·提克/025
第三章 對你的患者傾聽,對你的孩子叫嚷:心理治療和為母之道的接合點蘇珊·斯考菲爾德·邁克奈卜/035
第四章 老年心理學:年高德劭的入如何讓我們變得敏感脆弱米歇爾·斯滕博格,麥克爾·薩拉曼/042
第五章 身為患者接受無限期治療的治療師:一個並列前行的過程康斯坦絲·塞利格曼/051

第二篇 治療師本身的微恙
第六章 有性格缺陷的治療師的心路歷程諾爾曼·F·沙博/057
第七章 關於對生活的病理化傾向:心理治療師的弊病愛德華·W·L·史密斯/073
第八章 克服身體羞恥感:我的來訪者以及我本身朱迪思·拉斯琦·萊彬納/080
第九章 在從事心理治療的同時接納自身的疾患K·特雷西·蒙恩/090

第三篇 情緒上的影響
第十章 團體引導者之羞恥感的當眾表露R·特雷西·邁克奈卜/103

第十一章 未曾預料的邂逅:曝光的仙境巫師
吉娜·艾倫斯,羅納德·D·西格爾/112

第十二章 AIDS治療師的歷程麥克爾·謝諾夫/124
第十三章 生命線格洛麗亞·伽馮克爾/132

第四篇 臨床上的兩難困境
第十四章 鏡子中的裂紋:當精神科醫生為醫生及其家人提供治療麥克爾·F·邁爾斯/145
第十五章 對治療師的心理治療:逆向移情的兩難困境南希·A·布里奇斯/155
第十六章 治療師如何面對患者無窮無盡的訴求瑪莎·斯達克/167
第十七章 診治自殺患者的風險戴維·A·喬布斯,約翰·T·馬爾茨伯格/177

第五篇 職業、倫理和法律問題
第十八章 「我不認為我在說漢語」唐納德·L·納薩遜/193
第十九章 被掠劫的職業生涯約翰·T·馬爾茨伯格/200
第二十章 作為屠龍者的治療師:面對產業化的心理衛生服務彼得·岡伯特,蘇珊·斯考菲爾德·邁克奈卜/208
第二十一章 在管制性醫療環境中進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艾里克·A·哈里斯/219
第二十二章 女性治療師和對新範式的求索朱迪思·V·喬丹/229

第六篇 治療師的恢復
第二十三章 預防:避免倦怠威廉·N·格羅什,戴維·C·奧爾森/243
第二十四章 精神自我:它在心理治療師的成長過程和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布萊恩·威特尼/254
第二十五章 維繫職業自我:與資深心理治療師的對話馬克·伯格/267
後記/283 」


忌諱:雙重關係。

這感覺是我在諮詢課上學過最重要的內容。雙重關係指的是除了來訪者-諮詢師的關係之外,千萬不能與來訪者有其他方面的關係,比如愛人、朋友等關係。
所以,如果你認識諮詢師朋友,千萬別有事沒事跟他說:喂,我心情最近不好,你給我做個諮詢吧。那麼就友盡了。
看到帥帥的諮詢師,也不要想:哇,好帥啊好帥啊,要不要假裝有心理問題需要諮詢,然後就可以跟讓他做我的男朋友咯!
當然,如果看到諮詢師對於來訪者別有用意,總是說他的女朋友是在心理諮詢的時候認識的,那麼請不要選擇他作為諮詢師。
諮詢關係本身就是治療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所以這是職業的、需要特定環境的、需要特定流程的一種工作。職業的關係有助於來訪者的康復。這不是一個隨便聊聊天的工作,而是一種持續的、穩定的工作狀態。所以嘛~~也請大家理解。


「忌諱」這個詞,就好像禁忌,絕對不能去觸碰的,那說來就一定是各種職業原則了。
1 能為來訪者保密。
說起來很簡單,不說不就得了么?
其實還真是非也。
如果你有一顆願意炫耀的,八卦的,不自覺對外探討點別人的私隱的心,這都難「守得住」。。
2 與來訪者私下建立關係。
這也是重中之重,當來訪者對你示好,想走近你,和你發展私人交情,或是對你有了情感的投射,甚至就是最簡單的「感謝之情溢於言表的呈現」,都能及時的覺察到,且不被如此「誘惑」到,要知道,真的能「克制住」別人對自己的情誼,不管來由是什麼,都並非容易。

