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營養學上說,綠茶是否應該嚼著吃?提神清火效果會更好嗎?為什麼不提倡呢?

主要是指 綠茶,考慮 茶多酚 維生素 等有效營養元素的吸收
咖啡不一樣,烤過的豆子基本沒法消化
烏龍等發酵茶不吃也可以理解
________之所以這麼問 是因為我在某島,蔬菜較貴,水果倒還較多


估摸著按著這路「營養學」,嚼的時候踏罡步斗可能吸收率更高更提神o(╯□╰)o

您要是奔著內含物使勁,就不應該使用消化道吸收這等效率低下的法門。

靜脈滴註明顯科學多了——從消化吸收植物,到成為像植物一樣生活的人~~~~

把茶葉換成任何一種飲食都可套用這種邏輯,非常完美沒毛病。

另,太陽底下無新事:
要多攝取茶多酚邊喝茶邊吃茶葉是否有用? - 真的是單大寶的回答
~~~~~~~~~~~~~~~~~~~~~~~~~~~~~~~~~~~~~~~~~~~~~~~~~~~~
就知道江南皮革廠陰魂不散,鞣酸果然出來露臉了o(╯□╰)o
so~~~~依舊不是新事:
吃大閘蟹時被說最好不要喝茶,那想問問到底哪些東西不能跟茶一起食用來著? - 真的是單大寶的回答
鞣酸和單寧不是同一種東西么,為什麼各種百科裡面鞣酸和單寧兩個詞條內容完全不一樣啊? - 真的是單大寶的回答
缺乏常識才是最難治的。


驚天秘密:嚼著吃綠茶將浪費綠茶中最有價值的功能

。。。。。。。。

。。。。。。

解渴。


首先,茶葉中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營養成份,茶多酚維生素算什麼鬼?要補維生素,還不如去買盒十塊錢的維生素泡騰片吃吃呢。喝茶壓根不是為了吸收什麼營養成份。你們聽說過誰提著兩盒茶葉去領導家送禮,說這兩盒茶給領導補補身子的么。

茶葉如果好吃的話,我們老祖宗們早就吃開了。明清的張岱冒襄李漁沈復這些人,都是不差錢的主,也好喝茶,著述中多有飲茶的段子,但沒見過這幾位老兄要別出心裁地去吃茶葉。

其實老祖宗們也不是沒吃過茶葉,唐宋時期的煮茶法、點茶法,都是把茶葉粉末和茶湯一起飲用的,所以對茶葉嫩度要求極高。明代之後,散泡法在上層社會流行開來,帶動了飲茶史上最重要的變革,大家都說這是朱元璋的功勞,下旨「罷造龍團」,又說是因為點茶流程太繁瑣,所以被人民群眾拋棄了云云。其實這些根本不是關鍵要素好吧。就沖中國人民這個饞嘴的勁兒,做蟹粉小籠包不嫌麻煩,點茶那幾個流程就嫌麻煩了?如果連茶末帶湯水的一塊喝下去真的比泡的茶好喝的話,我敢保證我們現在還是在喝「抹茶」。

很多人,包括知乎上的一些茶友,對日本「茶道」推崇備至,對於「抹茶道」所用的抹茶粉讚歎不絕。茶道問題這裡不展開論述了,就說說抹茶粉這個東西,如果真那麼好吃的話,小野二郎的壽司和鹽烤秋刀魚,在知乎上就不會那麼火啦。

@張斯托洛夫斯基 認為喝掉一泡茶再把茶葉吃掉,人體茶多酚的攝入量就高於可憐的兔子了。但這個數據是有問題的,雖然一泡茶標準是 8克,但那是烏龍茶。綠茶一泡標準也就是3克左右,8克綠茶泡開的一大坨有多麼恐怖,有機會可以找個天平試一下。不過這不是什麼要緊的,喝茶喝多了的確不好,那些說「我最多曾一日試茶數公斤,平日喝茶的量與濃度都遠超常人,但一切正常」的,呃…………就直接說您比較奇葩唄。濃茶最大的問題,是傷腸胃。有損傷的胃黏膜,特別怕濃茶這個東西。當然如果有人覺得自己的胃黏膜堅如金石,也無所謂了。

