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光武帝劉秀很少被提及,現在大部分歷史書都隻言片語般略過?


在非學術的場合,劉秀很少被提及,因為他在民間的名氣不像秦皇漢武那麼大。中國歷史上三百餘位皇帝,除了家喻戶曉的幾人之外,大多是沒有多少名氣。
至於「歷史書都隻言片語的略過」,其實我想知道你指的具體是哪些書,一部研究東漢歷史的著作絕不敢略過此人。


蔣光頭父子當政的時候
教育方面還是特別關照王莽篡漢的
台灣也有個演習叫做漢光演習。


因為光武帝對中國的改變太小,缺乏影響力。即使他是一位開國之君。

這其中有他個人性格的原因。他本人性格保守謹慎,不愛折騰。舉個例子,在匈奴連年災荒的時候,光武拒絕出兵征討。面對同樣的機會,唐太宗出兵滅掉了突厥。

這也有時代形勢的原因。有的時代,處於歷史十字路口,君王必須重新建立制度,比如秦朝、漢初、隋朝、唐初、清末、民國、建國初。這些時代的皇帝都很有作為。光武的時代,社會結構已經基本定型,他施展才華的空間不大。西漢武帝以來形成的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經濟結構已經非常穩固,運行狀態也不錯。又剛剛經過王莽的大折騰,社會對光武的期待,僅僅是恢復西漢制度。所以,光武雖是開國之君,乾的卻都是守成之事。

除了完成統一外,光武沒有再做過其它大事了,一生兢兢業業、按部就班,史書何必提他?(少折騰也是好事。秦皇漢武、王莽、隋煬帝幹了不少大事,結果可不咋好)

我的微信公眾號:史事拾遺,歡迎關注!

http://weixin.qq.com/r/zEyju-PEOa5GrbfY9xne (二維碼自動識別)


史書中劉秀地位較高,坊間演義小說中劉秀很少露面。原因在於,劉秀個人能力強(中華高手排行榜中大約在五十名左右)而對手極弱。

劉秀能力強表現在以下方面: 兄長被害謝罪於劉玄隱忍超越韓信胯下之辱,而且演技憨實不被識破。昆陽大捷且一統天下,軍事才能可圈可點。治天下時勤儉賢明,造就光武中興盛世。

他在以下角色中找到了平衡且從未迷失自我:一位優秀的演員,一位合格的弟弟,一位愛妻子的丈夫,出色的軍事家,賢明的君主。他出生卑微,寄養於叔父家,最終報得家仇,結束亂世,使大漢國勢昌隆。功績只略遜於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共朝太祖。

他對手太弱而使演義小說不好寫,缺乏劇本的張力和正邪人物的衝突。稍微列舉一下他對手的名字整本書就不好賣了,劉盆子等人放牛娃出生缺乏炒作熱點難上頭條。這群貨都是天下八字還沒一撇就大殺功臣,整天驕奢淫逸。嘴臉和當今社會那些在夜總會慶功的老闆別無兩樣:摸一下奶給一部iphone6 plus, 給手下天天加班的第一骨幹的年終獎也不到五千。

總結一下,石勒的話再好不過,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也。朕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算是對劉秀個人能力的中肯評價。而石勒若真與光武生於同一年代,則《劉秀演義》也可以大賣。


------回答評論:
中華高手排行榜怎麼來的,名單包含哪些人? @雲飛揚@敝履先生

評價歷史人物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下是一個好讀書不求甚解的工科男的歷史觀:

我的看法是把英雄們分成三類。第一類徹底改變歷史進程,成為後來英雄們的楷模。這裡只有兩個半人,秦始皇是中華第一人,用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為基礎,推行郡縣制從此皇權可達縣,後世所有再推行分封制的皇帝都成了開歷史的倒車,徹底使孔子提倡的禮法失去社會基礎。後來的英雄不是敬畏他就是貶損他。半個人是指共朝太祖。功績在於國家的控制力到達村支部,改變社會所有製為公有制。但是目前來看這次變法是否成功還不好說,且太祖後期的事情歷史語焉不詳,只能留待後人評說。第三名要給商鞅。把法家的思想融入到治國的制度中,中華文化表面尊儒,實際上後來歷朝歷代的統治核心還是商鞅的那一套。

