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餐是怎麼發展成最高大上料理的?

法餐發展成最高逼格料理背後的原因


只知道法餐是高大上的,而不了解法餐是如何變成逼格最高料理的過程和原因,那顯然是不夠格的。下面,就來抖一點飯桌上的談資。

「怎麼發展成高大上」的過程就不說了,想了解法餐史可以去我們的企鵝吃喝專欄法餐逆襲史(一)古代,中世紀的黑暗法餐 - 企鵝吃喝指南 - 知乎專欄查看《法餐逆襲史》一文。在這兒直接總結原因。簡單說來是兩個因素加一個客觀條件。兩個因素分別是:經濟,文化。客觀條件則是法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先說一下客觀地理條件。這就是法國最特殊的優勢了,可以說法國這片國土就是就是為了吃而生的!這個和四川省面積相當的六邊形國家,三面臨海三面靠陸,河流縱橫,因此海里河裡游的長的,和地上跑的種的動植物都可以成為法國人餐桌上的食材。另外,法國的地理位置剛好處於三種氣候的交匯處:西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的地中海氣候,東北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這個絕佳的位置使得這三種氣候在法國交匯時極端的特徵已經表現不太明顯,因此氣候表現溫和,加上國境內河流眾多利於灌溉,因此法國是歐洲最適合發展農業種植業和畜牧業的地帶。事實上法國至今也是歐洲第一農業大國。

同時,法國地形複雜,東部和西南環山,中部高原,北部盆地,三面環海,加上三種截然不同的氣候類型,使這個國家形成了一般大面積國家才有的地域多樣差異化,這直接豐富了法餐的「菜系」,例如:

1.南部以橄欖油番茄和地中海魚為主的尼斯料理(類似義大利料理)

2.西部以大西洋冷水海鮮為主的不列塔尼料理

3.北部以黃油和奶製品為主的諾曼底料理

4.東北部以豬肉和白菜為主的阿爾薩斯料理(類似德國料理)

5.東南部以高山乳酪為主的山區料理

6.中南部高原以牛羊肉為主的利木贊鄉村料理

7.西南部以大蒜火腿甜椒為主的巴斯克料理(類似西班牙料理)。


然後說我認為最重要的經濟因素。從民間的角度來講,只有吃飽了的人才會追求吃好;從國家的角度來說,我一直相信經濟發達的國家才會誕生出強勢的文化,這當然也包括飲食文化。法餐的第一次飛越是在17世紀封建法國的全盛時期,那時波旁王朝帶領法國成為歐洲第一強國,法餐第一次成為整個歐洲皇室貴族的紛紛效仿的飲食。法餐的第二次飛越則是在20世紀初,法國在大革命後逐漸成為歐洲資本主義工業化強國,法餐則是伴隨法國文化一起征服了世界。當然,現在的法國經濟在衰退,法餐也發生了滯後的衰退反應——街頭小餐館越來越粗糙廉價,20年前不可能出現在法國的美國快餐現在也開始入侵巴黎街頭,吃得起精緻法式正餐的法國人越來越少,維繫法餐榮耀的米其林餐廳也只能開始爭奪國外遊客市場。

其次是文化因素。如果說經濟是國民能否吃飽吃好的基礎,那麼文化就是飲食從吃飽吃好向更高藝術層面發展的關鍵。如果碰上一個傳統文化里就是不愛吃的民族,那誰也沒轍,經濟再發達也只能停留在吃飽吃好的地步,比如英國和美國。這兩個國家其實也是一個民族,美國人不愛吃都得怪英國人,誰讓英國人信了一個反對享受崇尚克己的清教,與此同時法國僧侶正在大口吃肉喝酒,法國紅衣主教貝尼連做彌撒前都要來幾杯梅索酒,他認為只有侍奉好自己才能侍奉好上帝。

上圖:主教和他的廚師在討論醬汁

在宗教高於皇權的年代,宗教教義直接影響皇室的行為,也就直接導致了英國女王在喝薏米土豆湯的時候,法國國王正在大擺上百道菜的宴席。法國貴族重金創造新菜,培養出了一大批歐洲頂尖的大廚,後來這些私廚把貴族菜肴帶到民間又不斷精進,終使得法餐發展成一門藝術。看今天的歐洲傳統美食大國地圖,美食地位高的國家都是這些享樂文化盛行的「天主教片區」,比如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用到中國身上,影響中華美食文化最早最深的就是儒家文化了,創始人孔子本身就是個極講究的吃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一句話影響了後兩千多年中華飲食的風格。

