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陳丹青說我國美術學院的那些素描死路一條?是一場災難,是反藝術的?

我記得我高中快高考了吧,來個同桌他就是學美術的,他一看就是,怎麼形容
不好交流,為了練畫 手上一直都是鉛筆的那個痕迹
這麼辛苦練,我感覺他勤奮的畫 人都畫木了那種
居然是死路一條?
那這學院坑得挖多深

補充相關文章一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kyNzg2OA==mid=206233929idx=1sn=f56a36c6cb862b916273ee38636d1d73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七月27日更新--------
沒想到這個回答也慢慢得到了大家的關注,看來藝術話題還是有人關心的啊。
------------------

首先我們要問問藝術是什麼。
國人一說「藝術」就等同於「繪畫」,這點是極為狹隘的。藝術/fine art 這個概念本身就大,你可以說說話是一門藝術,走路是一門藝術,把家裡收拾整齊了也是一門藝術,生活中的很多細節只要做得好了,個性了,有不一樣的體悟了,就是一種art。

我原來在國內是念中文的,後來去了美帝最開始也是念新聞,跟fine art,跟繪畫完全不沾邊。但由於小時候一直對視覺藝術的愛,最後學了studio art的MFA。
在美國讀藝術的感受就是,藝術是廣闊的。
藝術絕不止是繪畫。
一個偉大的藝術大師,可以一輩子都沒動過畫筆。
藝術的精髓是一種思想,一種精神,具體的表達方式只是一種手段。
同一個concept完全可以用二維的繪畫,三維的雕塑/裝置,或者無維的概念來表達。表達方式的不同,側重的不同,打動人心的不同,藝術家立場的不同,這才是藝術發展可以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我在三年的MFA學習里註冊的是攝影專業,但是從老師到同學都絕不止於攝影著一種媒介。我的導師是原來紐約攝影學院畢業的,但真正成就他的藝術的是他的行為藝術和寫作。他是social practice的主要藝術家,常年在世界各地作講演和藝展。我相信他的專業生涯里沒有學習過素描,但這決不會妨礙他做一個成功的藝術家。

再來談談為什麼要素描。
素描的意義是什麼?
把一個石膏像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可以獲得素描的滿分,但是一張絕對逼真的素描意義向較於一張石膏的照片來說,差別和存在的意義又不同在哪裡?
這個問題在Roland Barthes那裡都被講爛了,攝影術的出現之時就表示了繪畫之位於藝術的動搖。具體關於繪畫和攝影的關係,可以參考郎西埃 /Jacques Rancière 的書「 the future of the image」 談論的image這個概念的三層意義。
我們看到的「image/象」到底是什麼?我們在藝術的討論中還需不需要一個「象」的存在?
有了這些現代和當代的藝術哲學討論,我們再來看看如今藝考的方式——素描,只是停留在對於一個物件「表象」的描摹上。這是不是太陳舊和落後了。

如果說中國古典藝術,山水畫的藝術境界還值得全民發揚的話,那麼它的精髓也被藝術院校的培養之路毀掉了。山水藝術講究的是一個意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古人都知道不能停留在視覺的表層,要提煉出一種「氣」,一種精神,一種哲思。而我們的藝考還在強調素描,強調一個空殼的表面明暗對比。獨立的思想呢?物體存在背後的意義呢?我們與世界關係的反思呢?這些是不被重視的。
我一直都在反覆跟身邊的朋友說,我在美國讀藝術的三年是我這輩子讀書的高峰期。
在美國讀藝術絕對不是「文化課」差的朋友選擇的道路。藝術系要看的書是超越了我在武大念文學,密歇根念傳播所需要的書。從歷史到心理學,從社會學到語言學,從宗教到哲學,藝術的偉大在於反思一切文明的意義。
只有考量到了這些方面,藝術系的學生才能做出好的藝術作品。藝術家只有跳脫了事物的表象,考慮到了存在的意義,發出了自己獨特的聲音,他們的作品才能從一般商業畫廊的範疇內走出,走入評論界,最終進入藝術史。

所以說,陳丹青老師以自己留美的經驗看出繪畫藝術的時代走勢——必將弱化。藝術的未來是一種「去象化」的。當年的抽象藝術再到後來杜尚的ready-made都證明了人類藝術文明的這一走勢,所以過度地強調描摹事物表象的行為就是反藝術的。
看看當代重要的雙年展和藝術博覽會,攝影都是落後的藝術形態了,目前裝置,數碼,概念還有更多更多無法被定義的藝術形式才是當代藝術的主流。
所以說,繪畫作為一種藝術的表達方式,是不會被消滅的,但繪畫也絕不是藝術形式的全部。

