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非要有意無意的證明自己比別人強?
有適度的好勝心是好事,但在不爭不搶沒有利益衝突的時候,我過的好好的,為什麼總有人喜歡去做和我一樣的事然後去證明她們更厲害從而找到優越感?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整體和具體兩個角度講。
所謂的整體角度就是從人性的普遍角度來分析。
《影響力》這本書中有幾個實驗,正好可以試著分析你的問題。
實驗1:足球隊的稱呼
在期末考試結束以後,心理學家對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學生做電話調查,詢問他們該校足球隊上一場比賽的輸贏。
如果上一場比賽輸了,只有17%的學生會說「我們的球隊」;如果上一場比賽贏了,用到「我們」這個詞的學生就會增加到41%。
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人們對強者產生好感。因為沒人喜歡當弱者,所以人們更願意與弱者保持距離或差異。
因此「有人喜歡去做和我一樣的事然後去證明她們更厲害」本身不難理解
實驗2:估計身高
心理學家將一位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訪問者,依次介紹給澳大利亞某所大學五個班級的學生。但在每一個班上介紹他時,他的身份都不相同。
在第一個班上,他被介紹為學生;在第二個班上,他被介紹為實驗員;在第三個班上,他被介紹為講師;在第四個班上,他被介紹為高級講師;而在第五個班上,他被介紹為教授。
當他離開之後,心理學家要學生們估計那位訪問者的身高。結果發現,隨著地位每一次升高,學生們估計的身高平均會增加1.5厘米。所以,當訪問者是「教授」時比他是「學生」時,身高要高出6厘米。
這說明頭銜對人們有很大的影響力,一個人的頭銜越顯赫,人們對這個人的身高就估計得越高。這反映了人們仰視權威的心理。
有人喜歡證明自己比他人更厲害,正是要給自己貼上一個「強者」的標籤。「強者」的標籤顯然能夠利用
人們仰視權威的心理來為自己帶來虛名或者實利。
實驗3:按喇叭
心理學家在舊金山的繁忙路口做了一項調查。
當綠燈亮起的時候,如果前面停著一輛普通的經濟型轎車,久久不開,幾乎後面所有的司機都按了喇叭,而且大多數人按了不止一次。但是,如果前面停的是一輛豪華的高級轎車,只有50%的司機會按喇叭,其他人老老實實在後面等著,直到它開動為止。
這說明,人們會從車輛判斷車主的地位,畏懼有名車的人。
證明自己是強者後,能帶來他人的畏懼,顯然這是對自己有好處的。
上述三個實驗一等程度能解釋為什麼有的人喜歡證明自己是強者,尤其是在弱者面前。因為展現自己的強大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同,使他人順從和畏懼。
從具體角度分析:
我個人認為,很多人喜歡處處打壓別人一頭,很可能和這些人的成長環境有關係。
兒童時期,正是一個人的價值觀形成的時期,所以,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價值觀塑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育的本質應該是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努力進取,是基於自己原有基礎上的長足進步,而非去把誰比下去人。但是很多父母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卻是這樣的:「你看看鄰居家的XX,學習成績那麼好,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你再看看你」,「爸爸媽媽不如別人,所以你一定要給咱家爭口氣呀!」。在這種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會認為人和人利益是「非此即彼」的,而非「互利共贏」的,這樣的孩子,也最終只懂得競爭,不懂得合作,所以處處想壓人一頭,尋找優越感。
也有的孩子在比他人強的時候,父母就會大加讚揚,相反則是冷言冷語,甚至是拳打腳踢。長此以往這樣的孩子就會畏懼失敗,時時刻刻害怕不如人。因為畏懼成為弱者,所以總是打壓他人一頭的行為,也就不難理解了。
前者趨利,後者避害,但本質是相同的。這樣的人本身也是不良教育的受害者。所以遇到這樣的人也無需太過生氣,他們只是可憐蟲罷了。
這恰恰說明缺什麼才渴望得到什麼,時時想證明自己比別人強的恰恰就是內心不自信的表現。
看人不爽是自己修養不夠。應該從自身找原因,奇葩那麼多,你管的過來么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某些王者榮耀玩家的自信心過分膨脹?
※對於道德上的優越感~大家是怎麼看怎麼對待的?
※是否可以認為具有智力優越感的人群的智力水平高於社會平均水平?
※如何看待公知和所有既得利益者的滿滿的文化優越感?
※如果陸港問題是因為大陸的掘起和香港人失去優越感,那為甚麼香港搞事的大都是年輕人?
TAG:優越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