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件藝術作品的好壞?

看一幅畫,怎麼樣的畫叫做好,怎樣的叫做一般或平平?如果說,看一件作品能不能與自己產生共鳴來作為好壞標準,那麼每個人標準都不一樣,是選取與大多數人產生共鳴才叫做「好」嗎?
求解


判斷好壞的事情還是交給藝術家吧。沒學過藝術創作理論,是沒辦法分析好壞的。

如果你對一個作品「有共鳴」,說明你「喜歡」。而「喜歡」和「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每個欣賞者都有權說自己「喜歡」或者「不喜歡」一個作品,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判斷一個作品的「好壞」。


從主觀上看,好的藝術品是你看第一眼就想永遠擁有的。


從客觀的角度上來說,好的藝術品都解決了特定時代的文化難題。透過時代經驗看到了文化在特定時代的問題並作出有效回應,並引導出藝術發展的積極方面等,就是好的藝術品。


藝術,從來沒宣稱過自己是只為了美而存在的。藝術就是藝術。沒有正負,沒有好壞,沒有褒貶。


的確每個人的喜好是不同的,我們也沒有資格指責別人的審美品位。但是,回到藝術作品本身的確是有「好壞」之分的。評判他們的標準也有很多,不是絕對的,交雜這個人觀念,需要專業性的人來評價,會相對客觀。


@SIYING LI 的邀請,謝了,說謝了是因為這個邀請讓我思考了很多,整理了下最近幾年的一些思路,通過書寫這個答案來梳理自己的一些思路。

這是一個可以寫一本書的話題,我非藝術相關專業,且學力有限,認識有限。僅僅能從自己理解的方面去回答。讓大家見笑了。更希望拋磚引玉,獲得更多大家好的回答。

所以這個答案只能是從我理解的一些方面回答,很片面,主觀。僅供參考,以下正文:

個人感覺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界定什麼是藝術品,也就是藝術品的定義。

按照中文wiki的定義:

藝術品,是具藝術價值的創意物品,它可能是實物如油畫,也可能並非實物,如一首音樂,儲存於電腦網路伺服器。

via wiki 藝術品

更可以看看英文WIKI給出的定義:

A work of art in the visual arts is a physical two- or three- dimensional object that is professionally determined or other wise considered to fulfill a primarily independent aesthetic function. A singular art object is often seen in the context of a larger art movement or artistic era

Physical objects that document immaterial or conceptual art works, but do not conform to artistic conventions can be redefined and reclassified as art objects. Some Dada and Neo-Dada conceptual and readymade works have received later inclusion. Also, some architectural renderings and models of unbuilt projects, such as by Vitruvius, Leonardo da Vinci, Frank Lloyd Wright, and Frank Gehry, are other examples.

The products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depending on intention and execution, can be "works of art" and include: land art, site-specific art, architecture, garden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stallation art, rock art, and megalithic monuments.

Legal definitions of "work of art" are used in copyright law;

via wiki Work of art

個人感覺,藝術品定義主要突出了這麼幾點:

  • 藝術品是有審美價值的。
  • 藝術品是一個大的範疇,既包括可見的畫作、各類工藝品、建築物,也包括非實物的音樂、電影,表演性質的舞蹈、戲劇等等,甚至還包括了各類未建成的項目的建築效果圖和模型。
  • 藝術品的概念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擴充,具體的藝術品已經擴充至虛擬物品,如數據產品。一些近一個世紀內產生的文化也被囊括在內,如漫畫、塗鴉、二次創作、惡搞文化。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英文wiki上指出法律上界定的藝術品有版權法作限定:也就是說大眾口中的藝術品同法律範疇的藝術品不同。

題主的這個問題我們單純去考慮大眾眼中的藝術品即可。

題主想問好壞,這裡有個問題,好壞是值得欣賞的好壞,還是用商品價格來論定藝術品的好壞?

