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很萌的人物?
縱觀歷史,殘暴無道者多之,陰險狡黠者多之,英勇雄壯者多之,昏聵無能者多之,更多的是平庸乏味者。我想多知道一些金聖嘆那樣瀟洒可愛的人或事迹,還請知乎的朋友多多益善。
電影《十全九美》,裡邊有個太子逃出皇宮,進入深山老林找了一本魯班秘籍《缺一門》——干木匠用的,此情節就是改編自大行天啟蠢而萌皇帝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身居中華不務正業皇帝協會常務副會長,大學學了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專業,和很多同學一樣專業不對口,實際上他只想成為一個高級木藝工程師。從小皇帝大人就表現出了對木工的濃厚興趣,有著精益求精的工程師情懷——凡刀鋸斧鑿、丹青髹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
史書上記載:天啟年間,匠人所造的床,極其笨重,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極普通。熹宗得知冷冷一笑,你們這些菜B,圖樣圖森破,於是便自己琢磨,AutoCAD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花了一年多功夫造了一個攜帶型摺疊床,實為居家旅行、殺人越貨必備之良器!床架上還雕鏤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當時的工匠紛紛表示嘆服,還是皇帝大人的木板床」時尚時尚最時尚,滾床單肯定棒」。
他還還喜歡做木製小玩具——他做的木頭人,神態動作都惟妙惟肖。讓太監拿到市面上去出售,老百姓都以重價購買。
於是他就更來勁了,往往干到半夜也不休息,經常喊太監幫忙一起做,主動加班卻從來沒有要求加班費,還帶動同事一起加班,企業所缺的就是這種人才。他漆工活也很在行,從配料到上漆,都自己動手,並喜歡創造新花樣,做完了讓太監們欣賞評論,實乃業界真抓實幹、創新驅動的領軍人物,干皇帝這種職業真是白瞎了這位萌萌噠手藝人!
下圖為蠢萌界首席扛把子,明熹宗朱由校
-----------------------------------------------------------------
說完明朝說清朝。
以前沒研究清史的時候,打死我也難以相信皇帝大大們的硃批會是「知道了」,因為就連今天我黨的批示都是「已閱,照辦」「已閱,轉XX同志處」。但實際上清朝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講大白話,當然沒有白到現在這個程度。
清朝皇帝知道了硃批:
這裡面最萌萌噠的便是我們熟悉的冷麵王爺——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這位在九子奪嫡中勝出的四阿哥由於大刀闊斧的改革與治理貪污腐敗,世人對其始終有一個冷血酷峻的印象,但歷史風雲人物的真實面目從來都不是單一的,相反他有血有肉飽滿豐富,愈是毀譽參半、爭議不斷的人物愈是如此。
長期以來受各種辮子戲的影響,我們以為他長這樣:
或是這樣:
四郎,臣妾做不到啊~
他裝起酷來或許是這樣:
但實際上他長這樣:
甚至是這樣:
雍正皇帝西裝畫像,看來他很喜歡不斷嘗試新事物。
各種角色扮演,不愧為我大清朝cosplay第一人
真·愛新覺羅胤禛·奧義
詳見 雍正同學畫像種種
那些年,「賣過萌」的皇帝們[組圖]_正北方網除了行為逗,雍正爺硃批講話也夠萌,時不時的展現其內心柔軟真性情的一面:
1、批李衛折:好事好事!此等事覽而不嘉悅者除非呆皇帝也!
2、批蔡廷折:李枝英竟不是個人,大笑話!真笑話!有面傳口諭,朕笑得了不得,真武夫矣。
3、真正累了你了,不但朕,怡親王都心疼你落眼淚。阿彌陀佛,好一大險!
4、批年羹堯折:從來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人耳。總之,我二人做個千古君臣知遇榜樣,令天下後世欽慕流誕就是矣。
咱倆好好搞基,讓他們羨慕的流口水,行了,我看得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5、批年羹堯折:琺琅之物尚未暇精製,將來必造可觀。今將現有數件賜你,但你若不用此一「貪」字,一件也不給,你得此數物,皆此一字之力也。
6、批石文焯折:喜也憑你,笑也任你,氣也隨你,愧也由你,感也在你,惱也從你,朕從來不會心口相異。
7、批王國棟折:此朕几案上所污,恐汝恐懼,特諭。
8、批田文鏡折: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天空海闊,要做最強的泡沫,雍正爺萌萌噠~
謝邀。
1、
查理六世(瘋子)(Charles VI le Insense,1368年12月3日-1422年10月21日,又稱可愛的查理),查理五世之子。在其父王的勵精圖治之後,由於查理六世的精神病,法蘭西王國再次陷入一片混亂。
2、
梁朝的蕭詧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他知人善任,撫將士有恩,不近聲色,又十分孝順。偏偏討厭女人,看見女人就想吐,隔著好幾米就用袖口捂鼻子,跟左右嘀咕:是誰身上這麼臭!?
3、
周赧王雖然貴為天子,但實際上是個窮逼。
鄰居來要債,就趕緊躲起來。一般是躲高台上去,後來這座高台被人稱為「逃債台」,史稱債台高築。
4、
南皮縣丞郭務靜是個臉盲。
剛來縣裡上任,掾史王慶來送文件。
郭務靜問:你叫什麼名字?
王慶:我叫王慶。
過了一小會兒,王慶又來送文件。
郭務靜問:你叫什麼名字?
王慶:我叫王慶。
郭務靜就納悶了:怎麼你也叫王慶?
5、
廣東兩位貢士因為誰更有才這件事打起來了。
6、
陶淵明每天都用銅鍋熬粥,有一回一不留神失火了,陶淵明直接就給大火跪下了。
他說:謝謝!謝謝!要不是你,我怎麼可能有飯吃?
7、
韓愈有恐高症,有一回爬到華山頂,窮極幽險,犯病了,心悸目眩,下不來了。
當場嚎啕大哭,並給家人寫好了訣別詩。
8、
明朝常熟的秦廷善是個憤青。
讀書讀到不平處,往往咬牙切齒拍桌子。
有一回讀到秦檜害岳飛,當時就氣瘋了,把桌子拍得震天響。
他媳婦說:「家裡總共就十張桌子,你砸了八張,留著這張也好吃飯!」
秦廷善破口大罵:「你這個奸臣!!!」
要是這麼罵還算萌。
但他其實是個二逼,他罵媳婦說:「你跟秦檜是一夥兒的!!!」「你跟秦檜通姦了么!!!」邊打邊罵。
9、
紀曉嵐特別能吃,自稱「我喜歡吃肉」。
豬肉是他的最愛小菜,常常一口氣干十盤。
古人是如何「裝逼」的? - 豆子的回答
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因為自己屬豬,下令民間不得養豬,但由於他自己喜歡吃豬肉,所以下了內部批示:「其實可以養豬。」
11、
古人是如何「裝逼」的? - 豆子的回答
隋文帝楊堅高大威猛,相貌異常,是一個嚴肅的人。獨孤皇后性情剽悍,有一天因為「不許和別的小姑娘聊天」這種事將文帝一通臭罵,文帝暴怒,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大臣快馬追上,文帝表示我堂堂一朝天子,居然沒有言論自由戀愛自由以及免於恐懼的自由你說我是不是很丟人?
大臣表示陛下說的我都看見了,陛下不要跟她一般見識,雖然陛下離家出走了但在我心目中依然是一個嚴肅的陛下。
12、
南宋末,溫州有個杜甫廟,杜甫因為當過左拾遺,所以也被叫做杜拾遺。
後來大家都以為這廟裡供的是個女的,名叫杜十姨。
伍子胥廟供著伍子胥,縣裡人都說伍子胥有神位,但不知道伍子胥是誰。大家紛紛認為伍子胥就是五撮(髭)須,五髭鬚肯定是個男相公,給廟裡立了五座像。
分別是:一撮須,兩撮須,三撮須,四撮須以及五撮須。
傳說五撮須沒老婆,大家都說五撮須(伍子胥)太可憐了。
剛好杜十姨沒老公,君子成人之美,大家把杜十姨的石像移到了伍子胥的身邊,給他們辦了一場隆重的結婚典禮。
現在所有學校教材上課都會提到蘇軾,但沒有老師會對學生說此人二的心大,都說他曠達!話說,曠達真的不是心大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么。
此人有才,智商高,並且仗著自己智商高抖機靈放嘴炮,得罪人作大死。
比如司馬光同學葬禮,一幫大臣剛剛參加完慶典滾過來,被某程姓道學家【對不起我不喜歡這位】攔住,說:「孔子說的,一個人一天哭過了就不能笑,你們不能進去。」當時有人反駁,又不是笑了不能哭。這事本來跟蘇逗比沒有半毛錢關係,結果,他非要嘲諷:這貨就是爛泥坑裡的偽學者。
呵呵,據說被懷恨在心是導致洛蜀黨爭的原因之一。
他在黃州的時候,處於犯官狀態,沒工資,丫就帶著全家開了快荒地,嗯,那塊荒地叫東坡,他就叫自己東坡居士……
真特么的省事。
沒收入,宋代官員工資高,但架不住此人花錢大手大腳,沒到月光,但存款不多,雖然他的好底迪資助了一點,但他底迪也被他連累的貶了官,日子窮的要計劃經濟,每天只用一「串」錢。加上那段時間他還有心理陰影,還不太敢寫敏感話題,但是手賤忍不住怎麼辦,他就開始……寫食譜。
對,食譜。看東坡的文集記得挑個自己吃飽的時候,不然翻到怎麼做紅燒肉做蒸菜什麼的,饞死你。
雖然……他做的實物未必多好吃,畢竟他釀的酒能把他兒砸喝出毛病,但是!架不住人家文筆好!反正看的我是流過口水的【上午第四節課翻到豬肉頌的人簡直是要哭。
這人喜歡交朋友,也不分人高低貴賤,估計跟他本人身份時常起落有點關係,什麼王侯將相升斗小民,甚至不論君子小人(他分不出來),只要看的順眼他就願意去勾搭,然而目測他看誰都順眼【手動再見】。
舉個例子,那個把他坑到山東還不讓他弟弟在雷州租房子,最後進了佞臣傳的章大人,也是他朋友,還是同課交情很深的老朋友【多麼悲傷的故事。
他在黃州會去鄰居家蹭吃蹭喝,蹭完了還要人家免費送貨,送了……還嫌棄人家的酒不好喝。吃了人家的酥餅,誒好酥這餅有名字么沒有我給取一個,「為什麼蘇」(為甚酥)。你這酒好酸你做醋放錯水了吧你這酒就叫「放錯水」吧。(「野炊花間百物無,杖頭惟掛一葫蘆。已傾潘子錯著水,更覓君家為甚酥。」)
哦,多說一句,此人亂起名字的毛病不限於物。
大文豪,風流才子,估計人顏值也不低,有好多妹子愛他,嗯,在當時,我這種不算。
比如他在湖上和人喝酒,就有有夫之婦特地跑來給他彈琴,說慕名已久,當然,妹子很矜持的木有露面。還有說他去嫖妓……好吧不能叫嫖妓,叫聽曲【不要污,要優雅】,他在人家妹子腿上寫了個美字,人家妹子回頭就把字給紋上了……
蘇大爺你這麼亂開桃花你家裡人知道咩【淚。
他也寫過不少一言難盡的詩詞,春宵一刻值千金那個不算,還有什麼「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放現在是要河蟹的節奏。估計就仗著張大人也就是年紀大了沒力氣揍他。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蘇軾確實是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心懷天下品德高尚。他在職期間政績斐然,大事如徐州抗洪,治理西湖,小事比如有次他遇到一個老秀才,沒盤纏上京考試,利用他的名字偷稅漏稅給他逮著了,他不僅放行,還真把那點貨記在自己頭下【偷稅不好,不要模仿】。
他被貶期間,在黃州辦了收養棄嬰的機構,發展低價醫療治瘟疫,在廣州求助官方給當地通了自來水,在海南教出海南第一個進士,雖然這個進士考上的時候他自己已經死了。
他給這個小朋友留了一句詩,嗦好的考上進士幫他續寫完,結果還是蘇轍給續的。
嗯,蘇轍同學比他不靠譜的哥哥穩重多了,經常要幫他哥收拾爛攤子,諸如在他哥窮的揭不開鍋的時候予以經濟援助,在他哥作大死的時候拖一把,嗯,還要給他哥樹碑立傳寫墓志銘。簡直是中國好弟弟的楷模。
蘇軾臨終,他的朋友,一個老和尚,對他說:居士你一輩子嚮往西方極樂,現在更要努力啊。蘇軾回答:用力就錯了。然後就咽了氣。
這逗比從來不是個聖人,他一輩子大起大落,活的坎坷而坦蕩。他的經歷實在是說不上順遂,但小日子總是過的滋潤。他不是沒有傷心過,但傷心的時候寫首詩,擺我們現在大約就是發條微博,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對,此人特喜歡唧唧歪歪,嘴欠的無與倫比,用他自己的話說呢,就是,有話要說,就像吃飯吃到一隻蒼蠅,吐出來噁心別人,不吐出來噁心自己,所以,我選擇噁心別人。
別人:我選擇讓你狗帶。【然而蘇巨巨一直活得堅挺,還經常寫詩對著整他的人得瑟他活得挺好,之前說的那個章大人就是看到他在惠州寫的懶覺詩把他丟到了海南。結果呢,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他的仇人也被整的時候,他還在得瑟看看老子這輩子活的多棒,誰跑的地方都木有我多(九死蠻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活該被整【手動再見】。
總而言之呢,這就是一隻萌萌噠的逗比,然而在課堂上他永遠高大上。
最後提醒一句,在作文里把這貨寫成逗比被老師扣分的,本熊咩概不負責。
來來來,題主不必自悲之,有很多殘暴之極的人,只要換個角度來看,他殘暴起來的樣子也是萌得不行的,歷史就是這樣的,截取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效果真的是千奇百怪的,或者說一個人物在人們心中的樣子,都是一代代筆者不斷加上的buff。只要深挖一下原始材料,萌真的遍地都是。
朱元璋篇
我們來看看近年來在網上惡名昭著的明太祖朱元璋哈,老朱滅掉的人類真是罄竹難書我就不多展開了,但是你去挖他的硃批,絕壁會爆笑而亡的。他因為文化素養有限,但是自己又很發奮圖強,所以你經常能看見他在學習過程中非常半吊子的發言。此外,我覺得老朱對「欽此」這兩個字出現的時機有高深莫測的功力,下面幾個具體例子大家可以體會到老朱奇詭卓絕的文藝范兒~
「有多不才而失富貴者,有自己蠢而被欺侮者」………多麼工整嚴明的對仗啊!這個硃批講的是,他找人編寫了一部前朝藩王們的喋血事迹,主要是用來警醒自己孩兒們的。朱元璋留存下來的硃批有很多是寫給他比較年長的二三四子的,二子朱樉因為性格脾氣和老朱差異巨大而屢屢被罵,很好玩的~
這是老朱叫人傳話給太子,非常白話你們自體會…罪輕的就那裡「廢了」…欽此…
永平侯謝成也是老朱的開國功臣之一,因藍玉案連坐被殺。這道詔書是讓永平侯開後門安排工作的侄兒「自死了罷」,「欽此」的,我知道很兇惡,但是真的好萌… 順便看看三周前老朱還批了一萬頭羊給各藩王…再往上幾行的狼糞究竟是腫么回事啊!
喵星人篇
清代有個很萌的人王初桐 ,收集了歷往古籍里提到過喵星人的所在,摘錄得《貓乘》一書。乘是大乘小乘的乘,所以這本書名今譯為:喵の邪教。喵星人在中國古人心中大體的形象還是非常神秘,有力量,功能是捕捉吱星人的物種,遠非可愛or萌。但是鏟屎官這樣的存在,的確是自古以來就有的現象。雜書,摘抄的對象千奇百怪,不要當真,萌一萌就好。
《耳談》:嘉靖中,禁有貓,微青色,惟雙目瑩潔,名曰「霜眉」,善伺上意,凡有呼召或有幸,皆先意前導,伺上寢,株橛不移。上最憐愛之,後死,敕葬萬歲山陰,碑曰「虯龍冢」。
說嘉靖皇帝很喜愛喵,有隻雙目囧囧有神的灰色的喵,取名叫霜眉(我靠太雅了啊!),該喵星人諂媚異常,絕對是禍國殃民趨奉上意的主兒,皇上要臨幸他他就各種賣萌,得寵得不行。陪皇上睡覺覺,簡直像植物一樣不移動,為皇上取暖(or使用皇上取暖)。後來掛了,皇上下旨葬帝陵里了。真是別人家的喵啊T.T...............
此外,我們小時候都很熟悉的黃庭堅可能也是個鏟屎的...他為喵星人賦詩多次,雖然是隨便寫寫的沒花太多精力,主要目的也是利用喵星人打擊吱星人,但是我總有種他對喵星人的喜愛躍然紙上的感覺
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瓮翻盤攪夜眠。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 《乞貓》
養得貓奴立戰功,將軍細柳有家風。一簞未厭魚餐薄,四壁常令鼠穴空。 《謝周元之送貓詩》
宋太祖趙匡胤篇
及將北征,京師間喧言:「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富室或挈家逃匿於外州,獨宮中不之知。太祖聞之懼,密以告家人曰:「外間洶洶如此,將若之何?」太祖姊(或雲即魏國長公主),面如鐵色,方在廚,引麵杖逐太祖擊之,曰:「大丈夫臨大事,可否當自決胸懷,乃來家間恐怖婦女何為邪!」太祖默然而出。
宋·司馬光《涑水記聞》
光哥的這本書史料龐大,極其值得一八。這個故事講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在還沒有黃袍加身的時候,當時他還是後周的一個將領,民間開始謠言說大家要擁立太祖做皇上,太祖憂心忡忡滴回到家裡(裝,你丫接著裝),要跟老婆商量這事咋辦。正巧太祖姐姐在廚房擀麵,一聽他說完他的顧慮就怒了,抄起擀麵杖對著太祖就是一頓暴擊,邊打邊說:「這事你個大老爺們自己不看著辦,跑回家嚇唬我們家庭婦女究竟是要幹嘛?!」 太祖受了一頓凌辱也不好說什麼,弱弱滴轉身離開了家,默然而出…
這個故事裡不論是太祖還是他姐都萌我一臉血…
李贄篇
李贄應該是更符合題主原問題的人物吧,氣質上也是激萌的,木有功名但是卻很出名,我們來看他批的論語哦。論語里記著這樣一筆:
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說夫子他們在匡非常悲劇,顏回和大部隊脫離,之後再相聚的時候,夫子見他沒事,激動地說「我以為你已經掛了啊TAT」。顏回非常機智地回應道:「夫子你還在,我怎麼敢先死呢!」
我小時候讀論語最討厭顏回,明明什麼都沒有做,偏偏他老師喜歡得不行,吃喝拉撒都是子貢養著,整天誇回,回回回回回你媽頭啊,後來看到這一段忽然明了了,原來是顏回馬屁功夫獨到。(我是天生夫子黑我道歉...但是這實在是高級馬屁,功夫十分了得。)
李贄對這一句的批語是:
「子在,回何敢死?」 誰人說得出?畢竟,子在,回又死了。何故?何故?!
子在,回何敢死?這話說得牛逼啊!誰說得出?誰說得出?!但是,真實情況是顏回還是在夫子之前掛了,蒼天啊大地啊,這是為什麼啊?為什麼啊?!
有木有很萌,這麼批論語的大概也找不粗第二個了.......
