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國軍戰鬥力如何?

在抗日戰爭時,國軍是否真如現在歷史記載那樣不堪?共產黨在抗日過程中到底起了什麼樣的作用?真實的歷史是什麼樣的?如果在國共會談時,雙方組成聯合政府,會對現在有什麼影響?


德軍作戰計劃一出,大家紛紛稱讚,千里穿插,戰術先進,計劃縝密,出其不意。
蘇軍作戰計劃一出,大家紛紛稱讚,重點打擊,力量集中,泰山壓頂,一力勝十會。
美軍作戰計劃一出,大家紛紛稱讚,計劃得當,調度有方,發揚長處,穩紮穩打。
國軍作戰計劃一出,大家紛紛稱讚,字寫得不錯。


實際上,國軍比大陸教科書記載的更加不堪。大陸為了統戰,已經很給國府面子了。黑材料大家已經貼了很多,我來說說國軍戰鬥力為何不行。論述這個問題,也可以間接為國軍基層士兵正一下名,所以奉勸果粉也好好看一下,提高一點姿勢水平。
先跟我念一句話。
「Amateurs talk strategy. Professionals talk logistics.」——約翰 萊曼(美國前海軍部長)
這句話大多被翻譯為「外行談戰略,內行談後勤」。這其實不準確,局座把它翻譯為「外行談戰略,內行談管理」。這才貼切。
現代軍隊和古典時期的僱傭軍隊,以古斯塔夫改革為分界線,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管理。
這種管理是多層面的。後勤、人事、紀律等事務管理固然是一部分,但是更重要是軍隊的本職——戰場管理。 對!戰場是要管理的。一隻部隊對戰場的管理水平,決定了它能採取的戰術,最後決定了它的戰鬥力。
關於後勤和集結、行軍可以參考,我過去的一個答案。中國軍隊到底有多強? - 離離圖總裂夫的回答
這個答案沒有提到戰場控制。
實際上,當一隻軍隊出現在戰場,他就必須擔當起他集結、駐防地域,行軍路線周邊的管理和控制。所謂軍事管制。這種管制不但保證自己安全和信息、補給通暢,同時也保障戰場周邊貧民的安全。軍隊有義務對平民進行必要告知,給予疏散的條件。
這些任務需求決定了軍隊不能派幾個哨兵守門,行軍的時候警惕的看看前後左右就完事! 越是有戰鬥力的部隊,其戰場控制範圍越大。除了主力部隊直接佔據和控制的領域,還要合理安排偵查計劃,派出偵查部隊或前出、或斷後、或在部隊周邊遊走。這些偵查兵,是部隊的眼睛、耳朵和觸角。至少到目前為止現代技術偵查手段任然不能替代。(比如衛星信息更新周期長,信息量過於巨大識別檢索困難。)
前出的偵察兵還要為大部隊選擇安全高效行軍路線。(大部隊很少會沿單一路線行軍。這樣做有多杯具參考市場花園行動,《遙遠的橋》總看過吧?)為部隊選擇宿營地。
周邊遊走和斷後的偵察兵則要負責警戒敵人動向,同時對敵方偵查兵進行反偵查作戰。

同時,補給線上要設兵站,要派出必要的守衛力量。

以上,就是參謀要乾的活!不要再說他們放屁也不響了!

實際上,參謀不給力,也是會累死三軍的。
比如黃百韜和著名的浮橋的故事。公允的說,要黃百韜來考慮要不要架設浮橋,本身就是國軍參謀制度的失敗。
由浮橋問題開始,我們再說說工兵。
所謂「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這還要分怎麼個搭法。實際上擁有能和大部隊同步前進能力的工兵,已經可以算是強軍。這個世界上,能夠進行火線作業,甚至先於主力部隊行動真正的「戰鬥工兵」,基本上一隻手就數出來了。
比如說我家美帝。曾有修好了橋,先過去的卻是撤退的日軍潰兵這種事……
而土鱉雖然土,從紅軍時期就有了從安源煤礦帶出來的可以火線作業的戰鬥工兵。和國軍工兵打醬油,沒有戰鬥力比起來,紅軍的工兵反而是精銳和「嫡系」。

好了,總結一下。為什麼派遣偵察兵、維護兵站、建設戰鬥工兵這麼難呢?——因為他們都是脫離大部隊垂直管理的孤軍。

我們可以看到,國軍其實相對善守。抗日戰爭中打得比較好的台兒庄戰役、衡陽保衛戰等其實都是發揮了這個長處。在黃橋被新四軍狠狠教做人的韓德勤部,到了曹甸也就不那麼菜雞了。其原因就是防守固定據點的時候上面提到那些問題比較簡單易行。

國軍其實控制不了主力隊列步槍射程以外的地域。他們總是出現對近在咫尺的日軍、共軍一無所知的狀況。他們的後勤線靠強征的民夫維持,民夫死亡、逃亡率很高。(據北大蔣夢麟校長估計壯丁「十之八九死於路途」。無論國共哪邊,好像還沒人質疑蔣校長的信譽。這個數字其實略誇張,損失的十之八九中,其實逃亡了很多。但是也可以看出蔣校長顯然氣壞了。)
除了監管民夫外,國軍還要要派出大量兵力保護兵站。要不然長官拿了,小兵為何不可以拿?
而完全脫離的大部隊深入敵後的偵察兵,則是單靠軍事紀律不能維持的。
而對戰場控制的能力不行,其實決定了奔襲、穿插、平行追擊(這些戰術是孫武開創的)、中心開花等等戰術其實沒有執行的可能。

美帝大片《葛底斯堡戰役》里我最喜歡的一句台詞是這麼說的——「將軍來到戰場,就如上帝降臨人間!」而可憐黃百韜將軍,顯然連河龍王都算不上。(歷史上,南北戰爭中有沒有人確實說過這段話?請大能的知友們指教。)

反觀共軍,他們很早就建立了民兵制度,民兵和鬼子杠顯然不行,警戒兵站(找個村子烙餅、製作被服乃至土手榴彈,收容傷員)和交通線還是可以的。(監視道路比野戰偵查容易)
野戰偵查更是共軍極端重視的項目。而政治動員和思想改造,使得士兵知道為何而戰。這是小股孤軍脫離垂直管理,在敵後活動必須具備的素質。請參考美帝大片《拯救大兵瑞恩》。(請原諒我這個美粉總提美國大片)
沒有偵察兵標定參照物,提供火力校射。大炮的威力也就最多剩一半了。
所以國軍同樣人數的部隊,可以派出的實際參戰兵力比共軍少。戰場控制能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大炮的威力也要減半。

而各種果粉學說的硬傷就在於,以國軍的軍事體制,其實是做不到他們說的那些神跡的。中條山這樣的戰場,只能是打成蔣公批評的那種結果。打不出果粉說的那份威風。而對於國軍將領來說,就算他是超人,參謀班子不給力,也是白搭。而對於參謀人員來說,他們手上沒有能拉得出去的偵察兵,沒有不貪污的兵站站長,能怪他們嘍?而對於基層士兵……他們還能自帶乾糧打仗不成?就算可以自帶乾糧,也無法自我教育自我動員。

所以說,這是體制問題。國軍基本上還是一隻以封建人身依附關係,物質僱傭關係維持的軍隊。作為一隻沒有完成民族國家軍隊轉型的軍隊。也只能有這種表現了。


硬要給個評價的話……國軍最好保持中立。因為他們一旦和日軍開戰,便送無數無辜士兵白白送死。而其投敵之多,又給抗戰事業帶來很大損害。說到這裡你就能理解為何騎牆的偽軍其實蔣公和潤之都不討厭。當然他們也和義大利軍一樣,也是有閃光點的。


摘幾段曾任蔣介石「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總軍事顧問」的瓦西里·崔可夫,對,就是那個在斯大林格勒帶領第62集團軍揚名立萬的崔可夫,他在中國擔任軍事顧問期間的記述。以及援華蘇聯飛行員的回憶。

蔣介石統率的部隊有290個步兵師、14個騎兵師、22個炮兵團、6個迫擊炮團及其它部隊,總人數為3856000人。

但崔可夫通過多方調查了解的實情卻是:中國有些部隊只是徒有虛番號的空架子部隊;中國很多部隊的裝備、戰鬥力和士氣都很低;很多士兵僅是為了在軍隊里混飯吃而已,但他們有著吃苦耐勞、逆來順受和忍氣吞聲的良好秉性。

蔣介石手下的不少將軍和軍官們好大喜功,貪生怕死,把軍隊視為自己的私產,在很多情況下都容不得任何批評,哪怕是最合理的批評。
而崔可夫和駐華蘇聯顧問團發現,在1940年,能夠「激發」國軍各級將領「保家衛國、奮勇作戰之意志」的最好手段就是:
在國軍每個司令部都派遣一個由蘇聯顧問擔任的督戰官。他們手中的尚方寶劍就是能與蔣介石和崔可夫直接通話的高頻電話。
大概流程就是
國軍某集團軍又一次不戰而退
某蘇聯顧問:你們為什麼再一次的潰敗,而不是重構防線派遣預備隊吧啦吧啦?
果脯神將:我大青果自有國情在此,我國軍此乃轉進作戰,實為保存實力意謀大業,而等韃虜怎可知曉?
蘇聯顧問:那好吧,我跟你們的蔣委員長絮叨兩句…


若干分鐘後
您的好友 (空一格)蔣公已上線
蔣公即將發動「元首的憤怒」


關於國共合作
則是怎麼個流程
國軍又轉進了
一般這種情況下扯到TG無非這麼幾種
八路不好好配合我們!鍋是TG的
八路在後方游而不擊!鍋是TG的!
八路在國軍後方搗亂!鍋是TG的!
然後這種時候無非又是這幾種劇情
八路軍辦事處來人與果脯將領一番吐沫橫飛
國軍某將領兵數萬,炮百門對TG某部「友好訪問」
當然,第二種選項一般會引來TG 某小隊化妝成土匪對國軍運輸隊進行「物資徵用工作」(深藏功與名)
(當然,也有很大可能是國軍真讓土匪搶了,丟了老臉。只能說土匪是八路扮的,所以我們才打不過)


於是崔可夫在數次協調國共關係未果之後,很絕望,很絕望:
「蔣和毛的首要注意力都不是放在打日本人上!而是互相拆台奪取政權!」


蘇聯顧問,國際友人在中國人民抵禦日寇的事兒上都比你們上心,果脯你們要知恥!知恥!

