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古人吃的零食有哪些,現在這些零食還存在嗎?
我就不信古人不吃零食的
1、蜜餞 宋時有「蜜煎局」,專門製作各種蜜煎糖煎。與今天的蜜餞差不多,都是用花啊果啊一類泡蜜或泡糖。宮中的多個雕花。
2、糖類 直接拿來做成吃食的也可以,可能會做出各種形狀,給小孩子玩。或者加入芝麻、麝香、楊梅、荊芥等。熬稀一點就成膏,比如製成荔枝膏、杏仁膏、薄荷膏等。 雖然蔗糖已經完全壓倒其他糖類,但麥芽或其他糧食製作的膠牙餳還是可以在街頭買到。 也有用糖面來捏人的,捏出甲胄門神模樣,謂之「果食將軍」。
3、糕類 糖和米面可以製作不少東西,糕和團一般就是拿米粉來制。 顧名思義,蜜糕則是用蜜來制,棗糕就是拿棗來制。但雪糕,並非我們今天吃的,而是形容潔白如雪。 到了重陽節的時候,要吃重陽糕,糖面蒸成糕,很奇葩的是上面擺放豬肉、羊肉和鴨子肉絲作為擺設,插小彩旗。還要吃一種獅蠻栗糕,則是拿栗子泥加麝香、糖、蜜和勻,再加上各色的米粉捏成獅子形狀。 《事林廣記》里的高麗栗糕:以栗子不計多少,陰乾去殼,搗羅為面,三分之一加糯米粉和勻,以蜜水拌潤,入甑烝熟食用。 《吳氏中饋錄》五香糕方:上白糯米和粳米二、六分,芡實乾一分,人蔘、白朮、茯苓、砂仁總一分。磨極細,篩過,白砂糖滾湯拌勻,上甑。
4、團類 煮的話就是湯圓,可以用豆沙、芝麻、金橘等做餡,也可以就加上山藥和糖一起揉成無餡的元宵。《本心齋疏食譜》這樣形容水團:秫粉包糖,香湯浴之。團團秫粉,點點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 《吳氏中饋錄》煮沙團方:砂糖入赤豆或綠豆煮成一團,外以生糯米粉裹,作大團。蒸或滾湯內煮,亦可。 但也可以有別種製法,比如炸。「圓歡喜」,可能就是我們今天吃的炸麻團,或者麻球,或者煎堆,各地叫法不同。
5、粽子 那時可以叫角黍、粽子、裹蒸,看記載多數是乾果和糖來製作,也不知道有沒有咸粽子。 《西湖老人繁勝錄》記錄當時臨安人善於製作,可以做成諸般形狀:角黍,天下惟有是都城將粽揍成樓閣、亭子、車兒諸般巧樣。開鋪貨賣,多作勸酒,各為巧粽。 《吳氏中饋錄》粽子法:「用糯米淘凈,夾棗、栗、柿干、銀杏、赤豆,以茭葉或箬葉裹之。一法:以艾葉浸米裹,謂之艾香粽子。」 胡三省 注《資治通鑒》曰:「今之裹蒸,以餹和糯米,入香葯、松子、胡桃仁等物,以竹籜裹而蒸之,大粗二指許,不勞四破也。」
6、酥餅 用酥油,有些加了麵粉製作的點心。有蜜酥、小蚫螺酥(形狀如鮑魚)、糖蜜酥皮燒餅。 《吳氏中饋錄》雪花酥:油下小鍋化開,濾過,將炒麵隨手下,攪勻,不稀不稠,掇離火。灑白糖末,下在炒麵內,攪勻,和成一處。上桉,捍開,切象眼塊。
7、甜包子 當時饅頭和包子都是有餡的,區別只是皮有沒有發酵和厚薄。有糖餡的,七寶餡的,豆沙餡的。還有一些做成祝壽或者節慶時候的壽桃或者龜的形狀,可能也是甜的。
8、菜肴 當時的肉凍也叫做姜豉,可能是訛字。有一種叫「蜜姜豉」的,其實就是類似今天用吉利丁製作的甜品,羊羹一類。 糯米藕當時沒有,灌藕卻是有的,用的是蜜、麝香和粉調製成糊,灌入藕中,煮熟了切片吃。
