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骨瘦如柴女孩得了軀體化障礙,總是覺得自己胖。難道相機和鏡子看不出她並不胖嗎?
一女孩總是覺得自己胖,於是經常節食減肥,家人都覺得她骨瘦如柴了,她還是覺得自己胖乎乎的。於是去找心理醫生,醫生說是軀體化障礙。難道相機這種機器都不能告訴女孩她其實很瘦嗎?或者鏡子呢?
占坑。這不是軀體化障礙,我猜是醫生把診斷說錯了。聽起來更像是軀體變形障礙(堅信身體的某部分發生了改變,但事實上並沒有),或進食障礙中的厭食症。因為並不是局部的變形或失真,所以判斷為厭食症癥狀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這是厭食症的認知特徵之一,叫體像障礙(body image disorder),通常指的是病人眼中看到的自己的形象比真實形象更胖,如下圖所示:
(圖片引自北京大學心理學系錢銘怡教授《變態心理學》課件)
相機和鏡子提供的證據是沒用的。因為胖或瘦不但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比誰胖,比誰瘦?),有時甚至可以認為是一個主觀的概念,取決於不同的審美標準(我說楊貴妃胖,而唐朝人覺得還好)。所以這並不完全是一個事實判斷。就好像我們不可能證明一個人是「美」或「丑」的。
你也許覺得你的朋友已經骨瘦如柴了,但如果她的參考標準是下面這個人……
那麼你的朋友就會覺得自己瘦得還不夠,總還是能發現一些贅肉在這裡在這裡在這裡……
她的焦點全都集中在那些不夠瘦的地方,這種聚焦本身就會加強她對體型的不滿。而那些「瘦」的部分則完全不被她關注,何況她整天看也已經習慣了,不至於發出「如柴」的感想。
相機和鏡子不是關鍵。要證明胖瘦這一主觀命題,所有的客觀證據都只有在一種條件下才能成立,即你的朋友本身就想承認自己是瘦的。但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你的朋友可能根本不願意。
她不願意承認自己瘦(於是,她還需要繼續減肥)的原因可能包括如下幾種:
1,她的自尊很低,缺乏自我價值感,體型是她在生活中唯一能掌控自己的方面;
2,體型對她的事業或前途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例如模特),自己又有完美主義的要求;
3,一旦她的體重增加,她會感到極其強烈的失控,羞恥,和自責;
4,她處於悲觀和自我厭惡的情緒之中,而控制體重是她最主要的用於調節情緒的方式;
5,她通過持續的過度的自我打擊和自我限制獲得人際關係(比如你對她的關心);
6,以上幾種的結合,以及其它一些我沒想到的原因。
現在你也許會覺得我偏題了,我回答的是「為什麼她不願意放棄減肥」,而你問的是「為什麼她不能接受客觀證據」,但是你如果仔細想一下的話,就知道我其實是在回應你的提問。
永遠不要試圖去說服一個體像障礙患者相信她是「瘦」的,就像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她腦子裡的想法也許是:這是一個好人,總在說一些好聽的話寬慰我,可是她其實根本不懂我。
這種說法是不是很耳熟?很多抑鬱症的病人也這麼說。——沒錯,進食障礙和抑鬱常常會共病。
這些病人經常讓我震撼,吃驚於一個人在頭腦中的自我設限,竟可以使他們的認知與現實偏差到如此程度。不過他們並不是瘋子,只是選擇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而已。不是幻覺也不是妄想。
總之,並不是勸病人相信自己已經足夠瘦了那麼簡單。如果情況已經比較嚴重了,例如,出現BMI小於17.5,閉經,電解質紊亂,汗毛增生,牙齒損壞,脫髮等情況,務必要及時送醫。
這個女孩的問題可能是神經性厭食症。
是以病人自己有意地嚴格限制包含,使體重下降至明顯低於正常標準或嚴重的營養不良,但仍恐懼發胖或拒絕正常進食。
對肥胖的強烈恐懼和對體形體重的過度關注是患者臨床癥狀的核心。有些患者即使已經骨瘦如柴但仍認為自己胖,或認為身體的某個部位胖,即體相障礙。
個別患者甚至有一種「只要食物入口立即感到身體胖起來」的特殊感覺。
任何客觀指標都無法改變患者的主觀態度。
這是一種幾乎僅見於年輕女性的心理生理障礙。神經性厭食症可導致嚴重營養不良,惡液質,對生命有嚴重威脅。
這類患者通常拒絕治療。
