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應該是在癥狀有所緩解的時候就停止,讓身體發揮免疫力;還是應該堅持吃,直到確定好了之後?

吃藥應該是在癥狀有所緩解的時候就停止,讓身體發揮免疫力;理由就是是葯三分毒,葯要少吃為妙。
還是應該堅持吃,直到確定好了之後;理由是有時候病沒有好,只是有所緩解,停葯之後反而加重了。兩個看起來都有道理,求專業人士解答。


該不該停葯因葯而異吧
葯分很多類,為便於理解我把葯分為三類,1.改善癥狀的,2.治癒疾病的,3.控制危險因素的,通俗的講第一類葯治標的,第二類治本,第三類介於兩者之前
1類葯的代表是感冒藥,止痛藥等,比如泰諾,它只改善鼻塞,發熱的癥狀,其實並不加速感冒的痊癒,真正起作用的還是自己的免疫力,對於這些葯,可吃可不吃,如果實在對癥狀忍受不了了,可以嘗試一下,我本人幾乎不用這類葯。這類葯的一個害處就是掩蓋癥狀,比如發熱,一直單純的退燒,誤以為好轉而耽誤了更嚴重疾病的診治。
2類葯的代表是抗生素,這類要絕對不要私自停葯,一定要聽從醫囑,不然功虧一簣,當然待疾病治癒時,這些葯都完全可以停用。
3類葯就太多了,大多數疾病只能控制,不能治癒,所以如精神葯,高血壓葯,激素,降脂葯等等都是第三類,基本這些葯都要長期服用,慢慢減量,有的甚至終生服用,這類葯也要跟著醫生的指示走。
總結,第一類葯一般都是OTC,即非處方葯,基本你可以按照自己醫學常識決定服藥與否
第二三類屬於處方葯,一定要按照醫生的指示,不能隨便停葯。


使用藥物請遵照醫囑或在藥師指導下服用。不要擅做主張。很多葯都是不能隨意停葯的。
如:抗感染葯,如果沒有應用完一個療程將致病菌完全殺滅就停葯,就有可能導致部分未被殺滅的病菌增殖,引發感染而且是這種病菌會對藥物耐葯。結核病、胃潰瘍,複發比初治難度大就是因為初治時沒用按療程用藥,病菌殺滅不徹底,導致耐葯菌感染。
激素類藥物,這些藥物在突然停葯後會有反跳,比如降壓藥,突然停用會導致血壓反跳性升高。


呼,本來想把問題留給各位老師詳細解答的,看到洪老師的答案,覺得自己還是簡單說說精神類藥物能不能停的事吧。

這才是正經的「葯不能停」啊。

門診上經常見到幾個月前見過一次幾次的病人突然再次出現,說「醫生你開的葯我吃著好了結果停了兩周又不行了,你再給我開一點吧」。
常用的精神類藥物有幾大類,抗抑鬱葯,抗精神病葯,心境穩定劑,鎮靜催眠葯。幾種藥物都是對症治療的,不過也罷了,精神疾病的機理,目前都不清楚。
但是並不能因為精神類藥物是對症治療就一概「有癥狀就服用,癥狀消退就停用」。
對於地西泮、氯硝西泮這樣的常用的會導致成癮的安眠藥(屬於鎮靜催眠類),醫生會告知睡不著的時候再吃,且一般開藥量不會超過一個月(處方上使用時間都是七天上限啊。。)。
以前瀏覽過一些抑鬱症方面的文獻,大量研究的數據表明,堅持服藥的複發率低。但是怎麼個低呢,我記得有一篇提供的數據是,服藥依從性好的不自己停葯的複發率20%余,不好好吃藥的病情複發幾率是60%余。複發者再次複發和終生患病的概率明顯較首次發作後的複發率高。
另外,精神類藥物服用加量和停葯都需要循序漸進,突然的大劑量會引出明顯的藥物副反應(如錐體外系反應),唔好吧這個通常是超過治療劑量以後才會出現的問題。至於為什麼「循序漸進」,剛才與一位高年資醫生交流後得知突然增量與停葯曾是過去的治療手段之一,臨床上也沒出現太大問題。但是目前精神藥理學興起後,主流的治療理念還是和緩地治療。


由於多數精神類藥物起效慢,起效快的又易依賴、或有無法控制的副作用,加上這類疾病患者的自身特點,以及個體差異這個客觀因素造成的常見的「試藥」過程,患者服藥的依從性常不高。