差不多就是這些類別。要知道當時糖仍然是稀缺品,這裡記錄的畢竟是臨安這樣的當時世界最富裕繁華的都城。
我也蠻好奇的 所以做個列表 也當是自己的筆記了;-)
一:.清 袁枚 《隨園食單》
蓑衣餅
乾麵用冷水調,不可多,揉擀薄後,卷攏再擀薄了,用豬油、白糖鋪勻,再卷攏擀成薄餅,用豬油熯黃。如要鹽的,用蔥椒鹽亦可。
蝦餅
生蝦肉,蔥鹽、花椒、甜酒腳少許,加水和面,香油灼透。
薄餅
山東孔藩台家制薄餅,薄若蟬翼,大若茶盤,柔膩絕倫。家人如其法為之,卒不能及,不知何故。秦人制小錫罐,裝餅三十張。每客一罐。餅小如柑。罐有蓋,可以貯餡。用炒肉絲,其細如髮。蔥亦如之。豬羊並用,號曰「西餅」。
韭合
韭菜切末拌肉,加作料,麵皮包之,入油灼之。面內加酥更妙。
糖餅(又名面衣)
糖水溲麵,起油鍋令熱,用箸夾入;其作成餅形者,號「軟鍋餅」,杭州法也。
燒餅
用松子、胡桃仁敲碎,加糖屑、脂油和面炙之,以兩面熯黃為度,而加芝麻。叩兒會做,面羅至四五次,則白如雪矣。須用兩面鍋,上下放火,得奶酥更佳。
千層饅頭
楊參戎家制饅頭,其白如雪,揭之如有千層。金陵人不能也。其法揚州得半,常州、無錫亦得其半。
杏酪
捶杏仁作漿,挍去渣,拌米粉,加緊糖熬之。
粉衣
如作面衣之法。加糖、俱可,取其便也。
竹葉粽
取竹葉裹白糯米煮之。尖小如初生菱角。
脂油糕
用純糯粉拌脂油,放盤中蒸熟,加冰糖捶碎,入粉中蒸好,用刀切開。
雪花糕
蒸糯飯搗爛,用芝麻屑加糖為餡,打成一餅,再切方塊。
軟香糕
軟香糕,以蘇州都林橋為第一。其次虎丘糕,西施家為第二。南京南門外報恩寺則第三矣。
百果糕
杭州北關外賣者最佳。以粉糯多松仁、胡桃而不放橙丁者為妙。其甜處非蜜非糖,可暫可久。家中不能得其法。
栗糕
煮栗極爛,以純糯粉加糖為糕蒸之,上加瓜仁、松子。此重陽小食也。
青糕、青團
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粉團,色如碧玉。
合歡餅
蒸糕為飯,以木印印之,如小珙璧狀,入鐵架熯之,微用油,方不粘架。
雞豆糕
研碎雞豆,用微粉為糕,放盤中蒸之。臨食用小刀片開。
金團
杭州金團,鑿木為桃、杏、元寶之狀,和粉搦成,入木印中便成。其餡不拘葷素。
麻團
蒸糯米搗爛為團,用芝麻屑拌糖作餡。
芋粉團
磨芋粉晒乾,和米粉用之。朝天宮道士制芋粉團,野雞餡,極佳。
熟藕
藕須貫米加糖自煮,並湯極佳。外賣者多用灰水,味變,不可食也。余性愛食嫩藕,雖軟熟而以齒決,故味在也。如老藕一煮成泥,便無味矣。
楊中丞西洋餅
用雞蛋清和飛面作稠水,放碗中。打銅夾剪一把,頭上作餅形,如蝶大,上下兩面,銅合縫處不到一分。生烈火烘銅夾,撩稠水,一糊一夾一熯,頃刻成餅。白如雪,明如綿紙,微加冰糖、松仁屑子。
白雲片
南殊鍋巴,薄如綿紙,以油炙之,微加白糖,上口極脆。金陵人制之最精,號「白雲片」。
風枵
以白粉浸透,制小片入豬油灼之,起鍋時加糖糝之,色白如霜,上口而化。杭人號曰「風枵」。
三層玉帶糕
以純糯粉作糕,分作三層;一層粉,一層豬油白糖,夾好蒸之,蒸熟切開。蘇州人法也。
運司糕
盧雅雨作運司,年已老矣。揚州店中作糕獻之,大加稱賞。從此遂有「運司糕」之名。色白如雪,點胭脂,紅如桃花。微糖作餡,淡而彌旨。以運司衙門前店作為佳。他店粉粗色劣。
