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設計的學生有多刻苦?平時的作業量大到什麼程度?
我導師曾經去美國art center做過訪問,說那裡的學生一個禮拜的作業量差不多是中國設計院校一個月的量,所以很好奇,美國設計學院作業量究竟大到什麼程度?有沒有在美國學設計的學生可以詳細講講?
在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讀了快4年大概有些了解。剛開始幾個學期不適應是覺得比較累,到後來幾乎每天都睡10個小時orz 經驗和手速(以及糊弄老師)會讓生活輕鬆不少...
我的專業叫娛樂設計(entertainment design),是工業設計旗下的一個專業,主要參與遊戲和電影的製作。每學期大概5到6門課,大部分人每學期會摻一兩門文化課。我比較懶,基本五六門都是選畫畫的(導致最後兩學期堆滿文化課被虐吐血)。每節課每周課上時間4個小時左右,作業量大概是3個小時可以做完。偶爾有變態的課要6~8小時才能做完。平均下來耗費在學業上的時間每天大約8~10個小時。
---------------------------------------------------------------------------------------------
舉例來講,下面這個動力裝甲的設計用了2周。
【第一周】
找靈感,畫草圖,確定設計方向。基本思路很簡單:一般電影或遊戲中見到的動力裝甲都是穿厚一點或者加強胳膊腿,能否開發一種可承載重型武器、並能夠脫離駕駛員自主作戰的裝甲呢?
↓隨便在google image找些圖作參考。
(經常有人問我是輸入什麼關鍵詞才找到有趣的參考圖的,我都不好意思說...大多數時候我就是搜「cool robot」 "very cool tanks" "amazing airplanes"這些稀鬆平常的詞...我英語比較爛嘛!)
↑耗時約5分鐘
整體外形靈感來源於大猩猩這種前臂發達的結構(我真的不會畫動物)。然而類似的巨大胳膊的設計早就遍地都是,如何做出新的設計呢?一個簡單偷懶的辦法就是替換元素,例如把胳膊換成腿。
↓順理成章的想到,多出來的機械腿可以支撐沉重的反坦克武器。
明確之後就先隨便塗塗塗碰運氣。
↑一小時左右
↓找到個大概滿意的外形後修改修改,加一些細節
↑一小時左右
↓糊弄老師的變身過程圖和效果圖
一小時左右↑
【第二周】
老師給了些意見
好在沒有大的改動,使勁畫就行了
↑四小時左右
終究沒有草圖好看,人生就是這樣
(P啦明明是你太弱)
-----------------------------------------------------------------------------------------
再舉個例子(我贊吧 ?? (? ? )? ??
一共畫了4周的2人合作項目。內容不限,但跟上面的單個設計不同,這次要求設計一整個世界觀,類似可以做成一本設定集拿去拉投資的東西。
【第一周】
隊友想了個挺帥的大綱,主要講的是外星人在地心開了個傳送門把地球爆成兩半再進行侵略戰爭的故事。我覺得爆得太慘了有點打不過,就改成了地表出現裂縫然後從裡面鑽出了外星人的設定。
還是老樣子:外星人入侵的題材太多了,甚至從地球內部鑽出外星人的題材也數不勝數。可以反轉的因素是之前的戰鬥大多發生在地表,將平面作戰改為垂直空間的作戰就幾乎沒什麼人做過了。
於是就有了世界觀:戰鬥發生在裂縫內部的垂直狹窄空間,侵略者從地心的傳送門發射戰艦向地表進軍。地球方面則是在裂縫邊緣修建基地,並向地心方向投放戰艦,同時派遣步兵利用重力控制裝置在垂直表面行走,摧毀敵軍的防空火力。
起了個沒啥勁的名字Vertical Assault。
先是些人類方面設定的草圖。投放戰艦的基地,和戰艦結構布局的大概想法。
↑大約半小時
一些外星人的草圖。靈感來源於硨磲。(我也不知道念啥,隊友找到的一種貝殼)
外星人的題材太常見了,乾脆改成用魔法操控重力的迷之生物大入侵!(絕對不是因為之前我參與了DOOM4項目
一些怪物的草圖
還有個自殺式小飛船的草圖。會抓住人類戰艦,然後將爆炸物刺入戰艦內部...個人蠻喜歡的。
↑這堆大概2個多小時
之後入侵者的設定就交給隊友了。我主要負責人類方面的設定。
【第二周】
做了一堆人類戰艦的設定。考慮到敵人來自下方,所以在垂直布局上安排了多層裝甲板,並把最重要的艦橋和引擎放在了最頂上。下面三個分別是護衛艦、戰列艦和航母。
↓由於裂縫內部的垂直表面上有敵人的防空陣地,需要派遣陸戰隊進行爆破。所以航母搭載了大量這種運輸船:
運輸船裡面的小人兒長這樣:
↑這些就是第二周的內容了。大概4個小時左右。
【第三周】
完善了艦隊的設定。
↓護衛艦的戰鬥模式和自由落體模式。
↓戰列艦的兩個方案
↓航母的一般發射模式和全機齊射模式
陸戰隊的草圖太科幻了,給砍成這樣了
↑第三周這幾張大概五六個小時。
【第四周】
畫了一些場景草圖,算是增添些氣氛。
↓沿著裂縫邊緣修建的艦隊投放基地
↓位於裂縫內部的前線基地
↓地表上已經被攻陷的地區
↑這周的幾張場景大概畫了五六個小時。不要點開大圖..會暴露我貼照片的事實...
