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勒里奎因、阿加莎、東野圭吾的作品各自有什麼風格?

來自不同的國度卻都是非常出色的推理小說家,要論個孰優孰劣怕是有點難度。就說說各人風格的不同吧。


三個人都看過,阿加莎得有30本以上,奎因看得少只有XYZ和雷恩最後一案,東野圭吾估計能看的都看了。

阿加莎的時代比較早,開創暴風雪山莊模式,《ABC謀殺案》型隱藏目的的連續殺人,《無人生還》型按照童謠或者傳說編排謀殺(不知道是不是她首創,但無人生還簡直是神作)。當然還有《東方快車》、《羅傑疑案》、《古墓之謎》以及我最愛的《啤酒謀殺案》等各種模式的經典作品。當然,黃金時代的作家想像空間大,在前無古人的狀態下創造出了很多模式,除去這些,推理女王給我們的更多是優雅的文字,對,極其優雅,對人物的心裡,動作等描寫刻畫非常細膩,不同階層、工作、性別都透露著特有的優雅。但是另一方面,細膩優雅有時候會對節奏帶來影響,但是這也是女王的特點,像喝著下午茶一樣悠閑地講著故事,最後放下茶杯,站起來,挑起一直華麗的舞蹈,解開一個案件的謎底。

奎因的《X》、《Y》、《Z》以及《雷恩最後一案》詭計同樣無人能及,但裡面我讀到的是一種美式的正義思維,對正義和公平的探討在《Y》和《雷恩最後一案》裡面體現的比較明顯,處理兇手的方式也比較…怎麼說呢…英雄主義吧。

至於東野圭吾,就像所有出版的作品折頁里寫的一樣,早期本格,之後跳出本格,最後形成一種獨特的社會派風格。就目前為止,我認為《白夜行》是其巔峰之作,沒什麼詭計,但是卻把人物絕望的生活態度與畸形的人際關係表現的淋漓盡致,另外日版和韓版兩部電影也非常出色的表達了東野圭吾的作品。此外《嫌疑人X的獻身》和《新參者》也是他超凡的作品。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東野圭吾在加賀系列中逐漸注入了正能量,從《畢業》到《麒麟之翼》,溫暖的感受不斷增強,這種正能量在《新參者》中表現的尤為明顯,每個小故事都有一個暖心的結尾,最後簡單的破掉案子。過程&>結果。此外,東野圭吾還有些如《解憂雜貨店》《名偵探守則》(詛咒)《流星之絆》《悖論13》等比較另類的作品。涉獵領域比較廣。不過個人還是喜歡他溫暖系的作品。

找三個關鍵詞總結一下:阿加莎-優雅、奎因-正義、東野圭吾-溫暖(原諒我沒有使用白夜行的絕望)。


我覺得匿名說得挺好的
先佔坑有時間再展開細說


奎因的作品一般是被分為四個階段。最知名的代表作基本都是第一階段的作品,比如悲劇系列和國名系列,最大的特點就是邏輯極為嚴謹,推理過程無懈可擊,從挑戰讀者就可以看出他們對作品的自信。當然後來奎因的風格變化,試圖在作品中加入很多其它元素,重點就不在推理這塊了。

阿加莎的書看得不算很多,大概十來本,感覺阿婆的推理比奎因要弱,不過在其他方面描寫多一些,看起來比較休閑,看她的書好像在聽她優雅地講故事。另外阿婆的書有很多很棒的點子,應該算是開創了某些流派吧,這些都是很棒的作品,比如《羅傑疑案》、《無人生還》、《ABC謀殺案》等,就不細說泄底了。

我不是很喜歡東野圭吾,感覺他的作品風格就是披著推理皮的其他小說,比如最受好評的《白夜行》,推理元素幾乎沒有,書評里說的人性啊絕望啊blabla的,個人認為有些有些無病呻吟,還有改編成電視劇的《神探伽利略》,推理沒什麼存在感,科學的元素也就是個噱頭,比較像是《走近科學》這種節目。簡單的說,我覺得東野或許是個好小說家,但不是好推理小說家。