米芾篇
筆記體這樣的東西其究極目的是為了寫別人的壞話而存在滴!!!庄季裕的《雞肋編》是一部充滿了奇奇怪怪冷知識的非常雞肋的一個小筆記,裡面有一條記載了他所知道的大書法家米芾。米芾這人有潔癖,但是庄季裕一針見血地指出他是在裝逼:
宗室華源郡王仲御家多聲妓,嘗欲驗之。大會賓客,獨設一榻待之,使數卒鮮衣袒臂,奉其酒饌,姬侍環於他客,杯盤狼藉,久之,亦自遷坐於眾賓之間。乃知潔疾非天性也。
說華源郡王家裡養了許多美麗的樂妓,大家都很想一睹究竟,郡王大宴賓客的時候當然也請了名氣很大的米芾,因為知道他有潔癖,就單獨為米芾設了一個席位,叫幾個小廝穿著華麗的衣服服侍他。其他人都在邊上花天酒地調戲女色杯盤狼藉。於是過了一會兒...米芾就默默地和大家坐到一起去了...就不潔癖了....好萌....
冕服篇
最後一圖勝過千言萬語,不要告訴我你覺得這人不萌........
沈從文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沂南漢墓畫像冕服
沒了
當屬乾隆啊。乾隆一生寫了40000多首詩,每天都能吟一兩首詩。大家請看下面的圖
強行答一發李東陽李閣老!專註安利李閣老一百年【並不】
積水潭李大爺,一個低調的逗比。
李東陽,字賓之,號西涯,祖籍茶陵,出生在北京,一生為北京積水潭旅遊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並沒有】。因為他家旁邊就是「西涯」,也就是今天的積水潭,據《李東陽年譜》的不完全統計,他一生為這個地方作了不下二十首詩,包括《又宿海子西涯舊鄰》、《再經西涯》、《重經西涯》、《重遊西涯次韻方石》等等,又自取別號西涯,所以,「李西涯」可以直接翻譯成「積水潭李大爺」~~
李閣這個人吶,特別愛寫詩,一天不寫就渾身難受。成化十三年,李閣老得病,痛定思痛,覺得寫詩勞神費力,於是與好基友陸釴約定:從現在開始我們誰都不準寫詩!誰再寫罰誰!但是他憋不住啊,他渾身難受啊,那怎麼辦呢?他就開始玩集句……所謂集句就是把古人的句子拼一起組成新篇,集句,讀書人的事情,怎麼能叫寫詩呢?然而集了幾天之後閣老還是憋不住,看陸釴好像一點沒有寫詩的意思,便用唐詩集了一個句寄給老陸催他:你怎麼還不開始寫啊!你快寫你快寫!然而老陸巋然不動完全不鳥他……憋了兩個月之後還是李閣老首先破戒,老陸聽說後大喜,讓李閣老請他吃飯,李閣老無奈的答應了。結果老陸特別不客氣,當天就帶了一堆人跑閣老家吃雞……
因為寫詩寫的太猛,最後連劉健都看不下去,某次三位閣老一起到翰林院視察新進的庶吉士,劉健就對庶吉士們旁敲側擊的這麼說:「人間學問有三事:第一是尋繹義理,以消融胸次;第二是考求典故,以經綸天下;第三卻是文章。好笑後生輩才得科第,卻去做詩。做詩何用?好是李、杜,李、杜也只是兩個醉漢!」
這話還真是戳到李閣老的痛處了,除了話嘮太愛寫詩之外,閣老生平另一大缺點就是愛喝酒。其實他酒量一般,身體也因為縱酒而一直不太好,但即便如此,李閣老仍沒有吸取教訓,繼續照喝不誤。
比如說有一次李閣老上朝時路過長安街,正好遇見翰林編修崔後渠,崔後渠那會兒也喝大了,沒大沒小的跟李閣老打招呼:「前請老先生少飲數酌,以敵寒氣。」李閣老大喜,當即下轎,一口氣喝了幾大杯,然後才愉快的上朝去了。第二天崔後渠酒醒,覺得昨天對李閣老太沒禮貌,十分後悔,就屁顛屁顛的到老李家準備道歉,沒想到老李滿不在乎,又和他喝了一頓。
還比如他有次去某侯爺家赴宴,喝高了,突然對侯爺說:「學生我今天是捨命陪君子啊!」侯爺大窘,只好一本正經的回答:「我不是君子,老先生你千萬不要輕生。」
李閣老自幼即有神童之譽,幾歲就能寫大字,還和程敏政(嗯,就是唐伯虎科場案的那個主考)一起被景泰皇帝朱祁鈺接見過,被景泰皇帝抱在懷裡。十八歲中二甲第一名,選庶吉士,少年得志,然而入仕之後,卻頗過了幾年蹭蹬歲月,為什麼呢?因為他長得丑(貌寢),而且還嘴賤(好詼諧),因此到處得罪人。不過再二逼的青年也有長大的一天,等他中年的時候,就已經變成一個以「和煦容物」著稱的萌大爺了。然而即使如此,他嘴欠的風采依然一如往昔。
李閣老嘴欠喜歡開嘲諷,首當其衝、深受其害的自然是他的熟人故舊們。這其中,中槍最多的當屬陳音。陳音,字師召,比老李大十一歲,然兩人同年進士,同入翰林,是年老李年方十八,老陳已而立矣。老陳文集中嘗言西涯笑我太痴,這是實話,他迂闊而健忘,且性子特直,當年做翰林時就敢騎在牆上大罵半夜捉人的西廠緹騎,西廠都不知拿他怎麼辦;朋友送他一張請帖,他當年給忘了,到了第二年的那一天才拿著請帖去赴宴,把朋友雷的不輕。
他還有個外號叫「陳也罷」,因為有一次他家來客人,陳師召問夫人要茶,夫人故意逗他,就回了一句沒煮。陳師召想了想說:「也罷」,又要干茶葉,夫人還說沒有,陳師召又說「也罷」,如是者再三,陳師召除了「也罷」就沒說別的,最後客人都笑得不行。(在翰林時,夫人嘗試之。會客至,呼茶,曰:「未煮。」公曰:「也罷。」又呼干茶,曰:「未買。」公曰:「也罷。」客為捧腹。時因號「陳也罷」。)陳師召一直主管文字工作,不太了解六部的情況,有天一不小心走錯路跑到戶部去了,看到戶部正好在清點稅銀,他也不知道那是稅銀啊,於是痛心疾首的感慨:「簡直世風日下啊!!戶部公然行賄都這麼不避人的嗎?!」
就因為這個,李東陽總是肆無忌憚的調戲陳師召。比方說陳師召當四品官的時侯買了一件金獅緋袍,其實那是武臣穿的,他居然都沒看出來。有一天他找人給自己畫像,還特地把金獅緋袍拿出來穿了,坐的端端正正的,結果李東陽正好過來,陳師召就求他給自己寫個畫像贊,李東陽看到他的衣服,心裡默默狂笑,然後提筆就寫:「觀其鬢則齊,觀其衣則非。若人也可信而可疑。使蓬其鬢,更其衣,嗚呼庶幾!」
又比如說陳師召有天早朝的時候,一不小心把冠纓弄反了,正好垂在背後,看兩邊同事的冠纓都在臉前面,他自己也納悶兒啊:唉我纓子呢?摸了半天才發現自己戴反了,全場狂笑不止。後來李東陽專門給他寫了首詩,開篇第一句就是:「十年猶未識冠纓」。
還比方說李東陽有一次和陳師召一起玩擲骰子,扔出了個「幺」(一),李東陽知道陳師召平時不太玩這個不了解情況。於是作故弄玄虛狀,指著骰子說:「我告訴你,朝下
的那一面肯定是六。」陳師召翻過來一看,果然是六,立刻大驚失色:「老李你太天才了!這都能猜出來!」後來有人告訴他,你被騙了,其實天底下骰子花色都這
樣。陳師召恍然大悟,第二天跑到李東陽家踢館,沒想到李東陽事先已經特製了幾個點數花色位置打亂的骰子讓陳師召扔著玩,於是他還是怎麼都猜不中,又一次對
李東陽五體投地:「老李你太厲害了!我這輩子都趕不上啊……」
又又比如,李東陽送給陳師召一匹馬,陳師召只騎了一次就把馬還給李東陽,李東陽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陳師召說,往常我騎馬回家,一路上能寫六首詩,怎麼今天只能寫兩首?一定是這個馬有問題。李東陽無語良久,然後說,大哥,是因為這馬跑得快……
成化十三年,李東陽與謝鐸、焦芳、陸釴等人到陳音家喝酒,這時家人來報,說陳師召的孫子出生,眾人紛紛道賀。李東陽特高興,乘醉提筆在陳師召家牆上題詩兩首,據他自己回憶,整個過程中陳師召一直拽著他袖子叫他別寫,然而閣老不鳥他,最後陳師召氣的關門回自己屋蹲著去了……
後來陳音去世,李東陽給他寫的神道碑文曰:「平居細事多不經意,或遭嘲謔,無所校。」我說李大爺,平時嘲諷他最多的好像就是你吧……你這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啊……
然後再說焦芳,焦芳也是李閣老他們這批的庶吉士,兩人很早就認識,熟的不得了。焦芳這人外表有點缺陷:臉太長(請自行腦補林永健)。所以李閣老天天逮著這一點變著花樣的黑他。某次焦芳對李東陽說,你那麼擅長相面,幫我看看吧。李東陽看了半天然後一本正經的說:「左相象馬尚書,右相象盧侍郎,將來肯定也能當上尚書侍郎什麼的。」焦芳想了半天才反應過來馬和盧合起來是一個「驢」字,李東陽是在黑他。
又比如:焦芳初還朝,失記朝儀。李西涯曰:「以鳴鞭為度,一鞭走兩步,再鞭又走兩步,三鞭上御道。」芳諾之,旋悟曰:「公乃戲我。」
還是驢。
到了成化十三年,李東陽與諸同年翰林集會,並作《翰林同年會賦》記其事。賦中他根據各人籍貫,用比喻手法誇讚了諸人。如陳音是福建莆田人,就比之為福建壺嶺;劉淳是四川人,就比之為「蜀錦」;閣老自己祖籍湖南,乃自比為「楚璞」;焦芳是河南人,於是…就比之為…河馬……
好吧開玩笑的,其實「河馬」在這裡是「河南的駿馬」的意思,但是……馬的臉也不短吧!閣老你說你不是故意的我都不信!!
還有楊一清,這位小時候也號稱神童,而且他和李閣老一樣,長得都比較丑,估計兩人因為這個就惺惺相惜了。他們都是大儒黎淳的弟子,也是老朋友了。當年楊一清被劉瑾陷害時,是李東陽和王鏊一起救了他一命。後來李閣老的文集是他作的序,死後是他寫的墓志銘。等李閣老病重的時候,楊一清跑過去看望他,跟他說,哎呀,我們開國以來還沒有文臣謚號是文正的,要不我把這個謚號留給你吧?李閣老大喜,蹭蹭蹭就坐起來了,非要給楊一清磕頭。這份交情,可謂有始有終。
但就是這樣的朋友,李閣老還是要黑他一把,不信請看:邃翁(楊一清)冬天氣盛,而西涯怯寒。二公同坐,西涯屢以足頓地作聲。邃翁曰:「地凍馬蹄聲得得。」西涯見其吐氣如蒸,戲云:「天寒驢嘴氣騰騰。」
哦還有楊廷和,楊廷和入閣就是李閣老援引的。到了正德六年,楊廷和之子楊慎參加殿試,李東陽閱其文,大為稱賞,取為狀元,因此楊慎與李閣老之間又有了師生之誼。然坊間一直傳說李東陽給楊慎提前泄題,助之奪魁,並有「考試賣題涯怎恕?選官受賄邃難容。皇天莫道無陰報,個個教他絕後宗」之謠。關鍵是,李閣老後來確實絕了後(但是過繼了一個侄子),艾瑪,這可就真說不清了……
正德八年,楊廷和送給李閣老兩棵梅花樹,然後一個冬天都沒開花,李閣老非常感動,寫了一首《石齋閣老贈梅二本,春半無花,用舊韻遣興一首》,在詩中表示我不服!我要等明年!次年李東陽又送內閣眾學士一人一筐核桃,並再度寫詩留念。楊廷和收到這份核桃後也非常感動,又送給李東陽一塊假山石……
就連「大聖人」陽明先生王守仁都被李閣老帶壞了,王守仁弘治六年參加會試,不中,一堆官員跑來安慰他,李東陽閣老對老王開玩笑:「沒事沒事,今年不中,下次肯定是狀元!要不你寫一個《來科狀元賦》給大家看看?」老王非常感動,然後就在老李的忽悠下寫出了一篇連題目都這麼羞恥的文章……
雖然說閣老過於逗比,但也是有優點的嘛~比如他很清廉,當然你也可以說是摳門,冬天捨不得生爐子,又怕冷,於是每天都窩在院子里曬太陽看書,太陽照到哪兒他也跟著挪到哪兒……(不勝其栗,輒就日暴之,日移亦移。)
想想李閣老一把年紀像個向日葵似的跟著太陽轉,好像還真有點萌……
又比如魯鐸準備給他賀壽,知道他不收貴重東西,就想弄幾條手帕當賀禮,發現自家沒有,想了半天,哎家裡不是還有條鹹魚嗎?打開一看,已經吃了一半了,沒法子,還是把剩下的半條鹹魚干帶去了,李閣老也不以為意,樂顛顛的拿鹹魚幹當下酒菜,和眾人大醉方散。
等閣老致仕回家之後,沒有了俸祿,只好給人寫字題詩好賺點潤筆費。寫字寫多了他也煩吶,有一天忽然就不想寫了。夫人進來看見就笑著勸他:「咱家今天來客人了,你要是不寫,咱們中午吃什麼?」李東陽恍然大悟,趕緊開始寫,嘩嘩的就寫完了。
後來李閣老去世時,家裡窮的喪禮都辦不起,還是靠同僚們湊錢,才算把這事兒給辦了,不過他閨女也是嫌棄過衍聖公孔家花園太小的彪悍姑娘,所以說,可能李閣老家原先有一陣子還是有錢的吧……
好吧好吧坑王來填坑了!!!
1. 寧王朱宸濠
從為什麼明朝會有「燕王善戰,寧王善謀」這句話? - 徐小疼的回答 這個答案中,我們可以獲知,寧王一脈封地原在邊疆重鎮大寧城,手握重兵;寧獻王朱權(被迫)跟隨明成祖朱棣起兵造反,朱棣登基後將寧王改封南昌,並取消了寧王手中所有的軍隊。朱權終其一生都非常鬱悶,但至少也是從這次造反中活下來了,並且有了王爵和封地,這樣的結果並不算太壞。
在之前那個答案裡面說過,朱棣造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藩王造反成功的記錄;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藩王就不造反了。其他藩王也造反,比如寧王朱宸濠。
朱宸濠是寧獻王朱權的第五世孫,出生在南昌。有說法稱朱宸濠實際上是寧康王朱覲鈞的庶子,其母親原是娼妓。據說朱宸濠脾氣非常差,父親寧康王朱覲鈞在世的時候,朱宸濠多次想要刺殺父親(也不知道是為什麼),但都沒有成功。1497年,朱覲鈞去世,朱宸濠襲藩成為寧王。
因為「老子祖上也闊過」,所以朱宸濠並不滿意藩國的現狀,總覺得自己不應該只是個藩王。朱宸濠找了個術士看風水,術士說南昌東南角有天子的氣息。於是朱宸濠就在那個地方建了一個「陽春書院」,將其稱為「離宮」,自稱為天子。而巧的是,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一直沒有子嗣,於是群臣商議要從旁系宗室過繼一個後代過來;朱宸濠想當皇帝,又覺得自己是遠親,並沒有被群臣納入考慮的範圍,於是開始在朝中上下託人,為的是讓人在朱厚照面前說自己的好話,好讓自己稱為入繼的人選。
朱宸濠在朝中與「八虎」之一的宦官劉瑾交往甚密,後劉瑾因謀反而被凌遲三千餘刀處死之後,朱宸濠又勾結嬖人(就是受♂寵的人,你懂)錢寧、臧賢等人,「力排眾議」恢復了寧王的私人武裝。擁有了私人武裝以後,朱宸濠更加飛揚跋扈,在江西隨便殺人;無論是行政機構的公務員還是軍官,只要不服自己的就殺,僅高級官員就殺了五六個。
正德十年,右副都御史孫燧就任江西巡撫。孫燧也知道朱宸濠亂殺人,在得知任命的時候嘆道:
「是當生死以之矣。」
孫燧隻身赴任的時候,朱宸濠在江西已經氣勢洶洶地等著他了。南昌人人都說,朱宸濠遲早要當皇上。孫燧到了南昌,時時勸說朱宸濠放棄僭越和謀反,然而孫燧的勸說並沒有什麼卵用;朱宸濠照樣發展自己的私人武裝,甚至開始私造佛朗機銃——明律規定除非官軍,否則是不可私造、私藏火器的。
江西局勢旦暮即發,孫燧在江西加強軍防。朱宸濠派人給孫燧送去棗子、梨子、姜和芥,暗示孫燧「早離疆界」,然而也沒有什麼卵用。朱宸濠又派人給孫燧下毒,數次都沒有能毒死孫燧,智商也是有些堪憂。
正德十四年,朱宸濠謀反的行徑被御史蕭淮揭發,朱宸濠明白紙包不住火了,於是決定起兵造反。
六月,朱宸濠過生日,將孫燧請到家裡來吃飯。吃了一半,朱宸濠站起來說:
「孝宗爺(朱佑樘)抱錯了孩子,我們才是真正的皇家血統。太后都說了要我討賊,你知道不知道?什麼都不要說了,我現在就要去南京,你護送我一起去。」
孫燧說:
「你趕快去死。」
然後離席要走。朱宸濠回屋換了一身戎裝(天哪你為什麼還要去換裝),出來讓左右把孫燧和副官許逵捆起來拖出去。孫燧和許逵與朱宸濠及其左右一路對罵,場面十分感人。最後,孫燧和許逵在南昌惠民門外遇害。孫燧去世(就義?)後,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忠烈。
之後,朱宸濠便起兵造反,誓要奪回「自己的」皇位。
朱宸濠就這樣在江西大殺特殺,直到遇見了王守仁。
2. 南贛巡撫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子,更為人所熟悉的名字是王陽明。王守仁更為聲名遠播的身份是思想家、哲學家,是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釋、道三教。事實上,王守仁非但是一位大儒,還是一位開掛一般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和刺客大師。(大誤
正德十一年,左僉都御史王守仁巡撫南贛。其時寧王朱宸濠及其畜養的一批盜賊在江西和福建橫行江湖,許多土匪在山水間稱王稱霸。這些人自建軍隊,根據地方圓可多達千里。但是這些人在王守仁面前都算不上什麼,迅速被王守仁調集的軍隊鎮壓。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起兵造反,王守仁發出檄文,號召各地勤王。之後……就開啟了主角光環,迅速壓過了朱宸濠囂張的氣焰。朱宸濠想打南京,王守仁就散布虛假消息說大軍已經開赴南京了!導致朱宸濠帶著軍隊停在半路,不敢去打南京。朱宸濠想打安慶,王守仁就帶著部隊去打南昌,結果朱宸濠果然帶著部隊往回跑,路上被王守仁的伏兵擊破,首尾不顧。朱宸濠一急,將九江、南康的精銳部隊調出來救援,結果王守仁又派人去攻取了南康。朱宸濠沒有辦法,只好退守樵舍地區,在湖上結成大船方陣,準備背水一戰。
王守仁一看,這不赤壁嗎?一把火,把船都燒了。
船上的人紛紛跳水自殺,朱宸濠的船太大,擱淺了,朱宸濠想換小船逃走,被王守仁的部下王冕(不是畫荷花的那個)追上抓獲。叛亂被平定。前後只花了三十五天的時間。
三。
十。
五。
天。
的。
時。
間。
現代戰爭當中的閃電戰也不過如此吧……
要知道冷兵器時代打仗一打至少也得幾個月……
朱宸濠他祖宗朱權跟著朱棣造反一共打了四年……
王守仁的牛逼已經塞滿了宇宙。
其實並不是王守仁太猛,而是敵人實在太弱。
真的太弱……
3. 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朱壽
當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朱壽為了征討叛亂的寧王而乘坐一葉扁舟抵達南京的時候,王守仁已經抓到寧王了。錦衣衛指揮使江彬跟王守仁說,你看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朱壽都已經親自過來平叛了,結果寧王先被你抓到了,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朱壽該覺得多沒意思啊。要不這樣你把寧王先放跑了,讓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朱壽和寧王打一仗,讓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朱壽親自把寧王抓到,這樣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朱壽就不會白跑一趟。
王守仁說,這樣會死更多的人,皇上也該為人民考慮考慮。
江彬說,誰跟你說皇上來了啊?