有趣的是,蘇聯顧問發現國軍訓練軍官和士兵所使用的教材和條令都是日軍和德軍1914年的條令。

而事實證明,就是這一戰的老黃曆,國軍學的也不怎麼樣。

相比之下,延安的共產黨軍隊使用的是非常切合自己實際情況的蘇聯紅軍1929年版條令
(該總結了國內戰爭和反干涉軍戰爭時期蘇聯工農紅軍的戰鬥經驗,強調在自身僅有弱勢兵力和物力的情況下進行靈活的機動作戰。)

———————跑題的分割線————————

1942年初,日本人在太平洋地區把西方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之際,其大本營就已經開始將東南亞的部隊調往中國東北加強關東軍.
根據其3月的決定,大量炮兵,坦克兵,航空兵,工兵部隊離開東南亞戰場,開赴中蘇邊境.
截止8月,從南方軍調給關東軍的部隊里包括3個重型火炮聯隊(150-240毫米口徑),2個炮兵大隊,2個炮兵中隊,3個坦克聯隊,以及大批工兵,航空部隊.
按照1942年4月的統計,日本陸軍共有249萬人(地上軍223萬,航空部隊10萬).
其地上軍分布情況為:
南方戰線42-43萬人
中國關內63萬人
日本本土和台灣40萬
中國東北和朝鮮則有78萬人,其中不包括陸軍的航空和船舶部隊.
而此時的關東軍擁有800輛坦克和750架飛機,相比較之下關內日軍只有170架。
在1942年,關東軍戰日本陸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一
坦克部隊和航空兵的一半以上
排除本土兵力,關東軍兵力佔42%,坦克部隊67%,航空兵56%.
而在1943年,關東軍仍有70萬人兵力,並在1943年6月得到了中國派遣軍的第27師團
在日軍(最誇張)的作戰計劃中
對蘇聯遠東濱海地區發動牽制性進攻,並在中國東北的西部和北部採取守勢
關東軍需要
30個步兵師團
2個坦克師團
9個獨立守備隊
215個國境守備隊
共91萬人的兵力
把視線放回蘇聯紅軍
根據日方在1943年2月27日《世界形勢判斷》的估計
遠東蘇軍兵力為70萬人(不包括海軍和空軍)
飛機1000架
坦克1000輛
但實際情況比日本人設想的還要糟糕:
遠東蘇軍在1943年7月1日擁有
兵力1156961人
火炮迫擊炮13843門
坦克自行火炮2367輛
作戰飛機3949 架

而且43年蘇軍僅從遠東調走幾個大威力火炮團和騎兵師用於補充最高統帥部預備隊。

也就是說,哪怕蔣介石和日本談和,日本也無法擁有進攻蘇軍所需的2-3倍人員與裝備的數量優勢。

早在諾門罕日軍陸軍航空兵遭受嚴重損失時,日本人就從中國關內戰場調撥飛機彌補損失。到了42年日軍把大批技術裝備往東北送。關內留下一堆守備師團還是對付八路的。
到底是誰在牽制日軍啊?
——————未完待續————————


話說豫湘桂之後,柳州陷落。後來有一天,美軍飛行員發現,柳州日軍有撤退的跡象,就通報給了國軍。委員長指示,乘勝追擊,收復失地!國軍某部為了搶功,在軍隊出發之前,先就立刻就發出已經光復柳州的捷報,然後,美軍拿到捷報,信以為真,因為柳州有一個美軍機場,美軍立刻就派出一支先遣隊去查看機場情況,然後……這支先遣隊就一直在日軍的戰俘營里呆到了戰爭結束。
有人看著不爽了,什麼不說明問題什麼都來了。我就給你們分析一下,為什麼用這個例子:
1、這個例子中,沒有國軍的士兵的事情,某些人不能拿國軍士兵過來陪綁,不能用被他們坑死了的國軍士兵的血來裝扮KMT的上層。
2、這個例子體現了KMT上層都是怎麼在打仗的。一見有便宜就去搶,為了搶功勞,謊報軍情。順便說一下,一支軍隊,上層敗壞如此,戰鬥力還能怎麼樣呢?


校長教出來些什麼渣渣?
——————從國軍王牌軍將領回憶錄看國軍高級將領素質之低下:

以下據鄭洞國回憶:
我軍火炮很少,且性能亦差,往往需發射三發炮彈方能命中目標。但這裡一發炮彈剛剛出膛,則為敵炮兵發現,馬上招來排炮轟擊,只好頻頻更換火炮位置,不敢集中排列作連續射擊,故而大大限制了火力威力。敵人因在火力上占絕對優勢,愈加驕狂,每次進攻之前,都以飛機大炮向我軍陣地狂轟濫炸,陣地上幾無一寸完好之地(日軍那點火力都能無一寸完好之地?那上甘嶺是不是日穿地球了?)。。。。。。

鄭洞國的觀察非常精確,我只是無法理解他為什麼會認為中國炮兵很差。其實,三發炮彈就能命中目標,就代表試射兩發就取出了最小夾差,第三發就是真正殲滅敵人目標的效力射。能在三發之內打出命中目標的效力射,中國炮兵的訓練水平與火炮性能已經不是精銳所能形容,排除運氣干擾的話,已經是理論上的極限水平了。
然而,不是國軍不給力,奈何鬼子有高達啊:
  但是,關東軍的炮兵卻更技高一籌,「這裡一發炮彈剛剛出膛……馬上招來排炮轟擊」的驚人速度,說明在第2師對面的關東軍炮兵根本不試射,而是只依照觀測所目視交會光測或聽音機音測確定中國炮兵作戰陣地位置之後,直接以圖上作業定出射擊諸元,立即對中國炮兵的作戰陣地進行急襲的效力射。。。。。。。。
所以說與此等外星人軍隊作戰,焉能不敗?

現在問題來了:

能犯這種一炮糜爛數十里式的低級錯誤。。。。

到底是鄭洞國外行?還是他在胡說八道?還是他既外行,又胡說八道?

難道這就是一個四億人大國最頂級軍事人才的基本軍事素養?


一個什麼都不懂的軍事小白從我外婆的角度來討論一下。
外婆,老傣族,小時候住在傣族村寨。
抗日戰爭的時候,日本人來寨里搶東西,燒寨子。國民黨來寨里搶東西,燒寨子,聽說還搶了妹子。tg來的時候,不擾民,不搶東西。少數民族不會說漢語,又被日軍和國軍嚇成傻逼了,根本不敢跟tg的兵講話,tg就半夜拿個籃子把錢放在籃子里,跟寨子里的人換東西。
抗日的時候,國軍抗戰時到底是個什麼狀態,我沒查過史料,我不能評價。但是我外婆說,國軍和日軍那群老土匪沒啥區別……這導致她老人家至今看海峽兩岸的時候還會狂罵國民黨……


的確是闢謠跑斷腿啊。。。實名反對 @陛帝的所謂闢謠
一步步來吧:

他的闢謠原文:

第一個是胡扯,雲宵在漳州以南,日軍41年閩南就只有廈門一個據點,還多次被國軍從漳州渡江襲擾,日軍就再沒南下過了,怎麼可能1945年能攻佔雲宵縣城? 真實歷史是日軍確實進入了雲霄縣城,但絕不是攻佔,而且我查找了雲霄縣誌,發現雲霄縣城實際上是國民黨和共產黨共同負責的,雙方勢力都在,怎麼能說是國軍潰敗??
。。。
也就是說這一地區根本沒有純粹的國軍武裝,國共的勢力都在,怎麼把這個歸到國軍的失敗頭上?如果這麼說,抗戰還沒結束,共產黨武裝進攻國民黨是怎麼回事?

