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登山?

因為攀登幾個無人的高峰,就冒險,不惜付出生命,值嘛?


在喜馬拉雅論壇有看到這樣一句話。「攀爬珠穆朗瑪峰是一種奇怪的現象。你花費比購買一輛很棒汽車更高的價錢,你為此訓練一年,隨後,你離開家人兩個月時間,沒有人保證你將會到達頂峰,每年約有五人在這裡遇難。那麼,為何要這樣去做?」

我們為什麼攀登?這個問題曾無數次縈繞在登山者的心間。比如上升途中累成狗時,天降冷雨、山降落石、暴風雪奇襲時,突發山難時,好友離去時……我們的堅定也曾一次次被殘酷的代價擊碎,又重新黏合成鐵。

迷茫時,戶外探險的特約記者曾到金冰鎬的頒獎現場,就這個問題採訪了27位與山為伴的人,也許你能在其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不攀登不成活

Tommy Caldwell:攀登是我生活的動力。

大岩壁專家 23屆金冰鎬獎

(與Alex Honnold在阿根廷Fitz Roy群峰首次橫穿成功)

Eric Vola:生活里沒有攀登是不可能的!(喜馬拉雅登山家)

Linsay Griffin:不攀登我還能幹什麼呢?

英國登山協會(Alpine Club主席)

美國登山年鑒(AAJ)高級編輯高海拔攀登的活字典

Kazuki Amano 天野和明:生命只有一次,你得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就是攀登!

日本登山家

金冰鎬獎獲得者23 屆金冰鎬獎評委

因為家族的不可抗力

Ales Cesen:你這是在和我開玩笑嗎?我攀登是家傳的。

斯洛維尼亞喜馬拉雅登山家23 屆金冰鎬獎獲得者

(印度Kishtwar山域Hagshu峰北壁)

Jean Franck :我攀登是因為我出生於嚮導世家,到我兒子已經是第七代了

CharletChamonix高山嚮導

這就是愛

Chris Bonington:出自對攀登的摯愛,以及在攀登到自己極限時體會的快樂,還有高山之美激發的靈感和在山裡結下的友誼帶來的歡笑。

英國喜馬拉雅登山家

金冰鎬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Liv Sansoz:我攀登是因為我熱愛攀登。

攀岩世界冠軍,金冰鎬獎新聞官。

Marko Prezelj:我攀登是因為我喜歡。

斯洛維尼亞喜馬拉雅登山家

三屆金冰鎬獎獲得者

Doug Scott:問題應該是:你為什麼不攀登?

英國喜馬拉雅登山家

金冰鎬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自小成長的本能

Herve ThiviergeChamonix :我從小就攀登,就是想攀登,生在Chamonix,哪能不攀登。最後攀登成了我的職業。

高山嚮導

Sebastien Moatti:因為我攀得不差,我在山裡很大,很小就攀登了。後來去更高的山裡和其他國家美麗的地方攀登,這是我攀登的動力。

法國陸軍登山隊,高山嚮導金冰鎬獎獲得者

攀登提純了生活的樂趣

Aleksander Gukov:攀登使我對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都倍加珍惜,這才是真正的生活。

俄羅斯喜馬拉雅登山家

23 屆金冰鎬獎獲得者(尼泊爾Thamserku峰西南壁「害羞的女孩」路線)

Luka Lindic:攀登使我得到了生活中所有的樂趣。

斯洛維尼亞喜馬拉雅登山家

23 屆金冰鎬獎獲得者(印度Kishtwar山域Hagshu峰北壁)

Aleksey Lonchinsky:攀登是我日常生活的「重啟鍵」。

俄羅斯喜馬拉雅登山家

23 屆金冰鎬獎獲得者(尼泊爾Thamserku峰西南壁「害羞的女孩」路線)