我想從這兩個方面去探討。

個人的認識是,大眾眼中的藝術品,已經混淆了個人審美價值同藝術品的商品價值

個人審美價值是非常私人化的事,受個體自身的性格、後天教育、文化、生活環境等界定。

一個粗俗的例子,男性們喜歡的大馬士革刀可能在女性眼中不值一文。

拓展閱讀:論藝術的審美價值_yoyo_新浪博客

如我同一位畫家交流過,他告訴我他最喜歡的國內畫家是鄭思肖,國外的畫家是莫奈,談到梵高時,這位畫家對梵高的畫作不屑一顧,認為不過如此。

《墨蘭圖》,鄭思肖留下的唯一傳世作品。

目前收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想來這幅畫在這位畫家眼裡必然價值連城。

他的審美就是非常私人化的事,有自我的喜好,取向,在他心中,一定覺得自己的喜歡的幾個畫家的審美價值遠高於其他畫家的作品。

但這只是個人的審美取向,不代表更不能決定這些藝術品的商品價值。

如我對畢加索的超現實主義時期的《雕塑家》等畫作欣賞不來,但卻覺得同時期的達利的一些作品非常有趣,願意欣賞,思考。這都屬於我個人的審美。

畢加索.《雕塑家》

達利.《記憶的永恆》

但如果你問我為什麼喜歡達利的作品卻不喜歡畢加索的作品,我卻難以回答,這隻屬於我個人的審美,難以用語言描述,更無法用各類理論去框定。

如聽古典,我的一位朋友偏愛浪漫主義時期的肖邦等人,對巴洛克時期的樂曲不屑一顧,我卻偏愛巴洛克時期的巴赫等人,這都不構成矛盾,只能說是個人的審美價值。

如果是具體的例子,如室內裝修,每個人喜好的裝修風格必然不同,有人喜歡小家碧玉,有人喜歡大氣磅礴,都不矛盾。

同樣的,對於題主問題中敘述所說的:

「看一件作品能不能與自己產生共鳴來作為好壞標準,那麼每個人標準都不一樣,是選取與大多數人產生共鳴才叫做「好」嗎?」

我這裡能給你的答案就是,個人的審美價值是很私人化的東西,你喜歡什麼就去喜歡好了,沒必要從眾跟隨,即使你喜歡的作品大眾不喜歡也沒關係,都只屬於非常私人化的價值取向。

你覺得一個作品好了,那就是好,覺得某個作品不好,那就是不好,同大眾的審美,以及藝術品的商品價值,完全沒聯繫。

唯一的判斷依據只是作品本身能否讓你滿足審美需求,引發你的思考。

再說回藝術品的商品價值。

舉個小小的例子,一年前我參與一家會所的室內裝修,最後作傢具等的保險報價單,提交給保險公司。

其中一件傢具是這樣的:

這個衣櫃我做的保價是70W,保險公司接受了,保險報價單上我標註的不是傢具,而是藝術品。(寫到這裡突然想到,請千萬不要轉載啊!謝謝各位了。)

實際購買這件傢具的價格當然遠低於我給出的報價,但問題在於,藝術品的商品價格到底如何界定,界定過程是不是模糊的?

插個插曲,世界上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的老闆Bernard Arnault同時也是世界上頂級的藝術品收藏家。

路易威登(LVMH)老闆伯納德?阿諾特夫婦(Hélène and Bernard Arnault),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這家奢侈品集團就開始資助法國的許多文化事業,而他們夫婦也與包括畢加索博物館館長在內的許多專家是好友,藝術收藏成為其維繫家族社交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via 馬繼東:中國有多少頂級收藏家

法國有一項法律規定,所有資助國立美術館或者公共藝術的企業,可以得到60%的免稅。不過,LVMH顯然並非僅僅為了得到這部分免稅。因為早在這項法律出現之前,即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LVMH集團就已經開始資助法國的很多文化事業。實際上,歐洲甚至從文藝復興時期就有很多大家族資助藝術家和文藝項目,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今天。對大財團來說,這一方面是宣傳自己的手段,一方面也因為他們自己就是藏家。

via 替博物館辦採購的全球頂級藏家伯納德?阿諾特

這裡有個拓展問題,Bernard Arnault對於藏品的追求是單純對美的追求嗎?還是說如新聞報道的有社交圈維繫、免稅,以及其他不可見的元素。

在可見的新聞範疇內只能看到這麼多。但個人的認識是,藝術品流通本身也參與了資本流通,甚至洗錢等運作。大眾眼見範圍的拍賣會、典當行等流通方式,都在流通過程中存在著不可見的暗面。

