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情書》中的男藤井樹是否把博子當替代品,這樣對她公平嗎?

很為博子小姐感到心痛,如果換做是我,會承受不了,因為這是欺騙,不論這背後有多美的故事。


在男樹與女樹相處的時候,女樹一直都很害羞靦腆,被人欺負也不敢反抗,對男樹也不敢多說話。男樹喜歡這樣的女樹,而不是長大後我們看到的活潑開朗的女樹。而渡邊博子的性格就好像中學的女樹,不單是她的外表。我覺得男樹是因為對以前女樹的暗戀,所以對博子一見鍾情。我相信,他們愛情的開始,一開始是因女樹的影子,但最後是對博子的愛情。


不是的,男樹喜歡的是博子小姐。
電影裡面,博子小姐和成年後的女樹明明是同一個人演的,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她們是兩個人?難道不是因為她們性格氣質完全不同嗎。
暗戀是一種特別輕微的情感,盛名之下其實難符。男樹和女樹又不是隔這千山萬水,從北海道到神戶沒有很遠吧,日本交通發達,飛機火車不能坐嗎?

女樹從來沒有搬過家,男樹如果對女樹真的有刻骨銘心的愛,早就回去看她了,年少的幾十張借書卡上的名字和一張素描,是抵不上一次以上的主動約會和最後的求婚的(雖然求婚的話口裡沒說,但拿出了婚戒)

另一部日本電影《大約在雨季》里,兩個靦腆的中學生互相愛慕,但上學時從來沒敢說一句話,後來上了大學,卻都能鼓起勇氣找對方見面。

把相貌相似的人當做替身這種事情有太多狗血劇中出現過,容易讓人產生錯覺。實際上,性格相似的人做替身更常見。

博子小姐有這樣的想法,估計不是因為被當替身,而是因為對男樹感情深厚,自己卻不是男樹的第一個愛人,心有不甘,打翻了了醋罈子而已。


從普通的心理來講,年少時有過內心萌動的那個人,不一定是成年後會追逐的對象。就比如,你可能高中暗戀過學長,但等你畢業了,等你上了大學,等你懂得要珍惜感情的時候,那份暗戀其實早已經淡了,這並不代表以前不美好,也不代表以後變了心,只是時間和機遇。正如有人說,結婚,只是恰好在想結婚的時候,遇見對的人罷了。男樹在成年後,偶然遇見自己同學喜歡的女生,那個女生長得和他曾經的暗戀對象如此相像,以至於一貫內向的他竟然脫口而出想和女生交往。看出來了嗎?他動心了,因為他知道,這是對的時間,眼前是對的人。


你可能開始是喜歡這個人的臉,但是相處後你會喜歡的是這個人,一個人喜歡的類型一般都是相似的,難道都是第一個的替身嗎


他可能就是喜歡這種類型的女生啊


曾經回答過「怎麼評價岩井俊二的《情書》?」

有輕改動。

經過了原著,對於電影版猶豫了很久。

影片在白茫茫中開始,博子走的路既壓抑又悠長。

「好像每個人都心懷鬼胎。」 無論是博子的溫婉,還是女藤井的調皮。而我終於想起對於她的臉的熟悉,大概源自於關之琳或陳綺貞。
秋葉找出了女藤井,打破博子與男藤井有關的最後的唯一的幻想。包括他私自寄給女藤井的那封無理的信,因此也才牽出很多後來。

博子親眼看著女藤井騎著自行車寄出給自己的信。

女藤井與博子相視。

「如果像的話,我就不能原諒。」

一見鍾情也是有它的原因的,因為你長得像我的初戀。

但是,

「如果你還記得有關他的事情,能不能告訴我?」

儘管你愛的不是我,我也沒有辦法將你忘記。

看完我就經痛了。一點不誇張。

以上。


每個人感知到的情感不同,我只說我的感受。博子對於藤井樹的那種感情對我的觸動遠大於男女藤井樹之間的懵懂情愫。所有的念念不忘都是深情,但若是她未曾感受到(男)藤井回應的感情,又怎麼會付諸深情。他們也有過一段屬於彼此不可替代的時光啊,他求婚時的傻氣,是完完全全屬於博子的。


藤井樹最愛的還是藤井樹,從借書卡、素描、對渡邊博子一見鍾情以及臨死前唱的歌等等都可以得出這一結論。看了不下二十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似乎每一次都能發現男樹愛女樹的新線索。


你不覺得,成年後的博子和年少是女樹更像嗎?


藤井樹死的時候唱的那首歌,是女樹最喜歡的松田聖子的歌。
連博子都不知道。


藤井樹LOVE藤井樹
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
男樹喜歡的是女樹,愛的是博子。喜歡屬於過去,懵懂少年,情竇初開;愛情屬於現在,一見鍾情,淺心依舊。


從此我愛的每一個人都像你,但那也是愛呀


一見鍾情鐘的是臉這話一點都不假。但往後的生活還是需要愛來填充。無論是電影里還是書里博子跟女樹都是兩個完全不同性格的女孩。一個細膩溫柔,一個不拘小節懵懂無知。男樹也只不過是用了過往的情懷去愛了一個新的人。而男樹對女樹的感情也僅僅是對過往歲月的懷念吧。畢竟得不到的人往往會被自己想像美化成一個完美的人。年少的不甘讓他開始了這段愛情,成年的愛讓他在這段愛情里重生。