王守仁說,這麼中二的馬甲,不是皇上還會是誰。
論中二,誰比得上大明國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啊?
在親征瓦剌的時候,朱厚照用的是「鎮國公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結果大獲全勝歸來(即應州大捷),所以認為是幸運馬甲,在南下平叛的時候又用了一次,用了升級版「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不過這回朱厚照沒有打成仗,因為王守仁已經把朱宸濠抓住,押送往南京了。
朱宸濠被押送到南京以後,朱厚照受降。受完以後,朱厚照說,念在我們是親戚的份上,我放了你吧!你回去好自為之,不要再幹壞事了。
朱宸濠說好啊好啊,我回去肯定不幹壞事了。
於是朱宸濠就走了,心裡想著朱厚照果然不是老朱家的血統,弱智的一筆。
結果弱智朱厚照轉過身來親自把朱宸濠逮住了。
為了親手逮住朱宸濠,所以把朱宸濠放走以後再親手逮了回來。
……
親手逮了回來。
好吧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吐槽了……
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朱壽完勝回京,離開的時候路過揚州。揚州知府蔣瑤設宴歡送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朱壽,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朱壽對蔣瑤說:
「這樣吧,我不吃飯了,這頓飯多少錢,你折成現金給我好了。」
蔣瑤義正詞嚴的說:
「萬萬使不得,皇上,您身為皇上要以身示範,怎麼能向百姓要錢。」
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朱壽說:
「你是怎麼看出來我是皇上的?!」
蔣瑤:
「……」
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朱壽說:
「哼~小氣~」
蔣瑤:
「……」
然後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朱壽就歡快地吃完飯上船回家了。
回家了。
回……家……了……
【完。】
怎麼感覺文風越來越跑偏了……朱壽你還我正經的文風……
郝萌(?-196年),字不詳,司州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為東漢末年軍閥呂布手下之將領。
存了好久,是時候祭出這張圖了。
大師金聖嘆文筆幽默言語幽默,幽默了一輩子,連臨終要事也還是幽默——大師身陷囹圄將被斬首時叫來獄卒說「有要事相告」。獄卒以為大師會透露出傳世寶物的秘密或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拿來筆墨伺候大師。但沒想到大師的「臨終要事」竟然還是幽默。金聖嘆指著獄卒給的飯菜說:「花生米與豆乾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這也是大師最後一句被記錄下來的話。
次日,刀起頭落,從金聖嘆耳朵里滾出兩個紙團,劊子手疑惑地打開一看:一個是「好」字,另一個是「疼」字。
——金聖嘆的「臨終要事」
http://www.douban.com/doubanapp/card/group/topic/13013707/
這是一個賣萌的民族英雄 帶領中日朝三國人民之間一場長達八年的賣萌盛宴
參演人員包括
中方 賣萌界的萌主 沈惟敬
萬曆皇帝
兵部尚書石星
兵部侍郎宋應昌
寧遠伯遼東總兵李如松
友情客串 內閣首輔大學士趙志皋
臨淮侯李宗城
都指揮楊方亨
朝方 領議政【相當於丞相】柳成龍
朝鮮宣祖
日方 小西行長
內藤如安
關白 豐臣秀吉【日本最高統治者】
友情客串 加藤清正
黑田長政
德川家康
無名僧人
【本文大部分史料來自明史 但是考慮到酋長大大和明朝中後期史官的噁心程度 自相矛盾的數不勝數故此處一般有旁證的才會採用 有爭議的地方一般註明 其餘地方適當參考朝鮮史料和日本史料 另本人才疏學淺 歡迎各路大神指教】
放著我來!!!
誰是最萌的人,不就等於誰是最可愛的人嗎、
從志願軍戰士引申一下,當然是保家衛國的民族英雄了~~
當然,為了更加有趣 ,滿足你們孜【sang】孜【xin】不【bing】倦【kuang】的求【lie】知【qi】欲【xin】
我們就從對外戰爭中湧現的民族英雄里挑個代表性的吧~
我國忽悠界第一個走出國門忽悠三國人民的大混混沈惟敬
沈惟敬同志作為一名市井英雄,他的一生波瀾壯闊的一生。
沈惟敬同志是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大明帝國戰士,是為了朝鮮人民幸福奔波的國際主義者,是愛好和平的反戰人士我國外交戰線的傑出大忽悠,是民族英雄。
他有卓越的膽識,有敏銳的洞察力,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這場保家衛國的戰爭中,沈惟敬同志為了保證政治正確,先抗擊了一把侵略者,然後做了一個郭子儀郭大軍神的cosplay,,騙了一把中日韓三國領導人來賣萌,最後自己賣萌不過癮,拉了一幫日本的神將群雄和日本的戰國第一奇人,大家一起在歷史的舞台上賣萌。
可謂是混混界最懂外交的,外交界最會賣萌的,賣萌界混的最好的。
對了多說一句明史里介紹沈惟敬同志第一句話
惟敬者, 市中無賴也
他就是傳奇
一個萌萌噠英雄是需要舞台的
所以首先 給大家介紹一下歷史背景
16世紀末,日本結束了一百多年的戰國歷史。關白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為滿足國內封建主和商人的擴張慾望,把侵略矛頭指向國防鬆弛的朝鮮。在豐臣秀吉的組織下以15萬8700人之陸軍部隊區分為九個軍團渡海至朝鮮作戰,以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官。另有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勝、蒲生氏鄉、伊達政宗他們旗下的軍隊集結在肥前名護屋(今佐賀縣)作為預備隊,共10萬5千人
而我們的友邦朝鮮,當時史書記載「人不知兵二百餘年」
萬曆二十年四月十四日,日軍先遣軍小西行長部1.8萬餘人,乘船700餘只,由對馬海峽渡海,佔領釜山(今屬韓國)戰爭正式打響!
但是朝鮮同志們的表現非常符合史書的評價。
一個月內日軍相繼佔領國都王京(今韓國漢城)、開城(今屬朝鮮)、平壤(今屬朝鮮)等地,昖棄王城,令次子琿攝國事,奔平壤。已,復走義州,願內屬。
在這一個月內,史書用八個大字形容朝軍戰績「三都守失,八道瓦解」【朝鮮一共只有八個道 八道丟了七道半 大王過了鴨綠江】
眾所周知,明朝是朝鮮的宗主國,小弟被人揍了,老大當然要出頭,而且我國的統治者敏銳意識到:「倭寇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
於是萬曆皇帝對群臣宣布命令,揍他丫挺的!!
當然,倭寇有二十萬,你派幾個兵過去肯定是不行的 中央是不茲瓷的。
但是動員是需要時間的啊。可是不派兵朝鮮大王就要上吊了,日軍也要過鴨綠江了。於是大家決定,派個幾千人意思一下,同時國內大舉動員。
七月,兵部 議令駐札險要,以待天兵;號召通國勤王,以圖恢復.而是時 倭已入王京,毀墳墓,劫王子,陪臣,剽府庫,八道幾盡沒,旦暮且渡鴨綠江,請援之使絡繹於道.廷議以朝鮮為國籓籬, 在所必爭.遣行人薛潘諭昖以興復大義,揚言大兵十萬且至.
理想是美好的 現實是骨感的 這支先頭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入朝鮮 直奔平壤
然後。。。
游擊史儒等率師至平壤,戰死.副總兵祖承訓統兵渡鴨綠江援之,僅以身免。
先頭部隊全軍覆沒。而且還有更勁爆的在後面。
在戰後,僅以身免的祖承訓總兵打了一個報告
一 糧草不繼,朝鮮無法提供足夠的糧草夠軍隊食用。 沒糧草,朝鮮友人不管飯。軍隊沒糧食
二 軍情不實,朝鮮情報指出平壤只有1000多名倭軍,實際交戰後估計倭軍有上萬人。
搞情報的該殺,仗打了一個多月。平壤城有多少人都搞不清楚。
三 指揮權不專,朝鮮群臣一直希望明軍能由朝鮮將領指揮,並且壓迫明軍在天時不利的情況下出兵。明軍對朝鮮軍缺乏信賴,祖承訓副總兵指出同時去平壤的也有500名的朝鮮軍,結果臨交戰時,400名朝鮮軍先潰逃,剩下的100名則是與對方有所交談。
我就默默看著 不想說啥
開門黑了,部隊打光了。但是倉促之間動員不出部隊了,大部隊需要時間。於是乎大明決定 派人出去忽悠啊不外交,來拖延時間。
當時形勢惡化到了「中朝震動」「是時秀吉次對馬島,分其將行長等守要害為聲援.」
於是乎 我們的主角到這裡 正式登場!
,兵部尚書石星計無所出,議遣人偵探之,於是嘉興人沈惟敬應募.
出場就很拉轟吧 ,外有強敵壓境,內有豬隊友作亂,家鄉的援兵還沒來,為黨國反攻日本拖延時間這件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就落到了沈惟敬同志的身上。
這算不算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歷史的大幕已經拉開,讓我們看看在此國亂歲凶之際,王司徒 啊不 沈惟敬又有何作為!
他先來了場cosplay
他是個混混,cos成了外交官,並且那一刻,他靈魂附體,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沈惟敬同志接受任命之後二話不說拔腿去了朝鮮,他首先面對的是眨巴著大眼睛望著他的朝鮮君臣。
「那個啥 天朝上使 大部隊來了沒啊?天兵十萬呢?」
【主要是明朝方面忽悠朝鮮忽悠的好 遣行人薛潘諭昖以興復大義,揚言大兵十萬且至. 】
「沒有啊 ,就我一個 ,我們一共來了二十個人 。」
「這個。。。上使。。。」
「不要擔心,明日兩軍陣前,老夫只需一席話語,管教日軍,不戰自退。」
我想當時朝鮮的君臣看著這個醜人【貌寢】的時候,內心其實是崩潰的。
人家一個月幾乎佔領你全境,你的援軍也被打沒了,你說談判人家樂意就不錯了,人家還不戰自退。。
可是奇蹟發生了
日軍第一軍軍長小西答應談判 但是要求明朝使者來到日軍大營談判。
沒有誠意 很沒有誠意
可是更牛逼的還在後面,沈惟敬這個人丑又不靠譜的混混竟然說 去
第二天朝鮮名臣柳成龍懷著提前給沈惟敬同志出殯的心情參加了送行儀式。
就在前幾天 ,天朝的三千人衝過去了,回來了一個人。現在一個人過去,倒很有可能過來三千人。。雖然都是日本人
雖然柳成龍同志不敢跟他一起去,但是身為名臣,怎麼送自己戰友去死呢,這是很愧疚的事情。所以他決定,要親眼看著他死。
在山坡上,柳成龍同志懷著萬分悲痛的心情目送沈惟敬同志遠去,目送沈惟敬同志進了日軍大營,然後他親眼看見窮凶極惡的日軍士兵們拔出了刀劍,看見日軍士兵向沈惟敬簇擁。。他的內心在哭泣,他為又一位戰友的英勇捐軀而感慨。。「哦 偉大的沈惟敬。。。」然而他還沒有感慨完就看見沈惟敬毫髮無損地進了日軍的中軍大營。。
過了好久好久,天都黑了,柳成龍同志又看見了更讓人吃驚的,沈惟敬又走出了營帳,那些飛揚跋扈的日軍將領,包括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等人,竟然紛紛走出營帳,給沈惟敬送行,而且還特有禮貌(送之甚恭)。
回營後,沈惟敬同志交代了日軍的意見:"天朝幸按兵不動,我不久當還.以大同為界,平壤以西盡屬朝鮮耳.
而且,第二天,飛揚跋扈的日本軍閥就又派了人過來說
「閣下在白刃之中顏色不變,如此膽色,日本國內亦未曾見識。」
然後沈大混混說:你們沒聽說過唐朝的郭令公嗎?當年回紇數萬大軍進犯,他單人匹馬闖入敵陣,絲毫無畏。吾何畏爾!
這還不是高潮,然後沈大混混說:
廢話不要多說,你們的事情我會跟皇帝稟報的,但是我希望你們有誠意,滾回平壤去 不得離城十里。。
很多人,包括柳成龍在內,都認為沈惟敬瘋了。當時的日軍,別說平壤城外十里,就算打到義州,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憑啥讓日軍遵守你的規定,你當小西行長的腦袋進水了不成?
然後
日本人撤了。
約束了部隊。。
還特么設了界碑。。還特么設了界碑。。。
只剩下柳成龍等人獨自在風中凌亂。。。。。
OK 到這裡是不是覺得沈惟敬是非常可敬的一個人,人家英勇 有膽識 敢於力挽狂瀾。
如果他到這裡就撒手不幹的話,他也許不會死。
可惜,他寧願死,也要賣萌。甚至我在讀完史料之後會認為,這一次光輝的cosplay,只是在為以後的賣萌試水。他的賣萌模式開始火力全開,並且自帶buff,影響身邊人。
前文說過,明廷談判是緩兵之計,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小弟被揍了不打回來將來大家咋看我。談的最終目的是打,是拖延時間。但是我們的這位談判官始終不明白明朝的綱領。
他是為了和平來的。
當時的入朝軍總司令國防部副部長宋應昌不止一次警告過他,並且向他傳達了談是為了打的精神,可他依然頻繁奔走於中日朝鮮三方之間,不停地忽悠。甚至跟小西行長等人發展出了深厚的友情。
當入朝軍司令員李如松準備出兵的時候,他竟然直闖中軍大帳,跟李如松說,不許開邊釁,和平馬上來了,你只需要同意日本以大同江為界,平壤以西盡屬朝鮮的條件,就可以和平。
換句話說 他認為日本條件很不錯,天朝應該接受。附兩幅圖
這就是日本的條件,紅線以南歸日本,紅線以北歸朝鮮。
然後不出所料的,李如松要把他砍了。
明朝為了這場戰爭,調集了當時帝國最強武將北李南麻之一的李如松【李如松有個爹叫李成梁,李成梁有個奴才叫努爾哈赤】 晚明第一猛將劉鋌劉大刀 朝鮮武備教父駱尚志 戚繼光的衣缽傳人吳惟忠等等等等,配備了剛剛從南方葡萄牙人船上俘獲並改造的大批佛郎機、甚至從南方調集了抗倭專業戶戚家軍來援助。
而你竟然跟我說不打了 和平了。況且就是後代一個鍵盤俠 都應該能明白朝鮮對中國的意義,而你作為帝國外交官【雖然是臨時編製】一點政治敏感性也沒有,一點智商都沒有。
不砍你砍誰!
後來為了用計,才免於一死
下面開始世界外交史上的奇蹟。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初四,明軍到達肅寧館,準備進攻平壤。但是卻沒有發生一起戰鬥。反而遇到了一群直闖大營的日本人。。。
原來在沈惟敬同志兢兢業業的忽悠下,日軍都認為戰爭馬上結束。於是乎當他們看見明軍的時候,二話不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派出了二十個人【此處採納明史說法,宋應昌奏摺為23人】,來請賞。。。。
李如松決定將計就計利用沈惟敬的傑出的忽悠來麻痹對方,所以還打算給賞。。
然後更奇葩的是,因為李如松的部隊中仇日情緒很高,部下有一個叫李寧的聽說來了日本人,拔刀就砍
【當時日本使者的內心大概是崩塌的
我們跟外交官談好了。。我們有協議!
再說就算兩國交戰還不殺使者呢 我們來討個賞而已 不給打發了不就好,至於上來就砍嗎?至於嗎】
然後!!因為是李寧同志的自發行為,這幫使者在重重戒備的中軍大營竟然跑了七個!!【生擒一人,殺十二人,七人逃走】
夠奇葩了吧,更無厘頭的還在後面。
麻痹對手,多好一個計策,這下沒法解釋了。我要跟你和談,不可能派軍隊跟你對峙,更不可能連討賞的也宰了吧。我總不能腆著臉跟人家說,我們是友好的,軍隊是來觀光的,我們本來打算過兩天再去宰了你的,但是弟兄們沒控制住。麻煩你再來一撥人,咱們好好談談。
兩國交戰啊,停戰協定都沒簽啊,血海深仇啊,我現在腦子正常就該穩固營盤準備進攻了。你要是腦子正常也該來找我釋放復仇的怒火。
可是第二天。。
李如松又沒有等來小西的軍隊,而是小西的使者。使者來了說,那啥,大哥,都是誤會!
因為沈大英雄太會忽悠,忽悠的整個日軍智商下降,都相信和談是可以進行的,就等著拿賞錢了。結果聽說自己人被殺了,心裡咯噔一下,我真是日了狗了,和談嗎不是,為什麼殺人。小西軍長思考了好久好久,想明白了,都是誤會!!都是誤會!!!一定是日本使者禮節不到位。
於是兩方又開始和談【多說一句,此時的日軍使者叫小西飛,很聰明,很逗比,也很命苦,下文繼續出場】 和談有多成功呢?在明軍在平壤城外的時候,日軍大開城門在城門外聚集了歌舞伎搞歡迎儀式。明日朝友誼萬歲!東亞人民大團結萬歲!
可惜的是,因為步騎協同不好,奇襲失敗。但是在正面進攻中,平壤城一攻而下。
什麼?你認為這樣賣萌就結束了,你錯了。事實證明,沈惟敬同志的buff效果很好,時間很長!
