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田豫牽招二將?
這2人的成就多在於和鮮卑族的戰爭,多次打爆彪悍的草原豪傑,但少與我們熟悉的三國英傑產生交集,那麼怎麼評判這2人的實力?他們對於魏國的功績與那些名將比怎麼樣?順便再問一下,軻比能與諸葛亮那個對曹魏的威脅更大?
本回答主要討論田豫牽招二人在曹魏陣營特殊之處,具體戰力不作討論,畢竟他倆類似特種部隊,對陣少數民族有奇效,真實戰力很難推斷,反正就是名將唄!
而豫位止小州,招終於郡守,未盡其用也。——《三國志?魏書?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
滿田牽郭四人在曹魏的邊境都頗有戰功。滿寵鎮守淮南,吳人忌憚;田豫威震沙漠,鮮卑震恐;牽招坐鎮北疆,壯烈一世;郭淮垂問秦雍,隴西無憂。以曹魏的按功績說話,四人的功勞按說也不會太少。然而我們卻發現了一些奇怪的地方:
滿寵官至前將軍豫州刺史,晚年得封太尉榮職,進爵南鄉侯,戶邑九千六百戶,說是萬戶侯可謂。郭淮官至車騎將軍,都督雍涼,死後更是被追封大將軍。郭淮生前封都鄉侯,戶邑二千七百八十戶。田豫官至護衛匈奴中郎將,振威將軍領并州刺史,侯爵為長樂亭侯,前後戶邑五百戶。牽招官至雁門太守,封關內侯。魏晉時期的關內侯多為虛封,沒有戶邑。
差距啊,果然是差距!同為陳壽筆下的邊境四將,為何田豫與牽招相比滿寵郭淮的差距這麼大呢?滿寵郭淮皆非曹氏宗族,個人在當地也不屬於世家大族,完全是靠個人的功績才得到如此的爵位。那為何同樣是靠功績奮鬥的田豫牽招二人就得不到相應的封賞呢?
陳壽感嘆田豫最後的官只是在并州這麼一個小州當刺史,牽招更是最後雁門太守,二人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用。我們回頭看二人的傳記,會發現田豫有個與眾不同的經歷,那就是他早年曾經跟著劉備混。從傳記文字看,田豫是在劉備投奔公孫瓚的時候結識劉備的,並將自己託付給劉備。然而當劉備當豫州刺史的時候,田豫因為老母在堂,不能遠隨,於是便送別劉備。劉備在離開的時候,對田豫是涕泣相別,並說道:「很遺憾不能與您一起成就大事!」
與《三國演義》書中的劉備形象不同,正史中的劉備並不是經常哭,一共記載的不過是六次,分別是泣別田豫、髀肉復生、祭奠劉表、龐統戰死、法正去世與賜死劉封。而同時的雄主曹操與孫權都是十三次,當然帝王的每一次哭不可能都被記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史書中並沒有記載曹操為郭嘉痛哭,不過追傷是有的。曹操曾兩次與郭嘉的舉薦人荀彧寫信談及郭嘉,這或許是更深沉的一種哀悼吧。
話題轉回田豫,從《田豫傳》可看出劉備是非常器重田豫的,劉備具體在哪一年投奔公孫瓚已經很難考證了。但從《先主傳》我們可以看到劉備曾跟隨毌丘毅到丹陽招募兵馬,並在下邳與賊寇作戰,並因戰功擔任下密縣的縣丞。從何進的履歷我們可以知道此年應該是公元189年。在這之後劉備又先後擔任了高唐縣尉與高唐縣令,且據《先主傳》裴松之注引《英雄記》的記載,劉備189年初的時候是在京師,後來還和曹操一起到曹操的家鄉沛國招募兵馬,又參與了之後的反董卓聯盟。我們可以大致整理出劉備從黃巾起義到投奔公孫瓚這一段時間的履歷:
184年,黃巾起義,跟隨鄒靖討伐,因功任安喜縣尉;
189年初,劉備怒鞭督郵,棄官亡命;
189年初,劉備前往洛陽,結識曹操,不久和曹操一同去沛國招募兵馬;
189年四月,漢靈帝駕崩,天下大亂;
189年中,劉備跟隨毌丘毅到丹楊募兵,在下邳與賊寇交戰有功,任下密縣丞;
189年八月,何進為宦官所殺,董卓入京,霸佔洛陽;
190年正月,劉備參加反董卓聯盟;
190年,劉備任高唐縣尉,後任高唐縣令;
191年左右,劉備被賊兵擊破,投奔公孫瓚。
由此,我們可以大致推定,劉備投奔公孫瓚的年份大約是在公元191年。而劉備離開公孫瓚投奔陶謙並被陶謙舉薦為豫州刺史的年份是確定的,是興平元年(公元194年)。那一年,田豫二十四歲。所以我們大致知道了,田豫在二十一歲的時候遇到了劉備,大概田豫當時以為原本以為劉備因為公孫瓚的緣故會長期留在發展。然而,並沒有。劉備但田豫與劉備共事三年,感情也是非常深厚,以至於在史書中少有流淚的劉備,這是劉備在史書中唯一一次因為「生離」而留下了淚水,另外五次有四次是因為「死別」,一次是因為「感慨時運」。
田豫七十歲的時候向司馬懿請求退休,然後司馬懿卻認為田豫正值壯年,應該繼續為官。田豫當時回復道:「年過七十卻居官位,猶如滴漏已經漏盡,鐘聲已響完,而黑夜卻還沒有結束,這是罪人啊。」大概司馬懿是不認同田豫這段話的正確性,他並不認為七十歲的人居官位是罪人,因為在249年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他七十一歲。
劉備與朋友這樣的情懷,在魏臣袁渙那裡也得到了體現。袁渙是劉備擔任豫州刺史時所推舉的茂才,之後袁渙被呂布多次拿刀架著脖子,讓他寫信罵劉備,但袁渙是寧死不從,並義正言辭地將呂布說到羞慚滿面。後來,劉備身亡的假消息傳至了許都,曹魏群臣同慶,但也就袁渙一人默默感傷,他是在真正擔心劉備的安危吧!可見,劉備與他朋友的感情,即使處於敵對陣營,也是相知如故。
從《牽招傳》可以知道牽招早年曾冒死為老師樂隱收屍,又曾為故主袁尚的死而悲痛,可以稱得上是義士,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然而當我們跳出《裴注三國志》,尋找相近時代的文字記載,我們便很容易找到晉人孫楚為牽招寫的《雁門太守牽招碑》。孫楚離牽招的時代遠嗎?碑文的內容可信么?