Petre Drozdz:攀登讓我全神關注於身體的移動上,忘卻凡間的一切煩惱。

波蘭登山雜誌主編

登山攝影師

Calum Muskett:因為攀登很有樂趣。

新聞記者

愛山野愛自由

Yannick Graziani(左二):我攀登是因為攀登沒有任何條條框框的限制,我的攀登我做主。

喜馬拉雅登山家高山嚮導

金冰鎬獎特別提名

Cesar Ghaouti:攀登可以讓我看到徒步看不到的景色。

金冰鎬獎組織者

Joan Deas:攀登可以使我和自然天人合一。

金冰鎬獎組織者

Medhi Bidault Vallorcine:因為攀登給我帶來的自由。

高山嚮導

Christian Trommsdorff:我攀登是因為我熱愛山野,熱愛冒險,熱愛攀登中的友誼和攀登中那種濃縮了的生活方式。

法國喜馬拉雅登山家

高山集團主席金冰鎬組委會主席

Matthew Robinson:我攀登是因為我喜歡去空曠的荒野,攀登是一種展示自我的方式。

英國登山愛好者

我攀登是因為攀登給我自由。
項沖《戶外探險》特約記者

因為某些難以複製的理由

Anselme Baud:我攀登是為了滑雪。

法國極限滑雪和自由滑雪的大神

Antoine Bletton:我個子小,站在山頂上可以使我很高大!(感覺孫斌老師有話要說~~)

高山嚮導


有人說,登山是白色鴉片,當你站在至高點,漫天遍野的雲和山峰都在腳下匍匐時,你就再也不會忘記登山的快樂。

斯洛維尼亞登山家Ale? ?esen, Luka Lindi?和Marko Prezelj:印度Hagshu峰北壁攀登(6,657米)

斯洛維尼亞登山家Ale? ?esen, Luka Lindi?和Marko Prezelj:印度Hagshu峰北壁攀登(6,657米)


最喜歡項沖老師的那句「攀登使我自由」,你呢?


昨天重陽節,我爬上了西湖北面的寶石山主峰——「蛤蟆峰」。在山頂上俯瞰西湖,感覺就是和沿湖行走不同,視野開闊更令人心曠神怡。

登高遠眺西湖勝景,看遊人如織,感摩肩擦踵。我不禁感慨,為什麼人們這麼喜歡爬山呢?為什麼爬到山上感覺就是爽呢?思考了一下,我覺得主要有三個原因吧。

1、山上開闊視野符合人類進化心理本能。據英國地理學家艾普頓提出的「瞭望庇護理論」所述:人在風景審美過程中總是以「獵人」和 「獵物「的雙重身份出現的。人類祖先在採集狩獵時代,為了及時發現獵物同時為了躲避猛獸,避免成為獵物,在這種緩坡之上利用較好的視野能夠及時觀察,所以人會感到心安。因此,當佔據高地,人們會有種感覺:目光所及之處都是我能感知、能了解、能控制的。這種登凌絕頂後心安坦然的感覺讓我們為攀高峰不不避險阻。難怪古往今來多少帝王親自登五嶽訪名山,封禪祭祀,其實是為瞭望自己的勢力範圍,並求得心理安慰,盼江山永固。

2、登山所得反饋迅速且可見。為什麼人們喜歡手機或pc遊戲勝過喜歡學習?因為pc或手機遊戲殺一個怪就會漲一定數目的金幣或經驗,反饋及時且可見,而且有短期反饋,還有中長期反饋,遊戲等級提升段位提高,神兵利器,都是反饋刺激。但學習並不是學一個小時就比不學這一個小時一定能考高1分,受眾多因素影響,學習成績的反饋很可能是在持續的努力下依然「波動」變化,也就是說你花了時間學不一定成績就好。登山相比學習更類似於遊戲,登高一步立刻就有登高一步的視野,登高百步就會和山頂拉近距離。就像很多登山者喜歡說的:問我為什麼愛登山,因為山就在那兒啊。山頂就是一個終極的目標,每一步都向這個目標靠近。如果學習成績也能像讀進度條一樣隨時告訴我們離目標還差百分之幾,隨時給我們足夠準確的反饋,相信會有更多的人會沉迷學習吧。

3、好奇心及冒險本能驅使。很多小孩子不在意山下的風光有多好看,但是喜歡在山上凹凸不平的岩石上來回攀爬,他們想試試自己有多厲害,估計也是動物的冒險天性吧。山中環境多變,更好的景色可能永遠在前面,你不知道下一刻會看到什麼,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應該也是促使人們不斷登攀的原因。

我是萬萬沒想到,在這「矮小」的只有78米高的「蛤蟆峰」上,我居然能走過類似黃山的「一線天」,親臨懸崖,看到大量裸露的富含氧化鐵的凝灰岩,還有貌似球狀風化形成的——「壽星石」。這可是在家裡摸不到的東西。


為什麼要登山,這也是我一直在問自己的問題。
首先,登山是我的職業。
其次,先放幾張照片,等我11月爬完都日峰和雪寶頂再來回答。


謝謝邀請

為什麼要登山?

