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犯罪?

是否有基因決定說?


謝邀,首先我不得不說一句,題主這個問題問得真是很累人,看到這個問題我是悲喜交織,一方面,我高興我是可以回答的,另一方面,我傷心這個答案碼字是註定得碼到手酸的,這個問題從古至今引發過無數聖人先師的爭辯,到現在基本可以用科學的理論解釋清楚,在這裡我會用盡量直白的文字,力求科學的闡述這個難題的答案。由於本人語言能力欠缺,尚未找到將這個問題「有趣而正確回答」的方法。所以全程會比較枯燥,總的來說:在下就是來講道理髮長文的,不是來抖機靈的
在具體回答之前,先看看題主的問題:「是否有基因決定說?」
答案是:有,但影響可謂非常之小。於是我們進入第一部分:
一·犯罪與遺傳的關係
犯罪遺傳決定論學派進行過很多關於遺傳和犯罪的關係研究,主要有下面幾個比較著名的研究:
1.家庭史研究(pedigree study):宣稱低能誘發犯罪,低能由隱形基因造成,並遵循基本遺傳規律。→局限性很大
2.雙生子研究(twin study):顯示同卵雙生子犯罪一致率比異卵雙生子高,加上對環境的研究後得出結論:遺傳對犯罪有影響,但不能忽視環境的影響。→可信度相對較高
3.染色體說:人之所以犯罪,是因為性染色體數目異常→缺乏實際證據支持
4.收養子女研究:通過研究收養子女的犯罪情況及其與生父母和養父母的犯罪情況之間的關係,認為生物遺傳和環境都可能對犯罪行為產生實質性影響。→可信度相對較高
綜上所述,遺傳對犯罪是有一定影響的但是其影響在後面我要闡述到的整個犯罪成因體系中非常小,總的來說,犯罪生物學家原因論者把作為社會行為的犯罪行為,僅僅歸結於由遺傳在內的種種生物學因素所決定,是有失偏頗的,有很大局限性
下面我們回到第二部分主問題的探討上:
貳· 人,究竟為什麼會犯罪?
目前我國犯罪學學術界比較認同的觀點是:個體犯罪的原因包括犯罪心理結構形成的原因犯罪行為發生的原因,也就是「犯罪原因=犯罪心理結構形成原因+犯罪行為發生原因」
那麼問題來了,我得先講清楚一個專業術語:犯罪心理結構
(一)犯罪心理結構及其構成要素
所謂犯罪心理結構,就是指行為人在犯罪行為實施前已經存在的,在犯罪行為實施時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變心理因素有機而相對穩定的組合,它是行為人個性心理結構中社會心理缺陷的總和,是發動犯罪行為的內部心理原因根據。
總的來說,犯罪心理結構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動力結構(體現在個性的社會性層面上)
(1)反社會意識:簡單一點的說,就是以損害公眾利益滿足一己私利的價值取向為核心的各種錯誤觀念的總稱,具體表現為錯誤的社會態度,社會動機和對社會秩序,社會規範的否定與蔑視,是個體實施犯罪行為的精神支柱,對犯罪動機起著促進和加固作用,對犯罪行為起著支配作用。
(2)強烈的,畸變的需求:
需要是形成動機的內在動力,動機是需要的現實表現,犯罪人的需要,突出表現在其對自我強烈需要的失控對需要滿足方式與社會規範相對立兩個方面,犯罪人的需要相較於守法者更加固執,更加強烈
(3)犯罪動機:
犯罪動機是驅動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的最直接內心起因,他是在犯罪人強烈,畸變的需求基礎上,在外界誘因刺激下產生的,比如:具有強烈物質需要的犯罪人,在接觸到大量現金後,產生盜竊的動機,而動機就是犯罪行為的直接動力
(4)不良興趣:
犯罪者的興趣主要會呈現以下特點:偏於感官的興趣,缺少高尚興趣,多為追求刺激性生活的直接興趣,缺少對未來嚮往的間接興趣,興趣的理智水平低而不穩定等。
2.調節結構:
(1)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不成熟,存在自我評價上的幼稚性,歪曲性,盲目性,表現為個性的主觀,片面,固執,狹隘,放縱等。
(2)扭曲的道德意識:「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3)錯誤的法律意識:例如「兩廂情願,性自由(聚眾淫亂)不犯罪」「法不責眾,犯法的多了就沒事」「打死壞人不算犯法」之類說法。
3.特徵結構:
(1)特定的氣質。
(2)消極的性格特徵(包括消極的態度特徵,情緒特徵,理智特徵,意志特徵等)。
(3)與犯罪活動相適應的能力。
(4)不良的行為習慣。
4.犯罪人心理狀態:
(1)消極,不良的心境。
(2)實施犯罪前的心理狀態:焦慮,高度緊張
(3)實施犯罪活動時的心理狀態: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緒亢奮,常態心理被壓抑。
5.潛意識:普遍的存在於動力,調節,特徵三大結構中。
綜上所述,可將犯罪心理結構各亞結構體在個性中所處的位置簡化如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犯罪心理結構也可以分為很多種模式,比如最常見的故意犯罪心理結構模式:

