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物科研人員(也包括其他科研人員)而言,你有哪些受益良多的好習慣(實驗or思維等方面)?


謝邀。感覺這題我會廢話比較多。

一、認認真真做實驗記錄。

實驗記錄這個東西,平時看起來好像不起眼,真正用到卻發現沒記錄好,才是真要命。比如,突然間想要重複以前某個實驗,卻發現當時許多實驗條件都沒記錄下來——比如用哪個公司的試劑,用了多少細胞,反應多長時間,等等——最終只能老老實實重新摸條件,浪費時間。

我以前讀博的實驗室,對實驗記錄的要求非常高,目測是國內最嚴格標準。

格式要求是:

實驗編號:比如Exp 1a。1是實驗序號,a是指這個實驗的第一次操作。如果相同實驗要重複,那就是Exp 1b。
標題:比如研究xx化合物對yy基因表達量的影響
目的:比如研究某抑製劑xx化合物在某某細胞中,對某某信號通路上yy基因蛋白質表達水平的作用。
方法:用xx化合物處理某某細胞,設溶劑對照,1、2、3、4……劑量組。作用48 hr後,收蛋白跑WB。抗體:anti-yy (公司,貨號,稀釋比例)。
結果:貼WB的圖。所有外來貼上去的紙張,都要記錄人簽名。
討論: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比如哪個劑量開始起效,哪個劑量達到最大效應。是否同時觀察到了其他指標的變化,等等。最後說明了什麼問題。
署名:
時間:

記錄本的每一頁,都有From page ______ 和To page ______
以註明,這一頁的記錄,是從前面的第幾頁跳轉而來的,後續的記錄又會跳到哪一頁。

在實驗記錄本的最前面,要把「實驗編號:標題-頁碼」整理成目錄。

不同的課題,用不同的實驗記錄本。凡寫錯之處,只能劃掉,不能塗抹。劃掉後,必須親筆簽名,以證明是實驗者自己修改的。頁碼必須嚴格連續,不可撕頁,否則作廢。遇到整頁出現錯誤的,大叉劃掉,註明「此頁作廢」,並簽名。

每年,實驗室都要進行一次檢查,看看有沒有人偷懶。

現在在不同實驗室工作了,我懶了許多,沒有記錄得那麼詳實,會偷懶用一些符號化圖形化的東西代替。不過條件和結果,都是有多詳細就寫多詳細的。這樣以後一翻開來,回想當時怎麼做出這個實驗的,一清二楚。


二、想清楚再動手做實驗

我之前曾在某個題目中發了我的日程表,生物研究生的真正生活是怎麼樣的?(一天的行程~)? - 知乎。評論區一眾說「好輕鬆」。相比其他很多人日夜不停幹活,我這日程看起來確實挺寬鬆的。但是,我不知道那些日夜連軸轉的科研人員,出數據有沒有我快,質量有沒有我高。

昨天我們實驗室開了一個比較尷尬的組會。去年有位日本的臨床醫生拿了出國經費(一年的項目)來到我們實驗室,面試時沒有什麼大問題。他是最早來實驗室上班的人,周末也是經常連著兩天加班。

只是入職幾個月後,老闆卻對他產生不滿,原因見下。這個月後,一年項目滿,老闆也委婉地向那位日本博後表示,他不會在項目結束後繼續支持他(大白話:勸退)。當時在組會上,老闆反覆幾次表達了同一個意思,我就大概翻譯成中文給大家看看:

我知道你工作非常勤奮,做了很多實驗。但是我不明白,你所做的這些實驗,到底是為了回答什麼問題……你這裡使用了一個抑製劑,得到了一個有些不太明確的結果,但你有沒有做另外一個實驗,來證明你的抑製劑擊中了靶點呢?……這裡出現了一個陰性結果,請問你是否有做陽性對照,證明你的檢測方法沒有問題呢?……這裡有很多個基因的qPCR,但這些數據說明了什麼問題?……

講了半天,用比較直白一點的話來講,就是那位博後的工作,全是無用功,做了等於白做。最後,老闆不得不說:

我希望你離開我們實驗室時,是帶著成就感的。我希望你能有所收穫。要不這樣,在最後的一個月里,你提一個科學問題,不用很大,就小問題,然後做一個精心設計的實驗,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動手做實驗之前,一定要反覆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我要回答的問題是什麼?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需要做什麼實驗?

