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相比拼音文字有什麼優勢 ?

不求全面


目前比較主流的一些語言,沒有是文字是完美配合語言的,因為這些語言的文字,已經發明許久,所以因為語音流變和各種改變,已經產生了很多「例外」。

主流的歐洲語言,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上的不規則,有過拼寫改革的西班牙語較少例外,而沒有大規模改革過的英語較多,所以在拼寫上,西班牙語應該比英語容易記憶。日語的假名也很不利記憶,五十個音本來可以用母音和輔音組合的方式,卻採取了對應音節的拼寫方式。英語的母音遠遠超過五個,但卻採用了只有五個母音(加上一些組合)的拉丁字母,而沒有標識,所以也是不利記憶的。

按照這種「有利於記憶」的劃分,似乎漢語應該處於劣勢才對。因為要基本掌握漢語至少需要兩丶三千漢字,而且其中大部分需要單獨記憶。毫無疑問的,漢字圈的小孩,能寫一篇文章的年紀,會比拼音字母圈要大。漢字不僅僅難記憶,而且還很容易忘,因為字形和讀音一般沒有關係,所以很容易「提筆忘字」而「無從寫起」,不像拼音字母一般可以通過讀音構築拼寫。

但是漢語當然有其優勢,就是一旦記憶了常用字,學習新的單詞就相當容易,因為絕大多數的新單詞同時通過這些常用字的組合形成的。所以,用漢字表記的漢語詞,可以較容易的推斷出字源以及詞的釋義,在很多情況下可以「望文生意」,降低了學習新單詞的成本。

我在小時候就學習了漢字,當時在中文學校的我,是苦不堪言。每一個字都需要重複的手寫,而且很多常用字都不會。比如「打噴嚏」,我認識的一些中學生都不會寫。但是,由於父母的堅持讓我很早學會了辨識漢字,所以我也沒有經歷過成年後才開始學習漢語的經歷。據說是非常困難的,我因此對成年後掌握讀寫漢語和日語的人非常佩服。但是對於已經記憶了漢字意義的我來說,一項認為漢語比英文更加方便記憶和學習新的單詞。

漢語和漢字的特點,對中學生及大學生有最大的優勢。因為在這個年紀的歐美學生,讀新聞丶法律丶古籍還有正式的文字,都需要大量地查字典,甚至還要背很多單詞,以擴充辭彙量。特別是英語,由於大量辭彙來自法語丶拉丁語丶甚至德語般的不可互通的語言,所以常常需要不斷的記憶單詞的意思,甚至讀音和拼寫。比如身邊一些小孩背 SAT 單詞的時候,常常可以看到上千個對其意義完全沒有頭緒的單詞。又比如來自德語的 Schadenfreude 我就是在多次查閱字典才終為掌握。相比之下,由於漢字的固有詞佔優勢,而且漢字有表意功能,所以「幸災樂禍」不需費太大苦工就可以理解和使用。

另外一個例子是,在現代韓語在行文中,已經基本剔除了漢字。在一般的情況下,漢字在韓語文章中,不需要用到。但是在非漢字圈的很多學習者,都會推薦至少掌握基本漢字的意義和韓語讀音。因為,韓語跨越了基本階段,到達需要讀正式文獻和文學的階段,就會見到越來越多的漢語詞。在這個情況下,單獨的記每一個「單詞」的意思是很沒有效率的,相比之下,記下漢字的讀音而反推單詞的意思更有效。

但是,如同我上面所說,漢字的特點更有利於母語者而非學習者。因為母語者會在基礎教育階段掌握漢字的讀寫,而終身受益。而對於學習者,雖然漢字能減少背單詞的難度,但是學習漢字(特別是繁體字寫法)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然,在韓語中基本不需要寫漢字(甚至由於智慧裝置,在日語和漢語也不太需要了),只是背意義和讀音並不算特別痛苦。