那麼,既然「犯罪原因=犯罪心理結構形成原因+犯罪行為發生原因犯罪心理結構形成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學者對於犯罪心理結構的成因歷來也是眾說紛紜,比如內外因素論,動力因素論,系統因素論,多因素論,聚合效應論等觀點百家爭鳴,這裡我要選擇用犯罪綜合動因論(synthetic agent theory of crime)來解釋個體犯罪的具體形成原因。
友情提示:本文較長,具體機理不感興趣者可以拉到下面看最後的總結圖。
(二)犯罪綜合動因論
簡單來說,就是把個體犯罪原因當成一個母系統,這個母系統由若干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著的主體內外因素(子系統)構成,形成多層次多維度的原因網路結構。
犯罪綜合動因論注意個體犯罪原因的整體性,層次性,結構性和動態性,認為人之所以犯罪,是多種主體內外因素綜合的互為動力作用的結果。
(1)影響犯罪心理結構形成的主體因素:
?生理因素(個體心理發展的物質基礎):
Ⅰ·年齡因素: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由於身心發展成熟程度不同,社會經歷不同,會對犯罪率高低,犯罪種類,作案手法等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例如少年易選擇偷盜犯罪,團伙搶劫犯罪;體力旺盛,行為衝動,性慾強烈的青年容易選擇殺人,傷害,搶劫或強姦等暴力犯罪,日趨成熟的中年則傾向於選擇貪污,詐騙等貪利性犯罪。
Ⅱ·性別因素:犯罪人往往根據自身性別特點選擇犯罪種類和手法,例如殺人案件中,男犯往往採用暴力致死手段,女犯往往採用毒殺的手段。
Ⅲ·神經類型因素: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巴甫洛夫認為「神經類型是作為心理特徵的生理基礎,氣質是神經類型的心理表現」。這裡就不一一展開敘述了,綜合為下圖:

一般來說,興奮型的人較易實施突發性暴力犯罪安靜型的人則更多選擇智能犯罪,如詐騙,貪污等犯罪類型。
Ⅳ·異常的生物學因素等:主要包含遺傳負因,精神發育遲緩(低能),內分泌異常,物質代謝異常,腦損傷,精神障礙,酒精中毒以及藥物依賴
?心理因素:
Ⅰ·個體傾向性因素: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的選擇性,對事物的不同態度和行為模式上。例如強烈的利己主義動機缺乏正確信念和世界觀等個性傾向性與犯罪心理結構的形成密不可分。
Ⅱ·性格結構因素:包括對社會現實的性格特徵,性格的意志特徵,性格的情緒特徵,性格的理智特徵等。常見的性格扭曲表現在思維偏激極端,是非善惡分辨能力差,道德認識和評價水平低等。
Ⅲ·控制系統的缺陷:自我控制系統主要由道德觀念和法制觀念構成,一個道德觀念和法制觀念缺乏的人,很容易個性扭曲而形成犯罪心理結構。
Ⅳ·個性異常:人格障礙,包括各種變態犯罪心理。
?行為因素:
Ⅰ·錯誤的活動:錯誤的活動(觀看淫穢錄像,擾亂公眾秩序等)對行為人心理產生各種不良影響,減弱其對不良誘因的調節作用,增強動力結構,進而容易誘發犯罪行為。
Ⅱ·模仿和學習不良行為,有害的行為習慣。
(2)影響犯罪心理結構形成的主體外因素
?社會環境因素(soci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Ⅰ.大社會環境因素(macro social environmental):
ⅰ·政治環境因素會引起階級鬥爭的不同政治性犯罪有很大影響;
ⅱ·經濟環境因素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需求關係,物質型犯罪有很大影響;
ⅲ·文化,精神環境因素(觀念環境因素)容易影響作為動力結構成分的世界觀等因素,不良的精神環境會刺激誘發犯罪心理。
ⅳ·法制環境因素包括刑事立法和司法公正,立法的缺漏,司法的畸重或畸輕,都會對犯罪心理有影響。
Ⅱ·小社會環境因素(micro social environment):
家庭因素():個體犯罪犯罪心理畸變往往與自幼的家庭環境有非常緊密的聯繫。
ⅱ·學校因素:包括教育內容的缺陷,教育態度和方法上的偏差,師生或生生關係障礙,管理的缺陷等容易滋生一些學生的犯罪心理。
ⅲ·工作場所因素:例如「只重視利益,不重視道德觀念」這一畸變的現狀,容易致使一些職工缺乏道德意識和法紀觀念。
ⅳ·人際交往因素:不良的人際交往主要在越軌小群體中進行,對犯罪心理的影響表現在模仿,負面競爭,傳習教唆,控制等方面,容易形成副文化群體,使得群體成員犯罪心理不斷鞏固和發展。
ⅴ·職業因素:職業可以為犯罪提供機會和方便條件,也可以為犯罪提供技術。
?自然環境條件
Ⅰ·地域因素:地域因素對犯罪心理的影響作用表現在:可以為犯罪人提供滿足某種需要的對象,例如邊境,沿海多發生走私案件,農村多發生盜竊耕畜案件,搶劫和強姦多發生在偏僻地區等。
Ⅱ·季節因素:季節只有和人的習慣,日常生活聯繫起來,才能對犯罪心理的形成有一定影響作用,例如,性犯罪的季節性呈現比較明顯的「夏高冬低」特點。
Ⅲ·時間因素:例如,黑夜的犯罪率高於白天,夜晚2—3時成為撬竊案的集中區,周末周日犯罪率高於工作日等。
Ⅳ·自然災害因素:自然災害伴隨著緊張,恐懼,焦慮等群體情緒,不良意識容易在少數人人格中滋生。
?情景因素:
Ⅰ·侵害對象:作為侵害對象的人和物的存在,並不必然引起犯罪動機產生,但起著誘發,強化犯罪動機的作用,同樣具有被害性的人和物,如攜帶巨款的人,衣著單薄,曲線畢露的女性,對於社會化過程完全的個體來說,由於有道德感,法治觀等構成健全的自我約束機制,不會產生侵害或佔有的行為,但對於社會化不完全,個性心理結構存在缺陷的人來說,會弱化自我約束機制,並在動力結構支配下產生犯罪動機。
Ⅱ·現場其他人:簡單來說,如果是同夥現場人,會強化犯罪心理,如果是陌生目擊者,會弱化犯罪心理。
Ⅲ·現場條件和氣氛:現場氣氛為犯罪現場的物質條件,影響著犯罪人心理壓力和程度,還有情緒感染作用。
Ⅳ·機遇:影響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的偶然機會。例如平時平行不端的人,在荒郊偶遇少女而產生強姦動機。機遇的出現只是一種外在行為,是否產生犯罪行為,需要綜合其他方面評定。
以上就比較「簡單的」介紹完了犯罪心理結構形成的因素,你以為這就完了?別著急,下面我們進入公式的第二部分:犯罪行為發生原因。
(3)影響犯罪行為發生的因素
?犯罪行為人因素:已經形成犯罪心理結構的人要實施犯罪行為,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包括足以實施該種犯罪行為的體格,作案的智能水平和技能,作案時機的確定以及作案工具的準備等。
?犯罪行為情景因素:犯罪行為的發生是具有犯罪心理結構和主體條件的犯罪行為人與犯罪行為情景相互作用的結果,其關係如下圖:

上圖可以解釋三種基本犯罪行為發生過程
Ⅰ·犯罪行為人主動尋找或製造犯罪行為情景,一旦找到或造成,便發生犯罪行為;
Ⅱ·犯罪行為人等待犯罪機遇的出現,一有機遇,即發生犯罪行為,這種人性格多屬於內向型犯罪心理隱蔽極深,如無機遇,也許一生都不犯罪。
Ⅲ·犯罪行為人在實施犯罪行為的過程中出現了新的情景,並作用於犯罪行為人的犯罪心理結構,從而實施新的犯罪行為;或者,犯罪行為的結果先成為情境的組成部分,再反饋到其犯罪心理結構,導致新的犯罪行為;例如,犯罪人入室盜竊,發現室內有女子,隨即產生強姦動機,在強姦過程中被害人反抗,呼救,使得犯罪人受到威脅,這個新出現的情景反饋到犯罪人的犯罪心理結構中,又迅速產生殺人滅口的動機。注意:用這個機制也可以解釋白銀案中案五高承勇的犯罪心理機制
到此為止,人為什麼犯罪,即「犯罪原因=犯罪心理結構形成原因+犯罪行為發生原因」解釋完畢。
拖得累嗎?最後來看個圖吧
總結:

我看了其他幾個答案都存在一個大問題:過於片面
無論是慾望需求緊張,還是弗洛伊德的潛意識,性根源說,都是片面性的,對於犯罪這個社會現象,要用全面性,系統性的觀點去看待。
還有個匿名用戶堂而皇之的宣稱「 如何防止犯罪比這個課題可能更有實際意義。」,你倒是說一說,連「為什麼」都解釋不清楚,你拿什麼去研究「怎麼預防」?犯罪預防是建立在犯罪學對於犯罪原因和其他很多方面的研究之上的,以來就來個「實際意義」之名,真是滑稽可笑。
畢。
評論區出現不少來我這裡攻擊法律制度和不知道是沒看答案還是說理解能力非常欠缺唧唧歪歪說個不停的人,看著很窩火,所以評論閉了,其他有問題的知友,請私信問我。


人為什麼不會犯罪?


謝邀。
個人的需求和法律衝突,並且無法調和的時候,通常人會做出一些不被允許的行為。
這種行為是否會被同情,就屬於法治和人治的範疇了。
基因會決定性格,但它決定不了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想法。基因會決定一些,但不是決定全部。

以上。


本我,是人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是生物的衝動。屬潛意識範疇,也是人的原始力量的來源。按快感原則,人的一切活動都是要滿足原始慾望。破壞性、侵略性、自殺、強姦、打架,都是死亡本能,不受理性道德的束縛,如聽任發展,社會大亂。

選自《文學回憶錄》木心講弗洛伊德


文藝一點就是:能力撐不起夢想和野心
官方一點就是: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感覺除了第一名那個高票和有幾個回答之外大多數答案都毫無意義


謝謝「還不錯」的邀請,不好意思找不到你,艾特不到。我在犯罪心理學板塊那邊回答過幾個相關的問題,但是我覺得人為什麼犯罪,要弄清楚,主要還是動機問題。

猶如其它你邀請我回答的問題一樣,我在準備考試,就直接複製過來了,這個回答我記得是上過知乎日報的,有興趣也可以去找找。

另外,草草的刪除了一小部分,很粗糙,將就看,莫怪。希望可以幫到你。

作者:十方迦南
鏈接:通常造成犯罪的動機都有哪些,這些都是可以預防的嗎? - 十方迦南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我們先來看看犯罪心理結構的變化,因為任何犯罪行為的發生,都離不開犯罪心理結構的變化和需要。犯罪心理結構是一個動態的耗散型結構。簡單闡述一下這個從產生犯罪意向到犯罪行為發生的一個過程,如下(畫個圖,字丑莫怪),