再看看藝考中的素描,還有如今藝術院校里繪畫專業不可撼動的地位,包括油畫,國畫,版畫一類,我們為什麼需要培養那麼多會畫畫的人?為什麼中國有那麼多會畫畫的人,而我們的城市還是一團糟,我們社會的審美還是這麼不堪一擊?
如果,表象的臨摹還是我們藝術選拔和藝術教育,以及社會對於「藝術」概念的理解,那這並不只是一個美術學院的發展問題,而是一個民族審美和社會反思的問題。

————————此上是7月20日初稿-----------

這幾天關注我的答友突然多了起來,這篇剛上知乎寫的文章也得到了大家的關注。
我在寫這篇回答的時候沒還有看過題主所引用的陳丹青的具體視頻,但是丹青老師的書和這幾年網上的視頻我也看了不少,所以我是按照我以往對陳丹青話語的理解,以及自己學習藝術的感悟作答的。
今天做飯的時候無意看到了陳丹青跟「理想國」合作製作的系列視頻——「局部」,結果正好看到了這句話的出處:

出自於「局部」第四集,「初習的作品」結尾處。

陳丹青這一集主要講述了他對於梵高早期作品的熱愛。尤其講到了上圖(海邊的男孩)這幅作品。
他認為梵高是一個很「憨」的畫家,由他早期的,初習美術時期的作品就可看出,一直貫穿他的整個生涯。然而在這些看起來很「憨」的畫作里,展現了天才般的、大師級的藝術價值。
陳丹青對於中國素描考試的感慨也來自於此,他講到,梵高早期的,還在荷蘭時期的素描習作如果拿到中國來參加考試,肯定連准考證都拿不到;但是他卻畫出了人類歷史的精華,美術史里的經典。
我想,以陳丹青的看法,一個藝術家,或者一個青年人的「初衷」,一個天真的狀態,一個「憨」的表現態度是可愛的,也是難得可貴的。
在「局部」這個系列視頻的前幾集,陳丹青一再地表現出對於「十八歲」、「青年人」、「天真莽撞」的狀態的嚮往。我想,他之所以認為中國美院素描考試製度的弊端,就主要在於扼殺了青年人初識畫筆時的天真。統一的考試製度、刻板的評判標準、千篇一律的要求,可能將天才磨成庸才,將藝術的激情和靈性磨得乾淨。

而我在上面的回答中提到的「藝術去象化」、「繪畫形式在藝術史中的地位必將弱化」這也在陳丹青其他的視頻和講演中出現過,好像在某期的鏘鏘三人行里他具體談過。而關於這一點,我依照我在美國學習藝術的經歷來看,我也是同意的,所以我才有了以上的回答。

但至於中國美術考試究竟應該採取什麼方式,素描是不是一項藝術的基本技能,我覺得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我沒有在國內參加過美術高考,所以我也不敢妄加評判。我所一直強調的,多讀書,多涉獵,多思考,多反思,這不只是在做藝術的領域裡才需要,其實什麼學科要想有長遠的發展,都得這樣。有人說,我的想法太理想化了,我想說,做藝術的人都不理想化,這世界還有什麼希望嗎?

具體關於美國藝術學科招生/考試的方法,中國藝術培養制度和美國的觀念差別(藝術究竟是「為人民服務」還是「為了藝術而藝術」),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看評論里,我和 Lea Liu 的對話。

也不要為中國美術教育感到絕望,因為我們人多,這既是弱點也是優點,因為人群里總會出現天才,而金子就會發光。

希望你們覺得有用。
多讀書,多思考,啥都好。

--------7月27日更新---------------


秒更:我很討厭,超級無敵討厭,沒有辦法再討厭學校周圍像蒼蠅一樣圍著學校的考前班拉人機構,只要有一個學生模樣的人接近他們的車一點,他們就立刻從四周聚攏,直接把人包圍在中間。
夏天他們聚集在一起的腐爛味道,我每天出校門都噁心得想吐。
好了……我也算惡毒了一把……