最終意味著,一件藝術品的商品價值,並不等同於它的大眾審美價值。

但大眾的審美取向卻會受到一件藝術品的商品價值影響。

是後世哪些收藏家的大力鼓吹炒作,是誰把梵高生平的故事一再流傳?如果沒有那些故事,梵高的畫作還會價值連城嗎?大眾欣賞梵高的畫作,是聽從了內心的聲音自我的審美還是單純以故事導向價值取代了自我的審美判斷?梵高的作品商品價格居高不下,存不存在一個營銷的過程和黑箱操作?

拓展閱讀:梵高生前最後畫作或拍出5000萬美元天價(圖)-中新網
葉永青的《鳥》這幅畫為什麼值 25 萬?是普通人看不懂藝術嗎?

都是個問題。

------end------


其他:當我們談論「藝術」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這個討論下的回答都挺值得閱讀的。


我與題主曾有過同樣的困惑,我也曾與我高貴美麗的老師討論過這個問題,得出的結論是:權力決定藝術。
忘了俄國哪個老頭說過了"在我們理解世界之前,已經有人告訴我們世界是什麼樣的。"還是有點道理的對吧。權力決定了很多的框架,社會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在這個框架下運行,很少有能跳脫出來,藝術也不例外。


如果只是欣賞的話,看自己的喜好。

如果打算入手,最好找個專業的藝術顧問,有這個職業。

如果想自己看出好壞的話,這個比鑒定古董還要費勁。要熟悉藝術史,要掌握多重藝術理論,要理解藝術的基本規則,要把握藝術市場的動向(不要以為藝術和市場是脫節的,兩者實際上是一體)。


最近剛好在思考這樣的問題,先正經答一發,感謝賞閱。

以下正文——————

評價藝術的好壞,創作者是被動的,欣賞者才是主動的。藝術終究是為了共享和傳達而服務的,所有的藝術都得回到欣賞者身上,自娛自樂、自賣自誇總歸是是狹隘、片面的。藝術的好壞不應該由創作者本人說了算,而應該是由足夠多的人欣賞後評價,盡量去除了個體主觀性後綜合而成的。這也是審美去精英化的核心,評分系統的合理存在就是一個實例。

對於欣賞者來說,藝術作品的好壞應該分為兩個角度進行評價。

一個是評價藝術作品的水平,也就是從技術層面偏理性地評價其「傳達方式」。這是基於核心知識體系來評判(對於繪畫就是筆觸、色彩組合、構圖等,對於音樂就是曲式、配器、編排、吐字、換氣、押韻等),已經有了一個總結出來的大致完善的標準,不掌握到一定的水平是絕對不可能在範式上有所革新的,或者說這些創新是不被承認、不能自成一派的(對於繪畫就是哪些顏色搭配在一起就是不搭調的、把構圖的關鍵集中在角落就是不合理的,對於音樂就是相隔幾度音程聽起來就是不和諧的、九和弦就是比七和弦還要不明朗的)。「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大眾對於這些細節基本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需要受過正規系統的相關教育的專家來評判(在這方面真正的專家並不會出現太大的分歧),這時候大眾就應該去學習專家的意見,進而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另一個是評價藝術作品的內涵,也就是從情緒層面偏感性地評價其「傳達內容」。這就沒有統一的標準去評判,也沒有沒有任何可供參考的東西(對於繪畫就是色彩的選擇等,對於音樂就是副歌旋律的走向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審美是一個很私人化的東西,完全基於個人喜好,每個人都能結合自己的經驗和性格領會作品的情緒渲染和深層意義,說到底就是作品能不能讓自己產生共鳴。這時候專家作為一個個體也是有主觀性的,所以大可不必盲目跟隨專家對於藝術作品的喜好,而應該忠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感動與啟發,每個個體的獨立主觀的感受都是有價值的;但是專家卻能夠更接近創作者的創作初衷,這對大眾藝術眼光的鍛煉是很有借鑒意義的,具體原因會在下文提到。

