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指揮家何時能夠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今年的維新讓我感慨萬千…原來這樣也能上維新(ノДT)…

那麼問題來了,我堂堂大中國竟找不出一個能操刀維新的指揮(⊙o⊙)?

請各位知友結合一下當前中國和世界的古典音樂的形勢,分析一下中國指揮離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究竟還有多遠。

PS:有知友說我「不要動不動就堂堂中華多少人balabala,你咋不說人家西方把這點東西玩了五六百年了。

你要問我支持不支持中國人去指揮維新,那我肯定支持;但是你這麼說我的話,對不起,我完全沒有這個意思(。?ˇ?ˇ?。)。
文化的積澱是很重要的,但是這並不妨礙去僅僅指揮一場維新。又不是讓你去把幾百年的古典音樂精華曲目全都指揮一遍(。?`ω′?)。
我只是單純的想知道中國離維新還有多少距離。

PPS:那位知友自己把答案刪了,都怪我手慢沒截圖(。??︿??。)


這是一個沒有大師的年代,這是一個平庸的年代。很多人都這麼說,但是如果只是出一個可以指揮維也納音樂的指揮我想在20年後還是有希望的,那個時候的競爭者極有可能就是韓國人。韓國跟中國很像,並沒有像日本這麼早的去西方學習西洋樂,誕生了一大批音樂家。但是現在這兩個國家的人,在世界一流的音樂學院裡面都占很大一個比例。下圖,是一張茱莉亞音樂學院的一次考試的照片。

我們可以發現亞裔占著很大的一個比例。在音樂學院中中國人,韓國人都非常多,而韓國人又是以特別能吃苦出名。所以我覺得如果20年後90後的音樂家起來了,我們的競爭對手很有可能就是韓國人。
而指揮這個專業是非常需要專業水準和排練的機會,在村上春樹寫的《我與小澤征爾的下午茶》名字具體我忘了,小澤談到他初中的時候就指揮他初中的學生樂團的機會,而日本的中學生樂團水準是非常高的,樂器之全,是現在很多我國綜合性大學都比不了的,就比如我們學院的缺雙簧管,管樂需要廈門愛樂或者老師來湊的。然後大家都知道小澤又去了紐約愛樂做了伯恩斯坦的學生。想想現在國內學習指揮專業的學生有多少的練習機會,有時候連洗菜都洗不了。我們都知道中國足球不行,大家都知道青訓不好。那音樂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音樂的青訓又何嘗不是。比如法國只有中國一個省的人口,但他們有150多所音樂學院,可以從小給他們免費提供學習音樂,於樂團配合的機會,而我們也沒有,只能寄託給中央附中的孩子。可是那只是鳳毛菱角,像足球一樣,並不能形成一個強大的音樂文化。而一個偉大的指揮家,他需要一個土壤,只有許許多多同行一起努力,創造出孕育音樂家的土壤,培養出一批批厲害的音樂家,才能在他們中間誕生一個偉大的音樂家。


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演奏的都是那些曲子,隨便站個人上去揮揮手,樂團開自動檔都沒問題。


等到古典音樂對亞洲 特別是中國 沒有歧視的時候,雖然被歧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作的…
再來一個像郎朗一樣驚才絕艷震動歐美的指揮家。
有生之年還是有希望的。

順帶一提
現在國內學音樂的狀態
完全是歪的。

為什麼近些年韓國古典音樂越來越強大,因為他們上個世紀留學歐美的青年音樂家們很大一部分都已回國教學,且教學氛圍是能者居上。經過這麼多年的改造,從根源上在扭轉著整個國家的音樂觀。
現在國內各種琴行爛老師…學院里一幫關係戶或者老古董,扭曲的音樂觀從最高層貫穿最底層。反而是在國外學到先進觀念的人回來沒有工作乾沒有學生教…音樂學院中好的老師也在孤掌難鳴…
什麼時候中國不論資歷排輩分,什麼時候論本事說話,什麼時候真正在追求音樂,別說指個維新,我看能再出個卡拉揚。
畢竟中國人其實還是蠻厲害的。


並不是說維新不好,但我想說指揮維新並不是指揮界的最高榮譽,有很多大師都沒指揮過維新。維新的曲目過於狹窄,私以為並不能代表整個古典音樂。

私以為問這樣的問題,就好比問中國人什麼時候能得諾貝爾獎一樣,功利心太重,要面子。


就目前這個狀態至少得很多年以後吧!國內圈子裡有些風氣一天得不到改善就不可能有那一天


中國是送錢的藝術。。。


出門左轉 ---------》周周 is waiting for u


推薦閱讀:

有哪些適合搬磚時候聽的古典音樂?
如何評價鋼琴家 Valentina Lisitsa?
為什麼少有特別優秀或頂尖的的女鋼琴家?
德沃夏克第九交響《自新大陸》被運用到哪些作品中當配樂?
朗朗和李雲迪有自己創作過的曲目嗎?

TAG:古典音樂 | 指揮 |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