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大讚康乾盛世,有人說那是滿清往自己臉上貼金,到底真相是怎麼樣?


本文摘自張宏傑著作《飢餓的盛世》
乾隆盛世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七月五日早晨,廣西布政使朱椿正準備出桂林城郊遊。
官轎剛剛出衚衕,路邊快閃出一位長者,老頭顫巍巍跪在路邊,手中高舉一冊文書。朱椿心中膩煩,看來又遇到一位上訪的刁民。
及至隨從把文書遞到他手裡,才發現並非如此。文書封面上題著兩個字「策書」,原來是一份政策建言書。打開一看,端楷正書,字跡娟秀,內容有五條:
一、請朝廷進一步減免錢糧,減輕底層人民負擔;
二、建議各地添設社義倉,以救濟貧民;
三、革除鹽商盜案連坐;
四、禁止種煙,以利人民健康;
五、裁減寺僧,減輕社會負擔。
看完了策書朱椿神色大變,他命身邊的幾個隨從:「立刻把這個老頭拿住!」 遊興被一掃而光,朱椿立刻轉轎回府,連夜給廣西巡撫寫了一個彙報,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政治案件。其罪有二:
一是讀書人(老頭吳英)膽敢批評國家政策,妄議中央;
二是行文中有發布「政治敏感」內容,犯了聖諱。原來,這篇策書中「聖上遵太后之遺命,免各省稅糧,其德非不弘也……」一段,用了今上名字中的「弘」字,沒有避諱。
過程不表,這道奏摺最後被送往北京。乾隆皇帝在和大學士等人反覆多次認真研究了這樁大案後,中央做出了如下決定: 吳英凌遲處死,女眷及未成年者一律發配為奴。乾隆爺仁慈,准吳英弟弟及子侄之斬立決改為斬監候,秋後處決。(《清代文字獄檔》)

公元1799年,清朝乾隆皇帝死了,同時代的美國華盛頓總統也在該年去世。


中國歷史上的所謂「盛世」,可以從「經濟學」上分析一下:

  1. 國家較長時間的安定。封建社會,只要無大規模的外站或內戰,即可做到。普通的政治鬥爭、政治運動不會嚴重影響底層生產的安定。——這是「盛世」的產生條件,個人認為實際上就是「充要」條件。
  2. 進入盛世前,人口小於或遠小於耕地的實際人口承載能力。——這是「盛世」產生前的「非盛世」特點。
  3. 盛世期間,人口較快膨脹,幾十年間就可以接近或超過耕地的承載能力。——這是「盛世」的核心特點,人口膨脹。——人口未飽和前,農民經常有餘量,可以備災備荒;人口飽和後,餘糧迅速被吃光。——國家的基本生產單位應付危機的能力下降。——土地兼并加劇了這一狀況。
  4. 這時一定會出現以下現象:封建時代規律性的自然災害(三年一小災,十年一大災)、外族入侵引起的戰爭、政治鬥爭引起的內戰等,其中現象一是必然會出現的。此三種現象必然造成短期內農業產出或者生產力的急劇下降。大比例的勞動人口沒有飯吃。——於是就出現饑荒或者造反了。
  5. 歷史上這些危機消失的唯一途徑,都是戰爭。
  6. 生產力是不斷提高的,所以土地的人口承載力也在提高。漢唐在6-8千萬,宋在1億以上,明2億左右,清朝4億以上。高產作物的引入也有很大貢獻。
  7. 在這個不斷重複的循環里,你會發現不管誰當皇帝,故事都是一樣的。無非是好皇帝能讓國家安定,人口順利膨脹,從而下一次危機來的更早一點。——壞皇帝折騰的當前人民,好皇帝折騰的是五十年或者八十年以後的人民。

乾隆死於1799年,康熙即位於1661年。在康雍乾三代,清帝國對內平定戰亂,中間還有不少勵精圖治的改革之舉,對外開疆擴土(主要成就是滅了準噶爾,把外蒙新疆西藏的統治穩固了),內部人口大幅增長,基本吃得飽飯,以古代社會的標準來看,說盛世不算太過。

但在同一時代,英國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革命相繼發生;工業革命的序幕已經拉開;英國東印度公司即將將整個印度收入囊中;而就在乾隆死後不久,拿破崙用大炮和民法典震撼著歐洲大陸的貴族領主和封建制度。哦對了,重要的還有科學,牛頓那不朽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成書於1687年。

就在中國按照自己兩千年以來的慣有方式和標準度過又一個盛世的時候,世界的標準變了。


康熙元年,吳川大飢。

二年,合肥飢。

三年春,揭陽飢。秋,交河、寧晉飢。

四年春,曹州、兗州、東昌大飢。夏,惠來飢。秋,懷遠飢。冬,烏城飢。

六年,應山飢。

七年,無極大飢。

十年夏,海鹽大飢。秋,臨安、東陽大飢。

十一年,永康、峽江、大冶飢。秋,遂安、湯溪大飢。

十二年,樂亭大飢。

十三年春,興寧、鎮平、京山大飢。

十四年,東光飢。

十五年春,大冶飢。夏,連平飢。

十六年春,嘉應州大飢。夏,鄖縣、鄖陽、鄖西大飢。

十七年秋,曲江飢。

十八年春,真定府屬飢。夏,興寧、長樂、嘉應州、平遠飢。秋,無為、合肥、廬江、巢縣、博興、樂安、臨朐、高苑、昌樂、壽光大飢。冬,滿城飢。

十九年春,江夏大飢。夏,大同、天鎮飢。冬,萬泉、遵化州、滄州飢。

二十年夏,儋州、永嘉飢。

二十一年春,桐鄉飢。冬,信宜、真定、保安州飢。

二十二年春,宜興飢。秋,單縣飢。

二十三年春,濟寧州、剡州、費縣飢。秋,巴縣、江安、羅田飢。

二十四年春,沛縣飢。

二十五年秋,恭城大飢。冬, 城大飢。

二十六年,博興大飢。

二十七年秋,蔚州飢。

二十八年春,高邑、文登飢。夏,潛江大飢。秋,龍門飢。

二十九年夏,黃岡、黃安、羅田、蘄州、黃梅、廣濟飢。秋,襄垣、長子、平順飢。

三十年春,昌邑飢。秋,順天府、保安州、真定飢。

三十一年春,洪洞、臨汾、襄陵飢。夏,富平、盩厔、涇陽飢。秋,陝西飢。

三十二年夏,慶陽飢。秋,湖州飢。

三十三年,沙河飢。

三十四年,畢節飢。

三十五年夏,長寧、新安、 城飢。秋,大埔飢。

三十六年夏,廣寧、連平、龍川、海陽、揭陽、澄海、嘉應州大飢。秋,慶元、龍南、潛江、酉陽、江陵、遠安、荊州、鄖西、江陵、監利飢。

三十七年春,平定、樂平大飢,【人相食】。夏,濟南、寧陽、莒州、沂水大飢。

三十八年春,陵川飢。夏,婺源、費縣飢。秋,金華飢。

三十九年秋,西安、江山、常山飢。

四十年,靖遠飢。

四十一年春,吳川大飢。夏,沂州、剡城、費縣大飢。冬,慶雲飢。

四十二年夏,永年、東明飢。秋,沛縣、亳州、東阿、曲阜、蒲縣、滕縣大飢。冬,汶上、沂州、莒州、兗州、東昌、鄆城大飢,【人相食】

四十三年春,泰安大飢,【人相食】,死者枕藉;肥城、東平大飢,【人相食】;武定、濱州、商河、陽信、利津、沾化飢;兗州、登州大飢,民死大半【至食屋草】;昌邑、即墨、掖縣、高密、膠州大飢,【人相食】