在這個具體實驗中,應該設什麼樣的對照組?陽性對照?陰性對照?要有多少個實驗組?

這個實驗預期能得到什麼結果?

得到了預期結果,是否回答了這個問題?

有沒有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的實驗?

不斷地問,就算這些問題是有所重疊的。務必想清楚,再動手。很多科研的新手,總是覺得自己忙得不可開交。但是請捫心自問,自己花了那麼多精力做的實驗,到底有沒有在回答科學問題?

我相信每個科研人員都會經歷「超級忙但是產出少」的黑暗階段,我也不例外。但是,要學會迅速走出這樣的困境。我之所以現在日程看起來比別人松那麼多,那是因為我做實驗速度快,而且不做無關的實驗,力求每一個實驗都是一擊即中。

關於實驗設計的問題,可以閱讀我的專欄文章:

小實驗,大學問:漫談對照實驗的設計


三、力求每次實驗都獲得達到發表質量的結果

昨日老闆還向那博後提醒,一個好的實驗結果,在回答問題時,一定是yes or no,而maybe是不可接受的。

這裡我再展開講一下。得到maybe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開始的設計就出了問題,比如缺乏對照組,少了劑量組,諸如此類。另外一種是數據的質量太差,比如qPCR的bar圖,誤差線突破天際;WB跑出來,一片黑,或者內參不齊。

第一種情況,可以從「一、實驗記錄」和「二、反覆提問」那裡慢慢鍛煉科研思維能力,但第二種情況,不是手殘,就是不認真,並非智力因素。

怎麼解決?按照現下的話來說,就是:請把每次實驗都當成你生命中最後一次實驗來做。


四、定期整理數據,重新審視科學問題

無論前述一二三點做得再好,科研人員難免都會陷入「當局者迷」的困境。每隔幾個月時間,就要稍微停下手頭的實驗,把數據都擺出來,回顧一下,這段時間做的這些工作,到底有沒有意義?當時所提出的科學問題,如今來看是否依然重要,是否有趣,是否需要修正,是否可以加入更加重要的元素,是否應該去掉多餘的細枝末節?為了回答大問題,從邏輯上看,還需要做什麼實驗?解決了這個問題後,下一個問題是什麼?

科研首先是腦力活,其次才是搬磚做實驗。


五、寫日程本

如果時間管理對你來說是一個難題的話,請去買一個小筆記本,每一頁就是一年中的一日。然後,按照輕重緩急,寫下每一天要做的事情,並在每個條目前面畫個小圓圈或者小方框,做完一項鉤一項。我堅持過一年,成效卓越。目前我已經不需要依賴這個小本本了,每天一到實驗室,日程就會自動在我的腦海中播放。


本科生,在葯化做的畢設。進去第一天老師就教我怎麼記實驗記錄,什麼要記什麼不要記。當時剛進實驗室,做個反應手忙腳亂,根本顧不上記實驗記錄,一上午的記錄就寫了5分鐘。後面寫論文的時候才發現,許多東西沒記,只能靠記憶不斷回憶。很後悔,很氣。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要好好寫實驗記錄。


1. 一件事情如果是探索性發展,那麼最好選擇多個角度的多個方法觀察事物。

2. 多角度驗證一個階段外,還需要將前因後果整理清楚,這樣大概率獲得的是事實。

3. 獲得事實大概率無助於現實的改變,因為現實是受組成的生物個體的生物性所影響的,具有持續的慣性和不確定性,也就意味著沒有什麼改變能夠短期內得到成效,甚至長期也不行。