天了嚕,你居然把東野圭吾和這兩個人並列在一起,推理迷會殺了你的……摺疊我吧@( ̄- ̄)@


啊哈,我重點想說阿加莎·克里斯蒂。既然問的是作品,我想說阿婆是我心中最棒的言情小說家。
我答過這個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103481/answer/23765078
其實如果沖著推理的嚴謹性,確實不該去看阿婆。奎因我看過幾部,推理確實是比阿婆嚴謹,但是個人覺得奎因比較難讀。對一些初次接觸作品的來說,我估計是比較艱澀的。我高中的時候借來一本看,沒能看下去,後來大學才又開始看。現在在看國名系列。就我看的國名系列,感覺主要是推理,故事的豐富程度其實沒有那麼多彩。
相對而言,阿加莎更風采一點。我愛看阿婆推理只是其中一小點,更多的在於一種風情的營造。而且有時候她趨向於一種神秘的氣氛的營造。我是至今都沒有想像出《無人生還》這種事件的可行性。但至少是,書裡面的一些對話設置特別精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刻畫也比較不錯。稍微有點繼承簡·奧斯汀的感覺。所謂杯水風波。這不是說阿婆的謀殺案不算個大事,而是通過一些城市、特別是英國一些郡、莊園之類的描寫,一種活生生的風情便躍然紙上了。你可以看到阿婆筆下的主角,像馬普爾小姐,就是個鄉村老太太。湯米夫婦的老年,姑婆問題兒女問題之類的,也都是很瑣碎的事情。像黑斯廷斯,在最後一部裡面擔心女兒的感情問題和父女關係,這些都是非常溫情瑣碎的事情。另外,她們在一定程度上有點看破人與人之間那些慾望啊醜惡這些事情,說話帶著諷刺,但是這種諷刺又不帶著多少而已。她們把人與人之間那點破事看的很清楚,但是仍然願意從稍微有點諷刺可不乏寬容的心態去愛人間。
所以對於生活的把握,我覺得阿婆的筆力遠勝於東野圭吾。我不是很喜歡東野圭吾。他的書,至少在我讀到的範圍內(不多,只有剛好兩位數,所以只能隨口說下,可能不具有普遍性),有一部分是從社會問題去切入的,主要是講事,個人以為談不上推理。阿婆的推理雖然不嚴謹,但她還算是寫的是偵探小說。東野圭吾則是通過殺人故事講一些社會問題(像他這種形式好像叫什麼流派來著我貌似看到過忘了),而這種社會問題的把握還比不上渡邊淳一。我自己也不是很喜歡渡邊淳一。社會問題流於表面,沒有寫出更深層次的東西,就是總感覺差了點。
個人覺得這也跟東野圭吾的視角切入有關係的。也跟他關注的問題有關。日本我讀到的範圍內,喜歡關注這些社會問題的還是有一些人的。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角田光代。她關注的也是社會的一些邊緣人、社會問題中反映出來的人的一些心理問題,也有犯罪等,但是寫的比較細膩,心裡剖析很不錯。說道這個,我上個月偶然看的英國作家魯斯·倫德爾的《女管家的心事》,我覺得寫得比較透的。她也並非是從一個傳統推理的角度(所以也不覺得很推理),不過參照東野圭吾,可以看看。
好了。有些扯遠了。最後附上篇阿加莎的小感想。上次那個答案,只是小感想的前半段。

============有點劇透

我沒有調查過為什麼人們不喜歡看阿加莎,貌似看出了一些苗頭的人都不是太喜歡阿加莎。但阿加莎是推理小說女王沒錯,因為她寫書起來就跟打字一樣。說她著作等身我有點將信將疑,看在百度上說她身高一米七的份上。她抱怨道,早知道要寫這麼久,在波洛出場的時候就不寫他那麼老了。

