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睡前看部電影,兩年後會怎樣?


年輕人不要熬夜,如果因為看電影而推遲原有睡眠時間,兩年後你會變成熊貓人,精神萎靡不振。

我是認真的,我以前大多都是利用假期惡補影視劇集,因為平時時間真的不多。像我現在看龍珠改都是利用放飯的時間,然而疑犯追蹤綠箭閃電神盾紙牌權力我都比一般人看的晚看的慢,比如他們是一更就一追,我至少比他們慢3集,然而像紙牌屋最新季我只看了一集,後面的全躺在硬碟里。

你要問我想看嗎?

當然想了,如果這輩子還有太多好看的電影和美劇看不完,該怎麼辦?

當時仔細想這個問題的時候,整個人都絕望了,好多好看的電影和美劇我根本看不過來。

我知道看電影的好處,它就像聽音樂、旅行、閱讀是一樣的道理,可以豐富我們,拓展我們的認識面,讓我們的觀影量更豐富,甚至會因為觀影而產生周邊的興趣,比如學外語、加入字幕組、學影視後期、學電影製作、學配音、學寫影評等等,包括我在內我也是因為看電影而產生學視頻製作的。

但是現實很殘酷,我們的精力和時間是非常有限和寶貴的。像我最近吧特別忙,傍晚回到家倒頭就睡,好一些的睡到8點多起來,然後晚上11點或12點再睡。不好的情況就是睡到10點,第二波再無睡意,導致第二天工作精神極差,惡性循環。如此之作息與狀態,看了電影又能怎樣?

最後說一個老同學吧,他從我們上學那會兒就紮根在網吧每天通宵看電影,從老電影(國內港台海外)到新出的大片,包括日本的愛情動作片,他幾乎不漏,而且看的時候非常的專註,我們有時候都困成狗了,他卻看的津津有味。他每次看完都會回寢室都會跟我們分享觀影心得,他可以把電影講了什麼,角色關係,細節,甚至是BUG都能給你說出來(不是像有的人用電腦反覆的比對哦)。如果他上知乎,如果他文筆好的話,估計在知乎寫影評不比一些電影話題的大V差。

但是,或許我這個老同學也僅限於在觀影感受上進行分享了,電影這東西能對個人產生多大價值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可能有的同學看的超多,但他就是一個消費時間的行為,看了能怎樣?

人上年紀了,越來越羨慕那些可以熬夜通宵看電影的人了,尤其是羨慕那些可以睡前看兩部電影的同學。雖然我睡前可能僅僅是看兩集20分鐘的《名偵探柯南》,沒辦法,面對歲月,得妥協。

Ps:評論里有知友說我只要不上知乎就能看完... 那麼問題來了,下面該怎麼辦?


大學幾年是看片高峰期,但也沒到每天一部的地步,大約每年250-300部吧,現在工作之後很少看電影。

  1. 閱片到一定量之後,會愈發了解自己的口味,也會去補充電影史、電影理論等知識。
  2. 會開始按照一定的順序來看電影,比如按照時間線來完整地看一個導演所有的作品。我這樣看過所有賈木許和布列松的作品,但如果是希區柯克那樣的高產導演,這會是個很難完成的工作。
  3. 眼界會提高,變得非常挑剔,觀看院線商業片的樂趣會降低。
  4. 不再那麼在意電影的劇情,因為劇情只是電影的一部分,甚至都不算重要的部分。
  5. 掉坑之後,坑只會越來越深。比如你會發現一個你喜歡的導演同時擁有演員、作家、畫家、視覺藝術家等多重身份,你會去讀他的書,看他的畫,收集他的周邊。這些東西也會開闊你的眼界。
  6. 電影和攝影、繪畫、文學、音樂也是分不開的,以德國導演Wim Wenders為例,他的電影構圖深受畫家Edward Hopper的影響,他和奧地利作家Peter Handke合作了六部電影,和音樂家Ry Cooder也是老搭檔。所以僅僅從一個導演入手,你就可以在文學、繪畫、音樂等方面進行探索。
  7. 會變得不太願意和一般人談論電影,遇上懂電影的人,會很開心。
  8. 如果你從事的是創造性的工作,閱片量的增加會在一定程度上讓你的腦洞變大,思路開闊。
  9. 然而,大多數時間這也只是一項普通的興趣而已,不會對現實生活有太多影響,是自由而無用的東西。

題主你好。本人也是睡前看部電影的,堅持了兩年。跟你說說我的心得。

首先,睡前看部電影堅持兩年絕不僅僅是看了730部電影那麼簡單,如果遇到閏年的話,那就是731部了呀!