四十四年,鳳陽府屬飢。

四十五年春,漢川、鍾祥、荊門、江陵、監利、京山、潛江、沔陽、鄖縣、鄖西飢。

四十六年秋,東流、宿州飢。

四十七年,平鄉、沙河、鉅鹿飢。

四十八年春,無為、宿州飢。夏,沂城、剡城、邢台、平鄉飢。秋,武進、清河飢。

四十九年,阜陽飢。

五十年,通州飢。

五十一年,古浪飢。

五十二年春,蒼梧飢,死者以千計。夏,長寧、連平、合浦、信宜、崖州、柳城飢。

五十三年春,陽江飢。冬,漢陽、漢川、孝感飢。

五十四年夏,臨榆飢;遵化州大飢,【人食樹皮】

五十五年春,順天、樂亭飢。

五十六年春,天台飢。

五十七年,廣濟飢。

五十八年春,日照飢。夏,靜寧、環縣飢。

五十九年春,臨潼、三原飢。夏,蒲縣飢。

六十年春,平樂、富川飢。夏,邢台飢。秋,咸陽大飢。冬,兗州府屬飢。

六十一年夏,井陘、曲陽、平鄉、邢台飢。夏,蒙陰、沂水飢。秋,嘉興、金華飢。冬,懷集飢。

雍正元年夏,通州飢。秋,嘉興飢。

二年春,蒲台大飢。夏,樂清、金華、嵊縣飢。冬,英山飢。

三年夏,順德、膠州飢。冬,惠來飢。

四年春,嘉應州飢。秋,澄陽江飢。

五年冬,江陵、崇陽飢。 七年,壽州飢。

八年夏,肥城、武城飢。冬,銅陵大飢。

九年春,肥城大飢,死者相枕藉;莒州、范縣、黃縣、招遠、文登飢。夏,章丘、鄒平大飢。冬,濟南大飢。

十年,崇明、海寧飢。

十一年冬,上海、嘉興飢。

十二年秋,武進大飢。

十三年秋,慶遠府屬大飢。冬,垣曲飢。

乾隆元年夏,海陽飢。

三年秋,平陽飢。

四年春,葭州飢。夏,碭山飢。

五年,鞏昌、秦州、慶陽等處飢。

六年,甘肅隴右諸州縣大飢。

七年春,山陽飢。夏,宜都飢。秋,亳州飢。

八年春,南昌、饒州、廣信、撫州、瑞州、袁州、贛州各府大飢。夏,天津、深州二十八州縣飢。

九年,高邑大飢。 十年,正定、贊皇、無極、 城、元氏等縣飢。

十一年春,沾化飢。夏,慶雲、寧津飢。

十二年,曹州、博山、高苑、昌樂、安丘、諸城、臨朐飢。

十三年春,曲阜、寧陽、濟寧、日照、沂水飢。夏,福山、棲霞、文登、榮成飢,棲霞尤甚,【鬻男女】

十四年春,安丘、諸城、黃縣大飢,【餓殍載道】【鬻子女者無算】

十五年秋,廣信飢。

十六年春,福山、棲霞飢,民多餓死。夏,南昌、廣信飢。冬,建德飢。

十七年春,全州飢。夏,同官、洵陽、白河飢。冬,房縣飢。

十八年春,慶元飢。秋,鄖縣飢。

十九年,羅田飢。

二十年,溧水、通州飢。

二十一年春,青浦、東流、湖州、石門、金華飢。夏,沂州、武城飢。冬,濟南府飢。

二十二年夏,博白飢。秋,掖縣飢。

二十三年春,翁源、蒼梧飢。夏,日照飢。

二十四年秋,隴右諸州縣大飢。

二十五年,平定、潞安、長子、長治、和順、天門飢。

二十六年,江夏、隨州、枝江飢。 二十七年春,濟南飢。夏,棗強、慶雲飢。

二十八年夏,永年、永昌大飢。

二十九年秋,東光大飢。

三十年春,桐廬飢。秋,吉安、廣信、袁州、撫州飢。冬,威遠飢。

三十一年,濟南、新城、德州、禹城飢。

三十二年冬,池州大飢。

三十三年夏,沂水、日照大飢。

三十四年,溧水、太湖、高淳飢。

三十五年,蘭州、鞏昌、秦州各屬大飢。

三十六年夏,會寧、肥城大飢。秋,新城、寧陝 飢。

三十八年秋,文登、榮成飢。

三十九年秋,秦州、鎮番大飢。 四十年,溧水、武進、高郵、南陵大飢。

四十二年秋,陸川飢。

四十三年,全蜀大飢,【立人市鬻子女】;江夏、武昌等三十一州縣飢。

四十四年春,南漳、光化、房縣、隨州、枝江飢。夏,秦州屬飢。

四十五年秋,江陵、保康飢。

四十七年,灤州、昌黎、臨榆飢。

四十八年春,黃縣飢。秋,綏德州飢。

四十九年春,葭州飢。夏,來鳳飢。

五十年春,宜城、光化、隨州、枝江大飢,【人食樹皮】。夏,章丘、鄒平、臨邑、東阿、肥城飢。秋,壽光、昌樂、安丘、諸城大飢,【父子相食】

五十一年春,山東各府、州、縣大飢,【人相食】

五十二年,臨榆大飢。

五十三年秋,文登、榮成飢。

五十四年夏,宜都飢。

五十五年秋,禹城飢。

五十六年,邢台等八縣飢。

五十七年,唐山、寧津、武強、平鄉飢,民多餓斃

五十八年春,常山飢。

五十九年,清苑、望都、蠡縣飢。

六十年春,蓬萊、黃縣、棲霞飢。夏,麻城飢。

————(《清史稿·災異志》)


人類群星璀璨之時,在中國只是讓人吃飽了飯。

對比一下科技史和中國史,你說康乾是盛世?


是不是盛世跟滿清沒有關係!

古代讀書人想跪舔下統治者,還是需要點技術的。比如上書一道:皇上您老牛逼了知道不?現在外面都是盛世景象了。

有的皇帝比較有自知之明,會說:你放屁,老百姓不容易著呢,我們作為中央政府還要為百姓做更多。

有的皇帝就比較受用了:你這狗才說的好,朕愛聽,尤其說的那「xx盛世」「治隆美帝」,簡直妙絕,朕看了之後氵關水直流,甚好!