因為攀登幾個無人的高峰,就冒險,不惜付出生命,值嘛?

複製原題如上。

---------------------------------------------------------------------------

值。為什麼?因為這是人類生生不息的秘訣之一 :探索未知的慾望。

為什麼人類要冒著危險從樹上下來?為什麼人類會鼓起勇氣走出非洲?為什麼人類會有大航海時期?為什麼人類會有探索南北極的競賽?為什麼在上個世紀掀起了攀登8000米高峰的熱潮?為什麼人類又將走向月球與火星?其實這些動機都差不多一樣。

早期人類,迫於生存,不得不去探索新的區域。久而久之,這種探索精神就變成了人類基因和歷史的一部分。

然而今天,地球早已遍布人類的足跡,我們在城市中很難滿足自己這種對於未知探索的慾望。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有那些遠離城市的高山,藍色的深海,荒蕪的無人區才能有那麼一些未知的感覺。

所以個人觀點:上山那些讓人愉快的感覺比如,沒有見過的美景,新奇的體驗,登頂的喜悅等等都是一種慾望的滿足。也就是探索未知的慾望得到了滿足。

那探索基因在今天還有什麼實際意義嗎?

我想說現實來講,的確不會有太大的意義。因為現在一個人作為一個個體,停止去探索,依然可以活的很好。就算上升到全人類的高度,估計也不會滅絕。所以現在探索基因,的確顯得沒有遠古那麼性命攸關。

但是探索精神無論是地理上的,還是學術上,工作中,都是非常可貴的。所以,這種人類的優秀基因值得傳承。於是乎大家會覺得帶有探索精神的人很酷,就像大家喜歡聰明的人一樣,這些都是優秀的人類基因。

話說回來,我所認識的喜歡登山的朋友往往都有較高的學歷,不錯的工作。我想登山這麼折騰的事情他們都喜歡,估計干工作也很喜歡折騰吧。

最後,不要問為什麼為要登山,去嘗試一次就知道了,因為答案就在你的每一個細胞當中。


謝 @GarryTonon 邀請,正好之前寫的一篇文章引起了一些誤解,一起說了。

玩了幾年戶外,爬山的目的是在一點一點變的:

最開始入門野營徒步時目的很簡單,就是「裝逼」,為了顯得不一樣。上大學時即使不算血氣方剛,也是一褲襠荷爾蒙。大學是步入社會前最後的象牙塔了,不虎點兒工作以後逍遙的機會就少多了,上學時環境也寬容得多,試錯有很大的彌補餘地。

我屬於易瘦體質,如果鍛煉量不夠就會消瘦得很厲害,以前覺得雖然皮包骨但是身體也算健康,後來為了徒步開始健身,發現身體素質的改變對心理上的影響是巨大的。身體變好以後感覺整個人談吐時都會更自信一些,關鍵時期減少生病的概率。身體變好以後想追求更難一點的項目,2012年時在阿爾伯塔大學讀本科,室內體育場有一個還不錯的攀岩館,因為周圍朋友沒有玩攀岩的,於是報了入門課,拉了最要好的幾個徒步的朋友一起嘗試。

最早想玩攀岩還有一個原因,想均勻鍛煉一下左右兩邊。我是右撇子,感覺右邊比左邊強壯靈活很多,攀岩看上去是個左右開弓的項目。

村上春樹的《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里有這麼一段話:

不太在乎勝負成敗,這種性格在長大成人後也大致未變。無論何事,贏了別人也罷輸給別人也罷,都不太計較,到時更關心能否達到為自己設定的標準。

我特別喜歡這句話,在 五味雜陳,不是滋味 中也引用過。

每個人性格不同,有自己適合和喜歡的運動。攀岩登山可謂人與人之間對抗性最小的運動之一了。今天挑戰的是昨天的自己,能看到每一點努力慢慢化作進步。新的體驗給身心上帶來的改變,不斷為生活帶來新鮮感,這種感覺不是物質上的豐富可以比擬的。