第一類人打通時間的限制,第二類人功績表現為在空間上改變中華民族的格局。第一人成吉思汗,蒙古人人口基數很少,馬也很差。但他改革騎兵軍事編製和游牧民族的社會組織模式,橫掃亞非歐。這類人有三十人左右,包括漢武帝加衛青霍去病的三駕馬車組合中華民族歷史上唯一一次用武力摧毀強盛的北方邊患,班超為中華民族奪得養馬地等。

第三類人比較多,屬於個人能力極強,以至於如果不記載這個人,一兩百年的歷史就講不清。比如一生用兵未曾一敗,王侯將相全部當過的韓信。比如從丐幫一袋弟子到坐擁天下的朱元璋。這裡大概有三四百人。劉秀在其中屬於優等生。

以上純屬YY,自娛自樂的排行榜。因為他們都比我強太多。即使把馬雲扔到其中都未必能逃離倒數第一的厄運。雖然很難說清到底是英雄創造了時代,還是時代選擇了英雄推動社會往前走。我還是莫名其妙的為自己的血管里流淌著一絲半滴這些英雄的血而感到驕傲。


首先,作為在亂世中打天下,同時結束王莽之亂的一位皇帝,劉秀本身的領導能力和軍事才華是相當牛逼的;在中國歷史上,兼具文才武德同時又善於打仗的皇帝並不多,秦始皇一統天下建立蓋世功勛,但他未必能親自上陣殺敵;漢武帝打的匈奴滿地找牙,自己卻從未上過戰場;雖然說開國皇帝自己上戰場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可是能打善打卻是真本事,唐太宗如是,宋太祖如是,光武帝也如是.
其次,我們國家的歷史教科書實際上是政治形態的產物,更注重歷史意義的挖掘,也對社會形態階級矛盾之類的政治衝突進行突出表現,像農民起義、揭竿而起這樣反抗封建社會的行為進行宣揚,而統治階級為改善民生而做的工作則僅僅視為緩和階級矛盾而不得不進行的工作.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歷史教科書上看不到具有豐滿性格的人物,而只有一件件歷史事件的原因。也不光是光武帝劉秀大帥哥,諸葛亮在歷史書上提的多麼?宋太祖趙匡胤提的多麼?漢文帝漢景帝之類的帝王提到的也很少,而他們中的每一位都是歷史上的牛人....
當然,如果算上歷史演義、傳記小說之類的體裁,那麼關於劉秀大帥哥的確實是少了點,電視劇就更少了,我想這可能是因為光武帝的創業史不夠精彩絕倫(實際上也十分曲折),同時所處的時代缺乏重量級對手,以及他稱帝後緋聞較少沒啥大書特書的標誌性事件所致.
劉秀本身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自身稱帝後也恢復了漢制,所以歷史上還是把劉秀歸位了漢朝,因此他難以稱得上開國皇帝.另外,他在創業路上打的對手要麼是劉玄、王朗、赤眉軍這樣的農民起義軍(實際上就是土匪),要麼就是槐囂、公孫述這樣的地方軍閥,再加上當時的正規軍王莽軍主力被劉秀通過昆陽大捷一次性擊潰,顯得沒有那麼偉大了.於是,這個時期,沒有出現名揚千古,聲震寰宇的歷史名將,只因為一切來的似乎沒那麼難.稱帝後,劉秀帥哥過的也是波瀾不驚,讓有功武將退位、換皇后、換太子都平穩過渡,沒有造成啥不良影響,且那些功臣、廢皇后、廢太子都得到了善終;在他有生之年也沒有把手亂伸向西域,而是踏踏實實的休養生息;所以,後來即使他泰山封禪,也沒有留下多少難以磨滅的記憶.
總結來說,劉秀大帥哥就是個皇帝中的好好先生,不濫殺(馬援冤案可以說是唯一一個污點),也不好大喜功,這裡打一下那裡放一炮;也沒有宮廷慘案或者香艷野史,諸如穢亂後宮、宮廷政變、養男寵之類;又不標新立異,搞那些奇奇怪怪的制度和裝束,個人才藝也不突出,甚至他的兩任皇后都是這樣的人,外戚力量被壓的死死的,所以這樣的人有什麼好寫的?