在巷戰中,日本人佔據高地,明軍攻不上去。明軍人多勢眾,日本人出不來。於是戰鬥陷入了僵局。這時候李如松同志突然向小西喊話,兄弟咱們和談吧。
我想在每個人看來,都知道對面那個李將軍和沈惟敬的話不可信,是大忽悠。但是小西竟然又一次天真地相信了。
和談達成協議,日軍表示 俺等情願退軍,請勿攔截後面
然後撤退的日軍在大同江以東,被明軍的埋伏打成了狗。。。。
之後明軍勢如破竹,五萬打二十萬,不到半年把對面打沒了三萬五千人。豐臣秀吉的嫡系部隊徹底喪失戰鬥力。八萬人撤回日本國內,四萬餘人防守登陸地點的海岸線,力爭不被趕到海里喂王八。
這時候日軍已經徹底失敗,而明軍入朝四萬餘人連續作戰半年也已經師老兵疲【先是,發帑給軍費,已累百萬】,國家頂不太住了。所以兩方一合計,咱們和談吧
第一次談判因為準備不足,拖延時間,後來人齊了,自然就不談了。【日本人被坑的慘啊】
現在,是第二次談判。因為明朝很少跟人談判,所以這一次的使者,還是沈惟敬,這麼來看沈惟敬應該能夠好好搞外交了。
於是半年之後,沈惟敬和小西行長又在談判桌上喜相逢了。
其實我到現在都很想知道,這兩個人在半年後重新看到對方坐在談判桌前,會不會有人的內心是崩潰的。
日本的底線,是能撈多少是多少,畢竟吃了敗仗,傷了元氣。大明呢,也打不下去了。
於是乎經過討價還價,明朝決定派遣使者,去日本談。同時明軍回國,日本人滾蛋,朝鮮被俘官員王子統統放回。
當沈惟敬帶著和談結果回來的時候,宋應昌沒有罵他,李如松沒有砍他,他感到異常的幸福,他覺得他馬上就要年薪百萬,進入禮部,出任外交官,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了。第一次談判是假的,這一次是真的了吧!【宋應昌稱第一次談判為 臣實假貢取事,原無真許之意】
事實證明,也是假的!
明軍應該撤退,但是李如松同志說和談協議我們承認,日本友人主動撤退的誠意我們看到了,我們表示十分感動,所以我們二話不說幫日本友人燒掉了好幾個糧倉,幫助對方撤退。
我已經想不出能用詞語表達日本友人的感受了。打又打不過,談了也不執行,要不然互相派個使者吧,我們要交差的。
李如松表示,這個可以,於是二話不說派了兩個參將,作為使者,去日本和談。
小西同志高興壞了,他活了這麼多年,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每次和談,要先跟混混扯淡,然後被騙,再然後重則丟城失地,輕則死二十個討賞的,他的感情受到了中國人深深的傷害,現在終於盼來了正式的使者,明軍一定是有誠意的,我也能夠交差的。
至於明軍到底有沒有誠意。應該是有的,最起碼不是混混了,是使者啊使者。
不過。。。。額。。。你們猜,如果小西知道兩個人其實是老粗不識字是個什麼感受~
這次談判得有多扯淡。。
明軍不當真,可是日本人當真了。豐臣秀吉不但熱情接待了使者,還張燈結綵,召集天下諸侯,儀式隆重,搞了一個大新聞!要讓諸侯們明白,雖然我們失敗了,但是我們有面子。
日本友人崩塌了這麼久,現在輪到沈惟敬崩塌了。沈惟敬根據第一次談判的經驗,和跟兩位使者的相處,知道那幫萬惡的明朝大佬又把人家賣了。。現在自己在人家地頭上,沒辦法,陪人家玩唄。
於是乎就這麼四個人,竟然在日本開了一個月的扯淡大會,最後煞有介事地得到了七個條件
一、明朝將公主嫁為日本后妃。
二、明朝和日本進行貿易,自由通商。
三、明朝和日本交換誓詞,永遠通好。
四、割出朝鮮四道,讓給日本。
五、朝鮮派出王子大臣各一人,作為人質,由日方管理。
六、返還朝鮮被俘的兩位王子。
七、朝鮮宣誓永不背叛日本。
一說
日本最後已經撤消了大多數無禮要求,最終保留的只有朝鮮派王子來日本,與明朝一起成為朝鮮的宗主國。【此處出處雖為野史,然而我覺得相比較來所更符合邏輯,故此處補充說明】
像不像小西盟約的翻版。。小西盟約的時候日軍佔盡優勢,和談敢提這樣條件,現在日軍戰敗了,竟然還提,誰會答應!
誰會答應呢?沈惟敬會答應。沈大忽悠當場拍板,猴子啊,這件事情中央一定會茲瓷的,這些都符合基本法啊。豐臣秀吉喜出望外,作為日本的戰國第一奇人,他萬萬沒想到這樣條件明國會答應。於是乎立馬送沈惟敬回國,希望早日帶回好消息。
【知道沈惟敬有多萌多混了吧,更萌的還在後面】
假和談就假和談唄,兄弟你回國說了不就好了。不,人家就不說,兵部尚書問他和談咋樣,七大條件一個字也不提,一直在說,我多麼牛逼,日本人被我搞定了,和平終於來了。
萬曆皇帝一開始是不相信的,然而在問了好多次以後,萬曆也信了。
於是這場戰爭就在這個詭異的氣氛下停戰了。
明軍留一萬五千人鎮守戰略要地訓練朝鮮軍隊,其餘回國。日軍全回國。
繼續接上文,話說在第一次戰爭之後
雙方在賣萌中結束了戰爭,卻又在賣萌中開始了戰爭。
萬曆二十二年,日本使者內藤如安【就是上文那個】來到天朝,履行七條協議。
我個人對內藤如安同志的境遇表示同情 第一次談判是那麼無語的場合下去澄清誤會,然後被忽悠了。至於這一次,哦呵呵呵呵 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穿幫的時候到了!
我不知道當沈惟敬同志得知內藤如安來的時候是個什麼心情,但是我知道當時他是沒法逃避的。殺人滅口,砍不過人家。逃跑,沒條件,中日韓去不了,基本就哪也去不了了。他基本就是個殺頭的命了。
可是萌主的一生註定高潮迭起
萬曆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兵部尚書與小西飛會談提出三大條件。
一.勒倭盡歸巢 日本人必須全部撤退 一個不留
二,既封不與貢 給你個日本王的金印,你自己玩唄至於做生意,滾蛋
三,誓無犯朝鮮 發毒誓以後再也不打朝鮮,好好在島上待著
內藤如安傻了
內藤如安同志在來之前得到的指示是明國皇帝已經接受了七項條件,他是來拿到明朝承認割讓朝鮮的文書和公主的。換句話說這是個美差。
可是這一刻,他看著咄咄逼人的兵部尚書,明白,公主是沒有的,割讓朝鮮是不可能的,甚至通商都不可以,他的任務是來拿幾件衣服和公章然後帶著隊伍從朝鮮撤走發誓永遠不回頭。。
想像一下,你作為一個國家的外交官遇到這種情況會咋辦?
友邦驚詫?嚴正抗議和譴責?直接宣戰?
事實證明,內藤如安是條好漢。
好漢不吃眼前虧!
他面對著這些從來沒有見過的嚴苛無比的條件做出了跟萌主一樣的舉動。
俺們同意了
夢幻七條不簽了,你們的地獄三條我們接受!!
現在起,經過兩次被忽悠經驗。內藤如安同志終於接受萌主衣缽,得到了忽悠界的宗師榮譽。
當兵部尚書把這個外交勝利報上去的時候,皇帝其實是不信的,因為不能你說答應就答應,怎麼可能輕易答應。到時候你又反悔,duang,一個大新聞搞出來了。我的臉怎麼辦
所以他決定召集六部官員一起旁聽。
萬曆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第二次詢問開始。
在當時大學士趙志皋的主持下,在當時六部眾多官員的圍觀下,兵部尚書石星一連向內藤如安提了八個問題,內藤如安對答如流,連連稱是,竟然把所有高級官員全部騙過去了。
當然,到這裡僅僅是跟沈惟敬同志平分秋色。不過後面他的舉動,將使他成為超越萌主的存在,他已經進入了忽悠的最高境界,口中有忽,心中無忽。
和談結束後,這位同志,拿出了一份由豐臣秀吉授意小西行長草擬的名單,大部分是日軍所謂戰國名將,交給明朝,作為分封行賞發衣服發公章的憑據
到了這裡,內藤如安同志應該心知肚明,所謂和談,就是扯淡玩。撿條命回去就不錯了,可是他竟然十分鄭重地把名單拿出來,交了上去,並且告訴明朝,這些人都是我大日本帝國的忠君愛國之人,希望明國方面不要遺漏。
內藤如安同志的執著精神,真是讓人欽佩。
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小西飛同志交出名單之前,特意劃掉了加藤清正和黑田長政的名字。
【小西家和加藤清正黑田長政的關係就好比李宗仁閻錫山馮玉祥之間的關係】
日本友人如此認真執著,我竟無言以對
到這裡,我們的萌主和日本萌主不約而同長出了一口大氣,終於混過去了。
不過,也就開森了一個月。
萬里二十三年正月,明朝派遣臨淮厚李宗誠,都指揮楊方亨,帶沈惟敬一起前往日本宣旨
十二月,封議定,命臨淮侯李宗城充 正使,以都指揮楊方亨副之,同沈惟敬往日本,王給金印,行長授都督僉事。
賣萌在繼續 這次的主角是我們的正使 李宗誠李大侯爺
侯爺作為一個國家的正式外交使節,在路上得知了名為談判實則扯淡的真相,竟然一怒之下【也可能是一怕之下】賣萌以保命,他跑了。。。。
棄璽書夜遁
正使跑了副使上,外交任務是要完成的。於是乎,什麼都不知道的楊方亨和什麼都知道的沈惟敬繼續向著霓虹前進~~
對於他們的來訪,豐臣秀吉表示十分高興,他安排了盛大的歡迎儀式,並決定,在日本最繁華的城市大阪招待明朝的使者。
倭於大版受封
到這裡我們有必要理一理雙方的思路
明朝方面
楊方亨不知道。
他認為他來是來揚天朝國威震懾宵小的。
沈惟敬什麼都知道,他的內心是崩潰的
豐臣秀吉不知道。
他認為雖然自己打了敗仗,但是明朝奇蹟般的表示了妥協,甚至要臣服,這象徵他天命所歸
小西行長什麼都知道,他現在欲哭無淚
九月,雙方第一次見面,氣氛十分融洽,在這一天,楊方亨代表明神宗,將冠服、印璽等送給了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很高興,並且要在第二天大庭廣眾之下宣布詔書
但沈惟敬和小西行長很清楚,當明天來臨,那封諭旨打開之時,一切都將結束。
事情無可挽回,除非有奇蹟出現。
有沒有奇蹟呢?
往下看
為了自己的腦袋和前途,小西行長經過整夜的冥思苦熬,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於是,在那個夜晚,他去找了一個人。確切地說,是個和尚。
根據豐臣秀吉的習慣,但凡宣讀重要文書,都要找僧人代勞,除了日本信佛的人多,和尚地位高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和尚有文化,一般不說白字。
小西行長的目的很明確,他找到那位僧人,告訴他,如果明天你宣讀文件時,發現與之前會談條件不同,或是會觸怒豐臣秀吉的地方,一律跳過,不要讀出來。
當然某些囑託,比如要是你讀了,我就怎麼怎麼你,那也是免不了的。
安排好一切後,小西行長無奈地回了家,鬧到這個地步,只能過一天是一天了。
無論如何,把明天忽悠過去就好。
第二天,會議開始。
從參加人數和規模上說,這是一次空前,團結的大會。因為除了豐臣秀吉和王公大臣,大小諸侯外,德川家康也來了。
作為豐臣秀吉的老對頭,這位仁兄竟然也能到場,充分說明會務工作是積極的,到位的。
更為破天荒的是,豐臣秀吉同志為了顯示自己對明朝的尊重,竟然親自穿上了明朝的服裝,並強迫手下全部換裝參加會議(皆著明服相陪)。
然後他屏息靜氣,等待著那個激動人心時刻的到來。
依照程序,僧人緩慢地打開了那封詔書。
此刻,沈惟敬的神經已經綳到了頂點,他知道,奇蹟會不會再次發生呢?
小西行長也很慌張,雖然事先做過工作,心裡有底,但難保豐臣秀吉興奮之餘,不會拿過來再讀一遍。
總而言之,大家都很緊張。
但最緊張的,卻是那個和尚。
昨夜小西行長來找他,讓他跳讀的時候,他已經知道事情不妙——要沒問題,鬼才找你。
而在瀏覽詔書之後,他已然確定,捧在自己手上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火藥桶。
全讀吧,要被收拾;不讀,不知什麼時候被收拾。
激烈鬥爭之後,他終於做出了抉擇,開始讀這封詔書。
隨著誦讀聲不斷回蕩在會場里,與會人員的表情也開始急劇變化。
小西行長死死地盯著和尚,他終於確信,忽悠這一行,是有報應的。
而德川家康那一撥人,表情卻相當輕鬆,畢竟看敵人出醜,感覺是相當不錯的。
沈惟敬倒是比較平靜,因為這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奇蹟沒有出現。日本那邊穿幫了!!!
小西行長被痛罵,所有參與人員被懲處。然後宣戰!
中方這邊,楊方亨同志的內心還是崩潰的。。這個可以理解,完完全全被人給賣了。。。
為了安全,他也選擇了賣萌,準確來說,就是瞞報。
初,方亨詭報去年從釜山渡海,倭於大版受封,即回和泉州。
然而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日本人要打來了,準確的說日本人已經打來了【人家沒完全撤退】
瞞不住了,就說唄
方亨始直吐本末,委罪惟敬,並呈石星前後手書。
皇帝表示很生氣 帝大怒
於是乎兵部尚書石星,談判負責人沈惟敬下獄,其中石星死的不明不白,沈惟敬被斬首。
然後,繼續打。
到此為止,這場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國際賣萌表演終於落下了帷幕
附本文參考書目
《明史-列傳第二百八 外國一 朝鮮》
《懲毖錄》
《李朝實錄》
《中國朝鮮韓國關係史》
《象村稿》
歷史系碩士論文無數。。
當然你是不是覺得上面的參考書目太高大上,給你來個接地氣的
這是很多年以前的了 花樣秀簽名 ~
近期在公眾號發過的一篇文章,稍微改了下正好可以作為答案。
在談允賢的前半生,明朝官場就出了位天下無雙的逗比,著實讓大家笑掉大牙。他就是天順八年(1464)的進士,福建莆田人陳音。
《明朝那些事兒》有這麼一段:「西廠沒有辦理任何法律手續,逮捕證也沒一張,就跑到他(兵部主事楊仕偉)家裡去抓人,半夜三更,搞得雞飛狗跳,住在旁邊的翰林侍講陳音聽見動靜,十分惱火,拿出官老爺的派頭,隔著牆大喝一聲:『你們這樣胡作非為,不怕王法嗎?!』可對面的西廠特務倒頗有點幽默感,也隔牆答了一句:『你又是什麼人,不怕西廠嗎?!』」
書中這個鏡頭到此戛然而止,可實際上還有繼續。陳音聽後的反應是——音厲聲曰:「我,翰林陳音也!」(《明史》)
初看這裡,大家一定會以為陳大人是不畏權勢、剛正不阿的好乾部吧?其實不盡然,陳音此人不懼權勢,固然有其品性端正的成分在,但更多還是不諳世事,說話一根筋所致。《明史》說:「(陳音)然性健忘,世故瑣屑事皆不解。」陳音並不算知名人物,在《明事》里只是個龍套,《明史》記載也相對簡略。但各種筆記野史對他描寫卻繪聲繪色,稱為明朝第一逗比似並不為過。
作為國家行政學院的高幹,陳大人上班不坐私車、不開寶馬,而是騎頭瞎驢優哉游哉。他的基友、著名文臣李東陽覺得他沒點公務員范,就挑了匹好馬送給他。老陳開始鬥志昂揚地騎馬上班,過了幾天卻耍賴不幹了。老李問:「這馬是本尊精心挑選的,咋就不好了?」老陳很生氣:「我以前騎那匹瞎驢,路上可以寫六首詩;現在騎了你老兄的馬,就只能寫兩首啦!不合算,不合算!」
陳音兄有次翻郵箱,發現一封未讀郵件,打開發現是張請帖。到那天他就去了朋友家。朋友不上菜,他就一直喝茶。朋友奇怪地問:「是不是有什麼事?要不要這麼害羞!」陳音兄義正言辭地喝道:「你搞什麼鬼,不吃飯我來幹啥!」朋友覺得莫名其妙,但也只好端出酒菜。後來朋友總感覺別有隱情,掐指一算,原來自己是去年今天請客的!
陳音後來也購置了車,他有次下班對司機說:「今天我們去某位同事家。」司機開小差沒聽到,便還是拉他回自己家了。陳音進了房門後,東看看西看看,說:「嘿嘿,他家的布置好山寨窩家耶。」又看到牆壁上掛的古畫,大吃一驚:「這是窩家的東西,長了翅膀飛這了?」這時候僕人出來了,陳二貨作金剛怒目狀:「乃個吃裡扒外的也跳槽啦?!」
陳音兄也不是只會專業蹭飯,他其實也請朋友吃飯的。有次請了人就忘了這事,反而跑那仁兄家串門,直到飯點還賴著不走,朋友只好反過來請他吃飯。觥籌交錯之際,自家僕人跑來了。陳音兄沒看清楚,還以為是別家僕人,跳起來指著僕人大罵道:「你把我主人請走了,讓我到哪裡吃飯去?」
李東陽最喜歡逗他玩。曾經拿個骰子跟他打賭,說擲到幾點就能猜出背面幾點,陳音說:「這不可能的事情!」兩人賭了幾局李東陽全勝。後來陳音遇人就說李東陽天縱奇才,別人說這有啥奇怪,六面點不是固定的咩?他歡天喜地地找到李東陽說他也會,沒想到老李心機婊,準備一個道具骰子,這下陳兄又猜不對了。他仔細思考會,丟下句:「猴賽雷啊!」
最極品的一次還是陳音去吏部辦理組織考核,也不知道怎麼不小心就摸到了戶部辦公室。當時地方正往中央上繳國稅。陳音一看拍案叫絕:「我靠!賄賂公開進行都到這種地步啦!」
《明史》載:「(陳)音負經術,士多游其門者。」又載:「翰林中,學問該博稱(程)敏政,文章古雅稱李東陽,性行真純稱陳音,各為一時冠。」文章與李東陽、程敏政齊名,可見水平非同小可。如果說程敏政是文壇黃藥師、李東陽是文壇洪七公的話,陳音怎麼也是文壇周伯通。
他調任南京太常寺卿的時候,門生為他餞行時哭成一坨,大學士李東陽為活躍氣氛,在場出個聯說:「師弟重分離,不升他太常卿也罷。」陳音立即對曰:「君臣難際會,便除我大學士何妨?」滿座破涕為笑。可見他才思敏捷,也並非不會損人。只是生活上卻是這樣一個活寶,著實令人噴飯不止。
大眾、新銳、趣味
熱點知識化,知識娛樂化
長按識別或掃描二維碼關注公眾號「林屋讀書(linwudushu)」
http://weixin.qq.com/r/jjmSihbEDktxrVLp92yc (二維碼自動識別)
唐敬宗時期,在首都長安,有一個叫蘇玄明的算命先生,跟染坊工人張韶關係不錯。一晚,兩人喝酒,蘇玄明跟張韶說:「我給你算了一卦。我算定你會坐在皇帝寶座上,跟我共進晚餐。現在,皇上日夜不停地打獵玩球,很少在皇宮,正是你的機會。」
張韶立刻召集了100多名染坊工人和街頭無賴,把兵器藏在製作染料用的紫草里,裝上車,朝皇宮進發。一干人還沒到達目的地,就被巡邏的禁衛軍士兵發現了破綻,攔下來詢問。張韶心虛了,抽出刀殺了那個士兵,讓部眾拿起武器,大聲喊叫著向皇宮衝去。
當時,皇帝李湛正在宮裡與太監們打球,眼看變民砍開宮門闖進來,嚇得魂不附體,被一個太監背到神策軍大營里躲了起來。
一群人進了大殿,張韶坐上皇帝的寶座,請蘇玄明一起吃東西,興高采烈地說:「你小子算得真准!」然後繼續吃,沒下文了。蘇玄明沒想到張韶就這樣結束了,大驚:「難道你只為了這個?」張韶和蘇玄明面面相覷,終於發現兩人的溝通出了問題——蘇玄明是鼓勵張韶成就一番事業,張韶卻只當他要自己來皇宮吃飯!事已至此,跑也跑不掉了。正遇上軍隊趕來,張韶、蘇玄明和一干追隨者全都被砍死。
這就是著名的蘇玄明張韶謀反事件,如插曲花絮一樣記載在史書當中。從這段記錄來看,他們稱得上是國內最早的無厘頭實踐者,最有遊戲精神的人。(摘自《北方新報》
子路(仲由)和孔子。子路真性情,經常被孔子打擊,論語中有關他的章節,都很有意思。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孔子說顏回和自己一樣,可行可藏。子路跑去問:那要是領兵打仗,老師你會認同誰?然後孔子就鄙視他有勇無謀。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孔子感嘆天下無道,說如果乘木筏出海,恐怕會是子路跟著我。然後子路聽說了很高興,又被孔子鄙視了。
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孔子用兩句詩經誇子路,子路就天天念叨著那兩句,然後又被鄙視了一頓。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當然,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孔子見了德行不好的南子,子路就很不開心的鄙視孔子,孔子被逼無奈,指天發誓(這是孔子唯一一次發誓吧o(╯□╰)o),說:「我如果做了不合與禮的事情,就讓上天厭棄我!」
蘇東坡。
據說張先在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還寫了首詩: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
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蘇東坡得知此事之後就調侃道: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武昌有位口吃的王居士,蘇東坡特意寫了一首詩讓他念:「江干高居堅關扃,犍耕躬稼角掛經。篙竿系舸菰茭隔,笳鼓過軍雞狗驚。解襟顧景各箕踞,擊劍賡歌幾舉觥。荊笄供膾塊覺聒,干鍋更戛甘瓜羹。」王居士念著念著就想吞糞自盡了。
......
