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小津安二郎在電影上的成就?
小津安二郎
研究生時正好寫過關於小津的論文,當時看了一些有關小津的研究,不過還記得的不太全面。且從小津電影的一些特點入手,拋磚引玉吧,這個問題最好有哪位電影史大神給解答一下。
小津似乎被稱作最為「日本」的電影導演,《東京物語》也經常出現在影史十佳或者其他榜單當中,影響力可見一斑。著名電影學者David Bordwell最喜歡的導演就是小津,稱他是完美的電影導演。
- 編劇
小津的電影大多是關於家庭瑣事,父子女間的關係啊,女兒出嫁啊之類的,情節簡單,看上去沒有較大的情緒起伏和戲劇衝突。對白簡單凝練,都是生活當中的大白話。這點和傳統敘事電影中以情節推動發展(plot-driven film)的電影有很大不同,小津的電影不以情節作為電影的推動力,情節或者是戲劇衝突被弱化,這也是導致許多人抱怨小津電影沒意思的主要原因。
- 攝影
小津最著名的就是低機位,固定機位,還有空鏡頭(pillow shot)的使用。尤其是低機位,模擬日本人跪坐在地板上的高度為視角,也成為日本文化的象徵符號。
這是《秋日和》當中的幾個截圖,機位基本都一樣。
再就是空鏡頭,這個主要出現在連接場次之間的過渡鏡頭,通常會有景物或者空房間或者外景的空鏡頭作為轉場
《東京物語》
《秋刀魚之味》
《晚春》
小津的鏡頭很少有運動,大多是固定的,偶爾在拍攝人物在外景走路的時候會有橫移。
另外電影轉入新一個場景的時候通常會讓空間先於人物出現,即通常是人物從畫外走入畫內,營造十足的空間感。
- 表演
小津喜歡用固定的演員,如原節子、笠智眾 等人。初看小津電影的時候覺得他們表演都十分僵硬,一顰一笑幾乎完全一樣,無論男女,如木偶一般,完全剝奪了演員自己的發揮。不過當你看進去了,習慣了之後,也就覺得這樣的表演方式其實還是挺有意思的,僵硬感也會逐漸消失。
- 剪接
小津的鏡頭和鏡頭都是最簡單的,直接銜接的,沒有什麼溶鏡啊,黑屏啊,或者其他剪輯方式。所以剪輯對他來說並不是「電影的二度創作」,這點和許多大導演都不一樣。很多導演都是拍了n多素材,各個角度,各個表演方式,然後全部拿到剪輯室然後慢慢剪。小津的電影基本上拍完了也就知道最後成片是什麼樣了。
小津電影的風格如此強烈,以至於風格本身可以凌駕於敘事本身之上,成為表意的主要方式,而這些電影技法的運用也逐漸成為帶有象徵性意味的表意符號。Paul Shrader有本書是寫小津、布列松還有德萊葉的,說他們三個電影都有一種transcendental style,我也不知道怎麼翻,類似是一種超驗的,神聖之意,大道無形的禪味吧。這可能是除了帶有小津標籤的電影技法意外,他對世界電影影響最大的東西吧。
還有一點很有意思,小津曾說電影是戲劇而不是意外事故。對於他來說,電影中的兇殺、暴力等等帶有很強刺激的戲劇化元素都是「意外事故」,是現實生活中不常見到的,可能是你一輩子都不會見到的,真正的生活是每天的吃喝拉撒,人的生老病死組成的,是我們看似無聊的日常點滴,這才是他所拍電影的最重要的元素。
推薦Donald Richie寫的《小津》以及David Bordwell的《ozu and the poetics of cinema》(小津和電影詩學)
建議找來毛尖對小津安二郎的影評與論文讀讀。
心放得下多大 世界就有多大
只能說一說對我的影響。
一部《晚秋》變成腦殘粉,因某門專業課與一門與小津有關的電影課上課時間衝突怒棄專業課。
推薦閱讀:
※日本電影「秋刀魚之味」,看完有什麼感受呢?
※如何評價小津安二郎執導的日本電影《東京物語》?
※電影《東京物語》的偉大之處體現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