我覺得她寫書快也是有原因的。看上去她的寫作是很有套路的。估計有人總結過,我也懶得去翻,阿婆招數並不是很多,來來去去也就那麼幾招。要說推理么,波洛先生儘管是傲慢的和自信的,但是相比於新生代的生當紅的卷福,波洛先生的人氣似乎是並沒有那麼高。在阿婆浩瀚的書海里,可以被總結出來的招數在我心中也削減了波洛先生的光芒,黑斯廷斯的憨厚也漸漸的變得讓我不能忍,我只能感嘆當局者迷。漸漸的我可以猜到兇手是誰了,但跟推理絕對無關。我看推理書從不讓自己費心去想,因為本身我的目的就是為了刺激和放鬆,而是,阿婆的招數不是扎紮實實的用來探案的,她的長處在於營造一個非常好看的局來虛晃一招,模糊掉讀者的視野,她的懸疑也是充分利用了讀者的盲點。比如說敘述者的第一人稱啊,這裡有很經典的《羅傑疑案》(這也是唯一一本我讀了沒幾章就猜到兇手是誰的),讀者很自然地會排除掉敘述者,以為每個敘述者都是忠厚老實的黑斯廷斯或是華生呢。當然還有更經典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我們的默認設定是兇手是一個人,但是阿婆玩的偏偏是每個人都是兇手。當然,還有被他玩壞的幾招,兇手一般是不受人注意的女僕律師醫生啊,或是玩易容化妝裝扮出來的遠方親戚啊(這一招好多人都玩過比如說柯南道爾的《獵犬》和奎恩的《希臘棺材》等等等等),這些都是遮住了讀者的盲點,但是遮一次是盲點,兩次三次盲點都要自帶發光體了。要說技術,要阿婆真的去犯罪么我總覺得玄。所以說模仿阿婆,理論上並不難呀。確定一根謀殺案的主線,然後開始放煙霧彈,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小秘密說謊,然後一些支線上的東西都寫一半,把不是兇手的人的嫌疑動機寫的充分一些,兇手的動機就不用那麼明顯了,因為那是最後偵探先生的台詞。把真正的線放到一堆破布中,把人弄暈了自然也成功把這本書寫完了。但是其實真正的事件並不複雜,留給波洛或是馬普爾小姐的獨唱一般不超過一章。對了,每次湯米夫婦擔任主角的時候,我都替他們捏把汗。

但是阿婆的局設的不錯。我是從小看《柯南》長大的孩子,對於偵探故事,停留在密室謀殺這一類型的,都是在有限的空間內的幾個固定嫌疑人裡面推來推去最後真相只有一個,兇手就是你。這個類型不知道是不是阿婆首創,因為感覺日本式的推理傳統好像都是社會性複雜的,我想我不是在說最近很當紅的東野圭吾,把社會問題融入的這麼僵硬。柯南的推理大抵是架空與封閉式的。這應該是和阿婆是一脈的。我第一次正兒八經讀推理小說是福爾摩斯。我讀得可顛覆了,因為當時在我心中,柯南最紅。福爾摩斯探案有點類似現在的警察抓犯人,在《希臘議員》那個案子里他哥哥就說他不喜歡跑來跑去,而做不了偵探。福爾摩斯的跑來跑去和柯南的跑來跑去是不一樣的,福爾摩斯跑的寬度和廣度一定是勝過樓梯跑上跑下的柯南。所以在潛移默化默認柯南的推理模式的我一開始接受福爾摩斯,我不太能夠接受得了。而阿婆的局設的,就是典型的柯南式的局。有些為了懸疑的完美封閉,甚至有些不合常理,也說不過去。《無人生還》就是一個架空的典型。但是我不喜歡這樣的局,儘管它非常驚險刺激,因為我看阿婆,還不是就為了驚險刺激。我喜歡裡面的英國式風情,和似有若無的淡淡愛情。寫道這裡,我都覺得自己有點裝逼。