畫的我好累,才畫出來如此一副如狗扒一樣的圖。

接下來,我來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我們說的動機,實際上是法律上一個單一的概念,但是放在犯罪心理學上來說,犯罪的發生是一個系列的變化,也就是內外化的過程。需要明確的是,只有在欲求十分強烈,滿足慾望的衝動迫不及待,並且選擇了侵犯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去滿足慾望的方式的時候,才會啟動形成犯罪心理的初始環節。籠統的說,原因有幾個,第一,畸形的,膨脹的需要;第二,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處於對立;第三,品德缺陷與抑制力缺乏。

闡釋犯罪行為發生的理論有幾個,如下,

1. 內,外化機制:從吸收客觀外界的消極因素到形成主體的犯罪心理是內化;犯罪心理整合到發動犯罪行為是外化。

2. 刺激、反應與反饋機制:分為S-R(刺激-反應),O-R(個體-反應),R-R(前後反應)三種,其中S表示外在不良因素,O表示主體內不良因素,R表示各種違法行為因素的總和。

3. 量變,質變機制:這個字面理解就可以懂。

4. 防禦機制:無意識中,為了消除由心理衝突或挫折所引起的焦慮,維持和恢復心理平衡而採取的自我保護方法,分為合理,認同,反向,投射幾種,這裡就不多說了。

好!說了這麼多,看看有哪些類型,我盡量白話,如下,(前四種普通模式,後三種特殊模式)

1. 原髮型:就是從小就是個壞孩子
2. 繼髮型:就是半路出家
3. 突變型:就是激動的一下沒忍住,就變異了
4. 機遇型:就是剛好遇到,不做白不做
5. 朦朧型:就是做完之後不知道為什麼做了
6. 習慣型:就是經常這麼做,就順手了
7. 變態型:變態心理引起的多現手段殘忍,犯罪原因不尋常

好像其它回答里說到的,有需要就有動機,而犯罪的預防要做到全面很難,因為影響一個人進行犯罪行為的因素很多,並無定向預防手段,但畢竟犯罪人是整體的少數派。


我個人覺得,
「罪」是法律(刑法)規定的,也就是由人(統治階級,也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代表們)規定的。

所以所謂犯罪,是人觸犯了人的利益,沒有什麼為什麼。

要是刑法規定過了凌晨一點不睡覺就是犯罪,那什麼所謂犯罪不犯罪呢。

——————————————————

隨口說說,抖個機靈。

————————————————

就抖個機靈說不定能騙騙贊,別當真

(T▽T)


人的慾望,身體都還是動物,但思想以及社會已經邁進了文明,當兩者發生衝撞,犯罪就會來臨。


人天然的會為各種行為,有些行為被統治階級規定為犯罪,那麼就有人犯罪了。
…………………………原諒我自己都不懂我在說什麼


犯罪就是違法。
那麼人為什麼會犯罪?因為有了法律唄……


人生就像是一把撲克牌。

一上來就抓了一把破牌,怎麼辦?只有作弊了。


自身的能力不足以匹配和控制自身的慾望。


沒人邀請我,所以就不說謝邀了。

首先簡單把「人為什麼會犯罪」這個問題拆成4個部分=「人」+「為什麼」+「會」+「犯罪」。

一、人的部分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能犯罪呢?所有人都去犯罪,當然是不可能的。就如同讓所有人都遵紀守法,也是不可能的。這個世界上,從來就不會存在一件事,是所有人都會去做的。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犯罪的念頭呢,或者說,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有想做壞事的念頭呢?是的,每個人都會有那麼一瞬間,產生做壞事的念頭。但我們遭受不公的待遇,遭受他人非法的侵犯,我們腦海中產生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去報復他們。有的時候,你可以採取合法的手段去維護自己的權益;很多時候,你可能不需要採取法律的手段就可以維護自己的權益。當你認為採取合法的手段變得很困難或者沒法實現的時候,你可能就會通過違法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權益。比如說偷稅漏稅,很多餐廳,小的公司,甚至一些很大型的公司,都會偷稅漏稅,這就是違法的,當它達到一定的數額之後,就是犯罪的行為。也有很多個人的收入達到了需要納稅的標準,但實際上他並沒有交稅。

未完待續~~


可以說,絕大多數的違法者對自己的違法行為是很清楚的,但為什麼還要明知故犯呢?

