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生育率是否一旦下降就難反彈,如果是,為什麼?


如果還有人認為發點錢給年輕夫妻,生育率就會提高的話,叫他們就近觀察一下現代父母怎麼教養小孩,就會知道,這不是錢的問題。暑假大概是家裡有學齡兒童的父母最辛苦的時候,沒有學校托兒,父母就得不停的安排活動,稍一鬆懈,不是父母罪惡感上身,就是小孩瘋狂吵鬧,片刻不得安寧。但以前人不是這樣帶小孩的,除了真正有錢的那群人外,小孩多半是給放牛吃草的。為什麼有這樣的不同?

我認為以前是「因為小孩人多,所以沒辦法費心力教養」,而現在是「因為要費心力教養,所以不可能生得很多」。

有些改變是因為人類進步了。老一輩說,帶小孩不用那麼緊張,以前人不都是這樣過來的? 但這話有很嚴重的倖存者偏差,能講這風涼話的老人,是過去放牧式養小孩活下來的人,而那些因為意外丟掉性命的呢? 以前不注重安全,或是小孩多,沒辦法注意安全,溺水、失火、墜樓、遭綁、車禍等,多少沒必要的意外發生。只要稍加註意,就可以避掉這些意外,怎麼可以說,現代父母花費過多心力管小孩? 當人有餘裕的時候,把自己珍視的寶貝看顧好,何錯之有?

但有些改變,是來自於沒有安全感的恐慌。很多父母看到成功人士逼小孩學這學那,很反對,絕對不是覺得他沒有給小孩一個美好的童年,覺得他給小孩過度的壓力,而是他帶出來的「人家都這麼做了,我們怎麼辦」的恐慌心態。但為什麼要恐慌? 因為看著成功人士給小孩安排的課表而恐慌的,多半已經是小康以上家庭,不是以前那種窮苦年代,很容易就知道未來一定比較好的時代。現代的小康之家,真有辦法讓下一代,過得比這一代好嗎? 很多人是不確定的,如果對未來有這麼多不確定,怎麼能不在有餘力的時候,幫小孩一把? 而看到人家密密麻麻的課表,這麼盡心的幫小孩一把,怎麼能不恐慌呢?

現代父母有這些期許和壓力,誰能生很多小孩? 看看網上這麼多生小孩的名人,哪個不是天天叫喚培養小孩的難處? 所以生育率下降是逆轉不了的趨勢,政策制定者不要逆勢而為。以後經濟的成長,只有來自生產力的提升,人口成長是沒指望了。


生育率一旦下降並維持一段時間,會產生出一種過於強調父母責任的文化。這種文化形成的博弈均衡狀態導致絕大多數父母都不敢輕舉妄動去多生。

由於一胎化政策的執行,使得父母的資源可以傾注在一個孩子身上,出錢供他上大學、出國留學、買房結婚。久而久之,這個國家就形成一種過分強調父母付出的文化————如果父母不出錢供子女讀大學、買房結婚,這對父母就不該生孩子。

在知乎,有數以千計、數以萬計的人強烈鄙視不能給孩子很多資源還生孩子的行為。有些人的鄙視程度強到恨不得要求不給孩子很多資源的父母去死的地步。

由於這種客觀形勢與文化已經形成,經濟普通的家庭不敢率先多生(指大於等於三個)。一旦這麼做,自己平攤到每個孩子身上的資源就過少,勢必造成自己的孩子比收入類似家庭的獨生子獲得的資源少很多。而且自己還會被社會、子女強烈譴責。

前兩天,有個知友講她在英國認識的英國本土中產家庭的女大學生付不起學費,所以只能打工賺學費。該英國籍女生的父母生了四個娃,顧不過來。如果在中國,大家就會猛噴,指責說既然顧不過來,憑什麼生四個娃。

——————————————

我的邏輯大家已經很清楚了,中國已經形成了父母必須為每一個子女傾注很多資源的文化,所以中國的出生率幾乎不可能反彈。

出生率這玩意不能降得太厲害,降了太狠了,就永遠彈不回來了。

————————————
杜浩東

難以想像中國普通城市家庭怎麼多生,成本太高了!實際上不用去考慮那些文化、習俗影響的因素,多一個孩子,多一間房,就已經是個不小的數字了,現在平均是兩居室還是三居室?怎麼多生一個?


