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長得丑的人不覺得自己長得丑?

從小到大遇到很多這樣的人,長得真心對不起觀眾,卻認為自己長得很萌或者很漂亮,反而一些覺得自己長得丑的人事實上並不是很醜,這是為什麼?心理學可以解釋嗎?Ps,這裡說的長得丑是基本上公認的丑,並不是一人之見。沒說清楚,很抱歉。


可能是看習慣了 - -

人們容易對自己熟悉的事物有好感。


從心理學上解釋可能會比較恰當一點。
這個是不是屬於杜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呢?

先說個例子,我之前有個女同事,素顏的話應該屬於大眾審美的偏下水平,身材也顯得矮胖,可偏偏愛美非常,平日上班打扮得體,出門開會還濃妝艷抹花枝招展,的確頗會打扮,總體來說從未讓人有厭棄之感。還時常混跡時尚圈參加各種品牌的party,時尚達人是也。
這應是先天不足而後補之吧。沒有醜人只有懶人,有審美能力,學會打扮,平日里便不會讓人產生面目可憎。
如同易容術的化妝術,諸位知友見識廣博也不用我多說什麼了。

所以題主所說的"長得真心對不起觀眾"的朋友,他們(她們)的問題可能在於審美上有那麼些偏差。

他們(她們)不會覺得自己「丑」,可能由於他們沒有區分「丑和不醜」的能力。

好了。下面我引我老師寫的一篇文章里引的內容,諸君看看是不是有點類似:

一個極端的變式是心理學家杜寧(Dunning)與克魯格(Kruger)1999年發現,2000年榮獲搞笑諾貝爾獎的杜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無能的人從不覺得自己無能,因為他們不具備區分有能力與無能的能力。杜寧們實驗發現,那些成績處於末尾12%水平的人反而認為自己的百分比等級至少應該是67%,也就是身處標準三太久了,反而會認為自己是標準六。與此同時,那些能力更強者卻可能反過來低估自己的能力,標準九們常常以為自己是標準七。

其中的「標準三、標準六」等指的是標準九分(Stanine),直接理解成越高越好的能力值好了。

有興趣可移步讀下全文,
心智工具箱(11):人生標準九


謝邀!
其實,你認為那些長得丑卻不覺得丑的人未必「真的丑」,那些說自己丑的人也未必真的「認為自己丑」。審美活動往往是主客觀的結合,不存在一個絕對化的標準。

但是,人在知覺自己的外貌的時候,確實往往會給自己的外貌以「較高的評價」,這實屬正常,不要上綱上線。人們在知覺自己的外貌的時候,往往會通過「自己的判斷」,「外人的評價」等途徑來知覺自己的外貌,而這些途徑就可能會產生偏差。

照照鏡子。人們獲取自己的外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照鏡子,雖然鏡子中的呈像與光線,布局,結構,背景存在著關聯,但卻是最可靠的方法之一。但由於「曝光效應」——一個東西出現的次數越多,我們越容易產生積極的情感,我們每天起來照鏡子,洗漱完照鏡子,吃完飯照鏡子,睡覺前照鏡子,對別人的車窗照鏡子,走過路過也不錯過玻璃幕牆,重複的接受相同的刺激,就容易對刺激產生好感,況且人們對自己本來就沒什麼惡意。
另外,破一個謠言:「照鏡子要比真實好看30%」,照鏡子的次數多了或許就會覺得好看一些,但能精確到30%這個說法是缺乏科學依據的,度量標準是什麼,合著是貼吧打分打出來的么?

聽聽評價。在人際交往中,人們都會或多或少的接觸別人對自己外貌的評價,而這種評價也會影響到你對自己容貌的評價。一般情況下,為了保持人際關係的良性發展,看到漂亮的,人們會讚美;看到自己覺得不漂亮的,人們會不當面評價,要評價也只是評價某一方面,(darling,你的鼻子好像Daniel Wu)或者強調內在美的重要性,咳咳...每次買東西,都有人叫我帥哥,每次去理髮,人們都叫我美女(好討厭,其實人家也就一般水平啦)。所以呢,一般人都會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較好評價,而這種較好評價也會對自己的知覺產生積極的影響。
事實上,除了Sheldon,正常生活中我基本上沒怎麼見過當面說人壞話的。

找找證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就像福爾摩斯一樣,一直在為自己的看法尋找支持的證據。「自利偏差」就是在評價自己時,我們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自信而採取的保護自己的策略。人們不僅希望自己漂亮,更是覺得自己應該漂亮。這時,人們在看待自己的容貌的時候,就想去找有利於證明自己漂亮的證據,並且逐步的忽視其他不利因素,在心理學中和經濟學中這叫「證實偏見」。所以嘛,人們總是能有點拿得出手的東西的:恩,我的眉毛不太好看,不過我的嘴巴可是非常像金城武哦,眼神也有一點梁朝偉的韻味的呢。
所以,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注重也會影響人的自我知覺。

先想到這些,以後再補充。
才看到邀請,不好意思!