4. 現實改變的艱難意味著反推研究本身的現實意義也非常有限。

5. 現實意義有限的情況下人生的自我實現無法依靠研究獲得,那麼有兩點後果,一是走向純科學研究不問名利,二是以科學研究為幌子去撈名利。

6. 人做出自己內心的選擇要遵從自己的內心。


設對照


不太容易輕信宣傳廣告語導致上當從而購買具有神奇魔法功效的保健品

家裡的鍋碗瓢盆刷的鋥亮,十分浪費水資源


實驗記錄,越詳細越好。


勤洗手。
只要看到水龍頭,就覺得手臟,沒有洗手液就覺得手沒洗乾淨。


用ppt記錄實驗過程和結果,就像寫日誌一樣,圖也可以隨便貼,非常好用!
關鍵是可以檢索,翻記錄本多累啊~


1. 寫好實驗記錄,儘可能標準化,儘可能細緻,除基本信息外,實驗當天的溫度、氣壓、聽的什麼歌、扣鼻屎用了哪只手可以適當記錄。

2. 勤換手套防污染,裡頭塑料,外面橡膠,這樣容易換。

3. 每周給老闆發郵件,實驗沒有進展也要發。

4. 盡量少看文獻,充分的休息才能保證第二天的實驗。

5. 不聽、不說、不傳任何老闆的負面信息。

6. 與實驗室的女生小團體保持距離,適當向老闆打小報告以中和她們打的你的小報告。

7. 在6的基礎上盡量搞好實驗室人際關係。

8. 反省自己為實驗室大家庭犧牲了什麼,不要總想實驗室為自己做了什麼。

-------------------------------------------------------------------------------------------------------------------------------

暫時就這些,想到了再補充。


@吳思涵,贊同說法,養成良好的實驗記錄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回憶及鞏固實驗的每一個過程細節起到關鍵作用