臨床治療以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聯合應用可有一定療效。
氟西汀,舍曲林可有一定治療效果。
這絕逼不是軀體化障礙。神經性厭食症吧…我覺得是認知有問題了…
體象障礙(body dismorphobia)是神經性厭食症的伴發癥狀之一。具體描述見這裡:
關於厭食症的「體像障礙」
http://www.hangzhou.com.cn/20040101/ca457945.htm原地址
[名詞解釋]
體像障礙對於自己的外形,絕大多數人是自我認可的。如果對自己的外形不滿、不舒服、難堪,並且迫切地、無止境地採取措施改變,就叫做體像障礙,是強迫症的一種。
[門診報告]
過度減肥是病
夏天到了,各種減肥方法開始大熱。不過,在浙醫一院精神衛生科的病房裡,因為飲食障礙(也叫厭食症或者減肥強迫症,是目前杭州體像障礙病人中最常見的一種)而接受治療的病人也在同期增多。
翻開住院記錄,病房的胡少年醫師和蔡巍醫師說,孩子最多,中學生和大學生都有,另外29歲以內的年輕人比較多。另外,蔡巍醫師說,不少孩子來自重點學校,像杭二中、杭高、外國語學校等等,輾轉來門診看病時,往往已經很重了,皮膚變得很薄,血管都能看見。
根據浙醫一院精神衛生科醫生對18-65歲的成人組作的統計,因為飲食障礙而過度減肥的病人,高峰集中在18-29歲的最小年齡組,這還不包括18歲以下的少年組,因為十五六歲的小病人也很多,他們收治過的最小的病人才12歲。杭州的、外地的都有,這個星期,他們又收治了兩個女孩,一個是杭州的,一個是外地的,才15歲。
女性比男性多5倍
飲食障礙是強迫症中的一種,男女老幼都有,胡醫師說,從他們接觸的病人來看,女性大大多於男性,比例在5∶1以上。
很多女孩一開始怕胖,用各種方式減肥,家人起初也不太注意,往往等到生命體征出現變化,比如說月經不來了、體重急速下降、吃不下東西才去醫院,而且這個毛病比較容易誤診,都是月經問題先看婦科、內分泌科,胃口不好先看消化科,其他科室治不好,這才輾轉到心理科或精神衛生科來看,蔡醫師說,這時候癥狀往往都蠻重了,程度嚴重的話,他們一般建議住院治療。
所以,如果家人有進行性消瘦,也就是短期突然變瘦,而且不能回復,伴隨有女性月經不來,胃口不好,特別怕油,看見奶油會幹嘔,另外如果發現孩子一個人偷偷躲在衛生間用手指扣喉嚨嘔吐,都要引起注意,必要的話及時帶他們到心理科檢查一下。
發病率跟發達國家接軌
蔡醫師介紹,杭州市最近針對18-65歲的成年女性作過一項調查,結果發現,患有體像障礙的比率達到了8.1%。這個數字很令他們吃驚,因為目前國際調查結果顯示,發展中國家患體像障礙的比率為3.5%,發達國家為8.19%,杭州的發病率為什麼已經與發達國家持平,他們覺得很難解釋。
醫生覺得,體像障礙是一個全球性的課題,與飲食文化、飲食結構有關係,另外跟社會風氣也很有關聯。
療需要1年以上
與強迫症的治療方式一樣,體像障礙的病人需要住院治療,通過藥物與心理疏導,一般需要1年以上的治療周期。
[故事]
跟自己身體過不去的人各有不同
體像障礙的類型不同,具體到個人身上,表現也各不相同,胡醫師講述了幾個最近收治的病人的故事———
厭食厭成了「白骨精」
厭食障礙是很容易死人的,死亡率將近50%,醫生的話很嚇人。
前段時間,來了一個18歲的杭州女孩,1.65米的個子,體重只有64斤。身上的肉和油都沒有了,看上去瘦得不成樣子。
女孩原來有100多斤,很漂亮,只因為她暗戀的男同學隨口說了一句:「你太胖」,就開始減肥。等到家長發現她月經不來了,營養極度不良,才開始帶著她去營養科、婦科看,最後找到精神科的時候,胃壁已經很薄了,東西吃不進去了,等到出院的時候,雖然體重恢復到了84斤,但她的大腦已經開始萎縮,開始出現記憶力減退等癥狀。
堅持減肥10年的男孩
有個男青年,最早來看病時還在讀高二,現在已經大學畢業,在銀行工作了。
高二的時候,他的成績很好,有一次考試沒考好,班長開了個玩笑,說大概是因為你的屁股大。
結果他開始狠命減肥,半年裡減了三四十斤。減肥的習慣持續了7年,一直到大學考上,畢業工作,減肥一直是他心頭的一塊石頭。1米76的人,體重不到90斤。除了嚴格限制每天的進食,比如說飯2兩,青菜半斤,肉1兩,牛奶250ml,還要堅持每天早上去游泳,幾次暈倒在游泳池邊。
他治療半年後,好起來了,但體重一直沒超過120斤,總說怕同事看不起他。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比較想問一個問題。。什麼時候在知乎從百度上搬上來的答案也能得到那麼多贊了?
