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睡硬床能降低脊椎壓力?

請從科學的角度解釋,盡量詳細。


人體的脊柱是呈S型的曲線,如果長期睡太軟的床,由於身體的重力勢能,使得脊柱向下凹陷,引起胸曲加深 腰曲變直 腰骶角度反張,造成脊柱關節間隙變窄,關節壓力增大,誘發小關節紊亂 椎間盤突出等癥狀。所以建議有腰肌勞損或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睡硬板床或棕櫚墊的床墊,在腰部放合適的支撐,以保持良好的曲度。


我是樓上鍾老師的粉絲,跟著他跑到這個問題,碰巧我也在琢磨這個,
再一次跨界作答,姑妄言之。

同時,我也是藉此對自己粗淺的認知做一些局部梳理,感謝題主提供這個機會。

分割線

壓力一詞,用在這裡不太合適,因為這時的應力非常複雜、多變,且相互影響,牽一髮動全身。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壓力。

那麼,在某些方面,硬床為什麼『好』?
核心在於【穩定】

穩定一些,太影響睡眠的應力才能減輕一些,睡得才能輕鬆舒服一點,同時機體受損才能輕一點。

以仰卧為例,
單說相關諸多問題中的一個點:骨盆後旋。
註:拿它來說,不是因為它有多重要(它其實屬於『條件性的存在』),而是這個例子比較好理解。

人在仰卧時,骨盆(有時)會產生後旋傾向。
這雖然看上去會『破壞腰椎曲線』,但單說這本身,其實不足以造成問題。

真正的問題在於:如果是軟床,因為床面是軟的,這種後旋傾向就會既『落不實』又『剎不住』,這個時候腰部肌肉就不得不一直綳著,造成一系列損傷。

如果用硬床呢?會好很多——骨盆既能落實又能剎住,於是就穩住了,腰部就會放鬆很多——雖然,雖然,雖然這時候腰部其實是懸空的(很『矛盾』的現象,不是嗎?)

前面講到落實和剎住,
落實很好理解,那什麼是剎住?

別忘了——人體表面是皮膚、軟組織,就像一個『滑嘰滑嘰』的套筒——就算它們停止在床上不動了,但它們滑嘰滑嘰地包裹著的骨盆依然有後旋的傾向。這時候,要想穩定住,就需要錨定力來把骨盆剎住:一邊是硬的床面;另一邊是骶骨部位,二者接觸、壓迫,然後骨盆發生後旋,把相關區域(重點是骶骨)的皮膚/軟組織拉伸到『盡頭』——這就像船拋了個錨在水底、然後錨鏈被拉緊,於是骨盆(這條船)穩住、腰部放鬆,入睡。

此錨定力提供了切線方向(仰卧時是水平方向)上的穩定。局部足夠的壓力(確切地說是小面積、大壓強,如硬床Vs骶骨的壓迫區)是形成高效的錨定的必要條件——軟床做不到,因為沒有局部的大壓強。

這個錨定力,換個角度來說,其實也就是剪切力。它和壓力一起,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局部皮膚/軟組織損傷,人睡覺會翻身,所以不會造成大問題;但在極端情況下,可誘發骶骨部位的壓瘡,即使只是平卧而不是半卧位(如下圖)。

so,世界就是這麼矛盾。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例子里,為了骨盆的穩定,通過硬床/錨定來把骨盆剎住,這,只是一個解決方案而已——換句話說,應該有比這個更舒適的解決辦法,反正我是受不了硬床,雖然剛躺下那會兒能舒展一下。

啰嗦兩句:

所謂保持S形的脊椎曲線,不是問題的核心。
S形曲線,是直立狀態下,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憑什麼說躺著的時候也應該是個S?

實際上,就拿胸椎到腰椎這一段來說,如果排除其他干擾因素,那在真正的自然放鬆情況下,應該是個微微的大C形,就像嬰兒側卧時的腰背形狀(下圖只是示意,因為他的腰背部並沒有很好地放鬆,這從他的整體姿勢可以看出來)。

躺著的時候,真正重要的不是脊椎的形狀,而是受力/使力的情況。形狀只是表象,如果從保持所謂S形的方向去解釋並探尋解決方案,只會誤入歧途。

硬床軟床,各有優缺點。
現在的軟床設計也在摸索中前進——雖然就像盲人摸象,還沒找到問題的關鍵——但有些設計的確有進步,只不過總是被商業性地誇大。


又及,剛把你圖片放大了看了一下,
建議,該頁,一帶而過,不要當真,
因為編者也是一頭霧水,只好人云亦云。

硬床也有很多bug,比如仰卧時腰部空虛,
所以那頁書上提到用毛巾卷支撐腰部。
都這麼說,但其實不管用。
為什麼?
寫不動了……


推薦閱讀:

運動過度造成膝蓋損傷,關節腔內有積液,髕骨軟化,如何恢復?
同時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和痛風的肥胖患者該如何減肥?
股骨頭壞死能治療嗎?
頸椎病怎麼治療好? 治療頸椎病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為什麼有的骨折需要手術治療,有的骨折只需要手法複位固定就好?

TAG:脊椎 | 骨科 | 人體構造 | 運動醫學 | 矯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