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的二級運動員好像更容易達到,為什麼?

國家二級運動員的標準(男子)
萬米34分,馬拉松310.
三級運動員
萬米37分,馬拉松400.

本人10k自測最好成績約43分,半馬PB134. 前幾天在廣州完成首馬,由於缺乏比賽經驗,前程沖的過猛。最後403完賽。我認為如果我合理分配體力進4應該不成問題,以後再努力訓練,進入310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萬米34分對我來說是望塵莫及的,37分都很難達到。因為讓我全力沖一個1000米也未必能達到3分24的水平。

如果一個人萬米能跑到37分,那麼他馬拉松進4應該完全沒問題的,310都是有可能的。馬拉松和萬米的運動員應該是同種類型的,國內外有些馬拉松好手同樣也是田徑場里的萬米高手。那麼為什麼我國的田徑運動員等級標準裡面,馬拉松達到三級、二級的難度看起來要遠小於萬米呢?


更新,萬米破2級!

原答案—————

馬拉松二級運動員這個標準太水了,不要當回事兒,在上馬,這個前100都排不上~

相比萬米來說,萬米的二級確實難非常非常多,萬米能跑二級的估計不會把馬拉松二級當一回事兒了
至於為什麼制定這麼低的標準,可能跟制定標準那個年代有關吧,那時候比賽沒那麼多,跑馬的人也不多,所以要求不高,我猜測的哈~

那題主要跑310,萬米至少得39左右呢
如果想提高成績,還是多關注下自己的萬米水平吧,萬米達到三級以上了,多練下配速跑、長距離,所謂馬拉松二級運動員標準(310,配速430),跑著玩就進去了

答主我全馬250出頭,破二級了,但是萬米也才三級,也就是37分以內,萬米二級(34分鐘)還有一定距離
貼下全馬成績

萬米路跑

以前我很把二級當一回事兒,後來覺得還是萬米這些中長跑的標準比較有代表意義,所以呢,好好專註下速度耐力吧,速度耐力有了,全馬很容易就突破了,加油樓主!


體住你好,我是『半步馬拉松二級運動員』,之所以稱為半步 是因為現在的馬拉松運動員等級申請很難,而我成績達到了二級運動員水平。
(2015深圳馬拉松3小時7分鐘)
首先體住要清楚自己5k,萬米和半馬的成績,這些成績決定了你全馬的最好成績範圍。以萬米和半馬為準,馬拉松二級要求3小時10分鐘完成比賽,對應的配速是430,所以萬米至少要在45分鐘以內,半馬要在135以內。
其實萬米45分並不算快,和萬米三級運動員(37分)差十萬八千里。假如一個人萬米37分,他只需專註練長距離耐力和長距離高配速跑,全馬300以內都不是問題。

我認為我國的馬拉松運動員等級是需要調整的,你看馬拉松三級運動員400,二級卻需要310,整整差了50分鐘。所以對於馬拉松二級來說,馬拉松三級運動員可以說是「廢的」,也可以理解為不合理。
而馬拉松一級需要234,沒有天賦的人是根本達不到這個層次的。對於業餘運動員來說,馬拉松二級已是業餘中頂尖的存在,而業餘的一級運動員則是「半步」專業運動員。
偏題了,呵呵,不好意思哈


一年半以前首馬後提的問題,自答一下。

馬拉松已經破三,但目前我的萬米最好成績也剛剛進37分,就是達到三級。

其實根據一些經驗公式的預測,萬米37分對應的馬拉松成績是250左右,目前相對來說我還是萬米的能力更強一點。

萬米的二級確實要難很多很多。最近更新的2013版田徑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還是馬拉松310,10000米34分。這樣絕對是不合理的。原因真的只能問中國田協了。


10k我最好也是43分,全馬穩定在330附近。我覺得你對310想得太輕鬆了:)


是的,以前跑馬拉松的人比較少,訓練方法,裝備,傷病恢復技術也沒現在發達,所以定的及格線的難度太低了。
馬拉松三級的標準好像是3小時45分鐘左右吧?這個資質平凡的普通人認認真真跑2年是肯定能達到的。


我2014年第一次跑杭馬就350了,現在也沒能進320


其實不光馬拉松,我國100米、200米的國家二級運動員也不是很難,高中體育生一抓一大把,我高中那會兒這兩個項目就已經是國家一級了,還都是高中學生時代,基本屬於業餘~


進330了以後 每提高5分鐘都需要巨大的努力 不是動動嘴皮子就能進的 每5分鐘要練半年吧 你自己算

為什麼馬拉松標準沒有定太高 因為玩馬拉松的太少 這個標準 少說也是10年前定的 你想想 十年前有幾個承認賽事


馬拉松二級更容易,這是站在跑馬的人的角度看到的,站在專跑萬米的人的角度,應該是400更難。
萬米47分的人遠多於全馬400的人,專門練萬米,47分不難。全馬400的人,一般不是專門練萬米的,對應50分就正常了。萬米和全馬成績不是嚴格對應關係,兩者有不同的訓練方式,數據有差異正常。


首先附贈一個跑吧論壇的成績計算器 跑吧論壇 - 中國最大的馬拉松跑步網路信息交流平台!