11 分鐘前
城市獵人(作者) 回復 杜浩
看過《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么?城市在多子女的時代,有他們的過法。

你的思想,本身就是獨生子女時代的產物。

家庭成員一定要有寬敞獨立的房間,本身就是獨生子女政策帶來的思想。獨生子女政策把大家的胃口抬高很多。


本答案不是懟,只是擴展討論,並開個腦洞。

@城市獵人 的答案我比較認可,他解釋了中國生育率下降的一部分文化原因。

但是解釋不了,歐洲高福利,父母無責任或弱責文化背景下,生育率持續降低的原因。更解釋不了全球出生率持續下降的原因。

兩個人用繩索綁在一起的自由度,
小於兩個人用契約結合的自由度,
小於兩個沒有關係的人的自由度。
人無需合作就能獨立生存的前提下,社會關係越疏離,個體的自由度越大。

熵增是自發的。
如果把社會想像成一個封閉體系,人的自由度理解成體系的混亂度,人也會自發走向更自由(混亂)的關係。

生育是誕生一個強關係;這是對親子雙方都低自由度的關係。
生育率下降,則是在減少這個強關係,而增加個體自由度的過程。

生育降低不是起點,也不是終點。
從最早的生存單位,部落;
到後來的生存單位,宗族;
再到近代的生存單位,家族;
再到現代的生存單位,家庭。
生存單位在不斷的縮小,個體的自由度在不斷的擴大。

生育率下降是整體自由度提升的一個小環節,而非孤立事件。
婚姻關係也在逐漸瓦解,
戀愛關係的建立也在逐漸減少,
連基礎的朋友關係也在逐漸疏離。
科技及經濟發展越強大,
支撐人類個體自由意識的物質基礎越強大,
以團體為單位的生存體系就越無意義。

生育率下降,只是這個熵增的過程之一。
接下來人類為了保證物種延續,科技會實現嬰兒託管。

接下來人類的終極狀態將是:

從孤獨中來,
父母生了孩子直接往育兒機器人手上一扔,此生無需再見,就像扔掉一袋垃圾;孩子不知道父母,也不需要父母;

在孤獨中長,
孩子在沒有人約束的自由學習狀態下成長。教學機器人負責提供統一的課程,都是最科學的高級教學,並為孩子提供最科學的愛與關懷。

為孤獨而生,
沒有生存壓力,沒有追求,婚姻關係徹底瓦解,人與人之間僅做輕而疏散的意識交流;人類無責任生存。完全憑自由意志為所欲為。

為孤獨而死,
生命周期分為兩段,一段為肉體生命期,時間為0~100年,負責意識的搭建。一段為精神生命期,依託精神網路存在,時間為無限。無論肉體和精神的切換,還是精神世界的終止,都由個體意識決定。大部分人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選擇在500~1000年左右死亡。

社會科技並未達到極限,但基本停滯。
人類文明進入高度發達且停止狀態,
文明進入死亡。


生孩子沒有性價比了,人都是自利的動物,不會去做一件讓自己難受,卻沒有好處的事情。

在最開始的時候,子女是不允許對父母有要求的。

在高生育率的時代,生孩子是一種產出,一種最重要的投資方式。老百姓把買房子當投資,今天的房價,大家都看到了吧。

高生育率時代,是這樣來的。

以前之所以多生,是因為人多力量大,大到種地打架,小到保證存活率,加上沒有避孕措施,這些導致了孩子多。

以前生個崽,添一雙筷子的事情,幾歲就能幫忙做事情,二十年前,我小的時候,也干過打豬草這些農活。在那個時代,農村的小孩,並不是太大的負擔。

男的十多歲就是半勞力,女的十多歲就能嫁掉,賣掉。

生育的好處如此之多,加上還有孝道的強制要求,古時候生孩子,多子多福真的是這樣的。

現在這個時代,生孩子的投資回報率,已經急速下降了,小孩從0-16歲,義務教育,幹活的很少。學雜費反而很多。如果繼續讀書,20歲之後,才能出來工作。

成年了,孩子能補貼家裡嗎?
不存在的,每個人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不僅僅是活著。成年人補貼家裡,那是很久以後的事情。更別說,還有大堆大堆義正言辭啃老的。