這個規律同樣適用於在國際上東方美食地位最高的日本。法國料理的啟蒙老師甚至奠基人是義大利料理,日本料理更不用說是中餐當之無愧的親閨女。然而在世界發生巨大變化的近200年里,這兩種料理的國際地位均超過了自己的「娘」。不得不說,料理除了跟民族文化和信仰相關,終究還是社會經濟的產物,只有「吃飽」的人才會追求「吃好」,吃好了才會進一步追求「吃體驗」,加上經濟強國的文化強勢入侵,形成了我們說的高大上料理。

答畢。


別忘了關注我和醉鵝老師的 企鵝和貓 - 知乎專欄(我負責吃的內容,醉鵝老師負責喝的內容)


看在乾貨這麼多的份兒上,關注一下我和醉鵝老師的公眾微信號「企鵝和貓」吧!微信ID是"qiehemao" (企鵝和貓的拼音),上面會持續更新 喃貓料理日常 和 醉鵝紅酒日常_自頻道 的周播視頻~

http://weixin.qq.com/r/jTlHX7TEDelyrfA892y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文章版權所有,除知乎日報外,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謝謝合作


因為實在太多講究,那麼這裡我就講一下到底是哪裡講究好伐啦

1.前菜

法餐中,前菜指的是在主菜之前呈上的菜品。有意思的是,至今美食世界的語言也並未統一。前菜和主菜在食材上沒有絕然的區分,有時候前菜可以是一個重口味的肉批,而主菜則是清淡的煮魚。前菜的體量大約是主菜的一半,所以通常不會出現「大規模殺傷性」肉類,是食客慢慢進入用餐狀態的一個重要環節。很多廚師喜歡在前菜環節提供更多的變化和驚喜。前菜可以是冷盤,也可以是熱菜。沙拉、生制海鮮、肉批和熟食等都是法餐前菜喜聞樂見的形式。喜歡清淡口味的,來份奶油菊苣沙拉或者洋薊蔬菜沙拉;偏愛海鮮的,來份生蚝或者煙熏三文魚;鍾情口味濃郁的,來份里昂香腸或者巴約訥火腿;勇於冒險的人還可以試試韃靼牛肉,吃生肉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

2.湯

湯是廣義上前菜的一種,有時內容豐富的湯汁類菜肴也會被當作主菜。按照質感,湯可以分為清湯和濃湯。清湯中有一類叫作澄清湯(Consommé),是用普通清湯加上調味蔬菜、肉餡和蛋白慢煮,讓肉餡和蛋白吸附湯中雜質,最終使湯色變得清澈通透,中餐中的吊湯也是運用了類似原理。濃湯作為法式湯的主流,關鍵特色就是深不見底的濃郁,往往要通過一些方式來為湯增稠。此外,通過澱粉、雞蛋來增稠湯汁也是常見做法,而通過動物血、龍蝦卵來增稠就顯得別開生面一些了。如果不喜歡法式洋蔥湯、蘑菇湯、龍蝦湯這些熟面孔,可以選擇淳樸清淡的土豆湯、蘆筍湯、豌豆湯,或海味馨香的牙鱈湯、螃蟹湯、螯蝦湯,還有以路易十五的最後一個情人、愛吃菜花的Du Barry 夫人命名的菜花湯,以英國傳奇女作家FrancesBurney 命名的蔬菜絲湯,以查理七世的情婦、資深美女Agnès Sorel 命名的奶油蘑菇豬舌湯。喝著溫潤的湯,同是心懷對法國美食文化的各種八卦揣測,何樂不為?

