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發展真的可以被鎖死么?

就如小說《三體》中描寫的那樣?


其實對於人類社會來說,技術被鎖死是常態,技術上有突破才是非常態,常態是不需要理由的,非常態才需要
如果不是有外部技術輸入的話,一些地區的技術水平會被自然條件永遠地鎖死,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塔斯馬尼亞地區

塔斯馬尼亞原來是和澳大利亞大陸連在一起的,後來因為海水漲幅,塔斯馬尼亞和澳大利亞就隔離開了,這就使得那島上的土著民被困在了那個小島上
澳大利亞對於歐亞大陸來說本來就是一個相對隔離的地方了,塔斯馬尼亞相對於歐亞大陸又更隔離了一步,這使得那個小島上的土著在技術上被永遠地鎖死在舊石器時代,而且他們因為沒有文化傳承,很多技術還遺失了,使得技術更退一步,後來歐洲人發現他們的時候,他們的石器製作技術比歐洲舊石器時代的技術還落後......

1905年,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純種土著在留聲機里留下了自己的聲音後離世了,面對著外部洶湧而來的新思想新技術,那片土地上的純種土著最終都沒有憑藉著自己的力量向著文明邁進哪怕一步,也就是說當愛因斯坦闡述相對論時,塔斯馬尼亞土著的文化卻依然還處於舊石器時代,處於主流人類文明十萬年前的發展水平,這就是技術鎖死。如果沒有外部文明的輸入的話,再過十萬年也不會有任何改變,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命運,一個民族也有一個民族的命運
有時候我在想,地球是不是宇宙里的「塔斯馬尼亞」呢?


導論一:宇宙文明推演三角:費米悖論,文明間博弈論,超人工智慧。
導論二:科技發展三角:科學理論指導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提升生產力,生產力提升促進科學研究

排除外星人干涉等「飛來橫禍」,決定地球科技是否自我鎖死的,主要有三點:

1、可控核聚變:
能源(負熵流)是宇宙通行的文明等級標誌。但人類工業文明是建立在消耗化石能源基礎上的。唯一能全面代替化石能源的是可控核聚變。
但幾十年的實踐證明:人類的非線性數學/高能物理/材料學等基礎科學不足,無法像阿波羅登月一樣靠技術立項造出實用的可控核聚變。
如果在化石燃料燒光之前,人類無法在地球孤島上點燃「人造太陽」之火,就會退回農業時代。

2、超人工智慧:
得到穩定的負熵流之後。限制因素就變成人類自身體質(科研所需的學習周期越來越長)和社會組織效率(科研所需的社會組織架構越來越複雜)了。
長久之計當然不是搞基因改造這種修修補補,而是徹底拋棄碳基肉身,變為純能量生命實現記憶和思維的永生,並且指數及加速進化。
進化潮流,浩浩蕩蕩。想不被超人工智慧淘汰,就得通過意識上傳自己變成超人工智慧。

3、攻強守弱的武器:
核武器出現後,人類的攻守能力完全失衡且不斷擴大。或許三十年後ISIS也能造核彈,或許五十年後,幾名核物理技術家都能閉門造核彈,但相應的預警/防禦機制卻困難重重。
核武器自滅是看運氣的,但當攻強守弱達到一定程度,自滅就幾乎是100%概率。

我對1、2持樂觀態度,對3持悲觀態度。但總的來說,我還是相信人類能熬過危險,進入超人工智慧的指數級加速進化時代的。


額,有那麼複雜么,以任何一種方式阻礙驗證理論的實驗就能夠達到鎖死科技發展的目的,試想一下,沒有電可用的人能夠發現電學的定理么,不可能。所以,無論是意識,材料,技術,理論還是實驗本身(智子的作用就是干擾實驗本身)都能夠達到目的。當然,如果想要不被察覺的鎖死科技進步就比較需要技術水平了,但是延緩發展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給出一些難以驗證確有接近事實的結論,這樣會讓絕大多數人走上彎路。


不太能同意@陳浩和@張瑞的觀點。

我不太明白「他提出了"智子"概念,似乎真的鎖死了許多讀者對科技進展的興趣和了解,並且還有傳播的趨勢」這個觀點是怎麼得出來的。且不論《三體》這部小說到底有沒有真的造成這種影響(我個人觀點是並沒有這種影響),單從邏輯上說,「智子」這個概念也不應該引起「讀者失去對科技進展的興趣和了解」的後果啊……

另外,「劉慈欣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同時關上了很多扇窗」這個觀點同樣讓我疑惑。大劉也並沒說「鎖死科技只能用智子,不可能用別的」。所以頂多算是「打開了一扇門」,這跟「同時關上了很多扇窗」沒有關係啊……就好比大劉說「火鍋真好吃」,你非要得出「其他東西都難吃」的結論,恐怕有點兒勉強吧。

————————回答問題的分割線————————

最後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我覺得「科學發展被鎖死」還是有可能出現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外星人造了個終結者,運到地球上,把所有正在搞科學研究的人都殺乾淨了。並且宣布從今以後誰搞科學研究就殺誰。這不就……鎖死了么。

你問我外星人為啥這麼干?那我哪兒知道啊……沒準兒人家就是閑得蛋疼唄,逗你地球人玩兒。反正題主問的是「可能性」,又不是說「一定會發生」。誰敢保證沒這個可能性呢?