我又要令人厭煩地補充一句關於男女差異了。其實阿婆在推理的邏輯和理性和逼真程度上是暴露出多數女性的弱點的。她的《四魔頭》是有點仿柯南道爾的味道的,不留情面的說真是仿得差極了。不過說到比較,我更願意把她和約瑟芬·鐵伊比。這兩個女的極有意思。阿婆的角度已經是把人性一棍子打死之後站在一片荒涼上開始某種已經看破人間的嘲諷的,鐵伊對人性問題的搖擺則成為她作品的一大亮點,也是由於這個亮點,鐵伊的作品可以往深里去看。不過說到人性則又是一個令人厭棄的話題,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性,人性被說的老生常談成為裝逼利器了,提起來條件反射般排斥。這次就不談這個了。現在見到比較多的鐵伊的譯本里,唐諾寫的序都有比較。肯定是唐諾比較的比我好多了。看他談論這些話題,也不敢厭棄。不過說真的,你真應該去讀讀《時間的女兒》,這種書,哪裡像推理,道理也是你已經知道的道理,但是讀一讀,味道還是怪,心裡還是堵,還是要去想上個好半天。

阿加莎的書看完我多數不堵,除了那些我覺得女神一般的人物死了好多覺得很扼腕。《尼羅河上的慘案》內女死者的死亡我到現在都覺得很可惜,覺得阿婆善妒,一般多金又美麗,大方又得體的女生都死絕。直到《煙囪宅之謎》里的維吉尼亞·雷維爾跟安東尼·凱德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我才感到阿婆還是慈祥的。我最愛看阿婆筆下的愛情了。不是你儂我儂兒女情長的,凡是你儂我儂愛得壯懷激烈的,都是陰謀。想想看《無盡長夜》這種類似的。(雖然我都不記得它講了什麼了,就記得這是個負心漢兇手的故事),還有一個故事,大概是《致命遺產》吧,我不太記得清了。一個在平庸生活中和一個波瀾不驚的男子談戀愛到談婚論嫁的姑娘,和一個高大英俊的男的鐘情了,那姑娘原來的男朋友真是弱不禁風,連我都覺得比較不堪,特別是跟後來的那個男的比較的時候。而那個姑娘好像也是那種心裡蘊含著流浪的火山這樣的情愫的。怎麼著都是那個姑娘衝破了平庸的生活和平庸的男朋友,同後來那位帥哥般配然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啊。結果不是。因為這是一部推理懸疑小說,後來劇情急轉直下,帥哥是為了謀財害命而來,他的目的是錢這是可以理解了,那麼那個姑娘應該很難過了吧,並不是。那個姑娘並不難過,因為她意識到自己愛著的還是她原來那個平庸的男朋友。這才叫急轉直下。如果再讓我看一遍,我想我還是不會在意阿婆或者是波洛先生的推理過程,我大概會去想看那個姑娘對於愛情的蛛絲馬跡。這是阿婆的魅力,柯南道爾很難有這種魅力。阿婆的赫爾里克·波洛,這個滑稽的比利時小矮子,會退休跑去種南瓜,馬普爾小姐像是永遠織不完毛衣,她絮絮的念叨著她當了這大半輩子的老處女,然後冷眼融入了這個世界的經驗,對了,她還有很疼愛的侄子;至於湯米夫婦,不就是生活中能夠處處見到的不消停的老夫妻的典型嗎?兒女在外,兩人找樂子玩,只不過他們的樂子都比較驚險刺激。黑斯廷斯上尉在最後波洛的謝幕演出《帷幕》中對父女關係的苦惱到處都有呀。還有啰嗦又麻煩的可愛老太太奧利弗夫人,我記得有一處,奧利弗太太在新書發布會還是作家交流會上,有個太太過來跟她看上去很熟的樣子開始聊天,然後追溯她們倆的關係問奧利弗太太你記得伐,我們曾經怎樣怎樣過呢,奧利弗太太一拍腦袋說記得的記得的當然記得的,然後腦子開始絕望的運轉起來,就是想不起這號人。阿婆的小說里充滿著生活的生動,這和日本人那些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寫成的推理是不一樣的對生活的體驗。雖然阿婆冷冷的對人性一棍子打死,說世人貪慾驅使著他們做一些極惡的事情,大多數她的小說里的殺人動機都是錢,而不是愛,但是作為一個可愛的老太太,她看似是站在一片荒原上,但是她還是忍不住愛上人間的美好,英國鄉村人情的瑣碎,老太婆的多嘴。你看她在《羅傑疑案》裡面寫醫生的姐姐寫得多麼可愛,一個八卦又多嘴的老女人,這讓人在得知真相的時候多麼忍受不了她的生活會被破壞掉。在我心中,阿婆是個溫暖的老太太,寫一些生活中美麗的瑣碎,寫一些可愛的老太太,和可愛的人們。犯罪是惡,殺人應當說是極惡,所以這股暖色調是多麼令人迷戀。我還記得讀到《柏棺》的時候,這真是一個喪盡天良的故事,但是在結尾處,一直不被人注意的洛德醫生就這樣令人出乎意料又自然而然地像埃諾麗求婚了,她也淡淡的答應了。波洛讓醫生好好照顧這個受盡傷害的可憐姑娘。我太愛阿婆寫求婚的筆調了,很淡很含蓄,就類似在一長串窒息的真相揭露後,醫生說你嫁給我吧,姑娘說好。寥寥幾筆,我的心卻比之前姑娘被她的愛人一直謀害欺騙,生活在擔驚受怕與死亡陰影中更加震撼,像忽然湧進一股暖流。阿婆說是說把這個世界塗成灰色,但是她始終是把自己感受到的這抹橘紅給描了出來。為了看到這些隻言片語,我很享受讀阿婆的書。