------------------------------------------------------------------------------------------------------------------------------------------

直接看縣誌原文吧,闢謠千萬不要只看了前面的目錄就下結論哦

結論:日軍的確沒有「攻佔」縣城,因為沒有「攻」只有「占」。而且縣城人民還獲得了「前腳日軍撤走,後腳國軍洗劫」的彩蛋哦

原文節選:先向縣城開了3炮,見無動靜便渡江入城。。。使日軍如入無人之境

------------------------------------------------------------------------------------------------------------------------------------------

結論:縣城的確是「共同負責」,只不過國軍的是一個團,共軍是三個班,確定要「共同負責」?(這裡的三個班不嚴謹,因為可能還有其他的地方武裝,但是可以證明的是,當時共軍的部隊是以班為單位的)當然了,這個縣當時的確是」雙方勢力都在「,這一點我承認。不過44年的縣誌中很明顯的表現了一點——國民黨勢力在這個縣要遠大於共產黨。

原文節選:民國25年11月駐粵軍第一五七師葉鋼團。民國28年中央軍第七十五師某部駐陳岱。 民國35年駐省保安第二團(一般來說,師級部隊的「某部」就是團,結合上下文也的確應該是團)

-----------------------------------------------------------------------------------------------------------------------------------------

至於你所說的

如果這麼說,抗戰還沒結束,共產黨武裝進攻國民黨是怎麼回事?

原縣誌有太多雙方從37年互毆到45年的戰例,總的來說國軍主動進攻的要多,而且手段更殘忍(數起屠殺事件)。當然了,有興趣的可以做個精確統計,不過我瀏覽一遍的粗略印象如上。

既然屁股都不幹凈,這一點我就不解釋了,縣誌可以自己去下載看看
雲霄縣誌.pdf_免費高速下載

至於最後他列舉了一堆國軍「克複」的縣城,我個人認為用「接收「更為靠譜——因為這些縣城當時全部處於日佔區和國統區的交界線附近,是由於日軍的戰略收縮導致的。

------------------------------------------------------------------------------------------------------------------------------------------

補充三點:

1,因為那位「闢謠」的朋友引用的就是雲霄縣誌,所以我就去把縣誌翻了翻,發現他對原縣誌的引用有很多斷章取義之處。也就是說,我所反駁的是他對文獻的引用不當,而不是文獻本身是否不當

2,任何史料都會帶有不同程度的「政治傾向」,這是無法避免的。就這部縣誌來說,很多地方帶有中共色彩是非常明顯的,這一點我沒有否認。但是單從縣誌本身來說,其歷史事件的真實性一般都是毋容置疑的——舉個例子,我第一段材料的最後一段:洗劫是「事件」,借口搜捕日軍是」緣由「;前者基本可信,後者則可能會因為政治因素進行了加工甚至虛構。

3,全國2860個縣——據1976年統計,我國僅現存的地方志即達8000多種,約12萬卷。新中國成立後,各縣普遍修編了一次縣誌。在全國方誌辦組織下,進入縣誌第二輪修編的縣也不少。你要是說,地方為了政治需要誇大了共產黨而貶低了國民黨,這一點還是有可能的;但是要說為了政治需要在縣誌中虛構大量事件,這一點還真沒這個必要——這是縣誌,不是二十四史。


從雙方火力對比角度談一下。


在抗日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裡,正面戰場上的日軍往往都處在以少打多的狀態。然而中國軍隊即便是擁有數倍於日軍的兵力優勢,但仍抵擋不住日軍的進攻,只能且戰且退,棄城失地。幾乎每一次戰役中國軍隊都要付出幾倍於日軍的傷亡,卻仍然難以達到預期戰役目的。其中除了雙方在組織指揮、軍隊素質上高下分明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在火力上存著在巨大差距。這裡指的不是步槍、衝鋒槍、機槍等輕武器,在此方面中國軍隊的萬國牌甚至還要略優於日軍的制式裝備。雙方存在著巨大差距的是在重型技術兵器方面。航空兵、裝甲兵就不用說了,中國軍隊方面只是聊勝於無。而在步兵須臾離不開的炮兵支援火力上,日軍則佔據著壓倒性的優勢。

在戰爭初期,通常日軍一個4步兵聯隊制常設師團(相當於中國軍隊的軍級單位)中,會下轄1個炮兵聯隊。如是馱馬制師團,炮兵聯隊下轄36門75毫米山炮,步兵聯隊(相當於中國軍隊的步兵團)轄有1個步兵炮中隊(4門37毫米平射步兵炮),步兵大隊(相當於中國軍隊的步兵營)轄有1個大隊炮小隊(2門70毫米曲射步兵炮);如是挽馬制師團,炮兵聯隊下轄36門75毫米野炮、12門91式105毫米榴彈炮(少數師團無此炮),步兵聯隊轄有1個聯隊炮中隊(4門75毫米山炮)、1個速射炮中隊(4門37毫米速射炮) ,步兵大隊轄有1個大隊炮小隊(2門92式70毫米步兵炮)。


再觀中國軍隊,因國家工業落後,僅能自產少量山野炮、輕榴彈炮、高射炮和82、150毫米迫擊炮。如需大規模裝備部隊,重型火炮只好依賴外購。加上長期軍閥割據,軍隊派系林立,使用的武器種類繁多,各國皆有,戰時保障起來極為困難。抗戰爆發前,國民政府從全國軍隊中改編完成了20個調整師,主要使用德國制式武器,因而又稱為「德械師」。這20個師是當時中國軍隊中裝備最好的精銳部隊,如都按計劃編製完成整編,一個師的兵員、炮兵數量將接近於日軍一個常備師團。但由於從德國採購重型兵器受阻,導致師的重裝備嚴重缺編,只能從原有編製、裝備基礎上進行調整充實,故才稱為調整師。在這20個師中,僅有一個師(教導總隊)基本達到了計劃編製,其下轄1個炮兵營,裝備12門75毫米山炮、4門37毫米戰防炮、4門20毫米高射炮,步兵團直轄6門82毫米迫擊炮、6門20毫米高平兩用機關炮,步兵營直轄2門82毫米迫擊炮;而其餘19個師中,師屬12門山野炮只有4個師滿編(其餘師各只有75毫米山野炮8門),師屬4門戰防炮只有5個師滿編(3個師各裝備4門德制37毫米戰防炮,2個師各裝備6門義大利制47毫米反坦克炮),師屬4門高射炮只有2個師滿編(各有6門37毫米高射炮),團屬6門82毫米迫擊炮有18個師滿編,團屬20毫米小炮只有1個師滿編(裝備6門義大利制20毫米機關炮)。


由上述編製可見,3~4個精銳德械師的火力才能夠勉強對付日軍一個常備師團,而其他中國軍隊步兵師的裝備還要差於德械師,一個轄2、3個師旅單位的普通步兵軍火力根本對抗不了日軍一個常備師團。更不要說當時整個中國軍隊僅有德國造的105毫米榴彈炮40門、150毫米榴彈炮48門(彈藥還無法自產,只能嚴格限制使用),重炮火力只及日軍的一個零頭。作戰期間,日軍還會憑藉強大的機動運輸力將軍屬的野戰重炮兵聯隊加強到第一線,而中國軍隊的機動運輸力較差,有限的重炮往往難以及時支援第一線的步兵,這樣雙方的火力差距就會拉得更大。再加上日軍官兵的整體軍事素質要遠強於中國軍隊,最後的結果就是在諸多戰役中,中國軍隊一個師奈何不了日軍一個大隊,幾個師擋不住日軍一個聯隊,幾個軍剛能應付日軍一個旅團,集中十幾萬兵力還吃不掉日軍一個師團。到了1938年4月以後,日軍又陸續新建和改建了一批3步兵聯隊制師團(分為常設師團和特設師團),大量增編91式105毫米榴彈炮和14年式/92式105毫米野戰加農炮,炮兵火力更趨均衡強大。加上大正4年式150毫米榴彈炮、96式150毫米榴彈炮、89式150毫米野戰加農炮、45年式240毫米重榴彈炮等重型兵器也廣泛應用於中國戰場,仍保持著對中國軍隊的壓倒性火力優勢。而中國因為在抗戰爆發後鋼材非常短缺,只好放棄生產山野炮和榴彈炮,而集中力量生產、改造需要材料較少的迫擊炮,重型火炮不增反減。由於中國軍隊火力弱,日軍又佔據著制空權,戰鬥中日軍的重炮常不用偽裝就在開闊地域展開,肆意射擊中國軍隊,氣焰非常囂張。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來抵抗武裝到了牙齒的日本侵略者,八年抗戰,一寸山河一寸血,何其艱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