金聖嘆+10086,這人太可愛了,可以百度他的三十三不亦快哉。
其中一條:看人風箏斷,不亦快哉。
多惡趣味的可愛(??ω??)
其一:夏七月,赤日停天,亦無風,亦無雲;前後庭赫然如洪爐,無一鳥敢來飛。汗出遍身,縱橫成渠。置飯於前,不可得吃。呼簟欲卧地上,則地濕如膏,蒼蠅又來緣頸附鼻,驅之不去。正莫可如何,忽然大黑車軸,疾澍澎湃之聲,如數百萬金鼓。檐溜浩於瀑布。身汗頓收,地燥如掃,蒼蠅盡去,飯便得吃。不亦快哉!
其一:十年別友,抵暮忽至。開門一揖畢,不及問其船來陸來,並不及命其坐床坐榻,便自疾趨入內,卑辭叩內子;「君豈有斗酒如東坡婦乎?」內子欣然拔金簪相付。計之可作三日供也。不亦快哉!
其一:空齋獨坐,正思夜來床頭鼠耗可惱,不知其戛戛者是損我何器,嗤嗤者是裂我何書。中心回惑,其理莫措,忽見一狻貓,注目搖尾,似有所睹。斂聲屏息,少復待之,則疾趨如見,橄然一聲。而此物竟去矣。不亦快哉!
其一:於書齋前,拔去垂絲海棠紫荊等樹,多種芭蕉一二十本。不亦快哉!
其一:春夜與諸豪士快飲,至半醉,住本難住,進則難進。旁一解意童子,忽送大紙炮可十餘枚,便自起身出席,取火放之。硫磺之香,自鼻入腦,通身怡然。不亦快哉!
其一:街行見兩措大執爭一理,既皆目裂頸赤,如不戴天,而又高拱手,低曲腰,滿口仍用者也之乎等字。其語刺刺,勢將連年不休。忽有壯夫掉臂行來,振威從中一喝而解。不亦快哉!
其一:子弟背誦書爛熟,如瓶中瀉水。不亦快哉!
其一:飯後無事,入市閑行,見有小物,戲復買之,買亦已成矣,所差者甚少,而市兒苦爭,必不相饒,便掏袖下一件,其輕重與前直相上下者,擲而與之。市兒改笑容,拱手連稱不敢。不亦快哉!
其一:飯後無事,翻倒敞篋。則見新舊逋欠文契不下數十百通,其人或存或亡,總之無有還理。背人取火拉雜燒凈,仰看高天,蕭然無雲。不亦快哉!
其一:夏月科頭赤足,自持涼傘遮日,看壯夫唱吳歌,踏桔槔。水一時奔涌而上,譬如翻銀滾雪。不亦快哉!
其一:春眠初覺,似聞家人嘆息之聲,言某人夜來已死。急呼而訊之,正是—城中第一絕有心計人。不亦快哉!
其一:夏月早起,看人於松棚下,鋸大竹作筒用。不亦快哉!
其一:重陰匝月,如醉如病,朝眠不起,忽聞眾鳥畢作弄晴之聲,急引手搴帷,推窗視之,日光晶熒,林木如洗。不亦快哉!
其一:夜來似聞某人素心,明日試往看之。入其門,窺其閨,見所謂某人,方據案面南看一文書。顧客入來,默然一揖。便拉袖命坐,曰:「君既來,可亦試看此書。」相與歡笑,日影盡去。既已自飢,徐問客曰:「君亦飢耶?」不亦快哉!
其一:本不欲造屋,偶得閑錢,試造一屋。自此日為始,需木,需石,需瓦,需磚,需灰,需釘,無晨無夕,不來聒於兩耳。乃至羅雀掘鼠,無非為屋校計,而又都不得屋住,既已安之如命矣。忽然一日屋竟落成。刷牆掃地,糊窗掛畫。一切匠作出門畢去,同人乃來分榻列坐。不亦快哉!
其一:冬夜飲酒,轉復寒甚,推窗試看,雪大如手,已積三四寸矣。不亦快哉!
其一:夏日於朱紅盤中,自拔快刀,切綠沉西瓜。不亦快哉!
其一:久欲為比丘,苦不得公然吃肉。若許為比丘,又得公然吃肉,則夏月以熱湯快刀,凈割頭髮。不亦快哉!
其一:存得三四癩瘡於私處,時呼熱湯關門澡之。不亦快哉!
其一:篋中無意忽檢得故人手跡。不亦快哉!
其一:寒士來借銀,謂不可啟齒,於是唯唯亦說他事。我窺見其苦意,拉向無人處,問所需多少。急趨入內,如數給與,然後問其必當速歸料理是事耶?為尚得少留共飲酒耶?不亦快哉!
其一:坐小船,遇利風,苦不得張帆,一快其心。忽逢舟艑舸,疾行如風。試伸挽鉤,聊復挽之。不意挽之便著,因取纜,纜向其尾,口中高吟老杜「青惜峰巒過,黃知橘柚來」之句,極大笑樂。不亦快哉!
其一:久欲覓別居與友人共住,而苦無善地。忽一人傳來雲有屋不多,可十餘間,而門臨大河,嘉樹蔥然。便與此人共吃飯畢,試走看之,都未知屋如何。入門先見空地一片,大可六七畝許,異日瓜菜不足復慮。不亦快哉!
其一:久客得歸,望見郭門,兩岸童婦,皆作故鄉之聲。不亦快哉!
其一:佳磁既損,必無完理。反覆多看,徒亂人意。因宣付廚人作雜器充用,永不更令到眼。不亦快哉!
其一:身非聖人,安能無過。夜來不覺私作一事,早起怦怦,實不自安。忽然想到佛家有布薩之法,不自覆藏,便成懺悔,因明對生熟眾客,快然自陳其失。不亦快哉!
其一:看人作擘窠大書,不亦快哉!
其一:推紙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
其一:做縣官,每日打鼓退堂時,不亦快哉!
其一:看人風箏斷,不亦快哉!
其一:看野燒,不亦快哉!
其一:還債畢,不亦快哉!
其一:讀《虯髯客傳》,不亦快哉!
再來搬運一位萌主,剛才在知乎上搜趙大相關的時候想起來的,北宋初年的名將党進~
党進徼巡京師,市井間有畜鷹鷂音禽者,進必令左右解縱之,罵曰:"不能買肉供父母,反以飼禽乎?"大宗有藩邸,有名鷹鷂,令圉人調養。進忽見欲解放,圉人曰:"晉王令養於此。"且欲走白晉王。進遽止之。與錢令市肉。謂之曰:"汝當謹視此,無使貓狗所傷。"小民傳之為笑。
——《事實類苑》 宋 江少虞
党進在首都東京街頭治安巡邏的時候,發現有養鷂鷹和鸚鵡的就會命令左右把它們放了,然後還要罵這些養鷂鷹和鸚鵡的人說「怎麼不花錢買肉孝敬父母,反而去餵養禽獸呢?」,當時的晉王也就是未來的宋太宗趙光義也養了一隻鷹,有一天僕人出來溜鷹,被党進撞到了,党進照舊想把鷹放了再批評教育一番,剛要動手,僕人說呵呵這鷹是晉王讓我溜的我這就回去告訴晉王去,党進聞言立馬主動掏錢給鷹買肉,然後跟僕人語重心長的說這鷹你要小心照看好了可不能讓貓叼了狗攆了啊,這件逗(賣)比(萌)的事被大家知道後傳為笑談。
其實關於党進賣萌的軼事還有很多,詳情戳党進(北宋將領)謝 @喻聽話直邀,也來摻一腳賣個萌。
就我有限的史籍閱讀中,每看必笑,萌感爆棚的要數北宋的曹利用。
耳熟?
好吧,除了此公現代感十足的名字之外,我想大多數人記住他都是因為他在澶淵之盟中的那次壯舉。
自從盟約達成之後,曹氏在朝中的地位扶搖直上,從之前小小的鄜延路走馬承受並體量公事(什麼鬼?!)幾個三級跳就蹦到了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
估計他每天上朝走路都是這樣的。
說他萌,主要是此人身上時時透露著一股小人得志的賤意。
乾興年間,曹利用和他的同事王曾一齊加官進爵,二人在一個同級別的官位上發生了重合,真宗皇帝感念曹利用當年結盟之功,專門下詔澄清曹利用的地位在王曾之上。可是不久之後,王曾又升任昭文館大學士、玉清昭應宮使,再度位居曹相之上。事後要舉行謝恩儀式。此時的曹氏妒意滔天,憑什麼你丫在我上面?!
結果宋真宗與太后坐在承明殿久等眾愛卿謝恩,卻連根毛都沒見著……
後來一問才知道,是曹相公傲嬌病犯了,他不入殿,誰敢先行?皇上連忙派一班朝臣前去安慰他……
…………
…………
皇上派……
朝臣……
去……
安慰他……
你確定這真的是一國之宰執嗎?!
宰相的行業標準線不是肚裡能撐船嗎?!
「帝使同列慰曉之」是什麼鬼啊?!
最後皇帝拍板了:「曹愛卿,還是你在上面!」這事兒才算揭過。
從此以後滿朝文武都知道曹相公有個毛病,不管誰來了,他都要在上面,誰要是不懂規矩,相公可是要撒嬌的。再後來,真宗皇帝龍馭上賓,章獻太后臨朝,我曹更是不可一世,這時候就不只是永恆上位者這麼簡單的訴求了,他很莫名其妙地多了一個愛好:
《宋史·卷二百九十·列傳第四十九》:「利用奏事簾前,或以指爪擊帶鞓,左右指以示太后……」
太后聽政自然是要垂簾的,而這位曹相公的新愛好就是喜歡在簾前奏事的時候,用手指不時地去彈擊垂掛帘子的帶子……
………………………………
………………………………
曹相公,你有多動症么?!
曹相公,你抽羊癲瘋么?!
曹相公,你知不知道你這是在耍流氓啊?!
艹相公,你知不知道你這是在和當朝太后耍流氓啊?!
你當年澶淵之盟回來彙報工作的時候把手指頭貼臉上原來不是謹慎是手賤啊!!!
哦,曹相公,你們城裡人真會玩……
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不久之後曹相公就被擼了官貶到外地,路上就被人逼死了。
這樣賤萌的宰相,真是不好找……
這種人都能拜相,宋朝對讀書人可真不是一般的好啊……
是時候祭出這張圖了!
朱厚照,不適合做皇帝,但是是一個好玩的人。成天想著偷偷溜出宮玩,溜出關外打仗,還自封威武大將軍。因為不愛守規矩,成天被大臣們碎碎念。他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
以下摘自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
【明武宗朱厚照】
現在讓我們調整一下呼吸,明代三百年中最能鬧的一位兄弟終於要出場了。
據說清朝的皇子們在讀書時如果不專心,師傅就會馬上怒斥一句:
「你想學朱厚照嗎?!」
被幾百年後的人們當作反面典型的朱厚照並不冤枉,單從學習態度上講,他實在是太過差勁。
朱祐樘這輩子什麼都忙到了,什麼都惦記到了,就是漏了他的這個寶貝兒子。朱祐樘命不好,只生了兩個兒子,還病死了一個,唯一剩下來的就是朱厚照,自然當成命根子來看待,加上他老兄幼年不幸,便唯恐自己的兒子受苦,無論什麼事情都依著他,很少責罰,更別提打了。
這大概是世上所有父親的通病。
朱厚照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天不怕地不怕,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也沒有人管他,這很自然,連他爹都不管,誰敢管?
無數的敗家子就是這樣煉成的。
但朱厚照並不能算是真正的敗家子,據史料記載,他的智商過人,十分聰明,也懂得是非好歹,只是這位大哥有一個終身不改的愛好——玩。
玩,怎麼好玩怎麼玩,翻過來覆過去,天翻地覆,鬼哭神嚎,也只是為了一個字——玩。
請諸位千萬記住這個前提,只有理解了這些,你才能對下面發生的事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朱厚照就這麼昏天黑地玩到了十五歲,突然一天宮中哭聲震天,他被告知父親就要不行了,而他朱厚照將成為下一任的皇帝。
朱厚照先生並不十分清楚這句話的含義,在他看來,這不過是加了個名譽頭銜,該怎麼活還怎麼活,沒什麼變化。
內閣首輔大學士劉健再也看不下去了,便上書希望朱厚照兄不要再玩下去,要好好的做皇帝,並且他還在書中列明了朱厚照的幾條罪狀,比如不在正殿坐著,卻四處閑逛看熱鬧,擅自騎馬划船,隨便亂吃東西等等。
這些是罪狀嗎?
應該說對於朱厚照而言,這些確實是罪狀,劉健可是有著充足的理由的: 在家待著多好,幹嗎四處亂跑,萬一被天上掉下的磚瓦砸到,那是很危險的,有個三長兩短,大明江山怎麼辦?
騎馬也不安全,摔下來怎麼辦?划船更不用說了,那年頭還沒有救生圈,掉進水裡就不好了,為了大明江山,最好就不要隨便干這些危險活動了。
東西更是不要亂吃,雖然毒大米、爛花生之類的還沒有普及,萬一吃壞肚子的話,大明江山……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劉健苦口婆心地說了很長時間,可朱厚照對此只有一個想法:全是廢話!
老子當太子的時候就沒人敢管,現在做了皇帝,這個老頭子竟然還敢來多管閑事!
但這個老頭子畢竟是老爹留下來的頭號人物,是不能得罪的。
於是朱厚照搬出了一副忠厚淳樸的表情,老老實實地說道:"我明白了,今後一定改正。"
可是天真的劉健並不知道,如果相信了朱厚照先生的話,那是連春節都要過錯的。
這之後,非但沒有看見朱厚照兄懸樑刺股,勤奮努力,反而連早朝都不上了,更不要說什麼午朝,整天連這位老兄的影子也找不著。
正德十二年(1517),八月甲辰,夜。
朱厚照努力控制住自己顫抖的雙手,他很少這麼緊張,因為很快,他將要做一件極為冒險刺激的事情,人們都將被他蒙在鼓裡,包括那些不開竅的老頭子。
一個武官來到他的身邊,提醒他準備出發,這個陪同者的名字叫做江彬,他就是當年那個為朱厚照擋住老虎的人。今晚的這件事情,正是他提議的。
在夜幕中,朱厚照縱馬飛奔,衝出德勝門。一場偉大的冒險即將開始,再也無人能夠阻攔我!
朱厚照對老頭子們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這些古板的人總是阻攔他的行動,也不讓他自由活動,然而他也明白,治理國家不能離開這些人,所以他一直在妥協與反叛之間搖擺。
終於,在這個夜晚,他決定去一個極其危險的地方,以證明他的勇氣。他選擇的目的地是關外。
第二天一早,內閣大臣梁儲、蔣冕準備進宮見朱厚照,被告知皇帝今日不辦公,但很快他們就得到了宮中的可靠消息:皇帝昨天晚上已經跑了!跑了?!
梁儲的腦筋徹底亂了,他獃獃地看著蔣冕,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皇帝也會跑?跑到哪裡去?去幹什麼?
片刻,他終於反應過來,猛拍了同樣呆住的蔣冕一巴掌,大喊一聲:"愣著幹什麼!快吩咐備馬,我們馬上去追!"祖宗!你可千萬別出事,有啥意外,剮了我也承擔不起啊!
這兩個老頭子急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叫上幾個隨從,快馬加鞭去追朱厚照。
那邊急得要死,這邊朱厚照卻是心情愉快,一路高歌,他終於感受到了真正的自由。很快,他們到達了北京郊區的昌平,在這裡,朱厚照停了下來,發布了一道命令。
他的這道命令是發給居庸關巡守御史張欽的,意思只有一個:開關放我出去。
這位張欽實在不是個普通人,他接到命令後,不予回復,卻找到了守關大將孫璽,問他對這道命令的看法。孫璽同樣無可奈 "既然皇上發話,那就開門讓他出去吧。"
張欽聽後沉默不語,孫璽鬆了口氣,正準備去照辦時,卻聽到了一聲響亮的喝斥:"絕對不行!"
此時的張欽突然換了一副兇狠的面孔,抓住了孫璽的衣襟: "老兄你還不明白嗎,我倆的性命就快保不住了!如果不開關,就是抗命,要殺頭,開了關,萬一碰上蒙古兵,再搞出個土木之變,我和你要被千刀萬剮!"孫璽的汗立馬就下來了。"那你說該怎辦啊?"
張欽堅定地答覆道: "絕不開關!死就死,死而不朽!"
事到如今,就照你說的辦吧。
在昌平的朱厚照等到花兒也謝了,也沒有等到開關的答覆,他派人去找孫璽,孫璽裝糊塗,回復說御史(張欽)在這裡,我不敢走開。他無可奈何,去找張欽,張欽就當不知道,什麼答覆也不給他。朱厚照沒辦法了,只能叫鎮守太監劉嵩,劉嵩倒是很聽話,趁人不備就抽了個空子想偷偷去接,他順利到了關口無人阻攔,正暗自慶幸,卻看見門口坐著個人,手裡還拿著一把亮閃閃的劍。"張欽兄,你還沒休息啊?"張欽笑了,他揚了揚手裡的劍,只說了一句話:
"回去!出關者格殺勿論!"
朱厚照百般無奈,又派出了一個使者,以他的名義向張欽傳達旨意:皇帝下令,立即開關放行!
張欽也很直接,他拔出了劍,指著使者大吼:"這是假的(此詐也)!"
