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入門金融經濟學,看懂財經新聞?

大學生,非經濟金融專業,財經新聞看不懂,金融術語也聽不懂。但是將來的工作極有可能與之掛鉤,如何有效的了解些專業知識,看懂財經新聞呢?


可以看看《斯坦福極簡經濟學》,經濟小白入門看的書。下面先放個我做的本書圖解。

前言:你可能沒學過經濟學,但經濟學就在你身邊。如果能去理解它,一定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所以小熊今天本著實用的角度,圖解《斯坦福極簡經濟學》。


一、微觀經濟學

經濟學研究什麼?簡單說就是:


1.社會應該生產什麼?

2.應該如何生產?

3.誰來消費生產的東西?

所以微觀經濟學就是生產者、消費者、商品三者之間在我們生活中的變化規律。而其中最重要的規律之一就是供需關係。

理解這個概念有什麼用?


對於企業家來說。分析你產品的需求彈性,有助於你獲得更大的利潤。比如某個當紅明星演唱會門票。這個需求彈性較小(購買者的數量受價格影響較小),所以你可以適當提高門票的價格,取得最大利潤。


反正,如果是水果,這個需求彈性較大(你價格調高,購買者就明顯下降),所以如果要調價,就要仔細斟酌。

對於普通人來說。你的勞動力也是商品。既然是商品就是用於需求彈性,供給彈性。所以工資的均衡點(平均工資),由市場勞動力供給數量相對於勞動力的需求量而決定。那麼如何找到一份高工資工作?


選擇市場需求大而供給少的職業。


二、宏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相對來說,影響層面比較大,就像是海浪,如果你能順勢而為,那就能輕鬆走在最前方。所以,了解宏觀經濟學,就是了解社會變化趨勢,然後順勢而為。

長期來看,經濟增長是唯一會影響生活水平的因素。GDP,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字面意思:國內生產總值。但你知道GDP其實又由多個部分構成?


同時在這裡面,政策的力量會輕易影響到其中投資、政府支出、出口進口環節,所以在經濟增長的大目標下,宏觀經濟政策就又有了四個小目標——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

經濟要發展,一定會需要向銀行借錢。但什麼時候該借錢?什麼時候容易借錢?其實從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就可以看出。


要判斷什麼時候容易借到錢,可以去看中央銀行的再貼現率,再貼現率升高,就是告訴普通銀行,你放貸的成本提高了,少放點錢。反之則鼓勵多放貸。同時也可以看中央銀行公布的法定準備金佔比。如果調低,意味銀行可以放貸的錢又增加了,所以可以貸款的人就多了。


所以,如果你是企業家,並且財務上和銀行關係密切,可以多注意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適當在財務上靈活調整。

通貨膨脹,相信大家對這個概念並不陌生,它意味著你的錢在貶值。那麼通貨膨脹率和貸款利率又有什麼關係?


你仔細想想,比如你借一萬元,年利率在5%,那麼一年到頭,你該付的利息是500元。但同時,今年通貨膨脹率是4%,意味你借的一萬元一年以後貶值400元。那麼實際上你的利率才1%。


所以當通貨膨脹率大於銀行的貸款利率,你只要貸款,你還賺到了!

講完通貨膨脹,再說通貨緊縮。經濟學上有句話說:適當的通貨膨脹好過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表面上看是你的錢升值了,但同時伴隨著經濟萎縮,經濟萎縮即意味有一部分企業要倒閉、有部分人會失業或者工資降低。如果通貨緊縮率太高,那麼就是美國1929年經濟大蕭條的情況。


你看,表面看通貨緊縮讓你的錢升值了,好像是好事,但實際上你卻很有可能會因此失業。你都沒有了收入,是不是得不償失呢?就像無源的水,你的水沒有了源頭,就算會因此變得越來越珍貴,但終究會枯涸。


經濟學本身是一個龐大的學科,而《斯坦福極簡經濟學》就是給大眾普及入門經濟學規律的一本書,全書有很多個小的知識點。小熊讀完後記了四十多條筆記,但在寫這篇文章時發現特別不好寫,絞盡腦汁才寫出這麼篇文章,內功還需修鍊,請見諒。最後,建議大家有興趣看看原書。