最後第五周偷懶把上面一張場景塗了兩筆完事。畫的也挺爛的就不發了。
其他的課或多或少也是這麼多作業。上面這兩門課都是第7學期拿的,當時那個學期只拿了3門課,同時還在一間電影工作室實習,超好玩。
-----------------------------------------------------------------------------
最後說一說作業量的問題。
我覺得ACCD超出一般人承受範圍的作業量和高壓競爭的環境,目的是逼迫學生獲得了大量設計師必備的素質和經驗。這種隨時都在用實戰來磨練學生的教學方式比老師口頭傳授經驗要紮實得多,也更容易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無論是大的方向還是習慣性的細節。
首先作業太多難以完成就會強迫學生必須提高效率,有能力與甲方(老師)溝通確保自己不會搞錯對方的意圖而浪費掉寶貴的時間。之後你需要更快的想出解決方案,更快的動手,更高效的利用所有工具,用大量嘗試與磨合找到自己最拿手的方法。例如怎樣快速確定所需的書籍來找參考,查什麼樣的資料能夠獲取靈感,用什麼工具能最快的表現草圖,用什麼軟體能最高效的做出想要的結果等等。
其次充滿競爭的環境讓每個人都努力做出與眾不同的設計。每周都要在全班面前演講報告自己的進度,稍不努力你的想法就會跟別人撞車。一個題目發下來,很容易想出幾個看似酷炫的思路,但實際上你能想得到其他人照樣想得到。如果不能在全班十幾個人中脫穎而出,怎樣保證自己在業內成千上萬設計師中保持競爭力呢?讓100個人去設計時光機,99個人只會畫出各種機械堆砌在一起、裝滿藍色LED彩燈的一坨東西,啟動的時候閃著光哇哦!咻啪的一下子穿越了時間!好無趣是不是。猴子都能想出來。最後大概只有1個人能想出「一輛跑車加速到88公里的時候可以穿越時空」這樣的點子,這個人就是導演眼中真正有價值的設計師。----7.16日更新----
很久以前的回答,因為前面的大神突然又火起來了,於是做點更新和補充。
我以為我在國內就已經過得非常艱辛了,經常要熬夜畫稿什麼的,本以為出來讀個碩士會輕鬆一點,結果發現自己就是too young too simple too naive!
1. 本科設計生的學習
因為當了三個學期的助教,其中一門課叫做color and form,學的就是色彩與構成,是學設計入門的必修課,每周都有海量作業(這也苦了我這個助教每周grading)。這個課上都是大一大二的學生,我在來之前對美國人的印象是比較輕鬆自在愛玩的,但沒想到這些學生都非常認真較勁,對待作業也很認真,這邊非常注重每個個體的特色和思想,所以課上我也要經常和他們溝通每個作品背後的設計理念和想法。雖然這邊的設計院校不像國內都是經過藝考選拔出來的,學生們手頭繪畫功夫不好,但是思維不模式化,對藝術和設計都有各自的理解,而且合理的課程架構和正確的引導都能非常好地讓這些沒有美術功底的學生做出非常出彩的作品。
這是我在第一節課上讓他們畫的自畫像,我發給我媽看了之後她都無語了,說我幼兒園就畫成這樣了, 她不能相信美國大學生的繪畫基礎是這樣的。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比如這個學生一點水粉畫基礎都沒有,但是她在『連續圖案』作業的基礎上運用到了kaleidocycle(一種四面體旋轉環,分體之間僅僅靠一條棱彼此相連便可做出無限次翻轉)所以這個小東東可以無限地翻轉呈現不同的圖案。
再比如,這些都是我手機隨便拍的大一同學平時的作業,這個就是第二節課上的小作業:選一組反義詞,然後通過鏡像來剪紙粘貼。這個同學應該是選了nature v.s. mechanism. (自然與機械)。第二組是通過正負形的向四周的鏡像來進行表達不同的給定反義詞。我想起我當年藝考的時候也要畫很多設計小稿,但現在想起來那樣的批量化生產的、迎合不同學院風格的應試美術教育根本沒有任何意義。我覺得美國人是不會畫畫,但是他們能通過其他的方法得到很好的效果,從來沒有受到過任何思維上的局限。而且他們比較習慣抽象性的思維,這也是為什麼優秀的近現代藝術都在美國。
再比如,這是一個字體設計的作業。
這個是到了色彩的部分,用色輪上的顏色來做一個從形態到顏色的漸變,我覺得他們都還蠻有想法的。
然後還有很多這種動手類的小作業,老師更是鼓勵各種形式各種風格。
然後期末的大project就是每人手工做一本書,用到在課上學到的色彩和構成的理論,自定主題,形式內容不限,然後大家也就都開始發揮創造力了。
我後來還有助教另外一門課,textile design,染織設計吧。quarter制的學制非常緊張,10周的課,我自己也是一邊跟著學習一邊輔導其他學生。因為很多化學染料和印染的方法我在國內都沒接觸過,而且你們懂的,化學染劑、布料、儀器的各種專業名詞,又是讓我重新在英語世界裡架構了一遍。
這些都是本科生們畫的圖案設計,只要通過一定的方法指導,每個普通人都可以畫出這樣看似精美的圖案。
這是每周一次critique上學生們染的布。是不是看起來很專業?這也不過就是第四周的作業而已。
然後最後的作業就是染一個系列主題的布樣,用到儘可能多的技法,最後選一個做成產品,大家看到就是學生們做的枕套、圍巾、錢包、背包、還有衣服等各類設計~是不是很棒?要知道基本上每個人都是印染零基礎的。