當然,一些生生死死的愛情,阿婆也寫。我覺得寫得比言情小說好。現在的言情小說,比雙倍糖精的奶茶還要膩,不如去看看《啤酒謀殺案》《懸崖山莊奇案》這種。我覺得這也是愛得轟烈了,但是不膩,至少比現在的言情小說,味道好很多。

原本還想說說阿婆好玩又幽默的語言,但是我最愛的還是言情式的阿婆。我很喜歡看阿婆書里那些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我愛看言情,至少自己沒有愛情,也應當時常看一看,也可以說服自己還相信愛情的,哈,哈,哈!


但是東野圭吾還有《惡意》《嫌疑人x的獻身》《放學後》等等作品,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東野目前是一個小說家而不是一個推理小說家。

奎因……只對當年哥弟倆取不同名字出書在報紙上互毆,一個是國名系列,一個是悲劇四部曲,結果最後發現是一個(兩個人)作者,也是玩high了。


奎恩邏輯之王,阿婆詭計女王,卡爾密室之王。


三個人的經典之作都曾慕名拜讀,阿加莎的小說讀了約有二十來本。

阿加莎的小說中,故事發生的環境都比較「小」,比如東方快車(一列火車),無人生還(一個小島),七面鍾之謎(一個山莊和一個俱樂部),謀殺啟事(小村莊),斯泰爾斯莊園奇案(一幢莊園)。所以事情解釋起來往往並不複雜,過程無非就是搞清楚哪個時間哪個地點誰誰在哪,搞清楚這個你就贏了。有那麼兩三本(《柏棺》《死亡約會》還有一本忘了)我還是能認出兇手的。但阿加莎有很多種方式出人意料,這裡就不劇透了,喜歡驚喜的讀者們可以自己去找幾本看看。也許是因為是女作家的原因,她寫的對話讀來非常細膩,非常生活化,與鮮明的人物性格貼合得極其完美。阿加莎的作品非常多,但讀了這麼多之後,我發現並不是每一本都是經典,很大一部分仍然至多屬於茶餘飯後的消遣小故事。

奎因以嚴密的邏輯推理著稱,「挑戰讀者」我也不必多說,光是這個設定就讓人忍不住想去讀。奎因故事中的規模明顯要比阿加莎的要大,確切說來是「三多」——人多,線索多,背景信息多(至少有其中兩點。《希臘棺材之謎》三點全佔了。)。尤其是「線索多」這一條,讓奎因的故事變得十分複雜,也讓兇手更加難辨認。就算讀者猜到了兇手,也很難把事情完整地起來。奎因對偵探的性格,個人生活和社會關係的描寫也比阿加莎要詳細,因此在讀完之後,偵探給我留下的印象甚至還要比案件本身要深。奎因的故事篇幅也比阿加莎的長,對有志挑戰奎因的讀者的耐性是很大的考驗。