作者介紹 :熊家先,全國唯一本科創業專業在讀學生。在通往職業經理人的路上摸爬滾打。微信公眾號:Master熊。每周看本書,看完做解析。

----------------------------------------------------------------------------------------------------

2016.05.30修改,感謝@蘇瑋珺指正錯誤。


我這個答案要解決一個問題——為什麼前面有經濟學博士說看不懂財經新聞?也許他們是謙虛,但如果有經濟學博士說看不懂財經新聞,一點也不稀奇。

看懂財經報刊大部分內容(僅僅是大部分,不是全部)至少要同時懂三個領域:

一、經濟學(尤其是宏觀經濟學)
二、會計學(尤其是財務管理)
三、金融學(尤其是證券投資)

如果是博士學位獲得者,看財經版最順暢的也許是會計學博士而不是經濟學博士。會計學博士必然懂一些經濟學,但是經濟學博士中有不少人對會計與財務管理領域是絕對無知(尤其是那些本科念數學物理研究生改讀經濟學的人)。

————————————————————————

看不懂財經新聞的人要同時從上述三個領域入手,齊頭並進,才能看懂財經類媒體的大部分版面。

關鍵是知識面要寬一點,太窄不行,千萬不要以為經濟學理論學得越厲害就越能看懂財經新聞,事實上,即便你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若你研究領域窄而不寬、不懂證券投資不懂財務報表,看財經新聞一樣有很多不懂。

「 財經」不等於「理論經濟學」


首先要分享一句話:辭彙形成思想,思想成為行動,行動變成現實。
我原先基本不看財經新聞,覺得那些東西和我一點都沒關係。但自從我把一筆資金投入股市後,我就開始關心起來。關心什麼?消息面。所以我不得不去看和我買的股票的相關新聞,不僅僅是個股,還有整個行業。
幾個板塊輪動買下來,對金融、地產、證券、基建、軍工、採礦、零售、核電、機場航運、傳媒等板塊,以及「一帶一路」、「互聯網+」、「O2O」、「馬歇爾計劃」、「自貿區」等概念都有了一定的熟悉度,以及他們的衍生品——金融辭彙,我都一點一滴在累計。
比如每個股票都有財報,我就要看懂財報里的每個辭彙,比如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有很多財務名詞,在加深理解後,讓我學會每個公司從財務方面來看就只有三件事:經營、投資和融資。在信息面的瀏覽中,我不僅學習了財報知識,像什麼「影子銀行」、「對沖基金」這些深奧的經濟學辭彙我都一一從百度百科裡找到學習。
學習了辭彙後,還要分析他們之間的聯繫。比如油價漲跌、央行降息將准,對什麼板塊有利好,什麼板塊有利空,又為什麼是利好,為什麼是利空。這些都能幫助你熟悉相關行業。當然,我還學習許多股票的知識,比如K線、macd、kdj、ris等技術線,以及「委比」、「量比」、「大單凈量」等名詞。都可以從百度百科找到。
說白了,要學習一種知識,從來只和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有關。為什麼有人英語很好,因為他看到的每個陌生辭彙都會去查字典去弄懂它的意思,學習財經也是一樣,也需要專業術語的累積,而且會有交叉,多弄懂一個專業術語,就能增加對前面知識的理解。
當這些專業術語累計到一定量之後,就會產生質變,就會形成思想。也就是說你會對一些詞語敏感,一看到什麼消息就能根據你所學的知識預測了結果了——這也是微觀經濟學中有些經濟學家能從一碗牛肉麵分析經濟的緣故。
辭彙形成思想,我敢說在每個領域都適用。


金融在讀。

先假設題主真的對金融感興趣,並且能夠做到每天抽出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或者利用零散時間看財經新聞。

1.選擇1-2個網站或者APP

真的不要多,1-2個就夠,題主專業並非金融,自然也不可能有這麼多時間每天看大量的金融新聞,我平時用的主要就是路透和FT中文網,兩個都有網站和APP。

最愛路透,可以選擇不同國家版本,但一般看中國、UK、USA三個,可以積累英語術語辭彙量。

把APP下到手機,把網站加到收藏夾,最最重要的一步當然是堅持每天看,我因為每天要花30分鐘左右到學校,來回一個小時都是捧著手機看,一邊查資料一邊看。

2.怎樣讀?