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用一句話說,八百斤的壽桃,大號廢物點心。當然我說的是部分國軍,不包括共軍和個別部隊(主要指中央軍)。
再說句實話,今天中共致力於幫國軍洗地,告訴我們中國戰場成功牽制了大量日軍,保證了蘇聯的後方安全。其實呢?
至45年5月歐洲戰事結束時,遠東蘇軍有8個合成集團軍,包括45個步兵師,6個步兵旅,2個騎兵師,2個坦克師,27個坦克旅,29個航空師,6個防空軍師和4個旅,總兵力118.5萬人。擁有20695門火炮,2338輛坦裝,4314架灰機。
這些兵力是45年突然冒出來的嗎?顯然不是,整個二戰時期,遠東蘇軍都保持著近百萬的規模,即使對德前線吃緊,遠東蘇軍也不減反增。為何蘇聯要長期保持這樣的遠東軍團呢?因為國軍的牽制並沒有什麼卵用。
——————————————————————
——————————————————————
另外貼一點kmt的黑資料
如果日本能擔保中國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則國民政府可同意與日本協商,或可在不損我國尊嚴之前提下讓出東北。 —— 國民政府密使許世英赴日本談判轉述蔣的口信(1931年10月)
1932年1月11日蔣在浙江奉化發表《東北問題與對日方針》的演講時,拋出了著名的"3日亡國論":"以中國國防力薄弱之故,暴日乃得於二十四小時之內侵佔吉、遼之範圍,若再予絕交宣戰之口實,則……必至沿海各地及長江流域,在三日內悉為敵人所蹂躪。"(見1932年1月21-23日上海《時世新報》)
民國二十二年七月,蔣介石在廬山軍官訓練團講演"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他說:"我們有什麼方法來抵抗敵人復興民族呢?是否現在這時候竭全力來準備國防,拚命的來製造飛機大炮,就可以和他來作戰呢?各位將領一定也知道,不僅是我們現在臨時添置武器,整頓國防,已來不及,不能和他抵抗,就是從現在起 ,大家同心一致專在這一方面再努力三十年還是不夠。如此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來整頓國防?可以來和他真正作戰?沒有這個時候!沒有這個可能!我們不要夢想!現在我們整個國家的生命,民族的生命,可以說都在日本人的掌握之中,沒有方法可以自由活動一點!"這段講演有單行本,民國二十七年曾遍載全國各國 民黨報紙,並收入委員長侍從寬編《蔣委員長訓詞選輯》,見於該書第一冊四三 一至四三二頁。民國二十二年四月七日,蔣介石在江西的撫州對"進 剿軍"中路軍高級將領講"最近剿匪戰術之研究",他說,"我們革命的敵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東三省熱河失掉了,自然在號稱統一的政府之下失掉,我 們應該要負責任,不過我們站在革命的立場說,卻沒有多大關係。這回日本佔領 東三省熱河,革命黨是不能負責的,失掉了是於革命無所損失的。如果在這個時 候只是好高鶩遠,侈言抗日,而不能實事求是,除滅匪患,那就是投機取巧,是 失了我們革命軍人之本色了。"這段話載在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委員會民國二十四年七月編印的《剿匪之理論與實施》一書第七十五頁至七十七頁。
民國二十四年九月,蔣介石在日本的雜誌"經濟往來"上發表一 篇《中日關係的轉回》,他說:"中日兩國,無論自那一方面看,都應該提攜協 力,以圖亞細亞的繁榮。今日雖在嚴重的困難之中,我們顧念中日關係在過去的 悠久歷史,確信今日所發生的糾紛,結局必能依兩國國民的誡意與努力而獲解決 ,實現我們所不斷理想的中日間的真正提攜親善。"這段話故在上海國泰書局出 版的《蔣委員長全集》第三編第六十九至七十頁。
最牛逼的
奢言抗日者,殺無赦。 —— 蔣介石,1935年底,中日簽定《何梅協定》後
——————————————————————————————————————————————
上面有點跑題了那下面我轉載一段話
我們先從國軍和共軍的實力對比來看
國軍,正規軍200多萬(全面抗戰時開始計算的正規軍部分),以及地方民團等百萬,有40多個正規集團軍,和大約100個雜牌部隊性質的軍和整編師
共軍,2個軍,八路軍3萬人,新四軍1萬多人
人數差距100倍
裝備對比,不用提了,八路軍倒數第二,新四軍倒數第一,國軍完勝,中央軍又完勝地方軍,地方軍完勝川軍(川軍是裝備最差的軍閥,只比八路軍牛逼點)
物資對比,國軍子彈消耗17.0992億發,
八路軍和新四軍子彈0.2-0.5億發
  差距是近100倍
  國軍山野榴炮彈355.88萬發
迫擊炮彈604.776萬發,手榴彈槍榴彈擲彈筒彈2359.88萬個.
  八路軍:
少量炮彈(主要是迫擊炮彈),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炸藥包和地雷之類的,八年抗戰期間共產黨軍隊的彈藥總消耗量最多也就是2-3萬噸.
  差距在20倍以上
  國民黨空軍光損失戰機就是 2600架 八路軍一架飛機都沒有
  國民黨海軍艦艇幾萬噸
八路軍只有一些木頭小船幾乎0噸位
  國民黨還有蘇聯美國的援華空軍
八路軍一架也沒有、
基本上國軍的人數是共軍100倍以上,消耗物資是200倍以上,全國的物資和稅收基本是國軍的,外援基本是國軍的
殲敵數對比
日本宣稱一共被中國殲滅44萬人
國軍宣稱殲滅日軍85萬人,蔣緯國編製的資料宣稱的
共軍宣稱殲滅日軍52萬人,偽軍100萬人(偽軍部分不需要澄清,是人都知道偽軍主要是被八路軍乾的)
那麼中國這面宣稱消滅日軍137萬,日軍44萬誰說的對?
一般敵人會誇大戰績,自己會隱藏陣亡數量,這是常識了
所以我們姑且相信國軍和共軍的宣稱都是正確的,進入以下部分
殲滅日軍將軍數量,不算追授的,大家都知道軍人陣亡要追授軍銜,追授上來的將軍不算,算陣亡錢已經是將軍的是16個日本將軍,分別是(原文數據有問題,估計把少將追中將都丟了,國軍擊殺不止這些,如果把追封的也算進去是有40+的擊殺將軍的記錄)
姓名 時間 陸士 陸大 軍銜
  田路朝一 1939年6月 19 29 追中
  沼田德重 1939年8月 19 27 中將 共
  阿部規秀 1939年11月 19 中將 共
  中村正雄 1939年12月 25 32 追中
  木谷資俊 1940年3月 21 追中
  飯田泰次郎 1940年11月 24 33 追中 共
  山縣業一 1941年12月 22 33 追中 共
  酒井直次 1942年5月 23 32 中將
  大橋熊雄 1944年4月 29 39 追中
  下川義忠 1944年4月 21 追中
  木村千代太 1944年6月 25 追中
  橫山武彥 1944年6月 25 追中
  水上源藏 1944年8月 23 追中
  志摩源吉 1944年8月 23 追中
  吉川資 1945年5月 24 追中 共
  關根久太郎 1945年7月 29 40 追中
國軍擊斃11人,共軍擊斃5人
這個是不可能造假的,因為這是日本人承認的陣亡
重頭戲來了,俘虜日軍數量
八路軍俘虜日軍6000多人,有794名日軍投誠共軍,一共7000人左右(這個數據也略有誇大,不過八路軍自己記載的俘虜是有5000多的),其中,八路軍還把幾百個俘虜轉移給了國軍,增加了國軍的俘虜數量
國軍記錄的俘虜日軍人員,包括日軍家屬,商人,慰安婦總數是1700多人,加上遠征軍在外數據和八路軍轉與數據大約是2600人
俘虜是看出數量真假的關鍵,八路軍俘虜了7000日軍,所以他們才能敢說自己擊斃了幾十萬日軍,因為日軍極為頑強,日軍俘虜和真損比大約是百分之3-7的比例
志願軍折損18萬人,俘虜1.9萬人,美軍當時被志願軍俘虜7000多人,陣亡5萬多都很符合比例
當然日軍俘虜少,他們太頑強了,國軍俘虜就很多
抗戰8年
八路軍和新四軍有4.9萬人被俘虜
國軍有40多萬人被俘
國軍有50萬部隊成建制投降日軍,這是有記錄的,無法抵賴
八路軍投降的數量就很少,不管是哪方資料都是幾千人上下浮動
俘虜日軍軍官的職銜,這一點是做不了假冒的,因為要日本方面核實身份的,真實性是最高的一個數據
不好意思,日軍被俘虜最高的指揮官是大隊長,也就是營長,有3人,全部是八路軍俘虜的
分別是日軍獨立步兵警備第六十五大隊大隊長柴山茂;日軍獨立混成第90旅團步兵第626大隊大隊長岩崎學;日軍47師團步兵131聯隊第1大隊大隊長山谷悅二郎。
其中只有柴山茂是日軍投降前被俘的,其它2個是拒絕投降被俘的
國軍俘虜的最高級別的日軍指揮官是連長,也就是中隊長,有2人


一個國家的政府軍的戰績,還不如一個地方軍閥漂亮,我看你們怎麼洗,差就是差,同盟國墊底,別跟我說法國,人家法國國土多大,對手是誰?法國如果有中國一半的戰略縱深,德國也拿不下來
———————————————————————
我知道會有人說我「不尊重烈士」之類的話,我聲明一下,我並非埋沒那些犧牲在抗日戰場的英雄,我只是指責國軍作為一個國家軍隊的超級無能,敢問國軍要是拿出志願軍一半的戰鬥水平,至於丟掉中國的半壁江山嗎?某些人大談特談國軍的功勞,卻刻意無視國軍一潰千里的責任,用某電視劇里一句不是很準確的話,「我族軍人,數千年沒有過如此潰敗」,翻遍整個戰爭史,古代中國有幾個時代找的出這樣的慘敗?跑不掉了就放洪水淹自己人?打不過了就放火燒了自己的城市?國軍是有能打的,不要命的,但作為一個整體,真的太不堪了,恐怕比他們爛的,也只有清朝了
最後說一下,我脾氣不好,說話比較難聽,這裡先跟大家說句對不起