前者喜歡蓋棺定論,後者則耐不住寂寞立刻想看到風評如何。

但不幸的是,康雍乾三朝的三位領導人,貌似很受用第二種情況,當然雍正是第一種情況,不過他兒子太喜歡別人的跪舔,以至於給人感覺太過無恥,一黑黑仨。

所以說嘛,怎樣讓一個皇帝臭起來?

當然是誇誇他啦,俗話說,一粉頂十黑,粉到深處自然黑。來幾個酸臭文人,發幾句:「這盛世,如你所願」,「您真是我的親大大」「沒有您就沒有祖國」

皇帝聰明點,會立刻訓斥這些話。皇帝天資一般,回過神來會訓斥這些話。皇帝天資很差,聽了後根本停不下來。最聰明的皇帝,不管是罵也好誇也好,人家根本不鳥,我說的是嘉靖跟太祖。


就跟你們村裡的富農一樣。

跟祖上比,糧食年年有餘。
但是周邊的村民都已經買小汽車了。


康乾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如何正確看待康乾盛世?

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時期,被許多歷史學家稱為「康乾盛世」。這種觀點在史學界沿用了很長時間,直到今天仍有人持此觀點。同時,這也是歷史上頗具爭議的一個時期。究竟何為盛世?何為盛世的評價標準?」康乾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呢?如何正確看待「康乾盛世?這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

【什麼是盛世】
首先,在討論「康乾盛世」之前,我們先要知道何為盛世。何為盛世的評判標準?有學者稱,盛世應該具備的條件包括,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穩定,國力強大,文化昌盛等。在評價中國歷史上某一朝的某一階段是否為盛世時,應當運用整體與局部辯證關係的方法論加以分析和考量,既要將其放到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演變之中進行縱向的考察,又要將這一時期的中國歷史看做是世界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將其置於世界史研究的背景下加以橫向的探討。據此,我們方可判斷這個時期是否為盛世。

那麼我將就以上幾個方面,分別作橫向與縱向的探討,深入剖析「康乾盛世」的真相。

【政治】

從政治上看,國家實現了國土的統一和政治的穩定。《三國演義》開篇便說: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縱觀華夏五千餘年的歷史,便是在統一、分裂、再同一的輪迴中周而復始的前景的,所以大一統便成為了中國古代政治學家孜孜以求的理想,但是關於大一統的問題應當將其與「正統」聯繫起來研究,只有「有道之君」的一統才是值得推崇的,否則就是亂政和僭越。此外,我堅決抵制不顧歷史真相和人類道義就隨意將大一統的桂冠獻給勝利者的魯莽行為。言及至此,前清時期實現大一統的手段實在令人髮指,滿清的「剃髮易服」令在江南地區遭到了漢人激烈的反抗,於是乎引起了一場場血與淚的洗禮,他們把屠刀伸向了廣大無辜的老百姓中,他們針對漢人進行了血腥性的大屠殺,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那是怎樣的一個時代阿?靠殺伐平民百姓、種族大屠殺取得的政治穩定,真的值得稱讚嗎?

當然還有很多學者往往會舉康熙五十一年「蠲免田糧」的例子來證實康乾盛世之說,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其本質,康熙朝實行蠲免的真實目的在於統治者希望通過變換剝削手段的方式來將竭澤而漁也無法獲得的賦稅作為「順水人情」留給人民,以此成就其「拔葵去織」的美名。然而,我們應當認清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清朝沉重的高額賦稅、暴力專制以及思想禁錮的基礎上的。人民以其自身生活水平的下降和倒退為代價,換取了帝國生產力和社會生產總量提高的表象。而這「繁榮」的背後卻潛藏著深刻的社會危機。

【經濟】
經濟增長,城鎮繁榮,在當時世界上不失為一大國,但與世界的差距也正由此開始。我國著名的清史專家戴逸先生強調,「康雍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發展程度最高、最興旺繁榮的盛世」,他認為這個時期「生產力高度發展」,理由是當時中國人口已有三億,而西漢盛世時不過五千萬;唐朝開元盛世也只有八千萬左右。「這樣康雍乾盛世的經濟力量就遠遠地超過了漢、唐的盛世,而且兩者的差距還很大。」 我認為這樣的比較是有失偏頗、是極其不可取的。因為西漢距康雍乾時期有1600年,唐代距乾隆末年也近800年,經過這麼漫長的時間,生產方式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人口自然會大大增加。依此說明「中國在康雍乾時期已經是一個非常興旺發達的國家」,而且已遠超漢唐,是缺乏說服力的。

漢朝當時在世界上的領先程度只有橫跨歐洲、北非的羅馬帝國相比。而唐朝在當時的強大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且不說其疆域之遼闊,就唐朝的富庶也是康雍乾時期無法比擬的。當時兩個世界強國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都不如唐朝,因此最重要的是看這個朝代在當時世界上的先進程度。康雍乾三代顯然與漢唐盛世無可比擬、望塵莫及。

當中國的經濟,屬於表面繁榮而實際停滯不前,在吃老本。而西方卻日進千里、迅速發展。當中國還在靠開墾荒地、引進高產作物等傳統方式發展經濟時,英國已於18世紀中期(乾隆帝在位期間)發生了第一次產業革命。英國這個資產階級的新生健兒,正在一步步地飛速超越滿清統治下的中國。

【科技文化】
康雍乾時代抑制科技、禁錮文化,大開歷史倒車。這與漢唐時代開明、進取、自由、昂揚的大漢精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 文化:有人以《四庫全書》來佐證康乾時期中國傳統文化達到了頂峰,實則,《四庫全書》的編纂,實際上是對人們思想的一次大清理,在編修過程中,大量銷毀和刪改舊書中不利於其統治的成分,這使我國的文化遺產遭到了一場空前浩劫,無數前人留下的寶貴典籍就此毀滅失傳。康雍乾三帝在籠絡知識分子的同時,又進行了長達百年的殘酷的「文字獄」,幾乎與康乾盛世相始終,這不能不說是對所謂盛世的莫大諷刺。文字獄案例舉不勝舉。全國上下處於一片緊張之中,人們尤其是知識分子怎能不為之膽顫心驚?哪裡還有自由、人性可言?文字獄徹底扼殺了漢人的思想活力,舉國奴性泛濫,尤其是使得作為社會精英的知識分子、士大夫階層噤若寒蟬。

文字獄最厲害的是乾隆時期。在整個清朝160餘起文字獄案中,乾隆時期就有130餘起,佔全部案件的80%。乾隆時期的文字獄之多和他在全國範圍內徹底清查禁書有密切關係。因此,一些不是文人的老百姓也因禁書而被殺。乾隆時期文字獄的主要案犯,被處以「大律論擬」的就有47例,生者凌遲,死者戮屍,親屬男15歲以上皆斬,15歲以下及女性給功臣家為奴。甚至連張廷玉、沈德潛這些備受乾隆恩寵的重臣,一不留神都會大禍臨頭,其他臣工就不必多說了。整個朝廷上下都是一種精神萎靡的狀態,這樣的朝政還能盛世嗎?康雍乾三代,尤其是乾隆時期,不但對清朝統治不滿或對明朝有所懷念的書籍統統禁毀,而且連與和朱理學相抵觸的書籍也不得超生。從乾隆三十九年到四十七年,光是浙江就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查和毀書24次。乾隆一代,全國禁毀書籍「將近三千餘種,六七萬部以上」。