並且,漢字本來就是和漢語相輔相成的。對韓語,漢字的便利限於漢字詞,由於近代外來語(主要來自英語)泛濫,漢字詞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日語雖然固有詞也常用漢字,但是大趨勢也是漢字慢慢衰落。但是,對漢語,漢字是絕配。漢語一字一音的特點,對於日語韓語有許多不方便之處,但是對沒有屈折變化的漢語則恰恰適合。並且,漢語的固有詞占漢語辭彙的多數,即使在近代也多意譯而少音譯外來語。因此,漢語的望文生意的能力強於大多數其他語言。當然也就方便了使用者。


上邊說了漢字學習方面的特點,我再補充一下漢字歷史傳承的優點。
漢字經歷幾千年,至今仍然被我們使用,而且能形成東亞漢字文化圈,也是因為與拼音文字不同。
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國家都長時間使用(過)漢字,但是這些國家的語言都不是漢語。中國各地方言差異很大,卻能夠統一地使用漢字,甚至一些少數民族語言也假借漢字使用。這些都是因為漢字表意的特點,拼音文字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在夏商時期,中國各地的語言就不一樣,那時候的漢字還是甲骨文或者金文,是用來占卜用的文字。不同的部落,不同的朝代,都可以使用漢字,因為你只需要知道每個符號的意思,而不用太在意發音的問題。就像近代的中國人和日本人,兩個人說話可以完全聽不懂,但是寫漢字就可以明白對方的意思。正是因為漢字有這樣的優點,才能被使用地這麼廣、這麼久。


日本書面語是同時使用漢字與表音文字的語言,他們對於漢字優點的認識是值得討論的。
他們總結的漢字優點,一在於閱讀速度快,日本曾經使用平假名作為交通標誌,比如Stop 這個標誌要寫成「とまれ「不全部讀完的話是不會得到停止的意涵的,使用漢字的話是「止まれ「,在第一個字元就知道要停下來了,對於交通行駛中的司機而言這節省的0.1秒可能就是生與死的區別了。
第二個優點在於漢字具有優秀的收縮性,現代各種專業學科的發展造就了許多極長的專業辭彙,使用表音文字在進行縮寫簡稱時會丟失大量信息,比如英語中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簡稱為USA,而「U」「S」"A"這三個單獨的字母本身是沒有任何含義的,對於不了解這首字母所代表辭彙的人而言,這樣的縮寫是無法理解甚至推測其內在含義的。而由於單個漢字本身就有含義,長辭彙進行縮寫時仍能保留大量信息,比如中國地質科學研究院簡稱「地科院」在簡寫的同時仍然保留了關鍵信息。漢字的這種收縮性對於信息的傳遞和知識的普及都是很有幫助的。


我們老師布置的作業有一題和這個很像,說的是拼音能否取代漢字。我做作業的時候挺生氣的,答案如下。

漢語拼音為什麼要代替漢字?

這個句子的感情色彩很濃,首先,拼音系統是為了便於漢字的使用者更好的學習而制定的一套工具,我不認為工具能夠代替文字本身,不能因為手機方便交流就能放棄社交,不能因為汽車方便就放棄步行,三角函數再好用也不能代替數學。其次,漢字最大的優點就是它的象形性,在不認識一個字的時候可以去猜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和什麼有關,如果漢字組成一個詞,那本身就更能帶出一種意境來,如「清風朗月」「清泉石上」,更不要說由詞語再去組成一句詩句,它們的美麗不是「damo guyan zhi, changhe luori yuan」所能代替的。最後,漢字好學是對於以其為母語的人的,其他學習者可能面臨的問題更大一點,我們為什麼要改變自己的語言便於其他學習者?