再說到,剛來的第一個學期我為了慢慢適應選了一門本科生的課,叫做CAD for Fashion, 因為之前在國內學過各種CAD課以為會簡單。。。誰知道這就是個服裝打版的軟體,然後還是一樣要設計服裝,並用這個軟體打版,最後還是要自己做出成品來...我不是學服裝的啊,我基本上沒有什麼縫紉和服裝打版的知識,我首先對課上的專業服裝和軟體術語掙扎了好久,然後最鬧心的是縫紉機,都是要自己來縫,真是沒把我縫吐血,一個學期除了軟體要精通全部掌握之外我還要課外惡補服裝的知識和狂練手頭功夫-期中考軟體也是給件衣服讓你把這件衣服的版型在電腦裡面解構打版出來. 沒錯這就是重視理論結合實操的設計課,10節課,課上學軟體,課下作業讓我們做了3套衣服...對,這就是一門普通的本科生的軟體課。
昨天我在studio的時候碰見一個服裝課上認識的美國姑娘問她近況如何,她說她們都非常有壓力,這學期要出最少5套服裝走秀。她修經濟雙學位,所以白天上完那邊的課之後晚上10點到凌晨兩點就是她在這裡忙服裝設計的時候。我問她為什麼把自己搞得這麼累,她說要對得起家裡的學費啊。
(再說到一點,美國人真的相當獨立,大學很多都是自己貸款來上的,一般學習之餘還會做學校各種的勤工儉學,像我們學校的公交司機、書店收銀的、食堂做飯的、打飯的、健身房刷卡的等待各個崗位都是學生在自己在做)
這是我助教課上每個人認真的做作業的狀態,不會像國內的老師布置完作業就走了,老師和我需要關照到每一個人,在他們的作業過程中和他們逐一溝通想法和一些技術上的指導。老師和學生的態度都很認真。
2. 研究生學習
因為在一個研究型的綜合大學學設計,這邊非常重視跨學科和理論研究。我上學期的理論課看的書堪比GRE閱讀,都是需要非常集中注意力精讀。因為研究生少,課上老師在談設計理論的時候需要你十分諳熟設計史,不然說到某個大師的名字或代表作的時候你要是說不上幾句話也就很尷尬。因為這邊的理論課從來不把某一個學者或某本書上的理論當作權威,老師十分希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敢於懷疑,敢於否定,所以課堂更像是一個小型的研討會。如果你不說話,那就缺了class participation,老師不會認為你是個很合格的學生。
再說到第二個學期我的閱讀材料就是每周厚厚一垛列印的paper+一周解決半本書+閱讀筆記+每周一篇小論文。因為設計畢竟涉及領域很廣泛,不比純藝術,我們要了解非常多歷史、人類學、社會學、哲學方面的知識,而閱讀就是最好的方法。我雖然大學拿了英語的第二學位,但是作為在一群英語母語的學生中也常常感到非常吃力,因為畢竟閱讀難度大,英文寫作總是無法做到沒有任何文法和用詞的錯誤,在課堂上討論的時候英文辭彙的限制,很多深刻的話題無法完全表達清楚...
我的studio work的話,就是我自己給自己命題的大項目,從調研、文獻閱讀到做試驗品和小樣本、選材料、場地什麼的都是要自己利用課餘的時間來做。而且每周要和導師見上一個小時和她彙報進度,我導師是院長,又只帶了我一個研究生,所以要求特別嚴格。每周12個小時的工作量是必須的,她會檢查我的時間記錄,在這12個小時都分別做了什麼,她希望我特別有條理地規劃每個設計階段,而且把時間都高效利用上。我在第二個學期在閱讀量極大的兩門課的壓力之下,還做了15張布料拼接而成的裝置藝術,最後掛在系裡的窗戶上,哈哈哈。
不過現在轉行去做research了!研究生和本科生還是有不一樣,我們不僅僅是為了審美的設計而設計,而是要考慮更多的人文、社會、科技、歷史、環境因素了。所以還是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希望自己加油吧。有時候很累很想家的時候想到自己為什麼要放棄保研一個人跑出來受這個苦,但是想想自己在這樣的歷練中一直成長,而且西方教育模式和我之前接受的設計教育真的非常不同,這裡讓我學會思考很多問題而不是單純地創造『漂亮』的設計,所以一切還是很值得的。
我在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Sam Fox School of Art Design研究生院(美國專業排名勉強擠進前十)學習建築設計,可以告訴你的是,it depends,對於學習設計的人來說,閑忙時間是最不固定的,看到的的熬更守夜畫圖只是表象,那傢伙可能一個月前沒定方案的時沒課時中午才起床,吃個飯,下午在星巴克喝冰鎮咖啡看書,晚上去健身房舉鐵(沒錯,就是我本人。。),但腦子裡一直在想設計。
我這次僅談談最主要的一門課,設計課。(其它課變數太大,而且跟選課的藝術有關,比如我第一學期選了兩門理論seminar,一門變態老師的攝影課,論文+外出拍照讓人身心俱疲累的一比,分數卻很難看,第二學期選的課是大課和關於職業發展的seminar,輕輕鬆鬆分數卻高了很多)
從始至終天天熬夜並不是必定能做好,但一夜都不熬的人很難是個好設計師。
設計是個很妙的學科,concept是核心(倒不是像阿基米德那樣的「aha,我知道了」那種靈光一現,而是一個能簡潔巧妙表達的一個的大致能自圓其說的體系)。美國的教授最看重這個,但也最為難以把握,坐在工作室抱著頭部想一天都不一定有頭緒。
沒有獲得教授肯定和自己滿意的concept作為堅強的出發點,說實話,埋頭工作沒有任何前途。以我 的觀察,90%的美國教授極其注重概念,沒有戳中他們G點的concept,花1個月畫圖做模型都白搭。
當然也有例外。在我們學校有一位帶March 3的棒子教授(名字不說了,知道我們學校的都懂),名言是沒有做不出來的模型,宗旨是沒有虐不死的學生,整天以逼迫學生做精細到無以復加的模型為目的,然後親手拆毀為其「點撥迷津」為快樂。誤導了無數剛進研究院本科非建築專業的同學們(他們確實苦,第一年一個學期3個項目,經常評圖,desk crit更是多如雨點,平均每天能睡5個小時的已算學渣)。當然,他們因為沒有建築背景,第一年為了鍛煉其動手能力也可以理解,雖然已近乎非人道。