讓男樹來說這個故事,他可能會說:不覺得很巧嗎?對一個溫柔善解人意的姑娘一見鍾情,然後相愛,而她居然長得很像我那初中同名同姓的女同學。最後她成為了我的未婚妻。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緣分和幸運的故事。如果真有非誰不可,才會有替代品一說。顯然,男樹並沒有非女樹不可。否則他就會採取更多積極的行動吧。所以博子也不是替代品。


今天第三次看岩井俊二的《情書》 在想男藤井樹到後來愛的是渡邊博子 還是女藤井樹 之前的兩遍我從來沒有懷疑過男藤井樹深深的喜歡女樹 今天無聊翻了一下知乎 似乎只有我一個人這麼以為
藤井樹有沒有把渡邊博子當作女樹的替身?
兩個如此相像的人 男樹在第一眼看到博子的時候 一定在她身上看到了女樹的影子 但後來是否因為別的原因漸漸忘記女樹我也無從知曉 到作為渡邊博子 看到一個和自己長相相似的死去愛人的國中同學 並且在信件來往中看到許多男樹似乎喜歡女樹的痕迹
「如果像的話 我就不能原諒」博子對男樹的母親說
所以不論男樹有沒有將博子作為女樹的替身 或是最後真的愛上的是博子 這個開端總會讓人心生彆扭
如果是我 我也不能原諒 即使最終的結果是你愛上了我 但想起你喜歡我的初衷 我真的不想原諒
內心還是希望女樹在男樹心中有一個特別的位置
初戀永遠是美好的 愛而不得 羞怯不敢說出口 才讓初戀成了心頭的白月光


引用男樹媽媽的話「我們樹是多麼有魅力啊 他死後博子都要為他吃醋」(記不得原話 大概是這個意思吧)男樹和博子沒有真心相愛是不可能結婚的


今天剛看了這部電影,從男生的角度來說我覺得男樹愛的是女樹,說為什麼不回去找女樹那完全是鑽牛角尖了,其實他中學時代就多次表達過對女樹的喜歡,在卷子上畫畫,轉學前還的書中的借書卡背後也畫有女樹,以一種霸道且羞澀的方式調戲女樹,如讓女樹人力發電對卷子上的錯題,把頭套套在女樹頭上等,暗戀的一方大多時候是羞澀且不自信的,而這種不自信延續到以後就是他再也沒找過女樹。而當他遇見了博子之後,彷彿找到了自己釋放對女樹的愛意的突破口,正因為博子不是女樹,男樹才敢在第一次見面就主動追求博子,片中博子是十分靦腆而溫柔的,而她卻很愛男樹,可想男樹在博子面前釋放的愛意應該是濃烈的(兩個悶葫蘆在一起早吹了好麽),而為什麼男樹拿出求婚戒指卻遲遲不開口,是因為羞澀嗎?我覺得不是,已經談了那麼久的戀愛了,而真有結婚的衝動的話會難以開口嗎?更應該是難言之隱,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愛的是眼前的博子還是他腦海中的女樹(猶豫,遲疑,自我批判)

順便以個人經歷談一下,高中單戀的那個女孩,在覺得自己沒戲後再也沒找過她聊天,甚至不敢加她的微信,在班級群里也沒接過她聊的任何話題,覺得自己是一個不會被她喜歡的人而感到自卑。甚至不想在班群說話,而大學遇見的一個學姐,只是背影與她有些許相似我就展開了莫名其妙的追求,後來我都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喜歡她還是喜歡她,不過我夠誠實,在以朋友相處的日子,心裡的疑惑也都跟學姐講了,最後以鼓勵學姐去追一個她喜歡的男生而將這場鬧劇告終


個人理解:
男樹在對女樹念念不忘中愛上了博子 有些人說同在日本這麼近男樹暗戀著女樹為什麼不回去找她 一方面是因為劇終女樹拿著那張最初男樹讓她還的那本書最後一頁當中夾的畫像時你就會知道女樹當初對這件事並不知情而恰巧讓男樹誤以為她並不喜歡自己也沒有勇氣去追問 另一方面可能是男樹在已經邁向成熟的過程中遇見了博子而因為她那張酷似初戀的臉和性格對她一見鍾情甚至結婚 這一定是有個循序漸進的 我想這裡可以說明他最後愛上了博子這個人 確實也挺心疼博子的 不會想到藤井樹注意到自己會是一張相似的臉 但幸好他還有另一個男人的愛 這個電影我大概重溫了五遍吧 每次看都有不一樣的感受與感動 推薦給了好幾個朋友 但他們對我的一致回答都是:不怎麼樣 後來想了想可能是因為劇中這種純潔纖塵不染的感情就如我的初戀一樣 所以無法與她們產生共鳴 另 《情書》上映二十二周年快樂 還有好多男藤井樹對女藤井樹有好感的小細節 多看幾遍你就會發現


我覺得年少時的青澀暗戀與成年人成熟並走向婚姻的戀情完全不同,誠然藤井對渡邊的一見鍾情里摻雜了太多少年時的幽微思慕,但都是成熟的人了,細水長流培養出的腳踏實地的感情,只與他兩人相關。我們應該相信藤井作為一個成熟,負責的成年人,對自己感情,自己婚姻的把控與認知。實際上我認為渡邊與藤井之間的關係,遠比兩位藤井之間深刻得多。年少時的暗戀固然使人難忘,但準備與之攜手步入婚姻的戀人,不是在生命中佔據了更為重要的分量嗎?


死前唱松田聖子的歌,是因為既得的愛已無需留戀,而無法彌補的遺憾才是永遠在騷動的。


推薦閱讀:

岩井俊二的《情書》38分48秒這樣的效果是怎麼拍攝出來的?

TAG:日本電影 | 情書電影 | 岩井俊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