善戰者無名


王夫之《讀通鑒論》「光武之得天下,較高帝而尤難矣。光武之神武不可測也!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獨焉!」


我國教科書總是把無產階級革命掛在嘴邊,拼了命的給小資產階級革命扣屎盆子,用以證明只有共產主義領導的無產階級才是中國最正的革命。
劉秀是景帝之後,在當地有一定的名聲和威望,劉秀和其哥哥起兵以後,迅速得到各地上至地方豪強下至鄉紳地主的支持,領導層和決策層都是由這些人組成的,這是一次由地主小資產階級領導的一次革命,而且風捲殘雲般地火速取得全面勝利。
現在看來,他們的革命政治是不正確的,因為只有無產階級才能救中國,資產階級是應該被打倒的。


只能說,中華歷史太博大精深了,哪怕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帝王也被今人埋沒了。

一、統治階級宣傳少。歷代統治者從維護王朝統治的角度出發,認為劉秀不是王朝的開闢者,只是漢代的中興之主,好比夏之少康、唐之明皇,所以地位下降。

二、民間藝人宣傳少。東周列國、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水滸傳……老百姓喜歡的是這些。別說劉秀,就是整個西漢末年到東漢初年的歷史,老百姓都是不了解、不熟悉的。這是戲曲、小說的作用。

三、劉秀本人低調。劉秀雖然具備一切優秀政治家的才幹和事迹,然而為人謹慎、謙和、低調,在做人上沒有給人詬病指摘提供茶餘飯後談資之處,所以他的名聲甚至不還如他曾經的敵人——臭名昭著的王莽。

四、東漢前期歷史被忽視了。可能是中國歷史上風光的王朝太多了,壞的有秦、隋,好的有唐宋元明清,在東漢之前有好的西漢,在東漢以後有爛的三國魏晉南北朝,所以東漢的歷史,尤其是前期歷史被忽視了。不要說劉秀,連他的有作為的兒子、孫子都被忽視了,反而是靈獻二帝因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三國演義的緣故遠比英雄的祖宗劉秀有名。


首先 沒有吹的 因為劉秀的整個歷程其實沒有什麼波瀾 雖然很神奇 很王道 但是 沒啥可吹的 楚漢 三國 隋唐 說岳 有名的歷史時期都是靠著這些演義傳播開來的 中國老百姓心理最厲害的武將就是李元霸 哪怕他不存在
其次 歷史記載也不多 畢竟能真正寫東漢史的時候都南渡了 曹魏和西晉時間都太短了
再者 為了淡化王莽的存在 一個在網路時代被認為是二十一世紀初的三本大學穿越生 滿大新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強制發行非等價物貨幣 改高句麗為下句麗 這都是王莽
然後呢 劉秀呢 對 他們叫他位面之子 抑制力為了拉平歷史而派出的神之子 當然 還有他哥哥劉縯 那位時空管理局的員工 算無遺策的腦子加上天馬行空的想法 然後該退場就退場 否則就小皇帝殺得了劉縯?搞笑呢