(這個時候就得說,大家根本沒有必要有隨波逐流的從眾心理。有些居心叵測的人為了提高藝術作品的商業價值,藉機營銷炒作,這就會使得大眾原本的審美一定程度受到外界影響,將個人純粹的審美有意引導為「政治正確」般的從眾審美加以混淆。)

以上兩個部分,即藝術作品的水平與內涵,在很多情況下是相互融合的(比如繪畫中想要表現力強應該用衝突的色彩複雜交織還是相近的色彩大片渲染,音樂中想要表現情緒濃厚應該用真音還是假音),但終究是不可混淆的兩個概念。所有人都有權利表達喜歡與否,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說出作品的水平高低。所以對藝術作品好壞的評判,離不開受過正規藝術教育、藝術品位較高的「專家」對大眾正確的引導作用。所謂藝術領域的專家,應該是一些能通過核心知識體系從作品中分析大眾看不見的水平細節,又能藉此比大眾更準確地解讀出創作者的創作初衷的人。好的藝術作品不一定是直觀易懂的,但一定是觸動人心的;專家與大眾的評價不一定是一致的,但專家一定是比較接近創作者的創作初衷的。當專家的意見和大眾的意見不一致時,大眾就應該盡量客觀地分辨專家的評價中有哪些是對於藝術作品水平的判斷、哪些是對於藝術作品內涵的理解,選擇性吸收、揚棄式學習。「作品誕生了,作者死了」,創作者在作品裡留下了一種解答(創作初衷),但作品本身可以有無數種解答。雖然創作者通過作品傳達的內涵是唯一的,但欣賞者給出的理解可以是非常多樣的,甚至可能與創作初衷背道而馳。這就導致很可能同一個作品放在某個時代里被大眾認為高端,放在另一個時代就完全不同,這完全能夠解釋和接受(不過要明確創作者推進藝術發展的貢獻肯定是毋庸置疑的)。而欣賞本身就是為了先給出自己的解答,再讓自己之後每次的解答接近於創作者的解答的概率更大;保留自己的解答,並接受創作者的解答——這就是提高自己的品位的過程。

總而言之,一件藝術作品公認的好的標準在於水平紮實工整或者高端前衛、內涵深刻入骨或者具有新意。前者往往分歧不大,有爭議的往往在後者。隨著審美去精英化的趨勢、大眾藝術品位的提高,相信對於藝術作品的好壞的爭論會平息很多,這是大家樂意看見的。


以上 轉載請告知並註明出處@張芮恩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藝術品?藝術的本質是什麼?根據《藝術哲學》作者丹納的觀點,藝術的本質在於把一個對象的基本特徵,至少是重要特徵,表現得越佔主導地位越好,越明顯越好。
但是是不是只要充分表達作者個人觀點個人感受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呢?不然,我們試想一下中世紀時期的繪畫,整個歐洲籠罩在保守、禁錮、感官和性壓抑中,作品表現的都是枯槁的四肢、比例失衡的大腦袋、深陷的眼窩,這些都真實得反應了作者的感受。再對比下文藝復興時期拉斐爾油畫里典雅美好的人體、米開朗基羅雕塑里的堅毅無謂、達芬奇作品裡藝術與科學的精妙結合…我們普遍會對後者產生認同和好感,除卻魯本斯等人不把人作為主題而是表現一種宗教情緒、一些人生觀念的天才,歷史上只要將人作為藝術的著眼點,也是如此評價的。因為藝術品經過千百年的流傳,經過不同風俗背景氣質的種族的評價,受到認可的那一部分,一定是多數人所共有的趣味和審美。
綜上, 能充分表現作者感受且使人感到身臨其境的,同時這種特徵感受來自於我們深層次的、共有的、且有益的作品,是優秀的作品。
當然,從主觀因素考慮,我覺得一件想買的藝術品就是好的藝術品!