2.科技:明朝永樂(1403- 1424)年間,中國能造世界上最大的船,有世界最強大的艦隊。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有幾次多達27000人,遠達東非。明朝末年軍隊已普遍使用火器,在造炮技術和火槍質量上與西方沒有多大差距。而康雍乾三代這100多年的耽誤,徹底淪落於被動挨打和任人宰割的地步。

現在我們把眼光投向西方。1733年,英國機械工和紡織工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1765年,織布工兼木匠哈格里夫斯發明了多軸紡織機;1768年,鐘錶匠凱伊發明了水利紡紗機;1779年,工人塞繆爾·克倫普頓發明了「騾機」;1785年,埃得蒙·卡特萊特發明了水利織布機;特別是1789年瓦特改良的萬能蒸汽機成為劃時代的流星。蒸汽機的廣泛利用,使英國到處都建立起大工廠。那些高聳入雲的煙囪噴出縷縷煙霧,龐大的廠房發出隆隆的轟鳴,打破了原來中世紀田園生活的恬靜,歷史從此跨進了一個新時代。工業革命很快從英國擴散到其他歐洲國家。由此可見,在科技方面,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對比,康雍乾時代都是極為落後的。

總之,漢唐之所以能夠成為公認的盛世,最重要的是其具有世界上的先進科技文化和高昂的民族精神,而這是一個民族最寶貴的品格和財富。而徹底扼殺民族精神與科技文化的康雍乾時代,又如何稱得起「盛世」的稱號呢?

【民族精神】
康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前文已提及,清統治者皆把臣民當「奴才」來對待,使知識分子首先在人格上就有一種自卑,這是一個知識分子地位卑微的時代。嚴酷的文字獄,使他們時常感到朝不保夕。這是一個沒有自由、平等、人性的時代!幾千年來,漢民族形成的士大夫精神、民族氣節已蕩然無存,明正德皇帝遊歷江南,被當朝的士大夫橫加指責,而乾隆六下江南,勞民傷財,無人敢於諫言也就罷了,臣子竟皆稱「萬歲聖明」,真是黑白顛倒。知識分子、士大夫階層皆秉持一種奴才的心態,哪還有漢唐宋明的精神氣節呢?經過長達百年的培植,奴性深入人心無法擺脫。在長達百年的恐怖統治下,人命岌岌可危,更無自由、平等、博愛可言了。為了逃避現實,知識分子鑽入了故紙堆,以寄託情感。如果把中國歷史上最沒有人性、最沒有自由的時代稱為「盛世」,那就真是貽笑大方了。

【其他方面】

關於康乾時期的問題,還有海禁問題、貪污問題(乾隆朝尤重)等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是阻礙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因素。有些學者為康雍乾三帝辯護,說中國在近代的落後實開始於明代中後期,甚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就決定了中國在近代文明撞擊下必然落後,這是替罪人開脫,為三帝找替罪羊罷了。雖然康乾時期與前代相比,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與橫向比,中國的確落後於西方。有人不主張橫向比,只是縱向比,那是大錯特錯的。歷史趨勢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總不能設想康乾時期的社會發展仍停留在漢唐時代。假設一個人,他的事業比他以前有了很大進展,但比他周圍的人仍是落後,就不能熱情讚譽他是如何如何的成功而看不到他與別人的重大差距;康雍乾時期正是如此。三帝作為當時中國的最高統帥,他們應有高度的職責和義務引導中國進入一個健全的機制,而不是離正確的軌道越走越遠。

【盛世之說源自何處】

最初可追溯到康熙、乾隆等皇帝對盛世這種政治局面的追求和標榜。自康熙後期,清朝消除了各方面的憂患,統治日益安定,社會發展再次走出朝代更替的變亂局面,於是有「盛世」之說。到乾隆時期,財富積累,軍功強大,特別是以平準戰爭的勝利、統一天山南北為標誌,清朝強盛一面展現得更加充分,盛世一詞也更是經常被皇帝、大臣們反覆提起,「比年以來西域大奏膚功,國家勢當全盛。」「關門以西,萬有餘里,悉入版圖。如左右哈薩克、東西布魯特,及回部各城,以次撫定,現在巴達克山諸部落,皆知獻俘自效,捧檄前驅,以亘古不通中國之地,悉為我大清臣僕,稽之往牒,實為未有之盛世。」

盛世是留給後人去評價的,而並非自我標榜。我們更應清楚地認識到清廷之所以不遺餘力地宣揚「盛世」乃是出於統治者的政治需要。其目的便在於維護滿族的統治民族地位,以及將「盛世」作為爭取人數眾多的漢族接受其統治的合理性與合法性的依據。

【結語】


中國封建社會史是由歷代王朝銜接起來的一道盤旋曲折的長鏈。一代之興,一朝之亡,不斷更迭;一治一亂,由大亂走向大治,盛極而衰,亂極而治,交替運行。當歷史的光輝照射在某一個時期時,我們往往把它稱為「盛世」。

通過以上對康雍乾時期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民族精神等一系列層面的分析,康雍乾時代並不符合盛世的標準,我們所緬懷的盛世是如漢唐那般政治開明、經濟繁榮、科技領先、始終代表著最先進的文化,有著進取、自由的社會氛圍,有著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的時代。而康雍乾時代與真正的盛世相去甚遠。康乾時期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不高、生產力水平低下、軍事實力不強、文化事業停滯不前,政治制度阻礙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基於此,「康乾盛世」並不存在。由此,所謂的康乾盛世,只不過是國人對歷史進行縱向比較之後所產生的一種自戀情結罷了。


乾隆為何能揮霍60年?全靠此人積蓄,五年國庫存銀增長6倍。

  要說清朝後期衰敗,歷史界公認是從乾隆時期開始的,雖然康熙乾隆兩朝號稱是康乾盛世,但是到了乾隆朝幾乎是年年虧損,朝廷入不敷出,而且不僅如此,乾隆皇帝還特別喜歡揮霍,奢侈無度,且不說歷史記載,下江南留下的各處行宮遺址就足以說明問題,之前的歷代皇帝出個宮門都要推三阻四,到了乾隆到處遊山玩水,可見其花費之大,而且乾隆皇帝還大舉征伐周圍各國,當時乾隆有所謂的十全武功,包括打林爽文,緬甸等地區,軍費開銷就更是難以計算了,而且終其一朝大的征伐始終就沒有停止過。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乾隆朝雖然花費巨大,但是前期居然有能撐得住,而且還號稱盛世,過的相當寬裕,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裡面還是要感謝一個人——雍正。雍正皇帝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皇帝,所謂康乾盛世,他的父親康熙和兒子乾隆都活了70以上,唯獨他英年早逝,而且在位時間也不長,只有十幾年,但是雍正皇帝的能力卻是非常強大,他剛剛即位的時候,康熙朝雖然號稱盛世,但是國庫非常空虛,只剩下了800萬兩銀子,這主要是因為康熙皇帝晚年諸位皇子爭鬥不休,朝政難以為繼,各個大臣貪墨不斷,而且國家開支過於巨大,可以說雍正接手的完全就是一個爛攤子,沒糧食沒銀子,西北邊防也非常堪憂,但是雍正皇帝雖然不是什麼非常聰明的君主,但是他卻有著兩大特點:1.不怕得罪人2.勤勞肯干。在他的執政生涯裡面,他一天幾乎只睡四個小時,其餘時間不是上朝就是工作,可以說是兢兢業業,而且非常的勤儉節約,另外雍正皇帝上台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查虧空,這個清查是很不容易的,要知道查出虧空就是要得罪人,得罪大臣,作為新君收攏人心很關鍵,但是雍正不怕,他一查之下就查處了幾百萬兩銀子,緊接著他開始改革稅收,先是攤丁入畝,廢了火耗銀子這種接近二百年的積蔽,這裡講一下,什麼叫火耗銀子呢?就是自從張居正一條鞭法實行以後,所有的稅務變為白銀折算,但是白銀在熔煉的時候會有一定的損耗,也就是火耗了,但是這後面就變味了變成了官員中飽私囊的一種方式,雍正皇帝廢了它可以說是功莫大焉。