————————又開始扯淡的分割線————————

我覺得這種「可能性」完全不會讓人「失去對科技進展的興趣和了解」啊,我腦子裡想的就是趁這個外星終結者到地球之前抓緊時間研究科學,到時候能幹掉這傢伙的幾率就更大了。

而且你們看,大劉也沒關上我這扇窗嘛……反而促使我提出了一個「外星終結者假說」。

╮(╯▽╰)╭


滿清,鎖中國300年科技。


反對 @河森堡 的答案。一句話概括:所謂的「鎖死」是指科學發展的上限被限定了,換句話說是個先驗(ex ante)的事,而不是觀察到某個人類社群多少多少年沒突破一個科學發展的瓶頸,就後驗(ex post)地認為它的科學發展被鎖死了。

首先問一個簡單的概率問題。已知隨機變數X取值在[a,b]之間,其分布為F(X),F(a)=0,F(b)=1。對隨機變數(簡單)抽樣T次,請問最大值Y的分布是什麼?

答:G_T(y)=P(Y<y)=P(X_1<y,X_2<y,...X_T<y)=F(y)^T

G是最大值Y的累積分布函數。它跟T有關。在a&的值越小。也就是說,抽樣次數越多,最大值Y取較小的值的概率就越小。

科學發展中的每次探索都可以看作一次抽樣,而T次抽樣中的最大值Y就是歷史上所有的T次探索中結果最好的那一次探索的成果——就是所謂的「科學發展水平」。

從這個最簡單的概率模型出發,塔斯馬尼亞等地停留在石器時代的原因基本上可以歸結於探索的次數少。至於為什麼探索的次數少,地理隔離等因素是可以解釋的。而所謂的鎖定,是指把探索的樣本空間從[a,b]砍成[a,b"],b"&

這個模型可以輕易地推廣。例如加入兩個小裝置:
1.對前人探索的學習
2.來自外部的衝擊

第一個裝置可以通過把無條件分布F(X)替換成條件分布來實現。具體來說,定義
H_T={X_1,X_2,...X_{T-1}}
為前人探索的歷史,那麼吸收了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後,第T次探索的條件分布往往滿足
F(X|H_T)<F(X), forall Xin (a,b)
這個不等式的意思是,吸收了前人的經驗後,這次探索得到不好的結果的概率要低於不吸收前人的經驗就進行的探索。

第二個裝置可以通過在最大值前面乘一個隨機因子A來實現,A可以長這樣:
A_T=1+delta _1,w.p. p_1; A_T=1-delta _2,w.p. p_2; A_T=1, w.p. 1-p_1-p_2
這個因子表示,社會以p1的概率獲得外部技術輸入(得到正衝擊),以p2的概率遭遇罕見災難(例如戰爭、地震、大瘟疫),破壞技術儲備(得到負衝擊),以1-p1-p2的概率不受到任何衝擊。

這樣一來,還沿用Y來表示科學發展水平,用Y『表示由社會的探索產生的科學水平,那麼就有:
P(Y
Y_T=A_TY_T

這個模型包含了內生和外生的影響科學發展水平的因素,但提供的直覺和前一個簡化的模型是類似的。即使考慮了這些內生和外生的因素,決定科學發展水平(的分布)的可控的變數依然包括嘗試的次數,T。當然,學習總結前人經驗教訓的方法也是可控的,這個就相當於改變條件分布F(X|H_t)了。

總而言之,科學發展的水平可以後驗地用各類內生和外生的東西來解釋。但認為科技發展水平低的社會是技術被鎖定了,則不夠嚴謹。若希望證明諸如塔斯馬尼亞這樣的社會的科學發展被鎖定了,還是得提出其科學發展的上限被限制了的證據或理論解釋,而不是僅通過其所處的狀況和一些影響探索數量的因素就直接下「這些因素鎖定了科學發展」的判斷。

PS:條件期望和條件分布這個工具是在20世紀上半葉發展成熟的。在這以前的科學哲學家探討科學發展時用不上它們情有可原。但現在的科學工作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掌握了這個工具,不用它的話,可以認為是自縛手腳了。



可以。
個人覺得真正的鎖不是外星文明的干擾,也不是科技本身,而是由於人類是一種生物的事實。

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

我們想取得進步和突破,總是要先爬到巨人的肩膀上的。然而一個嚴峻的問題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巨人越來越高,爬上去需要的時間越來越長了。
換句話說,人類科技水平的上限,恐怕是由人類壽命的上限決定的。當既有的知識多到一個人窮其一生才能學完的時候,人類的科技水平就不大可能再有什麼發展了。
當然,解決方案也不是沒有。
一是通過基因工程提高人類的壽命,二是發明直接把信息傳輸進大腦的辦法。
但是,如果這兩項科技需要的知識儲備量已經超過了人類壽命的極限呢……


可以。只要人類想 現在地球上的動物永遠都不可能進化出接近人類的智力 對於外星人來說 我們說不定還不如動物呢


(圖侵刪)

——————————分割線———————————

好開心,第一次這麼多贊

這樣吧,破百贊了我就自製一張圖,把評論區裡面要求的反智和綠教弄上去


---------分割線------------

---------分割線------------

---------分割線------------

---------分割線------------

---------分割線------------

---------分割線------------

智子早已到達地球了。。問你們怕不怕啊?