—————————————————————

我也不知道這時候是不是需要一個長期生活在這種坑裡的人來回答問題……
儘管周圍的不少老師同學都不太待見陳丹青老師這麼個「挑事兒精」,不過我到現在還是尊稱他一聲老師。他是個有些無奈化的理想主義者,我總覺得他和北島先生有一點相似之處,不過不太說的上來像在哪兒。
作為一個當年畫過那些「醜死人」的素描,現在連秘密花園都懶得填的入坑者……不知道我目前的狀態各位滿意否……

前些天在柳天然那道題下面,我說過,她做了一個很差勁的作品,但是我很開心看到美院畢業生做創作不是只動動筆而是動了腦子。我知道這個標準很低,不過每年能達到此標準的畢業生有多少呢?
前些天一個天美的學妹到北京來找我玩兒,跟我說起柳天然的創作。她沒有說「她做的不夠好,應該怎樣怎樣改進balabala」,而是說「實驗藝術院兒的就是膽兒大,什麼都敢幹,我們XX院的都理解不了」。
會不會畫素描不是重點,把腦子畫萎縮了才最悲哀。

這個答案我隨手打一打,大伙兒隨便看一看,我就隨便寫,想到哪兒寫到哪兒了。

在下方答題的各位可能都把這個問題想簡單了。高考評分選拔制度一天不調整,中國的送禮送錢「習俗」一天不改善,大學高校教育體質一天不完善,取消什麼都白搭。
取消了一個素描,還有更多考試形式冒出來,現在美院高考考的創作,模式化傾向還不夠明顯么?
學院也做了調整,除了素描色彩速寫以外加了創作考題,有效果否?
設計類要考設計,就說明考進來的人都懂設計了么?
從小就教授模式化教育的學生,如果突然取消了模式化考試,第二天教育局天安門門口考生家長不都得去靜坐了……憑啥改革改我們家孩子這屆啊……

其實所有人說的我都很贊同,不過我很悲觀的表示。目前美院這種情況,還有內地設計類的虛假繁榮,近十年內不會改變……
如果有家裡孩子熱愛藝術並且大於八歲的,早些存錢出國念吧。
和我一樣家庭負擔不起留學學費的,讀個涉獵廣泛一點的專業,喜歡畫畫就一直畫,美院歡迎蹭課與交流。

說實話,我很心疼@吳優和@安李這樣的年輕人,但我又同時很欣慰他們在知乎上。至少,知乎上有不少人願意說現實中的人一輩子都不會和你說的實話。

說的真亂……作為一個目前在藝術理論路上走的艱難又開心的原藝術高考生,同志們……大學四年可以不用把作業畫的多精細,但是,一定要多讀書多寫字啊……儘管會讀書的人在美院是另一種另類,這是另一個悲哀所在。

次奧,刷字又要通宵了……


因為那種素描丑!爆!了 !!!我是某美院附中畢業的。每天對著一群摳腳流鼻涕的業餘模特大爺大媽照著考試的要求畫又黑又油的頭像,我實在感受不到什麼美,什麼享受。好歹請相貌好氣質佳的模特,還可以激發一下我們創作的慾望。附中「正規軍」尚且如此,私人開辦的高考突擊班又能好到哪去。再者,長期的難以有美感的刻板訓練,考試的壓力都將本有天才的學生熬成庸才了,即使沒有也是讓人心累不已。這種中國式素描本就是一個不正宗的外來物,又在中國發酵發臭,已經不堪入目,根本是反藝術的存在,卻作為學生進入美院必考科目。陳丹青一句「我就想死,我寧可一輩子不會畫畫」簡直是我心聲。但是又能怪誰?我在附中有一年聽說有9萬人考美院。這裡面有多少人沖著「純凈高尚的藝術」而來?可想而知。我就想問那些不知所以來考美院的人,你們來幹嘛?「成績不好,那就學美術吧,也是個出路。」藝術生群體不是社會垃圾堆!整個一病態觀念,把藝術與混飯吃的手藝相提並論,瞧不起藝術。一堆又一堆不明所以的人,來擠美院的門。他們沒有機會接觸到真正的修養和藝術熏陶,被「成績不好就學美術」的說法騙來蹚渾水。美院也只能通過大規模考試和評捲來把關,通過能打分的標準來限制入學。一些技術好得很,文藝氣質和素養以及藝術追求半點沒有的人進了美院,這不是災難是什麼?