剛讀大一的時候我對金融毫無了解,上課聽聽,下課忙忙社團,就算打開財經新聞也是一竅不通,大量專業術語和名詞,就算百度出來了看懂了一條新聞,也完全不會有自己的思考,最多只是記住的這條新聞而已。

所以題主說的快速提高,我在這裡假設就是3個月左右。回想了下我大概也是堅持了三個多月才終於有種【我終於知道它們在說什麼了】的感覺。

(當然是因為我金融基礎太差)

我隨便找一條今天的新聞。

路透北京2月10日 - 中國央行周五發布2015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歐洲央行量化寬鬆政策推出以來,歐元區經濟金融狀況有所改善。歐央行量化貨幣政策對其他經濟體產生了溢出效應。量化寬鬆政策的長期效果還有待觀察。

報告稱,歐元區各成員國競爭力差異較大,從根本上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才是經濟復甦的治本之策。

以下為中國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歐央行推出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專欄全文:

2015年1月22日,歐央行召開首次由19個成員國(立陶宛於年初加入)組成的理事會會議,為實現價格穩定目標,決定推出「歐版」量化寬鬆政策。主要內容包括:一是繼續擴大資產購買計劃的規模。從3月起每月資產購買規模提升至600億歐元,將持續至2016年9月或中期通脹率接近2%,預計總資產購買規模達1.1萬億歐元。

二是擴大資產購買計劃的範圍。在此前購買資產支持證券和擔保債券(每月約110億歐元)的基礎上,將購買範圍擴大到投資級的成員國政府機構債券和歐盟機構發行的債券(每月約490億歐元)。

三是歐央行和成員國央行共同參與。對於新增資產部分,歐央行購買和持有成員國政府機構債券的8%;成員國央行購買和持有剩餘的92%,其中12%為歐洲機構債券,80%為成員國政府機構債券(以各成員國央行在歐央行持有的股份比例為基礎進行分配)。

四是歐央行和各成員國央行共同分擔所持部分資產風險。歐央行所購8%的政府機構債券,以及各成員國所購12%的歐洲機構債券納入共擔風險的範圍,其餘資產的風險由各成員國央行自行承擔。2015年3月5日,歐央行進一步公布了QE細節,並於3月9日開始正式執行。


量化寬鬆政策推出以來,歐元區經濟金融狀況有所改善。一是歐元區多數國家各期限國債收益率進一步下降,股票及其他資產價格上升。二是銀行融資成本和貸款利率降低,信貸條件更加寬鬆。三是通脹預期觸底回升,綜合物價指數(HICP)降幅也逐步收窄。四是歐元區經濟呈現部分復甦跡象,消費者和企業信心總體有所提高。

歐央行量化貨幣政策對其他經濟體產生了溢出效應。瑞士在歐央行正式宣布量寬之前採取行動,於1月15日宣布放棄自2011年以來實行的瑞郎與歐元掛鉤的匯率政策,丹麥、加拿大、埃及、土耳其、秘魯和印度等多家央行紛紛降息以應對可能帶來的衝擊。目前歐元區成員國仍處於「緊縮改革」和「增長優先」的激烈爭論中,量化寬鬆政策的長期效果還有待觀察。歐元區各成員國競爭力差異較大,從根本上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才是經濟復甦的治本之策。此外,也有觀點認為,風險共擔機制雖然減少了歐央行的風險,強化了各成員國風險責任,但也可能會降低危機國家主權債券對市場的吸引力,弱化「歐版」量化寬鬆政策的可信度和政策效力。(完)

這篇文章分成兩部分,
前半部分是介紹歐洲的QE政策,後半部分是影響。

假設題主像我當時一樣,真的是,什麼都看不懂。

第一句話就懵了,什麼是量化寬鬆?查,百度也好google也好,一定會講到美國的量化寬鬆,讀完美國的量化寬鬆的政策內容,背景,弄懂裡面的專業名詞估計也要花上十來分鐘。