中央軍死死的守住了重慶,代價微小

認真回答一下一個關於果粉經常說的傻逼的問題:游擊隊不抗日,就沒三光。


大家不許笑,認真臉,果粉的智商我們要照顧。

是啊,沒抗日就沒三光
我是說,沒游擊隊就只有二光

什麼意思?就是只有搶光和殺光。

實際上,三光政策以前,日本就是奉行搶光和殺光的——搶奪是日軍的常態,而且還有一票偽軍,就搶劫強姦殺人來說,偽軍乾的更漂亮,當然了那些偽軍大體上是國民黨投過去的,畢竟大家都懂得曲線救國的奧義。

事實上某位(我就不點名了)國軍將領,在戰情不利的時候直接請示重慶,得到校長批複:不投共就可以啦。
媽的當漢奸還能請示批准的。

so,那為什麼游擊隊就會變成三光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北方天氣很冷,給養什麼的北方游擊隊可以籌措,但是如果缺少房屋冬天會凍死大半。而如果不保住村民,偽軍勢必弄死所有人,結果連游擊的基礎都沒有了,這個情況在東北抗聯出現過。
所以至今東北農村人都很恨鬼子。

整個三光政策,真正直接制定並給八路打擊的,是燒光,殺光和搶光本來就一直在做了。
等於在別國領土上的焦土政策,最主要是靠燒毀居住地,降低游擊隊的活動範圍,這一點在寒冷地區才會做。
你看看南方新四軍的地方,日本就只能清鄉,搞一點籬笆圍牆搞隔離什麼的,就不怎麼燒了,因為冬天南方不太冷,你燒了也不能限制新四軍的大範圍機動和駐紮能力。
結果也很顯然,新四軍打的日本佬嚇尿了,偽軍更是跪。
相比之下八路打鬼子就難多了,鬼子也沒嚇成那樣。
所以你沒看現在果粉都說八路,少說新四軍么?要不然臉都沒法擱。

事實上只要遏制了戰鬥力相對不強偽軍的行動,村民即可大體保全,所以村民也支持抗日。
別忘了,戰爭中敵占區的平民死亡率往往是超過軍隊的。這個時候有了軍隊的庇護,至少是情報支持,他們撤退也有一點辦法,這個時候往往死亡率會低於順民,沒看到順民們很多都回來當「刁民」了么?

對於村民來說,搶光意味著餓死,殺光就意味著先奸後殺。

tm對於一個死人來說,再燒了他的房子又能怎樣呢?

所以,三光是因為游擊造成的,但這並不代表游擊對村民的損害更大——tm對於一個死人來說,再燒了他的房子又能怎樣呢?

而因為游擊大量限制了偽軍的活動,結果村民損失大幅減小。

你不想想要是和當年東北抗聯控制區那樣,就算那兒小規模人類聚居點比較少,偽軍和鬼子都殺成那樣了,要是更大區域……

很顯然游擊的結果是總體村民傷亡減小了。

所以啊,果粉智商總是有問題。


這個這個,我來插個嘴
首先要強調一下,國軍不等於國民黨的軍隊,廣義上當時中華民國的武裝力量都是國軍。
狹義的國軍,其實很簡單了,指蔣介石的嫡系,還有沒投敵的地方雜牌。
從七七事變到抗戰勝利,國軍的戰鬥力都在不斷變化,所有很多人犯了盲人摸象的毛病了,有人盯著德械師,有人盯著花園口。
不是果粉,也不是自干五,簡單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1、國軍戰力因時間和派系的不同而懸殊巨大
蔣鼎文手下的豆腐渣見了皇軍的旗子就能嚇尿,魚肉百姓倒是一把好手;但崑崙關上的第五軍戰力和戰鬥意志不但冠絕全國(超越TG),而且超過日本任何一個師團;
後期組建的青年軍秒殺早期參戰的那些壯丁部隊戰力;
2、戰力不等於戰鬥意志!
拿著砍刀無論如何都打不過機槍。一些雜牌部隊手上毛也沒有,戰鬥力自然低下。
3、國軍的許多失敗都源於將帥無能。
老蔣一個日本軍事預科肄業就地圖上瞎指揮, 又碰上上級軍官平時吃吃喝喝不學無術,打仗就膿包一個。一線將士再拚命也奈何不了頭頭瞎指揮。
---------------------------------------------------
總體來說,限於兵員素質和裝備水平,國軍的戰鬥能力平平,平均水平低於共產黨領導的18集團軍,但少數精銳部隊的水平已經超過了日軍。
以上

歪個樓
只要堅持戰鬥的國軍,都稱得上是中國漢子。這也是我為什麼討厭一部分果粉和自干五的原因,打不贏那是實力不夠,敢於亮劍都是漢子。自干五罵國軍都是渣滓,你們知道衡陽城裡、崑崙關上有多少中國軍人的「肉彈」讓日軍都魂飛膽喪自愧不如嗎?果粉罵共軍不抵抗,你們又知道敵後戰場多麼艱苦卓絕嗎?你們口水噴來噴去,日本人沒噴死一個,中國抗日烈士的臉上倒是被你們吐滿了口水。你們捫心自問,這樣噴,算哪門子愛國?
––––
沒想到有這麼多朋友關注我的回答,謝謝大家了。有些東西再補充一下。
國軍戰鬥力平均水平弱於共軍,尤其是軍隊紀律和精神面貌,這是肯定的,許多國軍老兵的回憶錄里也毫不掩飾的提到了這一點。問題是國軍的戰鬥力不是正態分布,這就很難用一個平均值來評價。
有朋友說是果粉黑土共,這些年確實這種現象愈演愈烈,但這不是黑國軍的理由。這種東西沒有本末倒置一說,評判正確與否的標準是統一的。抗戰的烈士不分陣營,不能為了陣營去抹黑自己的英雄。這就是我要說的。
對於抗戰怎麼評價,其實我們早就不需要解釋了,去年抗戰勝利閱兵時定的基調已經十分的客觀公正了: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有知友回答過了,我就不多說了。
至於崑崙關上的戰鬥,國軍就算是開著殲星艦那也是中國軍人。中國軍人肉彈衝鋒讓以肉彈見長的日本人恐懼的,這不應該是中國人的榮耀嗎?不是戰鬥力的體現嗎?
接著歪樓。
說句政治不正確的話,我們應該像日本學習一下。為國捐軀者不應以陣營劃分。靖國神社能做到供奉西鄉隆盛,為什麼我們不能一碗水端平呢?
很多朋友確實愛國,但似乎對別人說話有種逆反心理,別人說一句,必須回一句。久而久之就割裂了這個社會。只要有挑事的人挑逗一句,就發生連鎖反應導致口水戰。說兩句國軍的好話就要被指責成果粉,或者是說兩句八路軍的好話就要被指責成五毛,這樣割裂的中國恐怕永遠無法復興!
話說得有些重,見諒!


同意 @袁蕾的回答。
對國黨來說,不光工業沒什麼卵用,其實地形也沒什麼卵用。╮(╯▽╰)╭
說到地形,難道中條山的地形不好么?

至少和長津湖有可比性吧吧?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
然而值此六一佳節,我不是來黑國黨的,國黨其實戰鬥力爆表!

強大的動員能力
抗戰時國軍「抓壯丁」逼死百萬人

八年抗戰國統區到底有多少人被徵召入伍呢?據蔣介石之子蔣緯國後來編著的《國民革命戰史抗日禦侮》顯示,抗戰八年,總共徵募壯丁13558493名。這還不算自願入伍者和國軍在淪陷區和游擊區招募的士兵。(《國民革命戰史抗日禦侮》第2卷P120-121)何應欽所著《八年抗戰之經過》中《抗戰期間各省歷年實征壯丁人數統計表》和《抗戰期中各省壯丁配額統計表》的統計數據也差不多:抗戰八年全國各省實際征送壯丁為14050521名。

但實際徵兵數量恐怕遠遠不止這些,據抗戰時期曾任國民黨四川省達梁師管區司令官的周開勛先生回憶:「1943年夏天,國民政府兵役署長程澤潤在給何應欽的報告中稱:自1939年實行新兵役法起,到1943年5月止,全國(東北不在內)所征出的壯丁將近1200萬人。」(周開勛《國民黨的兵役真相》,《雲南文史資料選輯》第三輯P67)蔣介石侍從室組長唐縱在1942年9月5日的日記中也說:「據兵役署報告,自抗戰以至現在,共徵兵1090餘萬名。」(《在蔣介石身邊八年——侍從室高級幕僚唐縱日記》,群眾出版社1991年版,P301)。這樣算起來,實際的徵兵人數要比官方數字多得多,但到底征了多少兵,恐怕很難說清楚。

友好的官兵關係

「政府的規定就可以作為最有力的反證。政府的規定是:官員不得在壯丁食米中摻雜砂粒,不得掠奪壯丁帶來的衣著、被服,或私人用件,不得對壯丁私刑拷打或夜晚禁閉牢房等,並且不得向壯丁家屬勒索壯丁制服費或給養費。……壯丁吃到的比挨餓度日的士兵還要少些,有時他們連水都喝不到。他們當中許多都被剝了衣服而睡在泥地上,他們被鞭笞;死掉的壯丁底屍體可以放在那裡幾天不管;在許多區域里,最後能到達前線的壯丁還不及入伍總數的百分之二十。當歐洲貝爾遜和布欽華爾德集中營的慘絕人寰的故事傳來的時候,那時正是中國這種徵兵的高潮。在成都參加壯丁營工作的醫生對於德國的這種恐怖手段卻並不覺得甚麼驚訝,他們說,一切關於納粹集中營的描寫,簡直就和他們所工作的壯丁營一式一樣。」(白修德、賈安娜《中國的驚雷》,新華出版社1988年2月版P312-314)