然後,為了看完這730部電影,我沖了迅雷的年費會員,在各大學術交流影視論壇之間每天都要遊盪至少半小時來選片,極大地提高了我的審美品味。雖然論壇里網友們的回復都高度一致,但都是感謝的話語。我能感覺得到我是在與全國最高素質的網友們切磋交流,互相學習,互相進步。

過去我只看二人轉電影,劇情單調,台詞老套,演員少,表演難度係數不大,偶爾下載了一整天只看到單口相聲,那真是太遺憾了。而現在我已經進化成了觀看團體表演的觀眾,開始看劇情,也開始記住了演員的名字,更是見識到了許多高難度動作表演,那精湛的表演技術堪比蒙特利爾國際雜技節,無法讓我將電影和藝術兩個詞劃分開來。

而且我在這兩年的時間內,學會了簡單的日語。封面上的一些專業術語,我都能一眼識出。悶絕早漏改善浮氣肉食系寢取風俗等一系列專業辭彙都是信手拈來,發音絕對是朝日新聞的標準東京口音,就是有點小風騷。

這兩年內我不僅是局限於日本市場的電影作品,對於歐美作品我也是有所研究的。畢竟,那裡才是電影的發源地嘛。我從中得知,德國高地貨才是人類文明建設中的最佳瑰寶,日本那是望塵莫及。而東西方演員的表演風格和演技都各有千秋,歐美的狂野豪邁,日本的欲拒還迎,這是東西方文化的精髓啊!而我足不出戶就可以用眼睛去旅行,見識到這些。

最後,我的身體也出現了一些變化,比如經常腰酸腿軟,視力模糊,記憶力有所下降什麼的。這兩年紙巾用得也快,電腦的鍵盤因有時候有不明液體滲入而導致偶爾會漏電。好了就這麼多啦。

---------------------------------------------------------------
5.31更新 追加內容
德國高地貨:這個是我自己造的詞,德國是高地國家,荷蘭是低地國家,所以我有時候會把德國製造的東西稱為高地貨。

文中提到的高地貨就是德國電影。
因為我每次看到德國出品的電影的標題里都會有重口味三個字,皮鞭蠟燭什麼的家常便飯,還喝點奇怪的東西,總之是全程高能,看得我都想撥打911了。

看過幾次德國電影之後,我覺得日本真是弱爆了···據說有些食人族是德國的哈所以說高地貨就是屌得不行。

點贊好多,好感動,發一張自己專用的簽名圖紀念下~


看了730部

(??д?)b
加上——遇閏年是731部


看你看什麼
看兩年小時代和看兩年猜火車總歸是不一樣的


看電影、看書、看一切東西,不管多麼高大上,都是一種 消費行為
消費是在滿足慾望
因此,你看了兩年電影和你吃了兩年飯沒有區別,都是在滿足慾望。

如果這兩年不但每天看電影,看完之後還會寫影評,不但自己寫,還放網上比如豆瓣,和人交流,並讀書,提高,再看,再寫。
兩年之後,你會很不一樣,因為你在創造,也是在對自己投資
而且有個前提,你想做影評人,對,你要明白自己想做什麼,在做什麼。


會對中國影視圈絕望,閱片量提高的同時你會發現國內大多數編劇和導演都在抄各種海外片的梗和創意,沒看之前你會覺得中國和海外差距也就那樣,看多了你會發現差距大到你想像不到的程度。
(我是每天抱著手機看電影,電視劇的,只要有時間就看,坐地鐵也看,午休也看,晚上睡前看看,起床也看,一天看4個小時,一年大概能看300多部電影,30部電視劇,看了3年,越看越鬱悶)


看了7年科學記錄片,也沒見我成為偉大的科學家。
殘酷的事實告訴我們,除了消耗了光陰,增加了眼裡的滄桑,其實這沒有什麼卵用。


我就是這樣的,已經堅持了三年了,然後現在我就變成了小夥伴們的資源庫


兩種情況:
1,因為熬夜過度身體免疫力下降,皮膚變差,還有眼睛視力下降;
2,晚上可以用來做其他事情的時間全部被佔用。


我已經這麼做12年了。電影和電視劇不限。

用處的話,至少可以和老美談笑風生。不過這和看什麼有關。


我認識些每天看3-5部電影的人,並沒有什麼卵用,甚至沒辦法去做個影評人,因為業餘的看一千部所積累的知識不如學電影的拉片看十部


每天看3部或三部以上看了兩年,除了感覺想做的太多而能力太少之外並沒有什麼卵用


估計很多人都沒有這樣的體驗,我500G的磁碟空間都快用光,瀏覽器都用了十多個,話說沒有我找不到的電影,對,就是這麼自信,甚至有的沒在中國上映的電影我都能找到。
嗯,體驗嘛,怎麼說呢,你感覺我像是有女朋友的人嗎?皮膚那不是不好,那是相當不好(參見我的頭像),看定影有什麼要求?我看電影很在乎演員的演技,演技差的,除非情節特別好,不然直接關閉。
任何一個國內的電影網站電影欄目按評價度排名,前100名,我敢大言不慚的說,最起碼看過70部,最低的數量了!同學沒電影了,直接問我,我問要看什麼劇情,哪個明星,我直接可以列出來一大堆電影。不過電影明星的名字記得真心不多,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還有還有就是,靠近點,在靠近點,對,從雙眼沒問題看到了近視200度,這就是體驗,別輕易嘗試。一定不要!