東野圭吾的作品中,我只看過《惡意》,但阿加莎的《羅傑疑案》給我的印象實在太深,所以在讀《惡意》的時候毫不費力地猜到了兇手……我想我尚不足以對東野圭吾的作品風格作出評論,但就單單從《惡意》看來,東野圭吾對人物的刻畫還是相當不錯,不會乏味。但他仍然在典型的日本小說的框架之中——除了營造氛圍,還是營造氛圍。我看《雪國》《挪威的森林》都快要睡著,日本小說實在不是我的菜……(有人說日本小說是吃不飽的精緻點心,我表示can"t agree more,因為我平時吃飯也基本只好大魚大肉那一口啊……)

給剛接觸這幾位作家的讀者一點orientation吧
喜歡比較單純的解謎,關注故事情節的讀者可讀阿加莎克里斯蒂
喜歡挑戰自己,有強烈偵探情結的可讀埃勒里奎因
喜歡日本小說那種關注人性的主題、微妙氛圍的讀者可嘗試東野圭吾
當然,只有多讀些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


阿加莎探索人性,破案立於動機;
奎因更純粹於推理,不畏向讀者挑戰;
東野與上述兩家比,時代不同,流派不同,比較尷尬。只能說他寫的是帶有推理元素的社會小說、愛情小說等。


奎因:確定不是美國隊長嘛?好吧,我還是喜歡邏輯思維強的人,那麼霸道邏輯流會愛上我嗎?。。。(讀的不多,覺得可能也不太適合我)

阿加莎:開創經典教科書模式共後人套用。

東野:自帶人性光輝,社會達人。
(《分身》《變身》《天空之蜂》《解憂雜貨店》在推理上早一步注意到了人類問題和社會隱患,雖然不是最暢銷)

最後,我愛島田。


嚴格算起來東野圭吾其實不是本格了,東野更偏向社會派,是打著本格的旗號往裡邊裝社會派的內容,最近在讀奎因的書,《X的悲劇》,感覺奎因的書邏輯性更強,絲絲緊扣,是不到最後一刻根本猜不出結局的那種,最後的真相往往出人意料,挺好看的,我想奎因的書拍成電影肯定票房不錯。阿加莎的,絕大多數都是暴風雪山莊模式,最喜歡《東方列車殺人事件》,也拍成了電影,挺好看的。

另外強烈推薦范達因的書啊,好像知乎上對這個人評價很少,《格林家殺人事件》《主教殺人事件》《金絲雀殺人事件》《龍殺人事件》,另外我覺得范達因對以後的所有推理小說的貢獻是最大的,范達因二十則。


不了解其他兩個人,談談阿加莎吧,阿婆的書我看了有接近三十本。
心理描寫堪稱一絕,最重要的一點是,阿婆是古典推理小說的代表,在一個封閉的大環境里(閉塞偏僻的山莊,孤立無援的別墅等)發生了殺人事件(很可能是多起),兇手必然出現在經常出現的人當中,而不是花了115分鐘給你講故事最後推到一個根本沒出現過的陌生人身上(見狙擊電話亭,無法忍受這種故事),哪怕你知道兇手會出乎你的意料,你隨著出乎意料的方向去猜兇手,往往還是會出乎你的意料(= =),更重要的是,等謎底揭曉,你回顧書中的一點點細節,一點點片段,會發現並不牽強。

有人提到了《啤酒謀殺案》,這本書是阿婆風格的代表作,不依賴於物質證據(沒有福爾摩斯當中的那麼多的血跡以及剛好被兇手落下的屬於XX國家只有XX才會使用的煙灰),一起幾十年前塵封的案件,只能通過走訪還健在的當時的旁觀者來進行推理。