我就說一個事,我現在這個班,因為喜歡畫畫從小學到大的只有我一個,其他所有人都是因為成績差希望高考有個好出路


因為那些素描的前身是世界範圍內獨一無二的,為每年選拔上百萬學生而設立的一種畫法,其理念和中心思想就是「這麼畫得高分」。可惜的的是他們考上了,也無法擺脫這個路徑依賴。

從純藝術的角度來說,必然死路一條啊


我國美術學院的素描體系,先天不足後天畸形,學蘇學歐學個四不像,還因為藝考而催生了「考前派」。學院的老師更是禁錮人的思想,用評分體系壓制學生。不只是素描,美院的其他學科,同樣有這種問題。若是真跟著這樣的體系勤勤懇懇忠心耿耿學一輩子,也不過是作了一輩子八股、寫了一輩子高考作文,了不起做個科舉狀元罷了。若有幸能進入體系,那恭喜,由此宦海浮沉,往君珍重。自己身處前三的美院,並不覺得有多麼了不起,反倒令人失望,匿了。


考試只有三個小時,所以好幾年的考前學習的主要重點其實就集中在短期作業的流程和處理手法上,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必須要選擇一些和放棄一些,容易形成一種套路和模式,因為最佳的方案其實就一個,所以大多數為考學而學畫的學生最後必然會走向雷同的畫法和風格。順利進入高等美術院校之後,教學的重點應該要按照專業不同進行轉移和深入,但是因為常年積累的習慣和認知造成很多學生始終不能擺脫考試式的作業,這一點在八大美院系統里應該要稍微好一點,畢竟接觸面比較廣比較深,心裡更清楚要學什麼想學什麼的同學比較多一些。有追求的會自己轉向速寫和長期素描兩個不同方向的深入研究學習,不再去畫那些短期課堂作業,因為這種短期作業目的只是考試,要麼縮短成速寫訓練,要麼延長成長期作業,去分別解決不同的問題,而不是不斷去畫那些以考試為目的的東西。在八大美院之外,這個問題可能就比較嚴重,因為對專業並非頂尖的同學加上也缺乏濃厚環境的學校里,真的比較難以突破,可能就會停留在課堂作業的層次上很難再往前走


梵高畫畫是為了成為一名畫家

藝術生畫素描是為了考大學而畫畫


目的性不一樣,所以那些沒有畫過畫的和剛剛學畫畫的人畫的東西比學畫的藝術生的畫更耐看,更有意思!


我也看了那個視頻,談談我的感受吧

整個藝考連同考試內容錄取標準都有大問題這個是共識。然而就如同高考一樣,每年那麼多考生,美院的要求只能局限在造型能力上,而這個造型能力主要是指形准、光影處理、細節描寫,頂多加個情緒表達。而且考試時間一門大多是3小時以內(聽說從前有一門考兩天的,現在沒有了主要是因為考試成本),這個考試製度其實非常不合理。
再看看我國的藝考培訓,我當時集訓的機構每天大家都像打了雞血一樣拚命畫(可能我比較例外,整天發獃),一天到晚聽在耳邊的都是和普通高考生一式無二的勵志口號,總的大意就是「一定要上大學」。這主要是因為激增的藝考人數,藝考的競爭激烈不亞於普通高考。而這些人中有多少人是真的喜歡畫畫呢?大多數人真的就是成績太差只能走這條路,我不避諱其實最初我也是這樣的人。而少數從小就學真的喜歡畫畫的人,也在這種壓迫灌輸死板概念的高考教育中失去了興趣,有個女孩和我說她一直都好喜歡畫畫,直到經過集訓這幾年的單一的應試的培訓以後都完全無法再對繪畫有什麼想法了,提起筆就只會畫那些考試內容,思維被固化了。可以想見,這樣一群經歷了高考閹割的更不談熱愛的人進入美院以後,在藝術上的成就會有多少。大部分人早已沒那個追求。
再說教學的內容,為了和莘莘藝考學子競爭,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應付內容單一死板的藝考考題,平時練習的基本內容就那幾種,素描頭像、色彩靜物、人物動態速寫,好點的再練個彩頭,設計也就多個設計的考題而已,也非常樣板化。而且天天日日的練,不必說有多噁心。我學畫很晚,但是真的十分厭惡這樣畫畫,別人一天可以畫5到6張,而我常常一個星期都畫不完一張。這種練習本來就泯滅創造力。
而且一眼望去,所有人基本上都是一個套路,試卷都會流露出一種時間緊迫、功底差、不想畫卻必須畫的氣質。藝考學習時大家都在技巧基礎寫實上探索,然而從實際上講,這些都和藝術沒有任何關係。藝術從不是畫的像就好。
這不是學生的錯,考試標準就是如此,大批試卷放在那裡,老師只能用這個標準去辨別優劣,陳丹青在視頻里也說梵高放到中國藝考那是永遠都考不上的,可能連考試資格都拿不到。我聽到他說如果這就是畫畫,那寧可不會畫畫的時候,居然莫名其妙濕了眼眶。原來現在大多數畫畫的人,連這點底線與追求都沒有。現在文藝市場上的很多人其實都是一種投機,什麼熱搞什麼,不知所云最好糊弄人。談何藝術。談何熱愛。
再看古今大師,都是熱愛所致,沒有把自己獻祭般的堅持如何獲得真知?似瘋成魔是最高境界。去讀讀梵高,羅丹,塞拉菲娜等等等等不用多說,現在經歷了時間的考驗的主流畫家的人生基本都是悲慘史。然而他們的熱愛,打敗了一切。
藝考本身考的就是基本的非常理性的造型能力,也就是畫的人得比例正常,從路子上說和藝術沒半點關係,藝術是另一回事。怎麼可能培養出藝術家?確實是反藝術的。
再談你同學,如果他只想好好找個工作那是一點問題也沒有,前途光明。但如果想在藝術上有建樹只會藝考那一套是肯定不行的。國情如此,你必須先考個大學。每個人追求不一樣。
個人淺見,年輕無知,請輕噴。有什麼確實不對的一定虛心改過。