以上都是個人情感因素,關於學術方面:第一,中華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漢字。漢字見證了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使我們在隔著幾千年的今天仍能了解古代聖賢的思想,即便元和清皆是外族統治,文字的流傳才使我們確定地說我們是炎黃子孫。

第二,從漢字的演變規律來看,漢字由繁到簡,由象形到抽象,但漢字不會演變成拼音。漢字和拼音是兩樣東西,他們不會滿足「量變產生質變」的原理。

第三,從閱讀效率上來講,漢字詞語和句子順序的改變不會影響讀者提煉文字的表意,通常來講的跳讀也是利用了這一點,人們能夠記住一個圖形迅速在上下文檢索出自己想要的信息。

第四,從可行性來講,漢字多音字和異形字數不勝數,採用拼音作為文字必然將這個問題無限擴大,再加上無數方言的讀音不同,使其成為書面語的操作性大大降低,只能交流不能閱讀的語言,我並不認為他能長久(不需要書面文字的地區除外)

可能沒什麼學術價值,甚至沒什麼卵用,這是我的觀點,在這個話題上我不想沉默。


表意高度濃縮,字少意大,以至於可以適應不同的語言,讓英國人用漢字記錄他們的語言也完全沒有問題。
世界上唯一的現存且流通的象形文字。
二維書寫,且佔用空間相對固定,發展出書法,對仗,詩歌等獨特的藝術形式
順便容我說一句,樓上某位答主的腦袋簡直是被驢踹了。


可以這麼理解,漢語如果是字母,所有的方言都會變成一種語言。我們也無法輕而易舉的讀懂幾千年前的書籍且不用破譯!哪個語言能做到?中國的初中生都能讀懂幾千年前的詩經,你讓西方的學者級的人讀懂哪怕幾百年前的英文都不可能。


我覺得最大的優勢是小學過後,我們就不用再背單詞了。會個一千來個字,基本什麼文章都看得懂了。英語你會一千個單詞試試?


有研究顯示外國人得失語症用學習漢字來治療。


wo xiang yong zhe ge xing shi hui da ni
我想用這個形式回答你


1.漢字「在書面上用原有的漢字語素來造新的合成詞「」,這方面較一般拼音文字快。
2.漢字從字形能看出跟意義的聯繫,比如化學元素周期表上的每個漢字自身就體現了元素的金屬非金屬、氣態液態固態屬性,字母文字做不到。
3.漢字屬於字與字之間所佔面積相等的方塊文字,知道了一篇文章有多少個方塊字,也就知道了這篇文章要佔據多少面積,非方塊字做不到。
4.比起字母文字,漢字更容易被就用來訓讀。
5.漢字書法價值高於其他文字。
6.漢字能產生具有形式非常複雜苛刻的格律文體,如近體詩、詞曲、賦、對聯、文字遊戲等等,供人玩賞,拼音文字做不到。
7.漢字省紙。
8.漢字簡短,用作標題或標語的時候非常醒目,比如「危い」比「あぶない」更能使人們警覺。