言歸正傳,光有concept當然不行,還需要大量的工作量來清晰邏輯、深化概念和最終表達。缺一不可。這些是需要非常巨大的工作量的,當concept已經成型,必須有非常強大的執行能力在短時間內完成模型製作(通常是多輪)、基本圖紙、分析圖、效果圖等等,不熬夜真的是很難做到。
但是沒有一個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元方案」的時候,不是我不願意熬夜,是根本不知道熬夜幹什麼。看到了對設計欠理解的同學,前面頭腦風暴的時候裝的很忙的樣子,到該定方案的時候腦子裡卻是亂的,最後別人熬夜是熱血澎湃創作表達,他們熬夜是關心自己還有多少剖面和立面沒畫不足以填滿要求的A0圖紙。
(這裡又要吐槽March 3第一年的教育了,有個受此荼毒的同學,在concept完全欠考慮的情況下,天天都在做模型,每天幾乎住在工作室了,經常做到迷茫不知道下步怎麼辦了,問的最多的問題卻是「你覺得現在這個形好看嗎?」,最後做出來的結果當然同剛開始時一樣,平淡無味)
所以說,在最終的成果中能看到的東西,是10%的時間熬夜做出來的,90%的其它日子,是在為每次desk crit做僅僅表達概念的模型,畫理清自己思路的分析圖,積極思考和老師交流的內容,這些並不需要熬夜 ,而是在為自己尋找這最後10%時間熬夜的理由。
上學期的景觀studio,我的作品是全組10多人中僅有的得A的兩個人之一,並被選入學院年鑒。
是關於新墨西哥州一條叫Rio Grande的河流流域的自定方向的景觀改造設計,自由度非常大。
這一個學期4個月,我前三個月的「工作量」少得可憐,而且不斷被自己否定,最後把中期review的成果全給否定了。想了很多個晚上,畫了一張這個圖。簡曰景觀置換。
沒錯,就是一張圖,Jesse老師聽了我的解釋盯著圖看了五分鐘,說,interesting。雖然自己對這個想法最初還是挺有信心的,但聽到老師肯定的一瞬間,頓時幹勁十足。
這張圖是關於置換這個概念的具體發展,看著簡單,其實死了很多腦細胞。
這個是整個概念的系統圖式,相當於用diagram寫了篇論文。畫完不難,思考如何呈現和排版死了無數腦細胞。
表達的模型和圖紙,卻是在不長的日子內熬夜搞出來的。
回答你的問題,其實沒有作業量大不大的問題,設計好孬都能掛上牆,熬夜的表象不能代表一切,累也分種類,身累,心累,還是身心俱累;累兩個星期,還是累一個學期,完全看個人的工作方法是否科學。畫這些圖其實是我這個建築學生亂入到景觀studio最擅長的,最難的是形成景觀設計的思維方式,到概念如何表達,圖可以畫的很好看,佔用的天數卻是最少的(當然每天工作密集程度最大),而其他的時間,的確比絕大多數專業都看起來輕鬆。
加拿大藝術學院平均水平遠不如美國。我想美國藝術高校會辛苦得多。分享一下日常,拋磚引玉。
我的學校是據說加拿大排名第一的美術學院。平面設計大二。
core design第一個project是重新設計一個產品包裝,開學第二節課讓我們一周畫100個設計稿加develop其中三個。
兩周300個字形設計這事兒也干過。
做的所有東西必須專業,一絲不苟,成品必須是能拿出去賣而且打敗旁邊所有同類產品的水平。
一周看一百多頁書真的不算多。。各種paper essay考試就不用說了,而且絕不會因為是藝術學校paper就會好過,反而非常難得分。
一開學就別想有周末了,天天泡學校是肯定的。project due之前一個星期肯定是每天學校11點關門的時候往家走的。大冬天12點多才到家太正常了。通宵在所難免。
我們學平面的哦,拍過片子剪過視頻鋸過木頭噴過漆切過塑料做過樹脂模型。
怎麼用軟體肯定是沒人教的老師們默認你都會的。
上字體第一節課老師默認你基礎學術名詞都懂的。
很多老師上課第一句就是,缺課一次扣5分遲到扣2.5缺課三次直接掛。8:30的大課老師是這樣的:seminar老師站門口發籤到紙條,每人一個,寫自己的名字和回答上面的問題,8:29停發,下課學生們交紙條,所以晚到一秒鐘都算缺席。
第二句話是,上這門課就別想拿a和a-了,b就很不錯了。
設計題提案被否都算好的,我認識一些同學的prototype直接被揉。
工業設計更慘,一周一個project,due完一個當天下發下一個。還需要自己找幼兒老人和殘疾人交流配合,做特殊設計。這時候你就會收到來自各種工業設計的同學們的簡訊問你認識啥小孩子不。。
還有就是學校里牛人太多就不得不嚴格要求自己。一個海報做一天覺得不好看推翻重做絕對是常事兒。
平時無法好好生活。不管看見什麼都在想這個東西我的project能不能用一下。需要左右腦長期高度集中,時常處於精神恍惚狀態。。
我們放假的時候是盡量不喝咖啡的,因為怕開學了咖啡不起作用。每天一杯是定量,due之前一周感覺血管里都是咖啡哈哈哈。
上一張group project工作圖。這是我們把白板搬下來橫在桌子上搞的。。我在cornell上建築studio一周平均投入56小時 無周末 一學期共通宵五次
我是Binbin,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產品系在讀,我是來給monkey送助攻的。Monkey作為Art Center產品系的學霸,總結的自然是到位。我只是做一個補充。在Art Center已經待了將近四年。跟Monkey的經歷不同的是,我在來Art Center之前,對工業設計的了解,可以說並不比人類對冥王星的了解多。在英文和設計都成問題的情況下,能撐到馬上畢業,其中艱辛,也就自己能體會了。不過我也很慶幸自己當年的選擇,因為這些年我在這裡的成長,遠超過去的二十年。關於自己就說到這,下面說一下,我這麼多年學到的,覺得比較重要的東西吧。(此為對Monkey同學回答的補充,如果沒有看過Monkey的回答,請先參閱美國學設計的學生有多刻苦?平時的作業量大到什麼程度? - Monkey Rider 的回答)