高效的補給能力

據當時第13軍第89師第266團團長方耀回憶:「5月初在登封作戰時,某連因有二十多名士兵受傷,一些士兵開小差,便抓了十幾個民夫為連里搬運東西,嚇得附近村莊的老百姓紛紛逃跑。向豫西潰退途中天降大雨,士兵就闖入民宅翻箱倒櫃,把值錢的東西裝進腰包,用老百姓的衣裳當雨具,淋濕了扔掉再闖人另一家搶來乾的。我看到沿途都是被丟棄的老百姓的衣服。這些天部隊走到哪裡,就吃到哪裡,強取老百姓的豬、羊、雞、蔬菜、燃料,分文不給。強征的糧食由部隊主管人員出具借據,上書某部隊某月某日在某村某家食用多少斤糧食,對老百姓說憑此條可少付徵購糧,至於這種借據是否管用則不得而知。有些老百姓牽著牲口帶著貴重物品上山躲避,部隊搜山時一旦發現,就強行拉走牲口以作軍用,並搶走貴重物品。我們行至嵩縣以南、內鄉以北的山區時,起初還有一些老百姓為部隊送開水,以示慰問。我親眼看到,官兵們喝完水後非但無感謝之意,反而將茶碗摔爛。」(《我所知道的湯恩伯》,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

險惡的作戰環境

1944年夏,豫南久旱無雨,河流乾枯,田園龜裂……可是國民黨第五戰區豫鄂邊游擊總指揮部,仍在桐柏山區增派苛捐雜稅。潰退到桐柏山區的國民黨軍隊更是抓丁拉夫、攤派錢糧,敲榨勒索……7月21日桐柏山南麓的四十里沖小學教師王川組織了7000餘農民,攻入駐紮在豫鄂邊天河口的國民黨第五戰區豫鄂邊游擊總指揮部。總部的特務連、工兵連、機槍連和第一大隊全部被繳械。總指揮何章海被暴動的民眾活捉,作惡多端的主任副官何望等十多名官兵被民眾當場處決。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聞知豫南發生民變後,立即命令第69軍第28師前往鎮壓,第28師在桐柏山區大肆屠殺民眾。天河口一帶,凡在十歲以上的男女,均不能倖免,被殺害的民眾達五千餘人。被燒、被搶的人家不計其數……7月底,豫南數萬民眾不約而同,群起反抗,將國民黨第28師全部繳械,殺死該師師長,組織起了豫南農民救國軍,他們以『反對軍隊勒派壯丁,反對不抗日的軍隊』為號召……(《河南抗戰史略》,1985年9月版,P331)

堅強的戰鬥意志
(引文應該是來自王小寧的《國軍將領、共軍將領抗戰時犧牲和投敵叛國情況說明了什麼 》,但作者手中沒有原文,引自網路)

據《劍橋中國史》記載,就在一九四三年,國民政府軍投靠敵人的降將就有四十二人之多。實際要比這個數字大得多。國軍叛國投敵的高級將領有:1、偽第二方面軍總司令孫良誠。原為第三十九集團軍之副總司令,所屬之第四軍趙雲祥,第五軍王清翰,獨立第三十八師孫玉田一共叛國投敵;2、偽第三方面軍總司令吳化文。原為新編第四師師長。轄三個師;3、偽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龐炳勛;4、偽第二十四集團軍副總司令孫殿英。該部原為之第二十四集團軍,轄偽第四十軍、偽第二十七軍、偽新五軍等三個軍;5、偽蒙古軍總司令李守信。原為騎九旅之團長,轄五個師,全為騎兵部隊;6、東亞同盟救國軍總司令白風翔。轄第三、四、五、六等四個騎兵師;7、偽第一集團軍總司令李長江。原為蘇魯戰區游擊縱隊副總指揮,轄五個師,一個獨立旅;8、偽第二集團軍總司令楊仲華。原為蘇魯戰區游擊第六縱隊司令,轄四個師、一個獨立旅;9、偽暫第十五軍軍長榮子恆。原為第一百一十二師師長;10、偽東亞皇協軍總司令蔡雄飛。原為第十九軍的副師長,轄兩個縱隊;11、偽和平反共興亞建國第三軍軍長徐繼泰。原為江蘇省游擊第五縱隊司令;12、偽第八師齊子修;原為山東保安第五師長;13、偽皇協第一師張步雲。原為暫編第二師長;14、山東保安第五師之旅長齊劍英;15、鄂中偽清鄉軍司令潘尚武。原為第一百二十八師之旅長,轄偽保安第三師;16、偽護國救民獨立師師長劉子清。原為第五戰區一百七十三師五百一十八團團長。還有上千名師、旅、團、營級的國軍軍官叛國投敵。

為人民服務的崇高追求(這一段說濫了,從簡)
以水代兵,八千里大地喜甘霖
驅火吞敵,十萬名百姓享太平(瞎寫的。。。輕黑。。。)
(花園口、文夕大火)

綜上,國黨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充分體現了立黨為公(si),執政為(hai)民的總方針,是抗日戰爭中(fan gong)的絕對主力。


@Jackybra
44年豫湘桂戰役這事還能洗也是挺服的。
你如果不能理解戰略轉移和軍備差別,就多讀點書。
中華民國軍整軍近100W人,在有民國空軍和美國陸航14航空隊的支援的情況下,在日軍東拼西湊的11軍僅10W人前(本戰役之前11軍雖然仍然是日軍在中國唯一一個機動軍,但實際在戰前缺額,實際還不過6W人,從各戰場抽調了5W名士兵)面前一敗塗地。
其實侵華日軍日子最好的時候,除去固定守備部隊,一直只能湊出一個機動軍(人還不一定足數,一般是6-11W人,還要準備萬一有事得補漏)用來進攻。實際上通常情況下就是國軍VS這個軍,還未必有什麼好結果。
戰略轉移?把幾乎所有前線的支援機場都丟了,這轉移的很好,這就叫資敵。
丟了幾千萬大後方人民給日本人,這也很像樣的抵抗了。

中華民國軍整軍無論是單師還是整軍,1944年對日軍裝備上都沒極度劣勢,該有的加/榴彈炮都有(衡陽那些被日本人繳獲的傢伙又不是假的),而且日軍由於交通線過長,無論是士兵的體能還是補給都很成問題。我是不清楚被徒步步兵幾乎以強行軍速度突穿防線,那些防禦的士兵有啥戰鬥力。

淮軍陸營在甲午戰爭的表現都比國軍好得多,尚能不失國門,國軍就是一群散兵吧。

日本人其實也運作不好這個線,沒通多少車不說,還因為抽兵上前線,後方空虛,直接導致44年後期——45年華北被TG清掉N個據點,但國軍也沒什麼反應。


國軍可能比記載的還要不堪。現在媒體正面謳歌正面戰場,不光是突破歷史禁區,簡直是政治正確。那是因為我黨的合法性已經從社會主義革命變成歷史主義了。所以不得不替國民黨遮點丑,否則實在太難看。

國軍在二戰的傷亡確實很大。但很多傷亡是沒有意義的。比如上海戰場。羅店號稱一個小時報銷一個師。國軍在日軍艦炮火力直瞄射程之內直接布置防線,簡直愚蠢。又不是沒有縱深。像共軍那樣的穿插迂迴側翼攻擊,國軍壓根就沒有這一說。就是軍官逼著壯丁往前去送死,一點點,連一點點的戰術都不講。

這不是犧牲,這是國軍軍官在對戰士犯罪。這樣的犧牲再大也沒有意義。所謂國軍傷亡巨大,你把人直接往人家炮口去送,那傷亡可不就大么。但是你這麼做沒有意義。志願軍在朝鮮的裝備也沒強多少,美軍比日軍要高至少十個檔次。你看志願軍怎麼打的。范弗里特退休前最後又堵了一把,火力換算一下等於三大戰役國共雙方的彈藥消耗,打志願軍一個排,兩百多米的山包,沒打下來。


這他媽都什麼事啊。


一號作戰,全世界反法西斯戰場都在反攻,國軍豫湘貴大撤退。河南老百姓協助日軍繳湯恩伯的械。

國軍在抗戰最大的貢獻,或者說常凱申最大的貢獻,就是沒有投降。

說真的,仗打成那個樣子,重慶一度面臨失守,國府一度打算流亡,戰場上基本上,日本人想攻的就肯定能攻下來,想守的就肯定能守住。國軍的防線基本上取決於日軍的行軍速度和補給能力。這都能撐下來沒投降。

也是挺不容易的


國軍戰鬥力就是個戰五渣,數字已經有太多人講了,講了故事吧。

老家村裡有個老兵,我爹年輕時候很喜歡聽他講故事,特別是國軍的故事,因為老兵原來是國軍後來在解放戰爭中被俘成了共軍。對於國軍的評價大概是這樣的:

(可能是雜牌軍的原因)平時訓練很少,組織很鬆散,放放槍跑兩圈就算完了,每天有大量的空閑時間,主要靠打牌賭錢打發時間。被俘那次是去剿匪,走到原計劃的地方沒有找到共軍,但是看到附近有個村子,軍官就帶著隊伍去發財,還沒到村口時候路邊機槍就響了,中了共軍的埋伏。被俘後老兵因為在國軍是軍士長被吸收參加共軍,每天天不亮就要起來跑步出操,國軍的軍士長居然跟不上共軍普通士兵。共軍訓練任務很重,訓練一直到天黑才能睡覺,老兵感覺吃不消,於是選擇了回家種田。


國軍就是T,正面抗怪,怪的大部分攻擊都打到T身上,如果T倒了就是團滅;八路和游擊隊就是DPS,各種跑位,找空隙輸出,還要抗住怪的AOE,還要注意OT,怪物仇恨過高,T拉不住也團滅,全國民眾就是奶媽,使勁給T和DPS加血,冷不防的還要幫著抽一下怪,這倆要是倒了,奶也跑不了。T時不時的要罵DPS,你丫輸出還沒我高;DPS則回罵,你裝備這麼好還扛不住怪。奶媽吼道,麻痹,好好打,快沒藍了。


1.在抗日戰爭時,國軍是否真如現在歷史記載那樣不堪?