記下所有實驗數據!!!
我一直以來還是自詡比較認真的,這些年的樣品只有三次沒記錄隨手做,兩次出了好東西再也重複不出來。

或許不算受益,但可以不深受其害


不要用過期的試劑

不要覺得重複或者conformation不重要而敷衍了事


看到費曼的一篇演講,是講科研人員應該具備的正直的態度,我覺得特別好,對於做科研,做生物科研,是很有啟發意義的。摘抄幾段如下。
——————

我認為,我提到的這些教育和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是這麼一種事例,我願意稱之為「野狐禪科學」。在南太平洋,有一夥兒崇拜運輸機的人。在二戰期間,他們看到飛機落到地上,帶來了很多好東西,他們希望現在也發生這樣的事兒。因此,他們搗鼓了類似飛機跑道的玩意兒,在跑道兩邊兒還點了火堆,還造了一個木屋子,讓一個男人坐在裡頭,頭上戴著兩塊兒類似耳機的東西,竹子棍兒跟天線似的伸出來——他是個領航員——他們在等著飛機著陸呢。他們每件事兒做得都不錯。形式是完美的。這看起來,的確就是從前那樣子。但這一套不靈,沒什麼飛機著陸。因此,我把我說的那些事兒叫作野狐禪科學,因為那些事兒亦步亦趨地照著看似科學研究的規則和形式來,但少了某種本質的東西,因為沒有飛機著陸啊。
這就理所當然地迫使我告訴你,那少了的東西是什麼。但是,這事兒解釋起來,很難,和向南太平洋的島民解釋在他們的體制中必須怎麼安排事兒才能得到一些財富,一樣難。告訴他們怎麼把耳機的形狀弄得像回事兒,事兒不是這麼簡單啊。但是,我注意到,有一個特徵,在野狐禪科學當中,通常是沒有的。這個特徵是這麼一個觀念,是我們都希望你在學校的科學研究中學到的那個觀念——我們從來也不曾明明白白地說清楚這個觀念是什麼,我們只是希望通過科學研究的事例來讓你把握它。因此,把這個特徵說出來,明明白白地說出來,是有趣兒的。這個特徵,是科學的正直品格,是科學思想的原則,它與一種徹底的誠實同聲相應——一種把脊梁骨向後挺得筆直的風度。比方說,如果你在做一個實驗,你應該把所有你認為或許會使這個實驗無效的事情都報告出來——不僅僅是把你認為正確的東西報告出來:或許也能夠解釋你的實驗結果的另外一些原因,以及你想到的那些在你的另外一次實驗中已經得到清除的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是怎麼起作用的,這些都要報告出來——讓別的夥計確信,那些因素都已經被清除掉了。
有些細節,可能致使別人懷疑你的解釋,如果你知道都是什麼細節,那你必須交代清楚。你必須盡你所能,把事情解釋到最好的程度——如果你知道什麼東西是錯誤的,或者可能是錯誤的話。比方說,如果你要搞出個理論,要推廣它,或者要提出來,那麼你也必須把那些不同意這個理論的事實擺出來,就好像把那些同意這個理論的事實擺出來一樣。還有一個更微妙的問題。你把好些觀念攏到一塊兒,要搞出一個精製的理論,這時候,你想弄確實,在你解釋什麼事情符合這個理論的時候,那些符合這個理論的事情,並不是當初讓你有心去搞這個理論的那些事情。可是,這個完成了的理論,額外地也使別的什麼事情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解釋。
總起來說,這個觀念是,要努力把所有信息都擺出來,以幫助別人來判斷你的貢獻的價值。不要單單擺出那些會把他們的判斷引導到這個或那個特別方向上去的信息。
解釋這個觀念的最容易的辦法,是拿它與(比方說)廣告做個比較。昨天晚上,我聽說「維森」牌的食用油,不會滲到食物裡頭。這不是不誠實。但我說的這個事兒,並不僅僅是一個不要不誠實的問題,而是一個科學的正直品格的問題,這層次更高。如果在一定的溫度下操作,那麼沒有什麼食用油能滲到食物裡頭去,這個事實是應該加到廣告詞中去的。如果在另一個溫度下操作,那麼所有的食用油——包括「維森」油——都會滲到食物裡頭去。因此,那個廣告傳達的,是蒙人的玩意兒,而非事實,事實才是真實的。這個區別,我們非得搞清楚不可。
我們從經驗中知道,真理總會出來。其他實驗家會重複你的實驗,會發現你是錯還是對。自然的現象,將同意或者不同意你的理論。另外,儘管你或許會得到曇花一現的名聲和興奮,如果你在這種或那種工作中不曾做到非常小心謹慎的話,你將得不到身為科學家的好聲望。正是這種類型的正直,正是這種不把自己當傻瓜的審慎態度,才是那些野狐禪科學研究中在很大程度上缺少的東西。
他們的困境,有許多當然是主題上的困難,以及他們搞科學的方法不可能用到這個主題上去,然而,我們應該注意,這還不是唯一的困難。那就是飛機為什麼不落地——但是飛機就是不落地嘛。
關於如何控制我們把自己當傻瓜的部分方式,我們已經從經驗中學到了好多。舉個例子:密立根?用下落的油滴做實驗,來測量一個電子的電荷,得到的答案,我們現在知道,不很正確。它有誤差,因為他用的那個空氣黏滯性數值是不正確的。看看密立根之後測量電子電荷的歷史,是很有趣兒的。如果你把那些測量活動看成是一個隨時間而變化的函數,你會發現,一個比密立根的數大一點兒的數,下一個數又比這個比密立根的數大一點兒的數還大一點兒的數,再下一個數又比這個比密立根的數大一點兒的數還大一點兒的數再大一點兒的數,直到最後,這些數都安頓下來了,答案是一個更大的數。
為什麼那些人沒有立刻就發現最後這個新的比較大的數呢?這事兒讓科學家們為之汗顏——這個令人羞臊的歷史——因為,人們顯然是這樣做事兒的:當他們得到了一個比密立根的數大得太多的數的時候,他們以為一定有什麼東西出錯兒了——他們就去找,結果找到了一個解釋的理由,說為什麼某個東西或許錯了。當他們得到了一個接近於密立根的數的數的時候,他們就不費勁去找了。因此,他們就把那些相去太遠的數,都消滅了,然後再去做那樣的蠢事。如今,我們已經了解了那些特別誘惑人犯錯誤的情況,現在我們就不犯這種病了。
但是,這個學習如何才能不把自己當傻瓜的漫長歷史——一個有著徹底的科學正直品格的歷史——是,抱歉我這麼說,是一個我們還沒有把它特別列入任何我所知道的課程之中的東西。我們只好希望,通過潛移默化,你能理解它。
首要的原則,是你萬不可把自己當傻瓜——而你就是那個最容易被當作傻瓜的傢伙。因此,對這件事兒,你務必非常留神兒。在你沒把自己當傻瓜之後,不把別的科學家當傻瓜,就容易了。在那之後,你只需要像傳統的方式那樣,做到誠實無欺就可以了。