從大學到現在,六年來前期瘋狂後期鬆散但無論如何評論每天也能達到一部的觀影量,作為如此屌(絲)的電影愛好者,我覺得我有話要說。

1、首先,對各類電影會有個大體心得,目前整體觀影取向,大片看美國,警匪片看香港,小清新看台灣,意淫片看印度,文藝片看法國,搞笑片看韓國,腦殘片看大陸(這點請自行忽略),鬼片看泰國(不敢看),其他地區尤其是歐洲的適合打瞌睡,日本么,除了幾部CG動畫和純愛電影好像沒什麼印象,難不成。。。AV?

2、看多了就會評論,雖然不及影評人那麼擅長舞文弄墨,但是對電影的理解也絕非蜻蜓點水。可以一眼估算所看片子的投資價位;可以分辨特效是花里胡哨的水貨還是電影工業最高水準的乾貨;看預告就能知道劇情,變態的時候光從海報就能猜齣劇情;好電影不怕多看,每次都能有感觸。

3、由於大陸院線無腦式的推崇3D,所以進影院會有選擇性,比如《超體》《颶風營救3》及一大幫國產片絕對不買賬,非2D不看。

4、每到一個地方都能帶動周圍小夥伴的觀影熱情,使他們不再對天下電影一視同仁。

5、會冷不丁逼格變得有點高,甚至清高,一副欠揍的文酸。

6、看電視劇(尤其國產),會內心咆哮能不能別這麼拖沓!能不能別這麼小兒科!能不能別裝逼!

7、雖然看了很多電影有很多心得,不過對生活好像也沒什麼卵用。

8、看電影不能抱著單純的休譴心態,而是審讀,所以除非難得的佳片,不然沒多大愉悅感。這一點特別羨慕那些裝逼者口中的影盲。

9、如果自己電腦看的話,非720p(一部電影大小5G左右)不看,更不會看槍版。如果大陸上映的晚,先下載看了還滿意的話會去補票房(想跟我談版權啊買正版啊什麼的出門左拐,不送)。

10、隨著觀影量的增加,會覺得沒看過的好看的電影越來越少了。

11、目前最大的感受是,我擦,期待的電影順利的話還得再等兩年才上映。。。


近視


1. 你會開始分得清什麼是好電影什麼是差電影

2. 電影院日常上映的片子你不會想去看,只有你等了好久的片子你會提前一星期為了看它而激動起來

3. 會開始定期刷豆瓣電影或時光網或imdb

4. 對生活和人變得有包容性和理性 因為見多了

5. 你也不願意和不怎麼看電影的朋友談電影,遇到懂電影多一點的會停不住的balabala談

然而,見識是多了點,看電影是好的,堅持看好電影更是好的,對生活還是沒什麼大用。
開心就好嘛。


這兩年幾乎每天看完部電影。
感想就是
一,更加明白了自己的口味。動作,恐怖,動畫這三個是隔幾天必看,其他的隨時間而變化。
二,越來越喜歡俗套的商業片,而且發現其實很多所謂的文藝片也是另一種俗套,一到奧斯卡頒獎季,那些片子的質感其實也頗為相同。而且類型片的俗套在於它更能愉悅你。
三,越來越覺得電影的敘事是一種厲害的藝術,而且是一種音樂映像配合下的強大敘事藝術。是一種能讓你投入情感的造夢機器。
四,對電影周邊,電影新聞,八卦,電影市場更多了解了。對於電影票房也每周關注,每周新的北美,國內,全球,韓國,日本,香港,台灣票房幾乎都在關注。由此知道了很多文藝青年的很多觀念是何等的自以為是。


並沒有什麼卵用。


聽影視課的老師說,電影專業的學生能認認真真的拉幾部片就很不錯了。

少年,真想了解電影,就拉吧!


會睡眠不足。


推薦閱讀:

校園愛情故事的電影有哪些推薦?
哪些影視作品裡的女主角是精明強幹的?
有哪些讓人又哭又笑跺腳直跳的影視作品值得推薦?
有什麼好看到渾身顫抖無法自拔,久久不忘的同性電影?
有哪些看時「不過如此」,看完細想「驚出一身冷汗」的驚悚電影?

TAG:電影 | 習慣 | 電影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