然後你現在明白了什麼是量化寬鬆。
開始看文章裡面講到的歐洲量化寬鬆的內容。
如果你像我一樣好奇,你不會不由自主地想,美國QE有它的背景,歐洲到底又為啥要量化寬鬆?【假設你又和當初的我一樣,對世界市場毫無了解

先把這個疑問擱在心裡,把那三條內容看完,把裡面的的詞弄懂,先不要管它為什麼這樣做,在腦海里形成一個框架——原來歐洲QE乾的是這些事情。

當然如果你還記得你剛剛美國的內容,不妨在心裡想想兩者的異同。

然後看影響,基本就能倒著推為什麼要QE。

然後最重要的一點就來了,這些政策為什麼會有這些效果。

一是歐元區多數國家各期限國債收益率進一步下降,股票及其他資產價格上升。

為什麼國債收益率下降了?
回去看政策,和國債有關的有哪些。
大概邏輯應該是擴大資產購買計劃——把債券買進來——債券供給少了,需求還在那——價格上去了——收益率降下來了。
【我亂來的你看看就好

一點點把邏輯想清楚,想不清楚的直接用關鍵詞搜,總能找到答案的。

然後這篇新聞才算讀完。

這是剛開始的第一天,也許你讀第一篇新聞就會花很長時間,因為專業名詞很多不停查查查才能看懂,一個小時可能也就看那麼幾篇。

沒關係停手,第二天再看一個小時,速度會越來越快,懂的會越來越多。

只要你真的願意每天看。

祝好。

3.我有點懶不想寫了= =


沒事,大多數時候,寫那些財經新聞的人也不懂自己在寫什麼。

有機會找已經在業內工作的同門師兄師姐問一問那些術語的概念,再對照書本熟悉一下,很快就學會了。


我是經濟學博士,我也看不懂那些財經新聞。。。。。


建議首先看看本科金融學和宏觀經濟學兩本教科書,有空還可以加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基礎書籍,明白基本的概念先。
通過看財經新聞,知道國內外正在發生什麼事,搞明白市場主體行為背後的邏輯和博弈關係,一定要自己動腦筋想!
最重要的一點是:有興趣!真不妨拿出兩三千塊錢買股票,感受一下資本市場的運作邏輯。


財經新聞都傾向於對已經發生的事情給予一個合理解釋。對於我來說。可以看一眼。看一眼就足夠了。對於未來決策的作用有限,如果被淹沒在這些新聞中,會無所適從。


學上一兩天就能出去忽悠別人了。想看懂財經新聞?看懂財經新聞從來不是經濟學的事,大概是博弈論,精神分析吧,唯一有可能比這裡水更深的,大概是朝鮮政治,和中東南邊的一片海。


犯了拖延症不想寫採訪提綱,來回答這個問題。
  如何看懂財經新聞?首先你要懂財經,其次你要懂歷史,最後你要懂新聞。
  以這條新鮮出爐的央行降准新聞為例

  要看懂這條新聞,首先你要有一點財經常識,知道什麼是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
  不知道的話?

  理解這個概念,你就能知道所謂降準是錢從央行回到商業銀行手中,然後會被愉快地放貸出去進入流通領域,信貸領域的供給增加,而存款利率與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降低,此舉意在加強流動性緩解通縮。下面的供需圖已經深深紮根在每一隻經濟汪的心裡。

  題主說的「如何快速入門金融經濟學」,個人建議是通過學習曼昆的經濟學原理 (豆瓣)來建立一個粗淺卻系統的經濟學了解。也推薦閱讀這篇簡短的文章來端正三觀 理解宏觀經濟運行的框架(Ray Dalio)_百度文庫。你暫時不需要了解什麼是建模什麼是計量,但至少要理解從生產到交換,從實體到虛擬,從價值到貨幣是怎樣的一種循環。