因為沒意思,是的沒意思。題主所說的大部分歷史書是寫給我們這些外行人看的。而很多外行人喜歡看的是網文,而且還必須是網文中的燃文。
漢高祖劉邦是一介屁民的奮鬥史,從遊俠到皇帝。不管正面反派都是些濃墨重筆的牛人角色,我們的主角歷經各種艱難苦困,險阻考驗後戰勝了高富帥項羽,王八之氣一震如張良、韓信這類不世出的奇才紛紛拜倒。到晚年還畫風一轉,什麼大風起兮雲飛揚的英雄遲暮。這要是本小說你不喜歡?
ps:的確不會喜歡因為主角光環太強了!!會被罵YY過度的。
, 然後是漢武帝劉徹同學,天生高富帥龍傲天。有爹爹爺爺留下來的巨大財富,左手是衛青張湯桑弘羊這些得力馬仔,右邊是阿嬌李夫人美女環抱。從金屋藏嬌到傾國傾城每個都可以弄成電視劇上八點黃金檔。感動文藝女青年折服模範拜金女。對外擊敗了匈奴這個從體量上來講和漢朝相等的國家。又不知賺了多少愛國少年的熱血。你要是導演你不拍個漢武大帝簡直對不起人民。
順便說點,以上兩個例子之所以那麼受關注,個人認為主要是他們順應了各自時代。劉邦和他的小夥伴成為新的統治階級把七國貴族踩在腳下。即是所謂「天之變局」自周以來的血統宗法被人用最徹底的方式打破,一群平民成為天的代言人。如果說周及其繼承者被肉體滅亡於秦,那麼他們的精神則被滅亡於漢。
而漢武帝則是趕上了民族融合國族認同的好時候,地方和中央拉拉扯扯你來我往的局面在武帝時得到了極大的緩解。鬧了那麼多年後家裡的人終於明白了分家是做不到滴,大家一起好好過日子吧。於是國家爆發齊心協力幹掉了所有不長眼的。PPS:這種國族認同所帶來的力量之強大,各位可以看看唐和本朝。。
最後,劉秀同學雖然很厲害,但說到底也不過是大家分蛋糕的時候衝出來拉著幾個人砍死幾個人嘛!實在沒比不上一個搶蛋糕和搶別人蛋糕的。


理由有三:一、改革之功不足;二、開疆拓土之功可以稱得上是沒有;三、沒有能夠降服四夷,這樣怎麼可能被頻頻提及呢,漢宣帝好歹都有個統一西域的歷史名聲


好好刷副本打怪升級的不介紹?給你科普開掛的?人比人得死,皇帝也是,光武這一生邪門的緊


缺乏傳奇性
==================

補充一句郭德綱的話

都是同行襯托

殺一堆豬對手

和國家隊對決小學生還不如


前面有個西漢,導致劉秀這實際是開國,反而通常被說成是中興。還可能因為劉秀的對手太差,以及,統一中原與江南之後,劉秀在向中原與江南以外的地區擴張方面成績太小。


劉秀殺的功臣有鄧奉、彭寵、龐萌、韓歆、蔣橫、歐陽歙等。
鄧奉、彭寵、龐萌之死,有他們自己的責任。
(劉秀的部下吳漢軍對鄧奉的家鄉進行劫掠,導致鄧奉反叛,後來鄧奉兵敗投降被殺。
平狄將軍龐萌與蓋延共擊董憲,而詔書卻只下達給蓋延、不給龐萌,龐萌以為蓋延譖己,起疑,反叛,後來龐萌兵敗被殺。)

但是韓歆死的冤,韓歆直言,卻被劉秀逼死。

劉秀的一部分不足:

1、光武帝劉秀加強帝權,廢秦漢時的丞相,把權力盡歸尚書台,至後世,權遂入於閹宦之手。劉秀為外戚和宦官專權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性。

2、
沛太后郭氏薨,因詔郡縣捕王侯賓客,坐死者數千人。 外加「五人斬一人」。

劉秀的兩個手下將軍喜歡屠城,不見他阻止。

劉秀苛待馬援,逼死功臣韓歆。
馬援。
在大多數功臣交出兵權後,還有一位老將軍仍常年領兵在外,他就是名將馬援,東漢時可以與光武帝齊名的人物,而他的悲劇結局,也實現了自己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的豪言。在馬援征戰武陵時,馬援因年老病重為國捐軀,但是今人震驚的是,馬援死後,光武帝廢除了他的爵位,而他的家人在驚恐中,不敢把他的靈柩送歸舊塋而是買下城西荒地草草安葬,賓客故人莫敢吊會,而導致馬援聲敗名裂的原因竟然是梁、竇集團誣告馬援貪污,光武帝失去了辨別是非的能力。在光武帝在位期間,馬援的冤情並未被平反,直到漢章帝才明了,謚馬援為忠成侯。
韓歆。
韓歆出自南陽貴族,歸降光武后,因戰功而封侯,他是一位經學大師,重視古文經學的發展,但韓歆敢於直言。建武十五年,他聽說光武帝在翻閱已故對手傀囂,公孫述遺留書信,說,亡國之君皆有才,傑,紂亦有才,光武認為他弦外有音,不由發怒,韓歆又預言這年有飢凶之災,言辭激烈,光武一氣之下罷黜他的相位,但光武還沒解氣,有派使者宣讀詔書,韓歆無奈之下,和兒子一同自殺。