聽到使者的哭訴,朱厚照也只有苦笑著嘆氣了,他不過是喜歡玩,不要人管,可守門的這位仁兄卻真是不要命。
正在此時,上氣不接下氣的梁儲和蔣冕終於趕到了,上下打量一下朱厚照,看看這位仁兄身上沒有少啥部件,這才放了心。於是又是下跪,又是磕頭,說我們兩個老傢伙再也折騰不起了,大哥您就跟我們回去吧。
前有圍堵,後有追兵,朱厚照感覺不好玩了,他悶悶不樂地答應了。
所有的人都徹底解脫了,守關的回去守關,辦公的回去辦公,玩的回去接著玩。
再奔
梁儲和蔣冕都是由李東陽推薦的,也算是歷經宦海,閱歷豐富了,一般的主他們都能伺候得了,但這回他們就只有自認倒霉了,因為要論搗亂鬧事,朱厚照先生實在可以說是五百年難得一遇的混世魔王。
這二位兄弟畢竟年紀大,經驗多,他們估計到朱厚照不會就這麼罷休,派人緊盯著他,可幾天過去了,這位頑童倒也沒什麼行動。他們這才稍微放鬆了點。
其實朱厚照這幾天不鬧事,只是因為他在等待著一個消息。
很快,江彬帶來了他想要的訊息--張欽出關巡視了。
就在那個夜晚,他又一次騎馬衝出了德勝門。
第二天,蔣冕進宮,正準備去見皇帝,卻看見一個人影朝自己飛奔過來,他定睛一看,才發現原來是梁儲。這老頭也顧不上他,只是一邊跑一邊氣喘吁吁地喊: "又跑了,又跑了!"
真是倒了血霉,怎麼就攤上了這麼個主。啥也別說了,兄弟一起去追吧。
抱著上輩子欠過朱厚照的錢的覺悟,梁儲和蔣冕再次發動了追擊。可是這一次,他們沒有追上。
朱厚照吃一塹長一智,到了居庸關,並沒有貿然行動,卻躲在民房裡,確定張欽不在關卡里,這才一舉沖了出去,為防止有人追來,他還特意安排貼身太監谷大用守住關口,不允許任何人追來。張欽和大臣們事後趕來,卻只能望關興嘆。
至此,朱厚照鬥智斗勇,歷經千難萬險,終於成功越獄。
這是一次歷史上有名的出奔,其聞名程度足可與當年伍子胥出奔相比,在很多人看來,這充分反映了朱厚照的昏庸無能、不務正業、吃飽了沒事幹等等,總之一句話,他是個不可救藥的昏君。
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這樣一個細節:他躲避了張欽。
怎樣才能出關?答案很簡單,殺掉張欽就能出關。
其實以他的權力,殺掉一個御史十分簡單,而曾驅逐大臣、殺掉太監的他也早已意識到了自己手中的權力,但他卻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了躲避。
為什麼?
因為他是明白事理的,他知道張欽沒有錯,追他的梁儲、蔣冕也沒有錯,錯的只是他自己而已。他懂得做皇帝的規則,並且也基本接受這個規則,但他實在無法按照這個規則去做,他只想自由自在地玩。於是他選擇了鑽空子,和大臣們捉迷藏。
關外
一望無垠的平原,蕭瑟肅殺的天空,耳邊不斷傳來呼嘯的風聲,陌生的環境和景物提醒著他,這裡已經是居庸關外,是蒙古士兵經常出沒的地方,是一個極其危險的地方。
然而朱厚照興奮了,因為這正是他所要的,一個埋藏在他心底多年的願望將在這裡實現。
事實上,朱厚照之所以如此執著,鍥而不捨地堅持出居庸關,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做一件事,見一個人。這個人在《明史》中的稱謂叫小王子。
因為篇幅有限,只能貼這麼多,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明朝那些事》,裡面很多人物都很逗,當然也有很多令人肅然起敬的先人們。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公元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明孝宗長子,母親張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明武宗是歷史上很有爭議的一位皇帝。以往很多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然而通過近些年來歷史學界的研究,人們對武宗的認識有所改變,有人認為他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為人卻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極具個性色彩的一個人。廟號武宗,謚號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於北京十三陵之康陵。
個人覺得張震有幾分像他,比較帥的。
朱佑樘篇(朱佑樘是朱厚照的爹,因為自己身世非常凄苦,很溺愛朱厚照這個兒子)
可是歷史告訴我們,階級敵人是不會甘心失敗的,不久之後,朱佑樘就接到了萬貴妃的熱情邀請,希望皇太子(此時已冊立)殿下大駕光臨。
朱佑樘也沒想太多,松一松腰帶就準備上路,此時周太后卻站了出來,鄭重其事地告訴他: 「去到那裡,什麼也不能吃!千萬記住了!」
「要是一定讓我吃呢?」
「就說你吃飽了!」
到了地方,萬貴妃果然拿出了很多好吃的東西,和顏悅色地對朱佑樘說:「吃點吧。」 朱佑樘收住了口水,說出了違心的答案:「吃飽了。」
按說事情到這裡就算結束了,可是朱佑樘小朋友,世事難料啊。
「那就喝點湯吧。」
完了,這句沒教過啊!
他低下頭開始思考標準答案,一旁的萬貴妃卻仍在不停地催促著,要說這孩子心眼還真是實在,憋半天憋得臉通紅,終於蹦出了一句驚世駭俗的話:
「我怕有毒!」
萬貴妃目瞪口呆,看著一臉無辜的朱佑樘,幾乎當場暈倒在地:你小子也太直接了吧。 陰謀被搞成了陽謀,這下徹底沒戲唱了,那湯里到底有沒有毒也不重要了,太子殿下過了一回眼癮,就此打道回府。
萬貴妃暈倒前最後留言:「這小子現在就敢這麼干,將來還不得吃了我!」
北京保衛戰篇
跑得快的還能打上幾拳,跑得慢的就沒有福氣了,人群圍了幾層,後來的大人們只能撩起官袍,抬起大腳朝著被眾人包圍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馬順猛踩。 於是,這些平日溫文爾雅、埋頭苦讀的書獃子們一改往日之文雅舉止,無論打過架與否,無論是翰林還是堂官,也無論年齡大小,官位高低,紛紛赤膊上陣。 要知道,明代的官服並不是打架的專用服裝,為顯示官員的地位,他們的外袍比較寬大,有時走起路來還要提起下擺,免得踩到摔跤。 而且這些大人們上朝還戴著烏紗帽,就這麼一副裝束,怎麼能打架? 此時此刻也顧不得了,大人們壓抑不住心中的憤怒,丟掉帽子,捲起官服,紛紛上前痛毆馬順,還有個別人打得興起,甚至捲袖赤膊上陣。
海瑞篇
自從罵完皇帝,海瑞先生的名氣是一天大過一天了,無數官員把他當作榜樣,有些老百姓甚至把他的相掛在家裡,早請示晚彙報,成了不折不扣的偶像級人物。
現在皇帝死了,以海瑞的名頭,自然是無罪開釋,加官進爵,看守們也想求個進步,便打算投個機,請海大人吃一頓,將來也好有個照應。
飯菜送到牢房裡,海瑞一看,有魚有肉,再一算,太上老君的生日還差得遠,自己的生日更不靠譜,明白了,這是斷頭飯。
所謂斷頭飯,就是殺頭前吃的飯,一般說來都還不錯,咱中國人仁義,堅決不給閻王增加負擔,保證不讓一個餓死鬼去報到。當然了,這頓飯一般人都吃不下去——心理壓力太大。 可要擱到海瑞身上,那就是兩說了,海猛人二話不說,提起筷子就刨,狼吞虎咽,吃完了還要添,等到盤子能夠照出人影,他終於吃完了。
然後他坐了下來,看著看守,那意思是我吃完了,你們怎麼還不動手。
看守被他那種找死的眼神看得發毛,便小心翼翼地對他說:「海先生,你還不知道吧,皇上已經駕崩了,您很快就能出去了。」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被寫進了大大小小的史書,堪稱史上之奇觀。
在聽到這句話後,海瑞呆了一會,然後突然大哭起來,哭得撕心裂肺,哭到喘不過去,然後就開始吐,先吐這頓的,再吐上頓的,最後是黃膽水。
看守呆住了,他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嚇得魂不附體,緊緊貼著牆壁,一動也不敢動。 海瑞是真哭,嘉靖死了,他很悲傷,說來真有點諷刺意味,嘉靖信任嚴嵩、信任徐階,給了他們高官厚祿,結果一個把他當工具,一個把他當傀儡,唯一為他的死而感到悲哀的人,竟然是那個痛罵過他,又被他關進監獄的海瑞。
嘉靖,原來你竟如此的孤獨。
「海閻王就要來了!」
隨著幾聲凄厲的慘叫,中國歷史上一場前無古人,相信也後無來者的壯觀景象出現了:政府機構沒人辦公了,從知府到知縣全部如臨大敵,惶惶不可終日,平常貪污受賄的官員更是不在話下,沒等海巡撫到,竟然自動離職逃跑,
而那些平時擠滿了富商的高級娛樂場所此時也已空無一人,活像剛被劫過的,大戶人家也紛紛關門閉戶,聽見別人說自己家有錢,比人家罵他祖宗還難受。高級時裝都不敢穿了,出門就套上一件打滿補丁的破衣爛衫,渾似乞丐。恰巧當時南京鎮守太監路過應天,地方上沒人管他,本來還想發點脾氣,再一問,是海瑞要來了。於是他當機立斷——不住了,趕緊走!
走到一半又覺得不對,便下了第二道命令——換轎子!(按照規定,以他的級別只能坐四人小轎)就這樣連走帶跑離開了應天。
於是等海巡撫到來之時,他看到的,已經是一片狼藉,惡霸不見了,地主也不見了,街上的人都穿得破破爛爛,似乎一夜之間就回到了原始社會。
但這一切似乎並未改變海瑞的心情,他是個始終如一的人,該怎麼干還怎麼干,到任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張榜公布,歡迎大家來告狀,此外還特別註明免訴訟費,並告知下屬,誰敢藉機收錢,我就收拾誰。
告狀不要錢!那就不告白不告了,於是司法史上的一個奇蹟發生了,
每天巡撫衙門被擠得像菜市場一樣,人潮洶湧,人聲鼎沸,最多一天竟收到了三千多張訴狀,而海閻王以他無比旺盛的精力和鬥志,居然全部接了下來,且全部斷完,而結果大多是富人敗訴。
這是海瑞為後人津津樂道的一段事迹,然而事實上,它所代表的並非全是光明和正義,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人叫做刁民。
萬曆十三年(1585),經萬曆皇帝親自批示,海瑞被任命為南京都察院僉都御史,趕赴南京上任。這一年,海瑞七十二歲。
海先生是天字第一號職業官僚,接到命令即刻上路,連東西都不怎麼收拾(當然,他也沒多少東西),就去了南京。
而當他來到南京郊外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進城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太擠
海先生要來了!南京城轟動了,官員們激動了,商人激動了,農民也激動了,於是大家集體放了假,不做生意,不種地,凌晨就帶著被子,跑到城外佔地方,想搶一個靠前的位置,一睹海先生的風采。
由於人太多,導致海先生一直未能進城,被牢牢地堵在外面,直到南京兵部派出軍隊開路,這才把海大人迎了進來。
等到海瑞進了城,找到都察院住下來,才被告知,他不應該住在這裡,倒不是人家欺負他(誰敢),只是因為他老人家又陞官了。
萬曆兄實在是大方,感覺給個僉都御史(四品)還不夠意思,人還在路上,就下了第二道任命令,把海先生再提一級,讓他當了南京人事部副部長(吏部侍郎)。
據說這個消息公布後,南京都察院的御史們一片歡呼雀躍,興高采烈,而吏部的官員們垂頭喪氣,比死了爹還難受,但事實證明,他們還是悲觀了點,實際上,此時的海瑞先生壓根沒空去收拾他們。
因為他連家門都出不去。
自從進入南京,海瑞的家就被眾多聞名而來的粉絲圍得水泄不通,那架勢,比天皇巨星還要天皇巨星。
更讓人吃驚的是,在沒有汽車火車的當時,有很多人是從遠處走來的。最猛的當屬一位福建的老兄,據說他走了上千里路,穿壞了十多雙鞋,一個多月才到南京。
海瑞聽說此事,十分感動,以為他要伸冤,親自接見了他。
可是這個人進來後,只是看著海瑞,行了個禮,然後揚長而去。
有人問:你幹嘛來?又幹嘛走?
答:我只想看看海青天,看完了,不走還等什麼?
這就是清廉與正直的力量。
除了吸引大批擁護者外,海瑞還獲得了一個榮譽,一個前有古人,後無來者的榮譽。
中國的老百姓歷來都怕妖魔鬼怪,所以有貼門神的習慣,幾乎家家都貼,款式也不一而同,但門神的主要人物是固定的,也就是關羽、秦叔寶那一撥人。上千年來也就這麼幾個,畢竟要成為形象代言人要求太高,不但要能打,長得還得有特點(想把鬼嚇跑,沒特點不行)。
而現在,海瑞先生終於加入了這個光輝的隊伍,成為門神部隊的最後一名成員(此後再無編製)。在當時的南京,作為正義與公道的象徵,海瑞先生的畫像被貼得滿街都是,除了門上,客廳、卧室里也有人掛。據說每天看一眼,可以百病不侵,而且具有良好的避邪作用。
雖然經常忙於公共宣傳事業,但海瑞先生沒有怠慢工作,他沒精力去整治吏部的那幫人,卻也沒閑著,百忙之中仍向皇帝上了一封奏疏:
根據以往經驗,海瑞先生的文書,一般都是驚天地泣鬼神的,這篇也不例外。在文章中,海瑞先生建議,考慮到目前貪污情況嚴重,應該恢復太祖(朱元璋)時期的刑法,對貪污八十貫以上者一律處決,並將其剝皮,放在縣衙門口,警示後人。
於是大家真的憤怒了,惹不起你,總躲得起你吧。可海先生卻是躲都不讓人躲,不搞出個玉石俱焚誓不罷休。
客觀地講,海瑞的這封文書的確是過分了,且不說剝皮問題,都過了兩百多年了,經濟發展這麼快,確定死刑標準時總得考慮個通貨膨脹問題吧,當年買一棟房,今天也就能買點糧,為幾斤糧食就要剝人皮,兄弟你也太狠了點吧。
但在海瑞看來,他的做法是對的,當然,這只是他的個人想法。
萬曆兄雖然年輕,但神智也很清醒,他好言撫慰了海先生一把,就把奏疏丟進了廢紙堆。
而海先生在南京日盼夜盼,沒有等到剝皮匠的出現,卻等來了陞官的命令,由於工作努力,他被任命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那位四十多歲還不入流的教育局長,經過二十多年不可思議的經歷,終於成為了正二品(相當於正部級)的高級官員。
這回都察院的仁兄們完蛋了。
南京是明朝的第二首都,從六部到都察院,所有北京有的中央機構它都有,但畢竟皇帝大人住北京,所以除了南京戶部(管理南方戶籍)和南京兵部(統領南京軍隊)外,大多數機構都是擺設。
一般說來,只有在朝廷混不下去的,才會被發配到南京,美其名曰:養老。
都察院就是一個閑人部門,大家都沒事幹,罵人的自然也沒事幹,然而僅一夜之間,一切都已改變——海先生上任了。
由於上班沒事可干,自然就沒人去上班了,於是都察院的御史們總是自得其樂,逛街的逛街,看戲的看戲——工作沒前途,還不準偷偷懶?
海瑞先生的答案是不,他拿出了三十年前治理學生的方法來對付御史——記考勤。但凡敢於遲到早退的,必須到單位,哪怕沒事幹,也得坐在這裡。
雖然大家明顯表示出不適應,但海先生的威脅是很明確的——養老不是最慘的結局,下崗才是。
而隨著整頓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御史們才發現,原來一切才剛剛開始,海先生很快玩出了新花樣。
一次,有位御史過生日,在家請了戲班子唱戲,這在當年,應該是最尋常不過的事情,老百姓家也經常干,但海先生卻勃然大怒,把這位御史抓了起來,打了一頓板子,理由是:根據明太祖時期律令(注意這個日期),官員請人唱戲違法,所以是打你沒商量。
因為這件事幹得實在有點過,御史們的精神壓力開始陡然增大,每日在海先生的恐怖陰影下,戰戰兢兢,終於有一天,畏懼變成了憤怒。
在明代,御史專管罵人,從皇帝到掃地的,想罵誰就罵誰,除了一個例外——御史長官,要知道,那是頂頭上司,不到萬不得已,沒人願意給自己惹事。
[1156]
萬曆十四年(1586),御史房寰率先發難,攻擊海瑞大奸極詐,欺世盜名。奏疏一上來,朝廷就炸了鍋。海瑞這種傳奇人物,恨的人多,喜歡的也不少,大家開始吵作一團。而海瑞兄還是那麼有性格,啥也不說,上了個辭職報告——不想幹了。
吵到最後,報到了皇帝那裡,但萬曆兄的態度卻十分奇怪。他既不處理罵人的房寰,也不批准海瑞辭職。該幹嘛還幹嘛,搞得兩位當事人都非常納悶。
萬曆是一個很聰明的人。至少在海瑞的問題上,他比張居正要聰明得多。從一開始,他就沒打算真用海瑞,因為他很明白,這是個偶像型的人物,可以貼在門上,掛在牆上,燒香拜佛地供起來。
但絕不能用。
說到底,海先生只是個撐門面的。然而他自己,並不知道。
就這樣,他稀里糊塗地在這個位置上幹了下去,直到萬曆十五年(1587)的那個冬天,死亡降臨到他的頭上。
他沒有兒子,僅有的妻子女兒也已先他而去。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只有一個老僕人陪伴著他,在寒風呼嘯之中,海瑞對僕人說出了人生的最後遺言。
按照常理,像海瑞先生這樣的奇人,遺言必定非同凡響,往往都帶有深刻含義,比如什麼人生短暫,努力工作之類,或是喊兩句口號,讓大家熱血沸騰一番。
然而海先生的遺言既不深刻,也不沸騰,只是讓人瞠目結舌:
明天,你送六錢銀子到兵部。
說完就去了。
這是一句看上去十分無厘頭的話,也是威名赫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海瑞先生的唯一遺囑。
這句話的來由是這樣的:由於當年沒有暖氣,每逢冬天,兵部就會給各部的高級官員送柴火錢,數量也不多。
而在他死之前的那天,兵部送來了柴火錢,而經其本人測量,多給了六錢銀子。
這一次,我是徹底無語了。
在海瑞死後,他的好友僉都御史王用汲來為他收屍。遍尋海瑞的住處後,他只找到了幾件打著補丁的破衣服,和幾口裝著破衣服的破箱子。
為官三十年,二品正部級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這就是他的全部財產。
在聽說海瑞的死訊後,南京城出現了一幕前所未有的場景:男女老幼無論見過海瑞與否,都在家自發為他守孝,嚎啕大哭。出殯的時候,據說為他送葬的人排了上百里,整整一日,無人離去。
人民,只有人民,能公正地評價一個人。
如何評論這位傳奇人物,實在是一個難題,對的說了,不對的也說了,現在要搞個總結,實在談何容易。
在名著《圍城》中,錢鍾書先生借用別人之口,對那位命運多變的主人公方鴻漸做出了這樣一個評價:
你是個好人,卻並無用處。
我想,這句話也同樣適用于海瑞。
在黑暗之中的海瑞,是一個無助的迷路者
戚家軍的由來
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繼光因事出公差,事情辦完後,他沒有原路返回,卻兜了個圈子,準備視察民情。然而當他偶然路過一個地方的時候,卻看到了一幕讓他觸目驚心的情景。
他經過的地方,叫做義烏,他看到的場景,是打架鬥毆。
作為一名見慣殺人放火、屍橫遍野的軍事將領,戚繼光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相當強的,但他依然被這次鬥毆震驚了,因為這並非一次尋常的街頭流氓打架,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次載入史冊的鬥毆,是一次改變了抗倭歷史的鬥毆,是一次光榮、成功、團結的鬥毆。
事情是這樣的,義烏原本屬於經濟不發達地區,老百姓都很窮,偏偏老天爺夠意思,該地陸續發現許多礦藏,於是當地的農民紛紛離開耕地,改行當了礦工。
礦自然比糧食值錢,慢慢地義烏人發家致富了,這下子旁邊的窮兄弟永康(今浙江永康)不幹了,希望義烏能拉兄弟一把,有錢大家一起賺,有礦大家一起挖。
但義烏人不答應,俺們挨了那麼多年的苦,好不容易熬出點盼頭,現在你來吃現成的,你算老幾? 然而永康的窮兄弟們依然出發了,帶著農具、鐵鏟和管制刀具,向著夢想中的致富地點奮勇前進,反正窮命一條,當今世上誰怕誰,吃定你了!