3.主菜

正餐中的重頭戲,往往是最夯實、最貼心、最複雜的菜,直接決定了餐食的成敗。好的廚師會精心計劃菜品之間的起承轉合,通過前菜拋磚引玉,為主菜的出場做足鋪墊,通過主菜達到品味的高潮,再通過主菜之後的小菜平復興奮的味蕾和腸胃,讓美食盛宴穩穩收場。法國人常吃的禽類品種很豐富,包括雞肉、鴿子肉、鵪鶉肉、鴨肉、鵝肉;肉類方面他們喜歡吃牛肉、羊肉、豬肉、兔肉和青蛙肉等。其實,除了勃艮第人,其他地區的法國人對蝸牛並不感興趣。法國人會食用一些肉類的特別部位,比如小牛頭肉、小牛胸腺,野味中的野兔、狍子、野豬、雉雞、珍珠雞和斑尾林鴿都是他們的心頭好。搭配主菜的調味汁有一些是肉類烹制時汁水濃縮而成的「肉汁」(Jus),有時是添加了其他原料調配而成的「醬汁」(Sauce)。如果胃口好,不妨來份隆格多克的白豆燉肉或奧弗涅的蒜味芝士土豆泥和羊腿,人生就此圓滿。

4.甜品

法語中甜點「Dessert」一詞由「Desservir」演變而來,譯為「清理餐桌」。最早在17 世紀使用,當時用來描述在主菜之後會為客人奉上甜品的情況。隨著食糖實現工業化和平價化生產,甜點的內容也逐漸豐富多變起來,形成獨立而別緻的美食單元。和其他甜點相比,法式甜點有著鮮明的特色:輕盈而蓬鬆,比如經過打發、與大量空氣結合而製作成的蛋白餅和慕斯;層次豐富,比如多層酥皮組合而成的千層派和國王餅;酥脆可口,因為加入了大量黃油,很多法式甜點都給人酥脆的印象,比如令人回味無窮的法式布蕾和奶油泡芙。所以,是品嘗一塊被稱為「少女的酥胸」的馬卡龍,還是一塊別具匠心的閃電泡芙,或者曾經討金融家們歡心的費南雪??在變肥美的路上,法式甜點總是不失時機地推波助瀾。


作為一個法語專業的學生。我會告訴你實際上法國人是世界上最自戀的民族。他們的男人時最帥的。女人是最漂亮的。文字是最優美的。語言是最動聽的。生活是最浪漫的。食物當然是最好的。但是其實吧。你接觸下法國人就會對以上說呵呵了。很多時候騙自己騙得多了就信了。當然我不是說他不好。只是太誇張了。其實以上所有他們都是很一般的甚至很糟糕的。比如法語的發音絕對不是好聽啊。跟一口濃痰卡在喉嚨一樣。哪個國家沒有帥哥美女。就連法國人引以為傲的香水都是因為他們不愛洗澡身上太臭需要濃烈的香味來掩蓋。這就是為什麼你決定法國香水香的過分而法國人自己用覺感覺不錯的原因。 至於法餐么不是太了解就不多評價。但也並不是比別家優秀到哪裡去了。就是這樣所以法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這樣說題主你懂了么


法國菜是沒有連鎖快餐的吧


有這麼複雜?當法國成為歐洲的經濟和文化中心時,法國的評判標準就成了世界的標準法國貴族的生活就成了高大上的標準,和法餐區別越大的越遠的越低端。唐朝的時候漢服中餐還是標杆呢,哪個周邊國家不來追風。直到元朝天朝在西方還是高大上的代名詞呢,馬可波羅寫的多好。美國不宣傳生活質量,但美國宣傳其思想價值觀和科技進步,不也成了高大上了。你讓伊拉克向你普及民主,你會去信嘛。


飲食文化核心是靠文化帶動。

法國是歐洲大陸文化的心臟;特別是啟蒙運動法國文化吸收了義大利很多元素,繪畫飲食都蓬勃發展,特別到路易十四、十五年代,宮廷生活非常浮華,造就了一批吃貨文化,這個和中國古代很相似,比如法餐裡面的鵝肝,和中國的魚翅給我的感覺就一樣,真的好吃嗎? 我看未必,無非都是附庸風雅隨流。

光有經濟層面還是不夠,早期的日不落帝國西班牙、荷蘭也沒有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

從路易十四到拿破崙三世,200多年法國文人輩出,歐洲人都除了能講拉丁文表現學術,以能講法語作為一個文化人為榮;一直到20世紀初,這個國家就是大陸的文化中心,國際政治運動外,度量單位都是在巴黎確立。