4,執行力先於所有設計
ideas are cheap。好的idea從來都不缺,缺的是可以把它實現的人。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是這麼說的,如果你有一個價值一百萬美金的想法,而且你擁有百分之百的執行力,你就能夠賺到一百萬;但是如果你只有1%的執行力,結果很明顯,能賺一萬塊已經很不錯了。為什麼在Art Center只是上學而已,執行力也這麼重要?之前Monkey也說了,在Art Center的大部分時間,是時間緊,任務重,她說每天按小時規劃時間表,其實我不是很贊同,我覺得在最緊張的時候,是按分鐘算的。因為在Art Center,準時,是衡量你作為一個職業設計師的第一標準,遲到的後果可能就是你熬了一個禮拜做的作業得不到老師的點評,其心情可想而知。這也是為什麼對時間的管理為何如此重要。在這種高壓的情況下,執行能力的重要性就凸現出來了。
執行的能力,我認為體現在想和做之間的平衡。想得太多,就會導致顧慮很多,因為做的很多東西都是新的,在做之前你對事情的預判是會有很大偏差。事情並不會按照你的計划進行,甚至會走到死胡同里。但是如果想得不夠充分,在做事時就會事倍功半,難以在規定時間完成任務。每個人對這種平衡的要求是不同的,找到這種適合自己的平衡點,一定是建立在大量的試驗以及失敗之上的。然而,在不斷接受新的任務時,就為這種實驗和失敗提供了先天條件。讓你有機會不斷刷新你對自己的認知。另外,嚴格的時間限制,就迫使這裡的學生必須及時從失敗中恢復過來,進行下一次新的「實驗」。 一個老師曾經給過我一個建議,叫做「Fail Fast」(快速失敗)。當你想不到下一步該怎麼進行的時候,你要做的就是馬上開始著手做,快速的失敗,吸取經驗,快速熟悉你要做的東西。慢慢的,你對於新的東西就不會有畏懼感,反而是一種強烈的好奇心。所以這種不斷的試驗,使得每個人都找到了想和做之間的平衡點,其反映就是在執行力的提高上。
5,執行力就會牽扯到另外一個很關鍵的能力,就是做決定的能力
設計本身,其實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問題是一定的,但是解決的方案千變萬化。每個設計師都一定是在不斷地探索最好的解決方案。那麼問題就來了,你只有這麼多時間,但是每個人都會有這種感覺,最好idea一定是下一個。但是,你並不一定有這個時間去找到那個所謂最好的。這就牽扯到做決定的能力。低年級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旁邊的朋友說這樣的話,「要是有時間,我一定能。。。」廢話!時間是你想要就能有的嗎?對於設計師來講,時間就是我們的成本啊。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性價比最高的解決方案,是你設計能力的重要體現。
其實這麼多年下來,我慢慢發現,其實沒有什麼最好的解決方案。起碼作為學生階段,能做的最完整的就是最好的。因為在這個階段,你所能想到的所有idea,在某種程度上來講,都是不成熟的。當我發現這點的時候,我曾經也很迷茫。但我的一個朋友的一番話開導了我,他說,你在學校做的所有project 的確都不成熟。但是你要做的只是通過這些project去展示你自己對設計的每個步驟都了解,這種完整的流程是保證你能找到一個好的工作的關鍵。所以我的建議就是,給每項任務設置時間點,在這個時間點上,選擇相對最合理的解決方案,然後進行下一步。話雖這麼說,即使到現在,有些時候我還是在苦苦掙扎。
6, 最後一點我覺得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無論在學校的壓力有多大,作業有多多,都要始終記住,這些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而且這並不是你未來生活的基調。如果你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很容易在極度疲憊的時候,開始懷疑人生,質疑自己當時的選擇,甚至動搖你堅持下去的信心。在這時候,你就要努力讓自己跳出你現有的生活狀態,哪怕只是想像中的,想一些你的難忘經歷,想想跟你一起吃大排檔兄弟們,想一想跟你一起爬山的朋友們,或者想一想你小時候乾的蠢事,追的姑娘。之後你就會發現,所有的這一切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Art Center這筆灰色,也無法印襯出你其他生活經歷的五彩斑斕。要學會找到適合自己的休息方式,即使時間表再忙,也要儘力每周給自己抽出幾個小時放鬆一下(話雖是這麼說,但是操作起來還是很吃力)。比如我很喜歡hiking,有一段時間特別忙,嚴重的睡眠不足,導致每天都精神萎靡,效率也很低。當時我做了個決定,每周五晚上去附近的山裡露營,背著背包走兩個小時,在山裡睡一覺,第二天下山。之後發現這一晚上,可以支撐後面的一整個星期的高效率狀態。所以,能夠認識到生活最重要,很!關!鍵!