3、劉秀的胸襟問題,
歆好直言,無隱諱,【帝每不能容】。嘗因朝會,聞帝讀隗囂、公孫述相與書,歆曰:「亡國之君皆有才,桀、紂 亦有才。」帝大怒,以為激發。歆又證歲將飢凶,指天畫地,言甚剛切,坐免歸 田裡。帝猶不釋,復遣使宣詔責之。司隸校尉鮑永固請不能得,歆及子嬰竟自殺。歆素有重名,死非其罪,眾多不厭,後千乘歐陽歙、清河戴涉相代為大司徒,坐事下獄死,自是大臣難居相任。
後大司徒韓歆坐事,永固請之不得,【以此忤帝意】,出為東海相。
時(建武)內外群官,多帝自選舉,加以法理 嚴察,職事過苦,尚書近臣,至乃【捶撲牽曳】於 前,【群臣莫敢正言】」。
馬援南征遇到地形不利以及酷暑,耿弇上書攻擊馬援,劉秀使梁松乘驛責問馬援,因代監軍。馬援在南征中病死,梁松陷害馬援,劉秀大怒,追繳了馬援的印綬。有人誣陷馬援曾經帶回一車珍寶,光武帝聽信讒言,更加憤怒。馬援的家人非常恐懼,不敢以喪還舊塋,而是買城西的地槁葬。賓客故人不敢吊會。馬援的家人草索相連,詣闕請罪,還六次上書訴冤,辭甚哀切,馬援才得以下葬。
馬援死後,劉秀依舊沒放過他,還要追回他的印綬,剝奪他的官爵,這實在是刻薄寡恩無恥之極之事,劉秀小肚雞腸、耿耿於懷、氣度狹小。

晉武帝問劉毅曰:「卿以吾可方漢何主也?」對曰:「桓靈之主。」帝曰:「吾雖德不及古人,猶克己為理,南平吳會,一同天下。方之桓靈,不亦甚乎?」對曰:「桓靈賣官,錢入官庫。陛下賣官,錢入私門。以此言之,乃不如也。」 帝大笑曰:「桓靈之世,不聞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
劉秀胸襟遠不如晉武帝。


4、劉秀處政外加連殺3重臣:
「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優饒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號呼】。」
時(建武)內外群官,多帝自選舉,加以法理嚴察,職事過苦,【尚書近臣,至乃捶撲牽曳】於 前,群臣莫敢正言」。
光武、明帝躬好吏事,亦以課核三公,【其人或失而其禮稍薄,至有誅斥詰辱之累。任職責過,一至於此】。
帝以二千石長吏多不勝任,時有纖微之過者,【必見斥罷,交易紛擾,百姓不寧】。
而間者守宰數見換易,迎新相代,疲勞道路。有司或因睚眥以騁私怨,苟求長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長吏迫於舉劾,懼於刺譏,【故爭飾詐偽,以希虛譽】。
歙在郡,教授數百人,視事九歲,征為大司徒。坐在汝南臧罪千餘萬發覺下 獄。【諸生守闕為歙求哀者千餘人】,至有自髡剔者。平原禮震,年十七,聞獄當斷, 馳之京師,行到河內獲嘉縣,自系,【上書求代歙死】。書奏,而歙已死獄中。【歙掾陳元上書追訟之,言甚切至】,帝乃賜棺木。
大司徒戴涉坐所舉人盜金下獄死。
【尚書近臣,至乃捶撲牽曳】,亮的刺眼。