其他方面,漢字基本上都是劣勢,沒有優勢。


個人覺得,表意文字在於一個字,不管用什麼音讀,都是這個字,因為表意文字就是相當於一幅圖畫。比方說東巴文,還有水書的日,月,星,山,水,上,下之類的就是一個個活靈活現這些事物的形象,什麼國家,什麼民族的人,什麼地區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發音去讀這個字。所以我覺得表意文字有一個好的特點就是有一種非常強大的凝聚力,把各種地方,民族的口音都團結起來,因為已經表達出了形象和意思了,大家都可以從圖畫中知道是太陽和月亮了,不必像表音文字一樣還需要拼寫不同的語言和方言,甚至一個農村的老爺爺老奶奶都可以看到東巴文,水書的太陽張口用自己的方言就讀「太陽」。
而且表意文字我認為還有一個很好的特點,就是表意文字是非常簡潔的,因為表意文字就是一個個意思,囊括一個個概念,一張張圖畫;但是表音文字由於是由一個個千篇一律的字元組成的,有的詞發音多,有的詞發音少,再加上如果是多音節語言,所以大多數表音文字長短不一,還需要空格,因為連起來就是一堆字母,就沒有特點了;但對於表意文字來說,不管音節是單音節還是多音節,都是用一幅所謂的圖畫來表示的。即使漢字體系的拼音文字契丹小字,用所謂的漢字音節偏旁部首拼起來也是長短不一,因為必須得完整的記錄一個個音節。即使用偏旁部首記錄漢字的一個個發音也會是長短不一的。所以表意文字之間不需要像表音文字一樣空格,意思和意思之間是「相等」的,但表音文字的音節和音節之間可不一定相等。況且表音文字的最小單位是字母,而表意文字很難擁有「最小單位」,因為表意文字的每一個字已經代表一幅圖畫,一個栩栩如生的意思了。更何況英語的26個字母基本上可以拼寫任何語言,而且理論上講,任何一個表音文字的字母都可以拼寫任何一種語言的語音。所以表音文字本質上就是字母的排列組合,我認為從「內涵和意象」的角度上看,表意文字更加接近「字」的概念,更加有自己的獨特性,因為基本上不可拆分,包括偏旁部首也有自己的獨立意義,更何況每一個民族的每一種表意文字日月星辰,山水草木的寫法都不一樣,都千變萬化,表意文字的獨特性應該比表音文字更強,每個字都是不一樣的存在,況且一種語言的發音變化之後,還是那個字,不需要像表音文字一樣因為讀音音變化之後去修改拼寫方式,造成古代的拼寫方式和現代的拼寫方式無法溝通,因此表意文字的穩定性更加強,傳承千百年還是那個字,今天的人依然可以用今天的讀音去讀古代傳下來的那個字。
表意文字,尤其是象形程度很高的文字,即使在它所代表的這門語言失傳了依然可以擁有一部分活力,因為人們依然可以根據一張張圖畫去猜測每一個字所表達的涵義,但是表音文字如果所承載的語言失傳了真的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所以表意文字應該更能形象化的向人們傳達文字中所表述的意思,但表意文字也有缺點,就是因為不表音,所以有時候難以通過古代文獻去考察以前這個字讀什麼音,不會像表音文字一樣直接看出那個時候的拼寫方式,從而推斷出那個時候的發音。總之我覺得表意文字的優勢性更強。


印歐語言的音節很多,一個含義複雜一點的辭彙,通常都由前綴-詞根-後綴組成,他們的語言裡面就很少有同音詞的困擾,所以拼音文字非常適合。但漢語辭彙都是雙音詞為多,同音詞太多了,用拼音文就不適合了。日語本身語言的發音數量就少,加上歷史上受到中國文化影響,同音詞也很多,日本人也沒有完全採用拼音文字。韓語也是一樣,但是韓文的那種二維寫法、配合頭音規則,同音的詞可以有不同的幾種寫法,也有一定程度的緩和同音詞的困擾。


漢字美多了,日月為明,有女有子為好,耕田出力的是男,一堆拉丁字母能有什麼


其實漢字很強大,由於每個漢字筆劃比較複雜獨一無二所以可以攜帶大量信息,相當於每個漢字都是有具體意思的DNA信息,只要掌握3000個漢字就可以足夠吹牛逼表達一切了。雖然漢語片語有幾十萬個組合以上,但由於每個漢字都攜帶了具體的準確的信息,所以完全不需要重新學習片語,片語只是使表達信息完整化。例如讓一個小學生或者老外學會 避,孕,套 這三個字的意思,由於每個字都攜帶一個準確信息,所以他們肯定猜得出避孕套是什麼來的,即使猜不準提示一下避免懷孕的膠套,以後他們就可以輕易記住這個詞。而英語pregnant ,condom毫無關係,只能靠多讀多作用來記住。

對比英語,26個字母是不攜帶任何信息,只是相當於組成DNA中的脫氧核糖 、磷酸 、鹼基,所有片語要靠26個字母的各種各樣的組合,要記下10000個組合才可以基本溝通,稍微深入專業一點的溝通要20000個組合,而且這些組合的關聯規律很低,例如懷孕是pregnant,避孕是contraception,避孕套是condom,孕婦是gravida,這些組合沒學就是不會,根本沒得猜,只能靠日常多多使用來鞏固記憶。很多人選了會計律師的專業,結果發現好像沒學過英語,因為要重新記數千個專業辭彙。而3000個漢字每一個都是高頻字,雖然有很多低頻片語,但是由於每個字都有具體意思,所以基本上不用記片語。