從《晉書?孫楚傳》我們無法得知他的確切生年,只知道他卒於公元293年。然而其傳記開始的一段似乎可以得知他的生年範圍:
孫楚,字子荊,太原中都人也。祖資,魏驃騎將軍。父宏,南陽太守。楚才藻卓絕,爽邁不群,多所陵傲,缺鄉曲之譽。年四十餘,始參鎮東軍事。文帝遣符劭、孫郁使吳,將軍石苞令楚作書遺孫皓,劭等至吳,不敢為通。——《晉書?孫楚傳》
這段文字是說孫楚這人雖說是名門之後,祖父是曹睿的託孤大臣驃騎將軍孫資。孫楚本人也是才華橫溢,然而為人爽朗豪邁不合群,多有欺凌怠慢,在鄉里缺少讚譽,以至於四十多歲才得以參加鎮東的軍事。那他四十多歲這年幹了什麼呢?
答曰:為驃騎將軍石苞寫書信給東吳的皇帝孫皓。這封信實質上就是一紙勸降書,這本來也沒什麼,因為孫皓是公元264年即位的,當時司馬昭已於前一年滅掉蜀漢,且於當年平定了鍾會之亂,故而向孫吳遞交勸降書也是可以理解的,雖然司馬昭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65年就去世了。然而孫楚這封勸降書的辭鋒過於凌厲,以至於使者都不敢遞交。讀者若對此信有興趣,可去查閱《晉書?卷五十六?孫楚傳》,在此不多加贅述。
從書信寫於故公元264年,我們可以得知孫楚的生年應該是220年左右。而牽招卒於公元231年,當時孫楚大概是十幾歲,想必也是聽聞過牽招的事迹,故之後才有了這篇《雁門太守牽招碑》。故而這篇碑文的內容還是比較可信的,屬於同時代的作品。
碑文中除了記載牽招的人品、政績和戰績等常規內容,還有這麼一段:【君與劉備,少長河朔,英雄同契,為刎頸之交。俄而委質於太祖,備遂鼎足於蜀漢,所交非常,為時所忌,每自酌損,在乎季孟之間。】。
看到了沒有?又是劉備!牽招和劉備少年在河朔之地長大,二人英雄同契,惺惺相惜,是刎頸之交。然而牽招先後為袁紹袁尚所用,之後投降曹操,在曹魏效命。其後劉備建立蜀漢,然而牽招因為和劉備的關係非同一般,二人是刎頸之交。牽招擔心被當時的人所忌恨,所以平時也就自謙低調行事,故而自己的官位也一直上不上下不下,高不成低不就的。——————————————————————————
至此,陳壽的這句春秋筆法我們終於能有所了解。田豫和牽招之所以在魏國不能得到更大的發展,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兩位都和劉備在少年時期有著不同尋常的關係。譬如牽招,都到了「為時所忌」的地步,故而二人的仕途並不算非常光明。故而田豫先是被讒言調離北方,後又被讒言免去恩賞。牽招終其一世,不僅官止得雁門太守一職,連侯爵也只是沒有戶邑的關內侯。
但我相信,他們未曾後悔,與劉備那樣的人在年少的時
候留下過深厚的友誼。二人同與劉備深交,而牽招又曾為了救援田豫不惜無視并州的規條,這三人果真是有奇妙的緣分啊!劉備是幽州涿郡人,田豫是幽州漁陽人,牽招是冀州安平人,漁陽和安平都與涿郡相鄰,果然是:吾與玄德,少長河朔,英雄同契,刎頸之交。
曹操共哭十三次:祭奠鮑信、重逢張邈、祭奠典韋、畢諶表忠、陳宮請死、袁渙去世、祭奠袁紹、任峻逝世、曹衝去世、讀史感慨、荀攸去世、龐德被殺、臨終逝世。
孫權共哭十三次:孫策去世、周瑜去世、周泰負傷、張紘逝世、感謝浩周、感激馮熙、孫慮去世、祭奠呂范、張昭發怒、凌統去世、孫登去世、陸抗病歸。
田豫在三國志遊戲里很強,五維都在80以上的全能強人。在聖三里非常強,就是只能跟大耳朵區區幾關便離隊了。千兆印象不深不談。
郭淮生前封都鄉侯,戶邑二千七百八十戶。田豫官至護衛匈奴中郎將,振威將軍領并州刺史,侯爵為長樂亭侯,前後戶邑五百戶.
兩個親烏,用來丟在北方種田
推薦閱讀:
※諸葛亮和司馬懿眼中的對方是什麼樣的?
※荀彧的同期好友?
※周瑜真的是讓諸葛亮氣死的嗎?
※三國時各國軍制都是怎樣的,有何區別?
※蜀漢是個外來政權嗎?蜀人土著是否不願為劉家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