智子有千千萬萬條路可以毀滅人類,卻偏偏選擇了以干擾粒子加速器實驗來鎖死人類科技的笨辦法,而且理論上它也應該無法成功,因為它的速度極限是光速。(真不知道大劉是怎麼想的,粉絲別拍我,請聽我下面解釋)
怎麼破?把三個加速器在軌道上組裝好,沿著三個不同的方向發射出去,然後一邊做實驗一邊同時向地球直播結果,然後在地面上把數據根據多數原則整理出來就行了。

其實真正鎖死科技的,其實是自然法則。

以下摘自本人在「認識物質世界的最大困難是什麼?」一問中的回答。

最大的困難來自於尺度效應(外部因素)和邏輯缺失(內部因素)。
受限於人類自身的物質屬性條件,人類所能達到的理解尺度宏觀上是137億年時間加900多億光年空間,微觀上是普朗克時間和普朗克長度空間,任何超出這個範圍(高於或低於這些尺度)的事物都是我們無法想像更別提理解的。
我們的觀測能力雖然在不斷逼近這些極限,但是想要突破似乎可能性不大。基本上我們是被封死在這個範圍內了。
內部因素就更別提了,科學和技術發展到如今已經夠牛逼了,可是我們還是沒能建立起完整的邏輯,而且現有的邏輯還在提示著我們:完美的邏輯要麼不存在,要麼我們無法認知(哥德爾不完備)。如果我們能夠真正認識無限,如果我們能夠擁有完整的邏輯,那麼我們就能夠完成數學,如果數學被完成了,即使我們被困在尺度效應這個籠子裡面,我們仍然能夠洞悉一切,然而這些都是幻想。
補充一點,低維度無法掌握高維度的信息,也是一大局限。


404 not found
←它鎖死了多少思想和技術?


1966-1976 如果不是特批的核武器研究,基本上是鎖死了。


被鎖死的文明無從揣測自己是被如何鎖死。


一本和平教的x蘭經,足夠鎖死了。


有可能啊,比如說現在科學家要搞研究,起碼要讀到博士,差不多三十歲,然後開始有研究,有開創性進展,影響世界差不多都是四十歲甚至五十歲以後的事。假如說科技如此進步五十,一百年,有沒有可能博士畢業就已經50歲到60歲?要出個研究成果需要三四十年?可能好多課題,研究剛見點眉目,主管就老死(老糊塗)了,研究生對項目理解還不夠深,最後就不了了之?

舉個例子,望月新一寫了證明abc猜想的500頁論文,號稱要理解這些論文都需要數年時間研究。會不會以後的科學研究動輒論文上千頁。一個天才需要一輩子才研究出結果,普通人光理解這個研究過程就需要一輩子?

大劉在鄉村教師這個小說中就有這樣的設定,因為人類沒有記憶傳承技能,只能依靠書籍語言教學這種原始的方法傳授知識,所以科技進步速度很慢。朝聞道里更是提出無數的科學家為了終極真理可以獻出生命,哪怕最後什麼也不能留下。

最後人類的科技就被人類自身有限的壽命和學
習能力(智商)鎖死了。根本不需要啥外星人。

我這裡面根本沒有…………的意思,你們不要搞大新聞。


那得看世界有多清真


假設地球沒有化石能源,工業革命真的會發生么?
所以,也許地球或者太陽系其實缺乏某種資源,讓地球文明自發永遠也不知道怎麼突破某個極限


我覺得科學發展是可以被鎖死。只是這道鎖離我們太過遙遠。
下面開始開腦洞。
我一直有一個想法,靈感來源於阿西莫夫的《最後的問題》。
熵是否可以逆轉,只是個技術問題,有一天人類也許逆轉了熵,可以使時光倒流,創造多維空間,可以製造一切,可以全能。人類就是上帝。
這時最後的問題才真正出現——「上帝能造出一塊他自己也搬不動的石頭么?」
這時鎖死科學發展的鎖出現了,全能悖論,邏輯。
這個鎖,雖然離我們還太過遙遠,但是我們早就發現了,也許是某些真正全能的神級文明順手給我們鎖上的。
智子這種鎖,大劉還給出了幾種破解之法的入手點,而邏輯這道鎖,我現在還沒找到下手點,請各位知友不吝賜教,多謝。


推薦閱讀:

有沒有可能推出一款三體的遊戲?
《三體》中為什麼說「中國現實的引力太沉重了」?
如果用《銀翼殺手2049》的配置,來拍《三體》如何?
如何讓劉慈欣的粉絲見面會更好玩?
如何看待三體電影特效方由VHQ變成明迪傳媒?

TAG:科幻 | 三體書籍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