簡單說,漢字在小學以後就基本不用新學習了,而英語即使是本科研究生博士一樣要新學大量專業辭彙,尤其是跨專業交流溝通,而且這些辭彙稍微用少了很容易完全忘記。

此外,其實漢字沒這麼難,就我們小學混混沌沌過去就能掌握2500個漢字,而且很多漢字的部首是具有相關意義的,例如三點水是跟水相關的,馬子旁是跟速度,草字頭是花草,木字旁是樹木,火字旁是跟火相關,疒是跟疾病相關,犭是動物禽獸等等,所以實際上要記的字可能只有1000個配合一下部首拓展到2500個。然後初中高中輕輕鬆鬆學習一下新組詞以及應用,漢字量順便就有3500個了,然後漢語就可以正式畢業通關吹牛逼了。

此外,由於漢字是帶有具體意思,那麼書寫文章往往可以言簡意賅,短小精悍,英語表達要寫兩張A4紙,用漢字表達一張足夠。同時3000個漢字都是高頻字 意思明了,象形字的形狀特徵顯著,一掃過去就能辨別各個不同形狀的字以及意思,容易快速閱讀一目十行,而英語畢竟只有26個字母組成,除非將20000個組合形狀都記住,否則反應沒這麼快。至於語法,漢字可以說沒有語法了,語句基本上是主謂賓結構加個時間地點就差不多了,哪像德語陽性中性陰性單數複數 搞毛啊。。。所以老外來中國突擊半年漢語可以基本交流,而國人背單詞是沒什麼捷徑,況且會出現明明每個單詞都會就是不懂意思的情況,原來英語也有很多片語不同意思的,例如hang out ,hang off ,或者made from,made in,made up of。。


言簡意賅,彈幕文化繁榮


為什麼美國人竟然能出其不意地完全看懂有那麼多同音字的拼音文?

越南文拉丁化後,是否影響了越南人的實際交流?

漢語對於外國人是很難學的語言嗎?

外國人寫漢字有多難?

如何學說上海話? - 漢語方言 - 知乎


Wenczis sris jislus yuzyanc de fuchaus, dres dromz fuchaus imgai janzdan, romcyis xuecxic. Dans hanszis de quedianz jos zai dresliz.


中國字講理,外國字論情。~郭德綱說的


1.方塊漢字佔用面積小,信息容量大.當然是以複雜圖畫為基礎代價的.

2.同視界範圍內,由於1所以識別迅速.當然是以掌握漢字為前提下.如果圖畫差異不顯,會降低識別.

3.另外佔用面積固定,可以從左到右,可以從上到下,可以從右到左,可以從下到上,等等任意排列組合,這也算是個優點.

以上是相對一維書寫的優勢,也就是說一維書寫有以上的1.2.3.的相對差劣.

但是,現有的漢字,寫讀意這3個文字上的必有屬性幾乎全是死硬記憶,消耗巨大精力,真是吃飽了撐著沒事幹,現有的漢字必然的廢棄.
對於文字意是必須要記憶的,記意方面只能盡量改善(如意似音似,例同聲母或同韻母)而不可完全地淺顯定律,但示音示寫是可以淺顯定律的. 例所謂拼音文字,英文,諺文等等.

但英文一維書寫有以上的123差劣,諺文卻同音不分,嚴重的2缺陷並且(字同意不同的)歧義,歧義對精確的語言文字是要不得的.
就目前人類的發音,還無法達到一音一字,必然會有語音的同音復用.

綜合現有已知文字的優點缺點,明確肯定的示音(並能區分同音字)的 "方塊字"是最優良文字方案,近似於現有漢字的形聲字:坊防訪仿房芳.也就是見字就曉音並可依上下文聯繫形旁猜意.但是聲部應是採用拼合方式的示音符,而不是一音對應一符.


推薦閱讀:

「奔」字上面是聲旁「夲(本)」嗎?
太陽東升西落,為什麼「曬」字從「日」從「西」?
漢字的筆順從古至今都固定嗎?
為什麼古時候人們在刻字寫字不方便的情況下還會創造出複雜的漢字?
「龜」(龜)字的筆順是什麼?

TAG:漢字 | 拼音文字 | 比較文字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