5、布圖讖於天下」,作為法定的思想工具。劉秀太過迷信,不要跟我說那時候都迷信,因為劉秀是超越常人的迷信。

又見法令決事,輕重不齊,或一事殊法,【同罪異論】,奸吏得因緣為市,所欲活則出生議,所欲陷則與死比,是為刑開二門也。今可令通義理明習法律者,校定科比,一其法度,班下郡國,蠲除故條。如此,天下知方,而獄無怨濫矣。
【書奏,不省】。
【帝省奏,愈不悅】。
其後,有詔會議靈台所處,帝謂譚曰:「吾欲以讖決之,何如?」譚默然良久,曰:「臣不讀讖。」帝問其故,譚復極言讖之非經。帝大怒曰:「桓譚非聖無法,將下斬之!」【譚叩頭流血,良久乃得解。出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樂,道病卒】,時年七十餘。
帝嘗問興郊祀事,曰:「吾欲以讖斷之,何如?」興對曰:「臣不為讖。」帝怒曰:「卿之不為讖,非之邪?」興【惶恐】曰:「臣於書有所未學,而無所非也。」帝意乃解。【興數言政事,依經守義,文章溫雅,然以不善讖故不能任】。
馮衍:
帝【怨衍等不時至】,永以立功得贖罪,遂任用之,【而衍獨見黜】。
論功當封,【以讒毀,故賞不行】。
護等懼之,【即共排間,衍遂不得入】。
西歸故郡,閉門自保,不也復與親故通。
【書奏,猶以前過不用】。


6、對匈奴、烏桓:

而單于驕踞,自比冒頓,【對使者辭語悖慢】,帝待之如初。九年,遣大司馬吳漢等擊之。【經歲無功,而匈奴轉盛,抄暴日增】。十三年,遂寇河東,【州郡不能禁】。於是漸徙幽、並邊人於常山關、居庸關已東,匈奴左部遂復轉居塞內。【朝廷患之】,增緣邊兵郡數千人,大築亭候,修烽火。匈奴大恨,入寇尤深。二十年,遂至上黨、扶風、天水。二十一年冬,復寇上谷、中山,【殺略抄掠甚眾,北邊無復寧歲】。

光武初,烏桓與匈奴連兵為寇,代郡以東尤被其害。居止近塞,朝發穹廬,暮至城郭,【五郡民庶,家受其辜,至於郡縣損壞,百姓流亡】。二十二年,【匈奴國亂,烏桓乘弱擊破之】,匈奴轉北徙數千里,漠南地空,【帝乃以幣帛賂烏桓】。

匈奴公然指著劉秀叫板起臉,劉秀對匈奴政策都是消極的被動挨打,劉秀時代的漢朝北部邊境至少比漢武帝時期收縮了幾百公里。對匈奴毫無辦法。
劉秀甚至放棄了朔方,代郡大片領土,到20多年後,靠匈奴自己分裂和遭遇大天災才勉強收回,嚴格的算劉秀統一天下花了20多年的時間,是開國皇帝集團中比較慢的。


東漢曾經數度放棄西域,原因之一是擺不平河西的羌人。東漢時期,胡人甚至已經佔有了河套。

7、劉秀殺降過多:
樊崇:其夏,樊崇、逄安謀反,誅死。
王元:元字惠孟,初拜上蔡令,遷東平相,【坐墾田不實,下獄死。】
隗純:十八年,純與賓客數十騎亡入胡,至武威,捕得,誅之。
延岑:明旦,岑降吳漢。乃夷述妻子,盡滅公孫氏,並族延岑。
張步:八年夏,步將妻子逃奔臨淮,與弟弘、藍欲招其故眾,乘船入海,琅邪太守陳俊追擊斬之。

後大司徒韓歆坐事,永固請之不得,以此忤帝意,出為東海相。【坐度田事不實,被征,諸郡守多下獄。永至成皋,詔書逆拜為兗州牧】,便道之官。

你要是進行了一定的抵抗再投降,敗後而降,恭喜你,劉秀給你預定好死期了,不要相信他一開始說的不殺你。劉秀會讓你死的其所,以各種罪名被搞死。
大家可以看看王元和鮑永的結局就知道了,同罪異罰,王元被處死,而鮑永當起了州牧。


8、厚顏封禪:
劉秀明知其功績遠在秦皇漢武之下,依舊堅決千方百計厚顏無恥要封禪。封禪之費非古也,徒以誇天下,其秦漢之侈心乎?