生孩子的經濟利益,已經遙遠到快看不到了,而法律上,法律意義上的子女平等,社會思想的衝擊,子女是可以對父母有要求。要求一旦變成了雙向,父母的責任就大太多了。

古時候子女的存活率很低,以前生孩子,餓死的,病死的,養不活送人的。這些都不叫事。現在這個時代,人們更多了對比,自我的思想,已經不是出生,就會感謝。

生孩子不僅經濟利益遙遠得看不到,孩子還對父母有了要求。這種情況下,生孩子帶來的利益和好處,真的快沒了。

--------
多生孩子是種群繁衍的自利行為,到達一定階段之後,這個自利行為,開始成了個體的拖累之後,多生孩子就從個體的角度被拋棄。


最初的母系社會,過度到婚姻制度,又到一夫一妻,到現在婚姻關係解體。都是因為一個社會關係,從自利變成了自損。人們少生不生,也是因為生孩子已經從個體的自利,變成了個體的自損。

到了這個階段,只有依靠種群和國家去撿起這個責任。氪星的未來,基因調試,基因克隆,才是生育率提高的根本。

我一直認為,個體的自然繁育,是生育中最低效,對社會破壞極大的一種行為。從早期的人口陷阱,上層兼并,到現在的綠綠泛濫。


個體的生育,遲早會成為現代國家最大的隱患,期待科技進步,人造子宮,集體培育,基因調試的新人類,帶領人類走向新世界。


在封建社會,畜力只是人力的補充與加強,人力是最重要的生產工具,這也是農業社會與工業社會的巨大差別之一。同時,封建社會沒有財力也沒有相應制度去實現社會福利制度。

這就導致,人口少的家族無法養活自己,生孩子少點家族無法安度晚年。在具體情況上,封建社會女性沒發言權,這進一步增加了出生率。頭胎夭折率高、幾乎沒有避孕工具這都是高出生率的原因。

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財富以貨幣形式向極少數人手中集中。一切原本可以依賴宗族關係、人情獲得的隱性福利被消滅;例如人死了不會有鄰居幫忙埋得買墓地,孩子沒人照顧身為陌生人的鄰居也不會自告奮勇往往得花錢請保姆。人被異化為賺錢工具,而資產階級為了權力開始壟斷教育,同時生產力進步讓科學知識對經濟的貢獻大大提升。要得到高收入崗位,只能學習更多知識,這就得花大價錢投入到子女教育之中。

這就導致,多生孩子的便利條件沒了,要花錢的地方多了,高投入引發了貧民之間的「育兒軍備競賽」。

資本一步步擊垮了大家族,而留下了小家庭;但資本主義社會裏的小家庭通過生育後代無法維持成本,成了賠本買賣。可見資本主義對勞動者剝削多麼徹底。

同樣的,即便是社會主義國家,也會出現一樣的情況。蘇聯東歐在戰後嬰兒潮結束後,再難重現大量生育的歷史。這就主要是婦女地位提高、年輕人生活條件改善更關注個人生活而不是繁衍後代有關了。


生育率一旦下降,必定會發生兩件事情:

1、撫養、教育的成本上升(目前中國正在經歷,各種K12教育機構各種學區房)

2、女性地位/權利上升(國家推行計劃生育期間口號: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後人。女性就業率和薪酬紛紛提高,計劃生育對中國男女平權是功不可沒的)

以上兩件事一旦發生,幾乎是不可逆的,就像你不能指望學區房降價,你的老婆突然有一天去看《女訓》和《女誡》一樣。那麼,如今多生一個孩子的成本就涉及了:消耗更加昂貴的女性時間成本、消耗更加昂貴的教育成本。

如果把「孩子」看做一件普通的耐用品,根據G.S.Becker的理論,孩子給家庭帶來的愉悅由三件事情決定:1.孩子的數量、2.孩子的質量、3.其它物資給家庭帶來的滿足。

提高孩子的數量,必定會減少家庭購買的其他物資孩子的質量。而在教育成本和女性地位雙雙上升,並且不可逆的情況下,當然少生孩子多種樹就是最優解了。


@城市獵人 講的是中國,但全世界發達國家的生育率都在下降。

隨著生產力發展、資源日漸充沛,維持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在不斷縮小。遠古時期抵禦野獸,靠部落生存;古代搶奪田地,靠家族生存。人多男丁多才能安心過日子,小門小戶沒親戚會飽受欺凌,杜牧人稱「杜十三」,不是他老媽善於生育,這是整個大家族的排行。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時候的人,當然追求「多子多福」、「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現代農村基本單位依然是「戶」,比「族」小一些,同一個祖父的一大家子互相扶持,集中資源供養一名優秀者,他也有回報家庭的義務。而城市裡「家」是基本單位,所以很多新人接受不了,為什麼我家親戚要來佔便宜,父母還心甘情願。