全馬310對應的10K能力是40分鐘
400對應50分鐘

於是。。。這樣看好像的確是馬拉松比10K的難度低一點誒


非常贊同前面幾位朋友的答案;萬米是自己最喜歡的長距離項目,我想從一個非跑馬者的視角談談體會:

*****

我第一次跑半程是10多年前(體重95公斤),那個時候的訓練就是單純的累計跑量,對什麼節奏跑,間歇跑壓根兒就沒有概念;輔助會加入一些拉伸練習。記得那會兒成績是2小時15分,國外的山地半程,坡度很大;不過就是還原水平線的話,我覺得進2個鐘頭也難~~

六年前我接觸了網球,開始了系統的專項訓練;尤其是從14年中期,有針對性地去提升身體素質,加入了強力間歇練習:主要是300米間歇跑(10組),100米衝刺跑(10組),20米折返跑(10組)每周兩次。我每個周末都會跑一個12K,這個習慣已經保持了多年,從15年開始成績就穩固提升,到年末萬米能穩定跑進42分;來到16年9月份,萬米已經可以跑進40分了,半個月後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我再次回到了闊別多年的中學校園,塑膠跑道帶給了我新的啟發。。。後面就一發不可收拾。。。今年5月份萬米進38分,本月初突破37分。。。(目前萬米非力竭都能進40,現在的體重是76公斤

我的訓練模式跟其他幾位跑馬的朋友區別較大,我具體分享下自己的田徑場地訓練:

A - 400米*15組 每組控制在65秒內,組間休息2分鐘;300米,200米,100米,50米各兩組全力;組間休息2分鐘。

B - 800米*10組 每組控制在2分40秒內,組間休息3分鐘;500米+400米+300米+200米+100米各一組全力,組間休息2分鐘。

另外,我會選擇兩天時間再各拉4公里(14分內),結束後加入折返跑,衝刺跑和一些基礎素質練習。除去網球專項訓練的兩次;其它時間我以游泳和自行車為主發展有氧耐力,水中訓練還可以放鬆肌肉,緩解疲勞,效果不錯!

目前一周最多跑5次,一般4次。單從跑量的角度,與各位馬拉松愛好者相差甚遠;我還記得一位匿名用戶在間歇跑和10公里成績的答案里的觀點:中長跑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你可以通過不同的路達到同樣的目的對此我深有感觸!世界著名田徑教練克萊德哈特在他訓練計劃中也曾提到:速度型選手發展耐力素質比耐力型選手提升速度要相對容易的多~~

我想這些都從一個側面闡述了馬拉松二級同萬米二級的差異所在。

事實上,高強和強化型間歇跑或重複跑的挑戰要遠大於長距離拉練,肉體和精神都將承受巨大的考驗,但效果又是不言而喻的;日積月累,你將具備非常強大的高速漸進和長距離衝刺的能力。(馬拉松跑者多採用的普通亞索800實質上屬於發展型間歇訓練的範疇,重心發展高強有氧作業(亞極量)水平;假如你是奔著萬米去的,那麼你的800目標時間應該壓縮在220到230的範疇內,要盡量向強化型訓練靠攏,不過6~8組就足夠了。

仔細觀察徑賽8項(百米~萬米),生化體系逐級變化,但項目間又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個人的體會是,800米是提高也是檢驗專項素質的經典距離,無論是矯正跑姿,提升跑速,建立節奏知覺。。。這個跑上去了,後面就不難了。

總而言之,無氧耐力(速度耐力)的發展對長距離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只要肯下苦功夫,萬米成績還是可以突破的;你也許永遠達不到二級,但可以無限接近~~

*****

以上是一名網球選手的視角;一直走在精進的道路上,我從未想過在田徑項目上的達標,只是練著練著,興趣越加濃厚,感悟愈加深刻,兼項也就有了可能性。

跑了這麼多年,成長無止境~~


30分鐘就是一個比較大的台階,先進4,穩定330。


務實點,先跑到330再說吧,310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根本不可能達到的。不過你的半馬成績是挺好的,可能會有機會。


推薦閱讀:

只跑過半馬,可以上全馬嗎?
如何看待陳盆濱100天跑100個馬拉松?
馬拉松業餘愛好者有可能跑出稍遜專業者的成績嘛?
參加 2015 北京馬拉松是怎樣一種體驗?
半程馬拉松到全程馬拉松有多遠?

TAG:跑步 | 馬拉松 | 運動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