素描訓練的內容沒問題,主要是標準出了問題--------------應試是原罪。

國內學院式所有的訓練最後都拋棄了情感,觀察和個人趣味,都變成了廣播操,依葫蘆畫瓢,然後取最合老師喜歡的那個姿勢,就進了美院,然後出來成為下一批培訓班或者體制內的從業者。

然後群眾的審美普遍偏低,比如今天去美展還有大量的低等寫實畫家畫一幅裸體頭像什麼的叫「創作」(真不知道創作了什麼),然而大眾依然以畫得像為優選,比如我現在從事的CG圈更是重災區。

去象化這個早都是趨勢了,只不過趨勢沒進入國內而已,因為各種政治原因你懂。


過於重視技術


當藝術可以被分數評價。
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些人怎麼老想不明白呢。
藝術的好壞只有交給歷史和實踐去檢驗,分數?那是評判死東西的。就好比工程質量,不過關就是不過關,沒有什麼你自己發揮創造的餘地,頂多分個好中低,還能有個該工程質量天馬行空這樣的評價不成。
藝術這玩意就好比創業公司,沒有人敢打著包票跟你說你做的這玩意鐵火。
實踐,還是實踐出真知。


@李懋其實蠻想知道貴校到底是哪所學校。您又對相貌好氣質佳的模特定義是怎樣?不想想這樣的模特會去收每小時幾十塊的錢做一天當模特的事情嗎?況且我覺得對於基礎訓練,那些長得比較有特色的,有張力,體塊分明的模特更適合學生們表現。

附中正規軍比高考突擊班好?當然我承認諸如央美附中之類的學校也有精英存在,但就我的觀察來看【僅限於北京】,民間各大畫室每年也不乏水平很不錯的人出現,當然你大可說,那學的都是應試死板的垃圾。

在現有美術高考人數的壓力下,各大院校不通過打分制,大規模評審的途徑來錄取學生,還能通過什麼來錄取?要不您想一個合乎您訴求的選拔標準來讓大家聽聽。


美術高考練的是套路,一切努力都是為了過評委那一關。陳丹青的邏輯相當於抱怨練武術套路表演出身的在江湖上站不住腳,人家要的也不是江湖,是名次。至於那些從小畫畫的,高考前來個一倆月針對性訓練,考上後還是按自己的路子來。沒必要非得讓每一個練武的都到江湖上廝殺,有些人的志向可能就是當上評委。


要創作出好的作品你要有好的想法和一定的表達能力吧,,想要擁有好的表達(手繪)能力,高考三項是基本,所以說素描是很重要的
就好比一個人想要畫一隻鷹,腦海中想的是威風凜凜,結果提起筆塗了一隻禿毛雞