得了病,就聽醫生的,好好吃藥。


醫生開的葯,務必嚴格遵循醫囑!中國很多患者疾病反覆,很多時候不是葯的問題,而是患者對治療的不信任與不依從所致。
舉幾個常見的切忌擅自停葯的例子:
抗生素:在癥狀剛剛緩解時,如果盲目停葯,易引起感染遷延不愈,甚至人工篩選出耐葯菌株繼續繁殖,給後續治療帶來極大的困難。
精神藥物:各類精神藥物的停葯都需要做到遵循醫囑,緩慢減量。突然撤葯可致原癥狀突然加重。
抗癲癇葯:同樣,務必做到遵醫囑緩慢減量,甚至可能終身服用小劑量藥物。突然撤葯使癲癇加重,誘發癲癇大發作甚至癲癇持續狀態,極為危險。
糖皮質激素:俗稱的激素,突然停葯會造成反跳,原有癥狀加重,也可能誘發激素抵抗。
降壓藥:突然停葯會引起血壓反跳上升,甚至超過服藥前水平。
類似的還有很多,總之一句話,所有的藥物,務必遵醫囑停葯,切忌擅自增減劑量或者停葯!


難道LZ沒有聽說過「葯不能停」這一古老的江湖傳言?

這個玩笑了,不過有一點點道理。這裡,我無益於闡述複雜的理論知識,相信有知友比我專業地多,那麼就拋磚引玉吧。

藥物使用方法的確定是一項非常科學的工作,簡而言之,就某一組藥物-疾病組合來說,為達到最好的效果,需要從藥效、藥物代謝、疾病演變(生理病理、致病因素【特別是感染因素】)等諸方面進行考慮。下面為便於理解,當然,也是便於我這種非藥物專業人士不出醜,就舉例子來說明。

拿感染性疾病來說。

比較常用的抗生素就很有代表性。我們常說合理使用抗生素,其中就包括了對用藥時程的一種要求。為使體內的抗生素濃度達到「有效濃度」,必須定時定量給葯,否則可能達不到最佳療效。同時根據感染菌的特徵,又要使用藥時程達成一定的長度…如此以來,在這段時間內,確實還真是「葯不能停」。如果你問,時程是怎麼確定的,那麼一般來說,都是根據既往經驗(基於研究、觀察、試驗、統計等)來執行的,具體則是另外一個問題。正是這種科學實證的基礎,可以使我們放心,一般來說,只要正規用藥,並不會產生嚴重「毒副作用」(不考慮過敏)。

同樣,對於感染性疾病,我們還會用到控制癥狀的藥物(如泰諾、百服寧),此類藥物的作用是緩解癥狀——讓自己不至於那麼「難受」/「難堪」。從專業角度來說,這種葯是「治標不治本」,但是效果「很明確」,其特點是起效快(代謝也快)、維持時間短,由於不涉及對疾病本身的治療作用,因此,如果你足夠堅強,不用藥或間斷用藥,尚且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過量用藥不可取,這裡我用到你問題中的一句話:是葯三分毒

LZ原文中的兩個「有道理」的解釋,我已然做了一些解釋,不知以為然否?謝謝!


短期口服抗生素療程一般是三天左右,多用少用幾天其實都不會有太大影響
出現抗生素耐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必要的靜脈使用抗生素和食源性抗生素攝入
也就是說,如果醫生給你開了三天靜脈抗生素(且不論是否合理),而你用了一天退燒後了就不再繼續治療,恐怕才是對身體有害的。


不正常停葯是當今抗生素抵抗的一大原因。


不懂醫。但是作為一個結核病人,也算久病成醫了。這種長期服藥才能徹底根治的病,不管是在吃藥上,還是生活習慣,飲食,睡眠等方面,都要嚴格遵醫囑才行,不然留下根兒。。。


我並不贊成老是扛著的想法,病了就吃藥,天經地義,那不會鍛煉免疫力,只能加速你身體中能量和免疫系統的損耗。


推薦閱讀:

美國在艾滋病的檢測和治療上比中國強在哪裡,強多少?
糖尿病患者可以服用深海魚油或者卵磷脂嗎?
氯卡色林這個葯吃了是什麼作用?為什麼有人聲稱吃了能減肥?葯應該是不能隨便開的吧?
安眠藥是不是吃了就斷不了?
治療 2 型糖尿病的葯有哪些?

TAG:醫療 | 藥物 | 藥學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