但說到「諱」,卻又好像不止是如此,
似乎是我們在從業中自身會擔心出現的狀況。。
那麼,最重要的,就是別太「自以為是」。
畢竟,我們就是學這個行業的,

深入人心,搞懂人心。

曾經有不少關於「讀心術」的書,賣的那叫一個好,也恰恰說明了人們是多麼熱衷於「了解他人的想法」,似乎如此就「逼格滿滿,凌駕於他人之上」了。
雖然如此說明有些過,容易被人誤解,
但,只是想由此來呈現,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太容易被人當成「能完全了解別人心裡是怎麼想」的「大師」,
而最可怕的,是諮詢師們自身隨著經驗的增多,諮詢的歷練,「學得懂得」都在不斷增長的基礎上,也容易因此「過於抬高自己」。。
而將自己抬高的結果就是,將來訪者放低。

局面似乎也會因此慢慢的發生改變,
變成了「來訪者圍著你,聽從著你的教導,按照你的方法行事,把主動的自我抽離出去,換成了你」,
想一想,是否很可怕,
但更可怕的是,這事情常常是發生的,諮詢師卻「不夠自知」。。

記得有個心理學家說過,
哪怕見了再多的案例,懂得的越來越多,眼裡一見,可能內心就知曉發展方向,
但還是要保持一顆初心,帶著未知去面對來訪者,ta永遠是最了解自己的那個人。

共勉吧。


沒有足夠的傾聽,就開始套模型做引導。

還有就是心地善良,不夠中立,希望來訪者往好的方向發展,不考慮現實情況,瞎灌雞湯。

前排很多大v,我這個是忌諱,不是最忌諱


我覺的最忌諱是為了討好來訪者,放大心理諮詢和自己的作用,畫好多餅。
很多來訪者來諮詢時都會抱有一種幻想(也許說的有點嚴重,說是希望更確切些):通過心理諮詢師的點撥,如醍醐灌頂;他們會問,我這個怎麼辦?能告訴我該怎麼辦么?
有些諮詢師就會畫餅,就會玄乎的說自己的哪個流派,治療你的癥狀肯定沒問題,然後balala很多專業名詞。
而靠譜的諮詢師會做很好的傾聽,很好的理解並幫他分析,並告訴他所有的力量和落腳點在於來訪者自身。他們從不說幾次就好,也不會說一定會有法子。
也許來訪者會有些失望,但這恰恰是一位真心實意要幫助你的諮詢師。
歡迎探討。
謝謝。


心理諮詢師的工作目的是使來訪者從其提供的專業服務中獲益。心理諮詢師應保障來訪者的權利,努力使其得到適當的服務並避免傷害。

1、心理諮詢師不得因來為訪者的性別、民族、國籍、宗教信仰、價值觀、性取向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視來訪者;

2、心理諮詢師在諮詢關係建立之前,應使來訪者明確了解心理諮詢工作的性質、工作特點、收費標準、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來訪者的權利和義務:

3、心理諮詢師在進行心理諮詢工作時,應與來訪者對諮詢目標、方式等問題進行討論並達成一致意見,必要時(如使用衝擊療法、催眠療法、長期精神分析等技術)應與來訪者達成書面協議;

4、心理諮詢師應明確其工作的目的是促進來訪者的成長、自強自立,而並非使來訪者在其未來的生活中對心理諮詢師產生依賴。

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應具備專業的職業道德,無所謂忌諱不忌諱之說,心理諮詢師是為大家提供服務,保證為每一位需要心理健康的人提供幫助,若談到心理諮詢最忌諱什麼!只能說你碰到的不是專業的心理諮詢,若有需要在網路平台上面找一些正規的心理諮詢,比如心情香蕉、簡單心理、壹心理等。


1,懶惰的求助者,把自己交給諮詢師,迴避自身責任與義務。2,文化水平低的求助者,如果你也遇到過反覆要求解釋「責任」與「義務」含義區別的求助者,那種無力感真是。。。3,匹配性低的求助者,通俗地講就是互相看不順眼不打算深入交流探討。


推薦閱讀:

遇到便衣盤查,我怎麼知道對方真的是便衣警察?
普通人應該知道哪些法律常識?
人為什麼會犯罪?
艾滋病人去公用澡堂泡澡算故意殺人嗎?
如何看待「在四行倉庫前穿仿製的二戰日本軍服並拍照發布上網的涉案人員被上海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 ?

TAG:生活 | 心理學 | 心理諮詢 | 法律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