國軍的表現到底如何,問(空一格)蔣公不就好了嗎

「講到這一次中原會戰的情形是怎麼樣呢?有一些美國和蘇聯的軍官和我們軍隊一同退下來的,據他們所見,我們的軍隊沿途被民眾包圍襲擊,而且繳械!這種情形,簡直和帝俄時代的白俄軍隊一樣,這樣的軍隊當然只有失敗!我們軍隊裡面所有的車輛馬匹,不載武器,不載彈藥,而專載走私的貨物。到了危急的時候,貨物不是被民眾搶掉,就是來不及運走,拋棄道旁,然後把車輛來運家眷,到後來人馬〔第446頁〕疲乏了,終於不及退出,就被民眾殺死!部隊裡面軍風紀的敗壞,可以說到了極點!在撤退的時候,若干部隊的官兵到處騷擾,甚至於奸淫擄掠,弄得民不聊生!這樣的軍隊,還存在於今日的中國,叫我們怎樣作人?尤其叫我個人怎樣對人;我統帥受到這樣的恥辱,也就是大家的恥辱。」
——蔣介石:《對於整軍會議之訓示——知恥圖強》(1944.7.21)《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20卷,445,446頁

「此次會戰(即1944年豫中會戰)期間,所意想不到之特殊現象,即豫西山地民眾到處截擊軍隊,無論槍支彈藥,在所必取,雖高射炮、無線電台等,亦均予截留。甚至圍擊我部隊,槍殺我官兵,亦時有所聞。尤以軍隊到處,保、甲、鄉長逃避一空,同時,並將倉庫存糧搶走,形成空室清野,使我官兵有數日不得一餐者。一方面固由於絕對少數不肖士兵不守紀律,擾及閭闔,而行政缺乏基礎,未能配合軍事,實為主因。其結果各部隊於轉進時,所受民眾截擊之損失,殆較重於作戰之損失,言之殊為痛心。」
——《第一戰區中原會戰之檢討》的最後兩段,選自《中華民國史檔案叢刊.抗日戰爭正面戰場》,1252—1253頁

「軍風紀敗壞不堪,招致民怨,為中原會戰(1944年豫中會戰)失敗的主因。」
——蔣介石:「中華民國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出席黃山整軍預備會議講」,摘自《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20,443頁

「我昨天所講的徵兵冒名頂替之事,大家都知道這是由於社會不良和役政辦理不善所致,但部隊接兵官之舞弊,也是一個最大的原因。比方我們部隊駐老河口要派官長到四川去接兵,接兵官在四川並不領到足額新兵,沿途更放任新兵隨便逃跑,或遇途中士兵發生疾病,更是任意丟棄不顧;如此,即可省出火食費用,歸入他接兵官的私囊,等到行抵駐地老河口附近,為要歸隊復命起見,就拚命在其附近捉拉民眾充數,以致發生張冠李戴,冒名頂替之事亦是不少。更有新兵既系臨時強拉而來,為要防其逃走,乃用繩索串縛,視同罪囚,這種現象,到處沿途可以看到。」
——蔣介石:《西安軍事會議講評(三)》(1942.9.10)《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19卷281,282頁


「前幾天我看到紅十字會負責人送來的一個在貴州實地看到的報告,報告新兵輸送的情形,真使我們無面目作人,真覺得我們對不起民眾,對不起部下!據報告人親眼看到的沿途新兵都是形同餓莩,瘦弱不堪,而且到處都是病兵,奄奄待斃,有的病兵走不動了,就被官長槍斃在路旁,估計起來,從福建征來的一千新兵,到貴州收不到一百人;這種情形,兵役署長知道不知道?現在軍政部在貴州沿途都設有合作站,你們所派的站長乾的什麼事?」——蔣介石:「對於整軍會議之訓示——知恥圖強」(1944.7.21)《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20卷449頁

「現在一般中下級軍需人員的弊病,真是太深了!本來照規定小麥一石摺合包榖一百五十斤,而現在扣減為一百三十五斤,實際所發到部隊的不過一百斤。而我們向民眾徵收的則一石小麥要摺合兩百斤大秤的包榖。一切的糧食,我們取之於民眾的時候,都是用的大斗,而且是凈實的米麥,而發給士兵的都是小斗,其中還要滲雜沙土。又部隊軍糧,都要到距離幾百里以外的指定的地點自去領取,而軍需署並沒有規定領糧的經費。於是派去領糧的官兵不得不出賣一部份軍糧,作為來往的盤費。軍糧既可以公開出賣,無形之中,就引起這些被派領糧官兵偷盜軍糧的動機,而軍紀因以破壞。最違犯紀律的,就是軍需人員或特務長帶了領糧的士兵到達領糧的地點之後,自己就離開部隊,置職務於不顧,任令領糧的士兵長久等候,夏天淋雨,冬天受凍,因此他們就不得不強佔民房,強取民物,或以變賣軍糧所得的款項,嫖賭吃喝,任意揮霍,有些甚至捲款潛逃;其回到部隊的,亦往往身染花柳病,不堪服役。總之,前線部隊常常缺少糧食,而後方糧秣不能輸送到前方,要由前方第一線派了官兵到後方來領取,這實在是最不合理的辦法,此不只減少戰鬥力量,而且更影響戰事進行非鮮。這都是由於軍需和兵站人員不負責、不盡職、懶惰腐敗的表現。至於部隊裡面的軍餉,也沒有按月發清,有的欠一二個月未發,有的欠三四個月未發,亦有拖欠至半年之久未發下的。此次從河南隨軍退卻下來的外國軍官,問我們一般士兵;許多都說他們的薪餉還只領到去年九月為止,九月以後的到現在還沒有發放清楚。實際上政府對於軍費,從來沒有欠過一個月,每月都是如期如數的撥發,但我們下面部隊的情形竟是如此,試問,這叫什麼軍需獨立?你們軍需人員作的什麼事?」
——蔣介石:對黃山整軍會議審查修正各案之訓示(1944年8月4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第20卷第474、475頁

2.共產黨在抗日過程中到底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和日本人爭奪佔領區的人口和資源,同時阻礙日軍使用佔領區的人口和資源,增大其維持佔領的消耗,雖然竭力避免大規模的正面決戰(which means 送死),但是通過頻繁的小規模戰鬥給日軍添了一些堵(也就是說沒什麼決定性的戰果)

然而其實沒什麼卵用

日軍在44年豫湘桂戰役中取得的戰果表明,即使國民黨已經有了幾百萬軍隊,GCD也在其佔領區到處組織游擊隊,也只能在局部的戰鬥層面遲滯或者阻礙日軍的進攻,但是日軍的戰略意圖總是可以達成的,換句話說,只要日軍想要攻下某個地方,那麼結果也許比計劃要早,也許比計劃要晚,但他們總是可以做到,因為中國軍隊的裝備、戰術和組織水平和日軍存在本質上的差別,而這種差別並不是單純的精神力量可以平衡的。

字面意義上的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再擴展一下吧:
敵後兩個字的意思不是在重慶背後,而是在敵軍佔領區,日軍入侵是為了掠奪資源,而不是為了當國際著名冤大頭的,游擊區也不是買VIP送的
戰爭這種零和遊戲沒有作弊的空間,所以參與者的水平到底怎麼樣很好衡量,看戰爭結束的時候拉得出多少能打的部隊就知道了;只要是運作正常(此處就是在黑國軍)可以及時補充損失人員/裝備的組織,其軍隊都是越打越強的,就好象41年的蘇軍和45年的蘇軍,41年的美軍和45年的美軍。妄想在家悶聲開礦憋出200人口一波流的是星際爭霸玩多了,覺得在現實世界裡躲著不打仗就可以在戰爭結束之後撿便宜,只能說是典型的妄想症癥狀。

3.真實的歷史是什麼樣的?
有件事情不知道重複了多少次,在這裡再重複一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解決了日軍絕大多數主力陸軍部隊(及附屬航空兵)和所有海軍部隊(及附屬航空兵)的是美軍 是美軍 是美軍。


美國不參戰的話,國軍再抵抗30年,GCD再游擊30年,最多延遲一些時間,但是改變不了日本逐步將中國領土納入其控制範圍,並且將其消化的結果(參見滿洲國)。


所謂正面抗戰這四個字最讓人覺得難以苟同的地方在於,日軍在佔領了中國大部分精華地區,也即是東北,華北,中原腹地和沿海城市之後,維持其戰線不再推進的最大原因是後勤補給壓力太大,而且用於維持佔領狀態的兵力已經到了底限,剩下的地方要麼地形太爛(如山西,四川),要麼太貧瘠(大別山區),暫時沒有佔領的價值。而不是因為國軍或者GCD好像真的有能力阻止他們繼續推進一樣,換言之,以游擊隊的形式在佔領區活動反而更有效率一些,因為這樣至少不容易被日軍逮住


而敵後游擊的問題在於,游擊隊越來越多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實是太平洋戰場壓力太大,主力部隊被逐漸抽調到了太平洋地區,補充到中國的往往是一堆再服役的老頭和一幫不滿20歲的青少年(但是就算是這樣44年他們還是能在豫湘桂一路長驅直入),同時只能對付以小分隊形式分散在佔領區的日軍,一旦日軍組織起機動部隊開始篩網式掃蕩的時候就只能有多遠跑多遠有多快跑多快了。

4.如果在國共會談時,雙方組成聯合政府,會對現在有什麼影響?