總之呢,Art Center能帶給你的改變,絕對超出你的預料。這裡是一個可以不斷刷新你三觀,改變對自己的認知,無限後推你極限的地方。我明白坐在電腦後面的你,看到這些文字時候的心情,也知道你心裡還會默默念:老子就是想被虐,如果不推自己一把,怎麼能知道自己到底有多牛逼。因為我當時也是這麼想的。那就別憋著了,趕緊爆發吧,最合適的時間永遠都是現在,不要再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
如果還是按耐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請去聽異能電台,講的全是我們在Art Center生活的點點滴滴。是你意淫在Art Center受虐的絕好素材。
微信公眾號:yinengdiantai
曾經公派去過美國Columbia College Chicago交換一年,輔修了Advertising Art Direction(廣告美術指導方向,可簡稱它為「美指」)只上過兩門課:文案/美指工作組和美指/攝影工作組,大概三周一個project可以媲美國內期末作業。
以下是我當時的朋友圈…
另,這是我的美指/攝影工作組最後一個期末作業的成品,是作業更是我人生第一個正經的作品製作實習,耗時一個月,流程大約是這樣子。
我在美國一所一般的藝術學院上過課,上的一門biomedical illustration。。
他們學biomedical art的,高年級的學生,一學期幾門課的作業量均攤下來大概就是10~15張下面這種複雜度的繪畫。。。小作業一般只是照著模型畫,不過如果是大的作業的話,器官什麼都要親手解剖然後照著畫的。解剖也是學習內容之一。
基礎從手繪學起,但是大作業一般是用電腦。
此外,還有每天至少1小時額外練筆作業,不過很多同學都畫較少的時間混過去。
純繪畫油畫專業的作業量也差不多這麼多。
工業設計什麼的工作量我了解的不多,但是估計也半斤八兩。
攝影感覺水分就大多了,不過我Photoshop用的太順手了,不了解那些新手的感受。
陶藝雕塑什麼的我了解更少,也不知道怎麼量化。
電影什麼的我就更不懂了。。。
國內的情況我不清楚,不過你可以比較一下。
美國學設計學生辛苦的主要原因是每周都需要不斷更新項目,而且強度和國內畢設差不多。主要是一定要把東西做出來,這個比較麻煩,因為國外對學術的態度比較嚴謹和認真,所以必須要有成果。
更多相關內容在
JinCao 曹金的live
JinCao 曹金 - 知乎專欄
哈哈哈哈,我是來看這個坑裡有多少Art Center校友黑本校的。本人 Art Center 08年 Grad ID研究生畢業。去這學校之前,聽說每天只能睡4-5個小時,作為資深覺王的我不以為然,因為從來都不覺得讀書是多辛苦的事,包括高考3+1物理進上海交大。去了ACCD以後,我就。。。了(此處省略罄竹難書的五十萬字)。畢業以後至今,覺得幹什麼工作都so輕鬆,工作量再大都沒感覺。。。
剛好有個同學在這裡學園林設計,回頭問問她。我上過一節color study(設計專業的必修課),非常基礎的藝術課,我是當成輕鬆的公共課上來的,結果。。。我們老師就是院長,一個中國人。
我能說這門課是我入校以來最慘的一門課嗎?五個學分的課,理論上一周五小時的課時,作業時間應該不超過10小時。哥每周居然要花20個小時在上面,無數次第一被打破(第一次通宵趕作業,第一次待到很晚錯過公交車回家,第一次周末泡在學校做project。。。)其他學科還有作業啊!
不過,我是沒有photoshop和illustrator基礎的,花了些時間學,也沒水粉畫基礎,也花了很多時間調色什麼的。不過,構思,修改,返工是最花時間的部分。當然,我也有很多同學是抱著應付態度寫作業的。不過最終還是拿了3.9,也算對得起我的付出了。
等我請教過園林設計同學,回來補充答案。
作為一名DAAP工設大一狗記錄一下我的日常
早餐午餐
晚餐
下課後
半夜兩點
周末
課餘生活
一天的(某節課)作業
一周的(某節課)作業
一個半月的(某節課)作業
生活環境
睡眠環境
社交
啊就先寫到這裡了我要趕作業了
我也只能在我放暑假的時候看到這樣的問題了 [微笑]
我就不具體說我是哪一間學校了,紐約的不擼可憐村,當地人應該猜得到。
學校里的設計專業想得到的都有了,工業室內建築服裝平面動畫etc..
首先我們來認識幾個名詞和它們的解釋
Studio 我們的教室工作室
一般簡訊里提到這個詞或者對方提到這個詞都能倒吸一口涼氣那種
誒,又要去studio了 or 我剛從那回來 or (說什麼呢,你在寢室真的呆過嗎?)
