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知乎的主流答案與評價中,汪精衛和袁世凱是忍辱負重的「民族英雄」,孫中山是虛偽的賊?
詳情請移步:
- 汪精衛是漢奸嗎?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72744
- 袁世凱是賣國賊嗎?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89190
- 孫中山是不是賣國賊?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14437
- 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事情是不廣為國人所知的?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10229
這是對主旋律教育的報復性反彈
曾經跟朋友開過這樣的玩笑:那些關於歷史人物的八卦是最扯的,比如你想給一個人正名,你就證明他清廉,如果他不清廉,你就證明他勤勉,如果他不勤勉,你就證明他博學.....再不濟,他總是個好爹吧,然後列一堆野史材料,告訴你真相是這樣的......然後看得人就恍然大悟:TMD,原來是這樣的,讀書的時候被騙了
~~~~~~~~~~~~~~~~~~~~~~~~~~~~~~~~~~~~~~~
臨江仙----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寫了一大堆東西,然後發現上邊這首詞完全可以代替了
- 這種現象其實一直都有,從古至今,不僅僅是知乎上,也不僅僅是汪精衛等等這麼些個人
- 有爭議是好事,按照錢穆先生的說法,歷史就是要越來越多的人去研究,參與,提出不同的觀點,然後再糅合,最終大家形成一個能互相接受的,比較統一的說法,如果無人問津,就會出現一家之言,他說什麼就是什麼
- 然後,在歷史人物的評價中,個人覺得比較合適的做法是,就事論事,證明他在某一件事上的做法是否合適,或者這些記載哪些是合適的,比籠統的評價一個人是好是壞,是賣國賊還是民族英雄,要準確的多,也有用的多
因為人總是憑自己喜好來評價人物。
在我看書和各種材料的時候,有時候會忽然從各種材料裡面發現一些以往完全沒注意到過的東西,這些東西跟平時印象中接受的觀念不符,甚至可以顛覆某些認知。但是看多了以後就知道,這樣的材料是最不能用的材料之一,不僅僅是因為真實性的問題,而是因為大腦是非常容易被蒙蔽的東西。
人的大腦理解問題,根本不是正常邏輯論證那樣,把大量材料一點點分析最後得出結論的,更多的時候是反過來,先形成一個觀念,然後把眼前的材料都套進去,這點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感觸尤深,因為稍不注意就會陷入到這樣的思維陷阱中去,因為某個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觀念而影響判斷,忽略細節,得出片面的結論。
這種問題,在人物評價中最為顯著,因為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評價一個人,很多時候連基本出發點都是錯的。一個人一生短則幾十年,多則近百年,難道是用幾個字就能概括的么?知乎的諸位哪個敢說自己近十年來為人處世看問題沒有一點變化的?
而我們所要評價的人物多處於亂世,至少也是激變的焦點,各種狀況轉瞬即已不同,沒有人能夠打開天眼,洞悉世間一切變化,整個世界都變了,人還是圍著身邊那幾個人轉,從那幾個老地方得到信息,做出判斷,而又身負著出身、教育、理想、觀念、家庭等等各方面的推動或者約束,甚至於各種疾病天氣什麼的都來插一腳,說不定自以為做了什麼驚天大事卻其實影響連房門都沒出而隨手點了個點就影響了歷史進程,這其中有太多的細節可以去考量。
所以,評價人物,大多不過春秋筆法,先置一個觀念,然後把材料一股腦填進去,幾千年前孔子就是這麼乾的,現在不過是標準不同。到大學調查學歷,你會發現他們的學歷非常之高;到農村調查種菜的知識,你會發現他們種菜的本領非常高強。
反過來,你到農村調查學歷,你會驚嘆於中國文盲之多;到大學調查種菜的知識,你會詫異於大學生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要不你換個地方問問,比如某個軍事論壇,你會得到完全相反的答案。
題主所列這這所有的問題,有個人早幾十年就給出了知乎現在的主流答案。
不過,這個人不被知乎主流所喜歡。
這個人就是李敖。
也就是說,現今知乎關於這些問題的主流答案,無非是在拾李敖牙慧罷了,幾十年前的牙慧了。
但李敖得出這些結論主要是為了反對蔣介石,而知乎的主流答案的潛在原因,我覺得peter說的挺對。
雖說是反彈,但在我看來,更是某種太平年代的思維——過去有個詞形容這個狀況,叫做「太平犬」,太平犬眼裡完全無法理解漢奸是什麼東西,完全無法理解戰爭居然還有正義非正義的。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人總是這樣。
太平時日一長,就以為世界該按著太平的路數走,不按這個路數的即是異端,即是反人類;真若是狀況發生,束手無策或者拿出愚蠢策略的,也是這幫人。
我在先前回答一個關於汪精衛是不是漢奸(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72744/answer/12599175)的問題中提到:
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下士時
假使當年身便死
一生真偽有誰知
——很多歷史人物的評價都是如此。
人是很複雜的動物,表露於外的,未必是真相。何況史書都是後朝修訂,對前朝之事的述說,本應最接近真相,事實上卻總是難以客觀。後朝否定前朝,後來者又否定它,如此反覆,照理這樣的循環會讓事實逐步浮出水面,卻往往因為諸多原因,真相逐漸在這個反覆過程中流失,最終難以還原。 不要說歷時數百年,就是只過了三五個月,也可能演變成羅生門。
柴靜有一篇博文,叫做《真相常流失於涕淚交加中》,開篇就講:
美國有一個著名的白宮記者,叫海倫托馬斯,逼問過9任總統,進攻性極強,後來白宮特別在新聞廳給她專門設了把椅子,上面用小銅牌刻著她名字,又用她的名字命名了一個獎項,盛譽極隆。
她八十多歲的時候在書里回憶自己職業生涯,曾經感嘆美國新聞業的蕭條,說不知畏懼,不帶好惡地去報道,美國的新聞人忘了嗎?」
柴靜自己認為:
不知畏懼並不算難,不帶好惡不容易。好惡是每個人都有的,不可避免,只不過,有記者這個身份,會約束人們表達自己好惡的本能,它要求你提供儘可能多的事實,而不是看法。
在媒體如此發達的當代社會,作為一個資深記者,都感慨新聞報道做到不知畏懼,不帶好惡地去報道太難。何況在過往的幾千年?