其次我想為上述 @李松蔚的答案添加一下,很有可能她患的不是神經性厭食症,也有可能是神經性貪食症。實際上現在絕對的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已經非常少了,大多數伴隨有暴食症,只不過在吃掉大量食物之後會通過嘔吐、吃瀉藥、大量運動或是後期節食絕食,甚至洗胃等手段將身體清空,這些問題可以統稱為Eating Disorder(ED)。
題主想問的是「難道相機和鏡子看不出他們很瘦么?」
我自己166cm,八十來斤,大多數人都說我很瘦了但是我自己真的覺得還好,偶爾照鏡子看到自己的肋骨,或者摸到自己的骨頭的時候依舊覺得還好,好吧其實真的還好 = =
現實中我的小夥伴最瘦的曾經50斤不到,你沒有聽錯,是斤不是公斤。。身高160cm左右。在那種狀況下,她依舊覺得自己還好,就算連我們都覺得她真的夠了!還能活下去么?!的時候,如果不是她的身體真的出現問題,走兩步歇三步她可能會繼續瘦下去。於是現在她到了70斤,滿血復活。。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鏡子和相機能夠反映出問題來,只是她覺得不夠。因為她的身體還允許她繼續折騰,而且她已經習慣並享受那種繼續瘦下去的感覺,她還沒有找到要收手的理由。
另外我要補充的一點是,我們活著無非是需要一個活下去的目標,一個人把無止境的瘦活著是無限地渴望「正常」的飲食生活看做目標,也是一種目標,甚至比很多很多人的都明確。
----------------------------------------------------------視頻介紹分割線--------------------------------------------------------------
我不知道你那個朋友的具體情況,但是我能理解她的心情。如果題主是想要幫助她,建議題主去看幾個視頻。
1.《生命中的故事》很老的一部片子,土豆網有。
2.《sisters》微電影短片,土豆網有。
3.《狼狽》這個不是講飲食障礙的,但是有助於理解那種看似「瘋狂」的觀念和想法。
另外你可以推薦她去搜微信上一個叫做「一滴」的公眾賬號,上面整理出很多關於如何接受自己的文章,都是過來人寫的,個人覺得比只了解知識並且見多了ED患者的醫生更有說服力。
--------------------------------------------------------吃藥住院看法分割線--------------------------------------------------------
從始至終我非常不贊同在沒有想過要自己努力痊癒或者在沒有經過任何引導的情況下去就醫的做法,目前國內治療ED最有名的是北京六院,裡面的治療模式大致是:早上五點,中午十一點,下午五點吃飯,飯菜定時定量,必須吃完,吃完之後不允許做任何運動,要求靜坐。然後就是吃藥,一般都是吃氟西汀也就是百憂解,本來是治療抑鬱症的藥物,ED患者需要增加藥量。關於吃藥我只記得一句話:對於那些心靈不再純潔的人來說,幾乎所有藥物的劑量都可以減少一般,尤其是安眠藥。大多數人都是強制被送進六院長胖一點之後再被父母放出來,最後的結果大多數都是複發。因為在六院並沒有解決本質問題,那種看起來的健康並不是真的健康。
如果她變成一個大胖子,你又總是在心裡覺得她很胖,請問是她更健康還是你更健康呢?
