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欣賞交響樂?


你相信你的耳朵只開發了10%這事嗎?

想請大家先看一個視頻,就知道我不是在瞎扯。

視頻封面原來你的耳朵只開發了10%《藝術很難嗎Ⅱ-03》視頻

相信在看這期節目之前,提起交響樂,大家的腦海中總是會浮現一個高冷的畫面:

裝修浮誇的音樂廳,一大波叫不出名字的樂器,一個左右晃悠的指揮,一群不明覺厲的圍觀群眾。

而「交響樂」這個概念在一部分真愛的心目中,更是如同高冷的女神一樣,可望而不可即。



即使是女神也有不為人知的柔軟,交響樂也是如此。

待你真正和她成為朋友之後(kan wan zhe qi jie mu hou),你會發現,其實呢,高冷只是女神的外表,她其實也是個會哭會鬧甚至會撒嬌的普通人罷了。


那是誰給女神披上了這樣一件外衣呢?


其實是我們自己:


美學大師蔣勛講過一個故事。他在一次課上播放了巴哈的大提琴無伴奏,當大部分學生都在昏昏欲睡的時候,有一個學生聽得淚流滿面,蔣勛說:「我相信他可能是滿分,但是我們現在的教育里卻並不敢給這個滿分」。因為那樣不理性了。我們不敢相信自己有純粹的感知力,更不敢相信孩子會有。

小孩盯著一朵花看太久,家長會因為他們無故的發獃而大罵一頓;為了升學加分,家長帶著小孩子學一門樂器,大多數並不是為了興趣。我們的感知力早被掐死在了搖籃里。所以大家從小對音樂的認知很可能是:一堆小提琴等級考試、ABCDEFG各種罩杯的協奏曲,或者一種加分技巧。

其實聽音樂聽到內牛滿面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如果我們先去感受這種音樂的美而不是把它當作一種必知的「知識」,把理性的部分放下,把認知的權利重新交給感性的部分,是不是會發現交響樂其實也並不是那麼高不可攀,其實也很美?

你試著把眼睛閉上,把所有感覺的入口都交給耳朵,然後才發現,你有多久沒有好好調用過耳朵這個器官了。


看過聖鬥士嗎?看過的話對北歐篇有沒有印象 打神鬥士的 奧丁是boss那個
那就去聽瓦格納吧!尼博龍根的指環 唱著就把這些事兒給說了.
看過聖鬥士的應該都有點中二吧?
那就去聽瓦格納吧!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 唐豪塞 包括 羅恩格林 這些都是滿滿的中二歌劇


藝術是讓人感到美的,人類天生具有感受美的能力。

建議讀一下黑格爾的《美學》。
並且了解一下交響樂的樂器組成和曲章的結構
學一下西方音樂的歷史
然後再找一下著名交響樂家和指揮家的作品多聽聽多看看。


最開始聽交響樂是因為一部動畫片,《交響情人夢》,在那裡聽到了很有生命力的交響樂,印象最深的就是藍色狂想曲了,感覺單簧管和小號的聲音太有時代特色,不經意聽就愛上了,再配上故事情節和畫面,非常容易就產生共鳴,和我在課上聽的完全不同。
對於沒有學過音樂的人來說,想要聽交響樂的話我建議不要去仔細聽它的結構,只聽它的旋律就好,在開始時可以看一些帶畫面的,比如比較有名的《幻想2000》之類的,交響樂沒有什麼複雜的,只不過是樂器多了一些,把各個樂器的語言交叉在一起,像是合唱一樣,不用去聽聲部,只聽整個曲子給你的感覺,心就會隨著音樂去感受了
推薦幾個我聽過印象比較深的,
《藍色狂想曲》格什溫,我比較喜歡小澤征爾的格什溫之夜的那個版本,是一位盲人鋼琴家演奏,黑人,很有爵士的味道
《拉赫馬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開頭幾個和弦很有震懾力
斯美塔那的祖國三部曲也很好的,最出名的就是伏爾塔瓦河(也有叫沃爾塔瓦河的)
德沃夏特的《自新大陸》也是很有節奏和畫面感的
交響詩也可以有,因為是標題音樂,更有帶入性,表現力也更強一些,李斯特是鼻祖,匈牙利狂想曲就更不用說了,當然了,貝爺的九部交響曲也很是給力,聽過了入門級的可以按照喜好自己找一些
有喜歡聽圓舞曲的節奏感的親友們或許可以嘗試一些新東西,之前看過安德烈里歐的一些音樂會,將約翰施特勞斯演繹的非常完美,音樂里還融進了一些新興的音樂元素,觀賞性很強,讓人聽到就很愉悅,個人非常喜歡這種交響樂大眾化的方式,音樂本來就是愉悅身心的嘛,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感興趣的可以搜一搜,優酷里就有好多,倫敦的那場很經典。
第一次這麼認真寫回答,都是個人觀點,如果有說的不對的地方請指正。
以上。


作為一個正在研究類似問題的學生來說,所有的藝術形式的欣賞方式都是一樣的。感性認識加上理性分析。
首先感性地去欣賞這種藝術給你帶來的情感的變化,然後搜尋你的經驗,與之貼合。最後考慮一下創作者的意圖。
當然,等你有了大量的欣賞經驗後,你就該對比不同的版本的區別了,這會更能體現演奏者的二度創作思維。就和票友看戲一樣,故事是爛熟於心的,看的就是角兒的炫技。
手機打字太累,解釋的很少。。抱歉。


因為一篇小說入了坑= =,真的好感謝作者給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雖然我覺得可能和題主要的答案不相符····交響樂我接觸的還不多,之前聽得更多的是國樂,尤其是古琴曲。所以我覺得其實真的沒有很多講究啊喜歡聽就是喜歡聽,但是日常生活中交響樂需要在比較安靜的環境下聽才行,不然人處在心浮氣躁的環境下聽激昂的樂曲···會覺得可暴躁了··而且舒緩的地方聽不到。
其實我有一個很感動的體會啊··就是聽《自新大陸》第二樂章聽哭了,因為之前就非常非常喜歡Libera由此改編的「Going home」。但是《自新大陸》我是先聽的第四樂章,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它的名字,就是覺得有些地方似曾相識,直到有天按順序聽下來時遇上了,那一瞬間的心潮澎湃真是形容不出來,他鄉遇故知的感覺一樣··從此我就開始有意識的去聽一些交響樂,喜歡的留下不喜歡的就不聽了,沒必要勉強自己。
而且在很多很多我們不自覺的時候就已經接觸過交響樂的段落了,《拉德斯基進行曲》啊《地獄中的奧菲歐序曲》啊,包括《自新大陸》第四樂章都已經被非常廣泛的運用了
另外,耶魯大學的《聆聽音樂》在網易公開課官網上有,閑暇可以看一看~


找一個交響樂的精選集,聽得好聽的就繼續聽下去……不好聽的就跳過去。別抱有太強的目的性,就當放鬆身心,和你聽流行音樂其實沒啥區別。別自己非要給自己設一個多高的門檻,然後死活跨不過去。我們現在所謂的Classical Music在當時就是流行音樂,只不過這些曲目流傳了下來,因而成為了經典。


推薦閱讀:

中國大陸現在有民間/非專業的交響樂團么?
這是什麼樂器?為什麼演奏者表情那麼逗?
交響樂團樂手工資是如何分配的?
為什麼日本影視作品的配樂喜歡用交響樂,我國就比較少見?
墨爾本交響樂團(MSO)的水平如何?

TAG:交響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