總之,如果茶葉真的很好吃,吃了別說缺鐵這種小破事了,把命搭上都有人不在乎。我們這個勇猛的民族是可以拚死吃河豚的啊。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 茶 是不需要標營養成分表的(澳洲規定)所以 本身 營養價值 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那 直接吃 泡水喝的營養價值區別也不大了


會得缺鐵性貧血。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我的中學生活在血紅蛋白約為標準一半的疲乏睏倦中度過。

茶葉中含有鞣酸,紅茶約含5%,綠茶約含10%。當人體大量飲濃茶後,鞣酸與鐵質的結合就會活躍,給人體對鐵的吸收帶來障礙和影響,使人體表現為缺鐵性貧血。

=====================以上是原答案的分割線=================================

↑本意只是提示大家不要過量飲茶,沒想到自己被 @真的是單大寶 點名了,於是自己查了下論文,發現茶葉中的物質和一般所說的鞣酸雖然有相近的化學性質,但是並不是同一種物質,因此說茶葉中含有鞣酸是不嚴謹的。

……那是不是我一直以來都錯怪茶葉了,茶葉並不是我貧血的原因呢?於是我又去查了一下CNKI中關於「茶多酚」(也就是一直以來被吹上天的物質,或者說是茶葉中「鞣酸」的正確稱呼)對鐵的影響。

結果顯示,茶多酚(也就是「鞣酸」的正確稱呼)「排除鐵」的功能也是有研究支持的:茶多酚對動物體內鐵及膽固醇的影響
文中結論是「隨服用量的增加,兔全血鐵和血清鐵呈下降趨勢」,論文中服用了6天,兔的全血鐵含量降低了20%。
文中兔的灌服劑量是40mg/kg,按人類體重50kg,綠茶茶葉中茶多酚含量為30%【1】計算,相當於每人每天6.7g茶葉。標準的一泡茶是8g,也就是如果喝完一泡茶再吃掉茶葉,攝入量就高於試驗中的兔子了。

PS:
1、我所引用的「茶多酚對動物體內鐵及膽固醇的影響」論文論證的是茶多酚可以與鐵配位,以配合物形式排出體外,從而保護冠心病人的心臟。這個茶多酚雖然並不能稱呼為鞣酸,但其作用機理和「鞣酸與鐵質結合給人體對鐵的吸收帶來障礙」是相似的。
論文本身只是通過試驗驗證了給兔灌服茶多酚可以降低兔的全血鐵含量,至於是否真的可以保護冠心病人的心臟並沒有論證。
2、但如果不吃掉茶葉而是僅僅喝茶水的話,按照康師傅綠茶中茶多酚含量約為530mg/L【2】,要達到試驗中兔灌服劑量就得喝3.8L,難度遠高於喝一泡茶再吃掉茶葉。可見吃茶葉之不可取。當然我猜想自泡茶的茶多酚含量應該比瓶裝綠茶更高。
2、我所說的兔灌服劑量只是論文所述試驗中的灌服劑量,並不意味著低於這個劑量就是安全的。


其它參考文獻
【1】陳小強,葉陽,成浩,尹軍峰,俸春紅,孫成. 西湖產區不同茶樹種西湖龍井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分析[J]. 食品工業科技,2008,02:280-281+312
【2】楊曉占,郭宇翱,張河,吳楓. 市售茶葉、茶飲料中茶多酚含量的檢測與分析[J]. 實驗科學與技術,2015,06:9-11.


另外把和 @真的是單大寶 的對答也貼在這裡:

1、如喝茶和進餐同時進行,肯定干擾鐵元素的吸收,但喝水也會。進餐時飲茶本來就不是好習慣。保持兩者的時間間隔即可避免受害。