  而且除了改革稅務充實國庫以外,雍正皇帝還很關心人民疾苦,廢除了賤籍,把許多人從天生卑賤裡面給拯救出來,雖然說很多文學作品都說雍正殘暴,但是實際上主要是因為雍正改革力度太大得罪了不少士紳,這名聲自然就不太好了,雍正統治結束時期,國庫從800萬兩存銀變為6000萬兩,而且糧倉非常充實,西北邊防問題也基本解決,最關鍵的是,他還給乾隆留下了一個良相張廷玉,應該說沒有雍正,乾隆前期哪有錢花呢?


須知為什麼會有康乾盛世這一說。

理論上來講,國家武力強大,社會經濟達到一定程度,人口水平高,每個人都有飯吃(注意是有飯吃,還達不到都吃飽)餓不死。社會矛盾較少。對外交流頻繁,文化和各種技術都在交流中進步。這就可以叫盛世。

然而每一個朝代的盛世水平都不一樣。

比如宋朝,從來沒有人說過盛世,但是他的社會經濟確是封建社會之最,只是國土面積,武力不行。

康乾盛世,如果單從社會經濟上看,問題不大,畢竟由於玉米番薯的功勞,人口高速增長,混口飯吃的標準達到了,武力上徹底干翻了準噶爾,徹底解決了北部游牧民族的威脅,和老毛子簽了條約,北部無戰事,一時間看起來太平天下海晏河清。那麼叫個盛世似乎也沒啥問題。

但是為什麼反對的聲音那麼多呢?很顯然的是,即便沒有滿清,喀爾喀蒙古也跟明朝互市沒有啥大摩擦了,北方長城安穩的很,所以北部邊患其實早就解決了。而跟老毛子簽的條約,明顯還把貝加爾湖給賣了。

更重要的是,整個社會根本就沒有啥發展前景,死水一潭,寫錯個字都要被凌遲。一潭死水一樣的社會,是沒有發展前途的,簡單的說就是,你最多就是能讓全國的人有口飯吃,而且還保證不了一直這樣,沒有任何機會可以過的更好。而且當時,其實已經接觸到更先進的事物可以改變現狀,而不去學習。

這樣的社會,說符合盛世的標準,那其實有點偷換概念的意思的。因為盛世標準裡面還有一條交流進步啊。

要說清朝我就服雍正,要不是他,有個屁的所謂康乾盛世,估計提前一百多年就歇業了。


縱向對比,只是和過去的歷代王朝比,那的確是盛世,即便康熙和乾隆時期其實出現過經濟蕭條。因為當時的人口規模是史無前例的,這自然說明當時的經濟與科技,特別是農業水平,是超越歷代的。

但是如果橫向對比,和全世界比,那就算不上什麼盛世了。無論從人均經濟、科技、教育還是組織形態,康乾時期中國就已經開始被西歐甩下一大截了。

不信!?

其實根本不用翻多少經濟史paper,你知道牛頓和康熙是同時代的人,牛頓只是比康熙大11歲,而乾隆和華盛頓是同年去世的,你就知道中外差距有多大了。


界外,在莆田人生活中時常會碰到的一個詞,也許沒有什麼莆田人不知道這個詞,但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這個詞真正的含義,為什麼叫界外?既有界外,肯定也有界里。這個詞又從何而來?

這要從清初的遷界說起。


順治十三年(1656年),施行海禁。飭沿海(天津、山東、浙、閩、粵)疆吏,「把截隘巷」不許外地海船進口,亦不許本地商船運載米麥、釘鐵等項出口。

十四年十二月,又敕沿海疆吏:通"賊"興販者,准通"賊"叛逆治罪。

這些禁令,是不符合實際的。禁福建糧食出口,就可以使鄭成功的佔領區絕糧么?漳泉糧食本來就不能自給,那裡會有餘糧出口?鄭成功的軍糧和金廈的民食,多從廣東的潮高兩府運來。至於油麻釘鐵,從日本進口,比較本地所出的,還要便宜一半的價錢。

如上所述,是閩南人工命岳(清給事中)在《平海疏》上說的。禁運不能阻止走私,清廷就有倒行逆施的遷界令。

清方疆吏,用什麼手段勒令人民拋棄家鄉呢?《榕城紀聞》說."順治十八年十月,江南、浙江、福建、廣東四省,近海人民,各移內地三十里(按江南不在遷界範圍之內)。令下,即日挈妻負子,載道露處,放火燒屋,......火燒六個月。部院派往海邊燒屋,計用長夫一千三百名。」

余颺《莆變紀事.書界篇》說「將過海居人,盡移內地。燔其舍宅,夷其壇宇,荒其土地。棄數百里膏腴之地,盪為甌脫。刻期十月內不迂,差兵盪剿。......當播遷之後,大起民夫,以將官統之出境,毀屋撇牆,民有壓死者。」

莆人郭鳳。皆有極悲痛的《截界行》如下:

昨夜府帖下,附海盡棄遷。
官軍來驅逐,長吏命難延。
限期出鄉井,眼見毀屋椽。
親屬駭相對,號泣但呼天。
忍料舉族去,惻愴辭祖先。
婦女哀道旁,牛羊散廣阡。
暮投樹下宿,朝坐草頭餐。
回首望故鄉,慘淡無人煙。
豺狼窟我家,狐兔走我田。
壯者身何托?老幼命難全!
饑寒更轉徙,他邦誰肯憐?

從欽、廉而北至寧波,沿海民居廟宇,無不化為焦土,連樹木都砍光了。

蒼天一陣陣燕子回來,找不到舊巢,有的就飛到海船的桅竿上面,在凄風苦雨中,另構新巢。

悲歌慷慨的張蒼水,因而有下列的詩題:「辛丑秋,虜遷閩浙沿海居民。壬寅春,余艤舟海濱,春燕來集子舟,有感而作。」

去年新燕至,新巢在大廈。
今年舊燕來,舊壘多敗瓦。
燕語問主人,呢喃淚盈把。
畫梁不可望,陋艦聊相傍。
肅羽恨依棲,含泥歌飄蕩。

閩浙謄沿海數千里民居,化為焦土;數百萬家流離煩沛;經過了二十餘年之久(康熙元年至廿二年)。雖唆都入閩,倭寇登岸,何嘗有這樣的殘暴?