  其次你要懂歷史,陽光之下無新事,人性總是在循環往複。降准釋放了流動性,過去的人們對此是怎麼反應的?一圖流看降准後的股市反應。

  嗯,有漲有跌,什麼都沒看出來

  至少從歷史上看降準是個中性消息嘛,市場對此反應不一,不必過度緊張或者興奮。

  所以最後你要懂新聞啊。要懂一來寫財經新聞的記者可能並不懂財經他們只是在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對我就是在說央視星巴克),二來即使懂他們也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考慮去解讀消息,只呈現部分的真相。

  所以我的建議是,先通過學習建立自己的財經知識框架,當看財經新聞時重點看新聞的實際內容是什麼,用自己的知識來解讀新聞內容,對新聞中的主觀評論不必太在意。

  啊,以及對新聞結構的掌握也有一定意義,像降准這種篇幅短的快訊很容易看完,而動輒上萬的特稿或者政策性文件,最好能根據文體結構抓住文章重點。放一張當時給校網站做的介紹幾種常見新聞結構的圖片吧。


作為一個學金融並且曾在金融媒體工作過的人,我有三點感受(盆冷水),
1.能快速入門的只有騎自行車和游泳等技藝。
2.有價值的財經新聞在中文世界極少,一些牛逼的市場化財經媒體的編輯也沒受過多少專業訓練和學習。
3.有價值的外媒財經內容基本是要花錢訂閱註冊的,而且很難讀懂,比如FT那些金融評論分析類的文章,我和我學金融的老闆都覺得難懂,學科概念,邏輯,辭彙,事件和人物背景等,依靠維基和谷歌,一兩個小時研究一篇,才大致懂得作者什麼意思。

當然,新聞報道類的很容易懂,能足以忽悠人也不難。

當然,如果樓主能做到券商研究員的水平,這些就不是問題了。


拿出十萬出來炒股,不出一個月啥財物知識你都懂了。同學,請你記住最偉大的知識來源於實踐,而空談只會誤人誤己。


以下皆手打,不足之處望理解。金融是一個很大的範疇,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說明白的。但是給你個簡單的總結,能幫助你理解,經濟是物生錢,金融是錢生錢。這樣你就會區分出很多東西,銀行證券保險為什麼屬於金融你也應該了解了。

涉水越深水越深。金融是經濟衍生出來的,說歷史悠久也久,中國自古就有錢莊,國外也有。這些都有在幾千年的物物交換中衍生出來的。

金融是個很新鮮的東西。他可以控制一個國家的發展,就像是索羅斯攻擊泰銖,讓泰國倒退十幾年,金融與生活也是息息相關,舉個小栗子,國家鈔票印多了,錢就毛了,煎餅果子也就貴了,但是太貴了影響社會治安,於是國家就加息,老百姓一看把錢存銀行可以賺更多的錢,於是把錢都存銀行,社會資金量少了,於是煎餅果子的價錢就便宜了,然後大家其樂融融。這就是金融的調控,同樣,反過來,錢就毛了,這就是索羅斯的牛逼之處,他通過一些手段(馬上下班了,回頭再講什麼手段,這屬於進階)讓泰國不斷降息降准,超發貨幣,泰銖不值錢了,老百姓攢了幾十年的錢還買不起一個煎餅果子,社會能不亂么,國家能不倒退么。東南亞金融危機,香港金融危機都類似。不靠槍械,動動指頭就能幹到一個國家,金融也是挺恐怖的。

什麼?國家控制印鈔量不就可以避免這些問題?難道國家領導人都是豬?呵呵,畢竟圖樣,中國之前幾年gdp增速一直超8%,我會告訴你這基本都是M2推動的么?要下班了,詳細內容有問必答,肯定能讓你了解金融。see u。


經濟類本科狗一隻,個人感覺國內財經新聞一般都會把事件的來龍去脈講個大概,不需要你自己分析理解,題主說看不懂可能主要是因為不理解某些專業名詞,如果你願意全部接受財經新聞的觀點的話可以把每次自己聽不懂的名詞記下來查一查,時間長了還是能理解一部分的。