沙糕
糯粉蒸糕,中夾芝麻、糖屑。
天然餅
涇陽張荷塘明府家制天然餅,用上白飛面,加微糖及脂油為酥,隨意搦成餅樣,如碗大,不拘方圓,厚二分許。用潔凈小鵝子石襯而熯之,隨其自為凹凸,色半黃便起,松美異常。或用鹽亦可。
花邊月餅
明府家制花邊月餅,不在山東劉方伯之下。余常以轎迎其女廚來園製造,看用飛面拌生豬油子團百搦,才用棗肉嵌入為餡,裁如碗大,以手搦其四邊菱花樣。用火盆兩個,上下覆而炙之。棗不去皮,取其鮮也;油不先熬,取其生也。含之上口而化,甘而不膩,松而不滯,其工夫全在搦中,愈多愈妙。
二: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這個比較多 不引用了 而且沒有做法 在「州橋夜市」「東角樓街巷」「飲食果子」「馬行街鋪席」「諸色雜賣」「會仙酒樓 」「十六日」等篇內可以看到,太多了,自己去看吧。。
1.冰糖葫蘆
這應該是很聞名而經歷朝代的街頭零食。在古時的衚衕,很多小說也好,故事小品文也罷都有提及。
2.無花果
是由中國古時南方,和歐洲地中海的天然產物無花果,經過干制而成。而百多年前的零食無花果,用白色袋子或萱草紙,包著這些酸酸甜甜,果囊內有細細的乾乾的果絲,口感有趣。
3.八仙果粒
古傳八仙果是用「香櫞瓜」(類似橘子的瓜果)製成,近來則多采葡萄柚製作。製作方法是將葡萄柚剖開,將陳皮、半夏、茯苓、甘草、二陳湯、冰片等藥材塞入果肉處。這些經過處理的葡萄柚陰乾後,再切丁即成八仙果。這種屬於涼果類的零食,初時感覺有種中藥味道,但習慣以後,通常會喜愛它,因為促進健康。
4.麥芽糖
是中國一種古時稱為「飴」的古老零食。將蔗汁加熱成膠狀,再放入麥芽及米粉煮一小時即成,但過程中要不時攪拌令其不會較易黏底。最簡單的吃法是有木條沾上麥芽糖膠來食。在十九世紀中期,西洋餅乾傳入中國,便開始有將麥芽糖夾在克力架 (cracker) 夾心餅來吃,是為一絕!
5.薑餅
嘉應子以李子干所製成蜜餞,通常連李子果核,但現代化的嘉應子多數已經去核,並稱為「化核嘉應子」。「化核嘉應子」外觀為啡黑色,味甜甘,因為材料除子李子之外,還有白砂糖和少許藥材,具開胃、止咳的功效。
7.煨蕃薯
在古時有很多擺賣的,會賣煨蕃薯。古時蕃薯屬於下價食物,因為農村多生產蕃薯,最著名是紅芯蕃薯和紫芯蕃薯,味甜而飽肚
8.銀絲糖 / 龍鬚糖
龍鬚糖原名銀絲糖,餡料包括糖膠、花生、芝麻和椰蓉,原是中國民間傳統小吃。龍鬚糖的特色是由糖膠像拉麵條般拉出來的糖絲。直到糖絲變白後,才加入餡料。傳說宋代有一個皇帝吃了銀絲糖之後覺得很好吃,成了喜愛吃的其中一款甜點。後來老百姓都知道原來皇帝也吃銀絲糖,便改名為龍鬚糖。因為龍代表皇帝,而須就是拉出來的絲,這個名字亦一直沿用至今。
9.糖制過年零食
不要以為「糖蓮藕」、「糖椰絲」、「糖冬瓜」、「糖蓮子」等等都只是新春時期的賀年食品,其實這可以是全年通行的零食,例如糖冬瓜,其製法是將冬瓜去皮去瓤,切成長條狀。置於蜆殼灰溶液浸泡八至十小時,洗凈後,用清水浸泡,每隔兩小時換水一次,共五次,直至冬瓜白色透明便可撈出,用清水煮沸,瀝干後用白糖糖漬而成。
10.雲片糕