為了阻止人民越界,《福中府志》說:道傍豎立木柵,連牛馬都不許出入。每處總一牌,上面寫著五個字「敢出界者斬」。

《莆變小乘》載:兵不時巡界,間有越界者,一遐邇兵,登時斬首

莆田有一個張奇,由兵丁升至千總,駐防黃石。廣到邊界,逄人便殺,雖親故不免。張奇在界上十餘年,殺人以千計。

莆田一縣,有了二十一處的台寨駐兵,當中就出了一個張奇,一縣如此,全省可想而知了。當時的老百姓,只因為在邊界上多上幾步,就喪了性命者,不知其數。

清政府於下令遷界之後,上有一道敕諭「仰江浙閩粵督撫,迅速安插遷民,酌給田園房屋」,無非是官樣文章罷了!御史李之若在《八不可疏》上說,各省當道,都把上諭置之不理,反而更加嚴厲地督遷。

康熙元年十一月,給書中胡志寧上疏說,一年以來,督撫們並沒有負責安置。反把遷民的死亡,歸咎於時疫流行,水土不服,未經冊報的死亡不勝枚數。

▲福建各府因遷界荒田頃數表

▲所謂康乾盛世福建人口不及明萬曆年間37%

  • 清的政風如何?

順治十三年,給事中林起龍直陳州縣致賀之由,描寫官場陋習:到任後參拜上司,須備見面禮,遇節日須備送節禮,生辰喜慶,備賀禮,題授保薦,備謝禮,升轉去任,各別禮。視州縣大小,論禮物多寡。以饋送厚薄,評官吏優劣。一年多者數千,少者亦不下數百。

乾隆《莆田縣誌》卷五《賦役》云:清初民間田地,以十甲為單位,代替官府催征錢糧的,叫做現年裡長,由十甲輪當。官府巧取豪奪,惟現年裡長是問。當地人民,不勝其擾。在輪當現年裡長時,就聯合同里有田地者,鳩集銀兩,以應付無數私派。凡新官到任,則有器用之費。凡上官來往,則有迎送之儀。凡宴會餞別,則有排酒鋪氈,結綵購碗之費。乃至公堂常例:答應差使,值櫃折封,賠償火耗,貼解戥頭,無不出於現年大當。所以十年一役,必至於破家蕩產而後已。

嘉慶《連江縣誌》卷二《田賦》雲,「連民每大當,日費至八九金。言之貪黷者,令役滿必具退役牒。以次承當者,必具承役牒。退役必饋數金始息,否則寢其牒不發,役不得代,其殃民尤酷焉。」

再看康熙《沙縣誌》卷五所載的碑文:
康熙二十六年,閩浙總督王采《嚴禁大當積弊疏》雲「一屆之大當,遂費百金之正供;因而一戶之苛派,足供百戶之賦額。如里長一屆大當之年,則有糧房、經承、門皂、胥役,各視為几上之肉,或配以花紅杯盤;或配以看堂押比;或指顏料而額外需索;或指上司而恣意婪索;或稱衙執事雜物;或詐官府補庫挪移;甚至飛灑詭寄,以完作欠:小民獨力不能支,遂至賣妻鬻子,投環赴水」

順治十六年,福建巡按季時茂要各處知縣送禮,例以於計。寧化知縣李璜,不願搜刮行賄而自殺。

綜上所述,清初大當,無異於宋代差役;所謂現年裡長,無異於宋代的衙前衛正。所受的各種勒索,如花紅杯盤,看堂押比,其內幕如何,非作者所能知。

戶藉等第,由吏胥決定。以致徭役不均;舍豪強不問,而專門騷擾百姓。

官府公事,紛若牛毛。兵丁差役,絡繹下鄉。往往一日之間,就有十餘張官票。一間里子里,擠滿了十幾個差役。朱票在手,索差禮,索轎錢,索酒食。甚至把人捆起來,吊起來,誰敢說一句不平的話?

很多人民不敢和保差見面,不得不依附豪強,年納保谷數百石,名為「蔭保」。或託庇於胥役,月納保銀數十兩,名為「包保」。耕種所入,商販所得,不入於豪強,則盡入於胥役。

  • 清的財政狀況如何?

順治十五年,興泉水道葉灼棠把泉州府呈文轉詳布政使雲「請餉不發,已經四個月」

順治十六年九月,閩督李豐泰疏報出巡,內稱漳泉各郡駐軍,已經欠飽四個月。迫不得已,把經制的軍餉,挪移發給,還差了十分之九。統制之兵,因此欠餉八個月,引起軍心思亂。中路總兵部隊,就有集體逃亡;右路總兵部隊,和津浦駐軍,也各有一次譁變。

十年兵火,破壞了社會生產力。民脂有限,一化為蔭保的谷,再化為包保的銀,三化為現年裡長的大當。胥役所勒索,縣令所嚴催,無不先私雜而後正供,正伏安得不拖欠?民脂最後又化為府買的送禮,層層搜刮,省庫安得不支絀?軍餉怎能如期發給?


祖輩莆人,利害相關,在這裡單列我福建清初所受滿清之害,時「盛世」如何,窺一斑可見全豹矣

參考書目:
《福建史稿》朱維干、《中國通史》周谷城、《莆詩選》、百度百科相關詞條


在帕查庫特克 (1438-1471)的統治之下,開始了印加歷史上非凡的領土擴張。根據西班牙人的記載,在帕查庫特克的統治期內,印加獲得了它全盛時期三分之二的領土。儘管有帕查庫特克任期較長的原因,但是,考慮到印加人有限的運輸和通信方式,這種擴張已經是相當迅速的了。當時,不僅還沒有開始使用車輛,甚至當地連馬匹都沒有。
所獲得的這些擴張的領土部分只是印加軍隊征服計劃的附屬品。征服戰不斷的通過粉碎鄰國的頑強抵抗而取得勝利,並因此能夠殘忍的入侵別國。但是,並不是所有帝國擴張所得的土地都是直接通過軍事行動獲得的。有一些領地的加入來自於帝國的和平建議。其它一些領地的加入則是因為害怕一旦拒絕帝國締結聯盟的建議,將會導致殺身之禍。
大約1470年的時候,印加人戰勝了位於秘魯北部海岸的奇穆王國,該王國不僅富有,而且強大。隨著這次主要征服戰役的勝利,南美洲剩下的小國中幾乎再沒有能夠挑戰印加帝國的國家存在,更不用說阻止印加帝國的擴張了。因此印加帝國的擴張遍及南美,隨後組成了所謂的南美「文明世界」。
在西班牙入侵之前的最後幾年,印加帝國仍然在北部進行著擴張。瓦伊納·卡帕克(1493-1527),印加王朝最後一代帝王阿塔瓦爾帕的父親,在他1527年離世時,已經統治了位於厄瓜多首都基多的帝國北部前沿。