攀岩中和搭檔相處很奇妙,相互信任是最基礎的,需要輪流做繩索保護。前兩周寫了寫和我攀岩搭檔的故事,一起玩了五年了,各種狗血的事一把一把的。

聊聊搭檔(1)

聊聊搭檔(2)

聊聊搭檔(3)

和搭檔的相處其實是日常交往的放大版,在這之中也學會了一些日常交往的方式。

現在工作了,待人處事和商業上的理念多少也有玩戶外時學到的東西。

RIP my friend

之前在戶外用品店打工時的主管登山事故去世,有點感想寫下了這篇。生活就是純粹的生活,應該是輕鬆快樂的。雖然工作在一周一天里佔了五天(甚至更多),但是工作不應該是生活的主體,自己、朋友、親人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在國外上班時就深有體會,周末和下班休息時就是純粹的放鬆,除非是特別著急的事情,老闆不會在下班時給員工打電話,而且會心懷歉意。之前看到有人轉微信公眾號文章,大致意思是老闆對員工不嚴格就是對他們不負責任,我覺得不能保證員工個人生活時間不被打擾,不能讓他們有經濟條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是老闆的失敗。要是看過《人類簡史》,就會知道是先有生活才有工作,不管是時間上還是以精神上,佔用員工過多的生活就是本末倒置了。

國內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我相信這種理念會得到改觀,脫離壓榨員工的理念,更尊重員工個人的訴求。恐怕現在和老闆談這個,大多數人會死得很慘。

這幾年因為工作忙加自己懶,坍塌了,之前一起入門的朋友已經躋身半專業,或者在業餘愛好者中處於很高的水平。我正在努力恢復有計劃的鍛煉,爭取明年能以更好的狀態去登山,但是仍然基本淪落到鍵盤攀岩愛好者

我這人有個特別不好的缺點——喜歡評價別人。

自己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多少會克制一下。前陣看到了一篇文是徒步愛好者張諾婭寫的經歷,覺得和我玩戶外的理念不太一樣,於是寫下這篇

野雞運動員和專業運動員

想借看完張諾婭文章的想法,說說愛好者到職業運動員之間的選擇這個更廣的話題,不是通篇懟張諾婭,更不是要含沙射影說什麼別的人。我身邊玩攀岩的朋友心態都非常好,攻克難度慶祝一下很正常,沒有天天曬數據吹捧的。我自己倒不太介意別人評價我,評價得對我改,評價得不對我告訴人家哪裡不對,只要是能講道理的,最後都能解決。至於噴子和沒討論精神的人,尖酸刻薄還說不出所以然的,直接拉黑。

兩個月前開通了一個專欄京一的登山筆記,上面鏈接的文章都攢這專欄里了。

想當個博客整理一下玩戶外以來的心路歷程,登山攀岩對我看待事物方式的影響非常大。我想把思考的過程詳細記錄下來,哪些事情讓我得到了這些思路,而不是直接下結論。寫給自己也寫給對戶外感興趣的朋友,如果哪天我覺得我科技樹點歪了,可以回來看一看是哪裡出了問題。畢竟從小到大回頭看過去的自己就是一條鄙視鏈,越早越白痴,希望寫出來的東西也能暴露出我自己的問題。

我想在這個專欄里,把這些想法寫成一個代數公式,每個人代進去自己的數,最後能得到對自己最好的結果。

專欄不求商業推廣,只想寫寫個人對戶外的思考,希望對得起自己的初衷。肯定有很多漏洞和不足的地方,現在寫出來也許以後翻回來看,就能發現現在的我有多傻逼~

寫完發現跑題了,並沒有回答原來問題,其實就一句話...——登山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因為山就在那兒。」
"Because it"s there."
——致敬喬治馬洛里


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里在回答記者「為什麼要攀登珠穆朗瑪時」說,「因為山就在那裡」,後來他在登山中不幸喪生。
喜愛登山的人都會有種別樣的體驗,尤其是登頂的一瞬間,再苦再累都覺得快樂。沒有什麼值不值得,很多事情不能總用這個問題來考慮吧。
登山於我,已經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就是覺得一段時間不去山裡就覺得少了什麼。偏僻、危險、累、臟、你們圖啥?有時候我只能這麼回答:鍛煉身體,然後他們就無法可說了。