雖然要我推測的話估計現在還在打內戰,不過歷史沒有假設這種東西,否則如果當年丘處機沒有路過牛家村的話,說不定現在我正在火星殖民地上知乎


國軍分為中央軍嫡系;中央軍旁系;地方雜牌軍。就訓練素質來看,主要是中央軍嫡系,有較大一部分是受過良好的訓練的;而旁系和地方軍則不然,絕大多數都沒有受過良好的軍事訓練,甚至直接是拉壯丁強征入伍參軍。

雖然在自大的日軍的眼中,也仍是不得不肯定一部分國軍的戰鬥力的。

比如:
以白刃戰見長的西北軍(西北軍是地方軍少數訓練有素的軍隊之一,和中央軍一樣,部分能力不亞於日軍。)

台兒庄之戰,日軍內部的作戰研究資料文電。

還有中央軍嫡系精銳:

《岡村寧次回憶錄》P414

陸軍經理部。

但是有常識朋友都知道國軍的中央軍嫡系部隊在國軍序列中所佔的比例只是少數,國軍絕大多數是由北伐戰爭中收編的地方軍閥組成的,抗戰時國民政府一邊貪污軍餉,一邊將旁系軍和地方軍與中央嫡系軍區別對待,因此也就無法保證絕大多數旁系軍和地方軍的武器裝備,給養和物資的補給,以及對地方就的訓練。
從中央軍的角度來說,中央軍一邊在不同程度上管理地方軍,一邊又與地方軍存在隔閡,因此地方軍會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排擠,從中央軍那裡得到的收益也無法滿足自身。

而從地方軍的角度來說,很多地方軍閥撥給部下又會剋扣一部分,進一步惡化了戰士們的衣食給養,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很多地方軍和旁系軍的軍閥氣息濃厚,避戰自保的思想更為存在,而且與中央軍嫡系相比,他們中的很多官兵甚至不理軍政,乃至缺乏愛國思想,只重控制得住管轄範圍,肆意征抓壯丁,屯兵自重,而不重練兵,輕視民族大義,派系之間互相排斥,而不重團結一心共抵外辱,因此這樣一來,國軍的整體素質就可想而知。

這裡再次引用一下日方的筆記:
日軍認為,「支那軍雖多年退敗,且……國際援助路線被我遮斷,但因抗日教育之徹底,及銳意整訓之成效……其戰力亦不容輕視」。其文件還將「支那軍」區分為三大部分,分別評價如下:
「(甲)中央軍(直系軍):素質訓練裝備均優,但如敗退時,其戰力亦甚低落。(總的來說是十分正面的評價)
(乙)地方軍(旁系軍雜軍):素質低劣,無堅強戰意,作戰時逃亡歸順之事特多。 (完全負面的評價)
(丙)共產軍:長於游擊戰,專心注力於中國之赤化,利用民眾,潛行戰鬥,諜報謀略等工作,未可忽視。」⑧(不好不壞,附帶些亮點的評價)

《岡村寧次將軍會談記》


台兒庄大捷後,世界上三個半戰略家之半蔣校長信心膨脹。
然後,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

1938年4月,李宗仁指揮台兒庄戰役大捷後,蔣介石從他著名的「抗戰三日即亡國」論一下變成了速勝論。他匆忙把他的20多萬中央軍調到了徐州戰場,計劃借李宗仁等勝利的餘威,和日軍在徐州決戰。

對於中國軍隊在徐州地區的大量集結,日軍認為這正好是消滅中國軍隊主力的好機會。5月初,日軍迅速集結10多個師團30多萬人向徐州地區夾擊。1938年5月15日 ,日軍在徐州的包圍圈馬上要形成時,蔣介石發現自己的主力部隊有被包圍在徐州的危險,就又匆忙決定放棄徐州。這樣,所謂的徐州會戰剛開始就失敗了。而且,從各處調來的機動部隊就這樣被拉來拉去,毫無作為,對全國各地的戰局造成不利影響。
正在這時,日軍土肥原賢二率第14師團約2萬人卻強渡了黃河,他的目的是阻止一戰區的援軍增援徐州。這樣第14師團在隴海線附近就形成了孤軍深入之勢。
蔣介石匆匆飛往鄭州程潛第一戰區指揮部,決定親自指揮豫東戰役。此時豫東中國軍隊有6個軍,6個軍12萬人包圍土肥原1個師團2萬人,程潛積極進行作戰部署,稱「就是吃也能把土肥原吃掉」。
1938年5月23日,土肥原開始突圍,並把進攻的重點放在了蘭封。鎮守蘭封的是蔣介石的愛將桂永清。桂手下的蔣嫡系第27軍,裝備精良,甚至有一個德式戰車營的支援(裝備德制Ⅰ號坦克,武器為兩挺7.92MG13機關槍,使用鎢芯穿甲彈可以在近距離擊穿日軍87式、94式、95式輕型坦克。但是Ⅰ號坦克裝甲十分薄弱,容易被日軍野戰火炮和坦克炮擊毀,而且穿甲彈數量非常有限),這是連日軍的師團也未必有的,但桂永清軍只守了不到一天,蘭封就失守了。日軍步兵還沒有衝鋒,桂永清所部就開始全線潰退,往蘭封以西的地方逃去。
土肥原跳出包圍圈後,程潛不得不再次調兵布陣,圍攻土肥原。戰鬥正激烈進行,據程潛預計,再有兩三天的時間,就有全殲土肥原的可能,不料正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守商丘的第8軍黃傑所部又不戰而逃了。守軍還未與日軍先頭部隊交火,一槍未放就放棄了商丘,讓位於商丘和蘭封一帶的中國軍隊又處於被日軍東西夾擊的危險境地。黃傑逃跑的「理由」是電台被炸,無法與第一戰區聯繫。
?
蔣介石的兩支嫡系部隊不聽指揮,臨陣脫逃,徹底打亂了程潛的戰略部署,殲滅土肥原的寶貴戰機被葬送。因蔣介石嫡系部隊將領臨陣脫逃,中國軍隊前後共投入15萬多人,沒能消滅土肥原的2萬人,連蔣介石自己也不得不承認蘭封戰役是「戰爭史上一千古笑柄」。
程潛剛一撤退,土肥原就重新佔領了蘭封,並立即向僅有50公里的開封進攻,開封失守已成定局。
鄭州岌岌可危。這麼快被土肥原逼到城下,這是蔣介石根本沒料到的。蔣介石決定孤注一擲,扒開黃河。1938年6月3日,土肥原猛攻開封,蔣介石怕開封失陷,再扒黃河就來不及了,就急忙打電話命令程潛掘堤,並告誡他「要打破一切顧慮,堅決去干,克競全功」,不要有任何的猶豫。


然後,炸開了花園口。
淹死了89萬中國人。

十二萬精銳在蔣介石指揮下,打不過2萬孤軍深入的日本人。

但是:淹死89萬中國人,1200萬人受災的戰鬥力是很強大的。

國民黨就是中華民族的恥辱!
國軍戰鬥力就是中華民族之恥!

那些本來可以不用犧牲,卻由於國軍拉壯丁,臨陣脫逃、見死不救、各自為戰……蔣介石的胡亂指揮,宋美齡等貪污腐敗(把買飛機的錢存銀行。)等等……無謂的犧牲在了戰場上。

國軍將士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國軍的「戰鬥力」是中華民族的恥辱!

同樣是這些人,在抗美援朝中表現天壤之別!


行了,都別爭了,抗日戰爭的主力是美利堅,日軍17個甲種師團有16個來過中國,16個全報廢在太平洋戰場了,兩個配角爭什麼爭啊


推薦閱讀:

面對六國正規軍戰無不勝的秦軍在陳勝,項羽劉邦起事之時為什麼幾乎消失?
苻堅為什麼一意孤行要伐晉?
丘吉爾都有哪些偉大事迹?
有人大讚康乾盛世,有人說那是滿清往自己臉上貼金,到底真相是怎麼樣?
從龍之功,起起落落。託孤之臣,大多凋零。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願意去做?而功成之後為什麼又往往難以善終?

TAG:歷史 | 戰爭 | 中國近代史 | 抗日戰爭 | 中華民國國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