義烏方面得到消息,立刻組織數千人前往攔截,雙方在義烏城外的八寶山(偏偏是這名字)相遇,就此開始了這場慘烈無比的鬥毆。
戚繼光之所以有幸看到這幕盛況,絕不是人家上午開打,他下午就趕到。真正的原因在於,這是一場十分特別的鬥毆,義烏的百姓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個事實——原來鬥毆也是可以曠日持久的。 自嘉靖三十七年(1558)六月起,義烏礦工、鄉民與從永康趕來的開礦者爆發械鬥,雙方參與毆鬥人數累計達三萬人左右,歷時四個月,直到十月秋收方告結束,死傷共計二千五百餘人。
那是讓戚繼光永生難忘的一幕,無數平凡的義烏百姓在那一刻變得如此不平凡,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大家一同上陣,用所有能找到的武器打擊敵人,農民用鋤頭,礦工用钁頭,連家庭主婦也拿起了菜刀,眼中冒著凶光,狂叫著衝進敵陣,大砍大殺,生人勿近。
他們不但砍人勇猛,還極具犧牲精神和優良的鬥爭傳統,父親傷了兒子替,哥哥殘了弟弟上,就連被人打到剩一口氣,抬到家就死的人,臨死前還要留下一句遺言:我死之後,你們接著打!
這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戚繼光由衷地發出了感嘆。
關於自己的所見所感,後來戚繼光曾對俞大猷講過這樣一番話:
「我自幼隨父從軍,轉歷四方,二十二歲參加會試,正遇俺答進犯,擔任警戒,後駐守薊門,曾親眼目睹韃靼鐵騎,來無影去無蹤,動如驚雷,堪稱迅猛。而後奉調入浙,與倭寇作戰,此類人善用刀劍,武藝高強,且性情暴戾,確為難得一見之強敵。」
然而頓一口氣後,戚繼光終於說出了心中的恐懼:
「征戰半生,天下強橫之徒,我大都曾見過,卻也從無畏懼。但如義烏人之彪勇橫霸,善戰無畏,實為我前所未見,讓人聞風喪膽,可怕!可怕!」
而對於這場長達數個月的械鬥,當地政府也沒有絲毫行動,既不理也不管,只是每天派幾個人去觀戰,對這種行政不作為的行為,戚繼光卻沒有絲毫怪罪——畢竟大家都是混飯吃,還想多活幾年,可以理解。 他只是急忙趕了回去,並連夜求見胡宗憲,說了這樣一句話:若准我在義烏徵兵四千,倭寇之亂必平!
胡宗憲略加思索,便同意了他的提議。
對於義烏人的戰鬥精神,戚繼光已經有了充分的信心,但為確保萬無一失,他決定提高招兵標準條件,只有最為精銳、最為勇敢的義烏人,才能成為這支強大軍隊中的一員。
少林寺
就在胡宗憲一籌莫展的時候,一支奇特的武裝出現了,他們組成了民兵聯防隊,四處圍剿倭寇。而更讓人驚訝的是,曾縱橫千里、無人可擋,連政丨府軍都不怕的浪人倭寇,碰到他們卻總是全軍覆沒,落花流水。 因為浪人們固然是劍道高手,這幫兄弟卻是高手中的高手——少林寺的和尚。
嘉靖三十三年(1554),南京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萬表終於無法忍受了,流動倭寇四處出沒,使他焦頭爛額,卻又無計可施。 苦思冥想之下,他突然靈機一動,召見了杭州及蘇州兩地的寺院主持,交給了他們一個任務。 幾天之後,一支由蘇杭兩地上百名和尚組建的巡防隊正式成立,主旨只有一個——殺死倭寇。 這幫和尚都是精挑細選的武僧,個個自幼苦練武藝,精通棍法,老家也都在附近,聽見倭寇兩個字就手癢,聽到消息,紛紛踴躍報名,經也不念了,抄起棍子就上了戰場。 事實證明,中華武術確實是博大精深,拿刀的武士干不過拿棍的和尚,管你什麼「陰流」、「劍道」,幾棍子掃過去全部滾蛋。 和尚聯防隊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應,在嘉靖三十三年(1554)至嘉靖三十六年(1557)間,該隊在杭州灣及松江府(今上海附近)一帶與倭寇作戰多次,無一敗績,令倭寇聞風喪膽。
朱高煦篇
鬧劇的終結】雖然這次造反以一種極為戲劇性的方式完結了,但搞笑並未就此結束,朱高煦先生將以他那滑稽的表演,為我們上演「朱高煦造反」這部喜劇的續集。朱瞻基確實是個厚道人,雖然很多人勸說他殺掉朱高煦,但他卻並沒有這樣做,只是將其關在了西安門的牢房裡,按說他對朱高煦已經是仁至義盡,可朱高煦偏偏就是個死不悔改的人。有一天,朱瞻基想起了他的這位叔叔,便去看望他,兩人沒說幾句話,朱高煦突然伸出一腳,把朱瞻基鉤倒在地。我每次看到這個地方,都百思不得其解,總是搞不懂朱高煦是怎麼思考的,他的腦袋裝的是否都是漿糊。既然腳能鉤到,說明兩人已經很接近,你上去撞也好,咬也好,掐也好,踢也好,都能起到點作用,這麼多方法你不用,偏偏就是鉤他一下,如同幾歲小孩的惡作劇,實在讓人哭笑不得。鬧劇還沒有完,吃了暗算的朱瞻基十分氣憤,老實人也發怒了,便下令用一口三百斤的銅缸把朱高煦蓋住,那意思就是不讓他再動了。可後來發生的事情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朱高煦先生突然又不幹喜劇演員了,轉而練起了舉重,他力氣很大,居然把缸頂了起來,但由於頭被罩住看不清,只能東倒西歪的到處走。呆著就呆著吧,你幹嘛非要動呢?這一動,就把命動沒了。朱瞻基從頭到尾見識了這場鬧劇,他再也無法忍耐了,於是派人把大缸按住,然後找來很多煤炭,壓在缸上,把煤點燃燒紅,處死了朱高煦。這種死刑方法極其類似江南名菜叫花雞的做法,不過名字要改成「叫花豬(朱)」。朱高煦先生就這樣結束了他多姿多彩的一生,他的一生,從陰謀家到喜劇演員,再到舉重運動員,無不是一步一個坑,極其失敗,但我們實在要感謝他,是他的搞笑舉動使得我們的歷史如此多姿多彩。我曾數次懷疑這段記載的真實性,因為我實在很難理解這位朱高煦先生的行為規律和原因,懷疑他是一個精神不正常的人。
王守仁之看《三國演義》的重要性
到了現在,我才不得不開始佩服朱宸濠先生了,因為雖然敗局已定,他卻並不打算逃走,趁著天色已晚,他將所有的艦船集結起來,成功地退卻到了鄱陽湖岸的樵舍。
他決定在那裡重整旗鼓。
下面發生的情節可能非常眼熟,請諸位不要介意。
由於陸地已經被王守仁軍佔據,為保證有一塊平穩的立足之地,朱宸濠當機立斷,無比英明地決定——把船隻用鐵索連在一起(連舟為方陣)。
當然了,他對自己的決定是很得意的,因為這樣做好處很多,可以方便步兵轉移、可以預防風浪等等等等。
這是正德年間的事情,距離明初已過去了一百多年,《三國演義》已經公開出版了,而且估計已風行多年。
我十分不解,朱宸濠先生既然那麼有錢,為什麼不去買一本回來好好看看?要麼他沒買,要麼買了沒細看。
朱宸濠先生,這輩子你是沒指望了,希望下輩子能夠好好學習,用心讀書。
這些事情忙活完了,朱宸濠總算鬆了口氣,他活動活動了筋骨,回去睡覺。
王守仁沒有睡覺,朱宸濠前半夜忙活時,他派人看,等朱宸濠完事了,他開始在後半夜活動,整整活動了一宿,搞定。
從後來的事情發展看,王守仁是應該看過《三國演義》的,而且還比較熟。
正德十四年(1519)七月二十六日 晨
朱宸濠起得很早,因為今天他決定殺幾個人。
在旗艦上,朱宸濠召開了戰情總結會,他十分激動地痛斥那些貪生怕死、不顧友軍的敗類,還特別點了幾個人的名,那意思是要拿這幾位拿錢不辦事的兄弟開刀。
可還沒等他喊出「推出斬首」這句頗為威風的話,就聽見外面的驚呼:
「火!大火!」
昨天晚上,王守仁作了明確的分工,將艦隊分成幾部分,戴德孺率左翼,徐璉率右翼,胡堯元等人壓後,預備發起最後的攻擊。
得力幹將伍文定負責準備柴火和船隻。
下面的情節實在太老套了,不用我說相信大家也能背出來,具體工藝流程是——點燃船隻發動火攻——風助火勢——引燃敵艦——發動總攻——敵軍潰退。
結局有點不同,朱宸濠沒有找到屬於他的華容道,看到漫天火光的他徹底喪失了抵抗的勇氣,乖乖地做了王守仁軍隊的俘虜,與他同期被俘的還有丞相李士實一干人等,以及那幾個數字(閔二十四、凌十一、吳十三)家族出身的強盜。
不讀書或者說不長記性的朱宸濠終於失敗了,並為他的行為付出了代價,他有當年朱棣的野心,卻沒有他的能力。
所以他也只能到此為止。
張居正的轎子
「張先生的交通工具是轎子。一般人坐一般轎子,張大人不是一般人,轎子自然也不一般。別人的轎子四個人抬,張大人的轎子嘛……
下面我們先詳細介紹一下此轎的運行原理以及乘坐體驗。
該轎子由真定地方知府趕製,轎內空間廣闊,據估算,面積大致不低於五十平方米。共分為會客室和卧室兩部分,會客室用來會見各地來客,卧室則用於日常休息。為防止張大人出行途中內急找不到廁所,該轎特設有衛生間,體現了人性化的設計理念。
此外,由於考慮到旅途辛苦,轎子的兩旁還設有觀景走廊,以保證張大人在工作之餘可以憑欄遠眺,如果有了興趣,還能作兩首詩。
而且張大人公務繁忙,很多雜務自己不方便處理,所以在轎中還有兩個僕人,負責張大人的飲食起居。
此外,全轎乘坐舒適,操作便利,並實現了全語音控制,讓停就停,讓走就走,決不含糊,也不會出現水箱缺水、油箱缺油、更換輪胎、機械故障之類的煩人事情。
你說這麼大的轎子,得多少人抬?
我看至少也要十幾個人吧。
十幾個人?那是墊腳的!三十二個人起,還不打折,少一個人你都抬不起來。張大人的原則是,不計成本,只要風頭!
相信我,你沒有看錯,我也沒有寫錯,關於這部分,我確定一定以及肯定。
順便補充一句,這頂轎子除了在京城裡面轉轉之外,還經常跑長途。張居正曾經坐著這東西回過荊州老家,其距離大致是今天京廣線從北京出發,到武漢的路,全部共計一千多公里。想想當年那時候,坐著這麼個大玩意兒招搖過市,實在是拉風到了極點。
這段史料不但改變了我對古代交通工具的看法,還讓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什麼賓士、寶馬、勞斯萊斯,什麼加長型、豪華型,什麼沙發、吧台,省省吧,也好意思拿出來說,丟人!
日子過得舒坦,工作也無比順利,張居正的好日子似乎看不到盡頭。然而事實告訴我們,只進不退的人生是沒有的,正如同只升不跌的股票絕不存在一樣。」
鄭和篇
鄭和在之後的五次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已經轉變為了和平交流和官方貿易,當然他和他的艦隊在這幾次航程中也干過一些小事,如下: 1調節國家矛盾,維護世界和平(暹羅與蘇門答臘); 2收拾攔路打劫,不聽招呼的國家(錫蘭山國),把國王抓回中國坐牢(夠狠); 3帶其他國家國王到中國觀光(蘇祿國代表團,國王親自帶隊,總計人數三百四十餘人,吃了一個多月才回去); 4帶回了中國人嚮往幾千年的野獸——麒麟(後來證實是長頸鹿)。 (這麼總結一下,發現這些似乎也不是小事)
王恕
先說這位王恕兄,在當時他可是像雷鋒一樣的偶像派人物,成化年間,混派官員們天天坐機關喝茶聊天,只有這位仁兄我行我素,認真幹活,俗語說:兩京十二部,獨有一王恕。可見他的威望之高。
而且此人還有一個特長——敢罵人。不管是皇親國戚還是達官顯貴,只要幹了壞事,被他盯上了一準跑不掉,一天連上幾封奏摺,罵到改正錯誤為止。
而且此人每次上朝都會提出很多意見,別人根本插不上話,到後來大家養成了習慣,上朝都不說話,先看著他,等他老人家說完了再開口。有幾天不知道這位老兄是不是得了咽喉炎,上朝不講話,結果奇蹟出現了,整個朝堂鴉雀無聲,大家都盯著王恕,提出了一個共同的疑問:
"王大人,你咋還不說話呢?"
朱見深算被煩透了,他每天都獃獃地看著這位王大人在下面滔滔不絕,唾沫橫飛,搞得他不得安生。他想讓王恕退休,可這位仁兄十分敬業,從成化初年(1465)一直說到了成化十二年(1476),朱見深受不了了,把王大人打發到雲南出差,後來又派到南京當兵部尚書,可就是這樣,他也沒消停過。
王大人時刻不忘國事,雖然離得遠了點,也堅持每天寫奏摺,有時一天幾封,只要看到這些奏摺,那個喋喋不休的老頭子的身影就會立刻浮現在朱見深的眼前。
就這樣,王大人堅持寫作,一直寫到了成化二十二年(1486),70大壽過了,可習慣一點沒改,朱見深總是能夠及時收到他的問候。
當年又沒有強制退休制度,忍無可忍之下,朱見深竟然使出了陰招,正巧南京兵部侍郎馬顯上書要求退休,朱見深照例批准,卻在上面加上了一句匪夷所思的話:
"王恕也老了,就讓他退休吧。"
看到這句話,大家都目瞪口呆,馬顯退休,關王恕什麼事?可朱見深也有一肚子苦水沒處倒:
同志們,朋友們,我是個不願意幹活的懶人,可也實在經不起嘮叨,不得以出此下策,這都是被王老頭逼的啊!"
王恕啥也沒說,乾淨利落收拾東西回了家,這一年他七十一歲。
朱見深是個得過且過的人,他在世上最怕的只有兩個字——麻煩。王恕這種人自然不對他的胃口,可是朱祐鏜與他的父親不同,他十分清楚王恕的價值。
於是在弘治元年(1488),七十三歲高齡的王恕被重新任命為六部第一重臣——吏部尚書。這位老兄估計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雖然年紀大了,卻幹勁十足,上班沒幾天就開始考核幹部,搞得朝廷內外人心惶惶。可這還沒完,不久之後,他向皇帝開刀了。
王恕表示,每日早朝時間過短,很多事情說不完(符合他的特點),為了能夠暢所欲言,建議皇帝陛下犧牲中午的休息時間,搞一個午朝。
這事要擱到朱見深身上,那簡直就算晴天霹靂,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但朱祐鏜同意了。
這就是明君的氣度。
王恕做了吏部尚書,開始折騰那些偷懶的官員
隆慶皇帝
公元1567年,朱載垕繼位了,年號隆慶,他等了二十多年,終於等死了自己的老子。不管怎樣,畢竟已經是皇上了,隆慶開始召集大臣們上朝。被嘉靖冷落了那麼多年,終於有了發言的機會,大家都十分激動,滔滔不絕,唾沫橫飛,甚至在朝堂上公開對罵,然而從第一天起,大臣們就驚奇地發現,這位皇帝似乎有點不對勁。因為無論下面吵得多熱鬧,上面的這位兄弟卻一句話都不說,始終保持沉默。
隆慶是個很可憐的人。他是嘉靖的第三個兒子,皇位根本沒他的份,安心做個藩王,好好過日子就行,可偏偏老天爺開眼,前面兩個都沒能熬過去,於是老三就變成了老大。但這對於他而言,實在算不上一件好事,因為嘉靖同志不但命硬,還極難伺候,能和他打交道的,也都是徐階、嚴嵩這類老滑頭,以朱載垕的智商水平,只能是重在參與了。
而現在看著下面這幫殺氣騰騰,臉紅脖子粗的陌生人,他經常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我怎麼會呆在這種地方,和這些人打交道?朱棣篇
朱棣明白,該來的遲早會來,躲是躲不過了,皇位去爭取不一定會有,但不爭取就一定沒有,而且現在也沒有別的退路了,朱允炆註定不會放過自己,不是天子之路,就是死路!
拼一拼吧!
不過朱棣仍然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時間,造反不是去野營,十幾萬人的糧食衣物兵器都要準備妥當,這些都需要時間,為了爭取時間,朱棣從先輩們的事迹中得到啟發,他決定裝瘋。
於是,北平又多了一個精神病人朱棣,但奇怪的是,別人都是在家裡瘋,朱棣卻是在鬧市裡瘋,專找人多的地方。
精神病人朱棣的具體臨床表現如下:
1、鬧市中大喊大叫,語無倫次(但可以保證絕無反動口號)
2、等到吃飯時間擅入民宅,望人發笑,並搶奪他人飯食,但無暴力行為(很多乞丐也有類似行為)
3、露宿街頭,而且還是一睡一整天,堪稱睡神。
此事驚動了建文帝的耳目,建文帝便派張丙(上有曰旁)和謝貴兩人前去看個究竟,此時正是六月份,盛夏如火的天氣,當兩人來到王府時,不禁為眼前的情景驚呆了。
可以捂蛆的天氣,朱棣竟然披著大棉被呆在大火爐子前"烤火",就在兩人目瞪口呆時,朱棣還說出了經典台詞:"凍死我了!"
這一定是個精神病人,張丙(上有曰旁)和謝貴馬上就達成了共識,並上奏給建文帝。
為避禍竟出此下策,何等耐心!何等隱忍!