My Place 與上一個名詞相對的是我家/我寢室
OK這不是出去打炮經常說到的「do u wanna go to my place」那個「my place」 (想太多)
功能:回來拿東西(做東西的材料),洗澡換身衣服(經常呆studio都臭了),看看寢室有沒有被水淹了被火燒了沒有的話可以繼續回去studio了
Seamless 外賣愛派派(APP)
自從有了這個叫餐軟體,首先不會餓死了(真的有skip很多餐的背命俠,完全是出了做東西的狀態才意識到餓得半死了), 其次這是studio里除了抽煙喝咖啡唯一的社交活動了[微笑]
一起叫餐嗎[微笑] 其實是因為一個人叫總是點不到最低配送額[微笑]
可是又很貴,消費稅小費外賣費一堆。苦逼啊
Smoking 提神好伴侶(正確用法:融入各種吐槽來瞬間拉近關係的好伴侶)
第一年去學校,扔垃圾,旁邊保安大叔抓住我,說同學你這個不能扔這兒啊。
我說為啥。
他說這是扔煙的筒[微笑]。
然後Final的時候,就變成這樣了↓
(放這個圖是覺得真實的煙筒布滿煙頭的照片實在會造成您的不適...不過有意思的是藝術學校學生都會特彆強迫症的前前後後把自己的煙屁股豎起來和之前的列成一個圖案,看上去沒有橫七豎八那麼恐怖)
Coffee 提神好伴侶
早上必備,雖然9點半才上課,但是對於紐約的人來說,12點前都是早上好嗎... 3點差不多是深夜了[微笑]
其實不僅學生醒不來,教授也醒不來..一般學生老師大家神神叨叨買完咖啡早飯上樓準備準備開課已經十點多了...就是這麼隨意and任性,罵起人來也是那麼任性[微笑]
Monster 國外紅牛
有些旁友經常喝。一喝精神五小時!熬夜杠杠的。
關於。找對象的問題。
服設 無直男 Gay友外高冷內萌萌噠
工設 有直男且質量高 且直但一般只和基友出沒
室內 直男基本被女生同化 or 有女朋友除了上課就沒影兒的
建築 和工設類似 但是... 建築生一個禮拜真的能睡兩個小時嗎?還談戀愛?開玩笑?
動畫 宅男
平面 特別少男生
...
學習繁重,出去聚會社交,也總是這看不上那看不上,學藝術一般看別人一眼衣服和鞋整個人都要暈過去那種的高冷逼,再怎樣都沒救了!
還有幾點:
1 室內設計的官方語言是:中文,韓語
2 藝術生真的外表酷炫死魚臉 只要你打開一個話匣子ta跟你合絕對讓你感覺是超級死黨了
3 做東西真的很苦 沒有靈感或者遇到瓶頸 真的很苦 是種無法形容的痛.... 啊 如果是認真嚴肅的在做一個項目 真的自己想死一百遍
4 也有看起來不像藝術生的藝術生 總被人嘲笑「像你這樣(品位)還能當藝術生?」
那些人更mean
我們不要理他[微笑]
5 外國人的idea真的沒啥約束 亞洲人技術好但是創作比較受約束
6 個人經歷對於創作來說真的很重要 你要找到感覺首先你要嘗試感覺
最後以我一個同學的ins作結... Aura是教授...
是的,工作量很大。
我在RISD的時候基本上專業課每周完成的東西差不多是我在北京每學期工作量,一點不誇張。無論是從時間還是精力上來說。當然我的例子比較極端,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1.RISD的工作量在美國所有設計學校里是比較出名的,從包豪斯繼承過來的課程體系和強調手工傳統的教學風格導致課程整體上對學生勞動量要求極高。甚至前任校長John Maeda親自調侃道RISD的全稱應該是「Rencently I was Sleep Deprived」 (睡眠被剝奪)。這是學校層面的原因…
2. 相比於我其他專業的同學(GD,工業設計,傢具,插畫,攝影,電影等),我覺得建築系是所有設計專業裡面工作量更甚的一門學科,這裡也包括景觀設計等相關專業。因為建築牽扯到的是人類能在美學方面掌控的最大體量的設計活動,所以對科學,美學,人文學科等等要求都比較廣泛;加上在學校里設計建築主要只能靠圖紙和模型來表達,而這個專業往往受到設計師之外的限制很多(環境,文化,功能,法規,預算等),導致要不斷修改這些圖紙和模型,所以工作量跟加變態一些。這是專業層面的原因。
3. 我是大二轉學的,所以要在RISD三年內完成四年的課程。加上在國外完成的是整個建築系五年中的後三年,在北京上的是前兩年,所以相對來說在國外的幾年會更加幸苦。這是我本身的原因。
4.另外我本身在北京的學校是一所普通一本,課程相對沒有那麼好,所以很容易水過去,拿來和RISD比反差比較大。不過我在清華建築系也有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經歷,整體感覺是國內最好的班級拿來和和國外相比,設計無論是質量上還是工作量上都是可以比肩的。當然我說的只是本科生,研究生比較複雜下面另說。
UW-Seattle本科的design program。中午排隊買飯的十幾分鐘是我一天除了睡覺以外最輕鬆快樂的時光。學校是quarter制,每quarter修三到四門課。每門課每周兩到五個作業,每個作業八到十四個小時左右。每天上四到五個小時的課。其餘時間都在做作業。
一開始總遇上一個critique就前功盡棄的情況。後來變圓滑了,頭幾次critique的作業不扣細節了,生活美好了很多。至少每天能睡六個小時了。
現在暑假反而略空虛。每天照樣睡不著。
覺得他們好像繼承包豪斯那種教育方法蠻多的,比較注重實際的的操作能力~~~做什麼設計都很注重過程的探索(無論是思路還是技巧),而不是我們這裡比較注重結果,不斷試錯的話會積累不少經驗,有助於今後的工作~~
我本人不是學設計的,但認識很多學這方面的朋友,然後之前室友是建築生,最高紀錄是6天沒回家...