9、劉秀縱容部下燒殺搶掠:
吳漢軍對鄧奉的家鄉進行劫掠,最終使得鄧奉忿而反叛。吳漢大掠錦官城,屠萬計。劉秀
這才肯斥責他們,詔書雖寫得文情並茂,惺惺作態,但吳漢的官爵卻絲毫並未受到影響。


10、埋下百年羌亂的根源:
東漢時期世家大族掌握著國家絕大多數的土地甚至人口,所以,朝廷沒有足夠的糧食供給邊鎮的需求,只能推行屯田政策。北邊匈奴人惹不起,中原士族又不敢得罪,只好搶羌人的了。大量到羌地屯田生產,擠占羌人田,生活也面臨威脅,羌人才起義。貫穿東漢始終的羌亂,根源在東漢的建立過程中,就已經註定了。東漢的建立過程,沒有能夠通過戰爭,來實現土地的解放。所以,東漢的皇帝從劉秀開始,就是個窮皇帝、小皇帝,這就註定了他們要不擇手段的爭奪可奪之地的命運,也就註定了羌人的不幸,和東漢的不幸。


11、
明斷千里?要是明斷千里,馬援就不會死,王元決圍他也不會不提醒,鄧禹也不會敗得這麼慘,上隴大敗他也不會不知道,二次上隴也不會疑慮重重頓兵不前。


12、
戰略:鄧禹就食隴上的戰略是正確的,至於鄧禹從百萬之眾到最後24騎,根源完全是劉秀胡亂干涉瞎指揮的緣故。拋去鄧禹耿弇等人的戰略,劉秀的大局觀到底幾許?

13、 廢除更戍役制度:
過分強調「居重馭輕」,廢除更戍役制,造成了東漢兵源減少,戰略後備力量薄弱;罷都試之役,使漢軍缺乏定期的訓練、考核,以致於「每戰常負,王旅不振』』,戰鬥力有所削弱。


14、劉秀放棄對西域的控制也不得不說是劉秀的短視,自張騫出使西域後,漢朝一直很謹慎的對待與匈奴的關係,與西域友好往來,體現了漢名族在周邊少數名族心中的崇高地位,更形成了西域歸心,匈奴畏威的良好局面,而光武帝劉秀對內附已久的西域諸國棄之不顧,嚴重傷害了漢朝的威望,也不利於西域的穩定,這是外交上光武帝的一大失策。


15、軍事,有昆陽之戰的大勝,也有被流賊大敗於順水:
又戰於順水北,乘勝輕進,反為所敗。弇頻射灠賊,得免。士卒死者數千人。
戰王朗部將不利:
王郎遣將倪宏、劉奉率數萬人救巨鹿,秀逆戰於南 ,【不利】。景丹縱突騎擊之,宏等大敗。


16、立郭聖通為後,利用完了就廢后,改立陰麗華為後。

「劉秀的胸懷和對天下的構想其實只能算中上,他學會了該討好誰,他的天下,只是豪強們以他的名義完成一次利益再分配罷了,東漢甫一建立,就已經呈現末世的徵兆,我們來看一個熟悉的故事,強項令董宣,秉公執法居然被賢明的皇帝勒令低下頭顱,東漢的墮落可見一斑,這是前無古人也是 後無來者的。

不過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建武十五年,光武皇帝終於意識到不改革還是不行的,下詔度田,企圖從曾經擁戴他的豪強們手中分一杯羹,結果在他賴以平定天下的根據地河北,「郡國大姓及兵長群盜,處處並起」,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要看什麼書了,專業那一段的肯定關注劉秀,如果是教科書就不一定了。教科書多是宣揚歷史文化的悠久,社會]矛盾]的激化的激烈,「值得」關注的社會、文化、科學變]革等等,還有人們討論熱門的歷史事件。劉秀所在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呢?大致列一下教科書里涉及各個時代的內容吧,有錯請建議斧正,不接受語言暴力。