阿婆作品相當多,也不能保證本本都驚世駭俗非常經典,但傳世之作還是不少的,推薦幾本我覺得比較有代表性的吧。 無人生還,羅傑疑案,東方快車就不必多說了,冷門一點的怪屋,無盡長夜,帷幕我也非常喜歡。死亡約會,啤酒謀殺案等等也是不錯的。


他們三個人的取向不同

同類事件,埃勒里奎因寫出來的是案件聚焦,阿加莎會寫成嚇人一跳,東野則是老娘舅講故事


看了 @葉茫的答案,雖然相對而言我個人更偏愛東野圭吾,當然對其具體作品品質差異也很汗顏,而同時也是一個阿婆的熱切讀者。阿加莎在細緻的塑造犯罪心理方面的筆法是其他推理作家所無法達到的。犯罪心理,包括動機、作案時的心態、案件發展時的心態轉變等要素,是我在閱讀推理作品時候所最為重視和關注的。在阿婆的《死亡約會》、《啤酒謀殺案》等作品中,隨著情節節奏的推進,不同人物的不同側面漸次暴露,這是一部成熟而豐滿的小說的必要元素。對於奎因的「悲劇」系列,哲瑞雷恩同波洛存在著一個基礎的共識,即在初步了解案情後,只要不斷的與嫌疑人們進行交談,真相就會自動呈現。這是推理小說中一個高級而貼近現實的思路。相較於東野《放學後》,島田的《占星術殺人魔法》等作品,執著於詭計設置,當然《嫌疑人X的獻身》從本質上也屬於這一類,無疑從犯罪心理入手更為引人入勝。除了以上作品,也黑了我東野半天了,提名表揚《惡意》,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推理小說目前似乎走進了「詭計已經被前輩大神們寫完了好頭疼」的節奏,提高推理小說層次的方向變成了對推理模式本身的改變與探討。類似《無人生還》在模式上作出的嘗試,相對比較單薄,就是簡單的「情境創設」,個人觀點是尚不比《七個證人》對情境的複雜布局。而《惡意》所探討的,就是沿著犯罪動機的不斷展開,相較於這兩部,是維度差異。《金田一》作為推理作品所執著的點,固然優於柯南,但作為動漫的成功,並不是只需要推理就可以評判的。正如推理小說之於小說,有人喜歡金田一,但大眾更為接受的卻是《柯南》的節奏。這對於推理作品本身而言,既不是幸運,也不是悲哀。


奎因的小說只看過國名系列和悲劇系列,感覺是比較傳統的推理小說,和阿加莎一樣前面鋪墊較長,認為最好看的還是Y的悲劇。
東野圭吾看過十幾本,個人最喜歡惡意。像白夜行,彷徨之刃這些只能說不符合我胃口,不能稱之為推理小說,所謂的人性,我也沒有什麼共鳴。
根據我上面兩位作者最喜歡的小說也能說明我最喜歡的是阿婆,基本上看完了全集(東方快車被劇透是一生的痛)。好喜歡馬普爾小姐的絮絮叨叨和波羅和黑斯廷斯^_^


雖然很喜歡東野圭吾的小說,但他不應該算是推理小說家吧,他是在其他類型小說裡面加進了推理的成分,更傾向於社會派。

再說阿婆,阿婆的沒有看過小說,只看過電影,總覺得前期鋪墊太長,只有說到兇手是誰的時候才有點感覺,像是加長版的柯南。當然,開啟了暴風雪山莊模式的無人生還,就算以後再有更絕妙的此類型的小說,也不能算是鼻祖了。

吐槽,有一版的東方快車裡的波羅好做作,不喜歡瘦瘦的波羅,喜歡胖胖的又紳士的那個波羅。

最後,奎因,讀者可以在過程中參與到推理中去,有很多明顯的的線索,但是結局總是出人意料,作者應該是對自己很有自信。剛看了一本兇手是狐,好像這個在知乎里沒有人提到,看到快結局的時候有點猜到兇手是誰了,但我不敢相信,不想去相信,連拿書的手都在發抖,結果╭(°A°`)╮。