如果想自己去分析評判的話,任務還是挺艱巨的...財經新聞包括了經濟會計和金融,可能金融佔比比較大,講真金融和經濟學講的就不是一碼事啊【說到這裡很想摔桌子】,看了下最高贊的回答貼的主要是經濟的知識,說實話就算你全懂了微經宏經的一套理論,證券定價你還是算不出來。所以真要想看懂財經新聞不是讀一本兩本入門書籍就能搞定的事。
題主時間充足的話,經濟類推薦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有微觀宏觀分冊,個人認為比薩繆爾森的易於理解一些。感覺會計在財經新聞里涉及得不太多,如果你想看的話可以去看《經濟環境下的財務會計》,之前上課用的那本,舉例推導都比較清楚。然後金融類可以看博迪的《金融學》【是的我就是推薦課本】或者米什金的《貨幣金融學》。

不要擔心不是專業學生會看不懂啦,大學以來基本靠自學也都能懂啦。


其實這個事情非常簡單,不用成本的去看經濟學,了解簡單的供需就可以(甚至不懂可能也無所謂,因為這個已經是常識了)。至於高宏那些模型和方程…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然後就是天天看新聞,遇見不懂的辭彙就去查,但是我真的覺得度娘不那麼好用,推薦一個網站叫investopedia。這個網站介紹名次很好,簡單實用還加了小視頻解釋。
看多了會對這些東西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培養一種敏感度,那時候再去看成本的書可能會理解得更好。畢竟不是這個專業的話,看那麼一堆書還是耗時耗力氣的。


先大概回答一下(最近due太多了)

我覺得看財經類新聞主要還是要先具備一些基本的經濟學、金融常識,而不是具備新聞知識,新聞的受眾並不僅僅是懂得新聞學的人。

我建議是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的入門書是必看的(可以用曼昆的,也可以用其他外國教科書,淘寶上都有電子書的,也可以下載)。能看原版最好咯,教科書的英語都是很淺顯易懂的,難度不大。你會發現其實這些教科書也會選很多經濟類的新聞給學生讀。我真的覺得經濟學任何人都應該有點了解,算是常識,終生受益的。中級宏觀微觀有興趣看吧,看新聞其實一般不需要太多具體的模型。

至於會計學和金融學的入門可以一看。

另外特別建議看看外媒,比如New York Times 和 The Economist 之類的,觀點都比較先鋒,有的文章會有一點難,但是要多琢磨,堅持每天都看。我覺得既能提高英語,也能接觸很多先進的觀念。

關於新聞我覺得了解media ownership, news value的確也很用,但是覺得對於看財經新聞不是必須的。

(之後再補充)


金融學 經濟學 金融經濟學是三門不同的學科。


額,你應該是想看懂財報,那就弄弄會計學,學一學證券從業資格證,比較有幫助。
順便一提,金融經濟學是一個獨有的學科,叫finacial economics,前面講capm,中間是future and options(未來與選擇誤(其實是期權期貨,後面有一些隨機過程解決的定價問題和利息理論的內容,還有一些計量方法和模型,估計不是你想要的…建議改一下題目吧…
金融經濟學的話,可以看investment science,英精ct8也行,不過貌似都是英文的,其他版本沒學過就不清楚了…


看一些基礎的書籍,比如 生活中的經濟學 郎咸平系列作品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


不謝邀,這題我不會。

不知道題主的快速是指多快。十天?三十天?六十天?半年?一年?

可能是我的偏見吧,我對於「快速入門」這四個字是深惡痛絕的。不管入哪門,沒有快的。但願題主題目中的快速入門不等於急功近利。

題主是大學生,現在大學大概率會開商科專業,旁聽幾次,問問專業老師,個人覺得比在知乎上問效率要高。

再老生常談一句,心態要放平,不可快字當頭。

至於財經新聞,我也看不懂。在此與題主同求高人指點迷津。

以上。


推薦閱讀:

「金融市場上的零和遊戲只能增加個人財富,毫無社會價值」這種說法合理嗎?
外匯交易中的槓桿是怎麼一回事?
如何入門金融學?
香港金融風暴時中央政府做了什麼?發揮了什麼作用?有根據嗎?
學金融為什麼會考試但和別人探討還是不行?

TAG:金融學 | 經濟學 | 經濟學常識 |