推薦一本書《停滯的帝國》,這是書是馬戛爾尼勛爵率領龐大使團來中國給乾隆祝壽的實錄,比較真實的記錄了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況,並分析了中西方文明巨大的差異和衝突,看完了你就會發現「盛世」是怎麼樣的了。

這本書比較厚,不見得所有人都會讀,我稍後還是抽時間介紹一下吧~
======================================================================
這段歷史還是較少人知道的,教科書上根本不提,一下十點有的是書中摘抄,有的是自己總結,有的是網友總結,就不一一注釋了,特此說明。
1、 1793年, 癸丑年,乾隆皇帝八十二歲,康乾盛世晚期,在這一年西方同中國有了正式接觸,乾隆皇帝接見了英人馬戛爾尼率領了的一個龐大代表團。
2、當時中國社會的禮儀,已經高度形式化、固定化,說與做都有須遵守的套路,一律要服從祖制禮法,社會非常的僵滯,看不到任何經濟發展的活力。
3、天朝的慣例是民眾不需要理性,而皇帝與作為國家機器操縱者的官吏們需要保持理性,所以天朝能夠發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政治技藝,而正是這種政治技藝成為了天朝自覺自己優越於異邦的根本原因。此時,天朝不可能對外夷有絲毫的認同。
4、當時的清朝軍隊里大部分還是使用的大刀、長矛,只有少量的火繩槍,而使團送來的禮物中就有最新式的大炮和連發槍,還帶有專家,想在皇帝面前演示,可乾隆連看都不想看。當50年後英法聯軍攻入圓明園時,這些大炮依然躺在那裡,沒有任何人去研究或者仿製。
5、依據傳統,天朝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只是文明與蠻夷的關係,而對蠻夷的態度只有剿滅與安撫兩種,根本不知平等外交為何物。
6、當使團目睹了天朝的封閉與驕傲、目睹了社會環境的骯髒惡劣、目睹了技術與經濟上的落後、目睹了人民愚昧無知貧窮撒謊、目睹了他們無法認同的生活方式之後,馬可波羅筆下的幻想破滅了,從伏爾泰熱情地褒揚到黑格爾不屑地貶低,僅僅一個瞬間。
7、使團中最小的團員,12歲的托馬斯-斯當東當時學會了漢語,後來成了中國通,當上了英國議員,正是他是鴉片戰爭的堅定支持者。(發動戰鴉片爭的議案以5票的微弱優勢通過)
8、作者在七十年代來到中國,令他驚奇地發現,200百年來中國人的心理仍然沒有多少變化,甚至國家統治方式也沒有什麼變化,只不過毛替換了乾隆,馬克思主義替代了儒家學說,但並無本質不同。
9、一個普遍私心的社會群體與一個已經產生並不斷深化公共意識的社會群體的競爭必然會是失敗的結果。
10、韋伯曾經指出,一個長期積弱的落後民族在經濟上暴得強盛是危險的,因為這種狀況暴露出的乃是一個曾經落後過的民族所特有的政治不成熟。如何通過政治與哲學的教育,完成國民心態的重新塑造,使之能真正有能力與理智承擔起作為一個大國國民責任,乃是刻不容緩的。

希望有時間的人能看看這本書,借用錢穆先生的一句話: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


按知乎er的標準,康乾妥妥是盛世啊
1.大清國以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五的漢人,也不是靠番薯土豆什麼的,而是大清國的精耕細作技術和大清朝廷修建的各種基礎設施,這肯定是盛世啊

2.大清國堅決維護國家的統一,先後收復了新疆和台灣,但只憑收復台灣這一點,就夠讓整天只能提問「大陸和台灣軍力對比」的知乎er臉紅了。

3.大清國實行科舉制度,確保貧寒子弟也能階級流動,反觀本朝現在階級固化嚴重,知乎er整天在問:「為什麼寒門再難出貴子」。更是顯出了大清盛世的偉大

4.別總說文字獄,大清文字獄是針對知乎er最痛恨的小布爾喬亞和大官的,大部分知乎er穿越回大清估計都沒人理,說難聽點就是你也配被文字獄?不過要是穿迴文革年代估計肯定得會被批鬥一番或者批鬥別人,哈哈。


五歲孩子自學乘法會被誇獎;三十歲了才學會乘法這是智障。

而滿清所謂的「盛世」建立在美洲高產作物引進與蒙古系游牧民族衰落兩大前提下。這完全所謂的「盛世」既不夠格,也是碰巧遇上的。如果美洲作物晚幾十年引進,白蓮教起義很可能推翻滿清;如果蒙古沒有衰落,當年滿清入關前可能就陷入和蒙古的長期戰爭中。

另一方面,除了糧食增產導致人口增長以外,其他方面滿清加速落後於世界潮流。而外交方面更是匪夷所思,不僅對俄羅斯的東擴缺乏警惕性,竟然在戰勝的情況下承認了俄羅斯在遠東的領土合法性!遠東大片土地原本都是一些無主或是歸附中原王朝的小部落,由於滿清比漢族統治者更沒有領土界限概念,思維又跟不上時代。竟然讓俄羅斯一口吃掉了整個遠東的戰略緩衝區!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這所謂的「盛世」末期,竟然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實際上單純不餓死不能等同於盛世,滿清對漢族的民族壓迫十分嚴重,土地兼并這種傳統問題又一直都在。白蓮教起義影響甚廣,直接動搖了滿清的根基,由此可見盛世只是「金絮其外敗絮其中」。


其實題主已經把答案說出來了。

【有人大讚康乾盛世,有人說那是滿清往自己臉上貼金,到底真相是怎麼樣?】

真相你已經說出來了!
有人大讚康乾盛世是事實!
滿清往自己臉上貼金也是事實!
因為完整的組句應該是這樣的,請看:
滿清往自己臉上貼金,不遺餘力大讚康乾盛世!

看看人家怎麼貼
dān dān dān dǎn -----《 覺羅氏貼金大法之宇宙無敵》 共十式
宇宙無敵第一帖:

威武! 壯哉! 好一個【大清無昏君,大清無奸臣】。因為昏君奸臣都被充話費送出去了!

宇宙無敵第二貼:

哈哈!為了給康熙貼金,竟然拿秦皇的焚書坑儒來說明比不上康熙。
他一定不知道康雍乾的文字獄也是震古爍今的嘛!

宇宙無敵第三貼:

笑死我了!竟然要與唐朝比詩? 哈哈哈哈哈! 笑的不行了!(他後面還列了一大堆的清詩)
還要比科技,噗!! 噗!!!
唐和清是5 : 3 ? 明明是完秒幾條街好不好!
人家唐在當時世界出於什麼地位? 人家的科技排第幾?
你清的科技進步了多少? 你不如直接和殷商時代比科技好了?這樣更加證明你科技的先進性!