一切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每一個人在記錄這個時代的時候,也在書寫歷史。而這個書寫歷史的人,自然也有自己的好惡。所以當你去敘述這個時代時,真相也就流失於你的涕淚交加之中了。
站在這樣一個角度看,歷史的敘述,需要多元化的視角。當一個偏頗的看法過於盛行,就總會有另一種風潮湧起,非矯枉過正,不能得平衡。
借用下唐德剛這位學者的觀點:汪袁孫三人都可謂是當時傑出人士,只是對於犯錯誤上的原則與運氣不同才導致了迥異的結局,汪袁孫「小錯」都沒少犯,但是前二人卻犯了一生中最嚴重最不該犯的錯,汪做了漢奸,袁搞了復辟這就使得二人之後背上了罵名,被寫進了歷史,而孫則幸運了許多,因為即使當時已經在主觀上都決定了要去犯可媲美賣國漢奸一類嚴重的錯誤,偏偏事與願違,沒成功,反而成就了自己一世的革命領袖之名。
因為持此觀點的人花功夫,讀史料,舉引用。而提這個問題的人只是在提這個問題。
說實話,我一直希望持較傳統觀點的人能寫出引證同樣豐富的答案,可是現實是比較令人失望的。
東林雖多君子,然亦有小人,反東林者雖多小人,然亦有正士,於是好像兩面都有好有壞,並無不同,但因東林世稱君子,故有小人即可丑,反東林者本為小人,故有正士則可嘉,苛求君子,寬縱小人,自以為明察秋毫,而實則反助小人張目。倘說:東林中雖亦有小人,然多數為君子,反東林者雖亦有正士,而大抵是小人。那麼,斤量就大不相同了。
上文引自魯迅《「題未定」草(六至九)》
歷史就是知乎上一道道問題。有些人喜歡看話題,有些人喜歡看答案。
個人覺得賣國賊這類標籤就像知乎話題一樣,添加來移除去沒多大收穫,列出這些人生平的答案才是精髓。
我還記得大哥教我做論,無論怎樣好人,翻他幾句,他便打上幾個圈;原諒壞人幾句,他便說「翻天妙手,與眾不同」——狂人日記
因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當信息不足時,人們會按照自己的偏好認定事物。當信息足夠,人們就會認清事物。而當信息太多,人們又會按自己喜好選取自己中意的觀點來認定事物。 這些個討論和結果都是這個原因吧,人都是已喜好識物。
按照傳播學的原理來分析的話,那應該是受眾的逆反心理在作祟。
人群中的大多數都熱愛個性和突出,一般主要通過否定權威,標新立異的方法來博取眼球。
我還是勸服大家理性看待問題,有些東西正就是正的,反就是反的,不要為了追求自己的觀念新穎而把反得非得弄正。
孫中山的成就是所有中國兒女有目共睹的,沒有他,中國沒有這一步。當然像袁世凱這樣的人物就一身黑了嗎?當然不是,只不過對於他來講,黑強過白而已。
孫,汪,袁都是話題政治人物。有多種的評價本不稀奇。 忍辱負重還是虛偽也好這個都是形容詞。兩個詞都可以轉化成胸有城府。
漢奸是什麼,是叛徒
如果叛徒可以洗地,那麼……因此得利的人,又是誰?
樓主這個前提有問題,樓主提到的三個知乎問題,孫中山那個,最高票是完全駁斥孫中山是賣國賊的說法,下面幾個回答有對孫中山進行批評的,但是也沒有說「孫中山就是賣國賊」的。汪精衛的答案,最高票是反對了教科書臉譜化的說法,只是說汪這個人也有好的複雜的一面,不能簡單看成漢奸。而排名二三四位的答案都說「汪就是漢奸」。袁世凱的答案裡面,最高票認為袁是有愛國心的人,但見識上有其短處,所以也不是最好的維護了中國的利益,哪裡有說袁世凱是忍辱負重的民族英雄呢
看看馮自由的《民國逸史》吧。什麼都有。
因為袁汪沒有歷史書說的那麼不堪,孫中山也沒歷史書寫的那麼偉大。
客觀評論之後,你就覺得是離經叛道了。
因為知乎最擅長把任何一個問題回答成對黨對政府的不滿,以至於對現存的所有一切的不滿。
推薦閱讀:
※為什麼蒙古人可以徹底的征服西藏?
※龍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如果唐代宗在吐蕃入侵長安的戰爭中被俘虜,他的待遇會如何?
※靖難之役之後,朱標後人的結局怎樣?都被害了嗎?
※刺殺伊藤博文的安重根是民族英雄還是恐怖主義暴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