但事實上,維持生存甚至用不上「家」,如果說三十年前城市居民還要考慮誰做飯誰洗衣誰換煤氣安電燈泡,必須男女組成家庭的話,現在的年輕人,無論男女,一個人就可以活的很幸福:外賣洗衣機,花錢找工人,生活美滋滋。

結婚不再是生存需求,也難怪年輕人對此不甚上心。但對於習慣了「戶」式生存的父母親戚來說,不結婚簡直是違反天條自尋死路。

關於生育,農業時代農民攢不下家底,為了防止自己老了揮不動鋤頭被南村群童抱入竹必須「養兒防老」。現在社會治安穩定,養老有錢就行,北京一套房比兒子靠譜的多。其實結婚生子對單身者尤其女性來說基本是穩定的生活質量下降,「丁克」也是用腳投票的結果。

所以,表面看起來是生育率下降,實際上是人民生育意願的降低,而這純粹由生產力進步導致。

當然,具體到中國,還有計劃生育加速後高昂育兒成本的問題,激烈競爭下城市裡培養一個孩子所需的資金簡直是天文數字,工薪家庭掙再多錢,為了孩子也能花出去。反觀落後地區還有人在農業思維下一生好幾個,育兒成本?不存在的,小時候放養,長大了享受幾年義務教育就出去打工。

PS:避孕套的決定權也是很重要的,美帝墮胎法案與犯罪率的關係世人皆知。


要不是為了生孩子,男人和男人在一起玩更開心。

這句話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卻道出了一個真諦。

現在社會,娛樂活動太多了,做愛真心不是晚上的第一選擇。可能前三都排不進。

第一批生育低潮,是強制的獨生子女。他們當年晚上可沒什麼事情做,只能做愛卻不能多生孩子。

他們生下的孩子,成為了家裡的獨苗,從小就有各種玩耍的東西,無論是富養,還是窮養,都比父輩娛樂生活要豐富得多。

我是一個八五後,我爸爸和我說,他四歲的時候只能玩泥巴。

我孩子現在也四歲了,拼的是樂高積木,看的是小米盒子,無聊了拿起我的iphone自己就會玩巧虎遊戲。

當代的育齡男女,電視有一百八九十個台,淘寶上有上百萬家店,餓了就點外賣,小哥半小時之內送到家門口,還滿臉堆笑的和你說,給個五星好評哦,之後還會幫你把垃圾帶下去。

生孩子?做愛?對不起,追劇都要看到十二點。

酒店開房的主力是十八九歲的年輕人。

沒錯,他們精力旺盛,一夜七次。

不過他們不是生育大軍,他們是打胎大軍。

看看世界上絕大多數非移民國家中還在狂漲人口的國家。哪一家有我們中國的娛樂業發達啊?

以前男男女女吃個夜宵聊的是風花雪月,現在男男女女吃個夜宵都是組團開黑王者榮耀。

娛樂活動越來越豐富,這生育率我看是上不去了。

看看知乎上多少生了孩子嫌棄麻煩的新父母,為了帶個孩子鬧的是不可開交,網路是個放大器,這些消極的負面案例無形間影響了多少人。

還是好好玩玩吧,別生孩子了。

這個回答下面有很多很好的回答,幾個高票寫的都很有啟發。

不過我覺得,娛樂生活的豐富真的大大阻礙了做愛的積極性。可能也和生育率低有一定的關係。

好了,不說了,今天七夕,我老婆叫我了。

祝大家,七夕節快樂。


農村才是生育的主力,我從農村說起,農村之前為什麼要生那麼多:

1、習俗。

多子多福是一種家庭審美,那會就覺得孩子多的家庭,「一大家子人家」、子孫滿堂是「好家庭」。

長輩掌權,希望看到子孫滿堂,自然會要求兒孫多生。

多年計劃生育後,慢慢變成「兒女雙全」(一子一女),對獨生子也司空見慣。

家庭審美這種東西,是隨大流的,一村子裡都是多子女,子孫滿堂就是好的。

你家娃少就是扎眼,沒兒子更是「絕戶頭」。

現在主流成了一、二個子女的,大家也跟著大流了。

而且,老人不掌握子女家庭權這個也很重要。

2、保衛。

農村長期法律不下鄉,多子家庭拳頭大,在不出人命的情況下,子女多可以稱霸。

子女少的話,自家的土地、財物等可能受到侵佔,而且會受欺負。

現在這種情況好轉很多,客觀上對多子女(重點是多子)的需求降低。

3、養老。

沒有養老體系,要依靠子女養老。

在醫療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單子女風險太大,子女一旦夭折,家庭就崩塌。

無人養老的老人,下場很凄慘,所以都選擇在年輕時候多生幾個,以避免無人送終的情況。

現在醫療條件好,子女夭折率低,基本上生一個是一個,不用考慮夭折風險。

目前農村養老體系也沒有健全,醫保比原來好。

現在重要的改變是,事實證明,多子家庭的老人養老情況反而不及子女少的!

原因一是多子家庭子女之間相互推諉責任。

原因二是多子家庭多孫,老人帶孫子晚年更苦,甚至早早嗝屁了。

上面幾個促使多子女的選擇原因,現在發生了改變,多子女的動力不足。

反過來,現在少生的好處/原因多多:

1、子女養育成本推高,子女結婚成本推高,少生一個多活十年。

現在「養兒子不如養女兒」也與這個有關,兒子結婚一下,父母十年緩不來。

2、父母還承擔孫子輩的撫養任務,負擔加倍,少生一個減少雙倍的工作量。

3、兒女養老不可靠,不如自己攢錢養身體。

4、城市化進程加快,年輕人移居城市,思想向城市看齊。而且,城市屬於生人社會,生育決定更自由。

5、現在生活更豐富,子女少可以把資源用在自己身上,享受生活,不再重複上輩人生娃-養娃-給娃結婚-帶孫子-生病-掛掉這樣的悲苦路線。

生育的決定權在年輕父母身上,綜合下來,觀念習俗、養老、治安這些問題的改善,都會改善原來那種「一定要生好多娃」的想法,客觀減少整體生育率。

另外還有農村女性的變化也是降低生育率的一個重要原因,先寫這些,回頭再補充。


確實很難反彈。國家想通過開放全面二胎政策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壓力。可是一紙政策就真的是滿足了中國婦女多年來想生二胎的願望嗎?


先看一組數據:

2016年1月1日我國全面開放二胎政策。根據國家了公布的數據,2016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86‰,低於「十三五」生育規劃的年均6‰的目標。同時2016年中國人口增長809萬,也低於預期增長900萬的年均目標。


說明什麼?說明國家高估了人們對於生二胎的熱情,實際的人口增長速度遠低於預期值,換言之,就是大多數適齡婦女並不願意多生孩子。

我能想到的原因有四。

1. 適齡、有財力、有時間生二胎的人鳳毛麟角。

隨著就業率降低,很多女性大學生畢業後不得不繼續讀碩士,甚至博士。畢業時年齡已在26以上,如果想在一個企業立穩腳跟後再生孩子,起碼也在三年以後了。如果還想生第二個,那麼起碼得再等三年。

三十多歲時,這時事業處於上升期。對於大部分家庭,如果此時再生一個,母親必然會付出很大的精力來陪伴兩個年紀相仿的孩子,事業上會受很大影響。事業一旦受到影響就會影響收入水平,那麼養兩個孩子經濟上就會掣肘。

如果讓老人幫忙帶孩子呢?首先,老人得有時間,其次,老人要願意帶,最後,家裡條件允許。帝都魔都打拚的年輕人,自己住的都是四五十平米的房子,父母來了,一家六口擠在一起,怎麼能沒有各種矛盾摩擦。

2. 政策對生二胎的傾向性。

那麼會有人問了,政策的傾向是好事,為什麼反而起了反作用呢?每生一個孩子就會有全套的懷孕期、產假甚至育兒假。本來女性在社會上就業就很受歧視,除非是公務員,否則每個人都面臨失業的可能。每生一個孩子,幾乎有兩年時間都不能為公司做出較大貢獻,這對於一些不算大型的公司是很要命的。所以現在出現了一個現象,有些公司寧願要三十多歲有兩個孩子的女性也不願意要剛畢業的女學生,原因就在此。

那麼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大多數女性不願意要二胎,因為她們不想被公司掃地出門。那麼勞動法呢?勞動法規定不能解聘孕期哺乳期婦女的。沒錯,那麼你自願離職呢?很多良心不怎麼好的公司能有一百種辦法讓你自動離職。就是這麼可氣又可恨。