-----------------------------------------------------親身實踐分割線---------------------------------------------------------------
不要問我「你為什麼不能好好吃飯?」「你怎麼這樣?」「你怎麼這麼噁心?」「你怎麼還沒死啊?」這種愚蠢的問題。我從十三歲開始就這樣了,期間「正常過」,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處於「不正常」的狀態,你讓我一下就改變自己這麼多年的飲食習慣?不要說十三歲之前的事情我記得的所剩無幾了,十三歲之前我根本不需要考慮肥瘦和吃飯這件事。
但是一點我可以確信無疑,那就是我現在每一天都可以過得比大多數人更坦然,更開心,更專註。
我皮膚光潔身體無恙,心情舒暢能夠專註地工作,比大多數人善於調節自己,這還不夠嗎?我理解到生活最深的艱難,這麼多年ED已經成為了我的朋友,我們和平相處,這為什麼就不是一種正常呢?
每一天我都把痊癒當做一個目標,並且努力去實現那個目標,我活得有知有覺我沒有荒廢自己的生命。
而你們總是把焦點放在「啊!就是她!她不能好好吃飯呢!怎麼會有這麼變態的人!」這個問題上,我只好笑而不語,繼續做我喜歡做的事情上去了~
-----------------------------------------------------一些建議的分割線----------------------------------------------------------
你的朋友很有可能是「以瘦為美」了現在,希望題主提醒她一個女孩子如果沒有烏黑濃密的秀髮(順便提醒她每天喝點兒黑芝麻糊什麼的),沒有紅潤光滑的皮膚(順便提醒她每天吃點兒蘋果什麼的),沒有柔軟挺拔的胸部(順便提醒她每天喝豆漿牛奶什麼的),沒有大姨媽不能生孩子!(順便提醒她每天吃一點紅棗)那還算是女孩子么?
別人看到她的第一反應只會是「啊!你好瘦!」而不是「我去你真美!」。
先讓她慢慢接受些食物,把身體養好。你們也不要忘記了你們的真正目的,不是希望她長胖,而是希望她健康,如果身邊的人把讓她長胖看做是為了她的健康、看做是為她好,那就大錯特錯了。
就像大家說的這是體象障礙,以前米國人的精神疾病分類系統(DSM-IV)中把他們歸入軀體化障礙中的一種,這種分類方法實在是非常sb,受到大家的一致吐槽,所以最新的精分疾病分類系統(DSM-5)中已經把它改在強迫症一類了
總覺得自己胖是一個人跟自己找茬的手段,跟是不是真的胖沒有必然聯繫。如果一個人小的時候沒有被愛好,長大了常常會試圖改進自己、證明自己來贏得別人的愛。 所以就會出現各種跟自己找茬的情況。 在整個社會以瘦為美的價值觀引導下,在娛樂界時尚界整天把瘦和美聯繫在一起的大環境下,大多數女孩兒身材達不到理想身材的標準。 於是身材就成了跟自己找茬的一個借口。
之前看到過一個笑話。孩子說:媽你看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打孩子不能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媽說:誰要教育你,打你就是看你不順眼!當我開始愛自己——卓別林
當我開始愛自己,我發現痛苦與悲傷都只是提醒我在過著自欺的生活。
如今,我知道,這就是『真實』
當我開始愛自己,我了解要勉強別人接受我的要求有多無禮,就算我知道時間不對而那個人也尚未準備好,即使那個人就是我自己。
如今,我稱之為『尊重』
當我開始愛自己,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我知道任何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情,都是希望我成長。
如今,我稱之為『成熟』
當我開始愛自己,我了解無論任何狀況下,我都處於恰當的位置與時機,所有發生的事件也都恰如其分,因此我可以保持鎮定。
如今,我稱之為『自信』
當我開始愛自己,我不再竊取自己的時間,我不再規劃宏偉的未來。今天,我只做那些能讓我喜悅、快樂、我喜歡去做並且讓我心中雀躍的事情,而且我按照自己的方式與節奏去做。
如今,我稱之為『單純』
當我開始愛自己,我把那些能迷失自我的,還有對我的健康有害的人、事、物都拋開。起初我稱這種態度為健康的利己主義。
如今,我知道那是『愛自己』
當我開始愛自己,我不再堅持要求自己總是對的,從此以後我錯的時候就愈來愈少了。
如今,我發現這是『謙遜』
當我開始愛自己,我拒絕繼續活在過去並且為將來擔憂,現在我只活在當下,也就是事情正在發生的那個時候。