相比而言,旁邊的西班牙、德意志、義大利、哈布斯堡奧地利要麼國內動蕩,要麼四分五裂,沒有形成像法國那樣比較穩定的國家。所以說環境穩定因素對飲食文化促進也是一方面。


不知道,但我要留個名
不過個人認為實力是硬道理。西方其它國家的飯好像確實沒水平比法國做得好的。知友們總喜歡用社會政治天文八卦跳大繩各種高大上來分析一件事,但有時候很多事情答案其實異常簡單。


Brillant-savarin的physiolog of taste把餐廳和美食第一次作了系統和科學的講解。De la reyniere 成為第一個餐廳評論家和美食評論家。careme的haute cuisine 算是法國最早"高大上"烹飪的代表,再後來Escoffier,cesar ritz,和Fernand point 奠定了現代版的"高大上"法國菜。到了現在,就是名廚們,像pierre kauffman,thomas keller,marco pierre white和Roux family讓大眾對法國菜越來越著迷,逼格也就越來越高。


因為人,透過彼得·梅爾普羅旺斯系列,發現法國人是世界上最懂得享受「生命之樂」的人。食色性也。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這個邏輯應該才是比較對的吧。

法餐是不是最高大上料理?我認為這個回答有待商榷。法餐太過於追求精緻,高規格場合的宴席用法餐總有一絲絲違和感,用白話說就是感覺鎮不住,不夠隆重。

法餐為什麼是最高大上料理,這個應該也不能算是全世界公認,比如我國廣大人民就對中華料理非常的自豪。你接觸到的觀點認為法餐是最高大上的,那是因為近現代歐洲有一種很明顯的傾向,就是歐洲的一切自然及文化相關的東西都是最好的。最美的美人,最新鮮的空氣,最好喝的酒,最牛逼的文化人,最動聽的音樂,等等等等,這種傾向當然在美食上也有所表現。但是歐洲那些國家,鋼針,論美食都不太爭氣,所以法餐傲視歐洲,也就想當然的以為自己能傲視世界。


葡萄酒公司還招人嗎?


關於為何成為世界範圍內最知名的高大上類型餐飲,這個肯定要考慮到整個世界上各個民族,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等等的綜合考量,才能去了解,它們從哪來,要到哪裡去。
首先,法國是個愛吃的民族,整個國家有暖個的地方也有熱的。陽光明媚,人們就會更加熱情,看看鄰國,西班牙,義大利,哪個不愛吃?再看看寒冷的英國,德國。相比之下就比較冷漠刻板一些。
我個人認為一零几几年到一二几几年之間的十字軍東征也為法國乃至歐洲帶來了更多香料有關係,穆斯林那時候發達,農業,科技,數學都比歐洲發達,愛吃的民族就去找吃的,比如帶回來的甘蔗就讓歐洲貴族才能享有甜的口味。
再看看一些其他讓法餐持續有逼格的原因。菜品豐富,程序傳統,食材新鮮,講究味道的均衡和搭配,當然少不了各種工具的複雜(工具複雜純屬貴族和宮廷的習慣帶到了民間)。對比一下日本料理和一些北歐牛逼閃閃的米其林三星,共同點就是搭配創意,食材新鮮,味道均衡。在世界知名料理中很少會看到那個醬汁味道蓋過了食材本身的味道。
相比之下中華料理由於千年歷史祭奠,幅員遼闊,導致新鮮食材很難經過長期運輸還保持新鮮,所以加入更多調教來控制味道。
這些只是個人觀點。問題都埋土裡了,我這才看見,閑著沒事練練打字哈哈哈


食材配料繁多,準備成本高。法餐製作工序繁瑣,強調汲取不同食材的味道。比如鹹味,可能是通過鹹肉來獲得,而不是簡單直接的加鹽…創新,兼具美感和時代感


我想肯定是因為各種餐盤,高大上冷艷美的餐盤唄!你把沙縣小吃擺在一個超級精緻冷艷的盤子里,效果也一樣!


因為山一直在那裡,井底的蛙以為自己家的土坡是天下第一高,等到跳出來後,憋紅了臉問了大山一句,你的逼格為什麼這麼高?


精心細緻。


推薦閱讀:

有什麼長得難看卻又很好吃的東西?
如何在家自製春川雞排鍋?
上海有哪些本幫菜館值得推薦?
怎麼樣才能比較快速地剝蒜?
為什麼全國口味最清淡、對食物最挑剔的廣東人會被認為什麼都吃?

TAG:美食 | 食物 | 餐飲 | 吃貨 | 西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