3. 社會保障配套設施不到位。

政策下來了,那生孩子需要的醫院呢?我生孩子時候就住在醫院走廊里。每次產檢就像在候車廳,等候區的凳子都不夠坐,一個個孕婦挺著肚子站在樓道里,護士不停地呼來喝去維持秩序,像極了一場鬧劇。

幼兒園呢?公立幼兒園是劃片區招生,而且數量極少,為了孩子上幼兒園還要買學區房真是無法想像。那就私立吧,一般三線小城市私立幼兒園都要2000起,怎麼辦,不能家裡蹲吧。

小學初中自不必說,一個班七八十個孩子,老師要拿著話筒講課,後面的孩子都看不到黑板。那就私立吧,一個學期一萬起,一般人家如何負擔得起。如此的教育配套設施,怎麼讓普通人家再生孩子。

4. 父母對於二胎的恐慌。

現在適齡生二胎的父母,大多自己本身就是獨生子女,他們中很多都沒有和兄弟姐妹相處過,對於這些一片茫然。按照自己成長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二孩的家庭,當年自己集財力物力人力於一身的模式已經不能再用。就像有時大家開玩笑說,現在要是生兩個孩子,就真的學不起樂器了。所以年輕的父母很焦慮。他們不願讓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比自己差,而自己又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可以迅速提高收入,所以他們非常糾結。

綜上,如果想真正提高人口增長率就要從硬體到軟體有個質的飛躍,而這個飛躍,確實很難,任重道遠。


因為和平年代生育率的下降往往和高福利、享樂主義是配套的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以前不光是養兒防老,還有一個關鍵原因是生活單調,不結婚不走入家庭,似乎活著也沒什麼別的事情可以指望。

現在就大不一樣了對吧。

個人覺得生育率下降是生產力和文明發展的必經之路,甚至覺得這比核戰爭或環境污染,生育率下降更是導致文明滅絕的原因之一。


因為生育率下降是社會兩極化的產物,兩極化不逆轉,生育率只會越來越低。

一切文化現象都與現實利益相交纏。大多數富人的生育意願並不低,因為他們有足夠的能力負擔多個孩子的撫養,教育,甚至在社會中開拓事業的成本。並且,他們需要成器的子嗣來繼承家業。而中產階級,雖然衣食無憂,但是一分一毫都是用時間成本換來的,照顧孩子的時間成本和甚至比金錢成本更高。況且,中產不存在也不指望把事業寄託給下一代。所以中產階級對於撫養下一代包含著一種複雜的情緒,一方面對子女的成長教育投入很大的關注,另一方面絕不情願對降低養育成本去生育更多的孩子,階級滑落的恐懼深深地影響了中產的養育觀。資源的相對匱乏,導致獨身主義,丁克以及少子等觀念在中產階級中流行。而對於中低層階級來說,男性往往無法正常地婚配,女性大量地淪為中上階級的多偶對象,生育率也會降到很低。原本底層中多子多福的文化早就隨著生存環境的劣化而消散。加總起來,整體生育率顯然是比較低的。

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大多數人都在無形的階級金字塔中感到不進則退的巨大壓力時,降低生育成為了規避風險,提高下一代生存概率的選擇。所謂的文化,只是對這一社會選擇的合理化。

因此,當社會中的富豪佔據了大部分財富,社會的金字塔在馬太效應的作用下變得越來越陡峭的時候,中產數量逐漸減少,淪為富豪的附庸,中產以下逐漸增多,卻陷入生存競爭而無暇生育。生育的意願,怎麼可能反彈呢?

和知乎上普遍推崇的馬爾塞斯人口循環論相反,歷史上的王朝末期,並不存在人口數量無限擴張的情況。相反,隨著土地的兼并,底層人口陷入赤貧而難以完成婚配,人口數量往往徘徊不前。羅馬帝國也是由於主體民族人口崩潰,才導致蠻族坐大而亡國。

普遍的貧窮不會導致生育率降低,比如MSL的生育率就非常高。只有貧富差距巨大,社會被階級之間的巨大壓力差籠罩的時候,生育率才會不斷下降——直到下一次社會洗牌的到來。


我開個腦洞,如果一定要讓人多生小孩,可以:

1、贈送小孩投資品要收稅

2、禁止每個小孩領取超過1/2(指的是其他非小孩繼承人繼承後剩下的那部分的1/2)遺產

3、加稅10%,生一個退錢

4、免除兒女贍養老人的義務


因為你不願意你的孩子去血汗工廠當豬仔,都指望他考名校出來當小資。
比你窮的人,在還有機會的時候,更指望孩子有出息了。
所以你不會生了散養自生自滅。
所以你生了孩子就會負責,忙不過來就會不想生。
指望底層多生為你服務的,叫精緻的壞。

這就是生產力發展導致老齡化的原因,計劃生育只不過加速了這個過程,導致這件事發生的原因是工業化發展。


這個問題是不成立的。
低生育率可以反彈,而且在全世界範圍內普遍反彈了。

這是一些國家總和生育率歷史最低值和2008年總和生育率的對比:

而且這些國家中有很多2008年之後,總和生育率又繼續上升了的。


這題不是有標準答案嗎?

生育率的下降,最根本的原因是在當前環境和醫療背景之下,少生甚至只生一個,也能大概率保證自己死在孩子前面。

高生育率的第一要義從來都是盡最大可能防止絕嗣。至於增加勞動力甚至「出大樹」,那都是附帶的結果邏輯而已。

反對一下高票的答案,和《吾國教育病理》一個套路,就叫「吾國生育病理」吧。


獨生子女大多嬌生慣養,在父母大把的資源養育下,信奉天老大我老二之類中二觀點,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對配偶要求都不低,尤其是女生,在明星歐巴咪蒙瓊瑤的摧殘下,產生的田園女權思維,男生根本hold不住。以此產生的結果是——
我為什麼要結婚?
父母期待,別人都結婚了,人長大了結婚不是很正常嗎?再說,結婚之後有個人照顧你,工作時候也方便。
stop!
結婚之後有人照顧我?
確定不是我照顧她?
而且我為什麼要被人照顧?大家都是21世紀的人了,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談什麼照顧不照顧?
所以,結婚條件不充分,pass!

如果說愛是結婚的充分且必要條件,那麼我愛她她卻不愛我,她愛我嘴上卻不說出來,我愛她又愛她她她又如何解決?

在結婚這一生子的前置條件都無法達成時,如何提高生育率?

且,隨著科學技術發展,一些優秀的女性較為推崇人工授精,單身主義在部分人群非常盛行,如果結婚的目的是為了生孩子,那麼不結婚也能有孩子,為什麼要結婚?

一般來說,希望二胎甚至多胎的家庭,文化水平並不高,一般不會上知乎。在這種家庭,多一個孩子多一份生產力,多一個女孩還能多份聘禮。在這種家庭,多生一個孩子就多一份成才的可能,只要孩子里有一個成才了,那生孩子這事就不虧。

但同樣的,這種家庭承擔不起養育孩子的責任。

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很難想像也不願想像曾經的困苦。對於長輩所說的,一個月兩毛錢,十三四歲挑糞幹活,房子全靠鄉親幫忙自己建,一年到頭吃不了兩回肉,冬冷夏熱沒有空調,這種日子,過還不如不過。
正因為我們被長輩嬌慣的養,所以我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環境差,因此,房子車必須得準備好,大幾十萬學費得準備好,房子最好多買幾套,孩子畢業找不到工作,還能靠房租過活。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

連房子汽車都沒有,你敢生孩子?


我堅決不生孩子的原因是:
社會對孩子的畸形重視,默認孩子利益高於父母。(都是一個人啊,憑什麼他的事情就比我的重要?)
別急著懟我,中國幾千年傳統也沒有這樣過……

當然我是比較極端,但是正常人用腳投票,減少生育數量是自然而然的。


養孩子睡(稅)富(賦)重,花銷高(許多花銷都是由前者產生的)。如果zf不讓利(不是轉嫁給企業的多放假等形式),如何讓人多生?階級分化,既得利益者不會放棄已得到的好處。想要逆轉,那只有不破不立


推薦閱讀:

如果全世界的蜘蛛biu一下全部消失了,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嗎?
假如你是曹操,你會如何回憶或感嘆自己的一生?
玩過模擬飛行的普通人,有沒有可能在駕駛員食物中毒時進入駕駛艙,拯救飛機?
如果鳴人和路飛開戰,那麼過程和結局會怎樣?

TAG:生育 | 人口 | 計劃生育 | 人文學科 | 帶有假設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