首先,茶多酚確實影響鐵元素的吸收,但與喝水影響吸收的原理大不相同。喝水只是降低了鐵元素濃度而已,將兩者混為一談並不合適。【簡單說來就是想要阻礙鐵吸收,喝茶比喝水有效多了】
其次,我所查到的論文中試驗證明口服茶多酚可降低全血鐵濃度,並未指出其口服時間與進食時間的關係,也未聲明其降低全血鐵濃度的原理。在看到相關的實驗數據證明「保持兩者的時間間隔即可避免受害」之前,我持保留態度。

2、如果鐵元素的攝入以血紅蛋白鐵為主,茶多酚對其影響不大。這是飲食結構的問題。

人體對鐵元素的攝入本來就不僅限於血紅素鐵(血紅蛋白鐵)。說茶多酚對血紅素鐵的吸收影響不大,所以造成貧血是飲食結構的問題,簡直是在說掉進河裡對菲爾普斯的影響不大,所以淹死了是你缺乏鍛煉的問題。

3、我最多曾一日試茶數公斤,平日喝茶的量與濃度都遠超常人,但一切正常。個體的體質差異仍需考量。

個體的體質差異自然存在,但究竟是受影響的多還是不受影響的多決定了對於普通人來說吃茶葉造成貧血的概率。在出現人體試驗數據之前我相信動物試驗數據。

=========================以下是一些抱怨的分割線===========================

——說來我其實挺奇怪的,我拿親身經歷+數據說話,反而不如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說【我和我的茶農喝著就沒事】的人「活在現實位面」。那我得怎麼說話才能活在現實位面呢?非得說喝茶就是好啊就是好才行?

雖然沒在知乎回答過什麼茶的問題,但我到現在也喜歡喝茶,有茶癮,也稍微算會喝,但就解釋一下不能吃茶葉,茶攝入太多會貧血,怎麼就踩到尾巴了?
賣糖的也沒不讓人說糖吃多了不好吧?
賣鹽的也沒不讓人說鹽吃多了不好吧?
怎麼茶就不讓提了?

再說《中國茶葉》說茶葉對冠心病人和高膽固醇的人好的時候也沒不讓提降低血鐵濃度啊,怎麼到造成健康人貧血這兒就不行了?
那要是就依你,血鐵濃度不降低,對冠心病人好的保健作用以後還提不提了?
合著茶葉是導向性的,喝進肚子里先檢查「喲這個人有冠心病沒有啊?……哎呀有有有!趕快!降低血鐵濃度!」「什麼?沒有冠心病啊?啊那就眯著,絕對不能和鐵離子結合啊!」


基本所有茶葉里對身體好的都是鹼性成份 經過胃酸中和就沒什麼用了 建議磨碎了灌腸 直接從腸道吸收 吸收更快速 營養獲取更充分


因為難吃。


理論上說是可以吃的,但是除春茶外其它不建議食用(茶葉泡著喝和茶葉吃肚子里有本質的區別)


這麼個題目也能引起爭吵。。茶葉最好是新鮮的你含著吃,清新口氣回甘明顯而且不可能攝入過量,除非你是山羊


不抖機靈了,畢竟本專業答題,認真點
按照題主的思路是對的,的確嚼著吃有益成分會更多,而且可以說全部可以吸收。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茶葉上不光有多酚、氨基酸、咖啡鹼,還有農藥啊!!!茶葉表面的農殘是國標的數百倍之多。
茶葉之所以泡著喝,因為大部分農藥是脂溶性的!
所以說不光不要吃茶葉,抹茶,奶茶也要少喝呀!
上面一句不是我說的,是陳宗懋陳院士說的,所以珍愛生命,遠離抹茶。


推薦閱讀:

TAG:茶葉 | 營養學 | 提神 | 品茶 | 功能性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