先簡單答下,過後補充。


藝術無好壞。

有一個TED Talk曾說,走進一間gallery,你不會欣賞所有作品,但你可能與某一副共鳴,而共鳴的原因僅僅因為你個體的背景和經歷。

許多藝術在特地歷史背景里出名,被賦予了特殊意義,所以它們被定義為「好」。比方說某時期藝術家的反抗或新畫派的開創。

能和你同時喜歡上某一類型的畫或藝術或文學作品的人,精神層面可以交流。


藝術愛好者一枚。一件作品能不能成為藝術品,我覺得首先要被兩個群體所接受,第一就是藝術圈,你那個圈子裡的一些大佬或者有點權威的人說你的作品不錯,這是其一。其二,普羅大眾要覺得不錯,不管是被一些所謂的大師的溢美之詞所忽悠還是被一些無恥小編所蠱惑。總之要經歷這兩個接受,藝術品才能確立起地位。能不能傳世,就要看你是不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了


綜合其他的答案,我的觀點如下:

1.所謂的好壞是一個太籠統的概念,到底參考的標準是什麼,在哪一方面好或壞。我們最好把所謂的好壞表達得更具體一點。

2.我們可以把好壞重新定義為價值的高低,接著我們會發現其實沒有一個大一統的答案。原因很簡單,我們還是沒有直接量化的標準說一件作品的價值是多少,一件作品價值高於多少就好,低於多少就不好。

3.我們在把價值的標準更具體一點,例如市場價值(也就是價格),社會價值(包括知名度,地位等),審美價值(也就是喜歡不喜歡)等等。在每一個特定的標準里我們才可以把這個問題變得更好理解。

4.就像海岩說的,價格高的作品自然就好,其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也有很大的缺陷。作品好壞的衡量標準有很多個,例如對於一部電影的好壞,票房高低是一個產業(市場)標準,但也有文化(精神)上的標準。單獨的只看其中的一個標準就難免會有漏洞。在價值觀極其多元甚至有點扭曲的今天,所謂的價值,有時需靠良心去把握,這時候就要回到自己的內心,討論或難有公論。

5.必須承認,有相當部分的作品的好壞(例如畢加索的作品、現代藝術等),外行人是根本不懂的。我們來做一個類比,比如一瓶白酒的好壞,對於不喝白酒的人來說他們根本不懂,所以他們的觀點沒有任何意義。


欣賞藝術品,打個比方,就像你走在大街上,迎面走來一位美人兒,你覺得她美,她為什麼美?

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兩彎似蹙非蹙煙籠眉?

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

一個詞:到位!

對的,之所以你會覺得她美,是因為她方方面面都很到位。她氣質不凡,她五官端正,她眉眼耳鼻嘴唇長在了對的地方,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她給你的第一感覺就是美。

同理,一件藝術作品在你第一眼看到它時,你的第一感覺就是這件藝術品想要表現的。less is more ? 誇張? 荒誕? 歡快? 悲傷? 凄慘?

它表現的思想打動了你,它的表現手法你覺得很贊,它的細節處理非常棒,它的製作工藝達到了人類極限……憑此你可以很主觀地判斷其好壞。

但是藝術表現手法不盡相同,各時代流派,各作品產生的背景也不盡相同,想要完完全全的解讀一件藝術品簡直就是專家和骨灰級玩家所不能及。

當然,對藝術品的解讀也不是答主所講的如此簡單。以上鄙人謬論,歡迎有識之士不吝賜教。


給你一張白紙…


好的藝術作品我認為需具有三個特點:獨特,某個角度做到極致,突破時空、文化的局限。
個人認為越純粹的藝術作品與權利的關係越遠,很多優秀的藝術作品甚至完全相反於當時的權利審美,因為權利有時空的局限,而藝術作品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能讓不同時代的人感動,這正是藝術的魅力,藝術是最接近心靈的。


推薦閱讀:

有哪些國畫鑒賞專業書籍值得推薦?

TAG:藝術 | 藝術品 | 藝術品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