問世間權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收到兩人密奏,建文帝很是高興了一陣子,精神病人朱棣自然也很高興,他終於有時間去準備自己的計划了。
朱棣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由於一個意外的發生,他的計劃破產了。
正當朱棣準備好大炮和彈藥準備炮轟濟南城時,城頭上出現的一幕讓他目瞪口呆,他立刻下令不許開炮,因為當他看到城頭上鐵鉉掛出來的那些東西時,他知道,打不打得下濟南只是小事情,要是開炮把這些玩意打壞,那才真是大麻煩。
到底是什麼東西讓朱棣如此投鼠忌器呢?鐵鉉手中似乎也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了,而且即使有什麼值錢的玩意,只要開炮打進城去,所有的一切都將歸自己所有了,還忌諱什麼呢?
事情滑稽就滑稽在這裡,鐵鉉掛出的這些玩意一點不值錢,但卻是真要命,就算你打死朱棣他也是不敢開炮的。原來鐵鉉找人連夜做了十幾個大牌子,上面工工整整地寫了"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幾個大字,掛在城牆的四周。
這些木牌子真是比防彈衣還頂用,朱棣在城下氣急敗壞,破口大罵,但就是不敢動真格的,而這一切都早在鐵鉉的預料之中。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的事情沒有朱棣不敢幹的,他敢對皇帝無禮,敢瞧不起皇帝,還敢公開造反,而這些木牌不過是用普通的木頭寫上幾個字而已,為什麼鐵鉉斷定朱棣絕對不敢損壞這些木牌呢?
如果說當時有心理戰的話,那麼鐵鉉應該就是其中高手,他準確地抓住了朱棣的弱點。朱棣弱點並不多,但確實是有的。他的弱點就是出兵的理由。
雖然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朱棣是反賊,但是朱棣畢竟還是有一定的理論支持的,這個支持就是他老子朱元璋的遺訓,所謂藩王靖難,掃除奸臣是也。其實也就是用老子來壓孫子。可是現在鐵鉉掛出這些自己父親的神牌,如果用大炮攻城的話,豈不是連老爹的神位也敢毀?
這是萬萬使不得的,朱棣何嘗不知道這些所謂神牌可能是鐵鉉派人上山砍了木頭下來,找幾個測字先生寫的,有何神聖性可言。但奇怪就奇怪在這裡,大家都知道這玩意是假的,可就是沒人敢動手去砸了它。而朱棣這種既當婊子又想立牌坊的心裡也被鐵鉉充分利用,弄出了這麼一幕滑稽戲。
城下的朱棣大炮齊備,兵馬強壯,只要命令開始攻擊,濟南唾手可得,可他暴跳如雷,有怒難發,就是不敢開炮。城上的鐵鉉得意洋洋,敲打著那些昨天可能還是山中林木的所謂神牌,以挑釁的眼光看著下面的朱棣,就差喊出"向我開炮"這樣的豪言壯語,那意思似乎是說:有種你就開炮啊!
朱棣沒種開炮,只好收兵回營,這應該是朱棣軍事生涯中最為窩囊和鬱悶的一天。
這一幕後來被很多電視劇引用,皆未註明轉載,在此本人也為鐵鉉先生申明一下,此舉為鐵鉉先生原創,他的智慧和這種玩弄敵軍於股掌之間的氣魄確實值得我們景仰。
毛文龍篇
——退守皮島。
畢竟只是個島,所以剛開始時,誰也沒把他當回事,可不久之後,他就用實際行動,讓努爾哈赤先生領會了痛苦的真正含義。
自天啟元年以來,毛文龍就沒休息過,每年派若干人,出去若干天,干若干事,不是放火,就是打劫,搞得後金不得安生。
更煩人的是,毛島主本人實在狡猾無比,你沒有準備,他就上岸踢你一腳,你集結兵力,設好埋伏,他又不來,就如同耳邊嗡嗡叫的蚊子,能把人活活折磨死。
後來努爾哈赤也煩了,估計毛島主也只能打打游擊,索性不搭理他,讓他去鬧,沒想到,毛島主又給了他一個意外驚喜。
·
天啟三年(1623),就在後金軍的眼皮底下,毛島主突然出兵,一舉攻佔金州(今遼寧金州),而且佔住就不走了,在努爾哈赤的後院放了把大火。
努爾哈赤是真沒法了,要派兵進剿,卻是我進敵退,要登陸作戰,又沒有那個技術,要打海戰,又沒有海軍,實在頭疼不已。
努爾哈赤是越來越頭疼,毛島主卻越來越折騰,按電視劇里的說法,住孤島上應該是個很慘的事,要啥啥沒有,天天坐在沙灘上啃椰子,眼巴巴盼著人來救。
可是毛文龍的孤島生活過得相當充實,照史書上的說法,是「召集流民,集備軍需,遠近商賈紛至沓來,貨物齊備捐稅豐厚」。
這就是說,毛島主在島上搞得很好,大家都不在陸地上混了,跟著跑來討生活,島上的商品經濟也很發達,還能抽稅。
這還不算,毛島主除了搞活內需外,還做進出口貿易,日本、朝鮮都有他的固定客商,據說連後金管轄區也有人和他做生意,反正那鬼地方沒海關,國家也不徵稅,所以毛島主的收入相當多,據說每個月都有十幾萬兩白銀。
有錢,自然就有人了,在高薪的誘惑下,上島當兵的越來越多,原本只有兩百多,後來袁崇煥上島清人數時,竟然清出了三萬人。
值得誇獎的是,在做副業的同時,毛島主沒有忘記本職工作,在之後的幾年中,他創造了很多業績,摘錄如下:
(天啟)三年,文龍占金州。
四年五月,文龍遣將沿鴨綠江越長白山,侵大清國東偏。
八月,遣兵從義州城西渡江,入島中屯田。
五年六月,遣兵襲耀州之官屯寨。
六年五月,遣兵襲鞍山驛,越數日又遣兵襲撤爾河,攻城南。
亂打一氣不說,竟然跑到人家地面上屯田種糧食,實在太囂張了。
努爾哈赤先生如果不恨他,那是不正常的。
可是恨也白恨,科技跟不上,只能眼睜睜看著毛島主胡亂鬧騰。
拜毛文龍同志所賜,後金軍隊每次出去打仗的時候,很有一點驚弓之鳥的感覺,唯恐毛島主在背後打黑槍,以至於長久以來不能安心搶掠,工作精力和情緒受到極大影響,反響極其惡劣。
如此成就,自然無人敢管,朝廷哄著他,王化貞護著他,後來,王在晉接任了遼東經略,都得把他供起來。
【牛是吹出來的】
楊善帶領著使團來到了瓦剌的營地,見到了也先派來迎接他的使者,可就在為他舉行的歡迎宴會上,楊善經歷了第一次嚴峻的考驗。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之前派出的使者受到太多的輕慢,也先對這個楊善並沒有多大好感,所以在他的授意下,宴會之上,接待人員突然以傲慢的語氣問了楊善一個極為讓人難堪的問題:
「土木之戰,你們的軍隊怎麼這麼不經打?」
正在埋頭大吃的楊善聽見了這個故意找麻煩的問題,他抬起頭,直視對方那挑釁的眼神,開始了緊張的思索。
為了處理好這一複雜局面,即不丟面子維護國格,又不跟對方鬧翻,楊善決定吹一個牛,雖然他之前可能吹過很多牛,但這次吹牛我認為是最完美的。
楊善突然愁眉苦臉起來,他嘆了口氣,說道:有些事情我原本不想說的,但到現在這個時候,還是告訴你們吧。
這句話說得對方一愣,連忙追問原因。
楊善這才看似很不情願地接著說了下去:「土木之戰時,我們的主力部隊不在京城,全部出征了(壯者悉數南征)。王振率軍輕敵而入,才會失敗,現在南征的部隊已經全部回來了,有二十萬人啊。再加上新練的三十萬軍隊,全部經過嚴格的訓練,隨時可以作戰!」
聽完這番話,也先使者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涼氣,可他們萬想不到,下面他們聽到的話將更為聳人聽聞,因為楊善先生吹牛的高潮部分即將到來。
六十多歲的楊善此時擺出了老奶奶給小孫子講鬼故事的架勢,繪聲繪色地為瓦剌人描述了一幅可怕的景象。
「我們在邊界準備了埋伏了很多火槍和帶毒的弓弩,你們被打中就必死無疑(百步外洞人馬腹立死),而且我們還在交通要道上安放了很多鐵錐(隱鐵錐三尺),你們的馬蹄會被刺穿,根本無法行動。」
估計楊善還是一個擅長編恐怖故事的人,他最後還煞有其實地對臉都嚇得發白的瓦剌人說:「實話告訴你們,每天夜裡你們睡覺的時候,我們派了很多刺客窺視你們的營帳,來無影去無蹤,你們還不知道吧!」
就這樣,楊善終於結束了他的牛皮,微笑著抬起頭,看著對面那些嚇得目瞪口呆的瓦剌人。
可光嚇人是沒有意義的,於是楊善繼續了他的表演。
他臉色突變,換上了一副悲天憫人的表情,發出了一聲嘆息:
「唉,可惜這些都沒用了。」
瓦剌人剛剛被這位仁兄那詭異可怕的語氣嚇得不行,突然又看他態度轉溫,搞不懂他玩什麼花樣,便追問他為什麼。
楊善這才說出了他最終的用意:
「我們已經講和,彼此之間就像兄弟一樣,怎麼還用得上這些!」
瓦剌人笑了,他們終於不用擔心那些火槍、鐵錐和刺客了,雖然這些東西並不存在。
楊善也笑了,因為他又成功地講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結束了這場飯局上的較量後,楊善動身去見也先,在那裡等待著他的將是一場真正的考驗。
【最後的考驗】
楊善終於來到了也先的面前,他明白,最後的時刻到了,他沒有豐厚的禮物,也沒有體面的國書,但他要讓眼前的這個一代梟雄心甘情願地與自己和談,並且免費(他也沒錢給)把朱祁鎮交給自己。
他要實現這個不可能的任務,要征服也先這個雄才大略的征服者,而他唯一的武器就是他的智慧。
果然,談話一開始就出現了問題,因為也先發火了。
也先之所以憤怒,是情有可原的,畢竟開戰以來,他吃了不少虧,此刻他抖擻精神,採用先發制人的策略,向楊善提出了一連串的責難。
「為什麼你們降低馬的價格?」(削我馬價)
「為什麼你們賣給我們的布匹都是劣等貨?」(帛多剪裂)
「為什麼我們的使者經常被你們扣留?」(使人往多不歸)
「為什麼你們要降低每年給我們的封賞?」(減歲賜)
問完之後,也先殺氣騰騰地看著楊善,等待著他的回答。
雖然也先的態度咄咄逼人,但他提出的這些問題也確實都是事實,而楊善作為一個只管禮儀的官員,這些國家大政根本就沒他的份,更不用說對外發言了。
但是現在他必須回答。
面對這樣的局面,楊善卻並不慌亂,他穩定住自己的情緒,表現得神態自若,腦海中卻在緊張地思索著一個得體的答覆,在過去五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他已經歷過無數的危機和困難,但他都挺住了,眼前的這個難關應該也不例外。
片刻之間,他已胸有成竹。
楊善笑著對也先說道:「太師不要生氣,其實我們並沒有降低馬的價格啊,太師送(要收錢的)馬過來,馬價逐年上升,我們買不起卻又不忍心拒絕太師,只好略微降低價格(微損之),這也是不得已的啊,您想想,現在的馬價比最初時候已經高了很多了啊。」
「至於布匹被剪壞的事情,我們深表遺憾,也已經嚴厲查處了相關責任人員(通事為之,事敗誅矣)。您送來的馬匹不也有不好的嗎,這自然也不是您的意思吧!」
也先連忙答道:「當然,當然,我可以保證,這絕對不是我的安排。」
此時最佳辯手楊善已經進入了狀態,他神采飛揚地繼續說了下去:
「還有,我們沒有扣留過您的使者啊,您派來的使者有三四千人,這麼多人,難免有些人素質不高,偷個竊或是搶個劫的也是難免,我們也能理解。而太師您執法公正,必定會追究他們,這些人怕被定罪就逃亡了(歸恐得罪,故自亡耳),可不是我們扣留他們的啊。其實歲賜我們也沒有減,我們減去的只不過是虛報的人數,已經核實的人都沒有降過的。」
「您看,我說得有沒有道理?」
正方辯手楊善的辯論題目「明朝到底有沒有虧待過瓦剌」就此完成。
反方辯手也先瞠目結舌,目前尚無反應。
在戰場上,也先往往都是勝利者和征服者,但這一次,也先被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老頭子徹底征服了,被他的言語和智慧所征服。
在這場辯論中,楊善狀態神勇,侃侃而談,講得對手如墜雲里霧裡,針峰相對卻又不失體統,還給對方留了面子,實在不愧明代第一辯手的美名(本人評價,非官方)。
而在這個過程中,也先表現得就很一般了,史料記載,他除了點頭同意,以及不斷說幾個「好」、「對」之類的字外(數稱善),就沒有任何表示了。
楊善再接再厲,發表了他的最後陳詞:
「太師派兵進攻大明,太師也會有損失,不如把太上皇送回大明,然後大明每年給太師賞賜,這樣對兩國都好啊。」
也先被徹底說動了,他已經被楊善描述的美好前景打動,決定把朱祁鎮送回去。
可當他喜滋滋地拿起大明國書仔細察看時,卻發現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你們的國書上為什麼沒有寫要接太上皇呢?」
這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你不說要接,我幹嘛要送呢?
楊善卻早有準備。
終究還是發現了,不過不要緊,有這張嘴在,沒有過不去的坎!
他沉著地說:「這是為了成全太師的名聲啊!國書上故意不寫,是為了讓太師自己做這件事,您想啊,要是在國書上寫出來,太師您不就成了奉命行事了嗎?這可是大明的一片苦心啊!」
聽到這段話,也先作出了他的反應——大喜。
也先被感動了,他沒有想到明朝竟然如此周到,連面子問題都能為自己顧及到,確實不容易。於是他決心一定把朱祁鎮送回去。
可是此時,又有一個人出來說話阻撓。
也先的平章昂克是個聰明人,眼看也先被楊善忽悠得暈頭轉向,他站了出來,說出了一句十分實在的話:「你們怎麼不帶錢來贖人呢?」
楊善看了昂克一眼,說出了一個堪稱完美的答覆:
「我們本來是帶錢來的,但這樣不就顯得太師貪財了嗎,幸好我們特意不帶錢來,現在才能見識到太師的仁義啊!」
然後他轉向也先,說出了這次訪問中最為精彩的話:
「太師不貪財物,是男子漢,必當名垂青史,萬世傳頌!」(好男子,垂史冊,頌揚萬世)
我每次看到這裡,都會不由得想找張紙來,給楊善先生寫個服字。
楊善先生把說話上升為了一種藝術,堪稱精彩絕倫。
而也先更是興奮異常,他激動地站了起來,當即表示男子漢大丈夫一言九鼎,兄弟你先安頓下來,回頭我就讓人把朱祁鎮給你送回去。
他還按捺不住自己的高興,不斷地走動著,一邊笑一邊不停地說著:「好, 好!」(笑稱善)
奇蹟就這樣誕生了。沒有割讓一寸土地,沒有付出一文錢(路費除外),楊善就將朱祁鎮帶了回來,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立功了,楊善立功了,他繼承了自春秋以來無數說客、辯手、馬屁精的優良傳統,深入大漠,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充分發揮了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敢死隊精神,空手套白狼把朱祁鎮套了回來,著實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可是楊善卻怎麼也沒有想到,他立下此不世奇功,得到的唯一封賞竟然只是從右都御史升為左都御史,應該說以他的功勞,這個封賞也太低了,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帶回來了一個當今皇帝不願意見到的人。
這些且不說了,至少朱祁鎮是十分高興的,他終於可以回家了。
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有一個人出來阻撓朱祁鎮回去。
其實在瓦剌,很多人仇視明朝,不願意放明朝皇帝回去,這並不奇怪,但這次不同,因為朱祁鎮做夢也沒有想到,阻止他回家的人,竟然是伯顏帖木爾。
伯顏帖木爾阻撓朱祁鎮回去,但原因卻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必須保證朱祁鎮回去後能夠當上皇帝,才能放他走!」
最近正在看《世說新語》,感嘆良多,文人果然是最萌的,寫下來就當做筆記了~
1.左思
魏晉時期的美男子很多,其中一個叫潘安,對沒錯就是那個潘安。他有個很有名的事迹就是,坐在馬車上逛街時,他的狂熱粉絲們瘋狂的往他車上投擲水果表達愛意,每次出行都能裝滿滿一車回家。
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
左思見了,尋思著這真是一個免費買水果的好辦法,絲毫沒有看到自己與潘安的差距,便也開始效仿潘安來一個遊街,當大街上的少女們激動地看到車,結果露出了一張左思的臉,整個人都卧槽了,紛紛憤怒地朝他吐口水,左思感到十分委屈,然後回家了。
《世說新語》對他的評價是「絕丑」,我倒是覺得他應該也沒那麼丑,只是跟潘安一起比較確實比較倒霉,惹怒了人家的粉絲。事實證明,不論哪個時代,粉絲都是很強大的生物。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丑,亦復效岳游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
2.王敦
發動「王敦之亂」的王大將軍當年被招為武陽公主的駙馬時,在公主家上廁所。從未受過的待遇。當廁所里的婢女端著塞鼻子用的干棗過來時,他以為是上廁所無聊吃的小零食,二話不說塞嘴裡吃了,婢女嚇尿了,要阻止也來不及了,不過解釋了王敦也只是萌萌噠一笑,whatever。上完廁所婢女便端著一盆水和盛著「澡豆」的琉璃碗來給他洗手,他以為是如廁完的甜粥,二話不說又一飲而盡了,婢女們都紛紛嘲笑他。
王敦初尚主,如廁,見漆箱盛乾棗,本以塞鼻,王謂廁上亦下果,食遂至盡。既還,婢擎金澡盤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飲之,謂是乾飯。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3.劉伶
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是個很有名的酒鬼,他是個很有意思的人,曾經帶著幾壇美酒坐著車到處亂晃,還讓人帶著鋤頭在後面跟著,跟那個人說:「如果我醉死了,那就把我埋了吧!」
劉伶因為酗酒生病了,他的妻子跪求他戒酒,還把他的酒具全燒了,他便認真的說,我這樣子需要好好戒,你幫我準備酒菜來祭祀神明,我要在他們面前起誓戒酒。他妻子開心壞了,急忙給他準備了祭祀的東西,他便跪在壇前,說:「萬能的神明啊,我是靠飲酒出的名啊,喝酒喝著喝著酒清醒了啊,我老婆的話你千萬別聽啊!」說完就把面前的飯菜吃完,又喝得酩酊大醉。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劉伶經常喝酒放浪形骸,把衣服全脫了在屋子裡嗨,眾人見了都譏笑他(估計是不忍直視),他就說:「我把天地當做我房子,我房子是我的衣褲,你們跑到我內褲里來幹嘛?」
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 為褲衣。諸君何為入我褲中?」
先寫到這兒,魏晉時期真的是個很令人心神嚮往的年代啊……
最後我提名一個我最喜歡的萌神——張飛!
推薦閱讀:
※怎麼判斷哲學體系是否完整?怎麼讓自己的哲學體系完整?
※如果諸葛亮北伐成功,會不會變成第二個曹操?
※如何評價呂蒙?
※有哪些看上去或聽起來比較有趣的歷史人名、字、號?
※王陽明的真的可以歸為儒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