宇宙無敵第四貼:

OMG! oh! oh! no!我的眼睛!----亮瞎了! WTF!宇宙無敵第五貼:

眼淚要出來了! 誰救救我!
【對外、對內戰爭都表現出了強悍的一面】我幫你修飾一下更貼切。
對外戰爭表現出了「強悍」的一面,對內戰爭表現出了強悍的一面。
【最後以和平方式交出政權】汝甚是強悍,令尊知否?
和平交出了,那麼你們偉大的滿洲國又是什麼鬼? 又是誰不遺餘力的為日本提供資源提供後勤,又出錢又出力,為大東亞共榮做出貢獻?
不要說我胡編,有文獻為證:

【關東軍的每一個意思,都是通過這根電線傳達給我的。我出巡、接見賓客、行禮、訓示臣民、舉杯祝酒,以至點頭微笑,都要在吉岡的指揮下行事。我能見什麼人,不能見什麼人,見了說什麼話,以及我出席什麼會,會上講什麼,等等,一概聽他的吩咐。我要說的話,大都是他事先用日本式的中國話寫在紙條上的。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要偽滿出糧、出人、出物資,我便命令張景惠在一次「省長會議」上,按吉岡的紙條「訓勉」省長們「勤勞奉仕,支持聖戰」。日本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兵力不足,要偽滿軍隊接替一部分中國戰場上的任務,我便在軍管區司令官宴會上,按紙條表示了「與日本共生共死,一心一德,斷乎粉碎英美勢力」的決心。此外,日本在關內每攻佔一個較大的城市,吉岡必在報告了戰果之後,讓我隨他一同起立,朝戰場方向鞠躬,為戰死的日軍官兵致默哀。】 愛新覺羅·溥儀 自述

與日本同生共死,一心一德。好偉大啊!

宇宙無敵第六貼:

中華民族千古一帝! 別又逗我笑好不好!
你說是滿族的大英雄我是絕對承認的,還是說滿族已經代表了中華民族!
你貼,你貼,你繼續貼! 別逼我打你的臉。宇宙無敵第七貼:

【最終的結論是這樣的:不是中國沒有趕上世界潮流,而是西方國家發生了變異。】

嗯哼哼!我麻木了,不再笑了。
「不是中國沒有趕上世界潮流,而是西方國家發生了變異。」
這是二十一世紀最經典的一句話!
說這話的人足以直接封神!
原來不是我方太無能,實是敵人有高達!是外星人在作祟!

宇宙無敵第八貼:

我竟無言以對! 親愛的,你去復國吧!加油! 你能行的。要相信自己。
你要像風雨中的幼苗般茁壯成長,你還要像落巢的雛鳥般展翅高飛! 萬歲!

宇宙無敵第九貼:

因為愛啊!
只是因為在無意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 就如這般:

宇宙無敵第十貼:

萬歲!萬歲!萬萬歲!

天道有常,湯周必興,桀紂必亡。
八旗健兒,義勇奮揚,誅闖獻之不義,撫戰亂之殘瘡。
我清廷義師,控弦百萬,戰將千員,誅三藩之無道,昭天地之神彰。
舟師競渡,連江蔽日,投鞭斷流,嘆長江之浩渺,思皇清之無窮。
亦翻亦勇,虎賁健兒滅沙俄,黃教塔下戰馬嘶。
頌皇清之戰表,歌康乾之盛華。八旗雄風,馬踏准格爾,橫刀朗瑪峰!
天下一統,正氣長留。莫道窮寇不可追,直把朱日換黃龍!
赫赫武功,天日頃刻改,洪威鑄長種。

PS: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路,出處請看圖片內容分辨。


領土:

康熙

將實控區推到了黑龍江上游;外蒙古設將軍

雍正

青海及對土伯特區控制的加強;改土歸控,削弱國內土司勢力(當時貴州名為新疆,意為新開的苗疆)

乾隆

金瓶掣籤制,完成了對於土伯特最高層的官員選任;用比ISIS還ISIS的方便平定回疆;大小金川則將政府的實控區推向川北;

文化:

古今圖書集成與四庫全書(現在真沒臉笑話乾隆刪書)

四庫全書中的南三閣是圖書館,士人可以拿著文憑藉閱

經濟:

完全不熟,但基本上不打大仗,經濟自然就能發展;而且清朝取消了人頭稅。


明朝大臣可以罵皇帝是桀紂之輩,放猛獸食人,也沒受任何處罰,

所謂康乾盛世可以嗎

滿清也配跟明朝比,一個從建國就屢屢屠殺人民掠民為奴的政權, 又不斷的割地賠款,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搞文字獄, 自武昌起義起,4個月滿清就滅亡了,南明還維持了幾十年呢, 生於不義,死於不義就是對滿清的評價

本文摘自張宏傑著作《飢餓的盛世》 乾隆盛世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七月五日早晨,廣西布政使朱椿正準備出桂林城郊遊。官轎剛剛出衚衕,路邊快閃出一位長者,老頭顫巍巍跪在路邊,手中高舉一冊文書。朱椿心中膩煩,看來又遇到一位上訪的刁民。及至隨從把文書遞到他手裡,才發現並非如此。文書封面上題著兩個字「策書」,原來是一份政策建言書。打開一看,端楷正書,字跡娟秀,內容有五條:一、請朝廷進一步減免錢糧,減輕底層人民負擔;二、建議各地添設社義倉,以救濟貧民;三、革除鹽商盜案連坐;四、禁止種煙,以利人民健康;五、裁減寺僧,減輕社會負擔。看完了策書朱椿神色大變,他命身邊的幾個隨從:「立刻把這個老頭拿住!」 遊興被一掃而光,朱椿立刻轉轎回府,連夜給廣西巡撫寫了一個彙報,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政治案件。其罪有二:一是讀書人(老頭吳英)膽敢批評國家政策,妄議中央;二是行文中有發布「政治敏感」內容,犯了聖諱。原來,這篇策書中「聖上遵太后之遺命,免各省稅糧,其德非不弘也……」一段,用了今上名字中的「弘」字,沒有避諱。過程不表,這道奏摺最後被送往北京。乾隆皇帝在和大學士等人反覆多次認真研究了這樁大案後,中央做出了如下決定: 吳英凌遲處死,女眷及未成年者一律發配為奴。乾隆爺仁慈,准吳英弟弟及子侄之斬立決改為斬監候,秋後處決。

這不能說話的毛病,在明朝是還沒有這樣厲害的;他們還比較地能夠說些要說的話。待到滿洲人以異族侵入中國,講歷史的,尤其是講宋末的事情的人被殺害了,講時事的自然也被殺害了。所以,到乾隆年間,人民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來說話了。所謂讀書人,便只好躲起來讀經,校刊古書,做些古時的文章,和當時毫無關係的文章。——《無聲的中國》 ,魯迅文集·雜文集


這要看橫向比還是縱向比了。


推薦閱讀:

從龍之功,起起落落。託孤之臣,大多凋零。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願意去做?而功成之後為什麼又往往難以善終?
古時的秀才難考嗎?
中唐以後的幾次中興(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等)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中興嗎?
如何以和氏璧(傳國玉璽)為線索紀錄歷史?
垓下之戰的時候項羽面對韓信的時候會想些什麼?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文化 | 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