不自知其實更加好呢,我就覺得自己丑的暗無天日,實際上這樣很容易抑鬱的。


如果是真丑又真不自知,那就是【自我認知障礙】

如果是不醜而題主不覺得,那就是第一印象太差的【光環效應】,或者是嫉妒他人的【酸葡萄心理】

如果是真丑又裝作不自知,那就是鳳姐那類有特殊企圖的【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或者是自己和大眾審美標準不同的【以中有足樂者,不知長得比別人差】

大家自行百度谷歌就好…

嗯,我知道你們懶得去找,在這裡詳細科普下維納的【歸因理論】

「韋納等人認為,我們對成功和失敗的解釋會對以後的行為產生重大的影響。如果把考試失敗歸因為缺乏能力,那麼以後的考試還會期望失敗;如果把考試失敗歸因為運氣不佳,那麼以後的考試就不大可能期望失敗。這兩種不同的歸因會對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

如果他覺得自己丑,就會去健身美白保養或者攢錢去韓國,總之會不再丑。或者,至少不會出來嚇唬人,以致被大家厭惡。

如果他不覺得自己丑,就不會去打理修飾,任歲月侵蝕,容顏老去,「越來越丑」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簡單來說,你上一步的歸因,決定了下一步的結果。從而又進一步激發了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馬太效應】,當然我覺得這裡面用到生物學的【正反饋調節】解釋會更好。


因為他覺得自己周圍的人長相和自己差不多。別個長相是長相偏上等。然後自己是長相中等偏上。所以當然不覺得自己丑啦。。


認知失調……在進行外貌評價的時候沒有參照常模,也沒有參考其他人的意見。


一個是照鏡子時腦補問題,一個是總以為在那個你最佳的角度和最好的光線下的顏值是自己的平均顏值,科科



醜女:又丑又沒自信的人,連襯托鮮花的綠葉都稱不上,只能算是肥沃的土壤。


個人覺得這是那個經典的美學問題。
美是客觀存在還是主觀感受?
他覺得自己美,你覺得他丑,這好似是主觀感受的區別。然而這是因為美是不存在的,我們體會到的是美的感受,同理,丑也是不存在的。
個人生活經歷不一樣,遇見的美的事物不一樣,對美的認知的積累不一樣,然後就有了各種「眼緣」「一見鍾情」之類,其實就是你生活中遇到的美的特徵在一個人身上有相對集中的體現 。
而那些本身容貌不出眾的人,能保持良好的心態,如果不驕傲,不矯情,那倒是心靈美的一種形式。如果不僅不出眾,還處處以美貌自居,居高臨下,盛氣凌人,那麼是丑上加丑,造成更差的大眾觀感。

不謝邀,請點贊,勿感謝。


一個人沒有自戀如何自愛,沒有自愛如何自尊,沒有自尊如何自信,沒有自信如何自立,無法自立又談何齊家?無法齊家又談何治國?無法治國又談何平天下?長得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就是你,你主宰你的一切,你是你的王,站在你自己的國度,你的思想理應是你的臣民,你的主張理應被你贊同,美醜是世人的標準,可在你的國度,你說你美你就美,你說你丑你就丑,主權問題不容侵犯,當然,別人的問題也一樣。


首先,你要了解對方的真實想法,也許他是真的覺得自己丑,但是不想說出來。
很多時候,人並不願意當眾承認自己的缺陷,哪怕,這是公認的。

題主的問題是這樣,第一,為什麼有人不覺得自己丑。第二,為什麼有人明知道自己丑卻不願意承認。這兩個問題都牽扯到很多心理問題。


本身就不漂亮,如果再沒點自信,你讓我們怎麼活?


我覺得是人本來都丑,只是丑的程度不一樣


首先要確定是你覺得丑,還是真的長的丑。
每個人如果不討厭或者不特別的話都長的比較有個人特點。
現實生活中如海報廣告電影電視(特別是現在審美越來越上去)那麼美的不多的。
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路人ABCD罷了。

一個喜歡自己的人,都會覺得自己還可以,也會去碰到喜歡的人。

即使是年紀大了很多年後相遇,外表已經不那麼重要的,因為相處一段時間會發覺那個人一如當初。


我突然覺得這和下面這個情況很像:

A君考試感覺考得不好,結果拿了96分。
B君覺得這次發揮得很好,結果考了75分。

但事實上,A平時成績非常好,是真學霸,考試時對於自己不太確定或者唯一做不出的一兩道題糾結太久以至於感覺自己考的很差。
而B平時成績比較糟糕,這次考試時發現自己略知一二的題目比平時多,就感覺考得很好,其實卻不一定對。

長得比較好看就很在意自己的缺點,長得不太好看就強調自己的優點。。

啊我頭髮好硬!!


《影響力》:人們對自己熟悉的事物會有莫名的好感。


因為他媽從他小就不停對他說:兒子你最帥了。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


我之前覺得自己的長相還勉強過得去,但有一次遇見一個女同事,我個人覺得她是我見過的最丑的女生,但等我的同事們在第一次見她之後,都說我們兩個神相似,就像親兄妹一樣,那時我瞬間就釋懷了,原來自己最不喜歡的長相就是自己的容貌了。貌似跑題了。


推薦閱讀:

失戀了應該怎麼走出來?
「受害者心態」是如何養成的?
相愛三年零四個月 分手了走不出來怎麼辦。?
空鼻症是什么?是否是杀医血案的真凶?
是不是(為什麼)女性幾乎都不喜歡林志玲?

TAG:心理學 | 相貌 | 自我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