遠古:考古成果,重點說明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上古人類就會使用骨質、石質工具,逐漸會建房子,會遷徙,會種植高產的農作物,最重要的是會使用火。(大致是盤古女媧伏羲夸父時期。後來的考古結果,兄妹兩個的地位變化宣示母系社會父系社會的化,預示向部落的發展)
部落:依然考古,結合傳說,說明部落的誕生,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財產私有出現,小型城市的出現,權力者出現,戰爭開始發生(不再是遠古只是為了獵物和生育進行的小型打鬥),奴隸可能在此時出現(戰爭的失敗者)(大致是傳說中炎黃、蚩尤的時期,當然他們大戰時已經進入部落聯盟了)
部落聯盟:權力者作為部落盟主存在,各個盟友相對獨立;樸素繼承製(禪讓);權力崇拜出現(鼎)(堯舜禹;夏商依然還是聯盟狀態)
夏商:書上重點提這兩代的奴隸制、家天下、青銅文化,還有商代的占卜。甲骨文。銘文。
西周:宗法制誕生,聯盟變成聯邦,依然相對獨立,但是聯盟鬆散聯邦相對集中;封建制;禮樂文化
東周:烽火戲諸侯,東遷,「禮崩樂壞」 (宗法的弊端:血緣關係) ,戰爭升級,諸子百家,戰國時期鐵器開始大規模應用;五霸;城濮之戰;三家分晉
秦朝(變法開始後):商君變法,統一戰爭,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統一貨幣,馳道,郡縣制,古長城(各雄皆有,秦統一後連起來);都江堰,鄭國渠;匈奴;四公子;合縱連橫;長平之戰;(精彩的竊符救趙基本不涉及)
秦漢之際:社會矛盾,大澤鄉起義,項羽,劉邦,鴻門宴,垓下歌;楚漢之爭(這個基本上只有一幅圖,標有幾個戰役和楚漢分界,還有韓信進攻路線),「韓信點兵」,「明修暗渡」 (個別的有「胯下之辱」)
西漢:文景之治(附帶太后把儒生丟豬圈的小故事),七國之亂(只有事不深入),董生對策,大一統,推恩令;漢匈和親與交兵,衛青,霍去病(部分可能有李廣),河西四郡;張騫,西域,汗血馬(那個馬踏飛燕)。呂后沒有說。細柳營可能有。
王莽:不細說,主要說鑄錢的過錯(偏偏新朝的古錢很值錢)
東漢:劉秀(但怎麼打的不說)(語文里倒是有強項令和「糟糠之妻不下堂」),外戚當政,「跋扈將軍」,桓靈,黃巾起義,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曹丕篡漢。
三國:夷陵之戰(提到,沒有前面兩場詳細),各自稱帝;出師表(諸葛北伐提到不具體化);東吳進入台灣(這是為了當代的宣示主權)
兩晉:王謝之家,鬥富,「肉糜皇帝」,「五胡亂華」,淝水之戰,「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待續

看著教科書里有些什麼,可以意會到編撰組的重點放在政策手段和矛盾上,順便把有名的戰鬥和成語引出來。劉秀那時,沒有新的政策,矛盾也是身後事,不值得關注,打的仗是奪回本家的政權,不同於改朝換代,也不像三國的有名,也不像淝水之戰的存亡一線(當然現在人們知道,苻堅犯了一系列錯誤。可是教科書是不能隨便就決定修改的)


因為沒有司馬遷吹,沒有三國演義,沒有變成什麼盛事治世,沒有明朝那些事,沒有康熙王朝


推薦閱讀:

同為漢室子孫,為什麼劉秀可以做到中興漢朝,而劉備卻失敗了?
王莽的土地政策很好啊,為什麼會亡國?
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為什麼漢朝政府沒有懲罰他,反而成為一段佳話?
漢初的七王之亂,漢末的各個士族爭鬥,以及西晉的八王之亂,這幾百年的上流階層鬥爭是如何演化的?
同為開國君主,為什麼劉邦能夠控制住豪族,劉秀則不得不與豪族共享天下?

TAG:歷史 | 漢朝 | 史書 | 劉秀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