最後,還是奎因的可讀性高吧。


碰巧這三個人都看過啊,所以題主如果單純地問把他們三個放在一起談區別其實是挺明顯的。奎因的寫作風格在我眼裡看來,正巧應證了那句"現在,我向讀者挑戰」書里充滿了純粹的詭計和層出不窮的手法。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書一本就是一種模式,很多時候破案緣於剖析翻案動機和隱藏在表面的詭計,比如《羅傑疑案》、《無人生還》之類。東野圭吾基本上越來越不像推理了,社會派推理的大眾小說很可能是他寫作的主流。


大家好,請問莫扎特、貝多芬、李雲迪的作品各自有什麼風格?來自不同的國度卻都是非常出色的音樂家,要論個孰優孰劣怕是有點難度。就說說各人風格的不同吧。


說一個三巨頭的把。

阿加莎

有人被謀殺,偵探來到命案現場:卧槽,每個人看上去都有可能是兇手。

卡爾

有人被謀殺,偵探來到命案現場:卧槽,每個人看上去都不可能是兇手。

奎因

有人被謀殺,偵探來到命案現場:我已經大概明白了,現在只有6種可能性存在。


阿婆的推理基本都看了,奎恩的看了有二十本以上,東野的沒碰過,我不是很喜歡社會派所以不做評論。
這麼說吧,阿婆的推理浪漫氣息我個人感覺還是蠻重的,優秀的推理很多,看上去可行實際上不行的也不少,她的推理比較脫離現實,更充分顯示了劇情詭計的藝術性。
奎恩兄弟則不然,比起藝術性,他們更努力貼近「可行性」,但是這個可行性也是經過細密計算的,我非常喜歡他們的模式,在讀到謎底之前,我都會自己去嘗試著推理,運氣不錯事也能推出個七八九。
打個比方,阿婆的推理是引人入勝的桃源,奎恩的是讓你深陷其中的3D大片。

然後,我不喜歡社會派。


東野圭吾的作品感覺主要是在描寫社會環境,而其他兩位就是真正的著重描寫小說的詭計與推理的邏輯


沒有看過埃因的書 本人卻是阿加莎 和東野圭吾的死忠粉 從初中開始看的第一本東方列車謀殺案 被小個子比利時偵探波洛圈粉 雖然阿婆還塑造了馬普爾小姐這種經典形象 但我都是先找波洛看的 這樣說吧 阿婆的偵探小說 注重推理 而不是犯罪的過程 場面不血腥不恐怖 邏輯很嚴謹也帶有女性的敏感細緻的獨特魅力 引領你一步步破解迷案 證據很充足 動機也會合理 (是指在書中可以尋得的 而不是像名偵探柯南那樣破案的時候說誰是誰的誰誰誰… )找到兇手是一種水到渠成的事。很多人拿柯南道爾和阿加莎比 。其實我覺得兩者的寫作重點不同 不存在誰更上一層這個說法 阿婆更注重推理的嚴謹性 而柯南道爾筆下的犯罪有更有人文色彩.

至於東野圭吾 怎麼說更不是跟阿婆寫作風格一類的作家 看他的書更在與對犯罪心理的刻畫 他有敏銳的 洞察人性複雜本源的優勢 讀他的文章可以感覺他有很高的文學造詣 更願意稱他為一個小說家 看的第一本是嫌疑犯X的獻身 看完並沒有看一般推理小說 終於把兇手找到了的感覺 更是有一種悲傷 對於石神有一種不甘 非常貼進現實 後來看了白夜行 更是驚嘆於東野圭吾的巧妙圈套 可能是亞洲人的原因吧 更能引起共鳴的是他的書


推薦閱讀:

《白夜行》中西本文代到底是怎麼死的?
不喜歡東野奎吾是一種什麼體驗?
假如石神哲哉當初打開門見到的是新海美冬,而不是花岡靖子會怎樣?
東野圭吾的《單戀》評價如何?
如何看待《白夜行》中的愛和《嫌疑人x》中的愛?

TAG:推理小說 | 東野圭吾 | 日系推理 | 推理 | 本格推理小說流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