相對登頂,我更享受過程。
喜歡冒險,喜歡登山時生死無狀的感覺,一步步攀行在生死之間,救贖與毀滅之間,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才能更清醒地活著。


需要親身體會的,喜歡就去做,不喜歡不用勉強


登山的過程很單純 往上往上登頂!稍微有點技術加上體能不太差 毅力最重要 堅強的信念是登頂的必要條件。克服各種困難的同時 忘卻一切俗世煩惱 當頭腦變的清晰了 基本上也到頂了。雪山的包容 當你登頂後 忘我大喊出鬱悶許久的壓抑 那種暢快 自己知道。


用自己的勇氣與生命去觸摸8000米海拔的靈魂,不親自去體驗這種感覺的人永遠不會懂得,裝X一點可以翻譯為這是一種情懷。


值啊,而且又不是每次登山都死,山裡空氣好啊,有鳥叫啊,有星空啊,人固有一死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難道你就不怕去世了之後別人說你的離世重於泰山,可你卻根本不知道泰山是什麼…
每個人目的不一樣,有人覺得自己登高望遠征服險峰了,有人則是為了融入自然,夜晚鑽出帳篷,仰望星空,當你感嘆自然之壯美,你是否想到若干年前我們的祖先第一次看見這片星空的時候,他們的心情
有的人啊,生來就和山親,他可以每天西裝革履,在談判桌上大殺四方,但他打心眼裡知道,自己是個「山人」


登山是為了和自己的身體和意志力對抗,看自己究竟有多少毅力、能走多遠,爬到山頂俯瞰,心界開闊,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都會放下,回到生活中會看淡之前想不通的事,不去計較,默默的、安安靜靜的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聒不噪,而且登山的路上也會歸納一下自己現有身份該有的責任,每次登山都會靜下心沉澱,喜歡這種安靜的運動方式,一副耳機、一個麵包、一瓶水足矣,無需多言,一個人走到終點,打小就不喜歡跟別人比賽,但是喜歡跟自己比,喜歡看著自己一點點改變的樣子


沒條件登山,可以嘗試下長跑,堅持下來的一瞬間,除了累,應該能體會到一點別的。


理智登山。生命是第一


「高處不勝寒」,當你內心充滿了慾火或怒火,渾身充滿了熱血或熾情的時候,選擇登山,呼吸到頂層的壯麗,你變得到了身心的平衡,得到了一種脫俗的豁達感。


謝邀!! 登山不為什麼,為了是一份堅持。

我爬的第二座山就是 深圳的山水線。 30KM山脈走了11個小時,當天下一天毛毛雨,有無數次想放棄,但最後都堅持下來了,下山之後一車的隊友在等我們幾個, 當時那個成就感,自豪感。可能是一份執著吧。


哇喔 第一次被邀 nice呢

一開始接觸登山不是因為身邊人的影響

而是因為我喜歡竇驍

他喜歡好多極限運動,登山只是其中之一

其他的運動太難偶遇他,畢竟celebrity不會和我們普通人去一個體育運動場所

登山就不一樣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就單純想讓他認識我 這就是我開始接觸登山的理由

然後買了《進入空氣稀薄地帶》看著找找登山的樂趣

本身也就比較喜歡刺激的東西,看著書就漸漸迷上了這項運動

現在就平時爬爬紫金山,玩玩攀岩,學生黨時間並不充裕,只能假期出去找山爬

我還未成年,有的是時間讓我好好訓練

希望以後能登上珠峰,就這樣


喬治馬洛里說 因為山就在那裡。
別人為什麼登山,我不知道。
我是因為巧合的機會再加上一個躁動的心而開始登山。


謝邀。第一次被邀請回答。
就是簡單的享受那種戰勝自己戰勝山巒後登頂的感覺,享受和一幫人齊心協力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這種簡單單純的感覺是在其他地方很難體會到的。喜歡站的高看得遠,拍幾張哪怕並不好看的照片偷偷藏起來。


推薦閱讀:

膝蓋受傷後,有何對膝蓋無負擔不需器械的減脂方式?
為什麼見到山就想爬呢?
嚴重肩背疼痛肌筋膜炎患者是否應該減少或停止增肌訓練?
划船機在國內會有大市場嗎?
跑步膝蓋疼,健身房教練誇大事實了么?

TAG:旅行 | 運動 | 心理 | 登山 | 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