寒假旅遊去看了賓大...建築系的studio很好玩門口貼著學生各種在studio睡著的樣子
貼上來大家感受一下好了
好久不來知乎,才發現被高中大神圈來回答這個問題,結果前排驚現我校研究生?那就作為本科建築狗簡短地談一下。
本人大三/四,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Sam Fox School of Art Design建築專業,輔修藝術。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美國的設計學生作業量大,苦但是好玩有收穫。
首先在美帝各種設計不能一概而論,藝術art(drawing sculpture等), 設計(communication design, visual啊fashion什麼的),建築architecture,都是有分的,學生氣質不同studio文化也差很多。在我校,這三個專業工作量排位大約是architecture&>=art&>&>&>&>&>&>design。 這個不是黑,因為我手賤選了art minor於是常遊走在這幾個專業群體之間,大致可以做個客觀地評價。design的小夥伴們偶爾也熬,但以他們的效率進建院,估計是要哭的;art school就是一群很有想法的可愛怪人,感覺來了在studio熬個三天四夜的不在少數。
那麼再來說說本科建築生的工作量,我校大一至大四每學期一個大的studio,掛一門你就別想按時拿著BScience畢業了,Studio難度逐年遞增,逼得我們工作效率和能力也是指數型增長,現在回想面對大一那麼點工作量就哼哼唧唧的我們,真是圖樣圖naive。然後是一系列專業必修課,從畫畫到歷史到環境系統和結構基礎,這些都是和本院小夥伴一起,還算公平有趣。除此之外還有花樣散落於各院的軟要求雜課,GPA上需要我們和悠哉的文理學院學生一爭高下,真是一個悲桑的故事
。。。
所謂設計,執行力永遠走在想法前面。要實現美好的想法,大量的工作投入是絕對必要的,沒有捷徑,全靠苦幹。就算那些被譽為天才的startist starchitect,比如畢加索,也是千千萬萬張畫畫過來得,扎嬸也是一個模型一個模型切過來的。好的作品,需要完成度和想法一起支撐。但有時教授的打分也很主觀,我就碰到過一個「完成度-想法」天平完全右傾的老師,對學生偏心重很是傷人,可你還是要想下去做下去,用更好的作品打他的臉
。。。
但熬還是不熬,是一個問題。個人看來,如果時間安排合理的當,期末期間也是可以在保證作品質量的前提下,達到一天3-5小時的睡眠。我主張效率第一,因為畢竟身體是自己的,在國外一個人必須學會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然拉去醫院躺一躺直接三百刀的單子尼瑪付不起啊),加上積極的心態,才能做出強有力的作品。
不過!也不是說學建築就等於苦行僧,這種形象的鍋我們是不背的!擠出時間還是可以參與其他的活動,但毫無疑問擠占的就是你社交,娛樂,或是睡覺的時間。我在大學還參加a cappella(阿卡貝拉合唱),一周近8個小時的排練時間,但和小夥伴們一起唱歌演出比賽,很滿足很開心。
至於和國內工作量比較的問題,我不太有發言權,認識的國內學設計的朋友們也很有想法很認真。只不過大三的時候,我們死丟丟轉來過一位國內211大學的妹子,她跟我們的studio非常吃力,其本來的工作效率和學習適應能力都不強,經常和我抱怨國內教育,最後掉在了掛的邊緣。一半心疼一半費解,我始終覺得中西教育都是各有利弊的。總結,苦,還是得干。作品圖就不放了,懶,且與回答問題無關。
要說最苦在哪裡,就是熬夜吃的太不好,藝術院唯一的咖啡廳關了以後就只能找自動售貨機,一袋奇多接著一袋薯片,就著涼水。。。你們感受一下。。。
我是accd的畢業生 學motion和transmedia的 我也來吐個槽吧 我們學motion的可以說是這一生沒有老婆也不能沒有電腦 天天24小時在電腦面前 我們能睡覺的時間就是我們作品渲染的時間 但是在每個學期拿七八節課的頻率下 睡覺那是不可能的 有個朋友因為嚴重缺覺 開車連撞兩次在同一個地方。。。。。 當然這幾年的苦不是白受的 畢業後在真實的工作領域 不管做什麼 一切都是浮雲 都是那麼的簡單:)
在美國紐約的SVA學室內設計。目前雖然只讀了一年,但是看到比我大的那些學姐學長就知道有多辛苦。本來這個專業就是我們學校最辛苦的專業,只是大一的我們,就經常熬夜。最累的時候早上九點做project一直做到第二天早上九點。中途都不回家的。然後上課上到六點回家,幾乎是暈過去的倒在床上。而且中國人比較拼。每次完成的作業質量都非常的高,老師也喜歡。一學期一般要熬通宵四五次。像一兩點睡覺什麼的都是家常便飯。
另外學設計的學生往往都是自己熱愛藝術,有自己的思想和性格。所以一般普高裡面喜歡設計卻自覺沒那個天賦的不在少數。更何況學設計也很費錢,各種模型材料畫具要買。國外的藝術學校也不是大家想的那樣好申請,就算你的畫功再好,沒有思想和自己對設計有獨到見解的也進不了。就算進去了,也會發現裡面有很多具備驚人天賦的佼佼者。所以個人覺得學設計的都是有自己的夢想並,有吃苦耐勞精神的學生。
推薦閱讀:
※國畫寫意是因為作畫材料限制畫不出寫實才從未考慮過寫實嗎?
※音樂是否有高下之分?交響樂是否比輕音樂高級,而輕音樂又比大眾流行樂高級?
※怎樣評價希特勒畫作的藝術水平?
※美學與藝術欣賞入門書?
※專業製作畫框時,是有F、P、M、S四個尺寸分級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