泰勒教授在《人為什麼遵守法律》一書中提出:在這一問題上,存在著工具主義和規範主義兩種觀點。

工具主義的觀點認為,人們在行動前,對自己遵守法律是否會受到直接的、明確的激勵,會受到什麼樣的獎勵,或者對自己觸犯法律是否會受到直接的、明確的懲罰,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他們會作出自己的估計,然後再據此決定自己應當如何行為——也就是說,對於各種不同的行為是可能給自己帶來收益,還是會給自己造成損失,他們會作出自己的判斷。

規範主義的觀點則認為,人們之所以遵守法律,是以他們對當局的信任為基礎的。只有人們能夠信任當局,能夠信任當局制定的有關規則,能夠信任有關的執法機構,他們才能相信自己忠誠於這個組織會給自己帶來長期收益。

人們遵守法律是如此,同樣,人們違反法律也是如此。

對違法行為而言,人們在選擇是否違法的時候,實際上同樣也是基於工具主義與規範主義的雙重選擇。

就工具主義的角度而言,人們在實施違法行為之前,會有一個價值估量:自己不遵守法律會受到懲罰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遵守法律與違反法律所獲得的收益哪個更大。如果不會受到懲罰的可能性很大,或者違法所帶來的收益要遠遠大於守法所帶來的收益,那他就有可能會選擇違法;反之則否。正是根據這種價值估量,來決定自己是否進行違法。

就規範主義的角度而言,人們選擇不違法,是基於個人遵守規則的信念和對法律的信任,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因素。如果現實背離了人們的這種期望,大多數人有可能最終還是會選擇違法。


作者:殷嘯虎,上海市政協常委,上海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教授、研究員
來源:上海觀察


和基因有一定關係吧 有本書叫《天生變態狂》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天生大腦額眶部皮質、腹正中前額葉皮質、顳葉皮層和邊緣皮質功能缺陷 按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典型的連環殺手的大腦結構 但他卻成了個神經學家 cm第五季第8集他還客串了把自己 你要是感興趣可以看一下 但那書挺難懂的都是術語 ……反正我作為一個文科生 表示沒有度娘 我絕對看不下去……


只有兩個選擇,一個糟糕的選擇和一個更糟糕的選擇。


你的問題 好無語
你去查查 天生犯罪人這個學說啊
無非2個原因
財 欲


一切都是相對存在的
有光明就會有黑暗,有犯罪才會有英雄


在看,守,所待過幾個月,換過幾次倉,簡單說下我的觀察。商人,酒駕,官員的各方面缺陷並不明顯。

說下強姦,搶劫,故意傷害,傳銷,詐騙,盜竊的人吧。

強姦: 內向,孤獨,相貌較差,拘束
傳銷: 邏輯較差,自負,無感情
搶劫: 攻擊性強,家貧,情商偏低,性格內斂
故意傷害: 縱慾(酒精、毒品),學歷低,敏感
詐騙: 自私,自負,被動
盜竊: 相貌差,內向,陰柔

犯罪和相貌有極大的關係(相貌由基因決定,相貌會影響交際,也就影響命運)。 看多了一眼就猜到是犯了什麼事,八九不離十

跟性格也有很大關係,性格的決定因素,環境和基因一半一半吧。


推薦閱讀:

艾滋病人去公用澡堂泡澡算故意殺人嗎?
如何看待「在四行倉庫前穿仿製的二戰日本軍服並拍照發布上網的涉案人員被上海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 ?
有哪些和法律有關的細思極恐的故事?
開車撞到了天價自行車如何處理?
教師打學生被開除的現象怎麼看?

TAG:法律 | 犯罪 | 犯罪心理學 | 法律常識 | 犯罪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