名字是由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時,御筆揮毫的賜名而成。名稱表明雲片糕是有「片薄而色白」的特色。入口質感滋潤細軟,猶如凝脂,能久藏不硬,在製作上也很講究,如炒糯米粉,一般要用上貯藏半年的糯米粉,以去其燥性,而對綿白糖的選材也是很嚴格,糕的切片要求也很高,每條約22厘米的糕塊要切成140片左右。
我只對隋唐時期的情況有一些了解,那時似乎並沒有零食這一概念,一般多統稱為食物類別。但一些食品,從現在的視角來看,其實也是在零食範疇之內。節慶時候的特別食品基本有零食的意味,元宵觀燈之時,人們喜食一種叫做焦(食追)dui,即是一種油炸的帶餡面點,類似炸元宵。另外寒食節時食用的寒具,又稱饊子,也是一種油炸小食品,酥脆香甜。元旦時吃一種膠牙餳,是一種飴糖。另外唐人喜歡吃脯,即肉乾,當時是食物性質的,現在肉乾也是一種零食。初此之外,應該還有一些小食品有零食的性質。
微博、微信公眾號可以搜索一下《古人食》這個賬號和節目,在B站上也有。我也是最近才剛剛看到,而且個人感覺很不錯的美食節目。介紹的都是古時有記載的一些食物,包括做法、來歷等等,其中就包括過去的一些零食。
這個具體沒研究過,不過推薦看陳曉卿導演(舌尖上的中國)新書《至味在人間》裡面有介紹各種美食,包括紀錄片,都可以查到相關的「吃」的歷史文化
1.冰糖葫蘆
這應該是很聞名而經歷朝代的街頭零食。在古時的衚衕,有一些叫賣冰糖葫蘆的小販走過,在冰冷的中國北方較為馳名,每枝冰糖葫蘆都由幾個果類,例如山楂、蘋果、雪梨插在竹枝條,再塗上厚厚的糖漿,包裹著果子。食味帶甜,再視乎果子的品種而食出它的味道。
2.無花果
是由中國古時南方,和歐洲地中海的天然產物無花果,經過干制而成。而百多年前的零食無花果,用白色袋子或萱草紙,包著這些酸酸甜甜,果囊內有細細的乾乾的果絲,口感有趣。
3.八仙果粒
古傳八仙果是用「香櫞瓜」(類似橘子的瓜果)製成,近來則多采葡萄柚製作。製作方法是將葡萄柚剖開,將陳皮、半夏、茯苓、甘草、二陳湯、冰片等藥材塞入果肉處。這些經過處理的葡萄柚陰乾後,再切丁即成八仙果。這種屬於涼果類的零食,初時感覺有種中藥味道,但習慣以後,通常會喜愛它,因為促進健康。
4.麥芽糖
是中國一種古時稱為「飴」的古老零食。將蔗汁加熱成膠狀,再放入麥芽及米粉煮一小時即成,但過程中要不時攪拌令其不會較易黏底。最簡單的吃法是有木條沾上麥芽糖膠來食。在十九世紀中期,西洋餅乾傳入中國,便開始有將麥芽糖夾在克力架 (cracker) 夾心餅來吃,是為一絕!
5.薑餅
西方社會的薑餅,是伴隨著西方基督教而著名的節日零食,相傳在十字軍東征的時候,"姜"是一種昂貴的進口香料,因此只捨得用在像是聖誕節、復活節這樣的重要節慶。把姜加入蛋糕、餅乾中以增加風味,並有驅寒的功用。久而久之,薑餅就成了與聖誕節關聯的點心。
推薦閱讀:
※關於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武俠小說裡面的大俠喝的是什麼酒,多少度?
※為什麼港幣叫HKDollar,而不是HKPound?
※古代人墮胎嗎?古代人是怎麼墮胎的?
※馬未都的文物屬於國家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