如今我活在每一天,一天接一天,我稱之為『滿足』
當我開始愛自己,我發現我的頭腦會干擾我並讓我生病,但當我把頭腦與心連結,頭腦就成為我寶貴的盟友。
如今,我稱這種連結為『智慧之心』
我們毋需再害怕自己或他人的爭論、衝突或任何困擾。就算恆星碰撞,新世界由之誕生也是如此。
如今,我知道這就是『生命』 !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朗誦)
當我開始愛自己
不是專業心理學 只是剛好認識一個女孩有類似情況
一個好朋友 漂亮女生 身材也很好 但是她實際上患有eating disorders六七年 常常吃了東西就催吐 因為在她的"認知"中 她會心理上覺得自己胃被撐爆了 雖然在我看來她吃得非常少 同樣 她照鏡子或者是稱體重 多一點肉或者重了一磅會讓她痛苦到精神奔潰 這其實是心理上的疾病 她現在在接受治療 但是效果甚微 給題主的建議是如果你的朋友出現這種情況 一定要無條件支持她 鼓勵她 多表揚她 國內這方面的心理診療還是極其不完善 尤其父母很多時候不當一回事 對病人的打擊其實是非常大的 有條件一定要堅持治療 並且她真的需要身邊朋友親人的陪伴與支持 她們的痛苦真的是她們才知道 嚴重一點的對正常生活影響非常大 不能上課不能上班 很多人爲了轉移注意力很容易去酗酒甚至吸毒 但是治療一定要慢慢來 千萬不要逼她們吃東西 會受不了的
我有一個疑問,「讓她覺得自己不胖」與「讓她覺得胖是美的」,到底哪個會實現起來更困難?
相機和鏡子不是用來照臉的嗎
謝邀!
這是以eating disorder進食障礙癥狀體驗的體相障礙,參考李松蔚老師說的就可以了。
相機和鏡子(她本人是)看不出她並不胖。
我們認知有兩個方式,一個bottom up就是題主說的客觀信息所展現的,然後主觀上有所認識。
還有一個是top down就是主觀認知(過於強烈)影響對客觀信息攝入的理解。
參考,反社會人格覺得處處都是社會政府別人的錯,即使在旁人看來無可理喻。
題主說說的女孩子面對的是內心的不滿,內心的不夠好,內心的憤怒攻擊死亡等破壞性動力的紊亂所導致的癥狀。 所以外界的信息或許…… 不過如果小時被加太多這類信息的話會對這類信息屏蔽掉。
如果這位女孩子的體重過輕的話,強制住院或者輸液等治療手段是必須的。附加心理治療,心理諮詢的話要有足夠對這方面理解和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如果配合沙盤之類治療也會有效。
鏡子一定不管用,恢復期的病人看到自己的照片會覺得是瘦了,但放下照片「我胖」的觀念就回來了。需要專業的治療。
軀體變形障礙(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的診斷標準是:
1. 有關某些想像中外表缺陷的先佔觀念。如果確有輕微的身體異常,那麼患者的擔心明顯是過度的。
2. 先佔觀念引起臨床意義上的痛苦,或者對社交、工作或其他重要領域的功能造成損害。
3.先佔觀念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礙作出更合適的解釋。(例如:神經性厭食症對體形和大小的不滿。)
當然如果患者還有對軀體外觀除了「太胖」之外的擔心,例如還有諸如臉大,腰粗等過度擔心,也可懷疑共病軀體變形障礙。
我上大學之前,特別是在高中期間,以為自己的身材跟武大郎那樣,又矮又粗,自卑得無地自容,上大學後漸漸地發現我的身材蠻好的(雖然身高嘛確實有點矮╭(╯ε╰)╮),就是那種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型。
就我個人感覺來說吧,對自己的形體相貌認知有偏差的情況可能是大多數人都有的,就比如我的有些同學長得不咋帥還老腳得自己是個男神嘞~(顯然說這話顯然是有嫉妒心滴)。客觀的自我認知需要全方位的觀察,來自他人的評價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你知道我高二之前幾乎沒照過鏡子,買衣服很少有自主選擇權,永遠看起來一個土鱉的樣子,幾乎沒有聽到別人對我的體貌作出的評價(奇葩是不是),你就不會奇怪了。
一百個不同的人說她瘦,她就信了
學霸每次考完都說沒考好。
推薦閱讀:
※得了艾滋想自殺?
※在諮詢關係之外,心理諮詢師與來訪者應該是什麼關係?
※合一閉關、家排等工作坊的是真的嗎?
※如何克服太在意別人態度這一問題?
※如何優雅的表達出對一個人的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