這個原則的一個例子是這樣:如果你決意要檢驗一個理論,或者你想解釋某個觀念,那麼你應該總是按照它出來時的那個樣子發表。如果我們只發表某種結果,我們是能把這個論點搞得好看的。我們一定得把兩種結果都發表了。

另外幾種謬誤,則具有品質低劣的科學的特點。在康奈爾大學的時候,我經常和心理學系的人談話。有一個學生告訴我,她想做這麼個實驗——別人已經發現,在某些情況X之下,老鼠做某事A。她很好奇,想知道,如果她把情況變為Y,老鼠還會不會仍然做A。因此,她的建議,是在情況Y之下做實驗,來看老鼠是否仍然做A。
我對她解釋說,在她的實驗室里首先重複另外那個人的實驗,是必要的——在條件X之下做這個實驗,看她能不能也得到結果A,然後再變為Y,並且看A變不變。那樣她才會知道真正的差別是她認為的那個在她的控制之下的那個事兒。
得了這麼一個主意,她很高興,接著就去找他的教授。他的回答是,不,你不能那麼做,因為那個實驗已經做過了,你那是浪費時間。這事兒發生在1947年前後,不打算重複做心理學實驗,只改變實驗條件並看看發生什麼事兒,似乎一直是那個時候的一般路數。
如今,發生同樣事情的某種危險,也是存在的,甚至在這個口碑不錯的物理學領域裡,也是有的。(在生物學領域,也是有的。)


在教學中實行這樣的政策,是非常危險的——只教學生怎麼存心得到某些結果,而不是教他們本著科學的正直品格來做一個實驗。


因此,我對你們只有一個祝願——祝你好運,到一個你能夠自由地保持我剛才說的這種正直品格的地方去吧,在那個地方,你不覺得被迫需要維持你在一個組織中的地位或者財政支持,以及諸如此類的事兒,從而失去你的正直品格。祝願你享有這樣的自由。

節選自《別逗了,費曼先生》第5部分最後一篇《野狐禪科學》(根據1974年在加州工學院的開學典禮講話整理)


說到科研人員的好習慣,其他知友提到的記錄實驗記錄,我也覺得非常重要,除此以外,使用onenote將其電子化更重要;一旦你離開一個實驗室,紙質版的記錄帶著不方便不說,很多實驗室是不允許帶走的;所以一定記得要電子化,這樣帶著u盤就可以走天下了。

對我來說,擁有一個自己的researchgate賬戶,關注自己研究領域的牛人,了解最新發表的paper也很重要;每周去pubmed搜索自己研究相關的關鍵詞,看看有沒有什麼有意義的研究,能為自己的研究做參考。總之,就是多學習,多思考。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驗記錄本
不相信有些化妝品,比如某些大噴
相信哇哈哈的質量
查文獻
和老師的相處關係
論文寫作
堅韌不拔,真的,如果不是遮陽有些實驗真的會放棄


富人靠裝備,窮人靠變異。


對於老師:可以做一個在線平台,然後定期檢查

對於學生:可以做一個在線平台,然後定期讓導師檢查


推薦閱讀:

失聰的人完全聽不到聲音嗎?
怎樣把白大褂或實驗服穿得帥氣?
為什麼生理學做實驗要用蛤蟆,而不用牛蛙?
為什麼很多人第一次都認為南小鳥是繆斯中最好看的?
一滴水如果從足夠高的地方落下,能不能打死人?

TAG:思維 | 科研 | 生活習慣 | 實驗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