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狀元張信訓導王子,引用杜甫詩「舍下荀(筍)穿壁」出題,為何被認為是譏諷政權?

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替海門衛官作《謝增俸表》,中有「作則垂憲」;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作《長壽表》中有「垂子孫而作則」;福州府學訓導林伯璟作《賀冬表》中有「儀則天下」;桂林府學訓導蔣質作《正旦賀表》中有「建中作則」;澧州學正孟清作《賀冬表》中有「聖德作則」,「則」與「賊」同,被朱元璋視為罵太祖起兵當過賊,斬。懷慶府學訓導呂睿作《謝賜馬錶》中有「遙瞻帝扉」,「帝扉」被視為「帝非」,立斬。祥符縣教諭賈翥作《正旦賀表》中有「取法象魏」,「取法」同「取發」,太祖以為其諷刺當過和尚的那一段經歷,斬之。台州訓導林雲作《謝東宮賜宴箋》中有「體乾法坤,藻飾太平」,太祖分析出「法坤」與「發髡」同,「藻飾」與「早失」同,斬。德安府學訓導吳憲作《賀立太孫表》中有「天下有道」,太祖經過泛讀就得出「道」與「盜」同,立斬。狀元張信訓導王子,引用杜甫詩「舍下荀穿壁」出題,太祖精讀中發現實為譏諷大明天朝,張被腰斬。


補充說明裡那堆文字獄材料是有疑問的,陳學霖先生曾經討論過。不過朱元璋晚年發行的《教民榜文》里其實就寫明了有教官寫表箋時「謗訕」被誅殺的事,所以此事必然是有的,只是具體情形尚不清楚而已。

單說題目里這件事,其實明人是有記載的。見明代廣州士人、長樂知縣黃瑜的《雙槐歲鈔》卷2:

(張)信既狀元及第,自修撰進侍讀。

時韓王、安王、靖江王,以幼小,俱在文淵閣講學。偶與右贊善王俊華司憲,及韓、安二府長史黃章同坐,觀《杜詩絕句》云:"舍下筍穿壁,庭中藤刺檐。地晴絲冉冉,江白草纖纖。"章舉以為問,俊華曰:"此蓋傷唐室衰微,有所為而作,觀其無題可見矣。"信曰:"是時與貞觀之風大異,宜有此詩。"已而諸王至,言奉旨各寫古詩一首呈覽,信即以此詩與韓王寫去。御覽大怒,韓王曰:"張信教兒寫耳。"上由是惡之。

二十九年二月,同編修戴彝謄《敕諭女戶百戶稿》進呈,奉旨增二語。信還文淵閣寫成,仍舊弗增。彝勸信改易,不從,謂曰:"事涉欺罔,禍可蔇乎?"

這句詩描寫的是房舍衰敗的景象,被認為有負面的政治隱喻,張信卻讓韓王把這首詩抄寫進呈給皇帝,顯然很不吉利。不過這件事也只是讓明太祖對這位狀元公在心裡留下了負面印象而已。張信是此後才捲入政治事件死掉的。

三十年三月,坐覆閱會試落卷以不堪文字奏進,與章等同誅,而彝獲免雲。

這個「覆閱會試落卷」,指的就是中國科舉史上著名的「南北榜」事件。初考取中的進士全是南方人。明太祖認為有疑問,讓張信等人複核落榜卷子,挑選其中優秀者。結果張信被指控幫助主考官欺瞞皇帝,把質量最差的卷子挑出來上報。張信是寧波定海(今鎮海)人,屬於南方人,包庇這次科場案,屬於極大的政治錯誤。抄詩事件只是記憶力超群的明太祖給他找出來的一個附帶罪名而已。

不過按照洪武朝晚期的政治慣例,還是挑了另一個張信等人參與編寫的歷史讀物的毛病,把他們全打成了胡黨和藍黨。這樣處理起來就更「罪有應得」了。



推薦閱讀:

朱元璋為什麼能殺功臣?
朱元璋劉邦成為流氓皇帝,是因為他們推翻的朝代都沒有普及良好教育百姓群眾缺乏知識鋪墊和人生理念的原因嗎?
為什麼朱元璋說的是「我本淮右布衣」而不是「朕本淮右布衣」?
朱元璋開國時期明軍若與成吉思汗鼎盛時蒙軍作戰,朱能掃滅成吉思汗的蒙軍嗎?
如何看待朱元璋在北方禁止漢兒言語?

TAG:明太祖朱元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