中國美術考學就一大杯具。北京聯考出題人潘強都承認,考學有問題。素描本身沒問題,陳丹青也沒反對過,這幫大佬撕逼是因為別的立場不合,我們只能說老炮們真會玩。陳丹青跟王華祥微博撕逼,這倆都反對考學,但就算說王看陳名利雙收眼紅開罵也未可知。陳自己都承認,自己是個畫畫的,不算知識分子,反正錢沒少摟。反正一般學校校考都卡得分點,聯考也一樣,跟寫八股文差不多,一些考生反正不能說不會,但是基礎很爛。而且考生們大都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些什麼,靠什麼安身立命。某些設計和新媒體的還好,不靠畫畫,原畫和造型就蛋疼了,基礎不過關很蛋疼的,有的老師也沒慾望教了,包括陳丹青這種裝那啥的嫌疑,清美的研究生都不帶,據說他看上的那位英語考不過不能讀研,他沒看上那些文化課過了專業水平不入眼居然能讀研,此處註明是「據說」。我師兄在韓國弘益大學讀原畫設計,對這學校感興趣的可以去百度,12年考素描,題目就是一團紙。就是篩基礎,真正理解體積、理解面的考生就沒壓力,因為這是素描的本質所在,只會畫頭像這幫算歇菜了,不少還拿線勒呢,他速塗配合橡皮提亮就整出一個來,這樣居然就考上了,然而到了入學比他強的太多,不禁感嘆幸虧自己生在中國才有機會來這裡讀大學。當然國內幾大美院中還是有些考試也有些水準,但模式還是一樣的。不得不說央美確實有一套,考題有意篩有才華的,雖然也有卡得分點,但有靈活的餘地。有些設計專業不錯的院校也相似,比另一些學校好點。


我不知道題主說的視頻是哪一個。但是最近一直在追陳丹青給理想國做的《局部》,裡面也提到了類似的觀點。所以覺得可以就這個事情聊一下。

首先強調一個特別俗的點。即,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藝術是永恆的。同時它又是線性的,發展的。既然是發展的,那麼,必然存在著——今天,昨天跟明天的區別。

我們不可能說14世紀的創作手法來創作今天的藝術品。因為那是十四世紀的生活。不是今天的生活。

14世紀是馬車,是貴族階級,是有錢人養著畫師來作畫。到今天,顯然不是。

今天我們坐地鐵,上網,到各種社交網路上秀自拍。安迪沃霍爾搞自己的波普藝術……藝術是跟當下相關的。但是我們現在的美院所給出的美術教育卻不是。至少,它的入學考試的標準不是。他是在用「儒家六藝」的標準來考航天員。

靠譜么?正常人都知道不靠譜。

從意識來說,這個時代,需要有這個時代立足於當下的藝術家。他們的思維,意識,創作手法。應該是今天的。他們思考的,應該是今天人類的喜怒悲歡,焦慮彷徨。

以載體來論。14世紀的一張油畫大畫。即使是最大了說,也不過是一面牆的大小。以一張圖片來概括。十幾M了不起了。我們明明可以用十幾個G,甚至以T計的載體去記錄和表達人類的想法。但是為什麼學院還以素描這種方式來考察學生的美學素養。更不論這種素描考試講數以億計的藝考生都教成了繪畫機器。

美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藝術是從哪裡來的,又要往哪裡去?

中國人有四大發明。但是不好說幾千年後我們還只有四大發明吧。

從技術上說,幾百年前大師經年累月畫出來的作品,放在今天,一個有一定PS基礎的小孩分分鐘就可以複製出來。除了收藏,那你手中畫筆的意義又在哪裡?

然而我們國家的美院還是這麼考,這麼教,這麼學。

這不是反藝術,什麼是反藝術……

這不是災難,什麼是災難。

看什麼《盜墓筆記》……到處都是大粽子……

嗯哼。


素描毀不了天才,也不能造就天才


大家都是為了活下去,僅此而已。


陳丹青文已經屬於是大白話級別了,如果都看不明白,我不能講的更淺顯,我就一句話:搞藝術明明是文差,至少是技術活,硬生讓那幫從小文革沒文化的老不死搞成體力活。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人素描好但速寫一般?
畫畫總是不能整體畫 怎麼改正?
為什麼把這麼漂亮的姑娘畫成大媽?
國外素描的學習步驟是怎麼樣的?
怎麼畫照片上的人?

TAG:藝術品 | 素描 | 美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